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速度、目标数和追踪时间对多目标视觉追踪与追踪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Fehd和Seiffert(2008)通过记录基于 眼动分析发现,当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目标数为3个 时,被试倾向于关注由以这三个目标为顶点的三角 形的中心,即采用目标中心注视策略;而Zelinsky 和Neider(2008)却研究认为,当追踪目标数大于 2的时候,被试采用目标间转移策略,而非中心加 工策略;另外,还有研究者发现,当目前刺激物的 特征完全不同时,则很难形成知觉组织,这一结果 表明知觉组织形成与物体的数量及特征属性相关。
实验设计: 采用3*4被室内设计,两个自变量分别为:目标 个数(2、3、4、5个)和刺激物的运动速度(0.03/s、 0.09/s、0.15/s)。
已有研究基础
蒋怀滨.(2008).客体档案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J】.心理科学进展,16(2):222-227
蒋怀滨,公艳艳,&杨立状.(2009).Pyl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yn的索引 理论:视觉表征方式的新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 17(5):951-956 魏柳青,张学民,&刘冰等.(2010).多目标视觉追 踪的现象、规律和认知加工机制【J】.应用心理学, 12(4):291-296
正因为如此,多目标追踪成为当今非常热门的 一个研究领域,它不仅是人类视觉研究,而且是机 器视觉研究中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注意、工作记 忆等认知过程。它是研究运动物体注意追踪的一种 经典范式,被用于追踪视野范围内随机运动的对象 时,对目标的空间或非空间特征变化进行反应。 对多目标追踪的研究,比如对动态环境下多个 目标的注意选择、分配和保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 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觉注意的加工机制,还对鉴别运 动知觉障碍、注意缺陷有极大的帮助。
不同目标特征下多目标视觉 追踪的注意策略
小组成员:马林夕 卢 娜 刘 璐
路 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即需要同时注意并跟踪多个物体的运动,简称多 目标追踪(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MOT)。 例如,家长带着小孩过红绿灯的时候,不仅需要 观察红绿灯的变化,而且要注意小孩的位置,还 必须注意过往的车辆从而保证安全过马路;足球 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带球时,也必须同时注意其他 多名队员的跑动位置从而寻找最佳的传球路线。
5.多身份捆绑追踪模型
由Oksama和Hyn(2008)基于多身份追踪 (multiple identity tracking,MIT)范式的研究结果 所提出,该模型与前述各模型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他认为在跟踪任务中的追踪机制是以短时记忆为基 础的序列加工过程,而并非一个容量有限的,平行 加工机制。此模型主要由五部分构成:1)身份信息 分析;2)空间信息分析;3)短时记忆系统;4) 控制系统;5)情景缓冲器。
关于多目标追踪的内在认知加工机制的解释, 主要有早期的视觉索引理论、知觉组织模型、客 体档案理论以及近期的多焦点注意模型和多身份 捆绑模型。(张滨熠&丁锦红,2010)
1.视觉搜索理论
由Pylyshyn(2001)等人研究提出,该理论 最初认为视觉追踪处于早期视觉加工的前注意阶段, 它是一个自动化的平行加工过程,通过视觉系统中 存在的索引机制,为运动物体分配4,5个索引,从 而进一步认知加工所有被索引的运动物体。当索引 被分配给视觉追踪的物体后,将对该物体进行绑定, 而不会因为追踪目标的运动变化而丢失,它将一直 依附于所绑定的目标上。但是,索引只对目标物体 的空间位置信息起作用,而忽略目标物体的其他属 性信息。
张滨熠,&丁锦红.(2010).多目标视觉追踪的研究 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9(4).
