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炭化后还田对不同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和赋存形态的影响_张晶

合集下载

《2024年秸秆长期还田对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和NO排放的影响》范文

《2024年秸秆长期还田对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和NO排放的影响》范文

《秸秆长期还田对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和NO排放的影响》篇一秸秆长期还田对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和NO排放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秸秆长期还田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秸秆还田对N2O和N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秸秆长期还田对这一轮作系统中N2O和NO排放的影响,为优化农业管理和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长期还田后的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组(如秸秆还田组与无秸秆还田组)的N2O和NO排放量,分析秸秆还田对这两种气体排放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1. 秸秆长期还田对N2O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秸秆长期还田能够显著影响N2O的排放。

与无秸秆还田组相比,秸秆还田组在小麦和玉米生长季的N2O排放量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活动增加了土壤氮素的转化速率,从而促进了N2O的排放。

此外,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进一步促进N2O的排放。

2. 秸秆长期还田对NO排放的影响相比之下,秸秆长期还田对NO的排放影响较小。

尽管在某些条件下,秸秆还田可能会增加NO的排放量,但总体上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这可能与NO的产生机制有关,NO主要与氮肥施用和土壤氮素转化等过程相关,而与秸秆分解的直接关联性较小。

3. 影响因素分析秸秆长期还田对N2O和NO排放的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土壤类型和性质对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紫色土由于其特殊的土壤结构和成分,对秸秆分解和氮素转化具有独特的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施肥策略和作物种类等因素也会影响气体排放。

此外,秸秆还田的方式、量和质量等也会对气体排放产生影响。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关键技术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关键技术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114XIANGCUN KEJI 2021年3月(上)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关键技术冉辉李佼(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阿克苏843000)[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肥料相比传统农家肥在农作物增产方面效果更加明显,人们越来越重视化肥的使用,忽视了秸秆等农家肥的使用。

尤其是秸秆,农民对其处理的方式主要是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所以应采取措施改善这一情况。

基于此,本文简要概括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及秸秆还田技术,以期秸秆还田技术能得到广泛推广。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7-114-2随着燃气和电器的普及,农民的生活燃料不再以秸秆为主,导致夏收秋收后大量的秸秆得不到利用。

为了处理秸秆,很多农村居民开始大量焚烧秸秆,但是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会殃及周围农作物生长。

虽然我国明确禁止焚烧秸秆,但是焚烧秸秆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解决秸秆处理问题,而且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当前常用采用的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直接还田(覆盖、翻压、粉碎后施入及留高茬)和间接还田(氨化、堆沤、过腹、过圈、焚烧和配施肥料还田)。

1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1.1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秸秆还田对土壤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如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团聚体等。

以天津市为例,由于天津市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以滨海盐土为主,土壤板结,而且黏性较大,渗透系数、非毛管孔度较小,土壤蒸发量很大,存在严重的积盐情况。

如果进行秸秆还田,将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土壤蒸发量,有效抑制土壤出现返盐的情况,而且能增加土壤渗透性、疏松土壤,有利于后续农作物种植[1]。

长期秸秆还田对污染农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的影响

长期秸秆还田对污染农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的影响
Abstract:Inthisstudy,apollutedfarmlandineasternZhejiangprovince wasselected.Fourtreatments, includingstrawreturning,straw non-returned,strawreturning+lime,andstraw non-returned+limewere setup.Thedynamicmonitoringofheavy metalsinsoil,straw,cereals,andvegetableswascarriedoutfor nineyears.Theresultsshowedthattheaccumulationofheavymetalsinricestraw,grain,andvegetablewas significantlyreducedbyapplyinglimeinpollutedfarmland,buttheeffectofapplyinglimeonthecontentof
totalheavymetalsinsoilwasnotobvious.Theeffectofapplyinglimeonthereductionofheavymetalsinrice straw,grain,andvegetable wasgradually weakened pared withstraw non-returned,strawreturninghadlesseffectontheaccumulationofheavy metalsinsoil,ricestraw,and vegetableinashorttime.However,theaccumulationofcadmium and mercuryinsoilandtheaccumulation ofcadmium,lead,andmercuryinricestrawandvegetableafter4~5yearsweresignificantlylowerinstraw non-returnedfarmlandthanthatinstrawreturningfarmland,andtheeffectontheaccumulationofleadin soilwasless.Withtheincreaseoftesttime,thedifferenceofheavy metalaccumulationinsoil,ricegrain,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治理对策研究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治理对策研究

