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阿片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研究进展及临床指导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研究进展及临床指导康乐;李萍;张泽华;刘冰熔【摘要】现今,阿片类药物是中度及重度非癌性疼痛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它在有效控制疼痛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便秘、恶心呕吐、肌肉痉挛、耐药等不良反应,其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临床上将此类型的便秘称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OIC给患者带来的抑郁情绪比疼痛本身更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些患者宁愿遭受疼痛,也不接受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带来的便秘,给临床医师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就阿片类药物对消化道的作用及不同消化器官对阿片类药物的耐药机制,OIC临床表现、诊断及诊断障碍,OIC治疗新进展,临床指导作一概述.%Recently, opioids come to b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nalgesic for moderate to severe noncancer pain. While opioids can control pain effectively, they had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constipaton, nausea, vomiting, muscle spasm, drug resistance and so on.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is constipation which is called 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 ( OIC) . OIC often takes patients more depression than pain, and a seriou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Some pa-tients prefer to pain rather than suffering from OIC. With th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of opioids, OIC takes physicians more challenges. This review addressed the effects of opioids fo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opioids for different digestive organ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barriers to diagnosis of OIC,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guid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OIC.【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4页(P352-355)【关键词】阿片类药物;便秘;阿片受体拮抗剂;耐药机制【作者】康乐;李萍;张泽华;刘冰熔【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现今,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药物为阿片类药物,此类药物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
阿片受体最新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最新研究进展彭丹晖;邓玲燕【摘要】作为一类经典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广受医学界关注.除了疼痛调制和成瘾,阿片受体还广泛参与各种生理以及病理活动.阿片受体是体内最错综复杂的神经递质系统.3种不同的阿片受体通过在大脑及其他器官的交叉分布调节着阿片类药物的功能作用.由于目前阿片受体在大脑内的功能尚未清楚,以至于阿片类药物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受限.随着人类对阿片受体亚型及晶体结构的发现及了解,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范围将会更广泛,应用效果将会更精准.【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24【总页数】4页(P4444-4447)【关键词】阿片受体;阿片受体亚型;晶体结构;异聚体【作者】彭丹晖;邓玲燕【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阿片受体以来,阿片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已得到充分阐述,在临床镇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主要用来治疗严重急性疼痛和癌痛。
由于阿片类药物存在着恶心呕吐、便秘、瘙痒等诸多不良反应,因此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阿片类药物致兴奋性更是导致毒品泛滥的原因,且其生物学特性及实际功能的分子基础尚未能阐明清楚。
由于阿片受体结构功能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对阿片受体结构功能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阿片受体由一系列小分子包括吗啡衍生物和阿片配体组成,还能由各种肽类激活产生,是一类具有7个跨膜区域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不同受体间大约有60%的氨基酸结构相同(主要在跨膜结构)。
经典阿片受体主要包括μ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δ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DOR)和κ阿片受体(Kappa opoid receptor,KOR)三类。
内源性痛敏肽是阿片受体家族的第4个成员,由于它的发现相对较晚,因此被称为阿片受体样受体(opioid receptor like 1-Nociceptin,ORL1)。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remifentanil)是一种合成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强效镇痛药物。
由于其作用明显、产生效果快,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术镇痛中。
近年来,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在此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右美托咪定的快速作用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
神经外科手术中,特别是脑部手术,手术时间长且创伤较大,易造成患者疼痛。
右美托咪定的迅速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从而可以减少手术期间的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其次,右美托咪定可以调整血流动力学。
神经外科手术涉及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手术刺激可能导致血压和心率波动。