张滨熠,&丁锦红.(2010).多目标视觉追踪的注意 策略及其眼动模式【J】.心理探新,30(4).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实验场所:眼动仪
实验对象:班级同学
红色部分为修改之处,内容是上课时大家提 出的欠缺的必要性。
假设6:在固定目标个数(3个)的情况下,刺激物 运动与运动速度均会影响被试的追踪策略。在追踪 过程中,被试会选择注视目标群的动态中心或者采 取注视点在多个目标间切换的策略;
实验目的;
运用多目标追踪范式,探讨在固定时间下,刺 激物运动速度与目标个数对追踪正确率的影响以及 在追踪过程中采取的注视策略。目标个数与运动速 度的改变,是否会对被试的注视策略产生影响。
眼睛是人类大脑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通道,据 研究统计,大脑约有80%-9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 眼睛获得的。视觉生理学的研究表明,眼动是一 种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有规律运动,正常人的 眼动受视觉任务的影响,能够通过调整获取更全 面的信息。眼球运动客观地反映了大脑的信息处 理过程。由此可认为,视觉加工的一些特征可由 眼动指标反应,为探讨多目标视觉追踪策略和视 觉加工特性提供了有效手段。
假设3: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研究在刺激物运动速 度固定的情况下,运动时间与目标个数的改变均会 影响追踪正确率;
假设4:固定刺激物运动速度,随着运动时间的变化, 被试会采取不同的注视策略。在多目标追踪中,被 试可能采取的是注视点在多个目标间切换,注视目 标群的动态中心;
假设5:探讨在固定目标数两下,刺激物运动时间与 运动速度均会对追踪正确率产生影响;
前人的研究都是基于各自的理论上进行的,而 我们认为,可以将前人的理论进行综合:通过探讨 刺激物运动时间、运动速度与目标个数对被试在多 追踪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来验证注视策略其实是在 追踪过程中,每个目标必须匹配多个注意焦点,而 这个追踪机制是以短时记忆为基础的序列加工过程, 并非一个容量有限的,平行加工机制。
3.客体档案理论 由Kahneman等(1992)提出,其中,客体档案 将运动中的客体根据时空特性组合成一个单一连续的 客体知觉,用于存储和更新客体特征信息。在课题被 追踪注意时,其相关的客体档案将被打开,从而将该 课题的特征信息,如位置、特征、语义等信息存储到 相应的客体档案中。客体档案的保持需要视觉工作记 忆的参与,因而受记忆容量的限制,一般可同时保持 4~5个客体档案。客体档案理论中客体档案是一种有 内容信息的表征形式,它与客体特征信息的编码和特 征信息与记忆的联系有关,这一点是该理论与视觉索 引理论最大的不同(蒋怀滨,2008)。
4.多焦点注意模型
由Alvarez等(2005)研究提出,大脑左右半 脑各自拥有有限并相互独立的注意资源,在追踪目 标的过程中,追踪容量受到注意资源的限制,而不 是受限于追踪目标的数量。因此,他们认为在追踪 过程中,每个目标必须匹配多个注意焦点,而仅通 过一个注意中心完成对多个目标的追踪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Fehd等(2008)提出的中心注视策略, 也说明了注意是可以被分配到多个目标上,因为只 有这样,由注意引导的眼动才有可能实现首先注视 多个不同位置目标,进而逐渐转移到中心位置,而 如果只存在一个注视中心,则眼动将无法实现对多 个未知目标的同时选择。
3.探讨在固定目标数量下,刺激物运动时间与 运动速度对于追踪正确率的影响以及在追踪过程中 采取的注视策略。
根据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以及我们设计预想, 我们队本研究中的实验分别有以下六个假设: 假设1:采用MOT范式,刺激物运动时间不变,运 动速度与目标个数的变化均会影响追踪正确率;
假设2:在固定时间下,改变刺激物运动速度会使被 试选择不同的追踪策略,而目标个数的增加或者减 少也会影响背时的注视策略。在多目标追踪中,背 时的注视点可能是在多个目标间切换,或者注视目 标群的动态中心;
2.知觉组织模型 由Yantis(1992)研究提出,该模型认为,被试 基于自上而下的策略完成追踪任务,在追踪过程中, 目标被认知为单一的几何物体,并通过它与运动物 体当前时刻画面进行比较进而对心理表征进行更新。 基于这一模型,知觉组织过程被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形成知觉组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对前注意、 刺激驱动的自动加工;二是保持知觉组织阶段,这 一阶段需要注意的参与,完成目标驱动过程。
本研究将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探讨刺激物运 动时间、运动速度与目标个数对被试在多追踪过程 中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考查刺激物运动速度、运 动时间与目标个数对于追踪正确率的影响。另一方 面,研究目标个数、刺激物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对 被试注视策略的影响。 具体操作过程:我们将设计三组实验:
1.探讨在固定时间下,刺激物运动速度与目标 个数对于追踪正确率的影响以及在追踪过程中采取 的注释策略。 2.使用MOT范式,探讨在固定速度下,刺激物 运动时间与目标个数对于追踪正确率的影响以及在 追踪过程中采取的注视策略。
后来,他们有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追 踪过程是由两个独立的阶段组成:一个是平行追踪 阶段,在该阶段完成对视觉索引的自动加工;另一 个是序列反应选择阶段,在这一阶段将受到追踪目 标数量的影响,主要完成对追踪目标进行检查并作 出相应的反应。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Pylyshyn等 又发现,若要保证在追踪的过程中分配给每个追踪 物体的索引不丢失,需要注意的参与,来顶起的更 新索引的状态,以保证索引和运动目标的绑定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