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合集下载

安全管理相关规范

安全管理相关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2015现行)一、综合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46号 2011年4月22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2014年8月31日)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2003年11月12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主席令第41号 2011年2月25日)5、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第167号公约 2001年10月27日)二、安全管理1、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质[2004]2号)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建质[2005]184号)3、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4、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5、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三、安全技术1、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2、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2000年8月21日)3、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4、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建设部公告第659号 2007年6月14日)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6、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四、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7日)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2004年6月29日) 1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4、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部令第17号)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6、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30号令2010年5月24日)五、建筑起重机械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9年1月14日修改)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2008年1月8日)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六、消防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修订)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2012年7月17日)3、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0号2012年7月17日)4、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1号2012年7月17日)5、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9]46号)七、环境保护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 2010年1月1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修订)4、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八、安全培训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2015年5月29日)九、安全费用1、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3、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十、劳动保护及职业健康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2009年8月27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主席令第57号2001年10月27日修正)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0年10月20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73号2012年12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35号2008年9月3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21号2015年4月24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2009年7月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0年12月8日)10、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年4月27日)1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2012年4月27日)1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年7月8日)13、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1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AQ/T 8009-2013)15、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AQ/T 4233-2013)1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AQ/T 8010-2013)17、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6-2015)十一、生产安全事故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2号2011年9月1日修订)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年12月22日)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3月20日)5、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2009年5月27日)6、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 3见(建质[2007]257号)7、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4月21日)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 9009-2015)十二、突发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2、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十三、安全生产行政复议及处罚1、安全生产行政复议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4号2007年9月25日)2、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2007年11月9日)3、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2015年1月16日)一、有关标准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1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14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二、土石方及基坑支护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 180-2009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2009三、施工用电1、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44、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7-2006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四、高处作业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2、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JGJ 168-20093、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AQ 5205-20084、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095、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五、脚手架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3、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5、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6、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83-20097、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六、模板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2013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七、建筑机械1、塔式起重机GB/T 5031-2008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3、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196-2010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 187-2009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7015-20086、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21号)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8、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JG 5058-19959、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JG 121-20001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2010511、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DBJ 14-015-20021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 189-200913、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14、钢丝绳夹GB/T 5976-200615、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GB 12602-200916、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 5082-8517、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 15052-9418、起重机吊装工和指挥人员的培训GB/T 23721-200919、起重机司机(操作员)、吊装工、指挥人员和评审员的资格要求GB/T 23722- 200920、高处作业吊篮GB 19155-20032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2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 160-2008八、危险作业1、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7-2004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3、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4、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115、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7、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9、建筑涂装安全通则AQ 5210-2011九、安全防护1、安全网GB 5725-20092、安全带GB 6095-20093、安全带测试方法GB/T 6096-20094、安全帽GB2811-20075、安全帽测试方法GB/T 2812-20066、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 184-20097、坠落防护安全绳GB 24543-20098、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GB/T 23468-20096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20111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12、安全色GB 2893-20081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十、应急预案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十一、安全技术资料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CECS 266-2009十二、临时建筑物及垃圾处理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 188-20092、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34-2009十三、建材物流1、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AQ 4246-2015。

济南市城市容貌标准(征求意见稿)

济南市城市容貌标准(征求意见稿)

济南市城市容貌标准(征求意见稿)1总则1.1为加强城市容貌管理,创造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城市容貌标准》(GB50449-2008)《济南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制定本标准。

1.2城市中的建(构)筑物、道路、桥涵、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照明、居住区、园林绿化、水域、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施工工地等容貌,均适用本标准。

1.3积极采用智慧化手段,通过系统性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影响城市容貌的因素实施动态监测和实时管理。

1.4影响城市容貌的各类设施设备应定期巡检,实施预防性维护,保障设施设备完好、整洁和功能正常,发生损坏或故障时应及时维修修复。

1.5责任单位和个人应保持责任区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1.6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市区,各区县(功能区)参照执行。