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率波动,从而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减少手术后期的并发症。
再次,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恢复期,往往伴随着疼痛和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在神经外科的研究领域中,右美托咪定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些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同时,在右美托咪定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脑保护剂等药物来进一步强化手术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结而言,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药物之一。
未来,我们期待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领域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保护。
阿片受体及阿片肽研究进展_
的表达下降和受体的内吞[ 11 ]。受体的下调可能是机 体对长期应用吗啡的一种适应性调节, 但这种下调将 导致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所以, 在停 用吗啡或应用拮抗剂以后, 大鼠表现出一系列的戒断 症状。而受体的下调与基因表达的下降有关。 1. 4 阿片受体与循环休克
2 阿片受体 2. 1 阿片受体的发现
1992年, K iffer和 Evens 分别应 用放射性配体 结合筛选分析方法, 从 NG108215 细胞株中克隆了 小鼠脑的 阿片受体, 其由 372 个氨基酸组成, 相对 分子量 约为 40KD, 在氨 基端有 两个糖 基化 位点。 1993年, Eukuda等从大鼠 脑中克隆的 阿片受体 也由 372个氨基酸组成, 与小鼠 受体有 97% 的同 源性。 1994 年, K napp 等 [ 15] 克隆出的人的 阿片受 体, 同样由 372 个氨基酸组成, 与小鼠和大鼠的 受 体有 93% 的同源性。人的 受体 mRNA 主要分布 于皮质、嗅球、海马、基底神经节、杏仁核和下丘脑。 但不管克隆出的 阿片受体来源于何种种属, 它们 对 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都表现出很高的亲和 力 [ 16] 。克隆的 受体与天然的 受体具有相同的 特征, 对甲啡肽和亮啡肽的亲和力大于强啡肽, 与 型选择性配体的亲和力很高, 对纳洛酮的亲和力很 低, 能够 介 导 埃托 啡 和 DPDPE ( T yr - D - Phe G ly- D- Phe) 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 并且这 种抑制可以被纳洛酮阻断 [ 17] 。 受 体的内源性配 体是脑啡肽, 有不太明显的镇痛作用, 参与了缺血预 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体内药理实验证明, 阿片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进展医疗体系日新月异的发展,麻醉药物呈现多样性,其中最常见的为瑞芬太尼,该药物为新型阿片类药物,且药理学特效相对特殊,凭借诸多优势取得了临床的高度认可,并广泛应用。
鉴于此,本次实验探究瑞芬太尼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其相关作用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瑞芬太尼;临床麻醉;应用进展瑞芬太尼属于新型麻醉药物,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可以在血液中迅速溶解,从而起到显著的麻醉效果[1]。
该麻醉药物的自身药理学特效较为特殊,不仅具有迅速的起效速度,同时具有超短效的作用,除此之外,该药物具有较快的清除率,不会对肝肾功能进行依赖,即使长期静脉滴注也不会有蓄积现象出现。
从目前临床来看,瑞芬太尼备受青睐并广泛应用,现将该药物的应用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药理作用通常情况下,瑞芬太尼自身结构中包含酯键,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水解速度相对较快,其中肾脏为该药物的排泄途径,消除率不会对肝脏有任何依赖。
与此同时,瑞芬太尼输注时间不受限制,停止使用药物后其血浆浓度会迅速减少,时间仅仅为3 min。
除此之外,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占比可达70%,在结束前需将用药剂量进行逐渐减少或者停止使用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自身的代谢机制也具有特殊性,在肝外可以进行持续水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清除药物[2]。
通常情况下,1 min该药物可以迅速达到血平衡和脑平衡,具有较快的起效速度,同时可以缩短维持时间,同其他芬太尼药物存在诸多差异。
此外,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会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与吸入性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瑞芬太尼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同时会有多种症状出现,如:恶心呕吐、血压较低以及心动过慢。
由于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具有特殊性,因此在使用期间需静脉滴注,并对输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预定血药浓度充分发挥[3]。
2 药理特点该药物的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类似,血平衡和脑平衡时间仅仅为1 min,作用消失时间为7 min。
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的研究进展
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的研究进展【摘要】氢吗啡酮(Hdromorphone,HM)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作为吗啡半合成衍生物,起效快,可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μ-阿片类受体,发挥镇痛作用,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后,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及癌痛治疗等方面。
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DA)是经超声引导将麻醉药物注入因外腔,扩散浸润至相应神经节段以阻滞神经传导通路,可以发挥足够有效的镇痛效果,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安全性较高,已经成为常用的镇痛方法。
为全面了解HM在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本文对HM在硬膜外镇痛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同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临床应用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硬膜外阻滞技术被广泛用于麻醉及镇痛领域,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是重要的镇痛手段之一。
