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的电性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传统超导电体的超导 电性理论
第二节 传统超导电体的超导电性理论
(1) 唯象理论
① 二流体模型 ② 伦敦方程
③ 金兹堡--朗道理论
(2) 传统超导体的微观机制
① 同位素效应 ②超导能隙
③库柏电子对
④ 相干长度 ⑤ BCS理论
为什么会发生超导现象?
启动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lnk
从二流体模型出发,可以解释许多超导实
验现象,如超导转变时电子比热的“”型跃
变等,伦敦正是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超 导体的电磁理论。
② 伦敦方程
最具实用价值的超导现象无疑与超导体的电动 力学性质有关。 1935年,伦敦兄弟(F.London,H.London) 在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个描述超导电流
指出在超导体内部B=0,但磁场不可能在超导体 内侧紧贴表面处变为零,它必存在于超导体表 面一薄层内。
由麦氏方程
B J
既然超导体内部B=0,则超导体内部的电 流亦为零。 在超导体内, 一定存在着电流与磁场相 互制约的机制,使它们都只能存在于表面 薄层内,而不能深入到超导体内部。
21
伦敦假设除了麦氏方程外,在超导体内还有 另一个磁场和电流相互制约的关系
的相互作用与超导电性有密切关系。
声子就是“晶格振动的简正模能量量子。” 对此,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予以解释。在固体物理学 的概念中,结晶态固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是按一定的 规律排列在晶格上的。在晶体中,原子并非是静止 的,它们总是围绕着其平衡位置在作不断的振动。 另一方面,这些原子又通过其间的相互作用力而连 系在一起,即它们各自的振动不是彼此独立的。原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可以很好地近似为弹性力。 形象地讲,若把原子比作小球的话,整个晶体犹如 由许多规则排列的小球构成,而小球之间又彼此由 弹簧连接起来一般,从而每个原子的振动都要牵动 周围的原子,使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体中传播。
同位素效应表明晶格振动对超导体的实现 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晶格振动为什么在 室温下是出现电阻的原因?同时在低温下, 又可能是超导体处于超导态出现零电阻的 原因。
人们发现,导电性良好的碱金属和贵金属由
于其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很微弱(室温下电阻小),
故都不是超导体。而常温下导电性不好的材料, 在低温却有可能成为超导体, 此外,临界温度比较高的金属,由于其电子--
超导电流密度: Js =-ns e v
由于超导电子运动不受阻尼,电 场E将使电子加速,设v为超导电 子速度,则有
m eE
J s E , t 2 ns e ( ) m
------第一伦敦方程
代替欧姆定律的超导电流方程
17
伦敦第一方程
ns e Js E t m
2
式中,m是电子质量, Js为超流电流密度, ns是超导电子密度。
ns e Js E E t m
2
由上式可见:在稳态下,超导体中的电流为
常值时, J s 0 ,则E=0。 t
即,在稳态下,超导体内的电场强度等于零, 因此,它说明了超导体的零电阻性质。
(2)伦敦第二方程
伦敦第一方程只导出了超导体的超导电性,还不足以 完全描述超导体的全部电磁性质。我们考虑迈斯纳效 应 超导体有完全抗磁性,同时在传输电流过程中内部有 超流电流,,为什么这个电流没有引起内部磁场呢?
在同一种晶体结构中,晶格格点上离子的相 对原子质量M越重,Tc降低! 如果构成晶格的离子质量不同,在给定条件 的情况下,晶格振动的频率会依离子质量不 同而发生变化,即, 离子质量M可以反映出晶体的性质。
从式
Tc= 1/M
可看出,离子质量M反映了晶体的性质,临界温
度Tc反映了电子性质,所以,同位素效应把晶格 与电子联系起来了。 而在固体理论中,描述晶格振动的能量子称 之为声子,因此,从同位素效应可知,电子--声子
在0 K下的磁场穿透深度l
伦敦方第一方程和第二方程可以概括零电
阻效应和迈斯纳效应,并预言了超导体表面上
的磁场穿透深度l。
困惑和启示
人们发现超导体之初发现的超导元素为:Hg,Pb,Sn等,
唯独室温下导电性良好的金属:Cu,Ag,Au 不是超导 体??
