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4a498d964bcf84b9d57b98.png)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2024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三篇)
![2024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19459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6.png)
2024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____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当前我国水资源的压力仍然较大,水环境的状况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因此,制定____年防治水专项治理方案,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的目标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强水灾防治能力、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供应;2. 加强水环境治理,提高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3. 提升水灾防治能力,降低水灾风险;4. 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水生态保护。
二、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1) 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2) 完善水资源政策,制定差异化的水价政策,鼓励节水和合理的水资源利用;(3)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4) 推动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化水资源分布格局,保障水资源供应;(5) 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2. 提高水环境质量(1) 加强水环境治理,提高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2) 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善乡村污水处理设施;(3) 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水和减污措施;(4) 加强非点源污染治理,提高农业和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水平;(5) 加强水体保护,加强对湖泊、江河等水体的保护和管护,恢复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
3. 提升水灾防治能力(1) 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2) 完善水灾防治设施,加强堤防、水库、治河设施的建设和改造;(3) 推行自然水患碱滩恢复工作,恢复湖泊和江河的自然泛滥区;(4) 加强河道整治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农田流失和水土流失,降低河道淤积、堵塞的风险。
(完整版)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
![(完整版)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feba67e009581b6ad9eb42.png)
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由于过度利用已经日益匮乏了。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出现匮乏,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
因此,水资源问题已经世界性的问题。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出现了水资源危机,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很容易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以维系。
建立节水型社会,强调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短缺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
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上水储存量岁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
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二)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
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利用的水相当之多。
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
1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分析
![1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dd804369eae009581becd0.png)
科技信息
○高校讲台○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源自2007 年 第 34 期
资源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一) 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浪费的并存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
家。据统计, 按目前的正常需要, 在不超采地下水的条件下, 全国缺水
总量约为 300—400 亿 m3。与此同时,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用水严重浪
费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 但国民生产总值仅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水的需求量愈来 愈大。尽管水资源是可以通过补充循环的可再生资源, 但由于时空分 布的不均匀性, 因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 然十分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在经济高速增 长和信息化工业化的重要时期,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 更需要我们对水资源状况及其面临的形 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教 育 富 于 感 染 力 的 源 头 。 当 圣 女 贞 德 被 烧 死 于 火 刑 柱 上 、刘 胡 兰 躺 倒 在阎匪的铡刀口的一幕幕再现的时候, 谁能不为此动容? 而当人们看 到历史的暴君被送上断头台, 法西斯的罪魁祸首被套上绞索时, 又有 谁不为之欢欣鼓舞? 因为真实的才是最可信的, 最能令人感动的。素质 教育不可以强加于人, 只有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当一种观念深深 地打动了人心, 才能令人信服, 才能被人接受, 才能最终转化为人的内 在素质。历史的素质营养价值就是因为其真实。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4153c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3.png)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00(002)008【摘要】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108 m3,按1997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2 220 m3,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108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60 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 700 m3为用水紧张的国家,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50年来,全国用水总量从1949年的1 000多亿m3增加到1997年的5 566×108 m3,其中农业用水占75.3%,工业20.2%,城镇生活4.5%,人均综合用水量从不足200 m3增加到458 m3.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扩展,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16×108人口的农产品需要;预测我国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用水总量为(7 000~8 000)×108m3/a,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00~500 m3/a;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9 500)×108m3,需水量已接近可能利用水量的极限;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继续增长,同时加强需水管理,做到在人口达到零增长后,需水也逐步达到零增长;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防洪减灾、农业用水、城市和工业用水、防污减灾、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北方水资源问题及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等8个方面实行战略性转变;同时必须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投资机制和水价政策的3项改革.【总页数】17页(P1-17)【作者】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相关文献】1.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J],2.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认识 [J], 关业祥3.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J], 无4.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推出精品丛书《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广获各界好评 [J],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推出精品丛书——《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广获各界好评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cc6d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4.png)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7ac20e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5.png)
课内知识
一 建设主体功能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 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 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综合考虑的因素(划分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 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 理背景。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 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 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 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 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 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 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 代化新型首都圈。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
