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2037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e.png)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学生个体差异及其对教学策略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对教学策略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供教师参考。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分类及影响1.认知差异认知差异是指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同。
有的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较强,善于分析和归纳;而有的学生则更注重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认知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使用概念示意图、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喜好的方式和方法不同。
有的学生喜欢听课,有利于他们倾听和学习;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观察、实践等参与式学习来获得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整教学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任务。
3.兴趣爱好差异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将相关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4.性格特点差异学生的性格特点也会对其学习产生影响。
有些学生比较外向,喜欢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而有些学生则比较内向,喜欢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对于外向学生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而对于内向学生可以提供一对一指导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1.分流教学对于存在较大学习能力差异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分流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以弥补差异带来的影响。
2.多元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教材、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1953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f.png)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差异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则是指对差异性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以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有效性。
在过去的几年里,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个性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元智能教育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这方面的重要支持。
通过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研究,教育学者们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教育改革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这方面的重要支持。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教育学者们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学者们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有效性。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95e29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c.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差异化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一、理论探讨1.1 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个别差异理论、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
个别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发展规律,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教育心理学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指导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1.2 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分类差异化教学策略可以分为内容差异化、教学方法差异化和评价差异化。
内容差异化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差异化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评价差异化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二、实践探索2.1 学情分析与诊断差异化教学的第一步是进行学情分析与诊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验和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2.2 灵活分组与合作学习在差异化教学中,灵活分组和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支持。
2.3 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差异化教学需要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和互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如何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如何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b889a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d.png)
在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 的过程中,持续跟进学 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 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 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 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研究成果和意义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01
通过研究,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优
势和挑战,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 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差异和需求,实 现更加个性化的教学。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 涌现。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将这些新的方法和 技术应用于个性化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 的学习体验。
关注学生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除了学生的认知和学术发展外,学生的情感和社 会性发展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未来研究可以关 注如何在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 发展,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反思和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 划
持续跟进和调整
针对评估结果,对教学 计划进行反思,找出其 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调整教学内容,使其 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 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 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 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 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教学计划,包括学习 目标、学习内容、学习 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02
个性化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促进教育公平和多元化发展
03
个性化教学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减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f13b1a5f0e7cd1842536e8.png)
构建 主义理论 强调 学生主动学习 的意识 和 自主学习的 能力 ,学 生需要在 已拥 有的经验和原有知识 的基础 上进 行
自我构建和 自我生成 , 而不是简单被 动地接受信息。教师在 课堂 中并不是一 味地 给学生讲 解知识原理 ,而是要保证 学 生学 习方 法的掌握 ,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对所讲 授的信息进
l e a ni r ng n e e ds .
习的主体 , 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课 堂教学 的最终 目的就是促进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生 发 展为本是 实施 学生可持 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保证 全体 学 生全 面发 展 的基 础 上 , 加强学生个性 化发展的教学力度 , 为 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胡 彩 云
( 广 州 市萝 岗区镇龙 第二 中学 广 东・ 广州 5 1 1 3 6 3 )
中 图分 类 号 : G6 3 2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0 6 — 0 1 2 9 — 0 2
Re s e a r c h o n M a t h e ma t i c s Te a c h i n g S t r a t e g y Ba s e d o n
S t u d e n t s ’I n d i v i d u a l Di fe r e n c e s a n d Di fe r e n t Le a r n i n g Ne e d s / / Hu Ca i y u n Ab s t r a c t T h e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l a y s mu c h e mp h a s i s o n s t u d e n t s ’ i n d i v i d u a l d i f e r e n c e s a n d 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t l e a r n i n g n e e d s , wh i c h a l s o c o mp l i e s wi t h t h e c u r r e n t s o c i l a n e e d o f t a l e n t s o f d i f - f e r e n t t y p e s , b u t i t a l s o p r o p o s e s h i g h e r n e e d s o n t a l e n t s .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c l a s s t e a c h i n g , t h i s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 s t r a t e g y o f p r o mo t — i n g s t u d e n t s ’ i n d i v i d u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me e t i n g 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t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76f4aef524ccbff1218472.png)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给同样的人不同的待遇,给不同的人同样的待遇都是不公平的.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策略体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为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 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以期能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参考经验.【关键词】个性差异;角色;评价;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和谐发展.一、教师做好角色转变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正视差异,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从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每一名学生.