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大豆)

合集下载

实验三 PCR-荧光探针法鉴定转基因大豆

实验三 PCR-荧光探针法鉴定转基因大豆

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一)Real-time qPCR原理
实时定量PCR原理
• 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实时监测 荧光染料 整个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累积强度,并利用特定 数学原理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基因组DNA分离纯化中的注意事项
保证基因组DNA的完整性和纯度 提高DNA的洗脱效率 DNA的储存
(二)转基因大豆鉴定 — 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杂交试剂盒
• 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针对CaMV35S基因核 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实 时荧光PCR(Taqman探针法)对转基因成分 CaMV35S基因进行检测。
特异性高 多重PCR检出
要求反应的特异性 不能进行多重PCR
Probe设计要求高 Probe合成费用高
常用于mRNA表达量分析等
常用于SNP解析,病毒、病原菌检测
(三)Real-Time qPCR主要概念
非探针 扩增曲线
化学原理
实时定量PCR
两个重要图形
探针
熔解曲线
Real-Time qPCR曲线的意义
106 105 104 103 102 10
荧光强度---循环数曲线
初始模板量对数---C(T)循环数标准曲线
三、实验内容
• 大豆DNA提取 •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CaMV35S基因
四、实验材料和用品
大豆 大豆DNA提取试剂盒 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 仪器:荧光定量PCR仪 台式离心机等
DePure Plant DNA Kit 基于硅胶 柱纯化方式。样品经液氮或研磨仪匀 浆后,在裂解液中裂解,DNA 释放到 裂解液中。经高盐溶液沉淀去除多糖 等杂质后,加入乙醇,转移至柱子中 过滤,DNA 被吸附到柱子的膜上,而 蛋白质则不被吸附而去除。柱子经 Buffer GW2 洗涤去除盐分,最后 DNA 经 Buffer AE洗脱。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分析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分析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便是在食物生产中。

转基因食品指的是通过人为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到食品作物中,以改变其遗传特性。

然而,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旨在对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及分类转基因食品即含有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成分的食品。

根据转基因食品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微生物类三大类别。

植物类转基因食品是最常见的一类,在市场上出现的大部分转基因食品都属于该类别。

二、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为确保食品安全,转基因食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与监管。

目前,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方法、蛋白质组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因组学方法,即通过PCR、构建转基因事件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等手段来检测目标基因是否存在。

三、食品中常见的转基因成分及其检测1. 转基因大豆成分大豆是许多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而转基因大豆在市场上极为常见。

转基因大豆中常见的转基因成分包括BT、RR和HT等,这些成分能够帮助作物抵抗病虫害和耐受除草剂。

检测转基因大豆成分可使用PCR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大豆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2. 转基因玉米成分玉米也是转基因食品中使用最广泛的原材料之一。

转基因玉米中常见的转基因成分包括BT、RR、MON810、GA21等。

这些转基因成分能够赋予玉米抗虫和除草剂耐药性。

检测转基因玉米成分的方法包括PCR、蛋白质组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等。

3. 转基因番茄成分转基因番茄是改良后的番茄品种,通常具有更好的抗病性和耐贮藏性。

转基因番茄中常见的转基因成分包括FLAVR SAVR番茄和紫花草甘蓝素等。

检测转基因番茄成分一般采用PCR方法,通过目标基因的扩增来检测番茄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通过上述示例可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相对成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label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转基因大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