氢吗啡酮(Hdromorphone,HM)又称为双氢吗啡酮或二氢吗啡酮,是吗啡半合成衍生物,最早是德国在1924年合成,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1984年批准HM用于临床,作为强效阿片类药物,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5~10倍,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强、安全性高等优点,2013年在我国上市后,在分娩镇痛、癌痛治疗、围术期镇痛等方面广泛应用。
但目前关于HM在硬膜外镇痛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现就HM在硬膜外镇痛中的最新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HM的药效学、药代学、药理作用及临床特点1.1HM的药效学 HM是μ-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阿片受体,具有高选择性,可发挥强效镇痛作用。
HM在吗啡的6位羟基氧化为酮碳基,HM的脂溶性是吗啡的10倍,口服途径、肠胃外给药的吸收均更快,有利于皮下吸收,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口服给药的镇痛作用比吗啡高4~8倍,肠胃外给药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7倍[1]。
HM能够更快通过血脑屏障,快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半衰期为28min,而吗啡半衰期为166min,血脑屏障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吗啡,能够避免出现致命的呼吸衰竭。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瑞芬太尼(remifentanil,P.EM)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人工合成的选择性。
阿片受体激动药,而阿片类药是平衡麻醉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常用的芬太尼大剂量或长时间用药后易在脂肪和骨骼肌中蓄积,导致手术后恢复期出现诸如呼吸抑制等。
由于芬太尼主要在肝脏代谢,故对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很难估计。
而REM是阿片类家族的新星,不依赖肝、肾代谢,起效迅速,时量半衰期短,静脉滴注容易控制止痛剂量,药物作用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止痛效果好。
也是新型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其化学结构式中含有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主要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在体内的清除不依赖于肝肾功能[1]。
同时因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不释放组胺及不论静脉输注多长时间其静脉输注半衰期始终为4min以内,即使在心肺转流术后也无改变阿片类镇痛药复合异丙酚与肌肉松驰剂是现代临床麻醉工作中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的常用麻醉方法之一。
2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2.1 瑞芬太尼减少吸人麻醉药的MACREM能减少吸人麻醉药的MAC,增强其麻醉效能,全麻插管后以(0.25~0.4)?g?kg-1?min-1输注可使MAC减少到最大极限。
Andrea等研究证明REM能降低七氟醚的MACRAR。
2.2 瑞芬太尼对儿茶酚胺释放的影响REM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麻醉深度影响神经激素(包括儿茶酚胺)的释放。
REM抑制肾上腺素对气腹和手术刺激的反应(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气腹和手术刺激的反应,认为它可部分抑制应激反应[2]。
2.3 瑞芬太尼对热痛觉阈(HPPT)和热痛觉耐受阈(HPPT)的影响。
小剂量(0.08?g?kg-1?min-1)的REM就显著增大HPFF和HPIT,明显减少热痛觉且没有副作用。
2.4 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和瞳孔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关系REM能阻滞瞳孔对伤害性刺激的扩大反射。
纳布啡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布啡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6-01T07:09:49.58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作者:叶海华[导读] 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许多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它们一直被用作主要的镇痛药,但其副作用却会影响镇痛效果。
纳布啡为k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部分拮抗剂型镇痛药。
本文介绍了研究纳布啡到骨科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和指南,并为进一步的开发选择提供了建议。
叶海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600摘要: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许多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它们一直被用作主要的镇痛药,但其副作用却会影响镇痛效果。
纳布啡为k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部分拮抗剂型镇痛药。
本文介绍了研究纳布啡到骨科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和指南,并为进一步的开发选择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纳布啡;骨科手术;应用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兴起,骨科手术患者正在老龄化。
患者多数患有各种不同系统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心、肝、肺、肾、脑等功能不全[1]。
它对影响呼吸和循环的麻醉副作用更加敏感,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更多注意。
此外,快速康复的概念涉及优化患者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2]。
麻醉镇痛在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出色的镇痛效果和极小的副作用,它可以有效地优化手术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
当前,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是“典型的阿片样物质受体激动剂”,但是单纯使用此类镇痛药,通常伴有呼吸抑制,晕厥,瘙痒,恶心,呕吐,腹泻和其他副作用[3]。
在常规的阿片类镇痛药中,这种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K受体实现的,而K受体又成为肛门受体的一部分,这是通过减少与临床患者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来实现的。
1药理特性Larsen估计注射混合剂纳布啡的合适质量浓度为10 mg/ml或20 mg/ml,推荐的成人剂量为10mg/(70kg·次),单次最大剂量20mg/次,合计最大剂量160mg/d,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时间和最大总剂量为160毫克/天[4]。