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都得到提升.二、教师做好学困生的心里疏导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由于学困生一般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责、埋怨,同伴同学的嘲笑、排斥、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下接受学习的.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自卑心理严重. 为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课内要多关照,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参与,让学困生能“跳一跳摘果子”. 课外的时候多了解学生疑惑,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预习和作业. 班内组建“学习咨询辅导站”(由学习委员任组长,志愿帮助别人的数学尖子生做组员,以挑战同学们的疑难问题为目标),帮助学困生排忧解难. 教师的关注,朋友的关心使他们减轻了学习的压力,自卑感也就消除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占据了主导地位,自然就产生了奋起直追的愿望.三、教师要改革评价手段评价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定位每名学生学习的好坏. 教师要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记录着学生成长足迹,它能真正反映一名学生的成长过程、进步的幅度),采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 因此,在数学成绩评价中,应该淡化考试分数,允许学困生申请多次考核,直到成绩自己满意为止. 这种“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的策略,尤其是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用这种评价方式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真正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这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 这样的课堂,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1. 和谐教学法和谐课堂有助于真正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 教师对学生疼爱而不娇惯,尊重而不纵容.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神情,哪怕仅仅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以安全感. 让他们敢说话、敢表现. 这样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 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内化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质.2. 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作业等做法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张扬;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孩子内在潜能的发挥;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培优补差. 在课堂上,优秀的学生做的快,所以要加大习题量,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同伴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平时学生上课的课堂反映和作业完成情况,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层次,分层布置作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 对学困生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从数量上照顾. 从难易程度上来看,要求尖子生完成的题,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3. 探究教学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目的是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小组合作探究能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使得出的结论更清晰、更准确、更具有普遍性. 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做好分组,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有问题需要解决,每次探究都有“意外的收获”. 关注个性差异,改变教师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思想,是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需要,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应不断探索并将其形成一定的特色,贯穿自身的教学生涯.【参考文献】[1]冷国荣. 小学数学差异教学五法.上海教育科研. 2010.8.[2]姚颖,杨桢贞. 美国中小学“差异教学”发展状况研究概述.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9.[3]胡晓胜,贾一竹. 差异教学及其实施策略的思考. 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8.2.。
个性化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个性化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46cf2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a.png)
个性化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个性化教学策略正逐渐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个性化教学策略则能够因材施教,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和理解上。
教师通过观察、评估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例如,有些学生是视觉学习者,他们通过图像、图表等视觉信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而有些学生则是听觉学习者,他们对通过听讲和讨论获取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对于视觉学习者,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对于听觉学习者,教师则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堂讨论和讲解。
这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程设计方面,个性化教学策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不再按照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单一的课程安排,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比如,对于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验案例;对于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个性化教学策略还注重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设定。
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发展方向不同,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应相同。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实现。
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目标可以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目标可以设定为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通过明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
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139d8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0.png)
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策略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生成就感、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方法。
一、理论基础 1. 学生个体差异理论:阐述了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认知风格和能力水平,需要针对其特点来进行有效地教育。
2. 学习心理理论:讲解了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激发兴趣和主动性将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
3. 脑科学研究成果:揭示了人脑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模式和风格,可以为差异化教育提供依据。
二、差异化教学策略 1. 诊断评估:通过各种测评方式(如调查问卷、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特点,为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2.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
3. 个别辅导:对于有特殊需求或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问题并提高学业成绩。
4. 多元化教具:引入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具(如视频、图表、模型等),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加工方式的需求。
5.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助互勉的方式进行学习,在交流协作中促进优势发挥和共同探索。
6. 拓展任务:为那些掌握基本知识的学生设置拓展任务,激发其求知欲望与创造力。
三、实施效果评估 1. 学业表现:通过考试成绩、作业质量等客观指标来评估差异化教育对于学生成绩是否有所改善。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差异化教育策略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满意度和效果。
3. 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高中学科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生学业差异研究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生学业差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876d1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f.png)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生学业差异研究引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潜力,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表现往往存在差异。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旨在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生学业差异研究。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差异化教学将学生视作个体,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风格、智力特点和兴趣爱好。
相较于传统教学,差异化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包容性: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高效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3.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4. 平等性:避免学生之间的比较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学生学业差异的成因:学生学业差异的成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生个体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学校教育政策等:1. 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不同,导致了学业表现的差异。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和机会也存在差异,进一步加大了学业差异。
3. 学校教育政策:不同学校的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不同,一些学校可能更注重分数和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业差异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业差异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原因,为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指导。
此外,该研究还能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针对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学业差异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1. 定性方法:通过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分析学生在差异化教学环境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状态,探讨个体差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2. 定量方法:通过量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学业差异的规律和原因。