ECOLOGY区域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治理对策研究叶赛克1,万星玥2,解浩31.江苏智环科技有限公司;2.扬州美境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扬州市仪征生态环境局摘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我国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大量含有重金属物质的废气、废渣、废水被排放到农田环境中,使农田土壤受到铬、镉、铅等重金属的污染,如果含量超标将严重影响到农田作物的正常生产,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而明确污染来源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理手段,能够切实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对我国农田的影响,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TE9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2-0139-0001引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指镉、铬、汞、铅等生物毒素显著的重金属物质及锌、镍、铜等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拥有较为显著的可逆性、长期性、隐蔽性等特征,能够严重危害农田作物的健康生长,制约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加强治理并控制农田重金属污染,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然而要控制并治理农田污染,就必须明确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来源。

一、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来源首先是空气沉降,空气中所蕴含的重金属元素通常来源于建筑材料、冶金、能源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和废气,通常以气溶胶的方式进入大气层,并在自然降水与沉降的过程中,渗透到农田土壤里。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汽车尾气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通常以汽油燃烧中的Cu、Cr、Cd、Zn、Pb污染为主。

其次是固体废弃物。

在理论研究上,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且不同废弃物的污染程度和危害方式也明显不同,其中工业废弃物和矿业废弃物的污染危害最大,通常在处理和堆放的过程中,通过水洗、雨淋、日晒的作用,使重金属物质以漏斗状或辐射状的形式向周围水体、土壤中移动、扩散。

最后是农药和化肥污染。

生物质炭和秸秆长期还田对红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生物质炭和秸秆长期还田对红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生物质炭和秸秆长期还田对红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孟祥天;蒋瑀霁;王晓玥;孙波【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8(050)002【摘要】生物质炭和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的有效方法,但在长期尺度上生物质炭与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效率仍不清楚.本研究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基于等碳量不同碳源投入的5 a田间定位试验,包括对照、单施化肥、秸秆还田、秸秆–猪粪配施和生物质炭还田5个处理,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等碳量的不同有机碳源5 a后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增幅顺序为:生物质炭还田>秸秆–猪粪配施>秸秆还田.干筛法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秸秆–猪粪配施和生物质炭还田处理显著增加>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R0.25)和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 MWD);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0.25 ~ 2 mm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湿筛法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和秸秆–猪粪配施处理显著增加 R0.25和MWD,但生物质炭还田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和秸秆–猪粪配施处理显著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AD),生物质炭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PAD;秸秆配施猪粪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2 mm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总体上,秸秆配施猪粪协同提高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比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还田要强.%The applications of biochar and straws ar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aggregate composition. Howeve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soil quality is unclear at thelong-term scale. In this study, a 5-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organic manure and biochar with equal amount of carbon input on soil aggregate composition, stability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 an upland red soil in middle subtropical region. The study included five treatments: blank treatment (CK), fertilizer (N), straw (NS), the mixed application of pig manure and straw (NSM) and the biochar (NB). Soil aggregate size fraction was examined by dry and wet sieving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5-yea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nd the order was as follows: NB> NSM> NS. For dry siev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acro-aggregate contents (R0.25) and mean weight diameters (MW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SM and NB treatments than the N treatment. In general, the contributing rates of macro-aggregates to SOC in 0.25–2 mm fraction increased under NS and NB treatments. For wet siev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R0.25and mean weight diameters MW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SM and NS treatments than the N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 (P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under NS and NSM treatments, but increased under NB treatment. The contributing rates of macro-aggregates to SOC in >2 mm fraction increased under NSM and NS treatments. In general, the mixed application of pig manure and straws had a stronger capacity to improve synergically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traw or biochar returning.【总页数】7页(P326-332)【作者】孟祥天;蒋瑀霁;王晓玥;孙波【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6;S158.5【相关文献】1.秸秆还田与生物炭施用对黄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J], 乔丹丹;吴名宇;张倩;韩燕来;张毅博;李培培;李慧2.生物质炭与秸秆配施对紫色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王富华;黄容;高明;王子芳;田冬3.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皇甫呈惠;孙筱璐;刘树堂;贾志越;赵洪翠4.生物质炭与秸秆施用对红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J], 包建平;袁根生;董方圆;李佳星;梁辰飞;徐秋芳;秦华;陈俊辉5.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对棕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高鸣慧;李娜;彭靖;陈坤;高天一;韩晓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调理剂对重度镉污染土壤改良及农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

土壤调理剂对重度镉污染土壤改良及农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

土壤调理剂对重度镉污染土壤改良及农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汪丹;周伟;张阳阳;王梦园【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2)2【摘要】[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对重度镉污染土壤改良及农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

