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合集下载

景观格局演变开题报告

景观格局演变开题报告

景观格局演变开题报告景观格局演变开题报告一、引言景观格局是指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的地表特征的总体组合。

它是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景观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景观格局演变的原因1.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是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导致了景观格局的改变。

城市的扩张使得农田、森林和湿地等自然景观逐渐被人工建筑和道路所取代,导致了景观的碎片化和破碎化。

2. 自然因素的作用自然因素也对景观格局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气候变化、地质活动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对景观造成影响。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而改变了海岸线的位置和形态,影响了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

三、景观格局演变的过程1. 碎片化和破碎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片的自然景观被分割成小块,形成了碎片化的景观格局。

道路和建筑的扩张使得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被切割成孤立的小片,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城市化和乡村化城市化和乡村化是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过程。

城市的建设和扩张导致了农田和森林的减少,而乡村地区的农田和村庄则逐渐向城市化发展。

这种转变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景观格局,使得农田和自然景观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3. 生态修复和保护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成为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环节。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和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可以减缓景观格局的破碎化和碎片化。

生态修复和保护不仅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四、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1. 生态影响景观格局的改变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碎片化和破碎化的景观格局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导致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受到限制。

这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2. 社会影响景观格局的演变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城市化和乡村化使得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而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格局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格局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格局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复杂。

这一进程对地理格局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土地利用到生态系统,从交通网络到资源分布,无一不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城市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城市面积的扩张。

为了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满足各种城市功能的需求,大量的农田、林地和草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原本自然的地貌被平整,河流被改道,山丘被推平。

这种土地利用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地表的景观,还对土壤质量、水资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导致了土壤的压实和污染,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使得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同时,城市的扩张还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物种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城市化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交通网络的布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需求急剧上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道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

高速公路穿越了乡村和原野,铁路网将各个城市连接起来。

这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城市的常态,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的紧张局面。

在资源分布方面,城市化使得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集中在城市地区。

城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能源和原材料来维持其运转和发展。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往往需要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调运资源。

例如,许多城市依赖于远距离调水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对调水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能源的消耗也是如此,城市对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需求推动了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运输,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安全和环境压力等问题。

城市化还对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大量的硬化表面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较弱,而排放的热量较多,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 7-1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J10B02)作者简介:韦薇(1984年生),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方面研究。

E-mail: princessya@*通信作者:张银龙(1963年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方面研究。

E-mail: yinlongzhang@ 收稿日期:2010-12-12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韦薇1,张银龙1*,赵兵2,王浩2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环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部分研究仅是单一的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的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忽略了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研究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揭示城市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以江苏省昆山市(县)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市1985—2008年间多期TM 影像图,在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获取昆山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扩张对城乡景观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23年间自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景观面积显著增涨了4倍。

斑块密度、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指数受人工景观类型影响基本呈上升趋势;斑块密度、景观破碎度、最大斑块、边缘密度等指数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城市扩张是城乡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格局;景观生态指标;相关性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1)01-0007-06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交通等人工景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工景观特征逐步向城市外围自然及半自然景观渗透,正是快速城市化地区显著的景观动态变化特色[1]。

城市扩张背景下景观格局变化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估讲义

城市扩张背景下景观格局变化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估讲义
究方法与结果
3.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5期的遥感影像 (1990, 1995, 2000, 2004,2009) 行政区划图 交通图 1:50000地形图
Company Logo
3.研究方法与结果
3.2 研究方法
(1)城市扩张
(2)景观格局指数 LPI、FD、SHDI、SHEI、Dominance、CONTAG (3)生态风险评估
Company Logo
2.文献研究问题
作者选取中国沿海城市烟台市为研究对象,对烟台 市35年来城市扩张所导致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做出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产生的生态后果进行 了评估,对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做出分析,使景观生态 学的研究不单单局限于景观指数分析下城市地表不同景观 类型变化及格局特征的简单描述,也突出了景观生态学研 究的核心:空间格局与生态关系的研究。
Company Logo
3.研究方法和结果
Company Logo
4.结论与讨论
(1)1974—2009年烟台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城 市扩张年均增长率与城市化强度指数逐年增加。城市用地 由芝罘区的北方向西方扩张,而且在芝罘区和开发区相结 合的部分出现。2002年烟台市政府从芝罘区迁到了莱山区 ,莱山区开始变成新的城市扩张增长点。由于基础设施的 完善和海港工业的发展,城市从海岸线向岛屿迅速扩张。 (2)1974—2009年烟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占主导 地位的农业用地、草地、森林用地面积减小,城市用地面 积增大。研究区LPI、优势度指数、CONTAG减小,SHEI、 SHDI降低,FD变化微小。 (3)生态风险程度研究表明距离海岸越远,风险程度越低 。1974—2009年适度与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小,高与较 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大。生态风险水平与城市化强度指数 相关性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据统计,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5%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增至70%。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空间的演变方式也是多样的。

城市空间演变的趋势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也在不断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将逐步趋向以下几个方向:1.城市扩张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需要不断扩张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劳动、教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同时,城市经济也需要不断扩张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因此,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

2.城市密度趋势。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密度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的密度高意味着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城市运行效率。

但高密度也可能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3.城市生态化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措施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

城市空间演变的特征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不同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式也可能不太一样。

但总体上,城市空间演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内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异越来越明显。

比如住宅区和商业区、工业区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状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 垂直化。

城市空间的垂直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垂直化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城市景观不和谐的问题。

3. 城市边缘化。

城市空间的边缘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城市边缘化的问题。

这些区域通常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经济薄弱,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还会对周边地区和全国乃至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演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动了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建设迅速扩张,这直接导致了土地利用格局的快速变化。

城市化使得农村地区逐渐向城市转变,大量农田被用作城市建设,使农村土地利用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城市为主。

二、城市扩张改变了地表覆盖类型城市化进程推动下,城市不断扩张,大量农田和自然生态地被开发成为城市建设用地,这直接改变了地表覆盖类型。

大量绿地被破坏,替代为建筑物、道路和人工景观,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的地表覆盖呈现出明显的人工化特征。

三、城市化影响了土地利用的功能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的利用功能发生了明显转变。

农田逐渐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农业生产等基本功能受到压缩。

同时,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城市用地的需求,使得大量土地被用于商业、住宅、工业等城市功能的发展。

四、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通过规划合理的城市建设,城市化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密度,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工作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同时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城市化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导致土地的生态功能受到破坏。

城市化还加重了水资源的压力,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六、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土地利用管理的改革面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利用问题,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土地利用管理的改革。

加强土地规划、土地储备等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七、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农村发展,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八、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生产造成冲击。

因为大量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田逐渐减少,农业生产空间缩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城市化是一个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其对自然景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长,自然景观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干扰。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探讨城市化对自然景观所造成的影响。

首先,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造成了直接的改变。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和破坏。

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被砍伐,河流湖泊被填埋,湿地被开垦,以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这些活动导致了大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土地的生态功能丧失。

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等,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也不可避免。

其次,城市的扩张和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城市化过程中,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原本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建立的平衡也被打破,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而城市中人类活动带来的噪音、光污染和空气污染对许多野生动物的繁殖和生存造成了困扰,造成了许多物种的迁徙和消失。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自然景观受到环境污染的侵袭。

城市中的工厂、交通等活动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严重污染了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

这些污染物会渗入地下水中,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毒害。

同时,城市中的车辆排放的尾气和建筑物排放的粉尘也使得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不过,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