此后,对超导态的磁学性质和热力学理论分析,了解到超
相互吸引的电子
1)1950年弗罗列希指出(量子力学计算同样可以证 明):电子经过与声子相互作用能在电子之间产 生新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电子之间的这 种作用可以是吸引的。 2)真空中的电子之间有库仑斥力。在金属中由于 电子是遵从泡利原理的自由电子,对任意电子来 说,其它电子和所有电子的作用和起来后就可以 “忽略”,那么在超导体中呢?
这种振动在理论上可以认为是一系列基本的振动(即简 正振动)的叠加。当原子振动的振幅与原子间距的比值 很小时(这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固体中在定量上高度正确 的原子运动图象),如果我们在原子振动的势能展开式 中只取到平方项的话(这即所谓的简谐近似),那么, 这些组成晶体中弹性波的各个基本的简正振动就是彼此 独立的。换句话说,每一种简正振动模式实际上就是一 种具有特定的频率ω、波长λ和一定传播方向的弹性波, 整个系统也就相当于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谐振子构成。 在经典理论中,这些谐振子的能量将是连续的,但按照 量子力学,它们的能量则必须是量子化的,只能取ω的 整数倍,即En=(n+1/2)hω(其中1/2hω为零 点能)。这样,相应的能态En就可以认为是由n个能 量为hω的“激发量子”相加而成。而这种量子化了的 弹性波的最小单位就叫声子。
3)电子间经过怎样的作用而吸引的呢?
③库柏电子对
来自百度文库超导态是由正则动量为零的超导电子组成的, 它是动量空间的凝聚现象。要发生凝聚现象, 必须有吸引力的作用存在
库柏认为,只要两个电子之间有净的吸引 作用,不管这种作用力多么微弱,它们都能形 成束缚态。 这种吸引作用有可能超过电子之间的库仑排 斥作用,而表现为净的相互吸引作用,这样的 两个电子被称为库柏电子对。
同位素效应
1950年,E. Maxwell和C. A. Raynold各自独立地 测量了水银同位素的临界转变温度,结果发现: 随着水银同位素质量的增高,临界温度降低。对 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原子质量M和临界温度Tc的简单 关系: Tc= 1/M 其中, =0.500.03 这种转变温度Tc依赖于同位素质量M的现象就是 同位素效应。
实验的启示: 原理性实验:同位素效应
通过同位素效应实验表明:
出现临界温度Tc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子与 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
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相同,格点上离子质量(即同位素相 对的原子质量M)不同,例如:Hg的同位素有 M=196, 198,199等200多种。 同种材料同位素在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电子组态及静电性质等方 面都相同,只是不同原子量对晶体点阵的热振动(晶格振动)的特性 有影响。 微观世界里面存在三种相互作用:电子-电子,电子-晶格,晶格- 晶格
与电磁场关系方程,与麦克斯韦方程一起构成了
超导体的电动力学基础。
超导体内的传导电子密度n为超导电子密度ns与 正常电子密度nn之和 n= ns+ nn 相应地,超导体内的电流密度J为超导电流 Js 与
正常电流密度 Jn 之和 J= Js + Jn
正常电流满足欧姆定律
Jn =σE σ=1/R
10*1022/cm3)
另一部分叫超流电子ns (Js= ns es vs )
n=ns+nn
J为电流密度, e为电子密度,
v为电子速度。
(二) 超导态时,自由电子中的正常电子nn 由于受到晶格振动的散射而产生电阻,所
以对熵有贡献,有电阻。
超导态的电子不受晶格散射,又因为超导态 是低能量状态,所以超流电子对熵没有贡献,电 阻为零。
一、 唯象理论
① 二流体模型
早期为了解释超导体,1934年戈持(C. J. Gorter)和卡西米尔(H. B. G. Casimir)以超导体转 变时发生热力学变化作为依据提出超导电性的二 流体模型,它包含以下三个假设:
假设(一) 金属处于超导态时,自由电子(总数为n)分为两部 分:
一部分叫正常电子 nn ( Jn= nn en vn );nn 大约为
同位素效应实验对微观机制 建立的启示:
首先:由超导态存在能隙的实验进能了解到超导电 子系统存在基态和激发态。这是一种多晶格格点和 多电子的多体体系,其中存在众多的相互作用,是 哪种相互作用驱使正常电子系统转变为超导基态的? 同位素效应表明电子与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 主要的相互作用。
其次,一般金属的电阻是由于原子的振动 对电子的散射引起的,即晶格振动是出现 电阻的原因。
(三)
超流电子在晶格中无阻地流动,它占电子总数 的Ns/N。两部分电子占据同一体积,在空间上相 互渗透,彼此独立地运动,构成总电流密度:
J=Js+JN
无序-有序
为什么可以做这三点假设:
认为超导态比正常态更为有序,超导态是由电子
发生某种有序变化所引起的!