2建(构)筑物2.1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应当体现泉城特色风貌,展现建筑艺术,其造型、装饰应当与环境相协调。

2.2现有建(构)筑物应保持外形完好、整洁,保持设计建造时的形态和色彩,符合街景要求。

破残的建(构)筑物外立面应及时整修,清洗、维护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清洗维护质量要求》(GB/T25030)的规定。

2.3主体建(构)筑物外立面一般每3至5年粉饰一次,粉饰装修应保持原建筑物的色彩、造型和设计风格。

2.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临街建筑物进行外部改造装修或者对临街门窗进行变更。

进行外部改造装修或者对临街门窗进行变更的,应保持原建筑风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建(构)筑物违法搭建附属设施。

2.6建筑物屋顶应保持整洁、美观,不得堆放杂物。

屋顶安装的设施、设备应规范设置。

屋顶色彩宜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2.7沿街立面设置的遮阳篷、雨篷、空调外机等附加设施的下沿高度及突出道路红线的深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的规定。

2.8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空中架设的缆线应规范有序、定向集束,不得散乱。

整理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整理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目录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目录前言11 项目背景 (1)2 评价工作过程 (2)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2)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8)5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8)1 总论91.1 评价依据 (9)1.2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13)1.3 评价标准 (14)1.4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7)1.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 (19)1.6 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目标 (23)2 建设项目概况252.1 项目基本情况 (25)2.2地理位置与交通 (25)2.3项目组成与建设内容 (25)2.4 主要原辅材料 (27)2.5 主要生产设备 (27)2.6 产品方案 (28)2.7 公用工程 (28)2.8 总平面布置 (31)2.9 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32)3 工程分析333.1施工期工艺流程分析 (33)3.2运营期工艺流程分析 (36)3.3营运期主要污染因素分析 (43)3.4 污染源强分析 (44)3.5 主要污染物汇总 (60)3.6 非正常工况污染物排放 (61)4 区域环境概况624.1 自然环境概况 (62)4.2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5)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4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74)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80)6 环境风险1066.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106)6.2 环境风险调查 (106)6.3环境风险潜势判断 (106)6.4 评价范围 (107)6.5环境风险识别 (107)7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137.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13)7.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17)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68.1环境保护投资 (136)8.2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简要分析 (137)9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399.1 环境管理 (139)9.2 环境监测计划 (141)9.3 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清单 (142)9.4 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总量控制指标 (143)9.5环境信息公开 (145)10 结论14610.1 建设项目概况 (146)10.2 相关情况判定 (146)10.3 环境质量现状 (146)10.4主要环境影响 (147)10.5公众参与 (149)10.6结论 (149)10.7要求与建议 (149)附图:附图1 故市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2 交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3 项目评价范围图附图4 环保目标图附图5 项目地理位置目标图附图6 项目四邻关系及大气、噪声监测点位图附图7 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8 地下水监测点位图附图9 土壤监测点位图附图10 基本信息底图附图11 项目基本信息图附图12 卫生防护距离包络图附图13 分区防渗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附件3:故市镇人民政府关于渭南新六科技有限公司三高村生猪养殖项目的报告(故政字[2020]11号)附件4:交斜镇人民政府关于渭南新六科技有限公司五丰村生猪养殖项目的报告(故政字[2020]38号);附件5:渭南市临渭区自然资源局关于渭南新六科技有限公司三高村、五丰村生猪养殖项目设施农用地备案通知书(渭临自然资备字[2020]10号);附件6:渭南市临渭区畜牧发展中心关于渭南新六科技有限公司故市镇三高村建设生猪育肥场项目的意见书(渭临畜函[2020]7号);附件7:陕西华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具的环境现状监测报告(HJJC(监)202002-Z0003)附件8:浙江亚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土壤检测报告(编号:YK2003160201B)附件9:陕西渭南故市三高村育肥项目养殖场中水消纳协议书;附件10:陕西渭南故市三高村育肥项目《土地租赁协议》的补充协议附件11: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12: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13: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8.08.13•【字号】苏建函城管〔2018〕694号•【施行日期】2018.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通知苏建函城管〔2018〕694号各设区市城管局:为贯彻落实《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加快构建我省层级分明、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省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水平,我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标准体系》),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目标。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省政府“标准化+”行动计划和省政府、国家标准化管委会深化标准合作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省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各地要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在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各地要对照《标准体系》并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本地区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要根据本地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基础上,合理制定相关标准。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国家和省尚未制定、地方率先制定的标准,要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国家和省已经制定的,要提高标准的相关要求。