[方法]利用恩施富硒高镉地区表层土壤作为盆栽供试土壤,以辣椒为供试作物,通过开展盆栽试验,研究9种土壤调理剂对辣椒生长、吸收积累镉以及土壤中镉形态变化的影响。

[结果]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明显降低辣椒果实中镉含量,降幅76.35%~90.27%,总体以T_(4)土壤调理剂(12.99%小麦秸秆生物炭+6.49%过磷酸钙+64.94%凹凸棒石+2.60%硅肥+12.99%贝壳粉)效果最佳。

添加生物炭比菜籽粕试验组提升土壤pH效果更好;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显著降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且可以促使镉向农作物不可利用的铁锰结合态以及残渣态转变,同时提高了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了植株的生长。

辣椒果实镉含量与土壤中镉相关关系表明,辣椒在吸收土壤中水溶态镉的同时,也会对碳酸盐结合态镉进行吸收。

[结论]在恩施富硒高镉地区施用“12.99%小麦秸秆生物炭+6.49%过磷酸钙+64.94%凹凸棒石+2.60%硅肥+12.99%贝壳粉”组合的调理剂可有效降低农作物对镉的吸收。

高镉地区进行农作物安全种植不仅要降低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镉活性,还需降低具有潜在风险的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

【总页数】4页(P73-76)【作者】汪丹;周伟;张阳阳;王梦园【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硒生态环境效应检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矿物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2.生物炭复配调理剂对镉污染土壤性状和小白菜镉吸收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3.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油菜品种的筛选及吸收累积特征研究——高积累镉油菜对土壤中难溶态镉的活化及吸收研究(Ⅱ)4.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不同部位镉富集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生态环境 2006, 15(1): 80-8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 -SW -41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创新基金项目(C12SC-SCXMS0303) 作者简介:郑立臣(1973-),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E-mail: zhengl@ 收稿日期:2005-09-20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郑立臣1, 2,解宏图1,张 威1, 2,张旭东1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可利用性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高茬还田)对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壤质量的贡献。

水溶性有机碳(WSOC )和热水溶性有机碳(HWSOC )通过冷水和热水提取获得。

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在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高茬还田处理中,粉碎还田的农田土壤中WSOC 和HWSOC 的含量比覆盖还田、高茬还田的高,粉碎还田的农田土壤中的WSOC 和HWSOC 占土壤有机碳的百分比也最高。

另外,WSOC 和HWSOC 与土壤呼吸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5, 0.85)。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土壤呼吸中图分类号:S15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1-0080-04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成分。

土壤有机质的缺乏能够引起团聚体性状不好,土壤持水量下降,土壤侵蚀加剧,提供营养的能力下降,减少土壤生物和酶的活性。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就会引起土壤的生产力下降。

因此维持和提高农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1]。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6): 1068-1074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410);北京市生态学重点学科项目(XK10019440)作者简介:张华纬(1993年生),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污染生态研究。

E-mail: zhw@*通信作者:乔玉辉(1970年生),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污染生态研究。

E-mail: qiaoyh@收稿日期:2017-05-08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张华纬,甄华杨,岳士忠,张慧琦,乔玉辉∗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摘要:为探索生物炭对污染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5%、1.5%和3.0%的水稻秸秆生物炭(400 ℃热解)对镉污染土壤中DTPA (二乙基三胺五乙酸)提取态镉含量的影响及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究土壤pH 与有机碳含量与土壤DTPA 提取态镉含量的相关关系,并选择3.0%生物炭进行玉米盆栽试验以探讨生物炭施入污染土壤后对玉米生长及其吸收富集重金属镉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5%生物炭总体上降低了土壤中DTPA-Cd 含量,但效果不显著(P >0.05);添加1.5%和3.0%生物炭都显著降低了土壤DTPA-Cd 含量(P <0.05),且添加3.0%生物炭降低效果最佳。

生物炭可通过提高酸性土壤pH 值以及有机碳含量来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

在为期63 d 的土培试验过程中,土壤DTPA-Cd 含量在初期的降低速率最快,之后又小幅度上升,在10 d 后达到动态平衡。

在为期7周的玉米盆栽试验中,生物炭极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降低地上部的镉含量,并抑制其对镉的富集作用(P <0.01),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地下部镉含量,并抑制其对镉的富集作用(P <0.05);与对照相比,施用质量分数为3.0%的生物炭使得玉米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60.58%、25.43%。

秸秆连续还田对土壤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秸秆连续还田对土壤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秸秆连续还田对土壤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秸秆连续还田是指将秸秆直接还田到农田中,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同时减少秸秆的焚烧和堆肥处理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与土壤和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

