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产生的背景及书的成因。
2、了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3、体会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纪实作品的内容、成因及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难点:体会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本书,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红色中国,也是毛泽东的形象第一次亮相世界。
它一经出版,就风靡世界。
一个月内,重印三次,销量突破十万册,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
在它的影响下,不到一年,有两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出作者埃德加·斯诺。
出示作者简介,并采取填空形式检测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者简介由猜图片人物,引入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以图片形式展示毛泽东人物的形象对比,引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共产党产生的种种谣言,从而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阅读课本67-68页,圈点勾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任务一:浏览序言、目录,明确作者采访路线及主要内容学生根据给出地点进行排序,明确采访线路。
速读目录,概括书本主要内容。
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设计意图:1.出示任务要求,结合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2.出示主要内容框架,学生补充内容。
并要求课前拿到地点的学生根据手中拿到的地点名称,在黑板上按照采访路线排序。
检测学生阅读效果。
利用希沃倒计时功能,有效把握课堂节奏。
任务二:分析人物,体会红星精神一、阅读下面文字思考:他是谁?从这些文字中,你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教案_0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纪实作品的兴趣。
2.了解纪实作品的相关知识,掌握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纪实文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朗读课文前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评价。
圈画出关键性评价语句。
“忠实描绘”引出“纪实作品”概念。
二、纪实作品相关知识介绍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5面“读书方法指导”中的第一段。
圈画相关语句,了解“纪实作品”。
明确: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事实”来源:采访、对话、实地考察等。
三、以方法指导阅读(一)课本65-66面“读书方法指导”中的2-6段。
勾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明确:最基本要求: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方法: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事实”后,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二)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一:编写“百度词条”阅读课本64-65面知识短文,及《红星照耀中国》的两篇序言。
为《红星照耀中国》编写“百度词条”。
提示:词条中可包含包含作者、作品、主要内容介绍、意义等信息,字数在200字左右。
学生活动二:制作“斯诺采访过程示意图”依据序言及目录制作“斯诺采访过程图”。
图上要标清采访路线(地点的转移)、采访起始时间、采访人物、思想转变过程。
要求越详细越好。
提示:序言目录中有不够清楚的地方能够借助跳读正文获取相关信息。
如“造反者”如在目录中看不出是谁,能够通过跳读正文得知是周恩来。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落实方法一和二。
)学生活动三:专题初探就课后专题探究中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实行初探。
全班共同阅读《造反者》章节。
就专题一中提出的6个探究方面实行探究,探究后请学生谈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实行专题探究的尝试,在实践中明确探究的方法。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了解纪实作品,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利用序言、目录进行整体把握,梳理作品中的事实,读懂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指导读者的生活。
二、教学建议《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
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予以报道。
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费正清评价该书:“《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指导阅读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学习作者用事实来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方法,最终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教学过程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纪实作品,它不像一些文学艺术作品,要么有曲折跌宕的情节,要么有华丽隽永的语言或丰富神奇的想象,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我们该如何来阅读此类作品呢?活动设计一:七嘴八舌话方法1.归纳。
●利用序言、目录,获取整体印象●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读懂作者用事实表达的观点及持有的态度●结合实际,指导学习与生活2.读序言,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作者是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作品?作品有什么影响?题目是什么意思?3.根据目录制订阅读计划。
方法的归纳,是指导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教学手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学设计_1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确定阅读的阶段目标。
2、第一阶段导读,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教学重难点:1、精读人物成长历程,感受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2、选读章节,解红色中国发展壮大的谜团。
教学方法:精读、速读、合作交流教时:1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读这本书之前,一起来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方法指导1、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2、知作者1928年,美国青年记者斯诺来到中国,因为他对中国的如实报道赢得了一些革命者及进步人士的友谊,斯诺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产生了采访红军的念头。
1936年斯诺成为第一个来到苏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并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斯诺先后六次来到中国,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72年斯诺在瑞士因病去世,他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3、解标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4、读序言及目录读序言及目录能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本书按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叙见闻,作者耳闻目睹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揭开红色中国谜团。
5、初步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1)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及对中国命运的思考;(2)红军如何绝处逢生,其生存发展靠什么?6、作者观点读纪实作品,要关注作者会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分析与评论,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及态度。
7、启迪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计划四、1936中国的红星师:斯诺在陕北采访了很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就是杰出的代表。
本书写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共有六个章节,我们选取《童年》赏析。
1、理清《童年》故事情节;2、毛泽东青少年经历对其走上革命道路有何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推荐]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一)猜读题目(二)浏览目录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四、布置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美国】附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其中1-2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谜。