2009.4-2010.5最新部分工程规范、标准目录清单

2009.4-2010.5最新部分工程规范、标准目录清单

2009年初至2010年5月份下发的最新部分工程规范、标准目录清单1、现批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66-2008,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4、3.3.8、3.3.9、5.1.4、6.1.4、6.1.5、6.1.6、6.1.7、6.1.8、6.2.2、6.2.3、7.2.1、7.3.7、7.4.6、9.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008.11.4下发(下同)2、现批准《混凝土试模》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编号为JG237-2008,自2009年3月1日起实施。

原《混凝土试模》(JG3019-1994)同时废止。

2008.11.133、现批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17-2008,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原《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4同时废止。

2008.11.144、现批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08-2008,自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4、3.2.1、3.2.2、4.1.22、4.1.26(1、2)、5.1.3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同时废止。

2008.11.275、现批准《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建筑工程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69-2009,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4、4.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009.3.46、现批准《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73-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5.0.3(4)、6.3.2(2、3、7)、6.3.3(2、4)、6.3.4(2、4)、10..0.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同时废止。

江苏城管理标准体系

江苏城管理标准体系
CJJ150-2010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渗沥液膜生物反 应处理系统技术规程
CJJ/T264-2017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
CJJ90-2009
行标
现行
术规范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稳 定化处理技术标准
行标
在编
生活垃圾焚烧厂检修规程
CJJ 231-2015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焚烧厂标识标志 标准
CJJ/T270-2017
CJJ179-2012
行标
现行
粪便处理厂设计规范
CJJ64-2009
行标
现行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134-2009
行标
现行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184-2012
行标
现行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除臭技 术规程
行标
在编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 程
CJJ205-2013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 技术规范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12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 技术规程
CJJ/T109-2006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
CJJ/T156-2010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 维护技术规程
CJJ93-2011
行标
现行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 监管标准
CJJ/T213-2016
行标
现行
地方 文件
现行
江苏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 统运行评估标准
苏建城管〔2016〕276 号
地方 文件
现行

垃圾清运

垃圾清运

(123)CJJ134-2009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2013课程)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收集与运输;5.转运调配;6.再生利用;7.回填;8.填埋;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石龙路315弄ll 号,邮政编码:20023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同济大学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秦峰王雷张雪梅张卫东黄海冷发光赵由才郭树波许碧君杨德志李露倪道仁本规范审查人员:核更新柴晓利陈伟锋王新文徐雄增周永祥牛冬杰陶华陈朱蕾冯其林钱光人邹华陈家珑陈炜炜陈钧颐袁宏伟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促进建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保证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利用、回填、填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1.0.3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垃圾处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建筑垃圾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O.1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对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辅助设施等进行建设、改造、装修、拆除、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5-9节(CJJ134-2009)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5-9节(CJJ134-2009)

5转运调配5.0.1暂时不具备回填出路,且具有回填利用或资源化再生价值的建筑垃圾可进入转运调配场。

5.0.2转运调配场的配置应符合城镇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规定,选址应根据当地建筑垃圾产量及资源化利用要求确定。

5.0.3转运调配场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建筑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可按设计总调配量与设计日处理能力分为大、中、小型三类。

5.0.4新建的转运调配场用地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注:l、表用地不应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2、用地面积应含转运调配场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应含兼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化和园林用地;3、与相邻建筑间隔应自转运调配场边界起计算。