秸秆连续还田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在连续还田的过程中,秸秆中的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物质会被分解,释放到土壤中,并被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

长期以来,如果没有适当的营养补充,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肥力将会逐渐降低,可能导致土壤贫瘠化和产量下降。

秸秆连续还田也存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和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秸秆中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等。

在长期的连续还田过程中,这些重金属会逐渐富集于土壤中,通过作物的吸收和积累,最终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中。

过量摄入重金属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慢性中毒等健康问题。

秸秆连续还田还可能引发土壤硝化问题。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比高的有机物质,当秸秆还田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碳氮比调控措施,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会显著增加。

大量硝态氮积累在土壤中,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容易产生硝酸盐,进一步污染水源,对环境造成危害。

秸秆连续还田还需要解决作物病虫害的问题。

秸秆中存在病原菌和虫害的危险。

如果将秸秆连续还田,这些病原菌和虫害可能进一步传播和繁殖,导致土壤和作物受到更严重的侵害。

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必需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如病虫害防治、适时翻耕等,保护土壤和作物的健康。

尽管秸秆连续还田在提高土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对土壤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对连续还田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其对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没有负面影响。

干湿交替下生物炭老化对土壤中镉固定的影响

干湿交替下生物炭老化对土壤中镉固定的影响

干湿交替下生物炭老化对土壤中镉固定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1.3.1 生物炭的基本性质 (5)1.3.2 生物炭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6)1.3.3 干湿交替条件下生物炭的老化过程 (7)二、材料与方法 (8)2.1 实验材料 (9)2.1.1 土壤样本采集 (10)2.1.2 生物炭制备 (11)2.2 实验方法 (12)2.2.1 生物炭老化处理 (12)2.2.2 干湿交替实验设计 (13)2.2.3 镉固定效果检测 (14)三、结果与分析 (15)3.1 生物炭老化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16)3.2 干湿交替对生物炭老化的影响 (18)3.3 生物炭老化对土壤中镉固定的效果 (18)四、讨论 (19)4.1 生物炭老化机理探讨 (21)4.2 干湿交替条件下的生物炭老化特点 (22)4.3 生物炭老化对镉固定机制的影响 (22)五、结论 (24)5.1 主要研究发现 (25)5.2 研究局限性 (26)5.3 后续研究建议 (27)一、内容概览本文旨在探讨干湿交替条件下生物炭老化对土壤中镉固定效果的影响。

首先,简要介绍了生物炭及其老化的基本概念,以及镉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

接着,通过实验设计,对比分析了不同老化程度的生物炭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土壤中镉的固定效果。

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生物炭老化程度对土壤镉形态分布的影响、干湿交替对生物炭固定镉的影响机制、以及生物炭老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干湿交替条件下生物炭老化对土壤中镉固定效果的影响规律,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镉作为一种重金属污染物,由于其生物毒性高、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和长期积累的特性,已成为全球土壤和水体污染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土壤中的镉可以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也不断增多。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不仅能解决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产力。

但目前所推行的秸秆还田方式如粉碎混施还田、表面覆盖等,可能会造成耕地质量不好、影响作物出苗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问题。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在农业生产中必须优化秸秆还田模式、发展新的秸秆还田途径。

本论文分别研究了秸秆集中沟埋还田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共包括3个试验:(1)大田试验,从2008年小麦季开始,在江苏南通开展了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的研究,即前茬作物收割后在田间按一定的间距挖一定深度的沟,将秸秆均匀掩埋于沟中。

分别设置埋深20 cm、埋深30 cm、埋深40 cm等处理,经过四年稻麦秸秆连续沟埋还田后,对该技术的土壤碳汇进行评估;(2)大田试验,于2010年小麦季和2011年水稻季分别在上海崇明岛进行秸秆集中沟埋还田试验,通过设置常规混施还田、埋深20 cm、埋深40 cm、埋深60 cm等还田处理,对秸秆还田当季及后季的CO2、CH4和N2O排放进行监测,并考察了麦田土壤容重、稻麦田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等;(3)大田试验,于2011年棉花季在新疆通过设置不同施肥方式(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生物炭)和灌溉方式(沟灌、滴灌),研究了两者对棉田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改良了土壤物理性状。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降低了秸秆所在层及附近土壤层的容重,并增加了相应土壤层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及总孔隙度,从而显著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