一些城市通过保护自然景观和建立公园、绿地等绿色空间,使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人。

例如,许多城市通过绿化规划和植树造林,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化也促进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人们开始重视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自然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

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

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背景、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城市化的态度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

一、城市化的背景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聚集。

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对地理景观产生了深刻的改变。

二、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为了满足城市化的需求,许多自然景观被开发和利用。

大量的农田被转化为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2. 城市扩张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不断扩张,原本的自然景观被城市所取代。

城市的扩张不仅改变了地表的形态,也改变了城市周边的生态系统。

例如,许多湿地和森林被填埋和砍伐,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被破坏。

3. 水资源利用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对地理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满足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许多河流和湖泊被开发为水源,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这些工程改变了水体的流动路径和水质,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三、人们对城市化的态度城市化对地理景观的改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化的态度和看法。

有些人认为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城市化持批评态度,认为城市化导致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对于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人们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例如,提倡可持续城市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此外,也有人呼吁保护自然景观,保留一些原始的自然地貌,以保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城市扩张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城市扩张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城市扩张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城市扩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不断改变城市的空间格局。

城市扩张不仅影响城市形态和风貌,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扩张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住房、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城市不断扩大规模以满足需求。

其次,经济发展也是城市扩张的重要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承载着大量的商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需要更多的用地来支持经济的增长。

此外,政府的城市规划和政策也会影响城市扩张的速度和方向。

城市扩张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城市扩张通常是沿着城市边界的方向进行,使城市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

原本的城市边界被推移,新的城市区域逐渐形成,形成了城市的外围区。

这些外围区通常是新兴的住宅区、商业区或工业区,相对于城市中心地区来说,通常拥有更多的用地和更便宜的房价,吸引了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城市扩张也会对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一些老旧的社区和工业区可能会被拆迁或改造,给城市留下了一些空闲的土地。

这些空闲土地往往被用来建设新的住宅区、商业区或公共设施,从而改变了城市内部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城市扩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可能导致资源的扩散和消耗。

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增加需要大量的土地、能源和水资源。

如果城市扩张过于迅速和不可持续,可能会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城市扩张也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随着城市边界的推移,人们往往需要更长的通勤距离,导致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的增加。

此外,城市扩张还可能导致社区和社会关系的疏远。

原本紧密的社区关系和邻里关系可能因为城市的扩张和迁徙而被打破,导致社会的孤立感和不安全感。

为了应对城市扩张的挑战,城市规划和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要: 以沈 阳市为例 , 对四期遥感影像进行 了景观 类型分类提 取 , 并分析 了城 市扩张、 景 观指数 变化 以及 两者之 间的
相 关性 。结 果表 明 : 1 9 7 9~ 2 0 0 7年 沈阳市城市用地快速增长 , 耕地逐年减 少; 景观 类型趋于 多样化 ; 景观破碎 化程度 日趋复
杂; 城 市扩张与景观格局 变化相 关性 明显。
关键词 : 城市扩张 ; 遥感; 景观格局 ; 景观指数 ; 沈 阳 市 中 图分 类 号 : T P一 7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5 8 1 ( 2 0 1 3 ) 0 1— 0 0 3 1 — 0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mpa c t s o f Ur b a n Ex pa n s i o n o n Ch a ng e s i n La n ds c a p e Pa t t e r n
W AN G Yi n g ,XI N G L i —x i n ,P AN J u n,YANG Do n g—X H,W ANG J i n g ,C AO Hu i
A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S h e n y a n g c i t y f o r e x a mp l e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t y p e i n f o r ma t i o n wa s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f o u r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i ma g e s , a n d t h e n l a n d u s e a n d l a n d s c a p e i n d e x e s 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i n o r d e r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u r b a n e x p a n s i o n a n d t h e s e i n d e x e s a s we l l a s t h e i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u r b a n l a n d u s e r e v e a l e d a n u p wa r d t r e n d r f o m 1 9 7 9 t o 2 0 0 7,b u t t h e f a r m l a n d a r e a wa s r e d u c i n g y e a r a f t e r y e a r ;l a n d s c a p e t y p e s t e n d e d t o b e o f 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t h e r f a g me n t a t i o n d e g r e e o f l a n d s c a p e w a s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c o mp l e x:t h e r e w a s a n o b v i o u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u r b a n e x p a n s i o n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o f l a n d s c a p e p a t t e r n . Ke y wo r d s :U r b a n e x p a n s i o n;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L a n d s c a p e p a t t e n ;L r a n d s c a p e i n d e x;S h e n y a n g c i t y