转基因大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检测方法;标准
转 基 因 大 豆 是 商 品 化 最 早、 推 广 应用速度最快、种植面积最广的转基 因粮食作物。由于转基因大豆产品可 能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食用安全及 生态风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带 来不利影响 [1],因此需要加强对转基 因大豆产品的有效监督、监测和管理。
1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 111 号 -9-2018
SN/T 3767.16-2014
SN/T 3767.17-2014
SN/T 3767.18-2014
SN/T 3767.19-2014
3 讨论与建议
目 前, 我 国 转 基 因 大 豆 的 检 测 方 法主要以 PCR 方法为主。PCR 实验成 败的关键在于模板 DNA 的提取质量, 对于不同加工过程的产品,应选择不 同 的 DNA 提 取 方 法, 同 时 采 用 紫 外 分光光度计给出 DNA 的浓度及 A260 nm/A280 nm 的比值,以判断其是否 适合进行 PCR 检测。实验中还应该注 意污染问题,建议实验过程中注意添 加阴性和空白对照。实验室的布局以
及检测工作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中转
基因通用标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王南 , 李海燕 . 转基因大豆概况
及其安全性 [J]. 吉林农业 ,2016(19):118. [2] 王颢潜 , 陈锐 , 李夏莹 , 等 . 转基
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生物 技术通报 ,2018,34(3):31-38.
农业部 1485 号公告 -8-2010
GB/T 19495.4-2018
农业部 1782 号公告 -1-2012
GB/T 19495.5-2018
农业部 1782 号公告 -4-2012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在食品作物中引入外源基因,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改善其品质。

然而,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食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的关注与日俱增。

因此,开发准确可靠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PCR方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它通过扩增目标DNA片段,然后进行特定基因的检测,以确定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PCR方法的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模板DNA的引导下,不断扩增目标基因区段,最终可以从食品样品中获得足够数量的转基因 DNA 片段。

PCR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领域。

二、荧光定量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是PCR方法的一种改进形式。

通过引入特定的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转基因成分的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

该方法利用特定荧光探针与目标DNA结合,产生荧光信号,并通过荧光实时监测的方式,定量检测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含量。

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强、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

三、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大量的特异性的探针固定在芯片上,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

食品样品的DNA与芯片上的探针发生特异性的杂交反应,然后通过荧光或其他信号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的存在和含量。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多重检测、高通量、高灵敏度等特点,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四、下一代测序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

它可以对DNA样本进行高效、全面的测序,并通过比对分析,检测出其中存在的转基因成分。

相较于传统的PCR方法,下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特点,能够准确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的存在和含量,对于食品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论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论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如今转基因食品受到了多个国家的重视,转基因食品包括对植物基因升级改造的农作物,和对转基因植物进一步加工得到的供消费者食用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抱有不同态度,在赞叹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在担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对转基因食品存在一定偏见。

1 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现状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改变农作物的基因组,形成新的生物体。

将转基因生物体进一步加工即为转基因食品。

其中最常见如转基因豆油、转基因玉米等。

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种植面积约为280万公顷,在全世界排名第八,主要种植转基因棉花、番茄、玉米等。

随着转基因农作物进入市场,其安全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争议主要集中在:①种植农作物是否会增加杂草和病虫害问题,种植废弃物是否会污染环境。

②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副作用和毒害物质,导致后代不育等。

现阶段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十分严格,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和合法利益,避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我国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设定了多条管理办法,严格要求各企业对转基因产品做出标志,在市场监管中严格管理。

2 转基因食品检测面临的困难检测转基因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检测复合转基因品系,如今复合转基因已经出现由五个转化体杂交得来的品系,以转基因玉米为例,已经培育出Bt11与MIR604、GA21、论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温善萍 蒋小英 赵玉芬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并以转基因大豆为例,详细分析了荧光PCR 检测、定性PCR 检测的应用。

以期利用先进检测技术,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推动农业事业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方法;PCR 检测TC1507以及MIR162杂交的品种,现阶段检测技术并不能对转基因品系进行区分。

检测转基因材料含量降低的食品时,尤其是深加工食品,由于DNA 经过了严重降解,并不能保证完整检出。

此外部分正处于田间试验阶段或者研发阶段的转基因作物,在非法途径下转到市场或田地,对于其并不具备较完善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容易发生漏检的情况。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探究及检测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探究及检测

摘要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于是食品工业中产生了转基因食品,但是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