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彭章龙罂粟用于减轻疼痛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1803年由罂粟生物碱分离物质出的晶体,被证实是天然阿片的镇痛活性成份,称为吗啡。
吗啡的立体化学结构是其与机休特异部位相互作用产生镇痛所必须。
通过吗啡、酮唑辛和SKF-10047等一组激动药所产不同药理活性,确定了三种阿片类药物综合征,分别命名为μ, κ和σ原型,由此导致了μ, κ和σ三种阿片受体的发现。
后来发现与SKF-10047相关的σ型综合征不能被普通阿片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所阻断,因此σ型受体不再被认为是阿片受体家族的成员。
δ型受体是由kosterlitz小组在研究内源性阿片肽和内啡肽的效应时发现的。
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研究,对μ、κ和δ型受体的认识已较清楚,其基因编码已被克隆,这3种受体称为“经典型阿片受体”。
最近cDNA 编码一种称之为“孤立阿片”受体,经签定与经典阿片受体有高度同源性,它的结构基团是阿片受体,因此称其为阿片样受体(opioid receptor-like,ORL1)。
有药理学迹象表明每种阿片受体存在亚型,以及其他新型、较少了解的阿片受体ε、λ、ι和ζ。
本文着重介绍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一.经典阿片受体三种经典μ、κ和δ阿片受体被确认后,发现在脑内分布广泛但不均匀。
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有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胶质区。
这些复杂的受体可以被不同的激动剂激活,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例如主要分布于脑干的μ受体被吗啡激活后,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等作用,而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的κ受体只产生镇痛作用而不抑制呼吸。
然而不同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配体结合能力存在差异。
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这些五肽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但三者均可与一种以上的阿片受体结合。
其中脑啡肽对δ型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被认为是其内源性配体。
骨科手术中应用纳布啡的研究进展
骨科手术中应用纳布啡的研究进展摘要:μ阿片受体是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镇痛药剂,μ阿片受体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镇痛强度大的特点。
但其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经常会令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异常、呼吸不畅等情况的出现。
纳布啡是对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起拮抗作用的。
它通过作用于K受体发挥其镇痛和镇静效应;其镇痛作用、作用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基本类似于吗啡或稍弱。
纳布啡和吗啡在缓解轻到中度疼痛方面没有任何差异;但是,发生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与吗啡组相比纳布啡明显降低。
纳布啡的呼吸抑制作用有封顶效应,一旦达到血浆峰浓度,增加剂量呼吸抑制作用不再增加,纳布啡几乎无血流动力学效应。
本文就针对骨科手术中应用纳布啡的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和综述,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一些论述。
关键词:纳布啡;骨科手术;应用1引言随着我国国家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早已经是老龄化的社会,现如今的老龄化情况是越来越严重,现在骨科患者中的“常客”大多皆为年龄比较大者。
患者由于年龄的因素,会使得患者患有各种疾病,诸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基础疾病。
这就使得当下在麻醉师对麻醉药物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认真且仔细,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及危害。
此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康复尤其是快速康复,越来越被人看重,为了减少手术之后的不良反应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令患者能尽快的康复,那就令麻醉师不得不关注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对于康复的效果和速度是有极大的影响,对于镇痛的情况和不良反应也存在有极大的影响。
现如今,麻醉镇痛药物主要是μ阿片受体,此类药物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镇痛强度大的特点。
但其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时常会令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异常、呼吸不畅等情况的出现。
纳布啡是κ受体的激动剂,是未来可期的麻醉药物。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和参考资料,对目前所有骨科手术中应用纳布啡的情况进行一些论述,希望给有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Δ陈泽权1*,肖国伟1,敖健1,蒋为薇2 #(1.巫山县中医院骨伤科,重庆 40470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重庆 400010)中图分类号 R971+.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18-2299-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8.23摘要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是一类对阿片受体兼有激动和拮抗作用的药物。
已经上市的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喷他佐辛、布托啡诺、纳布啡、丁丙诺啡和地佐辛等。
与吗啡、芬太尼等单纯阿片受体激动剂相比,该类药物具有镇痛效果较强,成瘾性较弱,咳嗽、瘙痒以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少的优点。
由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不同内源性阿片受体(μ、κ、δ等)间具有不同的倾向性作用,基于不同受体亚型,可在情绪影响、药物依赖方面表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因此合理地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滥用的发生。
随着学界对内源性阿片各受体亚型及相关药物研究的深入,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改善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前景。