5.0.5转运调配场堆放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2、建筑垃圾堆放区宜保证5d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建筑垃圾堆放高度高于周围地坪不宜超过3m;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地坪标高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并应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4、堆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

5.0.6生产管理区应布置在分类堆放区的上风向,并宜设置办公用房等设施。

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宜设置作业设备与运输车辆的维修车间等设施。

5.0.7转运调配场应配备装载机、推土机等作业机械,配备机械数量应与作业需求相适应。

5.0.8转运调配场总平面布置及绿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GB50187的有关规定,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可根据需要增设资源化利用设施。

6再生利用6.0.1建筑垃圾作为生产再生建筑材料的原料时,应符合相应的再生建筑材料标准。

6.0.2分选处理可根据需要选择在施工现场、转运调配场、填埋场或资源化处理厂进行。

6.0.3分选工艺应根据后续处理功能要求和处理对象特点合理选用不同组合的设备。

分选工艺宜以机械分选为主、人工分选为辅。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27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l34—。

自 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2.1、8.0.3、8 0.1 3、9.0.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年H月j日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汁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Z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收集与运输;5.转运调配;6.再生利用;7.回填;8.填埋;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一I'L-;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蓬议.请寄送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石龙路315弄ll号.邮政编码: 32j。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公司江苏中兴建没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同济大学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秦峰王雷张雪梅张卫东黄海冷发光赵由才郭树波许碧君杨德志李露倪道仁袁宏伟豢琏刊萼隶辱蓦示喜陈伟锋±名术冯其林昧嫱讳王新文钱光人陈钧颐薪著华生更差河象青笺【】冗\查审范规本目次1总则……………………………………………………………l2术语..........................................-............。

’’。

’’......一2 3基本规定 (3)4收集与运输 (4)4.1源头减量、收集 (4)4.2运输…………………………………………………………‘i5转运调配 (5)6再生利用……·………………………………………………’‘77回填……………………………………………………………lO8填埋……………………………………………………………ll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一l3本规范用词说明…………………………………………’……“1 5引用标准名录……………………………………………………l6附:条文说明……………………………………………………l76。

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王科林【摘要】The sources,production,treat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Chengdu were analyzed.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treatment practices in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major domestic citi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in Chengdu were put forward.%分析了成都市建筑垃圾的来源、产生量、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全面阐述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及国内主要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期刊名称】《环境卫生工程》【年(卷),期】2017(025)006【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成都市;建筑垃圾;垃圾处理【作者】王科林【作者单位】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X799.31 成都市建筑垃圾现状1.1 建筑垃圾产生量成都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①开挖各类建筑地基、地下管网、道路基层及地下空间施工(如地铁、地下停车场)时产生的工程弃土;②施工阶段产生的废料、旧城改造产生的拆除垃圾;③零星的装修垃圾。

目前成都市建筑垃圾产生总量中,约47%可通过回填、绿化或作为建筑原材料直接利用,仅2%可通过再生利用生产建筑材料,其余约51%需填埋消纳。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年产生建筑垃圾总量为6.265×107m3,其中中心城区为3.035×107m3,郊区(市)县为3.23×107m3。