业地带。工业基地沿江分
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
的“工业走廊”。同时也是
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之一。
江汉平原的农田
苏州开发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优势条件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 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 1/3。人口众多,人才荟 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 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 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 求较大,市场广阔。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4.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 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 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 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水平、巩固国防。”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精选文档】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ac3551581c758f5f71f6710.png)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资源过度开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严重,缺乏保护和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退化等,本文从中国当代水资源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尊重客观规律,谨慎开采地下水,重视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污水和雨水资源化,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资源立法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水资源现状;措施建议;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向世界各国多次警告,由于缺水,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肯定受到制约,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淡水需求量将增加40%,届时将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国家,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已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和集中,局部地区高强度需水与水资源天然分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加剧,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各种突出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当今中间乃至世界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系统工程。
它需要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应用等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任何偏颇或缺失都可能事倍功半。
面对这一实际,笔者在前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切入,提出一些对于基础现状解决的见解和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1 我国水资源现状1.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对水需求急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需求总量为4400亿m3,20世纪90年代为5500亿m3,2000年增至6000亿m3,2010年需求总量近7000亿m3。
(发展战略)谋划发展规划末来最全版
![(发展战略)谋划发展规划末来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5e018d964bcf84b9d57bac.png)
(发展战略)谋划发展规划末来谋划发展规划未来周济一、壹心壹意谋发展,认真扎实订规划当前,全国高等教育战线已经掀起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
这次学习要广泛发动群众,密切联系实际,重在谋划发展,重在规划未来。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把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每壹个学校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和每壹位师生员工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新世纪头20年,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发展的壹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抢抓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要想在这个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
我们壹定要在“谋”字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很好地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教育部党组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过去五年,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经验之壹就是制定了壹份很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今后我们要坚持这壹做法,每五年制定这样壹个计划,既作为上壹个行动计划的延续和发展,又使我们的工作能够在新壹届政府开始的时候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方针政策。
部党组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了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地进行调研编制工作,以便在新壹届政府成立后不久就能开始新壹轮行动计划。
希望各个高校积极参和和支持行动计划的调研制定工作,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把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工作落到实处。
各校壹般都已经有了壹个十五发展规划,这次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求各学校进壹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再学习、再思考、再谋划,进壹步充实、修订和完善学校的发展蓝图,认真思考“俩个问题”,精心制定“三个规划”。
即,认真思考“建设壹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这样俩个问题,精心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完整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完整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0d15e8c16fc700aba68fc7c.png)
6. 本《细则》包括正文及三个附件:附件1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为“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为“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
(4) 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1-3。
3. 为编制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统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特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4. 编制《细则》的目的,一是明确各项规划任务开展的技术途径;二是界定规划有关概念与术语的定义及确切的内涵,明确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三是明确对基础资料和有关成果的要求,确保规划的统一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2)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同
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
![(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5fdbbac8d376eeaeaa31b4.png)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示范指导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回答1-3题。
1.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①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一③正确的价值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④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①②③2.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3.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表明A.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C.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命题意图]本组试题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主题,分别从哲学、经济、政治常识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哲学根据、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只要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答好此组题并不难。
[解析]解答第1题的关键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论、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是正确的价值观。
但它是主观的东西,不能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④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D。