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

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

第40卷第10期2020年5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0,No.10May,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88);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URE2016⁃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601144);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项(DYH18YB04)收稿日期:2019⁃03⁃26;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0⁃04⁃03∗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yjluo@yzu.edu.cnDOI:10.5846/stxb201903260568车通,李成,罗云建.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生态学报,2020,40(10):3283⁃3294.CheT,LiC,LuoYJ.Changesinlandscapepatternofbuilt⁃uplandanditsdrivingfactorsduringurbansprawl.ActaEcologicaSinica,2020,40(10):3283⁃3294.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车㊀通1,李㊀成1,罗云建1,2,∗1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㊀225009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085摘要: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不仅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㊁城市景观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㊂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型城市 扬州市为例,利用多期(1995㊁2000㊁2005㊁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卫星影像㊁乡镇水平的扬州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分析㊁增强回归树(Boostedregressiontrees)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㊁形态及景观格局,定量探究地理㊁社会和经济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机制,从而明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㊂结果表明,1995 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填充式(Infilling)㊁边缘式(Edge⁃expansion)和跳跃式(Leapfrog)3种扩张模式在各时段均有出现,但其优势度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㊂建设用地的形态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经历着 集聚 和 扩散 的交替变化过程,景观格局则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景观破碎化下降㊁聚合度增加㊂地理因子(海拔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对景观格局的综合影响虽然高于社会经济,但它的影响力却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下降趋势,社会经济的作用则逐渐增强㊂海拔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破碎化㊁抑制景观的集聚;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集聚㊁降低景观的破碎化;其余因子(到县市中心的距离㊁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的作用则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转变,如人均GDP对景观破碎化的作用表现为 促进ң抑制 的转变㊁第二产业则为 抑制ң促进 ㊂关键词:城市扩张;景观格局;时空演变;驱动力;扬州Changesinlandscapepatternofbuilt⁃uplandanditsdrivingfactorsduringurbansprawlCHETong1,LICheng1,LUOYunjian1,2,∗1CollegeofHorticultureandPlantProtection/CollegeofBioscienceandBiotechnology,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9,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UrbanandRegionalEcology,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Abstract:Understandingchangesinthelandscapepatternofbuilt⁃uplanditsdrivingfactorsnotonlyhelpstosolvetheeco⁃environmentalproblemsincitiesbutalsoprovidesascientificbasisforurbanlanduseoptimizationandlandscapeplanning.Inthisstudy,weusedmulti⁃sourcedata(e.g.,30mresolutionLandsatimagesandstatisticalyearbooks)toanalyzechangesinsprawlmode,morphologyandlandscapepatternofbuilt⁃uplandinarapidlyurbanizedmedium⁃sizedcity YangzhouCity,JiangsuProvince,China.Furthermore,weemployedtheboostedregressiontreemethodtoquantifytheeffectsofgeographicandsocioeconomicfactorsonlandscapepatternsofthebuilt⁃upland,whichrevealedchangesinthedrivingfactorswiththebuilt⁃uplandsprawl.Theresultsshowedthattheareaofthebuilt⁃uplandgraduallyincreasedfrom48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1995to2015.Allofthethreesprawlmodes(infilling,edge⁃expansionandleapfrog)appearedineachperiod,buttheirrelativedominancesvariedwiththebuilt⁃uplandsprawl.Themorphologyofthebuilt⁃uplandunderwentanalternatingprocessof diffusion and coalescence ,whilethelandscapepatterntendedtohomogenize(i.e.,decreasedfragmentationandincreasedaggregationofthebuilt⁃uplandscape).Geographicalfactors(altitudeanddistancefromthegeographicalcenterofacounty)playedmoreimportantrolesinshapinglandscapepatternthansocioeconomicfactors.Moreover,thecombinedeffectsofgeographicalfactorsdecreasedwiththebuilt⁃uplandsprawl,whilesocioeconomiceffectsbecamemoresignificant.Landscapefragmentationofthebuilt⁃uplandincreasedwithincreasingaltitudeandpopulationdensityanddecreasingtotalpopulation;meanwhile,thelandscapeaggregationwasinhibited.However,effectsofotherfactors(i.e.,distancefromthecenterofacounty,GDPpercapita,andtheproportionofsecondaryindustry)onlandscapepatternvariedwiththebuilt⁃uplandsprawl.Forexample,thepromotingeffectofGDPpercapitaonlandscapefragmentationturnedtoaninhibitingeffect,whiletheinhibitingeffectofsecondaryindustryturnedtoapromotingone.KeyWords:urbansprawl;landscapepattern;spatiotemporalevolution;drivingmechanism;YangzhouCity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更被视为人类的未来[1⁃2]㊂快速城市化带来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㊁生物多样性下降㊁生态系统退化㊁环境污染加重等诸多城市病,直接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3]㊂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改变密切相关[4]㊂因此,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不仅是解决这些城市病的基础,而且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㊁城市景观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㊂其中,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扩张最直观的表征,也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指标[5]㊂围绕着城市景观格局,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涵盖了国家[6]㊁城市群[7⁃9]㊁省级区域[10]㊁单个城市(如市㊁县和区)[11]等不同尺度,呈现出从静态研究到动态分析[12]㊁从过程认知到机制探索[9]㊁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解析[13]的发展㊂不少研究表明,城市扩张会阶段性地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㊁破碎化和结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集聚⁃扩散假说[14⁃15],但也有研究发现城市化也能造成城市中心的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化程度降低,符合景观同质化假说[16]㊂不断积累的研究表明,城市景观格局受到地理㊁社会㊁经济㊁政策等多重因子的共同制约[17],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因子(如到道路的距离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最大[18],也有学者认为社会因子[19]或经济因子[12,20]更为重要㊂由此可见,目前尚未明晰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㊂此外,有关驱动机制的研究大多采用相关分析㊁回归分析等传统统计方法[8⁃9,12]㊂由于受到数据类型(如分类数据和连续数据)㊁数量关系(线性和非线性关系)㊁数据分布(如正态分布)等假设前提的限制,这类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驱动机制的认知㊂近年来,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方法(Tree⁃basedensemblelearning),如增强回归树(Boostedregressiontrees)和随机森林(Randomforest),突破了传统统计方法的局限性[21],成功应用于多重因子影响的定量研究[22⁃23],为深入剖析景观格局的驱动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及发展重点的逐渐转移,中小城市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中坚力量[24]㊂由于受城市发展规模㊁经济水平㊁交通条件㊁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可能会呈现一些不同于大型城市的特征[25]㊂但是,目前的研究相对集中于北京㊁上海㊁广州等大型城市,对快速城市化的中小城市缺乏足够的关注㊂扬州,地处江苏中部,是承接苏南经济转移㊁辐射苏北的过渡区,还是长三角城市群㊁大运河文化带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㊂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期,开展扬州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不仅可以增强中小城市扩张规律和机制的理解,而且对类似区域中小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控具有指导意义㊂因此,本文以扬州市为例,利用多期(1995㊁2000㊁2005㊁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卫星影像㊁乡镇水平的扬州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分析㊁增强回归树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㊁形态及景观格局,定量探究地理㊁社会㊁经济多重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机制,从而揭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的演变特征㊂图1㊀扬州市区位和行政区划图㊀Fig.1㊀LocationandadministrativedivisionsofYangzhouCityinChina1㊀数据与方法扬州市(32ʎ15ᶄ 33ʎ25ᶄN㊁119ʎ01ᶄ 