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①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
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1.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
2.梳理历史事件,了解作品所写事实,感知人物形象。
3.进行活动展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奋斗史。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备受鼓舞,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深受感染,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破题感知,知人论世。
◎解读文题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
1937年7月底,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大河彼岸》等。
◎背景链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为了解开这个谜,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案例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主阅读整部纪实作品的基本方法;体会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主要人物,感受红军人物形象的魅力;通过探究主要内容,对作者的情感倾向形成初步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激发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探究阅读整部纪实作品的方法;2.了解纪实作品最基本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抓住重点进行阅读,借助于史料来阅读纪实作品。
四、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屏幕、幻灯片课件(包含音乐、视频)、自读卡片。
六、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通读全书,了解大概内容。
2.读前指导:使用圈点批注法抓住细节描写,把握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讲解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
3.浏览序言,填写“自读卡片”。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深入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克服了重重困难,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红星照耀中国》。
一位外国人写了一本细致报道红色中国的书,“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就叫做纪实作品。
(二)解读书名,建立整体印象(请学生解释书名的含义)红星是共产主义的象征,照耀有带来光明的意思。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意在表明共产党将为中国大地带来光明。
(知识回顾)书名是既写实又有诗意的高度概括。
文学性与新闻性的结合,也是纪实类作品的一大特点。
(三)阅读序言,了解创作背景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这句话所描述的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中国政治局面,我们就生活在共产主义政权保护下的和谐社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如斯诺的预言,红星如今照耀着我们。
但是,这本书写成的时候,却是中国遭受侵略,政权动荡,民族分裂的时期,前路茫茫,沉浮未卜。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却敢下这样的断言?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到序言中去找到答案。
(请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卡片,其他学生稍作补充)依次介绍:作者介绍、成书背景、写书目的、影响地位。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追寻作品的真实与时代意义,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3.把握作者对“事实”的感受和印象,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有一本书,它是一部准确新闻的著作;有一本书,它是一部真实历史的著作;有一本书,它是一部生动文学的作品。
作者:埃德加·斯诺来自于美国的小康之家,新闻记者。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活动一:梳理阅读用看新闻的眼光阅读,追寻作品的真实与时代意义。
阅读提示:浏览目录——回顾作品——编写消息(一)教师示例:第1篇探寻红色中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中国红军真的是“土匪”吗?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意思?......为了探寻红色中国之谜,我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
在西安,我发现“剿共”副总司令张学良与“匪军”令人惊诧地结成了联盟。
在东北军和神秘人王牧师的帮助下,我踏上了去红都探险的路。
方法总结: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
如何阅读呢?1.利用序言、目录等,快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记,做好摘抄,归纳梳理作中“事实”的线索脉络、前因后果、发展变化。
3.把握作者对“事实”的感受和印象,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4.汲取营养同时,善于参考相关资料联系、比较、分析。
(二)学生阅读活动:仿示范,用方法。
阅读《造反者》选段49页—53页(或40—44页):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外,你读到作者的对人物的态度了么?活动二:认识人物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作品相关常识2.明确长征的路线、困难及意义3.体会红军革命领袖及其他“小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题目解说】斯诺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本书因而得名《红星照耀中国》。
1938年,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创作背景】在1936年10月,红军即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二为了搞清陕北苏区这个“未知之地”的真实情况,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苏区。
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显墨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相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J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二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后来又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一个月内,重印发行十万册以上。
对比外媒报道的毛泽东和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思考《红星》畅销的原因。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0
课题:《红星照耀中国》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赏读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3、明确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怎样阅读纪实作品。
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法指导:范例法、猜读法、选读法、批注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有这样一本书在过去的80年里三次被禁,却又风靡全球成为经典,听完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请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
找同学们举手说一说,带着这些疑问共同走进《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作品。
一、初识《红星照耀中国》
请同学们阅读语文书64-65,勾画出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出版意义、书名介绍。
二、初读《红星照耀中国》
1、浏览目录,感兴趣的做标记。
2、阅读序言,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赏读《红星照耀中国》
1、精妙传神的人物刻画
2、诗意的环境描与
3、选读喜欢的章节,批注自己的感受。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感受,推荐代表发言。
四、总结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语文书65页纪实作品阅读指导,把本节课所学绘制成思维导图。
五、结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五、作业
推荐:
1、阅读张小鼎《一本书缘何在过去80年里三次被禁,却又风靡全球成为
经典?》
2、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大安区初中语文集体研备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上学期年级八年级单元三单元课题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探究课)课时数三课时主备人执教人教学目标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
4.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培养读名著的兴趣。
5.活动展示,撰写读书报告。