与无秸秆还田相比,集中沟埋还田秸秆所在层及附近土壤层的容重显著降低3.40%~21.10%,总孔隙度显著增加3.05%-22.15%。

2.秸秆还田一定时间后,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增加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龙泽东, 孙梅, 罗尊长, 孙耿, 李超, 肖小平引用本文:龙泽东,孙梅,罗尊长,等.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0(9): 1888-1896.在线阅读 View online: https:///10.11654/jaes.2021-0152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Article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水稻镉吸收累积的影响杨定清,李霞,周娅,罗丽卉,谢永红,王棚,李旭毅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0(6): 1150-1158 https:///10.11654/jaes.2020-1137陕南茶园产地环境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赵佐平,付静,岳思羽,王蒙,宋凤敏,刘智峰,汤波,同延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9): 1983-1992 https:///10.11654/jaes.2020-0266秸秆还田配施无机改良剂对稻田土壤镉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张庆沛,李冰,王昌全,杨兰,肖瑞,郑顺强,郭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5(12): 2345-2352 https:///10.11654/jaes.2016-0553秸秆炭化物长期还田下农田镉风险研究朱文彬,王慎强,赵旭,汪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8(1): 117-123 https:///10.11654/jaes.2018-0032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晚稻镉迁移与积累的影响王义,王勃然,周文涛,祝志娟,刘莉,祝博文,傅志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7): 1479-1485 https:///10.11654/jaes.2019-1408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信息龙泽东,孙梅,罗尊长,等.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40(9):1888-1896.LONG Z D,SUN M,LUO Z C,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long-term tillage methods and straw returning on cadmium bioavailability in paddy fields[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1,40(9):1888-1896.开放科学OSID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龙泽东,孙梅,罗尊长,孙耿*,李超,肖小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Effects of different long-term tillage methods and straw returning on cadmium bioavailability in paddy fieldsLONG Zedong,SUN Mei,LUO Zunchang,SUN Geng *,LI Chao,XIAO Xiaoping(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410125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and straw returning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admium in a soil-rice system in Hu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supporting data for improved soil quality and reduced rice cadmium content in these systems.The trial was randomized and a total of four treatment groups were designed :plow tillage with residue removed (CT );plow tillage with residue retention (CTS );rotary tillage with residue retention (RTS );no-tillage with residue retention (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NTS group increased the soil CEC content and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powder particles.The total cadmium and ion-exchanged cadmium contents in NTS soil were (0.48±0.01)mg·kg -1and (0.39±0.01)mg·kg -1,respectively.The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TS and RTS treatments bu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T treatments.The total cadmium content of brown rice from early and late rice in NTS were (0.30±0.04)mg·kg -1and (0.60±0.07)mg·kg -1,respectively,which exceeded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0.20mg·kg -1)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other treatment groups.The total cadmium content in brown ri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oil cadmium,carbonate bound cadmium,and iron-manganese bound cadmium.The weaker the tillage intensity,the higher the收稿日期:2021-02-04录用日期:2021-04-01作者简介:龙泽东(1992—),男,湖南怀化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微量元素与土壤健康研究。

长期秸秆还田对褐土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长期秸秆还田对褐土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长期秸秆还田对褐土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赵宇航;殷浩凯;胡雪纯;解文艳;刘志平;周怀平;杨振兴【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24(42)3【摘要】基于1992—2022年连续30 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CK)、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和秸秆过腹还田(CM)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可增加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其组分含量;与CK相比,CM处理0~2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2.85%、93.51%、80.09%、190.42%和123.38%;土壤全氮(TN)、轻组有机氮(LFON)、微生物量氮(MBN)、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颗粒有机氮(PON)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9.37%、34.26%、69.49%、172.73%和129.29%。

(2)各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表现为LFOC>POC>MBC>DOC;各氮组分与土壤全氮的比值表现为LFON>PON>MBN>WSON。

(3)CM和SC处理下敏感指数最高的指标为DOC,DOC可作为CM和SC处理早期有机物变化的指示物;SM处理下敏感指数最高的指标为LFOC,LFOC可作为SM处理早期有机物变化的指示物。

(4)土壤有机碳、氮组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DOC可以较好地反映SOC的变化情况,WSON可较好地反映TN的变化情况。

(5)与CK相比,长期秸秆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SM、SC和CM处理30 a累计产量分别增加6.38%、7.82%和23.00%。

综上,长期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有效耕作措施,以秸秆过腹还田效果最为突出,可在黄土高原旱地玉米种植区域推广。

生物质炭对不同质地镉污染土壤性质及有效镉的影响

生物质炭对不同质地镉污染土壤性质及有效镉的影响

生物质炭对不同质地镉污染土壤性质及有效镉的影响作者:蔡瑞李玉奇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不同质地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效镉的影响。