1、当超导态H=Hc时,磁场中超导态将转变为 正常态。故超导态的自由能要比正常态低 ! 2、超导态的电子不受晶格散射,是低能量状态, 所以超流电子对熵没有贡献。
h
当频率为的电磁波照射到超导体上时, 由于超导能隙Eg的存在,只有当照射频 率满足式 h ≥Eg时,激发过程才会发 生。
a) 当照射频率 = 0=Eg/h时,超导体就会开 始强烈的吸收电磁波。临界频率0 一般处于微波 或远红外频谱部分。 b) 当h ≫Eg时,相当于把Eg看成等于零。 超导体在这些频段的行为,等同于正常金属。
m/ nse J s B Js B
2
------伦敦第二方程
22
由伦敦第一和第二方程可以导出迈纳斯效应
J s E t
J s B
1 B 2 B, L
2
1 L
23
预言了磁场穿透深度!
下表列举了几种金属超导体的磁场穿透深度。
二流体模型对超导体零电阻特性
的解释:
当T<Tc时,出现超流电子,它们的运动是
无阻的,超导体内部的电流完全来自超流电子的
贡献,它们对正常电子起到短路作用,正常电子 不载荷电流,所以样品内部不能存在电场,也就 没有电阻效应。
超导性是一种量子现象。当物体处于超导 态时,一部分传导电子凝聚于一个量子态 中,作完全有序的运动,不受晶格散射, 没有电阻效应。其余传导电子仍属正常电 子。
导体处于超导态时体内出现了更加有序的超导电子
是何种微观驱动力趋势这些正常电子凝聚成
超导电子的?
超导电子又以何种微观形态出现?
在微观机制BCS理论之前人们对此一无所知。
(2) 传统超导体的微观机制
二流体模型、伦敦方程和金兹堡--朗道理论作
为唯象理论,在解释超导电性的宏观性质方面取得
了很大成功,然而这些理论无法结出超导电性的微 观图像。 20世纪50年代初,同位素效应、超导能隙等关 键性的发现,提供了揭开超导电性之谜的线索。
声子相互作用强,故常温下导电性较差。
实验的启示: 超导能隙
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实验表明当金属处于超导态 时,超导态的电子能谱与正常金属不同,下图是在T= 0K的电子能谱示意图。
发现超导体超导态存在能隙:超导态比热 容的精确测量,电磁波吸收实验
有正常态变为超导态的过程中,电子一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是何种驱动力使正常电子成为具有能隙的新的电子?
超导能隙
在费米面EF附近出现了一个半宽度为的能量间 隔。在这个能量范围内,没有电子占据。人们把这个 叫做超导能隙,能隙大小的数量级约在10-3~10-4 eV。
在绝对零度,能量处于能隙以下的各 这就是超导基态。
态全被占据,而能隙以上的各态则全空着,
实验表明,超导体的临界频率0 ,与超导体的 能隙Eg有一定联系。一般超导体的临界频率0的数 量级为1011 Hz ,相应的超导体能隙的数量级为10-4 eV左右。 不同的超导体,其Eg不同,且随温度升高而减 小,当温度达到临界温度Tc时,有Eg=0,0=0。
所有这些试验现象的总结、问题的产生都需要 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论去解释超导体的超导现象: 实验:同位素效应 能隙 电子比热 理论准备:唯象理论,伦敦方程 -----------BCS理论
第二节 传统超导电体的超导电性理论
(1) 唯象理论
① 二流体模型 ② 伦敦方程
③ 金兹堡--朗道理论
(2) 传统超导体的微观机制
① 同位素效应 ②超导能隙
③库柏电子对
④ 相干长度 ⑤ BCS理论
为什么会发生超导现象?
