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世界银行(World Bank, 1996)在其发表的报告《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1996》中指出,一体化程度的主要测量指标是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国际金融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GDP)所占的比重。这三个指标实际上代表了全球市场一体化、全球生产一体化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程度。[1]
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custom union)。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第8项规定:关税同盟应理解为以一个单独关税领土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区内成员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实质上实施同一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自80年代以来呈迅猛发展趋势。
(1)数量不断增多。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全球共有19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增至28个,80年代再增至32个,进入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多达100
[1]参见World Bank (1996), Disparities in Global Integration—and in Growth, World Bank Policy and Research
Bulletin, V ol. 7, No. 2.
多个。[2]《2003年WTO年度报告》指出,截至2002年6月,向GA TT/WTO报告的区域贸易一体化共250项,其中129项是1995年WTO建立之后报告的。目前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有170项。WTO估计到2005年可能会有300项左右的区域贸易协定。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据WTO统计,截至2002年3月1日,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一体化中,绝大多数是自由贸易协议,占所有区域贸易安排的72%,共有175个,关税同盟22个,占9%。
(3)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其内容涉及国际贸易以外,还涉及到资本,技术、劳务,人员流动以及财政、信贷政策的协调等。在WTO成员间的区域贸易一体化中,截至2002年7月1日,包含服务贸易安排的达到21件,占区域贸易一体化总数的12.2%。另外,农产品这一被经常视为最敏感的贸易自由化的对象,也被包含在自由贸易的产品范围之中。
(4)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已介入区域贸易一体化。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WTO绝大部分成员均至少参加了一个区域贸易一体化组织,全世界近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成员资格”。[3]
(5)非传统形式的一体化、跨区域的一体化、南北经济体一体化等现象已经出现。
从17-1表可见,大多区域对本区的贸易出口占最大比重。中东因出口以石油为主、非洲因消费能力低下,出口没有以本地区为主;中东欧虽以出口到西欧为最大比重,但本区域内贸易仍占五分之一;拉美出口最大的市场是北美,尽管不是本区却也是相邻的地区。
总体上看,世界的主要贸易国(地区)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洲,三个区域2004年的出口总额为7.74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6.93%,而这些区域的贸易是区域内贸易为主的。
[2]陆月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科学家》,2001年第6期。
[3]蒋玲媛,朱彤,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求是》,2006年第14期。
按表中比例计算,2004年各区域的区内贸易(5.08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8.907万亿美元)的比重达57.03%,而北美、西欧和亚洲三个区域的区内贸易(4.916万亿美元,占世界区域内贸易的96.77%)占该三个区域出口总额的63.49%。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极富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的区域性特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根据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一体化协定本质上是优惠协定,区域内以减少贸易投资障碍为主的一体化措施可为成员国带来贸易量增加、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现实的利益,为了获得这些利益、推动经济增长,各国都在寻求与其它经济体实现一体化的机会,经济一体化组织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部贸易与投资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迅速发展表明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不断加强,开放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但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的区域性特征又喻示,现今的经济全球化是有限的全球化,并且,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仍是极富争议的问题。
四、一体化的经济合理性
经济一体化有其经济学上的内在合理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证明,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这两大理由之上的自由贸易能极大地促进各国的生产效率和世界的总产出。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传递用于协调和管理世界各地生产的信息及其处理成本大幅下降,组织国际分工的成本急剧减低。正因为如此,各国有强大的动力参加这种国际分工。而且,参加的国家越多,平均成本可以降得越低。因为它们的产品可以面对更大的市场。
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的国家必定只能以本国为市场,各种产品的产量不可能很大,因而平均成本必然很高,根本无法同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相竞争。同时,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各国间的依存度会逐步加强,这将迫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1) 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专业化的优势可以得到更充分发挥;
(2) 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水平;
(3) 竞争范围扩大,竞争压力增加,而竞争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
(4) 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加,有利于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5) 技术源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6) 一体化成员国之间可以进行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减少摩擦;
(7) 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