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d70bb5dd88d0d233d46a58.png)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规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能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包括常规配平、缺项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简单的有机反应配平等)。
3.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判断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从考查试题类型来说可以是氧化还原概念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或有关氧化还原的化学计算等等。
近几年有深化加难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配平的规律,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过程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以K2Cr2O7与浓HCl为例分析K2Cr2O7 + HCl(浓)——KCl + Cr Cl3 + Cl2 + H2O问题1 判断上述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既是特征也是判断依据)。
【思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和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有什么关系?(引出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深化】凡是反应物中原子或离子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25f8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4.png)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1.引入环节:有氧运动2.概念复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回顾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3.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练习回顾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分析与判断。
梳理氧化剂、还原剂的变化与物质分类的关系。
4.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通过题目使学生回忆起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守恒规律、强弱规律、先后规律等。
让学生通过动手做题强化对抽象规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5.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已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应用进行汇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编织起知识网络。
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方式进行具体的练习。
尤以原电池为例,结合原电池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提高认知层次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必修二后针对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要求的复习课。
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原电池、物质制备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广度。
该班学生平均程度较好,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效果分析通过课后习题的评价检测,发现:学生能较熟练的分析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能较好的辨析。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但是在计算问题上显现出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以及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应用等,都不断充实并加深着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理解。
作为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既是重要的知识内容又是其他知识的支撑。
评测分析通过巩固自测、单元检测等方式进行评测,学生本节内容的得分平均84分。
成绩良好。
课后反思这节课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
是对学生已学过知识的唤醒。
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继续提高。
课后应加强练习配平、守恒计算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b2c4defab069dc51220105.png)
“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其中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判断,粒子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以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实际问题或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是今后一个新的命题趋势。
常见的考点主要有:①考查对四对概念(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理解;②电子转移的方向判断和数目计算;③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④判断离子共存;⑤判断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正误;⑥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制备;⑦关于物质的检验和推断;⑧关于氧化还原的计算;⑨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与能源、环境、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新题型。
专题三│ 命题趋势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虽然在课本中所占的篇幅较小,但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是必考内容。
考查内容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与书写、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等。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而近几年又出现了把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题型,此类题型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
而对燃烧热和中和热概念与计算的考查,预计会在选择题、填空题及实验题中有所体现,但难度不会太大。
考纲要求专题三│考纲要求专题三│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氧化还原部分涉及的概念多且抽象,难理解。
复习时要采用对比法结合实例,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原理弄清楚。
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握一个实质(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②明确两个关系(四对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③用好五个规律;④抓好三个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⑤解决两个问题(配平、电子守恒的计算)。
解决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切入点是元素化合价变化,运用相关概念判断,进行针对性训练是解决这个难点的有效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2bc1ceaaea998fcd220ee6.png)
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响教课设计教课目标知识技术:掌握氧化还原反响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响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能力培育:经过复习培育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
思想感情:经过复习培育学生独立思虑踊跃进步的精神。
科学方法:认识本质,进行资料整理与完美的方法培育。
要点、难点关于氧化还原反响本质的理解、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易有关产物的推测。
教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设疑】请同学们谈论依据谈论后逐依据学生实以下问题:一回答以下问题。
际状况进行谈论式回忆复习。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1.有化合价变应?化的反响是氧化还依据学生回原反响。
答问题的状况适2.氧化还原反响的本质当讲解。
2.有电子得失和表征是什么?或电子对偏移的反3.氧化还原反响中氧化应是氧化还原的实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原则质、氧化还原的标是什么?志。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3.化合价高升,的判断方法是什么?失掉电子,发生氧化5.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反响,是还原剂。
化平技巧是什么?合价降低,获得电6.氧化还原反响的表示子,发生还原反响,是氧化剂。
方法的要求是什么?7.氧化还原反响基本计4.氧化产物是发生氧化反响的物算的规律是什么?质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是发生还原反响的生成物。
5.配平的技巧是电子得失陷恒。
6.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电子转移的数量。
7.计算规律是电子得失陷恒。
【投影】依据知识网络提出问一、氧化还原反响的知识网络题。
【归纳总结】氧化产物是怎么判断1.看法本质:电子的转移(或偏移)呢?依据学生的复习状况在大脑中整理信息,使头脑中的知识系统完好。
生—生商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特色:元素化合价变化从对应关系去判断:还原剂→氧化产物从价态变化去判断:元素化合价高升后的产物。