关键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内源性阿片受体;镇痛;不良反应Research progress on analgesic effect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antagonists CHEN Zequan1,XIAO Guowei1,AO Jian1,JIANG Weiwei2(1. Dept. of Orthopaedics,Wush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ongqing 404700,China;2. Dept. of Pharma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ABSTRACT Opioid receptor agonist-antagonists are a class of drugs which have both agonistic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 on opioid receptors. These drugs already on the market mainly include pentazocine,butorphanol,nalbuphine,buprenorphine,dezocine and so on. Compared with pure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such as morphine and fentanyl,these drugs have strong analgesic effects,less addictive,and less side effects such as cough,itching an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tendentious effects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antagonists among different endogenous opioid receptors (μ,κ,δ,etc.),different receptors of subtypes can exhibit different or even opposite effects in terms of affecting emotions and drug dependence. Therefore,the rational use of these drug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drug abuse caused by opioid drugs.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various endogenous opioid receptor subtypes and related drugs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opioid receptor agonists-antagonists have broad application space and prospects in improving adverse reactions to opioid drugs and enhancing patient drug compliance.KEYWORDS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antagonists; endogenous opioid receptors; analgesia; adverse drug reactions阿片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镇痛治疗药物,自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改善了疼痛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已广泛用于围手术期镇痛以及癌痛等的治疗。
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
杨欢;鲍静影;蒋苗苗;汪洋;彭灿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7(021)002
【摘要】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目前主要运用药物进行镇痛.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类镇痛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阿片受体及其与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近年来逐渐被用于临床治疗疼痛,但由于没有研究可以对其镇痛以及成瘾的机制进行明确地阐释,因此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探讨阿片类受体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结构全新或新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是推动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用于镇痛治疗的前提.综述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在镇痛方面的应用及其信号通路,可以为今后高选择性镇痛药的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总页数】5页(P211-215)
【作者】杨欢;鲍静影;蒋苗苗;汪洋;彭灿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12;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MAPK和NO相关信号通路在电针镇痛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J], 杜宁; 李娴; 樊碧发; 邵蕊
2.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作用通路及靶点的研究进展 [J], 胡婕;黄芳
3.藤黄酸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J], 韩旭萌;焦明丽;詹合琴
4.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作用通路及靶点的研究进展 [J], 胡婕;黄芳
5.电针介导下MAPK信号通路参与镇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宋金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布啡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纳布啡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摘要:纳布啡作为人工合成的临床新型阿片类药物,具备有阿片k受体激动效应、阿片μ受体拮抗效应。
临床上将纳布啡运用于各类型疼痛治疗,如术后镇痛治疗、外伤疼痛治疗等,该药物因可以拮抗阿片类μ受体作用,较单纯的阿片受体激动类镇痛剂有着更优越的性能,在保证镇痛效应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恶心、呕吐、瘙痒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而且,其呼吸抑制作用较弱,有“封顶效应”,使用较安全,可以作为阿片类药物镇痛替代治疗。
纳布啡药物的国内上市比较晚,本次研究工作通过总结分析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的纳布啡临床应用,以作综合阐述纳布啡在我国临床的推广应用与展望。
关键词:纳布啡;分娩镇痛;研究进展;纳布啡属于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纳布啡药物的合成主要是能有效克服因纯阿片受体激动剂而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情况[1-3]。
在国外于1971年首次将纳布啡运用于临床,自1978年起逐步于西方国家上市,并且该药物在西方国家临床运用已三十余年。
而纳布啡在2016年开始投入我国临床使用[4-5]。
本文中,主要对纳布啡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纳布啡药物介绍纳布啡药物的化学结构是环丁甲羟氢吗啡,属于新型的κ受体激动/μ受体部分拮抗型镇痛剂,其分子式是C21H27NO4,该药物可以与μ受体、δ受体、κ受体相结合,但与σ受体不结合[6-7]。