本文对转基因大豆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在食用中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一些与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相关的实验探究,然后总结了转基因大豆的一些检测技术。

最后对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作了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基因AbstractAs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echnology,it is applied to the food industry to produce a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bu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has been questione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afety problems in the consump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 and some security exploration experiments about transgenic soybeans,and summarizes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se issues and testing methods.Keywords:transgenic soybean; security; gene目录1 转基因大豆概述 (1)2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 (1)2.1 外源基因毒性 (1)2.2 抗药性 (1)2.3 过敏性 (2)2.4 产生有毒物质 (2)2.5 转基因大豆营养组成及生物利用率的变化 (2)2.6 抗营养因子的变化 (2)3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的实验探究 (2)3.1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营养及次生物质的比较 (2)3.2 转基因大豆对雄性鼠生殖系统的安全性评估 (2)3.3 转基因大豆膳食纤维食用安全性研究 (3)3.4 摄食转基因大豆罗非鱼各组织中转基因成份的检测研究 (3)4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 (3)4.1 蛋白质检测 (4)4.2 核酸检测 (4)5 展望 (5)参考文献 (6)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探究及检测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手段导人其他生物基因组,以获得外源基因稳定遗传和表达的遗传改良体的技术。

如何检测转基因大豆

如何检测转基因大豆

PCR检测转基因大豆:[目的]定性检测转基因大豆。

[方法]以非转基因大豆和CP4-EPSPS 转基因大豆为材料,以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外源基因5-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CP4-EPSPS)为检测的目的片段,建立PCR反应体系。

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大豆基因组DNA, 并对所提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确定转基因大豆的PCR检测限。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的建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 ,对大豆中的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EPSPS进行了定量检测 ,建立了Monsanto公司生产的商业化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R 的定量PCR检测方法。

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0 0 1% ,是国际上设定的转基因最低限量的 10 0倍用巢式和半巢式PCR检测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及其深加工食品:用从转基因大豆(Glycinemax )颗粒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经过稀释,形成不同浓度梯度的DNA溶液,然后用巢式和半巢式PCR进行扩增反应。

结果表明,巢式和半巢式PCR均可以扩增DNA浓度为10-14g/μL的溶液。

用巢式和半巢式PCR对市场的食品原料和深加工食品进行检测,可以从大豆油、酱油、面酱、大豆磷脂、豆腐、豆浆等食品原料和深加工食品的17个品牌的食品中检测出大豆内标基因(housekeepinggene)。

ELISA方法定量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的研究:以美国、阿根廷、巴西转基因大豆等为材料,建立了ELISA法定量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CP4 EP- SPS蛋白的方法,成功检测出美国转基因大豆含量为3.768%、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含量为2.820%、巴西转基因大含量为1.920%,转基因豆粉、转基因豆粕和中国大豆未检测到CP4 EPSPS蛋白。

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稳定等优点,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075%,并且稳定性良好,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CP4 EPSPS蛋白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重点介绍以蛋白质和核酸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如EI。

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转基因大豆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蛋白质;核酸Abstract:Soybean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is a/hot spot0in the area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Transgenic soybea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ower of soybean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s' major producers of soybean. The different points 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nd the impact of transgenic products on human health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nsgenic products, the transge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advance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transgenic soybean were summarized focusing on the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for target detection technology,such as new research on ELISA,PCR and gene chip techn0109y,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were compar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nsgenic soybean fast detection selection,improvement and subsequent research.Key words:transgenosis soybean;detection technology;protein;nucleic acid.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进口大豆检测指标

进口大豆检测指标

进口大豆检测指标摘要:一、进口大豆的必要性二、进口大豆的检测指标1.食品安全指标1.1 重金属含量1.2 农药残留1.3 微生物指标2.营养成分指标2.1 蛋白质含量2.2 脂肪含量2.3 矿物质含量3.转基因成分检测三、我国进口大豆检测标准及监管四、如何确保进口大豆的质量安全五、总结正文:一、进口大豆的必要性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需求不断上升。