启动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lnk
从二流体模型出发,可以解释许多超导实
验现象,如超导转变时电子比热的“”型跃
变等,伦敦正是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超 导体的电磁理论。
② 伦敦方程
最具实用价值的超导现象无疑与超导体的电动 力学性质有关。 1935年,伦敦兄弟(F.London,H.London) 在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个描述超导电流
指出在超导体内部B=0,但磁场不可能在超导体 内侧紧贴表面处变为零,它必存在于超导体表 面一薄层内。
由麦氏方程
B J
既然超导体内部B=0,则超导体内部的电 流亦为零。 在超导体内, 一定存在着电流与磁场相 互制约的机制,使它们都只能存在于表面 薄层内,而不能深入到超导体内部。
21
伦敦假设除了麦氏方程外,在超导体内还有 另一个磁场和电流相互制约的关系
的相互作用与超导电性有密切关系。
声子就是“晶格振动的简正模能量量子。” 对此,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予以解释。在固体物理学 的概念中,结晶态固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是按一定的 规律排列在晶格上的。在晶体中,原子并非是静止 的,它们总是围绕着其平衡位置在作不断的振动。 另一方面,这些原子又通过其间的相互作用力而连 系在一起,即它们各自的振动不是彼此独立的。原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可以很好地近似为弹性力。 形象地讲,若把原子比作小球的话,整个晶体犹如 由许多规则排列的小球构成,而小球之间又彼此由 弹簧连接起来一般,从而每个原子的振动都要牵动 周围的原子,使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体中传播。
同位素效应表明晶格振动对超导体的实现 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晶格振动为什么在 室温下是出现电阻的原因?同时在低温下, 又可能是超导体处于超导态出现零电阻的 原因。
人们发现,导电性良好的碱金属和贵金属由
于其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很微弱(室温下电阻小),
故都不是超导体。而常温下导电性不好的材料, 在低温却有可能成为超导体, 此外,临界温度比较高的金属,由于其电子--
超导电流密度: Js =-ns e v
由于超导电子运动不受阻尼,电 场E将使电子加速,设v为超导电 子速度,则有
m eE
J s E , t 2 ns e ( ) m
------第一伦敦方程
代替欧姆定律的超导电流方程
17
伦敦第一方程
ns e Js E t m
2
式中,m是电子质量, Js为超流电流密度, ns是超导电子密度。
ns e Js E E t m
2
由上式可见:在稳态下,超导体中的电流为
常值时, J s 0 ,则E=0。 t
即,在稳态下,超导体内的电场强度等于零, 因此,它说明了超导体的零电阻性质。
(2)伦敦第二方程
伦敦第一方程只导出了超导体的超导电性,还不足以 完全描述超导体的全部电磁性质。我们考虑迈斯纳效 应 超导体有完全抗磁性,同时在传输电流过程中内部有 超流电流,,为什么这个电流没有引起内部磁场呢?
在同一种晶体结构中,晶格格点上离子的相 对原子质量M越重,Tc降低! 如果构成晶格的离子质量不同,在给定条件 的情况下,晶格振动的频率会依离子质量不 同而发生变化,即, 离子质量M可以反映出晶体的性质。
从式
Tc= 1/M
可看出,离子质量M反映了晶体的性质,临界温
度Tc反映了电子性质,所以,同位素效应把晶格 与电子联系起来了。 而在固体理论中,描述晶格振动的能量子称 之为声子,因此,从同位素效应可知,电子--声子
在0 K下的磁场穿透深度l
伦敦方第一方程和第二方程可以概括零电
阻效应和迈斯纳效应,并预言了超导体表面上
的磁场穿透深度l。
困惑和启示
人们发现超导体之初发现的超导元素为:Hg,Pb,Sn等,
唯独室温下导电性良好的金属:Cu,Ag,Au 不是超导 体??