纳布啡药物可经口服给药、皮下注射给药、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给药、椎管内给药等。
其中,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比较低,而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相似(约为80.00%)[8]。
纳布啡药物具有较高脂溶性,在血浆内,与白蛋白结合率可达25.00~40.00%,而且十分依赖肝脏代谢,而主代谢产物经粪便排出[9-10]。
二、纳布啡的临床应用与进展纳布啡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特别是中、重度疼痛。
纳布啡药物的镇痛强度因患者的疼痛刺激方式、具体疼痛程度而产生变异[11]。
目前国外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纳布啡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相类似,为吗啡0.8倍、喷他佐辛3倍、可待因6倍,而且,纳布啡镇痛作用具有“封顶效应”[12-13]。
μ阿片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μ阿片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付琼玲(综述);薛玲(审校)【摘要】μ阿片受体( MO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相关的区域广泛存在,影响着动物的神经反应和行为表现。
有研究发现,MOR与抑郁情绪相关,并且与许多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和大脑网络联系密切,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对情绪调控产生作用。
该文就MOR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μ-opioid receptor(MOR) is a kind of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widespread in algesia transmission area and mood and behavior related area ,affecting the neural response and behavior of the ani-mals.Studies found that M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any emotions related neurotransmitters and brain network,which through the interactions regulates the mood.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between depression and MOR.【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00)023【总页数】4页(P4228-4231)【关键词】μ-阿片受体;抑郁症;相关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付琼玲(综述);薛玲(审校)【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焦虑、睡眠障碍等,严重者有自杀冲动,其是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
瑞芬太尼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手术中全身麻醉中常见镇痛剂药物。
药效作用大,且起效速度快,在术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中,对患者进行麻醉用药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对手术中的创伤性疼痛有很强的镇痛作用,且带来的副作用较小。
本研究中,选用瑞芬太尼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瑞芬太尼;小骨窗开颅手术;脑出血麻醉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高危型手术,对麻醉作用有一定的要求。
不仅要有很强的镇痛作用,还要对患者脑代谢和颅内压起到一定的降低作用,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起到维持性作用,用来平衡内环境和主要脏器的灌输稳定,且术后患者苏醒快,没有出现对呼吸抑制作用[1-3]。
以往在手术中选取芬太尼开展麻醉工作,术后苏醒时间慢,还可能会出现血压骤减和心动缓慢的现象。
本研究中的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研讨其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4]。
1、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通过连接丙酸和酯键,在体内经过水解作用很快速度得到分解,具有很强的代谢作用同时清除速度快。
将瑞芬太尼注射入体内后,能够很快被吸收,且对肝功能和肾功能依赖性小,是通过血液和体内组织内存在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5]。
与传统的麻醉药物不同,药物在体内的积蓄和时间无关,不会因为药物停留时间而难以清除[6]。
2、药物在手术中的作用机制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手术中,手术时间长,对患者进行药物麻醉后容易导致药物积蓄在患者的体内,使患者苏醒时间延迟,且在对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时,剂量不当或者药效过猛,会造成颅内压增加,容易产生药物副作用[7]。
通过对瑞芬太尼的研究中得知,在进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中,选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药效起效快,因为停留时间而难以被人体清除,患者术后苏醒速度快,患者术后颅内压处于平稳的状态。
海马mu型阿片肽受体介导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机制研究
海马mu型阿片肽受体介导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机制研究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小组:专业名称:刘辉张万琴教授马郁芳教授生理学摘要l。
f【颞叶癫瘸在所有成人癫痫中的预后最差,60—70%将发展为难治性癫痫。
颞叶癫痫红藻氨酸(kainicacid,KA)模型具有明确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次全身性给予惊厥剂量(10mg/kg)KA诱发SD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后5.7天,动物开始出现癫痫发作敏感性长期增强,脑内亦发生与人类颞叶癫瘸相似的神经病理、神经生化及神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因此被认为是研究颞叶癫瘸和难治性癫痫的理想模型之一。
海马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与癫瘸发作机制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脑啡肽(enkephalin,ENK)及其mu型阿片肽受体(mu.opioidreceptors,MORs)具有促进癫痫发作作用。
KA模型癫痫发作敏感动物海马内的ENK水平长期增加.提示ENK可能参与了KA介导的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过程,但尚缺乏直接证据。
本研究采用颞叶癫痫KA模型,通过海马内注射MORs的激动剂PL017和拮抗剂B.FNA探讨MORs介导癫瘸发作敏感性形成作用及机制。
皮下注射惊厥剂量(10mg/kg)的KA制备颞叶癫瘸模型的癫瘸发作敏感大鼠,采用微渗透泵技术分别将生理盐水(NS)、PL017和B.FNA连续7天恒速注入清醒自由活动的上述动物的腹侧海马内。