进口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原料,对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进口大豆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产量高、出油率高,是食用油和饲料生产的重要原料。

二、进口大豆的检测指标1.食品安全指标(1)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对人体有害,过量摄入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检测进口大豆中的重金属含量,确保其对人体健康无害。

(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会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对进口大豆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大豆质量安全。

(3)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引发疾病。

检测进口大豆中的微生物指标,保障大豆的卫生安全。

2.营养成分指标(1)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营养价值。

(2)脂肪含量:大豆中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检测大豆的脂肪含量,评估其营养价值。

(3)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大豆中的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营养价值。

3.转基因成分检测:转基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抗病能力,但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对进口大豆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确保大豆安全。

三、我国进口大豆检测标准及监管我国针对进口大豆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包括食品安全、营养成分和转基因成分等方面。

在进口大豆到达我国口岸时,海关会对大豆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大豆质量安全。

同时,我国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进口大豆进行全程监管。

四、如何确保进口大豆的质量安全1.加强进口大豆的检测:在进口大豆抵达我国口岸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确保大豆质量安全。

转基因大豆安全检测技术探讨

转基因大豆安全检测技术探讨
分析与检测
转基因大豆安全检测技术探讨
□ 张宇辰 周 晴 郑 智 盖 森 翟自成 河北农业大学
摘 要:近年来,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因为转基因大豆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的 健康,因此转基因大豆在商业化种植前的安全性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转基因大豆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并概 括转基因大豆安全检测技术,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刘 绘 景. 转 基 因 食 品 分 析 检 测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J]. 食 品 安 全 导 刊 ,2017(3):68.
作 者 简 介: 张 宇 辰(1998—), 男,河北沧州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科在读。研究方向: 生物科学。
周 晴(1997—), 女, 河 北 秦 皇 岛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制药工程。
一 般 来 说, 外 源 蛋 白 是 转 基 因 大 豆检测中的重点,运用的检测方法是 免疫学检测法。这种检测因为检测的 外源蛋白质大多具有水溶性,故样品 经过简单的粗提之后就能直接检测, 另外抗体具有高度专一的特性,因此 该方法灵敏度高且使用广泛。目前市 场上常见的免疫检测法较多,例如如 试纸条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流”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
1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大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环 境安全和食用性安全两个方面。 1.1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性问题
① 超 级 杂 草 的 产 生。 通 常 来 说, 常规转基因大豆会因转基因载体携带 某些抗性基因(尤其是抗除草剂基因) 而对除草剂产生抗性,如果这些抗性 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重组到杂草中, 那么杂草的除草剂抗性将会增强,从 而更难消灭。②新病毒或超级病毒的 产生。自然界中,植物与病毒之间能 够进行遗传交流,如若转基因大豆体 内的病毒与抗病毒转基因大豆的 RNA 发生重组,新病毒的产生也并非不可 能 [1]。另一方面,如果其他病毒或病毒 产物与转基因大豆中的病毒发生协同作 用,加速病毒的遗传变异,进而产生新 的具有相应抗性的超级病毒。③对生物 多样性以的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出现, 打破了生殖隔离机制,使得外源基因可 以插入重组到不同物种,而这些转基因 作物的遗传信息又可能会重组到近缘野 生种中去,造成基因污染。而转基因大 豆相对于非转基因大豆而言有较大的 优势,在经济效应下,它们能够很快 地进行商业释放,并得到大面积种植, 这无疑会对其他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使得物种多样性减少。 1.2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大豆及豆制品简单检验方法