119ʎ54ᶄE),现辖3个市辖区(邗江㊁广陵和江都)㊁2个县级市(高邮和仪征)和1个县(宝应)(图1),共77个乡镇㊁14个街道㊁1125个行政村㊂全市总面积6591.21km2,常住人口450.82万(2017年)㊂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北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ħ左右,年均降水量1046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76.7h,土壤主要为水稻土㊁潮土㊁沼泽土和黄棕壤㊂1.1㊀数据来源卫星影像为空间分辨率30m的1995㊁2000㊁2005㊁2010年和2015年扬州市Landsat数据(2015年为Landsat8OLI影像,其余年份为Landsat5TM影像),影像级别为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的L1T级㊂选用的影像数据成像质量较好,研究区内晴朗无云,大气可见度高㊂在对影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使用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和目视解译,将土地利用分为建设用地㊁林地㊁耕地㊁草地和水体五类㊂采用扬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GPS实测数据,随机设立200个解译标志,利用误差矩阵进行精度评价㊂1995㊁2000㊁2005㊁2010年和2015年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8.4%㊁81.6%㊁86.7%㊁85.2%和90.0%,能够满足研究的精度要求㊂本文从地理㊁社会㊁经济方面,探究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的驱动力及其演变特征㊂地理因子选用海拔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用于反映物理空间的影响,社会因子选用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用于反映人类活动的强度;经济因子选用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用于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㊂社会经济数据来自于扬州市历年统计年鉴(乡镇水平),地理因子数据从DEM数字高程数据(空间分辨率30m)和各时期土地利用图中提取㊂1.2㊀研究方法1.2.1㊀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为定量描述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过程,选用景观扩张指数(Landscapeexpansionindex,LEI)来识别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使用面积加权扩张指数(Area⁃weightedmeanexpansionindex,AWMEI)来描述建设用地的形态[14]㊂LEI=100ˑA0A0+AV式中,A0是新增建设用地斑块的缓冲区(本文缓冲距离设为1m)与原建设用地的交点,AV是该缓冲区与非建设用地的交点㊂根据LEI值,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分为3种类型:跳跃式(Leapfrog,LEI=0)㊁边缘式(Edge⁃expansion,0<LEIɤ50)和填充式(Infilling,50<LEIɤ100)㊂AWMEI=ðNi=1LEIˑAiAæèçöø÷式中,Ai是新增建设用地斑块i的面积,A是新增建设用地斑块的总面积㊂AWMEI值越大,建设用地景观越紧5823㊀10期㊀㊀㊀车通㊀等: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㊀凑;AWMEI值越小,建设用地景观越分散㊂1.2.2㊀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借鉴现有的城市景观研究[12,26],本文选取斑块密度(Patchdensity,PD)㊁边缘密度(Edgedensity,ED)㊁景观形状指数(Landscapeshapeindex,LSI)和聚合度(Aggregationindex,AI)(表1)来刻画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㊂表1㊀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Table1㊀Listoflandscapemetricsusedinthisstudy序号No.景观格局指数∗Landscapemetrics单位Unit取值范围Range涵义Meaning1斑块密度个/km2(0,+ɕ)值越大,斑块的数量越多2边缘密度m/hm2[0,+ɕ)值越大,斑块的边缘长度越大3景观形状指数 [1,+ɕ)值越大,景观形状越不规则,越复杂4聚合度 [0,100]值越大,斑块越来越集聚㊀㊀∗计算公式详见McGarigal等[27⁃28]1.2.3㊀驱动力分析选取大小为1㊁2㊁3km和4km的移动窗口,在FRAGSTATS4.2中分别计算不同窗口大小的各景观指数值,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佳的景观分析尺度㊂经多次试验,景观分析尺度设定为2km,既可以消除一定的噪声,又能保留足够的空间信息㊂运用大小为2km的移动窗口,获得各景观指数的栅格图㊂为实现社会经济数据与景观格局信息在空间上的匹配,本文以乡镇(含街道)为统计单元,计算每个乡镇各景观指数的平均值,以便在乡镇水平上探究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㊂增强回归树方法是一种基于分类回归树算法(Classificationandregressiontrees)的自学习方法,整合了分类回归树算法和增强算法(Boosting),显著提高了结果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21]㊂在运算过程中,利用重抽样方法从训练数据集里随机抽取数据,得到一系列新的训练数据集,对每个新训练数据集构建一个分类回归树,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剩余的数据则对结果进行交叉验证,最后对生成的多重回归树取均值并输出㊂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增强回归树方法具有同时处理多种数据类型(如分类数据和连续数据)㊁复杂的非线性关系㊁缺失数据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诸多优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量化多重因子的影响:①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对影响(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可解释变异的贡献,所有自变量的相对影响之和为100%);②在其他自变量不变(或者取均值)的情况下,某一特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互关系(通过加权树遍历法(Weightedtreetraversal)整合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利用生成的多重回归树取均值,获得某一特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效应)㊂因此,本文利用增强回归树方法,运用R语言(3.5.0)的 gbm 包,分析地理㊁社会㊁经济多重因子对建设用地景观格局的影响㊂根据Elith等[29]的建议,学习速率(Learningrate)设置为0.01,树的复杂性(Treecomplexity)为4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建设用地面积从1995年的725.4km2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1076.5km2㊂3种扩张模式(跳跃式㊁边缘式和填充式)在4个研究时段(1995 2000㊁2000 2005㊁2005 2010年和2010 2015年)均有出现(图2),但是它们的优势度呈现较大差异(图3)㊂从斑块数量的比例来看,边缘式扩张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优势度远大于其他扩张模式㊂除2005 2010年外,填充式的优势度均高于跳跃式(图3)㊂3种扩张模式在不同县市间的优势度基本相同,与全市的情况相一致㊂然而,从斑块面积的比例来看,边缘式扩张在初期(1995 2000年)和后期(2010 2015年)处于主导地位,填充式在中期(2000 2010年)处于主导地位,跳跃式则始终最低(图3)㊂3种扩张模式在不同县市间的优势度呈现较大差异,与全市的情况并不吻合,尤其是2000 2005年㊂68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图2㊀1995 2015年扬州建设用地扩张模式的空间分布Fig.2㊀Spatialdistributionofsprawlmodesofbuilt⁃uplandinYangzhouCityfrom1995to2015从1995年到2015年,全市建设用地的面积加权扩张指数(AWMEI)呈现先增加㊁后减小㊁再增加的变化,意味着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出现了 集聚ң扩散ң集聚 的现象(图4)㊂与全市的变化趋势相同,邗江区㊁广陵区㊁仪征市和高邮县的建设用地景观也出现了 集聚ң扩散ң集聚 的变化特征㊂然而,江都区和宝应县的变化存在较大不同,即江都区呈现 扩散ң集聚 的变化,宝应县则为 扩散ң集聚ң扩散 的变化㊂2.2㊀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演变从1995年到2015年,建设用地的斑块密度(PD)和景观形状指数(LSI)呈减少之势,边缘密度(ED)和聚合度(AI)增加(图5),这表明斑块数量增加㊁景观形状趋向简单,但斑块的边缘长度更大,分布更集聚㊂除老城区(邗江和广陵)的ED出现减小之外,各县市区的景观格局指数随着城市的发展都呈现类似于全市的变化规律㊂各乡镇的景观格局从县市行政中心到县市边界,整体上呈现破碎化上升㊁聚合度下降的变化特征,即PD㊁ED和LSI均呈增加之势,AI呈减小趋势(图6)㊂2.3㊀驱动力分析运用增强回归树方法,探究了不同时期(1995㊁2000㊁2005㊁2010年和2015)地理㊁社会㊁经济等多重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㊂结果发现,地理(海拔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㊁社会(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和经济因子(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能够解释不同景观指数变异的34% 67%(R2=0.34 0.67),但是这些因子在不同时期和对不同指数的综合影响存在很大差异(表2)㊂表2㊀景观格局指数与地理㊁社会和经济因子的分析结果∗Table2㊀Resultsoflandscapepatternindiceswithgeographic,socialandeconomicfactors景观格局指数Landscapeindices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R2RMSER2RMSER2RMSER2RMSER2RMSEPD0.440.360.460.360.430.370.640.260.590.28ED0.515.290.574.940.525.220.494.980.475.07LSI0.400.490.420.490.340.520.500.430.420.46AI0.351.470.391.410.341.680.671.280.611.39㊀㊀∗R2:决定系数,coefficientofdetermination;RMSE: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derror;PD:斑块密度,patchdensity;ED:边缘密度,edgedensity;LSI:景观形状指数,landscapeshapeindex;AI:聚合度,aggregationindex7823㊀10期㊀㊀㊀车通㊀等: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㊀图3㊀1995—2015年扬州建设用地扩张模式的相对优势度Fig.3㊀Relativedominanceofsprawlmodesofbuilt⁃uplandinYangzhouCityfrom1995to2015随着城市的发展,地理因子(海拔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对景观格局的综合影响呈现下降趋势(图7)㊂地理因子中,海拔的影响(11.4% 27.7%)通常高于到县市中心距离(14.2% 18.2%)㊂随着城市的发展,海88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㊀图4㊀1995 2015年扬州市建设用地面积加权扩张指数的变化Fig.4㊀Changesinthearea⁃weightedmeanexpansionindexofbuilt⁃uplandinYangzhouCityfrom1995to2015拔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整体呈现削弱之势,而且到县市中心距离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㊂海拔对景观破碎化(PD㊁ED和LSI)的影响(19.2% 27.7%)高于对聚合度(AI)的影响(11.4% 16.6%)㊂海拔的增加对PD㊁ED和LSI表现为促进作用,对AI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图8)㊂在1995 2005年,随着到县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其对PD㊁ED和LSI的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AI却没有明显的影响;在2010 2015年,到县市中心距离对PD㊁ED和LSI的影响转变为促进作用或无明显作用,而对AI开始表现为抑制(图8)㊂与地理因子相比,社会经济的影响较为复杂㊂从1995年到2015年,社会因子(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对景观破碎化(PD㊁ED和LSI)的影响相对稳定,但对聚图5㊀1995 2015年扬州市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Fig.5㊀Changesinlandscapemetricsofthebuilt⁃uplandinYangzhouCityfrom1995to2015合度(AI)的影响整体呈增加态势;经济因子(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对景观破碎化(PD㊁ED和LSI)的影响呈现增加之势,但对AI的影响呈减小态势㊂在社会因子中,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相对影响基本相同(图7)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影响呈现先减小后增强的特点;人口密度对PD㊁ED和LSI的影响呈削弱之势,但对AI的影响却逐渐增强㊂人口数量的增加对PD㊁ED和LSI有抑制作用,对AI表现为促进作用(图8)㊂然而,人口密度的增加对PD㊁ED㊁LSI和AI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虽然在个别年份(如2015年)对PD和LSI出现了一定的抑制(图8)㊂对经济因子而言,人均GDP的影响(10.0% 18.3%)通常小于第二产业占比(11.9% 24.4%)(图7)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均GDP的影响呈现先减小后增强的特征;第二产业对ED和LSI的影响呈增加之势,但其对PD和AI的影响却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小㊂与地理和社会因子相比,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㊂①1995 2005年,人均GDP的增加对PD㊁ED和LSI整体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对AI的影响很小;第二产业的发展抑制了PD㊁ED和LSI,却促进了景观聚合度AI㊂②2010 2015年,人均GDP的增加对PD㊁ED和LSI有抑制作用,第二产业的发展却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它们对AI的作用并不一致,即人均GDP的增加对AI有促进作用,但第二产业的发展对AI没有明显作用㊂某一特定自变量与景观指数的相互关系是指通过加权树遍历法(Weightedtreetraversal)来整合其他自变量对景观指数的影响(即其他自变量的影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生成的多重回归树取均值,获得此特定自变量对景观指数的边际效应㊂9823㊀10期㊀㊀㊀车通㊀等: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㊀09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图6㊀1995—2015年扬州各乡镇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Fig.6㊀Changesinlandscapemetricsofbuilt⁃uplandpertowninYangzhouCityfrom1995to2015PD:斑块密度,patchdensity;ED:边缘密度,edgedensity;LSI:景观形状指数,landscapeshapeindex;AI:聚合度,aggregationindex3㊀讨论本文运用景观扩张指数(LEI)和面积加权扩张指数(AWMEI)对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及形态进行了研究㊂从LEI来看,跳跃式㊁边缘式和填充式3种扩张模式在各时段内均有出现,但它们的优势度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图3)㊂从AWMEI来看,扬州的建设用地景观出现了 