7天后皮下注射阈下剂量(5mg/kg)KA检测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情况。
然后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内GABA、神经元型NOS(nNOS)、内皮型NOS(eNOS)、诱导型NOS(iNOS)、微管相关蛋白.2(MAP一2)和0【.微管蛋白(cc.tubulin)的变化。
结果显示,一次给予惊厥剂量KA后7天,KA+NS组的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MORs激动剂组(KA+PL017)动物出现癫瘸发作敏感性增强;与上述两组比较,MORs拮抗剂组(KA+[3.FNA)动物癫痫发作敏感性明显降低(p<O.01),p.FNA以剂量依赖方式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降低发作级别。
阿片受体及阿片肽研究进展_
阿片类药物以具有明显的欣快感及严重的成瘾 性而著称, 因而形成重大的医学及社会问题。阿片 肽研究的发展, 也为探求阿片耐受及阿片成瘾机制 开辟了重要的道路。有人认为阿片耐受及成瘾的产 生, 可能是外源性阿片类药物的反复使用, 抑制或影 响了内源性阿片样肽系统的功能, 以至在停用药物 时, 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近年来的体外基因 敲除试验证明 型阿片受体是吗 啡等阿片类药物 镇痛与成瘾的基础 [ 6- 9] 。 1. 3 阿片受体与镇痛作用
受体有两种亚型 [ 18] 1 和 2 。啮齿类动物实验表 明, 1 和 2 受体有高度选择性的激动剂, 它们的作 用可以被各自的拮抗剂抑制。 2. 2 阿片受体与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
Schultz等最先发现阿片受 体与鼠心缺血 预处 理 ( IPC )有关。他们的研究表明 [ 19] , 1 阿片受体通 过激活 KATP 通道介导了离体鼠心的缺血预处理的 心肌保护作用, 阿片受体也介导了吗啡的心肌保 护作用。阿片受体偶联 G 蛋白与 各种离子通道起 交互作用。蛋白激酶 C ( PKC) 通常以无活性形式存 在于胞浆, 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 通 过 G 蛋白活化 磷脂酶 C( PLC) , 使膜上的肌醇磷脂转换, 水解磷脂 酰肌醇二磷酸 ( P IP2), 产生三磷酸肌醇 ( IP3 ) 和二 脂酰 甘油 ( DG ) , IP3 通过 受 体 作 用 于 细 胞 内 钙 池 ( 如内质网、线粒体 ) , 使其中钙离子动员出来, 同 时, 对细胞膜钙离子泵功能也有调节作用, 导致细胞 内的生化变化。二脂酰甘油则能增强 PKC 对钙离 子的亲和力。阿片受体介导的 IPC 心肌保护作用, 可能就与阿片受体激活 PKC 进而激活 KAT P 通道 有关 [ 20] 。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宗旺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年(卷),期】1999(020)001
【摘要】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
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且不依赖肝肾功能,麻醉后苏醒迅速,因而特别适用于站衣和神经外科,可能还有心脏和肝功能不全等病人手术的麻醉,但术后镇痛作用短暂。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张宗旺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2
【相关文献】
1.瑞芬太尼临床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J], 郝雪琴;陶国才
2.小儿瑞芬太尼药动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J], 黄悦;杭燕南
3.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进展 [J], 秦凤鸣; 祝力群
4.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进展 [J], 秦凤鸣; 祝力群
5.瑞芬太尼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J], 黎必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 有机化学研究, 2015, 3, 44-50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5 in Hans. /journal/jocr/10.12677/jocr.2015.31006Research Progress of μ-Opioid ReceptorAgonistLang Shu1, Qifeng Tian1, Kaiyuan Shao2, Wenxiang Hu1,2*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Pharmac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2Beijing Excalibur Space Military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Email: *huwx66@Received: Jan. 28th, 2015; accepted: Feb. 6th, 2015; published: Feb. 13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In the 1960s, the discovery of new analgesic fentanyl caused the boom of new analgesic study around the world; people began to stud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other characters of the new analgesic of morphine and fentanyl, which is similar to morphine on struc-ture. Since the 1970s, the existence of opioid receptors and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 has been found in the brain; many scholars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opioid receptor actively.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opioid receptors (μ, δ, κ), and wherein, μ receptor protein is the primary receptor site of morphine, fentanyl and other analgesics.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fen-tanyl, many other highly active fentanyl analogs have been found, such as Ohmefentanyl (OMF).Recently,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ene knock-out of δ-opioid receptor or antagonists can reduce or suppress tolerance and drug dependency—the side effects of μ-opioid analgesics for long-term administration.KeywordsOpioid Receptor, Analgesics, μ-Opioid Receptor Agonist, Endomorphinsμ阿片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舒浪1,田崎峰1,邵开元2,胡文祥1,2*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武汉2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北京Email: *huwx66@*通讯作者。