教学重点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2.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课时二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2.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
预习单阅读全书,思考以下专题。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专题二:关于长征专题三:信仰与精神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毛泽东《七律·长征》生读谈对长征的了解生在朗读和谈看法中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和阅读状态。
重点研习长征1.长征知多少?2.为什么要长征呢?3.你知道长征的路线及里程吗?红军长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
4.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5.列举长征途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6.长征的历史价值?简介自己了解的相关资料思考、讨论中梳理情节,感悟长征精神。
生列举事件,分享精彩情节。
讨论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梳理情节,感悟长征精神。
生在分享精彩情节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对红色人物及事迹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进一步感悟长征精神。
合作探究质疑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是怎样的?2.根据文段归纳长征精神?屏幕展示文段列句因为成千上万的农民赤卫队和游击队在少数正规人员领导下仍继续坚决抵抗到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设计走近真实的你,遇见更好的我————《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目标:1、跳读作品中关于人物的重点章节,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兼有的特点。
2、通过把握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总结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学会用客观、理性的态度阅读纪实作品。
3、通过了解经典纪实作品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追求、精神品质、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纪实作品中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红色经典纪实作品的距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红色经典纪实作品的价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屏显】《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一、导入:老师:孩子们,之前你们已经初次读过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对你们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做了一下调查和统计,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屏显】喜欢的人数12人不喜欢41人结论:喜欢的理由:真实,可让我们了解那个年代不喜欢的理由:(1)书名缺乏吸收力(2)人物多,思绪乱(3)缺少艺术加工,语言枯燥乏味,叙述不够生动(4)看不懂(5)那段历史距离太远,难以理解那些人的情感(6)太厚【屏显】微博两则老师引导:看来,不感兴趣的还不止你们,以至有人已经因为它满腔悲愤,性格暴躁了。
同学们感兴趣与否都是真实想法,老师不做评判,但我想告诉大家:《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确不像你们之前读过的一些文学艺术作品:要么有曲折跌宕的情节,要么有华丽隽永的语言,或者丰富神奇的想象,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那么它特点是什么?怎样才能认识这部经典纪实作品的魅力和价值?就是这堂课我们要一起来讨论和探究的,希望通过今天的共同研究,我们都有一点启发和收获。
【屏显】课题——走近真实的你,遇见更好的我一、理解纪实作品的真实性1、教师引导提问:在你们之前的阅读过程中,哪些人物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可以屏显重要人物名字。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3.通过自由阅读,理解作品中的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思考红色精神的现代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纪实性红色文章,践行和传承红色精神。
教学难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通过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内容,带领学生共同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信息,了解该作品的影响力。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写作背景”的课件内容。
教师做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阅读纪实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纪实作品的种类,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纪实作品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阅读交流【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面的问题。
1.分享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2.哪一位共产党领袖最令你崇拜?试着找出有关他的肖像描写。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讲解长征精神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我应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们感受到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实际意义。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2)理解并评价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过程中,要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培养历史观念和审美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纪实作品的理解和长征精神的感悟程度各有不同。在课堂上,我尽力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精神。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纪实作品的特点,我觉得自己讲解得还不够透彻,有些学生可能仍然对纪实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这些特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白纪实作品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本单元主要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
纪实作品要求客观地记述人和事,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其内容,把握其纪实特点,提高阅读纪实作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纪实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纪实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阅读纪实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纪实特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作品所传达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阅读纪实作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和简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纪实特点。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展示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进行评价。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激发爱国情怀。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学习,初步感知、了解书的内容。
2.了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速读法,实践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了铜墙铁壁一样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
但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个人就是来自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将跟随这位既专业又客观的“老外”,去回望1936年发生在“红色中国”的那些人和事。
而今天要说的这本《红星照耀中国》,正是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其中还有那个年代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视频激趣)二、探寻红色中国: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0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案授课人:教学目标1、梳理《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1、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分享阅读历程,学习读名著的方法。