集聚 和 扩散 交替现象(图4)㊂扬州下辖县市区的LEI和AWMEI也出现了类似的交替变化㊂集聚⁃扩散交替出现的现象在东莞市[14]㊁南京市[7]㊁湖北省黄陂区[15]等城市也有出现㊂然而,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来看,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破碎化程度较低的情况,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景观同质化假说㊂通过深入研究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我们发现地理因子的相对影响通常最大(27.6% 43.7%),社会因子(29.3% 43.7%)略高于经济因子(23.9% 38.9%),而且这些因子的重要性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如地理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图7)㊂随着海拔的增加,建设用地的分布受到地形的制约,斑块在较平坦地区更加分散,PD㊁ED和LSI的增大㊁AI的减小,就说明了这一点㊂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还受到城市图7㊀地理㊁社会和经济因子对不同景观指数的相对影响Fig.7㊀Relativeinfluenceofgeographic,socialandeconomicfactorsonlandscapemetricsofthebuilt⁃upland相对影响是指各因子对不同景观指数可解释变异的贡献率,所有因子的相对影响之和为100%㊂地理因子的影响是指海拔和到县市中心距离的综合影响;社会因子的影响是指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综合影响;经济因子的影响是指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的综合影响中心的辐射作用,整体表现为到县市中心的距离越近,受到城市中心的辐射作用越大,建设用地斑块越趋于集聚,破碎化开始下降㊂然而,Feng等[18]对上海的研究发现,到市中心的距离对景观破碎化的作用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㊂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城市的发展差异,扬州尚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而上海已基本完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景观的重组㊂与地理因子相比,社会经济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较为复杂㊂我们发现人口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化,增强景观的集聚㊂究其原因可能与扬州的人口分布特征和城市发展历史有关[30]㊂由于城市发展历史的原因,扬州生活聚居区大多建在老城区(特别是邗江和广陵两区),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很少,加之城市规划部门处于对老城区的保护,限制这些地方的建设用地继续扩张,从而出现人口数量越多的乡镇越难产生新的建设用地㊂与人口数量的影响不同,在人口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密度的增大也能够促进建设用地斑块的形成和景观聚合度的增强,这与Feng等[18]的研究结果相同㊂此外,一些大城市(如北京㊁上海)的研究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显著改变了城市景观格局[12,19]㊂我们的研究不仅证实了这一点,还发现经济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均GDP和第二产业也随之增长,城市扩张速度加快,从而引起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和重组㊂城市化早期,人均GDP的增长促进了城市扩张,使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PD㊁ED和LSI增加),而到了城市化中期,城市扩张受到严格的规划与控制,人均GDP更多的是1923㊀10期㊀㊀㊀车通㊀等: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㊀29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发挥建设用地的重组,促进了斑块的集聚和破碎化的下降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处于低位时,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金相对匮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弱,对建设用地扩张的促进作用很小,在出现亏损和困境后甚至会抑制新建设用地的形成,更多地表现为景观的重组[30]㊂随着第二产业的继续发展,其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强,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促进了 工业区 ㊁ 开发区 的形成,从而对建设用地扩张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得景观破碎化有所增加㊂考虑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本研究选取的因子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其作用强度及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索㊂4㊀结论综合考虑地理㊁社会和经济因子,本文通过研究1995 2015年扬州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㊁形态及景观格局,深入探究了景观破碎化及其驱动力的演变特征㊂从1995年到2015年,填充式㊁边缘式和跳跃式3种扩张模式均有出现,但其优势度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㊂建设用地的形态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经历着 集聚 和 扩散 的交替变化,景观格局则出现了景观破碎化下降㊁聚合度增加的现象,即景观有同质化的倾向㊂随着城市的发展,地理因子(海拔和到县市中心的距离)对景观格局的综合影响呈现下降趋势,社会经济的作用逐渐增强㊂海拔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破碎化(PD㊁ED和LSI增加)㊁抑制景观的集聚(AI下降);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促进景观的集聚(AI增加)㊁降低景观的破碎化;其余因子(到县市中心的距离㊁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的作用则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转变㊂此外,研究还表明,增强回归树方法不仅可以直观地辨识出景观格局的关键驱动力及其演变特征,而且可以明确某一驱动因子与景观格局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演变过程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McDonnellMJ,MacGregor⁃ForsI.Theecologicalfutureofcities.Science,2016,352(6288):936⁃938.[2]㊀何春阳,黄庆旭,刘志峰,马群,邬建国.城市景观生态学 过程㊁影响和可持续性.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3]㊀ReynoldsR,LiangL,LiXC,DennisJ.MonitoringannualurbanchangesinarapidlygrowingportionofnorthwestArkansaswitha20⁃yearLandsatrecord.RemoteSensing,2017,9(1):71.[4]㊀陈利顶,孙然好,刘海莲.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3,33(4):1042⁃1050.[5]㊀ElGarouaniA,MullaDJ,ElGarouaniS,KnightJ.Analysisofurbangrowthandsprawlfromremotesensingdata:caseofFez,Morocco.InternationalJournalofSustainableBuiltEnvironment,2017,6(1):160⁃169.[6]㊀BettencourtLMA.Theoriginsofscalingincities.Science,2013,340(6139):1438⁃1441.[7]㊀XuC,LiuMS,ZhangC,AnSQ,YuW,ChenJM.ThespatiotemporaldynamicsofrapidurbangrowthintheNanjingmetropolitanregionofChina.LandscapeEcology,2007,22(6):925⁃937.[8]㊀LiC,LiJX,WuJG.Quantifyingthespeed,growthmodes,andlandscapepatternchangesofurbanization:ahierarchicalpatchdynamicsapproach.LandscapeEcology,2013,28(10):1875⁃1888.[9]㊀LiC,LiJX,WuJG.WhatdrivesurbangrowthinChina?Amulti⁃scalecomparativeanalysis.AppliedGeography,2018,98:43⁃51.[10]㊀HaasJ,BanYF.UrbangrowthandenvironmentalimpactsinJing⁃Jin⁃Ji,theYangtze,RiverDeltaandthePearlRiverDelta.InternationalJournalofAppliedEarthObservationandGeoinformation,2014,30:42⁃55.[11]㊀HegazyIR,KaloopMR.MonitoringurbangrowthandlandusechangedetectionwithGISandremotesensingtechniquesinDaqahliagovernorateEgypt.InternationalJournalofSustainableBuiltEnvironment,2015,4(1):117⁃124.[12]㊀阳文锐.北京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生态学报,2015,35(13):4357⁃4366.[13]㊀MegahedY,CabralP,SilvaJ,CaetanoM.LandcovermappinganalysisandurbangrowthmodellingusingremotesensingtechniquesingreaterCairoregion⁃Egypt.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Information,2015,4(3):1750⁃1769.[14]㊀LiuXP,LiX,ChenYM,TanZZ,LiSY,AiB.Anewlandscapeindexforquantifyingurbanexpansionusingmulti⁃temporalremotelysenseddata.LandscapeEcology,2010,25(5):671⁃682.[15]㊀LiuYL,HeQS,TanRH,LiuYF,YinCH.Modelingdifferenturbangrowthpatternsbasedontheevolutionofurbanform:acasestudyfromHuangpi,CentralChina.AppliedGeography,2015,66:109⁃118.[16]㊀吴金玲.上海城市增长模式与景观格局动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3923㊀10期㊀㊀㊀车通㊀等: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㊀492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17]㊀PlieningerT,DrauxH,FagerholmN,BielingC,BürgiM,KizosT,KuemmerleT,PrimdahlJ,VerburgPH.ThedrivingforcesoflandscapechangeinEurope:asystematicreviewoftheevidence.LandUsePolicy,2016,57:204⁃214.[18]㊀FengYJ,LiuY,TongXH.SpatiotemporalvariationoflandscapepatternsandtheirspatialdeterminantsinShanghai,China.EcologicalIndicators,2018,87:22⁃32.[19]㊀FangCL,LiGD,WangSJ.ChanginganddifferentiatedurbanlandscapeinChina:spatiotemporalpatternsanddrivingforce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6,50(5):2217⁃2227.[20]㊀SuSL,MaXY,XiaoR.Agriculturallandscapepatternchangesinresponsetourbanizationatecoregionalscale.EcologicalIndicators,2014,40:10⁃18.[21]㊀HastieT,TibshiraniR,FriedmanJ.TheElementsofStatisticalLearning.NewYork:Springer,2009.[22]㊀MüllerD,LeitãoPJ,SikorT.ComparingthedeterminantsofcroplandabandonmentinAlbaniaandRomaniausingboostedregressiontrees.AgriculturalSystems,2013,117:66⁃77.[23]㊀闫晶,罗云建,郑德福,王水城.桉树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源解析.林业科学,2014,50(2):92⁃98.[24]㊀DongGL,XuEQ,ZhangHQ.Spatiotemporalvariationofdrivingforcesforsettlementexpansionindifferenttypesofcounties.Sustainability,2016,8(1):39.[25]㊀韦薇,张银龙,赵兵,王浩.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7⁃12.[26]㊀WengYC.Spatiotemporalchangesoflandscapepatterninresponsetourbanization.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7,81(4):341⁃353.[27]㊀McGarigalK,MarksBJ.FRAGSTATS:SpatialPatternAnalysisProgramforQuantifyingLandscapeStructure(GeneralTechnicalReportPNW⁃GTR⁃351).Oregon:USDAForestService,PacificNorthwestResearchStation,1995:122.[28]㊀McGarigalK,CushmanSA,EneE.FRAGSTATSv4:spatialpatternanalysisprogramforcategoricalandcontinuousmaps.[2019⁃03⁃01].http://www.umass.edu/landeco/research/fragstats/fragstats.html.[29]㊀ElithJ,LeathwickJR,HastieT.Aworkingguidetoboostedregressiontrees.JournalofAnimalEcology,2008,77(4):802⁃813.[30]㊀车通,罗云建,李成.扬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生态学杂志,2019,38(6):1872⁃1880.。