[方法]按照不同比例配置成砂土、壤土及黏土3种质地的镉污染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质炭,模拟研究不同添加量生物质炭对不同质地镉污染土壤pH、EC、有机质、含水率及有效镉含量的影响。

[结果]生物质炭尽管提高了不同质地土壤pH,但是没有显著性影响;土壤EC值、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均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当生物质炭添加量低于4%时,土壤有效镉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炭添加量时土壤有效镉含量变化不明显。

和对照相比,当土壤中生物质炭的添加量为2%、4%、8%时,砂土有效镉分别减少2.09%、7.94%、1450%,壤土分别减少24.00%、32.60%、35.00%;黏土分别减少41.80%、58.80%、63.20%。

[结论]该研究为生物质炭在不同质地镉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物质炭;土壤质地;理化性质;镉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3-007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23生物质炭是富含碳的生物质在完全或者部分缺氧的情况下经过高温而生成的高度芳香化的难熔性物质,是黑碳的一种 [1-2]。

生物质炭不但碳的含量高,而且还含有大量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以为植物提供大量的养分,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3-5]。

大量研究显示,生物质炭的使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保水性,提升土壤养分吸持容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促进土壤稳定性团聚体的产生,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酸性土壤的pH[6]。

生物质炭拥有巨大的表面积,可以利用其来吸附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从而达到改良污染土壤和降低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的目的,这是一种新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7]。

不同生物质黑碳对土壤中外源镉(Cd)有效性的影响

不同生物质黑碳对土壤中外源镉(Cd)有效性的影响

不同生物质黑碳对土壤中外源镉(Cd)有效性的影响易卿;胡学玉;柯跃进;刘红伟;禹红红【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3(032)001【摘要】选取水稻秸秆和樟木枝条两种生物质材料(分别代表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废弃生物质材料),分别在300~700℃和500~900.℃温度下,采用限氧控温炭化法制备黑碳.为探讨不同生物质材料在不同热解温度下所制黑碳(BC)对污染土壤中镉(Cd)的固持作用,将一系列黑碳分别加入镉(Cd)污染土壤培养,检测重金属Cd形态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随着黑碳添加量和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土壤对重金属Cd的固持作用增强.700℃水稻BC在添加量为6%时,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降幅最大,为47.96%; 900℃樟木BC在添加量为6%时,有效态Cd含量也降低了31.91%.土壤培养90d与45 d相比,添加水稻BC 2%、4%、6%的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0.94%、12.93%、17.19%,类似的,添加樟木BC的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5.33%、10.68%、20.70%,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培养结束后,水稻BC添加量为2%、4%、6%的土壤平均CEC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71、6.38、7.25 cmol· k g-1,樟木BC添加量为2%、4%、6%的土壤平均CEC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0、8.33、8.52 cmol· kg-1.生物质黑碳加入土壤后改变了土壤的基本性状,增强了土壤对Cd的固持作用,降低了土壤介质中有效态Cd的含量,也降低了迁移性和生物毒性,其生态风险性亦相应降低.【总页数】7页(P88-94)【作者】易卿;胡学玉;柯跃进;刘红伟;禹红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土壤性质对水稻土中外源镉与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J], 普锦成;符娟林;章明奎2.生物质炭对不同质地镉污染土壤性质及有效镉的影响 [J], CAI Rui;LI Yu-qi3.Cd胁迫下外源有机肥对土壤中Cd有效性和水稻糙米中Cd含量的影响 [J], 杨文弢; 张佳; 廖柏寒4.秸秆炭化后还田对不同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和赋存形态的影响 [J], 张晶;苏德纯5.石灰和有机质对不同性质镉污染土壤中镉有效性的影响 [J], 代允超;吕家珑;曹莹菲;刘克;张瑞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及其钝化效果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及其钝化效果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及其钝化效果蒋艳艳;胡孝明;金卫斌【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53)24【摘要】通过在镉污染的土壤中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炭,测定了镉污染的土壤中镉4种化学形态(酸交换态、Fe-Mn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土壤镉污染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施生物炭后的土壤镉酸交换态含量下降了6.58%~17.34%,Fe-Mn氧化结合态含量下降了46.32%~53.40%,有机结合态含量升高了17.33%~67.24%,残渣态含量下降了20.00%~57.60%.施用生物炭可有效改变土壤镉的化学形态,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镉污染的危害,有效提高酸性土壤的pH.施用生物炭后,各处理生菜镉含量均超过无公害蔬菜要求,但各处理间生菜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总页数】4页(P5984-5987)【作者】蒋艳艳;胡孝明;金卫斌【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黄冈师范学院/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438000;黄冈师范学院/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4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12【相关文献】1.生物炭对重污染土壤镉形态及油菜吸收镉的影响 [J], 毛懿德;铁柏清;叶长城;周焱;杨生茂2.生物炭对镉铅污染土壤中金银花生理特性及镉铅积累的影响 [J], 向阳;向言词;任海;简曙光;王瑞江;汪结明;向建华;胡伟3.羊栖菜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性质及镉形态的影响 [J], 汪玉瑛;计海洋;吕豪豪;刘玉学;杨瑞芹;杨生茂4.生物炭对镉铅污染土壤中金银花生理特性及镉铅积累的影响 [J], 向阳;向言词;任海;简曙光;王瑞江;汪结明;向建华;胡伟5.钝化材料复配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的固定效果 [J], 王科积;韩熙;张锡洲;余海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炭化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炭化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炭化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王菡;王磊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
【年(卷),期】2016(0)2
【摘要】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秸秆炭化制成生物炭还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以大豆为目标作物,设置5个生物炭还田比例,研究了炭化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炭化秸秆还田量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但其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和作物对高还田炭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还田质量比为30%时具有最强的氮磷保留缓释能力和最高的作物生物量与产量,综合效果最佳.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王菡;王磊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2.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影响
3.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4.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影响
5.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是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途径。