2、以学生的读书体会为抓手,通过分享、展示、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历程展示(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分享批注及感想。
)这个十一长假前后,我们在读写群,共读了一本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一起回顾阅读历程(qq阅读群截图,PPT展示)。
本环节目标:展示阅读的批注或感想,培养阅读兴趣,领悟红色经典的积极内涵及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
二、经典回顾梳理(梳理)过渡:合起书,回顾一下内容,梳理作者思路,不仅能帮助记忆,更能帮助理解。
谈谈你读完本书后的感想吧?1.可谈读完后的整体感悟。
2.也可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的思考和心得。
小结:《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根据同学发言,完成板书(后附)三、精彩批注分享(精读)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共同分享一个故事的批注。
2、每个伟人有凄苦的英雄事迹,你喜欢哪个伟大人物?说说理由。
温馨提醒:正好有批注的,进行梳理;看有没有新的理解,进行补充;没有精读这部分的,试做批注。
五分钟后分享。
分享:人物特点、选文结构、写作方法、人生启迪。
小结:一本书既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 .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背景导入
一、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二、(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 二 ) 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美国】
附1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
计划用4 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
一节阅读课。
其中 1 - 2 节是导读课,第 3 节是读书汇报课,第 4 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的方法。
课后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谜。
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② 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
生活是怎样的?
③ 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
④ 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
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 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 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 红星” ,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搜集、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1. 阅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美】);
2. 阅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长征报告》(作者:陈云)。
3. 第三课时,举行读书汇报会。
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作主题发言:
1 . 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
将领或战士皆可,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并说清楚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2 . 我心中的长征。
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分析我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我对长征的情感… …
3 . 我所了解的苏维埃。
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交、生活等,可以综合各方面说,也可以只讲其中一方面。
4 . 难忘的西北之旅。
要求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历、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5 、魅力四射的报告文学——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可以从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多角度叙事手法、叙议结合等角度出发。
课前各小组交流,组员依次发言;选出各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第四课时,读后感写作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话可说的一个点,可以是红军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战争与生活的一个场景,或者共产党的战略、战术,作为读后感的切入口;接着确定读后感的中心,画出思维导图或者写作提纲;然后当堂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个片段;课后扩充成篇。
附2 :我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R e d S t a r O v e r C h i n a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 9 3 6 年 6 月至 1 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这是网上的评论。
可是,此前,我从没有读过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2 0 1 6 年1 2 月5 日的晚上。
我迫不及待地读,刻不容缓地读,直至凌晨六点,终于读完全书。
第二天,我的眼睛肿胀得几乎无
法睁开——吸引我的,不是论抗日战争、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游击战术、俄国的影响等,而是经历了艰难的长征之后,在红色旗帜下的那些人,那些故事。
通过“ 红色大门” 、与作者一起遭遇白匪追击之后,我读到了书生出身的“ 造反者” 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 … 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现年四十四岁的毛泽东。
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在书中,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从没吃过一次败仗的红军大学的校长林彪,一家被灭口 6 6 人、让斯诺懂得“ 阶级斗争” 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 5 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1 6 岁的江西老表,已经 6 4 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 鸡巴” 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
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是都几乎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人生悲剧,都经历了诸多九死一生的战斗,都无一例外的,参加了红军,跟随“ 红星” 的旗帜,来到了陕甘宁这片红色的神奇土地,在苏区工厂积极工作,在红军大学认真学习,在政治课上自由讨论,在空闲时间观看红色剧社的演出,参加识字游戏,阅读墙报,唱歌… … 不管是领袖、将领,还是普通战士,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散发着一种不可征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和热情。
他们的故事,就是 1 9 3 6 年,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历史的缩影。
中国红军的恢弘历史,就是由这许多的人,伟大的人和普通的人,共同写成的。
所以,埃德加. 斯诺才会在《序》中说,“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
这是真的。
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
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这些革命青年们使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
读完了这本书,我找到了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那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再一次慢慢走进这本书,去书中寻找那些写下中国红军历史、创建苏维埃共和国、随时准备投身抗日洪流的了不起的人,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从人物和故事入手,感受红军的精神,理解作品的主题。
1、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2、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3、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
4、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5、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6、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
7、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8、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9、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10、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
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