建筑垃圾处置计划.ppt

建筑垃圾处置计划.ppt

建筑垃圾核准
3 临时变更处理计划的,应当补报调整后的处理 计划。 4各地区建筑垃圾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适当的收集方式: 1) 定时定点收集:运输单位按照当地主管部门 规定的作业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收集建筑垃圾; 2 )依申请上门收集:运输单位根据建筑垃圾产 生者的要求,在约定时间到约定地点收集建筑 垃圾。
建筑垃圾清运的原则
清运中注意的问题: 1)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 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 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易飞扬的废料尽量保持湿润,如露天存 放时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 遗洒飞扬。 3)在清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地面尽量恢 复原有地貌,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减少或消除对周边景观的视觉污染。 1)清运场地设备。施工结束应及时撤离施工机 械,对拆除的固体废物应集中收集处理; 2)清理场地表层。施工场地的废弃物,特别是 垃圾、废弃土等,不得就地倾倒或堆放,应及 时清运弃于当地允许的地点。
无线网桥 视频监控
贵州独平高速
项目全面实施 (监控室机柜布线)
四、心得体会
在这段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学习过程中,我对 部门很多产品从零学起,刚到公司的 时候感觉压力很大,经过这些时间的 认真学习和实际操作,调整心态,现 已完全能融入公司的各项岗位职责和 管理制度中。这些时间,感觉不仅仅 是工作技能的提深,更宝贵的是对我 人生观念和工作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 还让我对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有了深 刻的体会。由于到达公司时间较短,
感恩父母 感谢你们 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 感谢你们 给了我自由的空气 感谢你们 谆谆的教导 殷殷的嘱托 我长大了 而你们却老了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会向你们献上一片诚挚 的孝心 祝你们永远健康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综合管理系统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综合管理系统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综合管理系统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数量大幅增长,各地处理方式也从传统的简单填埋作业转变为构建综合处理设施,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转变为二次建筑材料。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系统是由收集、运输、处置三个子系统组成的从垃圾产生源头到最终处置的多元化系统,为解决目前城市中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乱堆、乱丢等一系列问题,并适应综合处理系统中建筑垃圾计量问题,以及再生建筑材料的政府引导销售等,提出了结合3G系统,智能IC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综合管理系统。

关键词:3G系统;智能IC卡;信息管理系统;建筑垃圾综合管理系统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waste produced a sharp increase of the quantity, handling all over from the traditional simple landfill oper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change treatment facilities, the architecture of waste treatment into second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waste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system is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disposal of three subsystems from the waste produce source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inal disposal system, to overcome the city construction waste transport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heaps, and throw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system and adapt to the construction waste measurement issues, and regener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sales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mbined with 3 G system, intelligent IC card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city construction waste treat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3 G system; smart IC ca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wast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引言在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节能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发言称,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筑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这些建筑的寿命却只有短短的30年。

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6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27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l34—2009。

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2.1、8.0.3、8 0.1 3、9.0.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年H月j日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汁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Z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收集与运输;5.转运调配;6.再生利用;7.回填;8.填埋;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一I'L-;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蓬议.请寄送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石龙路315弄ll号.邮政编码:200232j。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公司江苏中兴建没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同济大学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秦峰王雷张雪梅张卫东黄海冷发光赵由才郭树波许碧君杨德志李露倪道仁豢琏刊萼隶辱蓦示喜蔫家凌陈伟锋±名术冯其林昧嫱讳王新文钱光人陈钧颐薪著华生更差河象青笺【】冗\查审范规本目次1总则……………………………………………………………l2术语..........................................-............。

’’。

赣州中心城市环卫专项规划(2014-2030)

赣州中心城市环卫专项规划(2014-2030)

赣州中心城市环卫专项规划(2014--2030 年)规划公示稿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为统筹协调赣州中心城市环卫事业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落实《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年)》的要求,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卫生更高的要求,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行循环,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特编制《赣州中心城市环卫专项规划(2014-2030 年)》。

(以下称“本规划”)。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与卫生管理条例》(1992);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 号)》(2006);5、《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1997);6、《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8、《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9、《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10、《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1、《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9);1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3、《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84-2012)1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15、《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7《、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 号);18、《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19、《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年)》;20、赣州中心城区、南康市、赣县、上犹县等片区的相关规划;2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CJJ 134-2009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 134-2009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1总则……………………………………………………………l2术语..........................................-............。

’’。

’’......一2 3基本规定 (3)4收集与运输 (4)4.1源头减量、收集 (4)4.2运输…………………………………………………………‘i5转运调配 (5)6再生利用……·………………………………………………’‘77回填……………………………………………………………lO8填埋……………………………………………………………ll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一l3本规范用词说明…………………………………………’……“1 5引用标准名录……………………………………………………l6附:条文说明……………………………………………………l761.0.1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促进建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保证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利用、回填、填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1.0.3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垃圾处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建筑垃圾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O.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对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辅助设施等进行建设、改造、装修、拆除、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