转基因大豆及豆制品简单检验方法
4、味道。传统的玉米一般就是黄玉米,白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甜玉米,其甜度非常高,无疑是转基因。
5、害虫。凡是害虫喜欢光顾的作物就是没转基因的,凡是害虫害怕,也就是没有害虫,或很少害虫的作物,就是转基因。
6、产量。转基因作物一般在开始几年,其产量要比传统作物高不少。
2、大豆及豆制品(包含大豆油)
非转基因大豆:
为椭圆形状,有点扁。肚脐为浅褐色。豆大小不一。打出来的豆浆为乳白色
转基因大豆:
为圆形,滚圆。肚脐为黄色或黄褐色。豆大小差不多。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用此豆制作的豆腐什么的都有点黄色。
简单的检验方法:
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 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几个标准:
1、季节。除了大棚蔬菜外,其它的反季节食品容易是转基因的。
2、色彩பைடு நூலகம்与传统的不一样的绝对是转基因,比如彩色棉花、彩色辣椒。
3、个头。按照传统,西红柿也有一定个头的,比如:像大拇指头那么一点大的小西红柿绝对是转基因。再比如大豆,也叫黄豆,就是做豆腐,豆浆那种豆子,形状应该像动物内脏:腰的样子,有点扁,可现在的大豆,全是圆圆的、大不少、就像豌豆一样的大豆,产量很高,就是转基因。

三种常见大豆制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

三种常见大豆制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种常见大豆制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姓名:姚晓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食品安全生物学指导教师:张文庆20070604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交图1.11996---2006:全球转基因作物种值面积图1-22006年全球4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图据ISAAA主席、创始人及年度报告作者CliveJames的估计,在今后十年的商业化过程中。

种植范围将继续加速增长。

ISAAA预计,到2025年将有40多个国家的2000多万农户种植2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

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优势促进了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广泛增长。

2006年,各主要大陆都有一些关键的增长中心,为转基因作物在今后十年的增长奠定了广泛而稳定的基础。

丽且,该报告指出,去年有2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但另外还有29个国家已经批准了转基因作物的进口,以用做食物、饲料,或是将它们释放到环境中。

我国的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开始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1986年863计划实施以后。

其发展步伐大大加快。

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2蠕晓庆三种常见大豆制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TaqMan探针法是高度特异的定量PCR技术,其核心是利用1细酶的3r.—5’外切核酸酶活性,切断探针,产生荧光信号.由于探针与模板是特异性结合,所以荧光信号的强弱就代表了模板的数量.在TaqMan探针法的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一对PCR弓l物和一条探针。

探针只与模板特异性地结合,其结合位点在两条引物之间。

探针的5’端标记有报告基团(Reporter,R),如FAM,VIC等。

3’端标记有荧光淬灭基团(Quencher,Q),如TAMRA等。

当探针完整的时候,报告基团所发射的荧光能量被淬灭基团吸收,仪器检测不到信号。

随着PCR的进行,Taq酶在链延伸过程中遇到与模板结合的探针,其3r"·5’外切核酸酶活性就会将探针切断,报告基团远离淬灭基团,其能量不能被吸收,即产生荧光信号(图1.3).所以,每经过一个PCR循环,荧光信号也和目的片段一样,有一个同步指数增长的过程。

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5作者简介:陈思,黑龙江省龙凤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陈 思(黑龙江省龙凤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摘 要:转基因技术能够使农作物在生长能力上得到提升,但其食用安全性一直无法被证实,由此也使得其应用存在着隐患。

转基因大豆的在充作食用原材料的同时,食用安全性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基于此,本文对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进行种类的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食品;外源基因种类;食品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大豆转入基因中,种类较为复杂,包含有品质改善及环境适应等基因类型。

转基因大豆在成分上,营养价值更高,产出上较普通大豆更大,是粮食供应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1]。

在我国市场上,大豆色拉油、调和油,几乎都是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材料的衍生食用品。

在现阶段无法证明转基因大豆的危害性,但基因转入后的大豆食品中,依然会残留有微量外源基因,这是转基因大豆作原材料进行食品加工后仍存在的问题。

在对大豆食品安全性不断加深研究后,科研人员发现,转基因类食物对于人类器官发育存在影响作用,严重时会造成器官发育畸形[2]。

也由此使社会对于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保持怀疑态度。

本文对大豆转入基因种类阐述,进而对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进行探讨。

1 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种类分析1.1 品质改善类外源基因分析大豆的实际食用价值,主要在于本身富含油脂,能够榨制食用油。