此后,对超导态的磁学性质和热力学理论分析,了解到超
相互吸引的电子
1)1950年弗罗列希指出(量子力学计算同样可以证 明):电子经过与声子相互作用能在电子之间产 生新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电子之间的这 种作用可以是吸引的。 2)真空中的电子之间有库仑斥力。在金属中由于 电子是遵从泡利原理的自由电子,对任意电子来 说,其它电子和所有电子的作用和起来后就可以 “忽略”,那么在超导体中呢?
这种振动在理论上可以认为是一系列基本的振动(即简 正振动)的叠加。当原子振动的振幅与原子间距的比值 很小时(这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固体中在定量上高度正确 的原子运动图象),如果我们在原子振动的势能展开式 中只取到平方项的话(这即所谓的简谐近似),那么, 这些组成晶体中弹性波的各个基本的简正振动就是彼此 独立的。换句话说,每一种简正振动模式实际上就是一 种具有特定的频率ω、波长λ和一定传播方向的弹性波, 整个系统也就相当于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谐振子构成。 在经典理论中,这些谐振子的能量将是连续的,但按照 量子力学,它们的能量则必须是量子化的,只能取ω的 整数倍,即En=(n+1/2)hω(其中1/2hω为零 点能)。这样,相应的能态En就可以认为是由n个能 量为hω的“激发量子”相加而成。而这种量子化了的 弹性波的最小单位就叫声子。
3)电子间经过怎样的作用而吸引的呢?
③库柏电子对
来自百度文库超导态是由正则动量为零的超导电子组成的, 它是动量空间的凝聚现象。要发生凝聚现象, 必须有吸引力的作用存在
库柏认为,只要两个电子之间有净的吸引 作用,不管这种作用力多么微弱,它们都能形 成束缚态。 这种吸引作用有可能超过电子之间的库仑排 斥作用,而表现为净的相互吸引作用,这样的 两个电子被称为库柏电子对。
同位素效应
1950年,E. Maxwell和C. A. Raynold各自独立地 测量了水银同位素的临界转变温度,结果发现: 随着水银同位素质量的增高,临界温度降低。对 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原子质量M和临界温度Tc的简单 关系: Tc= 1/M 其中, =0.500.03 这种转变温度Tc依赖于同位素质量M的现象就是 同位素效应。
实验的启示: 原理性实验:同位素效应
通过同位素效应实验表明:
出现临界温度Tc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子与 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
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相同,格点上离子质量(即同位素相 对的原子质量M)不同,例如:Hg的同位素有 M=196, 198,199等200多种。 同种材料同位素在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电子组态及静电性质等方 面都相同,只是不同原子量对晶体点阵的热振动(晶格振动)的特性 有影响。 微观世界里面存在三种相互作用:电子-电子,电子-晶格,晶格- 晶格
与电磁场关系方程,与麦克斯韦方程一起构成了
超导体的电动力学基础。
超导体内的传导电子密度n为超导电子密度ns与 正常电子密度nn之和 n= ns+ nn 相应地,超导体内的电流密度J为超导电流 Js 与
正常电流密度 Jn 之和 J= Js + Jn
正常电流满足欧姆定律
Jn =σE σ=1/R
10*1022/cm3)
另一部分叫超流电子ns (Js= ns es vs )
n=ns+nn
J为电流密度, e为电子密度,
v为电子速度。
(二) 超导态时,自由电子中的正常电子nn 由于受到晶格振动的散射而产生电阻,所
以对熵有贡献,有电阻。
超导态的电子不受晶格散射,又因为超导态 是低能量状态,所以超流电子对熵没有贡献,电 阻为零。
一、 唯象理论
① 二流体模型
早期为了解释超导体,1934年戈持(C. J. Gorter)和卡西米尔(H. B. G. Casimir)以超导体转 变时发生热力学变化作为依据提出超导电性的二 流体模型,它包含以下三个假设:
假设(一) 金属处于超导态时,自由电子(总数为n)分为两部 分:
一部分叫正常电子 nn ( Jn= nn en vn );nn 大约为
同位素效应实验对微观机制 建立的启示:
首先:由超导态存在能隙的实验进能了解到超导电 子系统存在基态和激发态。这是一种多晶格格点和 多电子的多体体系,其中存在众多的相互作用,是 哪种相互作用驱使正常电子系统转变为超导基态的? 同位素效应表明电子与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 主要的相互作用。
其次,一般金属的电阻是由于原子的振动 对电子的散射引起的,即晶格振动是出现 电阻的原因。
(三)
超流电子在晶格中无阻地流动,它占电子总数 的Ns/N。两部分电子占据同一体积,在空间上相 互渗透,彼此独立地运动,构成总电流密度:
J=Js+JN
无序-有序
为什么可以做这三点假设:
认为超导态比正常态更为有序,超导态是由电子
发生某种有序变化所引起的!