2.0.2转运调配transfer and distribution将建筑垃圾集中在特定场所临时分类堆放.待根据需要定向外运的行为。

2.0.3回填backfiII利用现有低洼地块或即将开发利用但地坪标高低于使用要求的地块.以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替代部分土方,弥补地坪标高的行为。

{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汇编目录

{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汇编目录

{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汇编目录告第659号2007年6月14日)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6、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四、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7日)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2004年6月29日)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4、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4]59号)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6、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30号令2010年5月24日)五、建筑起重机械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9年1月14日修改)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2008年1月8日)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六、消防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修订)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2009年4月30日)3、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2009年4月30日)4、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8号2009年4月30日)5、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9]46号)七、环境保护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7号1999年7月8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修订)4、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八、安全培训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5年12月28日)九、安全费用1、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十、劳动保护及职业健康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4年7月5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主席令第57号2001年10月27日修正)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4月16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65号2007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35号2008年9月3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号2009年2月28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2009年7月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9、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5号2002年3月15日)10、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2009年6月15日)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2009年8月24日)1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年7月8日)13、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十一、生产安全事故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2007年7月3日)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年12月22日)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3月20日)5、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2009年5月27日)6、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257号)7、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4月21日)十二、突发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2、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十三、安全生产行政复议及处罚1、安全生产行政复议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4号2007年9月25日)2、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2007年11月9日)第二部分标准、规范、规程一、有关标准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3、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二、土石方及基坑支护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180-2009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三、施工用电1、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4、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2006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四、高处作业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2、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JGJ168-20093、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AQ5205-20084、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23525-20095、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五、脚手架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3、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5、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6、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7、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六、模板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七、建筑机械1、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3、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5、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296)6、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21号)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8、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JG5058-19959、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JG121-20001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11、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DBJ14-015-20021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0913、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200914、钢丝绳夹GB5976-2006-T15、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GB12602-200916、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8517、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15052-9418、起重机吊装工和指挥人员的培训GB/T23721-200919、起重机司机(操作员)、吊装工、指挥人员和评审员的资格要求GB/T23722-200920、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2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八、危险作业1、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3、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5、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7、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九、安全防护1、安全网GB5725-20092、安全带GB6095-20093、安全带测试方法GB/T6096-20094、安全帽GB2811-20075、安全帽测试方法GB/T2812-20066、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7、坠落防护安全绳GB24543-20098、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GB/T23468-2009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1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12、安全色GB2893-20081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十、应急预案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十一、安全技术资料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CECS266:2009十二、临时建筑物及垃圾处理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2、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备案号J960-2009感谢阅读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建筑垃圾消纳场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建筑垃圾消纳场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田阳县建筑垃圾消纳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盖章):田阳县市政管理局编制日期2016年6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三、环境质量状况 (13)四、评价适用标准 (15)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7)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4)七、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26)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1)九、结论与建议 (43)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平面布置图附图3周边敏感点分布图附图4周边现状照片图附件:附件1项目委托书附件2关于田阳县建筑垃圾消纳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阳发改[2016]18号)附件3田阳县国土资源局关于田阳县建筑垃圾消纳项目选址的答复意见附件4田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田阳县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用地的答复意见附件5田阳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请表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田阳县建筑垃圾消纳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田阳县市政管理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田州镇金狮路五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533600建设地点百色田阳县324国道、县城往百育镇方向约2公里右侧东江村耐火厂旁的六蒙山坳坡地。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的通知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的通知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7.24•【字号】穗建质[2014]914号•【施行日期】2014.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的通知(穗建质〔2014〕914号)各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落实住房和城乡建部《绿色施工导则》,加强贯彻落实《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我市绿色施工试点及推广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770 号,已在市建委官方网站 公开发布),推动我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我委研究制定了《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试行)》(见附件),请各区(县级市)建设局、各监督站、各建设、施工、监理企业及各建设项目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试行)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4年7月24日附件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试行)1 总则1.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推动我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等,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引。

