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二节表象与思维一.表象(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PPT) 33页PPT文档24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 课件(PPT) 33页PPT文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图文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第四版
机能系统学说
• 鲁利亚: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分为三个机 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
• 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 • 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 • 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
模块说
•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11
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元作用: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 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 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两种传导方式:电传导、化学传导
12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元内部的电传导
13
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传导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 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脑干 间脑 小脑
延脑 桥脑 中脑 网状系统
丘脑 下丘脑
边缘系统
额叶
大脑皮层
顶叶
枕叶
颞叶
16
中枢神经系统
17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 延脑: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生命中枢 • 桥脑:调控睡眠 • 丘脑:感觉信息中转站 • 下丘脑:体温、情绪 • 边缘系统:海马——记忆 杏仁核——情绪
大脑皮层
•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 布鲁德曼:大脑皮层机能分区图 • 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联合区 • 躯干和四肢的投射: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 头部的投射:正直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 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 方式,是以化学物质为媒介 的突触传递。
14
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二节表象与思维一.表象(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结构版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不可割裂互相联系依存。
(一)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二)动机和情绪:动机:支配人的认知和行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以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
(三)能力和人格: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
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有机体内部状态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他的外部行为反应。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道心理过程的规律。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意识极其复杂因此有人称它是“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谜”。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 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梦的特点
离奇性
逼真性
研究表明,做梦主要是在快波睡眠期间 ,也有少数 是在慢波睡眠期间。
梦与睡眠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梦的功能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 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 。 霍布森(Hobson, 1988)认为,梦的本质 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 能。
大人国、小人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漫画创作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典型化
阿Q 、祥林嫂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联想
锯、飞机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 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有意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 理论为指导来划分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 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
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 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4章知觉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 体的知觉通常优先于对个 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实验(Navon, 1977): 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整 体优先
陈霖(1980, 1982)的实 验:在视觉加工的早期, 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 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 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 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 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 有重要的意义。
知觉活动中,两种加工互相补充;感觉输入越充分,需 要的非感觉信息越少;感觉输入越少,需要的非感觉信 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 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 反应,即把不同刺激模式分解成组成部分。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 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即完成“特征捆绑”。
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 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 保持不变。如月色下粉 笔,阳光下的煤块。
明度恒常性也处于完全 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 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家俱 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
知觉对象的理解,以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 础。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例 如,两可图形的解释。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 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 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 性常受到破坏。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例如,在读到字母"WOR…"后。
知觉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彭冉龄)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型及方法论,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畴,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沿革,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和心理学观,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重点与难点:⏹研究对象(多维度、多层次)⏹方法学(三级方法论、研究取向、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心理学的整合(综合观)⏹心理学发展的趋势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导读法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张春兴(台湾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科学就是不断地追问。
在人类心灵追寻的道路上,人们不断地尝试对人类心理的问答。
科学是对现实最好的一种诠释,它超越了经验的直观、浅表、狭隘和粗糙。
(世界上的知识,就其来源来看,有天启知识(神谕-宗教来源)、经验知识(自身体验-感性、一般)和科学知识。
科学的界定是从伽利略开始的(方法学的意义),以科学方法为中心来建立。
)人类心理的追寻,就是对人自身的理解。
人的心理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人的心理会是这个样子?是从来就是这样的吗?人的头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得这样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发生的?人心理活动的机制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能动性?人的心理究竟与动物的心理有什么不一样?人是受其本能控制还是受神还是受自己控制?今天我们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开始去解释人脑中的世界。
1879年是个特殊的日子,德国Wundt在莱比锡大学的工作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从此以后心理学家就在不断地提升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其应用价值。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就是在我们忽视人的社会交往时人类的心理的最一般的表现。
为什么需要这种忽略,这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人格PPT课件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
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