因此在进行转基因研究中,对于大豆品质进行改善,提升豆制品营养价值方向的研究较为广泛。

在美国,在大豆脂肪酸成分改善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转基因大豆的种类也因此更为丰富。

具体为以下内容:对于大豆油营养价值的改善中,主要作用的基因含有:γ-亚麻酸中的△6-脂肪酸脱氢酶;油酸中的高油酸;硫氨酸中的γ合酶等。

改善具体方法:脱氢酶改善中,γ-亚麻酸一般从反转录过程或从菌株得到脱氢酶基因。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日益增多,己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也正因如此,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满足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以及出于国际贸易的需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督机构的重视。

随着各国有关转基因各种法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各国不仅能使定性检测技术日趋简捷和准确,更要求能探索出更加适合检测需要的定量手段。

1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问题从理论上说,转基因技术和常规杂交育种都是通过优良基因重组获得新品种的,但常规育种的安全性并未受到人们的质疑。

其主要理由是常规育种是模拟自然现象进行的,基因重组和交流的范围很有限,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

并且,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并未发现什么灾难性的结果。

而转基因技术则不同,它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因为这种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人们无法预测将基因转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故而对其后果存在着疑虑口。

目前被国际上广为接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是“实质等同性”原则。

按照实质等同性原则,孟山都公司对培育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进行食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品种所有氨基酸含量与普通大豆品种没有明显差异;内源蛋白过敏原及其含量与普通大豆品种没有差异。

研究结果还表明CP4一EPSPS和已知的毒蛋白结构没有相似性,急性老鼠管饲法实验也表明CP4一EPSPS 无毒。

但是,由于转基因技术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国际上生物安全方面评估技术尚不成熟,现有知识仍不足以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利益与风险。

目前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仍在争论中,尚无定论。

从目前研究成果看,转基因大豆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检测技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也规定,从2002年3月20日开始要求对五大类中17种产品进行标识。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大豆中转基因的方法和要求的规定。

以下是常见的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
1. 法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欧盟对转基因食品有严格的标识和审批要求,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大豆转基因检测的方法和限量要求。

2. PCR法检测:PCR法是一种常用的转基因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或转基因组分。

检测方法需要明确指明所要检测的外源基因或转基因。

3. 高通量测序检测: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

通过对大豆基因组的测序,可以检测到其中的转基因成分。

4. 限量要求:标准中通常规定了转基因成分的限量要求,即检测出来的转基因成分不能超过某个阈值。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转基因成分的限量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5. 检测方法的验证:标准通常要求检测方法的验证,包括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评估。

总的来说,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涵盖了检测方法、限量要求和方法的验证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转基因大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第12章ELISA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Ready®) 转基因大豆F.Eyquem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2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目 录第12章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引言 3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 技术 7 实验部分 10参考文献 20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3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引言本章介绍一种用免疫学技术检测转基因植物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对转化事件中转入基因产生的新蛋白的检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基因修饰并不总是直接特异地对应于产生新蛋白,蛋白表达量水平也并不总是足够用于检测的目的。

另外,某些蛋白可能仅在植物的特定部位表达 (如: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或者在不同部位或不同生理时期其表达量水平也不一样。

有报道称植物中转基因产物表达量水平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2%,甚至在一些强启动子植物中也是如此 (Longstaff ,1995)。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文献资料报道的转入基因蛋白表达量水平 (如:批准的GM 作物) 一般低于2%的表达上限 (henner ,1997)。

