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治疗
绘画可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在心理咨询中,也常可通过绘画 内容的解读,来分析来访者的情绪及心境。
4.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
4.2 系统功能
减压游戏
设计轻松愉快的减压游戏,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游戏结合舒缓的音 乐,缓解儿童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儿童对 训练的依从性,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23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2 行为矫正 强化法(正强化、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符合要求的 良好行为时,就采取奖励的办法,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来抑制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行为。通 过使某行为与摆脱厌恶刺激相结合,同样能使该行为增多,暂时 隔离法就是一种负强化法。 负强化与正强化关系密切,都是用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率的强化 过程。另外,惩罚法、消退法、代币制也是较常用的强化方法。
24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2 行为矫正 示范法\观察学习
班杜拉( 1967)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 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 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示范法包括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法、自我示范法、电影电视或 录像示范法以及想象模仿法等多种类型。
2.2 调查内容 1)健康状况 2)家庭情况 3)学校情况 4)社会情况
18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1 心理治疗法
经典的精神分析法是心理治疗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而 精神动力学治疗是从其发展而来的。 心理治疗一般多采用宣泄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观点:前者通 过宣泄的方式来让儿童减轻不良情绪的强度和侵犯的倾向;后者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动机、需要和欲望,启发儿童用一种前进的 力量抵抗倒退的倾向,保持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 不论是精神分析还是精神动力学治疗,都强调过去的经验对现在 行为的影响,关注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冲突。
心理冲突过强
由于认知的不协调和挫折感的增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 的心理冲突加剧。
15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5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发展滞后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人格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高层次的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反社会性行为
违反了社会生活的准则,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 害和不良影响,并为社会所不容的行为 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已属于社会犯罪的范围,少管 所收容的青少年,多为反社会的行为表现
10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破坏性行为障碍
多动症 品行障碍
4.1 适用范围
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唐氏综合征、 脑瘫、情绪行为障碍、学习困难等具有认知及沟通障碍的儿童 可用于特殊学校、各级残联康复机构、各类儿童康复教育 机构、医院康复科、精神心理科、儿童医院等。
4.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
4.2 系统功能 情绪调节
利用直接的视听刺激或间接的情绪调节方法,诱导儿童对其自身 的情绪作出适当的调节,以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 进而改善患儿的学习能力。
26
4.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融合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多学 科的相关知识,设计成独立的训练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的针对行为与学 习障碍儿童实施干预。通过系统的辅助干预训练,减轻儿童行为及学习障 碍的相关症状,帮助儿童更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中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伴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的儿童
中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多属于非社会性行为,而非 反社会行为
由于不良行为方式尚不顽固,经过一定的特别教育也能获得较好 的矫正效果。
7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19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2 行为矫正
系统脱敏法
认知治疗
强化法
示范法
20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2 行为矫正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矫正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充分放松 的心境下,让个体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 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 至完全消失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以交互抑制原理为基础的。其基本治疗原理是一个 人的行为方式在同一时间及同一空间只能有一种神经活动和倾向 ,即在兴奋时,不可能有平静;在平静时,也不可能有兴奋,平 静和兴奋往往是相互抵制的,不可能同时发生。 系统脱敏法主要用来矫治各种恐惧心理。
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
4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障碍程度分类
控制程度分类
障碍行为后果分类
障碍行为特征分类
5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轻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情绪压抑型障碍
儿童焦虑障碍 儿童抑郁症 儿童恐怖症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
11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排泄障碍 儿童期睡眠障碍 学习和交流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4 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气质、近亲结婚)、脑损伤、生物化学失
衡和生理残疾等
心理因素: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 家庭因素: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养方式、家庭氛围 学校因素:学校风气、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
情绪与行为障碍并不明显,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或爱乱 发脾气的儿童 可能伴随有某些焦虑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咬手指头、不自觉 地扯自己的头发等 轻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可 较快得到矫正,并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年龄的增长而自行转变
6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21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2 行为矫正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由三部分组成:(1)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 表;(3)实施脱敏。 一般每次脱敏训练需30~50分钟,每周做2~3次。每次完成2~3 个焦虑情景即可,这在大多数情况下,约需15~20分钟。 咨询者应与当事人交谈,比如共同商讨难以通过某项情境的原因 与对策,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焦虑等级项目等。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者的不协调
认知不能对情绪和行为产生控制的效果,或者说认知导向在稳定情 绪和制约行为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行为结果未能及时反馈到认知结构中,以增加认知的合理性
14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5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挫折感
弗里德兰德等人的研究认为,人们在摆脱挫折带来的心理冲突时常 采用两种错误的方法:一是借用幻想来避现实,并从中获得满足, 但当幻想破灭时,便会增加挫折感;二是采用攻击性行为或呆板的重 复性行为来掩盖挫折感。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常无意识地采用上述两种方式。挫折感的增强 会产生显性或隐性的自卑感,造成人格发展的障碍。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情绪总是 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两者密切相关。
3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2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 儿童,通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 持续的行为特点:
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 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
情绪状况极差,不良行为习惯较顽固的儿童 由于多方面原因,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已经形成反社会 性的行为习惯,如虐待、偷窃等,这些不良行为的矫正通常需要 特定的条件和较长时间的教育。
8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超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由于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过分地控制,从而表现出害羞、 焦虑、孤独、胆怯等行为特征 通常很不合群,从而失去了许多与人交往沟通的锻炼机会 女孩占比例较大
典型孤独症的主要症状: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 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 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 非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 或之二。
12
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13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5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认知不协调
1)认知内容与认知过程的不协调
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本身的不协调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的不协调
弗斯廷格(1957)认为,个体认知的不协调将会产生焦虑和其他类 型的情绪失调和行为失控(认知失调理论)
低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多动、 侵犯、攻击等行为特征 通常习惯将自己受到的挫折发泄到同伴和他们身上
男孩占比例较大
9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非社会性行为
小范围内的、对社会影响程度不大的行为 非社会性行为比反社会性行为较容易教育和矫正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且在人格发 展中严重滞后,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16
2.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
2.1 评估内容 1)智能测评 2)情绪测评 3)个性测评 4)行为测评 5)学习能力测评
6)人际交往测评
17
2.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
22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2 行为矫正 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 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 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治疗不直接纠正病人的情绪障碍,而是 通过改变病人的不良认识来消除其症状。 认知治疗又分为理性情绪治疗、自我指导训练(梅钦鲍姆和古德 曼)、问题解决疗法、贝克认知治疗、格拉塞现实疗法等种类。 其中,又以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最为常用。
示范法成效快,适用情境广泛,还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结合 使用,特别适合于集体心理治疗时使用。
25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3.3 环境改变
主要通过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如家庭境况、学校或班 级、周围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改变。 贝尔金等提出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天赋和社会环境 的产物,因此,情绪和行为障碍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内部状态, 还涉及个人以外的环境。情绪与行为的改变要考虑系统的成分, 包括家庭、同伴、老师和社区等。 家庭治疗法也是环境改变的一种重要的模式。家庭治疗是将家庭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治疗者对某一家庭中的 成员定期进行接触与座谈,促进家庭作出某些适应性改变,同时 使家庭中患病成员症状消失或减轻。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主要内容
1 2 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
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干预系统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1 情绪与行为 情绪:个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 行为:个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反应,包 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