高中生物_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争、讲、练、记”相结合,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序进行达成教学目标。虽然如此,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问题探究式学习,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进行应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效果分析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准确“掌握生长素的的生理作用,掌握探究促进插条生根最适生长素浓度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是属于理解层次的,并培养学生语言叙述表达的能力。我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植物的向光性原因,进而以设问生长素生理作用引入正课。通过曲线分析介绍“生长素的两重性和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同学们在积极回答时,部分同学没有讲到点上,这也是课堂引导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提醒我再上这节课时,我应在学生讨论之前多给学生一些提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争取到每个小组里面去,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在“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由于种种条件原因,没有展开动手操作环节,这可能使本节课效果打了个小折扣。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3章第2节,主要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尝试运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为下一节《其他植物激素》的学习做了铺垫。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测评练习
【例1】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顶芽生长衰弱,会促进侧芽生长
B 、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C 、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D 、切除侧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例2】如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表现为曲线OB段,下列对茎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所对应作用效率的描述
【例3】下图为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 图中浓度范围内的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C. 实验结果显示,吲哚乙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插枝生根,超过一定浓度抑制插枝生根
D. 浓度为10-5mmol/L的吲哚乙酸促进插枝生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无论是导入还是新授都以问题提出为出发点,让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得出相关结论。从带着问题、解决问题延续到以新的问题迎接新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得出结论。课件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搭建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本节课运用多种媒体信息,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增强了课堂直观性,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个别同学学习主动性不强,同时课堂参与率还有待提高。尽管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但也有小部分同学不太积极,坐享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合作学习的技巧还需进一步训练,表现为:有的同学不会倾听,把握不住重点;有的同学讨论时爱跑题;有的同学展示时的仪态还需进一步规范。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利用课余时间与习惯不好的同学谈心,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完
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方法评价以激励为主,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