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质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质论

(物质的起源)

On Original Matter

武汉市汉阳区孟凡彬著

0 引论

迈克耳孙-莫雷以太漂移实验长期以来被物理学界视为以太学说成败的判决性实验,实验的否定结果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实验结果的解读却存在一个严重的误解:就是把以太看作是与空气和水类似的、由微粒组成的流体,并用类比推理归纳以太的性质,从而演算出矛盾的结果。

实际上,以太作为电磁场的载体,属于流体,但不是由微粒组成的普通流体,而是性质极为特殊的连续流体。因为电磁场是连续的,根据数学分析的连续性定义,构成连续物质的结构单元是无穷小,其极限为零,所以,以太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是连续的,是无限连续的流体。

而空气和水这样由微粒组成的普通流体在微观上是不连续的,在宏观上被看作是连续的,这是为了便于对普通流体进行数学分析所做的假设,并非事实,普通流体只是有限连续。

无限连续流体的性质与有限连续流体的性质区别巨大:无限连续流体因为没有粒子之间的动能交换,或者说流体各层次之间的接触面无限光滑,没有内摩擦,所以没有粘性;因为没有微观间隙,所以不可压缩;使用数学分析不需要连续性假设,推导、演算其结论是演绎推理的真值传递......等等,这样的流体被称为“理想流体”。

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物理学家让·勒朗·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就已经证明,任何物体在理想流体中作匀速直线运动或者任何物体在理想流体均匀流中均不受升力和阻力,所以,任何物体在以太中运动与以太的流速毫无关联,二者的速度互不相关,不可叠加,“以太风”本来就不存在,物理学界在解读迈克耳孙-莫雷以太漂移实验时错误地运用了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用于一般性事物之间比较可靠,用于一般性事物与特殊性事物之间比较

时,结论的正确性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物理学界在解读迈克耳孙-莫雷以太漂移实验时留下了巨大的逻辑漏洞,否定以太的存在没有任何实验证据。

但是,以太作为电磁场的载体,其力学模型模糊,在哲学和物理学中作用和意义有限,并且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应该舍弃。

本文根据正负电子对的湮灭和产生现象提出了原质假设,全文采用公理化方法,运用演绎推理逐步展开,首先定义了原质和原质流体概念,然后推导出原质、原质流体和原质流体流场的性质,提出了原质公设,建立了真空的动力学数理模型,揭示了电磁现象的动力学实质,证明了电磁波具有纵横二象性,解释了物体质量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的力学原理和物质波产生的动力学物理过程,提出了崭新的时空观,最后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为统一物理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原质和原质流体的定义

1.定义

1.1 原质的定义

原质是质量为零、体积为零且密度为常量的物质:

m = 0 v = 0 ρ= μ0

释义:任何物体,如果对之进行不断分解,则其质量和体积均不断减少,如果对之进行无限分解,则其质量和体积最终均减少到零。

也许有人认为,物质分解到基本粒子,其质量和体积均不再减少,甚至增大,这是误解,因为高能物理所测量的基本粒子质量不是牛顿定义的质量概念,即包含物质多少之量,而是物质的惯性。

由于基本粒子高速运动时带动了真空中隐形物质(即原质)一起运动,形成一个物质运动系统,惯性是整个物质运动系统的物质之量,是一个物质运动系统参与运动的物质之量,而不是一个物质运动系统包含的物质之量。基本粒子本身的质量不可能因为相对运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正如一艘船在水中运动时带动水体形成伴流运动,船与伴流形成一个运动系统,船的质量没有增加,而船的惯性随着其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也许有人认为,物质分解到基本粒子的某个层次,就不可能再进一步被分解,这

是一种科学发展史上的认识局限,不可分解是相对的、暂时的,是具有时间空间认识局限的,可分解是绝对的,不断突破的,无限的。

在几何学上,人们定义了点、线、面、体概念,在空间各向尺度均为零的几何体称之为点,点的各向长度为零,线的截面积为零,面的厚度为零。历史上,这些概念只用来描述空间,而未曾描述物质,如果用于描述物体,则被当成是抽象的理性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实体,因为人们认为微观物质是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不存在与几何学上点、线、面、体概念相对应的物质或物体。

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上,人既不从宏观出发认识世界,也不从微观出发认识世界,而是从感官(中观)出发认识世界,因此总是带着感性认识的经验看世界,具有表象、肤浅、分散等局限性。如果我们突破这些局限性,用纯粹理性的逻辑思维建立像欧几里德几何一样的物理学理论体系,所得到的结论必然具有实质、深刻、统一性。

原质,就是一个质点,一个与几何学点相对应的概念,原质不是经典物理学中的抽象质点概念,不是一个理想模型,而是一个实在的、现实的概念,任何物体或一个有限的物质系统,用几何学平面进行各向无限切割,最终必然得到原质。

原质的质量和体积为零而密度不为零,在数学上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在代数中,运用动态的思维方法看问题,零是无穷小的极限,两个无穷小的数值可以相除,只要它们是同阶无穷小,其比值必定为常数,因此原质的定义与数学相容。

原质是极端的物质,其许多性质具有“零”和“最”的特征,原质使自然数“零”具有最基本的现实意义。

原质是物质分解的极限状态,是一切物质的共同起源,是最原始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结构内部能量绝对为零的特殊状态。

1.2原质流体的定义

原质流体是无穷多个原质集合形成的致密流体。

释义:传统概念的流体,通常指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观粒子集合形成的液体和气体,粒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固定,具有流动性等一系列力学性质。传统概念的流体具有宏观上的相对连续性和微观上的不连续性,从这个基本性质派生出一系列流体力学性质,例如均匀性、可压缩性、物体相对运动的阻力等等。

事实上,传统概念的流体因为具有微观上的不连续性,只能属于宏观意义上的流体,在微观意义上不属于流体。人们习惯把任何流体都想象成水、空气等化学分子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