免疫学分析是一种用抗体作为检测试剂的分析测定系统。

抗体是一种从动物血清中分离得到的特异性蛋白,它可特异性地结合于诱导它们产物的底物,即抗原。

抗体的制备是通过将待检测的底物 (如:CP4 EPSPS ,是一种产生农达除草剂抗性的蛋白) 注射到动物如兔子或者老鼠体内,然后动物体内的细胞会将此底物识别为外来物质并产生抗体与之对抗。

抗体经过纯化,并用可检测的标记与之连接,然后可作为检测目标底物的试剂。

免疫学检测方法发展和应用的先决条件是:得到可直接和待检测新蛋白作用的高特异性抗体。

另外,目标样品或蛋白不能有明显的降解。

在对复杂基质中的抗原进行定量的检测中,抗体是一个很有用的生物学工具。

所有的免疫学分析都是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当免疫学家将抗体的本质确定为蛋白质时,对于抗体的大多数描述都包括:这些分子具有将抗原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能力,尽管现在抗体沉淀性质已经很少用于实验性分离和检测抗原,除了在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中抗体也很少在体内沉淀抗原。

抗体沉淀反应的作用,如图1所示,地说明了抗体分子基本和普遍的特性。

这个实验同时说明了其他的一些问题:·血清抗体 (IgG) 在与抗原反应时是二价的,它与抗原可以发生交联 (cross-link); ·抗原与抗体反应时一般是多价的;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4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血清抗体在自然情况下都以多克隆形式存在;·抗体可以高度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分子的结构。

图1. 单抗原及其抗体系统的沉淀曲线以抗体沉淀量和逐渐增加的抗原浓度 (抗体总量恒定) 作沉淀曲线,可分为3个区域 (图1) :“抗体过量区”,在这个区域,抗体沉淀被抑制,可在上清液中检测到过量的抗体。

“等价区”,在这个区域,沉淀量达到最大,抗原抗体形成大的不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蓝色显示),上清液中检测不到抗原和抗体的存在。

抗原抗体沉淀反应能很好地描述多克隆抗体和多价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一般地,它不适合于描述抗原和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非抗原表现出多种一致的抗原决定簇 (如,在多糖中发现的重复碳架结构),只有在这时,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才能交联并沉淀抗原。

尽管如此,单克隆抗体有更简练的方法来描述其生物学特征,这些方法提供了关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一些详细信息,如平衡常数和动力学开关速率。

抗体能非常有效的用来检测和分离抗原。

化学修饰可以改变抗体的结构但是不破坏它们与抗原结合的能力,使得抗体的相对稳定性增强,从而使抗体的应用也大大加强。

抗体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5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用荧光、磁性、放射性或其它化合物进行标记,使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分离。

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抗原对于人体来说是外源物质,如致病性细菌和病毒,以及其它侵染性物质,它们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作为入侵者而被识别。

抗体是我们体内抵御这些侵染性物质的天然防线,可以识别抗原并有助于破坏抗原蛋白。

抗体非常有用的两个性质是,首先,它们是高度特异的;即每个抗体只能特异地结合和攻击一个特定的抗原。

其次,有些抗体一旦被一种疾病激活,它将持续对这种疾病产生抗性。

利用抗体的第二个特点就可以发展疫苗。

疫苗是一种弱化或者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当它们被接种到人体中时,可以激活人体产生抗体抵御它所携带的抗原。

抗体的特异性使单克隆抗体技术变得价值非凡。

抗体不仅仅可以用于医疗,抵御疾病;它们也可以帮助诊断一系列的疾病,检测药物、病毒和细菌产物、以及血液中其它不常见或不正常的物质。

由于这种抗病物质 (即抗体) 的多样化使用,抗体的纯化质量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

抗体制备传统的方法是向实验动物注射抗原,等抗体形成后,从动物的血清中回收抗体 (含有血清的抗体称为抗血清)。

这种制备方法存在两个问题:它产生的抗血清中包含有其它一些不需要的物质,而且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抗体的量是非常少的。

通过使用一种能在自然条件下产生抗体的细胞,和一类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持续生长的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产生大量的高纯度的抗体。