2.表示方法发问:氧化还原教师归纳总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结,联合学生以清电子转移:单线法(转步骤是如何呢?晰的思路和知识移方向)网络启迪研究。
生—生商议:双线法(化合价起落)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依照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高升总数技巧:得失电子守恒4.有关计算依照:升、失、氧、还方法:根坚守恒列等式(电子守恒)【设问】请举例说明常回答:依据高考说见的氧化还原反响和基本反明的要求解决学应种类。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a0aac0d910ef12d2bf9e779.png)
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能力培养:通过复习培养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
科学方法:认识本质,进行资料整理与完善的方法培养。
重点、难点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有关产物的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特征:元素化合价变化从对应关系去判断:还原剂→氧化产物从价态变化去判断: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
2.表示方法电子转移:单线法(转移方向)双线法(化合价升降)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技巧:得失电子守恒4.有关计算依据:升、失、氧、还方法:根据守恒列等式提问: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步骤是如何呢?生—生研讨:教师归纳总结,结合学生以清晰的思路和知识网络启发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高考要求分析]1.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规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能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包括常规配平、缺项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简单的有机反应配平等)。
3.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判断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从考查试题类型来说可以是氧化还原概念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或有关氧化还原的化学计算等等。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定有一种物质被还原,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3、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得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8b868edd3383c4ba4cd20f.png)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的概念;2.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3.掌握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4.能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与配平教学设计:【基础知识复习】一、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2.本质:反应过程中有。
3.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
例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A. 2Na2O2+2H2O=4NaOH+O2↑B. Cl2+H2O=HCl+HClOC. ICl+H2O=HCl+HIOD.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4.电子转移表示法:(1)双线桥法——“谁变谁”双线桥法:分别用两条箭头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可以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意义)。
注意: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②箭号起止为同一元素;③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
例2.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 NO↑+ 4H2O(2)单线桥法——“谁给谁”单线桥法:用一条箭头从失电子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①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②在线桥上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不标得与失。
例3.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例4.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1)Zn + 2HCl== ZnCl2 + H2↑是点燃(2)CaO + H2O = Ca(OH)2否S + O2 === SO2 是通电高温(3)2 H2O === H2 ↑+ O2↑是CaCO 3=== CaO + CO2↑否(4)Mg(OH)2 + 2HCl == MgCl 2 + 2H 2O 否★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05041fe4733687e21aa9b.png)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思考1】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属于哪一种反应?(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表达式举例化合反应 AB=B2H2+O2 2H2OGaO+H2O=Ga(OH)2分解反应AB=A+B 2KClO3 2KCl+3O2GaCO3=GaO+CO2置换反应A+BC=AC+B Zn+H2SO4=ZnSO4+H2Fe+CuSO4= FeSO4+ Cu复分解反应AB+CD=AD+CB NaOH+HCl=NaCl+H2OBaCl2+CuSO4= BaSO4↓+CuCl2[讲解]由此可以看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分类,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也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
【思考2】我们在初中还学过哪些化学类型,其分类标准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等)(氧化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铁生锈等)【思考3】刚刚举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得到氧---氧化反应失去氧---还原反应【分析】对一个化学反应而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有失氧的物质就一定有得氧的物质,例如:点燃MnO2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CuO+H2=△= Cu + H2O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H2得到氧变成水---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 发生还原反应也就是说,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还原反应。
既然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并存的,那么如果将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人为地分割开,是不恰当的,更不能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于是我们给这样的反应新取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之前的反应就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思考4】上述反应除了包含有得氧失氧的变化之外, 还包含有什么变化?(还包含有化合价的变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2 0 0 +1CuO+H2=△=Cu + H2O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我们就可以说,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b46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a.png)
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名称: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实例;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4.能够分析和解答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询问是否了解氧化和还原这两个概念。
知识讲解(15分钟):2.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和还原可同时发生,构成氧化还原反应。
3.解释氧化和还原的实际例子,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燃烧等。
4.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电子的转移,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
实例分析(20分钟):5.提供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给学生,例如:氧化铁、还原铜等,让学生尝试分析反应中哪些物质被氧化,哪些物质被还原。
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6.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实例,讨论该反应中氧化和还原的物质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应如何书写。
小结(10分钟):7.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复习(10分钟):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特征。
实验演示(30分钟):2.进行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演示,例如:用酸和锌片制取氢气。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为何存在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3.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推测出该反应的氧化和还原物质,并让他们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问题(15分钟):4.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说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转移过程?请举例说明。