初中语文教师教研成果(3篇)
![初中语文教师教研成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29e65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1.png)
第1篇一、前言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重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研成果。
二、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成长。
2. 注重基础,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我通过精选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
3. 融入生活,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通过角色扮演、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元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游戏竞赛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注重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推荐优秀读物、组织阅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4. 强化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我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开展写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研成果1. 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在实施以上教学策略后,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成绩稳步提升,及格率、优秀率逐年提高。
2.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多元化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教研成果报告范文
![教师教研成果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7525e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8.png)
教师教研成果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研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积极参与教研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篇报告将结合个人经验,总结我在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同仁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二、教学目标的研究在教学活动中,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调整,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不断研究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业水平之间的关系,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灵活设置目标,提高学习动机等等。
三、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探索出适合学生群体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运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角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优化学习资源的利用教研活动不仅仅关注课堂教学,还包括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我注重教学资源的选取和整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支持。
此外,我还探索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外拓展学习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的创新作业设计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我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作业设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还关注评价方法的创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面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我采用不同的个体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七、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教师教研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我通过学习教育学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时,我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
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
![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ae193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8.png)
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尤其是在教师需要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时。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能力和特点,因此,教师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应对这些差异,以提供有效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的方法和策略。
了解学生的差异首先,教师应该努力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
这包括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可能存在的特殊需求。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与他们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和他们的需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调查问卷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便学生可以主动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个性化教学一旦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差异,就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法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这包括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材料和任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水平上学习和成长。
例如,对于一些视觉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图表、图像和实物来提供更直观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听觉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讲述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个性化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
这包括使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材和技术,以及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和项目学习,以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建立包容性的教室环境教师还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包容性的教室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尊重和接纳。
这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彼此的差异,并对不同观点和想法开放,以及避免歧视和偏见的言论和行为来实现。
教师应该充当榜样,积极传递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并及时解决和管理任何潜在的冲突和问题。
个体关注和指导除了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教师还应该给予每个学生个体化的关注和指导。
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渠道,并定期和他们进行学术和个人发展的讨论。
理解数学教育研究学习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理解数学教育研究学习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5a2c7b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3.png)
理解数学教育研究学习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数学教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旨在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对于提升教育者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收集数学教育相关数据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可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兴趣、困难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为改善教学提供参考。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某一教学策略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评估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3.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学生、学校或教师的数学学习或教学情况,以了解其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研究能够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教育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4.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数学课堂教学或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了解教学者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观察研究能够提供直观的数据和信息,对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1.教学方法研究成果:数学教育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而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育政策研究成果:数学教育研究能够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研究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和影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改进教育政策的建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课程设计研究成果:数学教育研究对于课程设计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研究者通过深入分析数学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4.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研究:数学教育研究可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17a0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d.png)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差异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则是对差异性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发现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
只
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实施差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在科研工作中注重理论研究,同时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和完善差异性教学策略和方法。
其次,我们发现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因此在进行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时,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制定差异性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我们还发现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