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
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 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 形成,有好坏之分。
第14页/共70页
(二)自我调节系统
• 自我调节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对人 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 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己 •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 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尊?自卑?羞愧,内 疚? •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 我调节的最后环节,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 育
•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三因素模型, 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第17页/共70页
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 出类似的反应。如谦虚的特质
刺激情境 访友 遇见陌生人 和母亲共同进餐 和领导在一起工作 同伴给予赞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二节表象与思维一.表象(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想象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产生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当人们面对问题情景,头脑中可能存在两种超前系统,一种是概念系统,一种是形象系统。
这两种系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取决于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否可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代替作用4)对生理活动也有调节作用。
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四)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以记忆为基础,利用语词思维的组织作用、创造想象—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幻想)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能一.表象的脑机能:表象具有同知觉相同的脑机能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一)大脑的额叶额叶与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及皮层下组织具有紧密的联系。
由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加工过的信息,都要传递到额叶进行更为复杂的加工、综合、编制成行为的程序。
进而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和新;心理过程。
同时还要对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
当额叶受损时,产生思维的障碍。
(二)大脑半球左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关系。
当左侧颞叶受损时,言语听觉记忆出现阻碍,因而难以保存问题的条件。
顶-枕叶受损,表现为综合信息的功能受到破坏,特别是综合能力受到破坏更明显。
思维进行时,ɑ---ß快波。
(三)推理的脑机制: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重要作用。
(Caramazza,1976)第四节概念与推理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与词不可分。
概念的种类: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Concrete Concept, Abstract Concept)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Conjunctive Concept, Disjunctive Concept, Relative Concept)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模拟自然概念形成过程人为地创造出的概念)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一)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 )(Collins et al ,1969)概念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中,年、每一个概念有一定的特征(也是概念)各种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其抽象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概念特征实行分级贮存,即在每一个概念的结点上,只贮存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概念的共有特征,贮存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该理论不具有心理的现实性。
(二)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波纳(Bourne et al,1979)1.特征表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特异性特征(Characteristic Feature)。
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备的特征(本质特征);而特异性特征是有描述功能的特征(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2.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性特征的规则构成。
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包括肯定、合取、析取、条件等。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优缺点:1)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能很好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2)难以解释自然概念。
(三)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茹什(Rosch, 1975)茹什认为概念主要以原型来表征的。
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从典型性的主观评定来看,同一概念范畴,其成员的典型性程度有差别;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组成的。
原型说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地组成因素,但并非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某个概念的过程。
运用人工概念来研究,其目的是说明自然概念的形成。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它可以简化概念的研究的进程,控制研究变量。
赫尔在1929年首次用对偏旁部首作为概念,用无意义音节命名。
采用配对学习。
50年代以后,布鲁纳(Bruner el al ,1965),81张图片;属性:图形、数量、颜色、边线。
采用空白—反馈实验程序。
(二)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1.假设检验说(Bruner)hypothesis test theory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就形成了。
2.内隐学习说:(Implicit Learning Theory)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里伯(Reber et al ,1978)―人工语法‖的研究。
该研究表明,当刺激结构高度复杂时,采用比较被动、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三)概念形成的策略:布鲁纳提出1.保守性聚焦(Conservative Focusing):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
是一个更有效的策略。
2.冒险性聚焦(Focus Gambling):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
3.同时性扫描(Simultaneous Scanning):指根据第一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
4.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是正确的,则保留,否则采取另一个假设。
四.推理(Reasoning)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则,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为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本质为概念的形成),后者为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本质为问题解决)(一)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Syllogism)由两个假设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组成。
理论:1)气氛理论(效应)(Woodworth et al ,1935):前提的形式产生的气氛将影响人们的得出一定得结论,它说明人在推理时不一定遵循严格得逻辑规则。
2)换位理论(Conversion Theory)(Chapman et al ,1959)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3)心理模型理论(Mental Model Theory)约翰逊—莱尔德(Johnson –Laird et al,1983;1989)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造并建立心理模型的过程。
即首先根据前提条件,创建一个心理模型,并得出一个有待证明的结论,然后搜寻其他可能创建的心理模型。
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只根据前提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
(二)线性推理关系推论在解释线性推理时,休腾洛切尔(1968)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行操作。
克拉克(Clark et al 1981)则认为,线性推理不是由表象表征的,而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在线性推理时,人们首先把前提转化为命题形式。
(三)条件推理(Conditional Reasoning)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成为―证实倾向‖(Confirmation Bias)。
这是一种偏离逻辑规则的倾向。
(Wason ,1966,1968 ―四卡片选择作业‖),但另一种观念认为,卡片选择中的错误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由于采用了抽象、人为性的材料,导致了错误。
第五节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一)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纽威尔和西蒙(Newell ,Simen ,1972)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General Problem Solver Model)纽威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