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游戏及其活动自主性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的游戏及其活动自主性培养
浅谈幼儿的游戏及其活动自主性培养
摘要:游戏作为发展幼儿各项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时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常生活和学习教育中。但在实际的游戏中,往往因成人的的“过度”介入和指导,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和自由,被动的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游戏中如何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自主性
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成人教育孩子的时候所遵循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三纲五常,小到不许到那里去,太危险等等,殊不知,在我们的“过多”干涉下,幼儿已经被困在过多的条条框框里面,没有自主性。这种现象尤其在游戏中最为明显,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由和自主,游戏变成了教师导、幼儿演的戏,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担当了监督游戏执行情况的角色。随着人们对幼儿游戏本质的重新认识,我们该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呢?
一.游戏的概论
(一).游戏的含义
“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它包括的行为具有极广的范围。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依据的材料不同,人们对与游戏的概念的界定难以找到的统一的理论和研究标准。目前为止,游戏的概念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大家一致认同的意义。德国的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做是剩余经历的无目的消耗,把人和动物游戏的动力都归结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主张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20世纪初,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不是单纯的动机,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二).游戏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工作者把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
兴奋强于抑制,高级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系统仍不健全,易于疲劳。儿童认识过程中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的特点。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
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受着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的影响,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幼儿可以在游戏中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复别人的活动。游戏中幼儿不受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椅子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树叶当成小碗。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
(3)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儿童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而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也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
(三)游戏的分类
游戏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游戏进行研究,将揭示游戏的不同内涵和外延。由于研究者们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他们所依据的不同理论,他们在对游戏进行分类时出现了不同的游戏分类。
从游戏者活动形式的角度分,可以将游戏分为5种:
(1)运动性游戏
一种以大肌肉的肢体运动为活动方式的游戏,由走、跑、跳、攀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构成的身体运动,以动作的协调力、对肌肉的控制力、肢体的平衡力以及力度和耐力所带来的运动器官的快感为满足,这是最早出现的游戏,也是持续最久的游戏,不仅贯穿于整个幼儿期,还延续到整个童年期、青年期。
(2)智力性游戏
运用脑力来进行的游戏活动,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必须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智慧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游戏,它需要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因此它的产生比较晚,在幼儿阶段,这种游戏往往借助于感觉运动的表达,伴随着操作,依赖着实物和形象。
(3)装扮性游戏
通过扮演角色,以假想现实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表情和事件,来满足儿童的一种模仿的需要,获得一种想成为大人的心理满足。这种游戏从 2 岁开始萌芽,4 岁—5 岁达到高峰,6 岁以后逐渐下降,因此,它是学前儿童特
有的一种游戏形式。
(4) 操作性游戏
以小肌肉的双手动作为活动方式的游戏,这种活动主要体现为手指的灵巧操作,儿童通过操作使各种不同的材料在自己的手中变幻无穷,从而满足一种想象和创造的需要,在创造中获得一种喜悦。这种游戏从简单的摆弄到能够产生不同水平的“作品”,从无意识的操弄到做出有效探索,能使儿童获得极大的认知收益和审美情趣。
(5) 接受性游戏
一种作用于传播媒体的游戏形式,主要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阅读画册以及操纵电子游戏机等,从而使儿童感到趣味的一种活动。这种游戏从 1岁以后就开始了,儿童开始注意各种媒体信息,但是并没有作用于它的能力,仅仅对媒体的形式表示好奇。一过 2岁,儿童开始对广播、电视的特定节目感兴趣,随之喜欢听故事。阅读画册的兴趣稍晚,大约 4、5 岁开始直至整个童年期。
二.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一)什么是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体支配和控制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幼儿是自己的主人。幼儿在活动中,按照自己的主体地位,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按照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所确定的方式与主题构成特定的关系。幼儿在主观上能获得主体性体验,包括活动的自主自由感体验,对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兴趣感体验,对事物、行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支配感、胜利感体验等。
“自主”可以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能力,有益于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建立自我决定的责任感,有助于自主、创新型人格的建构。只有在自己作主的活动圈子里,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性。如果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通过成人去导演和指挥游戏,那游戏就不成为其自己的游戏了,幼儿的自主性就得不到发挥。自主性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心理活动和精神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幼儿的权利。因此,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游戏,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同时,也使教师感受到在与幼儿互动时的乐趣、喜悦、成功。
(二)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1. 给孩子创造游戏的氛围
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得到自然发展,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它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