1、当超导态H=Hc时,磁场中超导态将转变为 正常态。故超导态的自由能要比正常态低 ! 2、超导态的电子不受晶格散射,是低能量状态, 所以超流电子对熵没有贡献。
h
当频率为的电磁波照射到超导体上时, 由于超导能隙Eg的存在,只有当照射频 率满足式 h ≥Eg时,激发过程才会发 生。
a) 当照射频率 = 0=Eg/h时,超导体就会开 始强烈的吸收电磁波。临界频率0 一般处于微波 或远红外频谱部分。 b) 当h ≫Eg时,相当于把Eg看成等于零。 超导体在这些频段的行为,等同于正常金属。
m/ nse J s B Js B
2
------伦敦第二方程
22
由伦敦第一和第二方程可以导出迈纳斯效应
J s E t
J s B
1 B 2 B, L
2
1 L
23
预言了磁场穿透深度!
下表列举了几种金属超导体的磁场穿透深度。
二流体模型对超导体零电阻特性
的解释:
当T<Tc时,出现超流电子,它们的运动是
无阻的,超导体内部的电流完全来自超流电子的
贡献,它们对正常电子起到短路作用,正常电子 不载荷电流,所以样品内部不能存在电场,也就 没有电阻效应。
超导性是一种量子现象。当物体处于超导 态时,一部分传导电子凝聚于一个量子态 中,作完全有序的运动,不受晶格散射, 没有电阻效应。其余传导电子仍属正常电 子。
导体处于超导态时体内出现了更加有序的超导电子
是何种微观驱动力趋势这些正常电子凝聚成
超导电子的?
超导电子又以何种微观形态出现?
在微观机制BCS理论之前人们对此一无所知。
(2) 传统超导体的微观机制
二流体模型、伦敦方程和金兹堡--朗道理论作
为唯象理论,在解释超导电性的宏观性质方面取得
了很大成功,然而这些理论无法结出超导电性的微 观图像。 20世纪50年代初,同位素效应、超导能隙等关 键性的发现,提供了揭开超导电性之谜的线索。
声子相互作用强,故常温下导电性较差。
实验的启示: 超导能隙
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实验表明当金属处于超导态 时,超导态的电子能谱与正常金属不同,下图是在T= 0K的电子能谱示意图。
发现超导体超导态存在能隙:超导态比热 容的精确测量,电磁波吸收实验
有正常态变为超导态的过程中,电子一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是何种驱动力使正常电子成为具有能隙的新的电子?
超导能隙
在费米面EF附近出现了一个半宽度为的能量间 隔。在这个能量范围内,没有电子占据。人们把这个 叫做超导能隙,能隙大小的数量级约在10-3~10-4 eV。
在绝对零度,能量处于能隙以下的各 这就是超导基态。
态全被占据,而能隙以上的各态则全空着,
实验表明,超导体的临界频率0 ,与超导体的 能隙Eg有一定联系。一般超导体的临界频率0的数 量级为1011 Hz ,相应的超导体能隙的数量级为10-4 eV左右。 不同的超导体,其Eg不同,且随温度升高而减 小,当温度达到临界温度Tc时,有Eg=0,0=0。
所有这些试验现象的总结、问题的产生都需要 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论去解释超导体的超导现象: 实验:同位素效应 能隙 电子比热 理论准备:唯象理论,伦敦方程 -----------BCS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