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摘要:自尊心,是每一个人具备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教师善于通过激励来帮助学生来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使外力变为内在动力。
关键词: 保护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提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石头砸同学,及时将其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当陶先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那男生已经早等候在那儿了。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学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陶先生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糖发完了,谈话也该结束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陶行知先生既客观的帮助学生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又点明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并用四块糖做奖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情形下,这名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一定会痛改前非,不会用暴力解决纷争了,而他身上原来就有的正义感必将得到发扬光大!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过理解、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多以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发展特长,使学生始终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
第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首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在我们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要求下辈对上辈要尊重。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和尊严,作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学习。记得我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组词写词语,其他同学都写完了,只有一个叫王宇的同学没有写完。我随口说了一句:“你怎么写得这么慢。”当我走到讲台的时候,我发现,王宇的眼里含着泪花。在以后的几节课上,每当我走到他跟前,他就显得慌里慌张,写的更慢了,自信心更差了。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的感情稍有把握不住,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在老师的无意中受到伤害,甚至能影响终生。教师不经意的伤害,也许扼杀的就是“贝多芬”、“莫扎特”。在此我们更深感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多么的有道理!从这件事上,我深深感到,我们要认清自己职业的特点,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行为,懂得学生的心理特征,改善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放下架子,提供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服务。
第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陶先生认为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如果学会对学生适当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此只要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就能使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
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牢固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的基本信念。“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出几分美感。只要你带着欣赏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总能在一棵极普通的树上发现出美来。”这段话,应成为我们欣赏学生并作为行为指导的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后进生在班级活动中的某一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有的体育方面很棒,有的热爱劳动,有的歌唱得好,等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为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并及时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肯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信任、鼓励,逐步树立起自尊和自信,由此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其实,实践中学困生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对于那些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其自尊,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感到有“伤自尊”场面的出现。如果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教师的无意伤害,便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感情对立,使教育工作难以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
二是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