1.2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3 绿色施工管理是指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实施绿色施工的管理控制,包括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控制(四阶段控制)。

2 绿色施工科目标准2.1 绿色施工主要由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等五个方面内容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27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l34—2009。

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2.1、8.0.3、8 0.1 3、9.0.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年H月j日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汁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Z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收集与运输;5.转运调配;6.再生利用;7.回填;8.填埋;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一I'L-;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蓬议.请寄送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石龙路315弄ll号.邮政编码:200232j。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公司江苏中兴建没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同济大学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秦峰王雷张雪梅张卫东黄海冷发光赵由才郭树波许碧君杨德志李露倪道仁豢琏刊萼隶辱蓦示喜蔫家凌陈伟锋±名术冯其林昧嫱讳王新文钱光人陈钧颐薪著华生更差河象青笺【】冗\查审范规本目次1总则……………………………………………………………l2术语..........................................-............。

’’。

’’......一2 3基本规定 (3)4收集与运输 (4)4.1源头减量、收集 (4)4.2运输…………………………………………………………‘i5转运调配 (5)6再生利用……·………………………………………………’‘77回填……………………………………………………………lO8填埋……………………………………………………………ll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一l3本规范用词说明…………………………………………’……“1 5引用标准名录……………………………………………………l6附:条文说明……………………………………………………l761.0.1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促进建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保证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利用、回填、填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1.0.3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垃圾处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建筑垃圾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O.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对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辅助设施等进行建设、改造、装修、拆除、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

2.0.2转运调配transfer and distribution将建筑垃圾集中在特定场所临时分类堆放.待根据需要定向外运的行为。

2.0.3回填backfiII利用现有低洼地块或即将开发利用但地坪标高低于使用要求的地块.以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替代部分土方,弥补地坪标高的行为。

2.O.4建筑垃圾处理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treat—merit对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调配、处置的全过程。

3基本规定3.0.1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纳入当地城镇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3.0.2建筑垃圾应按不同的产生源、种类、性质进行分别堆放、分流收运,分别处理。

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严禁混入生活垃圾与危险废物。

3.0.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应行驶至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

3.0.4建筑垃圾类型与处置方式宜按表3.0.4的规定确定。

注:其他建筑废物包括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3.0.5建筑垃圾处理场所均应配备计量设施。

4收集与运输4.1源头减量、收集4.1.1建筑垃圾减量应从源头实施,并宜就地利用和回收。

4.1.2建筑垃圾宜按不同的种类和特性逐步实现分类收集。

收集方式应与末端处置方式相适应。

4.2运输4.2.1建筑垃圾运输应采用封闭方式,不得遗洒、不得超载。

4.2.2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宜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缝隙不应大于30mm;2厢盖与车厢前、后栏板缝隙不应大于50ram;3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结合处缝隙不应大于lOmm。

4.2.3建筑垃圾运输工具应外观整洁、标志齐全,车辆底盘、车轮应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

4.2.4建筑垃圾水上运输宜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

集装箱的环保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集装箱后盖门应能够紧密闭合、防止垃圾散落;2集装箱内壁应保持平整,减少垃圾残余量,便于清洁。

4.2.5建筑垃圾采用散装水上运输形式时,应在运输工具表面有效苫盖,垃圾不得裸露和散落。

4.2.6建筑垃圾转运码头宜与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合建,并宜根据船舶运输形式选择装卸工艺及配置设备。

此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时,应配备集装箱桥式起重机、专用叉车和专用运输车等;2当采用散装运输形式时.宜配备卸料平台和散装卸料机构等。

5转运调配5.0.1暂时不具备回填出路.且具有回填利用或资源化再生价直的建筑垃圾可进入转运调配场。

5.0.2转运调配场的配置应符合城镇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规定,选址应根据当地建筑垃圾产量及资源化利用要求确定:5.0.3转运调配场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建筑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可按设计总调配量与设计日处理能力分为大、巾、小型三类。