μ阿片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15年1月28日;录用日期:2015年2月6日;发布日期:2015年2月13日摘要上世纪60年代,新型镇痛剂芬太尼的发现引起了各国科学家们对新型镇痛药研究的热潮,人们开始研究吗啡及与吗啡结构相似的芬太尼这类新型镇痛剂的药理作用,生物活性等。
自从70年代发现脑内存在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以来,各国学者都开始积极研究阿片受体的结构。
阿片受体主要有μ、δ、κ三种类型,其中,μ受体也是吗啡,芬太尼等镇痛药主要作用的受体蛋白位点。
继芬太尼的发现之后,人们又发现了许多其他具有高活性的芬太尼类似物,如羟甲芬太尼(OMF)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敲除δ-阿片受体或者使用阿片类拮抗剂可以减轻或者抑制μ阿片镇痛药长期服用导致的耐受力和药物依赖性。
关键词阿片受体,镇痛药,μ受体激动剂,内吗啡肽1. 引言疼痛自古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
而在公元两千年前,人类就开始学会用鸦片来治疗疼痛。
17世纪出,就有人从鸦片中分离出止痛的有效成分——吗啡(Morphine)。
至今,人类将吗啡用于临床治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接着,人们试图寻找更高效的止痛药并且在1962年,由Janssen等人[1]成功研制出新型镇痛药——芬太尼(Fentanyl)。
芬太尼的发现引起了各国科学家们对新型镇痛药研究的热潮,人们开始研究吗啡及与吗啡结构相似的芬太尼这类新型镇痛剂的药理作用,生物活性等。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体内存在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且阿片受体主要有μ-阿片受体(MOR)、δ-阿片受体(DOR)、κ-阿片受体(KOR)三种类型,吗啡和芬太尼这类镇痛剂都属于μ-阿片受体激动剂。
我国科学家也对芬太尼及其类似物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并且发现了3-甲基芬太尼和羟甲芬太尼等一系列高活性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并得到国外其他同行的认可。
目前,对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这类μ-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研究仍是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十分具有临床价值和研究意义。
2. 阿片受体70年代初,学者利用高比活度放射性配基结合法证明了人体内存在多种阿片受体,并且广泛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脏,消化道,血管,肾脏等外周组织。
阿片受体主要有μ、δ、κ三种类型,而μ受体有μ1和μ2两种亚型,δ受体有δ1和δ2两种亚型,κ受体有κ1、κ2、κ3三种亚型[2]。
自从70年代发现脑内存在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以来,各国学者都开始积极研究阿片受体的结构。
最开始主要是从脑中分离纯化阿片受体蛋白,但是在脑中阿片受体蛋白的含量很少,应用传统的化学方法来分离纯化受体蛋白极为困难。
直到1992年,Evans [3]等人首先报道δ受体克隆成功,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δ受体的一级结构,是由372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特征,有七次跨膜疏水区段。
1993年Yu Lei [4]等发表μ受体克隆成功,由389个氨基酸组成。
之后,κ受体也在1993年克隆成功,由380个氨基酸组成,μ、κ受体和δ受体一样,都具有七次跨膜特征。
随着三种受体的克隆成功,阐明了μ、δ、κ三种受体的一级结构[5]。
其中,μ受体也是吗啡,芬太尼等镇痛药主要作用的受体蛋白位点。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鼠吗啡成瘾后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的μ受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与之下降的还有μ受体的基因表达。
μ受体的下调可能是生物机体对长期使用吗啡形成的一种适应性下调,μ阿片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但这可能会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功能紊乱,于是就会出现在停用或用纳洛酮等拮抗剂拮抗后出现戒断症状。
μ-阿片受体主要介导镇痛、欣快、瞳孔缩小、心率减慢、呼吸抑制、肠蠕动抑制和成瘾等症状[6]。
3. 吗啡早在18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掌握了提取吗啡的技术:从未成熟的罂粟种子皮中提取获得的干汁。
后来在1806年,由德国药剂师Friedrich Sertürner [7]首先分离出罂粟中镇痛活性最为显著的生物碱——吗啡。
尽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们研究合成出了一些新的强阿片类药物,吗啡仍然是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阿片类药物,而且今年来阿片类药物的消费量还在不断增加。
吗啡的使用也不仅仅局限于缓解短期的疼痛,也可用于术后镇痛或是为生命垂危的病人解除生命中最后几个小时的痛苦,同时,对它在长效镇痛过程中的效果评价和作用方式也出现的新的问题。
吗啡是一个由5个稠环组成的菲类生物碱(如图)。
C-3位的酚羟基,C-6位的仲醇基团与氨基三者一起是吗啡这个独一无二结构严格的物质具有活泼的化学活性。
吗啡的pKa值为7.9,是弱碱性的,在一般的生理pH下,76%的吗啡分子被离子化。
也由于其C3和C6上两个-OH基团,相对而言,吗啡是水溶性较好而脂溶性较差。
使用吗啡后可能确实可以产生期望的镇痛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有很多,比如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欣快感,肠胃蠕动降低,恶心,呕吐,瘙痒等。
近几十年的研究说明,吗啡之所以能产生镇痛效果,跟它的代谢产物M3G (吗啡-3-葡糖苷酸),M6G (吗啡-6-葡糖苷酸)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代谢物性质活泼和个体间的差异性,吗啡的药理学活性显得尤为复杂。
M6G (吗啡-6-葡糖苷酸)可能在全局范围内都有助于吗啡发挥效用。
年龄、肾功能损伤、用药途径以及治疗时间等因素都会引起吗啡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和代谢物的个体差异性。
海洛因(二乙酰吗啡)和M3G (吗啡-3-葡糖苷酸)都不会与阿片受体结合,而6-乙酰吗啡、吗啡、M6G和原吗啡则会与之结合。
M3G是没有镇痛活性的,但是它可以不通过阿片受体的介导就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
有证据表明,M6G对阿片受体有作用(因为观察到它能被纳洛酚拮抗,并展现出对吗啡的交叉耐药性)。
M6G则与M3G不同,作为止痛剂,M6G的镇痛活性比吗啡高出3~4倍(小鼠皮下注射),而脑内注射时则高出45倍。
M6G与吗啡的活性比差异主要源于M6G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速率比吗啡慢,作用时间延长,所以疗效持久显著[7]。
无论用什么方式给药,吗啡的给药剂量中,约44%~55%被转换为M3G,9%~10%被转换为M6G,而8%~10%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不变。
给药剂量的4%以去甲吗啡和葡萄糖醛酸代谢物的形态排泄出去的,剩余部分可以通过其它途径(例如,粪便和汗液)排泄,并通过形成次要代谢物。
对于吗啡代谢的主要途径是共轭底物的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