我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达6~7亿t ,直接还田的比例达到35%以上,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面积约0.26亿hm 2[1]。

但在重金属镉污染农田上,由于作物吸收的重金属镉大部分存在于秸秆中,作物秸秆还田不仅向土壤输入了有机碳,同时也把作物吸收的大部分镉归还了土壤,秸秆在土壤中周转较快,秸秆中的镉也会随秸秆分解而释放出来增加后茬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吸收[2]。

因此,重金属污染农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0):1927-1932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摘要: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生物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污染土壤上作物秸秆炭化后还田对不同镉污染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的镉污染土壤上,秸秆炭化后还田降低了玉米地上部生物量,但对玉米地上部镉含量和镉吸收量无显著影响;在酸性的模拟镉污染土壤上秸秆炭化后还田对玉米生长无影响,但还田含镉的油菜秸秆黑炭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镉含量和镉吸收量;还田不含镉的玉米秸秆黑炭对镉污染土壤中DTPA 提取态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还田含镉的油菜秸秆黑炭显著增加了镉污染土壤中DTPA 提取态镉含量;施用含镉的油菜秸秆黑炭增加了镉污染土壤中水溶和交换态镉含量;施用玉米和油菜秸秆黑炭均显著降低了模拟镉污染土壤中水溶和交换态镉含量;增加了松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紧有机结合态镉含量;模拟镉污染土壤施用玉米和油菜秸秆黑炭6个月后土壤中水溶和交换态镉仍然是土壤镉的主要赋存形态,水溶和交换态镉占土壤全镉的70%以上。

综合以上结果可知,秸秆黑炭不能降低污染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和植物对土壤镉的吸收量。

关键词:秸秆黑炭;镉污染土壤;形态;生物有效性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12)10-1927-06秸秆炭化后还田对不同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和赋存形态的影响张晶,苏德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Phytoavailability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of Cd in Different Cd-contaminated Soils Influenced by Bio-char IncorporationZHANG Jing,SU De-chu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 :Greenhous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toavailability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of Cd in two Cd-contaminated soils influenced by bio-char incorporation and to assess the possible remediation by bio-char return to soil.Results showed that bio-char incorpo -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hoot dry weight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Cd concentration and uptake of maize in Cd-contaminated soil.Bio-char incorporation also had no effect on shoot dry weight of maize in artificial Cd-contaminated soil but i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d concen -tration and uptake of maize with Cd-containing bio-char incorporation.The DTPA extractable C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orpo -ration of Cd-containing bio-char in Cd-contaminated soil.With bio-char incorporating,the water 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Cd concentra -tion in soi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bound and carbonate C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rtificial Cd-contaminat -ed soil.While,the water 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Cd concentration in soi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Cd-containing bio-char incorporated into the Cd-contaminated soil.Bio-char incorporation did not decrease the phytoavailability of Cd in both of the two Cd-contaminated soils.Keywords :bio-charincorporation;Cd contaminated soil;speciation;bioavailability收稿日期:2012-03-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261);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5)作者简介:张晶(1983—),女,硕士,主要从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