如果我们能将这种“不死”的特性,和这种可以产生我们需要的抗体物质的特性结合起来,实际上,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连续工作的生产抗体的工厂。

在单克隆抗体技术中,有连续繁殖能力的肿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融合。

这种融合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它可持续产生抗体。

因为它们都是来源于同一类型的细胞-杂交瘤细胞,这些抗体就被称为单克隆抗体;另一方面,由传统方法产生的抗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6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体是来源于多种类型的细胞,因此它们称为多克隆抗体。

下边介绍一个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例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骨髓瘤细胞是一种骨髓中的肿瘤细胞,它可以在细胞培养中不停的生长。

当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哺乳动物脾细胞融合,其结果产生杂交的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它可以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这种细胞融合的产物集合了两个不同类型细胞的特性:持续生长的能力和产生大量高纯度抗体的能力。

因为选择性的杂交细胞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其纯度比传统方法产生的多克隆抗体高很多。

在对抗疾病方面,它们与传统的药物相比具有更高效的潜力,因为药物不仅攻击外来物质,同时也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有时也产生一些不期望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

单克隆抗体仅仅攻击目标分子,它不会产生副作用,或使副作用大大减少。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7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 技术定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是指:应用一个酶标记的免疫反应物 (抗原或抗体) 和一个免疫吸附剂 (结合在固体支持物上抗原或抗体) 的酶免疫分析,通过不同的方法 (如:在标记的反应物和未标记的未知样品之间的竞争结合),可用于测定未知样品的浓度。

ELISA (Clark and Adams ,1977) 依赖于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ELISA 中的关键试剂是抗体,它是免疫系统应答于外来物质 (抗原) 侵染而产生的一种可溶性蛋白。

对于转基因的检测,抗原则是新产生的蛋白。

在转基因植物中,插入的基因会产生新蛋白。

可以用ELISA 的方法来评估此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量的水平。

关于特异性抗体的生产和应用的信息,在许多报道转基因植物发展的文章中可以找到 (Mohapatra et al.,1999)。

至今,商业化的能够直接应用于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插入基因蛋白产物的特异性抗体还很少:有一些抗体是针对于nptII 基因产物NPTII 或APH (3') II ,和针对gus 基因的产物。

下图是进行ELISA 检测的3种不同方法: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8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基于ELISA 的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特异性检测的方法由Lipp 等 (2000) 建立、测试和验证。

此方法的建立是基于CP4-EPSPS (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此酶来源于Agrobacterium sp .strain CP4) (Padgette et al.,1995) 蛋白特异性抗体的使用。

CP4-EPSPS 蛋白赋予Roundup Ready®大豆抗农达®除草剂的特性。

初步结果表明,此方法 (操作中使用商业化的ELISA 试剂盒) 可以检测大豆原料中的转基因成分含量范围在0.3%到5%之间。

原理下图表示的是用于检测CP4-EPSPS 蛋白的三明治式ELISA 示意图:微量滴定板的表面包裹着特异性单克隆捕获抗体。

当加入含有待检测蛋白的样品时,捕获抗体与抗原结合。

样品中没有结合的成分可被洗脱除去。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9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洗脱之后,加入一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共价偶联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与CP4 EPSPS 蛋白的另一个抗原位点特异结合洗脱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显色底物四甲基联苯胺 (TMB)。

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反应,颜色信号与抗原浓度在线性范围内呈一定的比例。

显色一定时间后,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

在450 nm 波长处测量每一孔的光密度。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12章 10ELISA 方法定量检测抗农达®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 试验部分(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大豆试剂盒使用说明 (1999)。

Srategic Diagnostics, Inc., Rev. 052099, Vers.1.8.) 1引言下面的程序详细描述了基于ELISA 法检测农产品原材料及其加工产品中抗农达®大豆表达的CP4 EPSPS 蛋白,如大豆粉和大豆蛋白分离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