做第2题要正确把握题意,题中强调了发展这个主题,这要求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应选A。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知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知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ba3a9090c69ec3d5bb7598.png)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知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1、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对各级领导提出了哪“五带头”要求?答: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2)带头调查研(3)带头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带头分析检查(5)带头整改落实2、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坚持解放思想(2)突出实践特色(3)贯彻群众路线(4)正面教育为主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实践的特色,区委沈雷书记在动员报告中结合我区的实际提出了哪“六个结合“?答:(1)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2)和实现“保增长、建新城、促和谐”结合起来;(3)和落实“五大工程”40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4)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结合起来;(5)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6)和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
4、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实施的“三项改革措施”是什么?答:壹是启动新壹轮学校布局调整;二是进壹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三是切实搞好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5、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要求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分别是什么?答:确保做好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的落实;确保继续实施免收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的政策;确保我区不发生壹件教育乱收费的有效举报;确保我区5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
6、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全力推进哪“五项工程”?答:壹是加快推进唐闸河西“三校合壹”;二是加快建设新永新小学;三是实施秦灶中学迁建;四是实践越江中学、唐闸中学的扩建工程;五是建设区少年宫工程。
7、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和调研成果,将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答: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什么?仍缺什么?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展开大讨论。
8、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我局对推进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答:均衡、规范、精致、优质9、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对查找问题要做到哪“三个找准”?答:找准影响和制约港闸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影响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找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针对性。
自来水的供水战略与业务发展
![自来水的供水战略与业务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da7d6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3.png)
自来水的供水战略与业务发展自来水公司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居民提供安全、稳定、清洁的自来水的任务。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来水行业的供水战略与业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自来水行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供水战略与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来水行业的现状我国的自来水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98.7%,全国自来水厂数量超过4000座,总供水能力达到480亿立方米。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来水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尤为严重。
这对自来水行业的供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自来水水质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近年来自来水厂在水质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部分地区的水质仍然不能满足居民的饮用需求。
此外,水源地的污染问题也使得自来水水质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再次,自来水行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自来水行业在运营管理、技术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供水质量和效率。
供水战略与业务发展关键因素在面临上述挑战的背景下,自来水行业需要制定合理的供水战略,以应对未来发展。
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1.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自来水行业应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供水安全。
2.提高自来水水质。
自来水厂应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水质处理工艺,确保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居民的需求。
3.优化供水网络布局。
自来水行业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优化供水网络布局,提高供水压力和稳定性,确保供水安全。
4.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自来水企业应加强运营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供水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创新业务发展模式。
自来水行业应积极探索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如分布式供水、海绵城市建设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92240cf30b4e767f5bcfce4b.png)
(5)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采取各种自愿行动,如实施 ISOl4000,政府环境管理机构同企业的自愿协议,绿色
产品标志等;
(6)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精选ppt
20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国土 矿产 耕地面 河流年 森林面
资源 资源 积
径流量 积
总量居世 界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值占
世界人均 1/3 3/5 1/3 1/4 1/5
②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时间) 夏秋季节常常洪水泛滥,大量淡水白白流入大海,
冬春季节淡水供应严重不足。
精选ppt
22
南 水 北 调 输 水 线
精选ppt
23
精选ppt
24
我国主要煤矿
精选ppt
开滦 峰峰 大同 阳泉 西山 阜新 鸡西 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25
精选ppt
26
我国的主要油田
精选ppt
8
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
良好的生态环境
•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
步
精选ppt
9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必须通过经济的增长来
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 财富。
有
•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毒原材料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
• 环境保护 • 清洁生产
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 中
• 可持续消费
• 公众参与
• 科学技术进步
• 法制建设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利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e20c7ea45177232f60a2e5.png)
摘要: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因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是世纪之交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可持续利用一、世界水资源及其发展趋势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只占2.5%,其中易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足1%。
据专家最新估计,全球陆地上可更新的淡水资源约42.75万亿m3,其中易于使用的约12.5~14.5万亿m3。
按1995年人口统计,全球人均淡水资源约7450 m3,其中易于使用的淡水人均约2180 ~2440 m3。
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的需求随人口和经济发展而迅速增长。
从1940-1990年,在50年时间内,全球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
1995年全球用水总量已达36000亿m3,人均用水628 m3,约占易用淡水资源量的27~30%。
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据联合国调查,全球约有4.6亿人生活在用水高度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内,还有1/4人口即将面临严重用水紧张的局面。
自从1977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水资源大会以来,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目前已有26个联合国机构参与与水有关的事务。
近几年有数以百计的水问题国际会议召开。