教师是
差异性教学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差异性教学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科研工作中,不仅注重对差异性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差异性教学能力。
总之,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差异性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差异教学课题专题研究报告
![差异教学课题专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39336933d4b14e84246868.png)
差异教学课题专题研究报告篇一:优秀课题研究报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金川区第一小学叶德奎【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个实施义务教育者感到普遍棘手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8%—1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目光,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就我校来说,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和打工人员家庭,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
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促其转化,已成为我们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其潜能。
第一部分研究概况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
当前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就立足于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我们平日平常的教学中,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有时甚至一个问题出来,课堂上却鸦雀无声,见不到一只举起的手。
有时也会部分学生沉默,部分学生却十分积极,表现出了个体差异;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讲课,同一节课上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是不同的,表现出了个体差异;我们也知道,一个班的学生成绩有高有低,甚至差距很大。
教学研究的目标与成果
![教学研究的目标与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ef4b6d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教学研究的目标与成果教学研究是指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分析和实证,以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教学研究,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研究的目标和成果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研究的目标教学研究的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教学研究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学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果等方面的研究,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科内容的深入研究,还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开展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教学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二、教学研究的成果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改进与实践:教学研究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调整。
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2. 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教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这些经验和方法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促进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材和教辅开发:教学研究成果有助于教师对教材和教辅的评估与开发。
通过对学习资料和教具的研究,教师能够选择更合适的教材和教具,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学习理论与实践
![个性化学习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f7bac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b.png)
个性化学习理论与实践一、引言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基于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设置不同教学策略的方法。
它旨在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动机。
本文将介绍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实践方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二、个性化学习理论2.1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卡尔·罗杰斯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主和创造的潜力,并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他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相互尊重,并认为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发展非常重要。
2.2 派克洛夫的多元智能理论派克洛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等。
在个性化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智能设计不同教学活动,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2.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生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在个性化学习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合作机会,使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合作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三、个性化学习实践3.1 灵活的教学策略个性化学习需要灵活的教学策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指导。
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探索。
3.2 资源丰富且多样化为满足每个学生不同领域和兴趣方面的需求,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
这包括书籍、视频、在线课程等各类材料,以及参观实地、进行实验等实践活动。
3.3 及时反馈与评估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个性化学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评估也需要考虑不同的维度和方式。
四、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成果4.1 学术成绩提升研究表明,采用个性化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并得到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2 学生动机增强个性化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教案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与实施
![教案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e51424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4.png)
教案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与实施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个别化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化教学。
一、差异化教学策略的种类1. 分组合作差异化分组合作是一种常用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在学生之间形成小组,每个小组中包含不同水平的学生。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学习和互相促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赋予不同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赋予不同的任务。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推动他们进一步发展。
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更基础的任务,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 差异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
对于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源;对于喜欢听觉学习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音频资料等。
通过提供不同的资源,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4. 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
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和活动,以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和活动,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基本的概念和技能。
二、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步骤1. 诊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观察、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的信息,以便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教学。
2. 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合理选择教材、方法和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3. 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公报华国栋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为DHA060141)。
课题组成员有燕学敏、史亚娟、赵小红、李泽慧、程向阳、郭要红、及文平、辜伟节、孙常屿、吴娟、朱廷梅、田立丽。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类别的研究;(重点研究困难学生、超常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差异教学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差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差异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2.研究方法步骤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
4-2008.7主要进行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研究、差异教学理论研究和差异教学实验的前期准备。
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研究,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访谈、问卷)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学习过程观察的方法,并重点对超常学生和困难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分别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对差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并和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进行比较。
在实验研究准备方面,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实验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班的教师进行差异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方法的培训(同时进行教师差异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第二阶段2008.7-2010.5在继续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主要运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现场准实验研究等方法。
