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斌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成为园林工作者又一挑战。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立足于以人为本、人的需求,结合生态系统中植物个体、植物种间、植物群落等各子系统动态循环关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相互作用,其本质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社会环境。
只有注重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才能创造出生态园林;只有打造好生态园林,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及核心
1 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与动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从而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从我国生态园林的起源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既起到美化环境,创造宜人
景观的作用,又能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自身的新陈代谢,调节小气候,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要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赖以生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 生态园林中的核心内容
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
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
改善城市绿地的植物景观配植和空间结构,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城市的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二、生态园林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1 生态美学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概括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
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
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
2 景观美学原则
既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又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
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 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我们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
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
三、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 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
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
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2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首先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同时,慎重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
3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保证城市环境多样,系统脆弱和胁迫深刻,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环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
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档、修饰和弥补功能,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
植物造景中除基调树种外,应选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因时制宜,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
特别是应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尤其是外地植物的无序引入,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地模式,跟风赶时髦,长官意志,代价极大,生态和景观功能也得不到保证,应特别引起重视。
4 种间关系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
大量单一结构绿地的出现,除了与绿化观念和投资有关外,植物种间关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5 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如果合理,可能达到具有稳定性的目的。
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
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具体如下:
1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
2 大量应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营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
地,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术、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结束语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
观作为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 将小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
环境、居住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峰,陈亮明.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7)
[2] 时朝君.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j]. 广东建材.
2008(03)
[3] 廖育红.现代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 中外建筑. 2011(03)
[4] 陈志萍,夏宜平.浅论花境景观的设计框架与配置案例[j]. 贵州农业科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