探析在城市扩张背景下的城市用地景观特点

探析在城市扩张背景下的城市用地景观特点

探析在城市扩张背景下的城市用地景观特点前言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城市用地景观特点不断发生变化。

城市用地的规划与设计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城市用地景观特点的探析和研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扩张的背景城市的扩张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城市的扩张有很多原因,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居住、工作和娱乐场所。

•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来支持。

•城市规划: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的发展,有时需要将城市向外扩张。

城市用地景观特点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用地的景观特点也在不断变化。

以下是城市用地景观特点的一些例子:大型购物中心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随着人们购物需求的增加,城市中建设了越来越多的大型购物中心。

这些购物中心以其现代化的建筑和多样化的商品而闻名。

它们不仅带来了便利和经济效益,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景观特点。

高层建筑城市扩张将建筑物的高度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的新标志和特色。

高层建筑的建设在城市用地景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未来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公共绿地和花园随着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中的公共绿地和花园逐渐成为城市用地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美丽的环境,还为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市场和商业街区城市用地景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市场和商业街区。

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购买到各种商品,并体验到当地的文化和风俗。

市场和商业街区不仅为城市提供了经济支撑,也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建议城市用地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城市用地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的发展和用地的利用达到最优状态。

•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公共花园和绿地,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城市扩张对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

城市扩张对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

城市扩张对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扩张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城市扩张对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也随之而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城市扩张对自然生态景观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垦。

为了建设道路、住房和商业区域,大片的自然生态景观被毁坏或破坏。

例如,一些美丽的山脉和湖泊被填土和混凝土所取代,绿地和森林被大规模开发用于建设。

由此产生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壤侵蚀、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

这些都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威胁到自然界的平衡。

其次,城市扩张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集中于城市区域,排放物的增加对空气和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空气污染导致了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和过敏。

水质污染则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存。

此外,城市的噪音、光污染和其他废弃物也对自然生态景观构成了威胁。

这种污染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的外观,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城市扩张对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

首先,我们可以提倡可持续城市规划和建设。

这意味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并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色空间。

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和支持城市居民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废物产生以及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

此外,政府应该推出有效的环境政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破坏。

另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促进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

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景观,我们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从而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开展生态游览和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生态景观的进一步破坏,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扩张对自然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可持续城市规划、推广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以及加强环保教育来减轻这种破坏的影响。