5.0.4新建的转运调配场用地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转运调配场用地指标注:l表f^】用地不啦奢垃墩分党、铤源网收等其他功能J{}j地;2用地面积应禽转运洞配场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仉不啦舍梭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化和园林用地;3与相邻建筑间隔应自转运桶配场边界起计算。

5.0.5转运调配场堆放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2建筑垃圾堆放区宜保证5d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建筑垃圾堆放高度高于周围地坪不宜超过3m;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地坪标高不小于1 5tin,堆放区四倒应设置排水沟,并应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4堆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

5.0.6生产管理区应布置在分类堆放区的L风向,并宜设置办公用房等设施。

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宜设置作业设备与运输车辆的维修车间等设施。

5.0.7转运调配场应配备装载机、推土机等作业机械,配备机械数量应与作业需求相适应。

5.0.8转运调配场总平面布置及绿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可根据需要增设资源化利用设施。

6再生利用6.0.1建筑垃圾作为生产再生建筑材料的原料时,应符合相应的再生建筑材料标准。

6.0.2分选处理可根据需要选择在施工现场、转运调配场、填埋场或资源化处理厂进行。

6.0.3分选工艺应根据后续处理功能要求和处理对象特点合理选用不同组合的设备。

分选工艺宜以机械分选为主、人工分选为辅。

6.0.4分选工艺根据原料品质,可采用单级或多级串联方式,也可采用多条生产线并联方式。

6.0.5废旧建筑混凝土生产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中的废旧建筑混凝土可用于生产再生骨料,主要产品应包括混凝土用再生细骨料和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2废旧建筑混凝土生产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工艺可包括破碎、分选、清洗等环节;3再生混凝土骨料质量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

6.0.6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块可用于生产公路路面和桥涵工程用再生骨料;2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的工艺宜按照本规范第6.0.5条的有关规定选用;3废旧道路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用于公路工程时,应预先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于路面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的规定;2)用于桥涵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

6.O.7再生砖和砌块生产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中废砖瓦及混凝土可用于制造再生砖和砌块,基本生产工艺可包括分选、破碎、计量配料、搅拌、振压成型、养护、检验出厂等环节;2生产再生砖和再生砌块的胶凝材料宜选用水泥;3再生砖的性能及用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非烧结垃圾尾矿砖》JC/T 422、《蒸压灰砂砖》GB ll945、《蒸压灰砂空心砖》Jc/T 637的有关规定:4再生砌块的性能及用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 8239、《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 l5229、《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ll968、《装饰混凝土砌块》JC/T 641的规定。

6.0.8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中废沥青可用于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骨料温度应控制在180℃~l90℃,沥青温度应控制在145℃~lj5℃,搅拌时间应为32s~37s;生产过程中,应将新旧骨料混合后再加入新沥青拌合至颜色均匀一致后出料,再生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应为l40℃~l 60℃;2沥青路面资源化再生时,应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旧沥青的比例应小于25%;3使用再生沥青铺路时,沥青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l3/‘F l5180、《道路石油沥青》SH 0522、《建筑石油沥青》GB/T l叫的规定。

6.0.9其他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微粉可作为原材料取代石英砂,并可按照相关工艺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各项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ll968的相关规定;2废木材再生前应分离附着在木材上的金属、玻璃、塑料等物质;经防腐处理的术材.应视防腐剂毒性及含量进行妥善处理;3废弃的管道应按材质分类,金属(含复合管中金属)应进入金属回收利用途径;化学化合物管道、管件应进入塑料回收利用途径;4钢架、钢梁、钢屋面与钢墙体宜按拆除后的板、型材分类,板类(去除可能混杂的保温夹层)可直接送有关部门处理;5建筑垃圾中碎砖、碎混凝土块、碎石及水泥拌合物等可用作载体桩原材料.载体桩设计、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载体桩设计规程》JGJ/T l3j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