其中影响较大的会议有: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峰会;1997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第一次世界水论坛;1998年巴黎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2000年海牙第二次世界水论坛等。
联合国环境署在2002年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
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
在2002年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水资源管理知识竞赛参考题
![水资源管理知识竞赛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441a3a80eb6294dc886c3a.png)
水资源管理知识竞赛参考题(100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水资源管理知识竞赛复习参考题1.《水法》中所称水资源包括哪些答: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吕梁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多少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多少答:全市人均占有量367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0%。
3.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态势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答: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态势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和水生态失衡。
水多是指洪涝灾害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和要求不匹配;水少是指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水脏是指水环境遭到破坏,使水源达不到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求;水浑是指水土流失,使水资源难以对土壤、草原和森林等资源起保证作用;水生态失衡指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壤沙化、森林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主要由水问题引起的生态蜕变。
4.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答: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5.取水许可应当首先保证什么用水答: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6.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山西每挖一吨煤就要破坏多少立方米的水资源量答:约立方米。
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应归谁使用答:归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8.地球水资源中咸水的比例高达多少答:%。
9.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由什么部门负责答: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10.二零一一年中央水利一号文件中明确一个思路是什么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如何答:地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
12.世界银行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多少立方米作为缺水指标答:1000立方米。
13.我国节约工业用水的最基本途径是什么答:改革生产工艺。
14.引水、截(蓄)水、排水,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将承担什么责任答: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94bd40fd0a79563d1e7257.png)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政府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不久,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它的编制成功,不但反映了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承诺、率先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做贡献的姿态与决心。
近几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开始全面实施。
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和观念、新的思维与方法,已渗透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各部门、各地方都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标,制定了适应各自情况和需要的议程、行动计划、优先项目,并正在为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正满怀信心与憧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冷静反思的结果,也是顺应国际潮流、履行国际承诺的需要。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国情的认识是国家知道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低。
这个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996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24亿(不含台湾和港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
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
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我们必须在占世界7%的国土面积和7%的耕地面积上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要不断地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与我国目前的底子比较薄、国力尚不十分雄厚存在很大的矛盾。
1980年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加920亿元,而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500万人。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68e6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e.png)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一、问题与形势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其他资源要素不匹配,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天然来水与用水需求过程不匹配,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难度大,水资源安全保障相较世界其他国家更具复杂性、长期性、严峻性和紧迫性。
(一)存在问题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水资源调配与供水保障基础设施体系,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长期较快发展,但现状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与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水资源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稀缺的水资源和不利的演变形势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100m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北方地区以占全国19%的水资源量,支撑64%的国土面积、60%的耕地和46%的人口。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约500亿m³,可持续的水资源供给与高质量需求不适配,全国70%以上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的粮食主产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已严重超载或临界超载。
水资源情势演变呈现出不利态势。
依据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水资源短缺并且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海河区、黄河区和辽河区等水资源衰减突出。
2001—2016年系列与1956—2000年系列相比,西辽河、乌力吉木仁河、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阳河等流域的河川径流量减少超过30%,水资源紧缺形势进一步加剧。
2.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总量对有限的水资源构成巨大压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体来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会带来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保持农业农村用水持续稳定,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需要退减挤占生态用水提高生态用水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我国水资源且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在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
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
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性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
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
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亿m3之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
我国是壹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
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北方分布的大型平原和盆地成为地下水储存的良好场所。
东西向排列的昆仑山—秦岭山脉,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是地形上、降水上的分布差异性,使我国不仅在地表水资源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地下水资源仍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空间分布特征。
占全国总面积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
而北方地下水开采资源约140km3/a,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49%。
特别是占全国约1/3面积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量仅有220kmm3/a,只占全国的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110km3/a 和30km3/a,均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