基于道路网络特征的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林地景观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

基于道路网络特征的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林地景观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

域面 积之 比 ,计 算公 式[1 1为 2
Di _ jAi =LI j |
其 中: 表示第 , 网格样本 i D“ 年 的道路密度 , 单位 k k ~ ¨ m・ ;L 表示第 , m 年网格样本 i 的道路长 度, 单位 k A m;“表示第 / 网格 样本 i 年 的用 地 面积 , 单位 k 。 m 本 文 以 道 路 扩 展 强 度 指 数 表 征 道 路 网络 在 研
基于道路 网络特征 的建设 用地扩 张及其对林地景观 的影响
— —
以深圳市 为例
杨 思 ,孔 德 良
1 北 京大 学城 市与 环境学 院生 态系 ,北京 10 7 ;2 深圳 市循 环经 济重 点实 验室 ,广东 深圳 5 85 . 08 1 . 10 5
摘要 :道路作为景观廊道 ,与建设用地景观 、 地景观之间存在着 复杂 的生态学联系 。在道路 网络迅猛扩展的同时 ,深圳市 林 建设 用地迅速扩张 ,并对林 地景观产 生了一定影 响。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对 19 -2 0 陕速城市化地 区深圳市 9 6 0 8午
3 结 果
3 1 深圳 市 1 9 — 0 8年道路 网络动态 和 建设用 . 620 9
地 扩张
20 08年 ,深圳 市道 路 总长 2 3.k 93 m,道 路密 2 度 11 m・ ,相对 于 19 . k k 4 m~ 96年增 长 了约 1 . , 8倍 该 年 份 深 圳 市 主干 道 密 度 03 m・m~,相 对 于 .2k k 19 9 6年增 长 1 倍 。在 道路 网络 扩展 的同时 ,深圳 . 5
涵 盖 了大部分 快速 路 、干道 、次 干度, 是相邻景观单元相互转化 的发生 区L。利用 景观 组 分边 界特 征分 析景 观碎 裂 化过程 8 J 的成 因 和生 态 影 响也 成 为 景 观 生 态 学 理 论 和应 用 研 究 中的热 点 问题 … 。 建设 用地景 观 和道路 问存 在复 杂 的相互作 用 , 揭示 两类 景观要 素 问 的互 动规 律及 相互作 用机 制 , 对合 理规 划道 路 网络 系统 、调控 城 乡发展规 模等 有 重要 意 义【 。建设 用地 的扩 张对林 地 等景 观产 生胁 l ¨ 迫 ,研究 与 建设用 地 斑块接 触 的林地 斑块 的边 界动 态及 其 与道路 网络 的关 系 ,对理 解建 设用 地扩 张对 林地 景观 的胁 迫 、理解 道路 网络 对林 地景 观 的生态 学影 响很 有 帮助 。 1 研 究 区概 况 深圳 市位 于我 国珠 江j 角洲 东岸 ,地 处广 东省 南部 。深 圳市 自建 立经 济特 区 3 0年 以来 ,由一个

城市化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之一,然而,城市化过程中的快速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化对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城市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1.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压力城市不断扩张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导致了农田、森林和自然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原有的景观格局,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2. 城市建设对景观类型的改变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类型。

例如,建筑物、道路和水泥化的地表取代了天然的林地、湿地和草地等景观类型,使得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3. 城市化加剧的生境破碎化城市化导致了生境的破碎化,原有的生态系统被分割成许多小片断。

这种破碎化进一步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破坏了物种的迁移和基因的流动,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三、城市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1. 水循环和水质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混凝土和建筑物减少了自然土壤的渗透性,导致降雨难以渗透到地下水层,从而增加了洪涝风险。

此外,城市化还引起了水质污染的问题,大量的污水排放和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水质恶化。

2. 空气质量和热岛效应城市化引起了空气污染的问题,大量的交通和工业排放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

同时,城市化还导致了热岛效应的加剧,城市中的大量建筑物和人口密集使得城市比周边地区更加炎热。

3. 生物多样性丧失城市化导致了生境破碎化和物种的丧失,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仅是对物种的威胁,还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减少生态系统对自然灾害的缓冲能力。

四、对策与建议1. 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城市化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包括科学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被人类的活动所改变和破坏。

城市化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便利,但同时也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灾难。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对自然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本郊区的绿地和森林逐渐被开发为住宅区和商业区,自然景观被大规模破坏。

许多美丽的山脉、湖泊和森林已经消失,被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水泥森林。

这种破坏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始美丽,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许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其次,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覆盖成建筑物和道路,原本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动植物被迫迁移或者灭绝。

城市中的环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远远不及自然环境,许多物种无法适应这种改变而消失。

此外,城市中的污染和噪音也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影响。

许多鸟类和昆虫无法在城市中找到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城市化对人类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城市给人们带来了繁荣和便利,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负担。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让人们感到压抑和窒息,缺乏自然景观的城市环境容易引发人们的压力和抑郁。

相比之下,自然景观可以给人们提供宁静和放松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因此,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给人类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对自然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城市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景观为代价,而是应该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 困境与未来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 困境与未来

二、中国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展望
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因 此,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中国景观生态学将更加注重 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基础研究: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将更加深入,包括研究自然和人 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整个景 观的影响等。这些基础研究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5、跨学科交叉与合作: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地理学、生 物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 步推动跨学科交叉与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解决生态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在地 理空间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整个景观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本 次演示将探讨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整合,以及中国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展望。
4、国际合作:中国景观生态学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包括与国际同行进行 学术交流、参与国际项目和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等。这些国际合作将有助于提升中 国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谢谢观看
3、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省建设: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 省、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等建设工作逐步展开。未来的研究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与 生态省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发展模式等,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4、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景观生态规划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维护生态系 统平衡的重要手段。未来的研究需要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探 讨如何将景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促进自然与人文要 素的和谐共生。

城市化对园林景观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园林景观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园林景观发展的影响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上必将经历的一个阶段。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一些城市问题,社会现象也逐渐增多。

列如:交通拥挤,就业紧张,住房紧缺。

在城市化出现以及刚出现在人们意识的时候,大量的人迁入城市,对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环境的污染加剧。

住房也成为了重要的市场,许多开发商被金钱蒙蔽双眼,推林建楼,填湖造田,这都是早年间所谓的“风尚”。

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空间为自身谋取利益。

而环境问题呢?根本就是明知故犯,不管不顾,这一系列的行为则导致环境问题骤然加剧,严重破坏,连环境都无视的当时又怎能注意到还不是那么热潮的园林景观的建设。

所以在当时,城市化对园林发展是成反作用的。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响应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

人们的环保意识、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以及对健康观念的逐步提升。

引发世人开始思考,钢筋水泥伫立的城市缺少的那一抹绿色,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需要的是环境改善为基础。

生存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就这样,对园林景观的认识也重新开始并达到高度,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旧城改造,都有着严格的绿化建设标准。

市民的自身意识也促使这一行业的被重视。

预测期内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响应趋于低水平的稳定状态,现行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环保投资水平还没有起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

不过相信经过长期的多方努力,成效也会不断提高。

在当前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模式的不断转变,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形态等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新的城市理念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总结。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城市环境的对策和治理,市民素质的改变和提升。