实验的自变量:差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实验的因变量:学生的质量,(在这前进行差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测量,一是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验班群体的效果)二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代表性的个案)实验的类型: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第三阶段2010.5-2011.5对研究的资料、实验的数据等进行分析、提炼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成果,二、结论与对策1.对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研究差异教学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不同类别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诊断鉴别,甚至带来标签的副面作用,但对他们的不同需要尊重、分析不够。
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如困难学生、残疾学生要么不够关注,要么降低目标要求,而这恰恰会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例如对于视障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在学习方式,特别是表象方式与明眼学生不同,有其特殊需要,一般并不需要降低认知目标层次。
我们要分析学生因身心特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不同带来的学习上不同需要,对学习的差异性给予关注。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课题组给教师介绍了便于他们操作的量表、问卷等工具,并编辑成《学生不同学习需要测查》资料,供课题组教师参考,在帮助教师使用工具科学测查时课题组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生作品的分析,对学生追踪调查,并在第一次年会上做辅导报告“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教学诊断”。
我们还主张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学会自评,认识自己。
在课题组统一要求下承担课题研究的学校,研究的第一步都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进行了调查分析。
我们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动态的测查,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与个体内的差异,并特别关注学生优势潜能的测查。
从研究对象来说,我们首先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研究。
不仅进一步对普通班的视障、听障、智障、肢残等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与特殊需要进行研究,还对这几年明显增多的自闭症儿童身心特点、学习特点、特殊需要、教育训练的原则、方法进行研究。
进一步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研究,特别关注了因感觉统合失调造成学习困难的儿童,以及不同学科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课题组出版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第2版),课题组的一些学校也对学困生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积累了数十篇个案,发表了近十篇论文。
我们对学困生的教育观点是1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对学困生不只考虑他的认知上不同需要,还要考虑他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心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2对学困生的教学不是盲目降低要求,而是首先为他提供援助,在教师、同学的支持帮助下,调动他们主体意识,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努力实现目标。
只有在差距太大的情况下,才能适当降低学习目标要求,但仍然对困难生要有挑战性。
3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及学习环境,分清第一性缺陷和派生的第二性缺陷,深入分析探求学困的主要原因。
4在了解学生个体内差异的基础上,扬优补缺,开发潜能,在优势领域获得成功,再将积极性迁移到弱势领域。
本课题立项后,根据教育公平推进的需要,本课题又增加了对农村进城务工子女或暂住人口子女及单亲家庭子女的不同学习需要研究。
借鉴马斯洛理论,对他们家庭经济状况、环境变迁、文化差异、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式、课余生活、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调查,并进一步深入了解分析他们学习上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务工子女的不同学习需求,如教学语言、课本类型、教学进度、师生关系、伙伴关系等进行调查研究,如北京巨山小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致力于使学生的“差异美变为和谐美”,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身心特点,倡导“我能行”的教育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群体中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特别是超常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不可忽视的群体。
以住少数超常学生是在少年班、实验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满足超常生智力发展的需要,但也可能带来他们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多数少年班已夭折,而大多数超常生仍在普通班被迫无奈接受他们早已理解的知识。
本课题着重对普通班超常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和特殊需要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残疾人群中的超常儿童。
倡导在普通班开展超常教育,满足他们在速成、深造、创造和社交等方面的需要。
同时也探索在超常生带动下,开发普通学生潜能,使他们超常发挥。
在研究基础上课题主持人完成专著《你也能出类拔萃——普通班的超常教育》。
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苏州六中对于艺术上有特长的学生从课程、教学等方面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几年来不仅学生整体质量不断提升,而且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尖子生,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差异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比较研究本课题研究一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
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进行资料分析,逻辑推理和比较研究,并将有关观点、结论在实践中检验运用,或在实践中将经验、做法归纳概括上升为理论。
研究的过程往往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上下磨合、沟通、修正、螺旋上升的过程。
从哲学角度看,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个性系统中既包含着共同性又包含着独特性。
普遍就在特殊之中,同一就在差异中,差异教学强调共性与个性的辩论统一,这是所有差异教学策略的出发点。
从教育方面来说,差异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差异教学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强调在社会和集体的共同活动中,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又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不同需要,这就是实施差异教学策略要追求的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课题自觉地研究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高效教学的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是不同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需要都能得到很好满足。
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就要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显然是“大一统”、“一刀切”的教学不能完成的,必须实施差异教学。
课题组在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这方面论文有“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教育研究》)、“实施差异教学,促进有效学习”《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版》、“差异是和谐课堂的细胞”(《中国教育报》)。
与教育公平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推进融合教育问题,这也是当今世界范围的一个教育趋势。
融合教育以教育公平、教育伦理为基础,我国积极推进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可以看作融合教育的初级形态。
本课题也对差异教学与融合教育的关系进行探究,并在随班就读实践中实施差异教学策略,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在以往发表的“差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的必然要求”基础上,又发表了“实施差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中国特殊教育》)明确了以下观点: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初级形式;融合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有效受教育机会;加强学生参与,减少学生排斥;融合教育要求课程教学的多样化、差异化。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重要的战略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关注差异,因为创新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的独特之处,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不一样。
本课题也探索差异教学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
发表了“加强超常教育,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9)并在超常教育学会的高校系统作“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专题学术报告,主要观点有: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如独立性、创造性等;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扬长补短规律、师承效应规律、共生效应规律等等;改变整齐划一教学,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多种类型创新人才。
本课题在理论研究探索中力求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并博采众长,但始终坚持从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出发,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差异教学理论观点及策略体系。
例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教育者对儿童智能的刻板印象,建立了多元性的信念。
让教育者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每位学生,发掘学生各方面能力。
并从优势能力发展适合他的课程与教学,使人人能成才。
本课题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并建议教师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评量工具去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个体间差异与个体内差异。
但仅用此量表测量是不够,我们认为即使对于智能的测查还要从成功智力的角度去分析,开发学生创造力,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中从“优势角度去开发课程与教学”也不够全面,另外多元智能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还有一定距离。
本课题也将“掌握学习理论”和“继续进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之一,但是“掌握学习理论”强调通过明确目标、反馈补习等措施去调适同班学生的差别,使他们都达到掌握学习的水平是理想化的。
实际上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要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几乎同样的学习水平是不现实的。
另外学生是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学习基础、类型、风格各异,教学应适应不同学生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继续进步理论”的可贵之处正是强调教学应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但是几十个学生同居一室,使用不同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差距过大,也是难以实现的。
我们主张的差异教学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在集体教学中通过差异教学策略的实施,适应多样化的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又强调通过铺垫、反馈矫正等措施,通过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间的差距得到适当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