E-mail :jingzhang1004@ *通信作者:苏德纯E-mail :dcsu@2012年10月土壤上是否适合进行秸秆直接还田还有待深入研究。

作物秸秆不完全燃烧后成为黑炭。

黑炭具有化学和微生物惰性[3]。

黑炭在土壤中可以存留很长时间,研究表明黑麦草秸秆制成的黑炭在土壤最佳条件下的年分解率只有0.5%[4]。

黑炭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在大气、水和土壤中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

黑炭可用于吸附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阳离子,并影响其环境行为[5-6]。

秸秆炭化后的黑炭对土壤中重金属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由于其土壤中矿化很慢,可以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7]。

研究表明,在某些镉污染土壤上施用稻草秸秆和棉花秸秆炭化成的黑炭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显著降低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减少作物对土壤镉的吸收[8]。

但也有研究表明,活性炭等惰性有机炭并不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的生物有效性,甚至可增加作物对镉的吸收[9]。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土壤上秸秆炭化后还田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探讨秸秆炭化后还田能否成为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土壤上镉生物有效性调控的措施,为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利用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土壤试验用镉污染土壤有2种,直接采自污染农田的镉污染土壤和人为添加水溶性镉盐的模拟镉污染土壤。

镉污染土壤采自浙江富阳,土壤为水稻土,土壤全镉含量2.06mg ·kg -1,土壤pH 为7.72,有机质含量为30.4g ·kg -1。

土壤风干并过4mm 筛备用。

模拟镉污染土壤采自浙江嘉兴,土壤为水稻土,土壤全镉含量0.72mg ·kg -1,土壤pH 为5.61,有机质含量34.9g ·kg -1;土壤风干并过4mm 筛,添加CdSO 4溶液,添加镉量为3mg ·kg -1。

添加CdSO 4溶液后土壤反复混匀,温室中风干并稳定30d 。

1.2供试植物玉米Zea mays (农大437)。

1.3试验用秸秆黑炭的制取及黑炭的基本性质试验用秸秆为镉污染土壤上收获的油菜秸秆和非镉污染农田上的玉米秸秆。

秸秆黑炭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粉碎过2mm 筛的油菜秸秆和玉米秸秆装入直径10cm 、高15cm 的圆柱形不锈钢罐中,每罐40g ±2g ,然后放入马弗炉(S ×4-4-10)中,从室温升温至450℃,保温2h ,断电1h ,开启30min ,冷却至室温。

秸秆和制得的秸秆黑炭的基本性质见表1。

1.4温室盆栽试验镉污染土壤和模拟镉污染土壤2种土壤均按照0.3gN ·kg -1土,0.20gP 2O 5·kg -1土,0.3gK 2O ·kg -1土,并分别以(NH 4)2SO 4,KH 2PO 4,K 2SO 4溶液施肥。

每种土壤上均设如下处理:空白(不施用秸秆黑炭,作为对照处理);施用2%玉米秸秆黑炭;施用2%油菜秸秆黑炭。

秸秆黑炭与土壤充分混匀。

每盆装土500g ,每处理3个重复。

每盆种植玉米7粒,待玉米出苗,保留4株。

玉米生长60d 后收获。

收取地上部分鲜样称重后,去离子水冲洗干净,90℃杀青30min ,然后65℃烘干至恒重,粉碎混匀制成待测样品。

1.5培养试验试验处理与盆栽试验相同但不种植物,保持水分含量和盆栽试验相同,培养6个月,每个月采土样1次,风干过1mm 筛,测定DTPA 提取态镉含量。

并在培养后1个月和6个月取土样,用改进的Tessier 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变化。

1.6测定项目与方法玉米地上部和玉米秸秆和油菜秸秆镉含量测定:HNO 3-H 2O 2微波消解(CEM MARS 5),原子吸收法测定(TAS-990普析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用植物标样(GBW08510)进行分析质量控制。

DTPA 提取态镉含量的测定:0.005mol ·L -1DTPA+0.01mol ·L -1CaCl 2+0.1mol ·L -1TEA 提取液,pH7.3,液土比5∶1,振荡2h ,原子吸收法测定。

用改进的Tessier 法[10-11](表2)测定培养土壤培养1个月和6个月时土壤镉赋存形态。

表1试验用秸秆及秸秆黑炭的基本性质Table 1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rop straw and bio-char秸秆来源出炭率/%镉含量/mg ·kg -1pHC 含量/%N 含量/%C/N 玉米秸秆非污染农田—45.70.378120.9油菜秸秆镉污染农田0.78146.70.419111.3玉米秸秆黑炭玉米秸秆炭化280.18310.273.20.76396.0油菜秸秆黑炭油菜秸秆炭化32 1.14010.166.80.79584.1注:“—”含量低于检测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