城市的发展为了评比园林城市、文明城市而建设维护,注重生态环境也只是开始。

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驱动影响

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驱动影响

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驱动影响隆世良;唐小明;张海鸥;黎燕琼;陈俊华;龚固堂;慕长龙;牛牧【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35)002【摘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功能,其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是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向外扩展,大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影响的林地和湿地等被开发,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的不断改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无疑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格局驱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城市的扩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在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人为干扰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非农村人口比重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总页数】7页(P18-24)【作者】隆世良;唐小明;张海鸥;黎燕琼;陈俊华;龚固堂;慕长龙;牛牧【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3.2【相关文献】1.城市扩张对就业的影响变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J], 段苏芮2.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 [J], 黎燕琼;张海鸥;龚固堂;陈俊华;慕长龙;童卫平;牛牧3.江苏沿海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与驱动机制 [J], 王千;金晓斌;周寅康4.成都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林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 [J], 黎燕琼;张海鸥;龚固堂;陈俊华;慕长龙;李谨宵;童伟平;牛牧5.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 [J], 车通;李成;罗云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王莹;邢立新;潘军;杨东旭;王静;曹会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3(025)001
【摘要】以沈阳市为例,对四期遥感影像进行了景观类型分类提取,并分析了城市扩张、景观指数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79~ 2007年沈阳市城市用地快速增长,耕地逐年减少;景观类型趋于多样化;景观破碎化程度日趋复杂;城市扩张与景观格局变化相关性明显.
【总页数】5页(P31-34,39)
【作者】王莹;邢立新;潘军;杨东旭;王静;曹会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9
【相关文献】
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J], 韦薇;张银龙;赵兵;王浩
2.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驱动影响 [J], 隆世良;唐小明;张海鸥;黎燕琼;陈俊华;龚固堂;慕长龙;牛牧
3.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 [J], 魏云华;潘宏;张燕青
4.太湖上游水源区河流水质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关系——以东苕溪上游为例 [J], 范雅双;于婉晴;张婧;李雪;李小玉
5.1980-2017年孟加拉国城市扩张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模式 [J], 石小倩;赵筱青;Jakariya M D;李思楠;普军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学报 2 1, 0 1: -2 0 2 ()7 1 1
E o o y a dEn io m e t l ce c s c l g n v r n n a i n e S
ht:w j ec. m t W ww esio p t E ma :dtr esi o — i ei @jec. m l o t
关键词 :城市化 ;景观格局 ;景 观生态指 标 ;相关性 中图分类 号 :X 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9 6( 0 1 10 0 —6 6 45 0 2 1 )0 .0 70
随着我 国城市化进程 的快速发展 ,建筑 、交通 等人工景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 城市人工景观特征 逐步向城市外围 自 然及半 自然景观渗透 , 正是快速 城市化地区显著的景观动态变化特色u。目前 ,对 J 城市化过程 中土地扩展研究主要有3 类方法 。其中, 最主要的是基于R 与G S S I技术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监 测法 ,主要是利用遥感影像等信息资源 ,基于G S I 技术和单元 自 动演化方法等对城市扩张进行监测 , 并探讨城市扩张发展趋势等[ 。 2 而针对城市人工景 4 观扩展对城乡整体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并不深入 , 因为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受经济 、人 口、政策等多 方面的影响 , 相关研究的重点大都放在这些外界影 响因素上, 忽略了城市扩张本身对城市 的空 间结构 的影响【 1其次 , 5。 培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主要基于 历史和现状总结得出 , 按主导 因子法 、 几何形态法 划分法等模式将城市划分为不同扩展模式 , 并通过 综合性研究探讨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等 。 此外 , 城市扩展模型分析法利用C (e u rA tm t , A C l l uo a ) la a S (yt y a i ) D S s m D nm c 等系统模 型对城市扩展与经 e s 济发展 、环境保护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同时 ,相关 研究对象都集 中在北京 、上海 、广州等特大型城市 [-] ! 1 . 6 2 缺乏对 中小型城市空间扩展的相关定量研究 分析 , 在城市扩张研究 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也是在 当今快速城市化进程下需要解决 的 重要 内容 。 昆山市 ( 2  ̄ 8 1一 1 10 , ” 104 , ” 2 o9 4E、3 。63 ” 2 O 10 4一
快速城 市化进 程 中城 市扩来自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 的影 响
韦薇 ,张银龙 ,赵 兵 ,王浩
1 南 京林 业大 学森 林 资环 与环境 学 院 ,江苏 南 京 2 03 ;2 . 10 7 .南京 林业 大学 风景 园林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0 3 107
摘 要 : 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 ,大部分研究仅是单一 的利用景 观指数分析城市景观格局 , 在 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 的 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 ,忽略了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 , 研究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 动态 变化 过程之 间的 内部 联系对 揭示城市 化规律 有着重 要意义 。文章 以江苏 省昆 山市 ( )范 围为研 究对象 ,基 于全市 县 18 - 2 0年 间多期T 9 5 08 M影像 图,在采用遥感 与地理信息系统 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获取 昆山市景 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景观生

3。2 6N) 1 ,地处江苏省东部、紧邻上海,属我国 3 3,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20 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高 居全国各县 ( 县级市 ) 之首 ,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 市化进程最快速的中小型城市之一 。目前龙花楼 、 丁 日成等 人 已经对 昆 山市早 期土地 利 用变 化进 行分 析 ,并对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及其增长动力进行了一 定的研究[ ] 1 ,但缺乏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城市扩 张与城市空间格局变化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 。研究 城市扩张对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也是在看似简单 无序的斑块镶嵌的景观上, 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 性及其形成机制 ,对认识城乡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 以及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 J 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对象 , 在传统利用 R 与 S G S 技术 监 测法 的基 础 上提 取 、分 析 出 昆山市 I 18- 20 5- 0 8年 2 9 - 3年间城乡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城市 扩展 情况 ,并 在两 者 间找 寻其 内在 的联 系性 ,从而 探讨 昆 山城市 化对 城 乡景观 格局 的影 响情 况 。 中小 型城市与特大城市在城市扩展的模式 以及 内部结构 的关联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但相关学者对我 国城 市扩张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特大城市 ,而针对快速城 市化 的中小 型城镇 的定 量研 究较 少 ,因而本研 究选 取昆山市作为研究 区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态学指数分析 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扩张对城 乡景观格局 的影 响。 结果表明 : 3 2年间 自 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 持不变 ; 人工景观 面积显著增涨 了4 倍。斑块密度 、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指 数受人工景观类型影 响基本呈上升趋势 ; 斑块密度 、景观破碎度 、最
大斑块 、边缘密度等指数 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存 在明显相关性, 表明城市扩张是城 乡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1 材 料 与 方 法
本研究采用L n s 遥感数据T ada t M影像图 ,获取 时间分别 为18 、19 、2 0 、20 、2 0年 ,成 9 5 95 00 0 4 08 像时问分别为4 月间 ( 中18年和19年两期 —6 其 95 95
基金 项 目 :国家 “ 十一 五 ”科技 支撑 计划 课题 ( 0 8 J0 0 2 0BA 1B 2) 作者 简介 :韦薇 ( 94年生 ) 18 ,女 ,博 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景 观生 态 学方 面研 究 。Ema :r esy@13cm ・ i pi esa 6. l n o ’ 作 者 :张银 龙 ( 9 3年生 ) 通信 16 ,男 ,教授 ,博士 生导 师 ,主要 从事 环境 生态 学方 面研 究 。Ema :ilnzag ao . m. — i ynogh n@yh o o c l t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