而东南及中南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260km3/a和26km3/a,均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30%。
南、北地区在地下水资源量上的差异十分明显。
国水资源受降水影响,其时间分布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发生的特点。
许多河流发生过3~8a的连丰、连枯期,如黄河在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1943~1951年连续9年丰水。
我国最大年降水量和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壹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则达3~6倍。
长江以南地区由南往北雨季为3~6月至4~7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
长江以北地区雨季为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
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不仅是我国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而且是许多河流发生灾难性水环境问题的原因。
水资源的上述特点,导致我国国土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且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壹。
因此,认识我国水资源特点,有效地加以调控和保护,以促进水资源和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解决21世纪我国水问题的关键。
我国水资源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分布上的差异性,构成了水资源和人口和耕地不匹配的基本特征。
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
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地区人均的1/3。
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m3的10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在全国人均水量超过2000m3的13个省区中,南方地区占了10个,而北方地区只有3个;人均水量在1000~2000m3的6个省区中,南、北俩方各有3个。
在南、北俩地区中,北方地区的华北区人口稠密,其人口占全国的26%,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人均水量仅为556m3,只有西北区的1/5和东北区的1/3强,不足全国人均的1/4,因此该区目前已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壹;南方地区的西南区人口不足全国的20%,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6%,全区人均水量高达5722m3,是华北区的10倍。
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5;相反,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
南方地区耕地水量28695m3/hm2,而北方地区只有9465m3/hm2,前者是后者的3倍。
在全国耕地水量不足1500m3/hmm2的15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13个;耕地水量超过30000m3/hm3的11个省区中,北方地区仅有1个;耕地水量为15000~30000m3/hm2的有3个省区,北方地区占了1个。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和人口和耕地组合状况很不理想。
尤其是北方地区耕地资源和人口稠密,而水资源占有量低,同时,稠密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污染物,造成有限的水资源质量下降。
可见水资源是我国许多地区今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应全面深入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确保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需求。
根据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和水资源供求发展态势,今后我国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水资源问题。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
其主要表现为:a.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恶化;b.北方地区和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等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恶化,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c.巨大的人口压力对发展耕地灌溉事业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工业城市将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
用水量骤增,将对农业灌溉用水构成严重的威胁,部门用水矛盾更加尖锐。
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在需水量实现零增长之前,全国需水总量将可能达到7000亿m3,比目前需水量要增加2000亿m3左右,平均需增加可供水量近100亿m3/a,这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要解决壹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可见任务之艰巨。
三.我国水资源保护管理演化过程中国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逐步显露且被人们逐步深化认识的。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水利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基本定位;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大修水库,当时主要任务是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
以后,经济进壹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损失代价增大,防洪问题愈加突出,1991年淮河太湖大水、1998年三江大水,举国为之牵动,七大江河、大城市的防洪问题逐步被摆上更加重要的日程。
2000年北方大旱,大面积农田受灾,许多城市发生水荒;同时,南方地区水质严重污染,全国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真正敲响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警钟。
此前,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频繁出现的黄河断流令世人关注,90年代以来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江河湖库多次发生水污染事故和蓝藻暴发,但当时的认识大部分仍只是停留在现象上,没有深入到本质。
近年来,壹系列水资源问题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上开始思考水资源短缺和保护问题,思考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体系。
我国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够分为俩个阶段,大致以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成立(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分界线,在此以前水资源保护隐含于传统的流域管理阶段;此后的阶段转向以水资源保护局为管理核心的现代型的流域管理阶段。
在前壹阶段,我国流域管理的目标主要集中于流域水土保持,流域综合资源开发和宏观经济布局研究,流域水资源规划、工程开发和管理等,没有将水资源保护放到重要位置。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壹段时间,我国是壹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对流域水土保持、水库大坝和堤防等防洪设施建设、盐碱地改良、农业灌溉、水利水电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特别重视。
从1951年开始,治淮工程、治理海河流域工程、黄淮海盐碱地改良等成为流域管理工作的中心;从1980年开始研究小尺度流域管理,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的嘉陵江、金沙江的毕节地区等重点开展了小流域治理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治理工程措施研究、小流域生态经济模式研究、小流域治理规划和治理效果的生态经济评价研究等。
在大尺度流域管理研究方面,对以七大江河流域为主的全国大中河流流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流域经济合作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为我国流域经济布局和综合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在这壹阶段主要精力集中于水库大坝和大型灌区等水资源开发工程、城市及重点防洪区设施建设,以工程带管理为主,很少以管理指导工程。
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工业生产相对落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水体环境容量相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少,没有引起水环境质量恶化,水污染问题和水资源保护矛盾且不突出,因此,各流域均未重视水资源保护管理,基本没有专门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
但在这壹阶段,对于水资源保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仍是十分重视的,以河海大学张书农教授、清华大学余常昭教授、长江水利委员会方子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老壹代专家为代表,对污染物在江河湖库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第二阶段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为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江河湖库,造成水环境质量迅速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保护日益迫切。
为此,我国七大流域相继成立了水资源保护局,水资源保护真正成为我国流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现阶段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隶属于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行政管理直属于水利部。
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有俩种类型:壹种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管理形式,该局直管黄河干流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支流由水资源保护局统壹规划,地方政府直管。
另壹种是其它六大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管理形式,这些局对流域水资源保护进行统壹规划,管理采用分级方式,绝大多数江河湖库由地方政府直管,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仅起审批和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