5.让学生解答上述问题,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氧化和还原同时发生。
拓展应用(15分钟):6.针对上述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新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确保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讨论(15分钟):7.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其他小组提问并讨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6篇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e3bd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d.png)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初中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类的衣、食、住、行,生物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化工生产约50%以上的化学反应等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生命、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研究燃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节知识有密切关系。
下面我们就讨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问题。
师: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请同学们举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新课推进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填写此表)。
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类标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发生CuO+H2====Cu+H2OH2跟O2结合生成H2O的过程称为H2的氧化反应CuO跟H2反应失去O的过程,称为CuO的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角度是Fe2O3+3CO====2Fe+3CO2生:得出以下结论[板书]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最新
![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5b1b5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d.png)
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详细内容包括:4.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4.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4.3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4.4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
2. 学会使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并能正确标注化合价变化。
3. 能够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解释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难点:双线桥法的应用及化合价变化的标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化学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腐蚀、燃烧等氧化还原反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15分钟)①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②介绍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并进行示例分析。
③讲解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5分钟)演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六、板书设计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2. 双线桥法的表示方法3.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注化合价变化。
(2)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氧化剂,哪些是还原剂。
2. 答案:(1)[答案略](2)[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以及双线桥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43d1ae6bec0975f465e238.png)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第一课时)湖北省仙桃中学郭其敬考纲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热点重点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辨析;2.电子转移及氧化还原有关关系的表示方法;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4.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5.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6.求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之比;7.电子守恒的应用;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教学过程[思考]高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电极反应、有机反应、生物作用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理由?1.Na2O + H2O = 2NaOH2.2Fe + Al2O3= 2Al + Fe2O33.IBr + H2O = HBr + HIO4.CH4+ Cl2→CH3Cl + HCl5. NaH + NH3= NaNH2 + H2↑以5为例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一、基本概念反应实质: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表现特征: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二、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 —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子有得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子总数。
例: 实验室在配制FeSO 4溶液时总是放入一些铁粉或小铁钉,试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理。
2、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例:日常生活中常用到铁皮,为了防止被腐蚀,常常镀上一层锌(白铁皮)或镀上一层锡(马口铁)。
一旦镀层有破损以后,哪种铁皮先被腐蚀?理由?3、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地,氧化剂总是先氧化还原性强的还原剂;还原剂总是先还原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3afba7ad51f01dc281f1de.png)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高考说明中的要求及要求层次氧化还原反应(层次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层次Ⅰ);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层次Ⅱ);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及有关计算(层次Ⅲ)。
2.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始末,高三学生站在已学习完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的高度上,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层面上的一种深层次的全面整理、归纳、提升。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高三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书写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习的台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为主线。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人,组长负责制。
技术准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具体如下:①试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用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得出反应原理(5分钟半开放) 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后记录、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反应原理并交流,填写在学案上。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bc117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3.png)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1、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化学反应的类型A+B=AB AB=A+BA+BC=AC+BAB+CD=AD+CB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Fe2O3 + 3CO = 2Fe + 3CO2的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讨论结果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
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二、氧化还原反应1、什么叫氧化还原反应?2、特征: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依据)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练习]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判断下面的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关键:1)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2)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呢?[小结] 从Na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得失。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bc86aa0722192e4436f63c.png)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定及守恒规律
教学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守恒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引入新课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温故知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对生产生活的作用。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品质。
选一学生列举,其他学生补充
化合价—基本概念—性质判定—守恒规律
点明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将守恒规律应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讲授知识原理,拓展提高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对于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猜想。
升华氧化还原反应守恒规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现实生活和化学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以酒驾检测驾驶员酒精含量为背景,根据K2Cr2O7→Cr2(SO4)3C2H5OH→CH3COOH的检测原理,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命题并交流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掌握的能力以及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
利用学生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建立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理念。
教师引领,小组微讨论,师生小结其方法
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价态的变化或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量(守恒规律)。
教学设计
课
题
氧化还原反应复Biblioteka 课课型复习课授课教师
***
教
学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3cdf4aa0116c175e0e48a8.png)
氧化还原反应高三复习课一、教材分析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高三第一轮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较深层次的复习。
共分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关系、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做深入的复习。
二、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理清五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用单线桥法或双线桥法表示);熟练掌握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判断及强弱比较过程与方法目标:1、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2、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四、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有了较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但是不够全面和系统。
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知识网络化。
通过学情分析我采用的主要是质疑激发、探索引申、分析讨论的教法,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层层推进,所以学生就沿着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化学复习教师教案七篇
![化学复习教师教案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a71fd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3.png)
化学复习教师教案七篇化学复习教师教案篇1第一单元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 + 3Cl2 2FeCl3H2 + Cl2 2HClCl2+H2O 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 O2↑+ 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高考说明中的要求及要求层次
氧化还原反应(层次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层次Ⅰ);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层次Ⅱ);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及有关计算(层次Ⅲ)。
2.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
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
..建.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始末,高三学生站在已学习完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的高度上,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层面上的一种深层次的全面整理、归纳、提升。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高三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书写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习的台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为主线。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人,组长负责制。
技术准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具体如下:
①试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
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用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
毒液。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得出反应原理(5分钟半开放) 管里装2ml洛娃
洁厕灵,用细线吊
一张普通A4粉色
纸湿纸条,用医用
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5毫升医用注
射器,抽取1ml
龙安84消毒液。
演示实验,引导
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后记录、描
述实验现象、书
写反应原理并
交流,填写在学
案上。
目片段(84消毒液
为什么不能和洁厕
灵混合使用)。
生活走向化学。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
得失电子守恒法解定量题。
(8分钟不开放)
通过上述反
应原理,教师编一
道概念题, 师生
共同总结氧化还
原反应概念间的
关系。
演示实验中
产生的氯气有毒,
教师编一道吸收
氯气定量计算题。
学生做题,和
老师共同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间的关系。
学生做题,体
会得失电子守
恒法在氧化还
原反应中的应
用。
落实双基
近几年高考中氧化还
教师分析高考
考法后,投影学生做题,整
总结解题方法,高
三复习课的时效性
原反应知识点的考法(6分钟开放) 2006年上海高考
第24题
教师分析学生
思维过程,总结解
题方法。
理自己的解题
思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开放)
创设一个生活
中常识但化学原
理完全陌生的情
境:交警判断司机
是否酒后驾车。
投影实验装置
图、实验步骤、实
验注意事项
投影相关资料:
Cr2O72-橙红色,Cr3+
蓝绿色
指导、总结。
分组实验模
拟交警判断司
机是否酒后驾
车。
找出
..氧化剂、
还原剂;
推出
..氧化产
物、还原产物;
配平
..写出的
方程式
化学走向生活。
归纳、总结常见的氧
化剂还原剂常见反应。
(6分钟开放)
带领学生分门
别类归纳、总结并
举例。
学生归纳、总
结,填写学案
总结提升,理清
解题思路及方法。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概念间的关系
二、解题关键:得失电子守恒。
三、陌生方程式书写、配平方法
1、根据价态变化找出
..氧化剂、还原剂;
2、根据变价原则推出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
..写出的方程式。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题为《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通过新情境复习了中学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所有主要知识。
是一次带领学生站在高三总复习高度,归纳总结氧化还原的表面、实质、过程、结果,深刻体会强制弱思想,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
从课堂实施的情况来看,视频引入,创设的学习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用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
通过做题,学生积极、主动回忆起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落实巩固双基知识。
分析近几年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考法,让学生明白高考就这么考我,一点也不神秘,没什么可怕的。
接着创设一个生活中常见但化学原理完全陌生的情境:交警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学生分组实验模拟过程,体会小组合作精神,当他们观察到实验现象时,非常的兴奋,让学生在兴奋点上突破难点,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揭示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