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批评的意义:巧用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批评的意义:巧用批评

作者:王晓春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03期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

关于批评,人们谈得太多了,主要意见无非是教师应少批评,多表扬。批评这种教育方法名声不大好,可是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这种方法的使用频率却往往最多、最高,于是批评就成了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对许多教师而言,爱批评学生这一毛病,光靠领导在大会上提几条要求或做几条规定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应该深入到教师的头脑深处,看看他们为什么这么偏爱使用批评,找到原因,才可以引导教师自己去纠正。

爱批评学生的教师,其实并未搞清批评的根本意义。

批评对于被批评者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改变他的外部行动,另一种是改变他的内心想法。哪个是根本意义?后者。但现在有不少老师,只满足于用严厉的态度、锋利的语言暂时制止学生的某种错误行为,而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自己的批评是否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因为批评的质量不高,所以只好以数量取胜,于是批评越来越多。有一次,我见到一位老师严厉训斥某学生,他说一句,这学生顶一句,态度之蛮横、恶劣震惊四座,把这位老师气得脸色发白。事后,我问这学生:“你这样和老师顶嘴,你有理吗?”他低头不语。我又问:“你不害怕?”他说:“怎么不怕!这要是给我个处分,我有什么辙呀!”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那么横?”他说:“唉!您没看见我那几个哥们儿在办公室外面盯着我吗!我要是服软了,他们指不定怎么踩咕我呢!”原来问题在这里。当时老师如果说:“你态度这么恶劣,是做给什么人看的吧?”不用疾言厉色,这学生也会泄气的。可惜的是,老师虽然声色俱厉却未打中要害,没有引起学生思想的震动,这样的批评当然是吃力不讨好。老师批评学生的话,贵在“打中十环”,而不在滔滔不绝。批评只在表面做文章,只考虑让学生行动上“听指挥”,而不是着眼于引起受批评者的思想变化,严格地讲,这不是批评,只是制止;不是教育,而是呵斥。批评,若不能引起学生的自我批评,它的“含金量”就会很低。

如果你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还会发现班主任对学生的有些“批评”压根儿不是郑重的工作,而只是教师心理能量的释放。比如上课提问,学生站起来答不出,样子很尴尬,于是老师

发火了:“瞧你那模样!傻里傻气的!”如此说话已经失去了教育者的身份。这不是教育,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品头论足,和街头巷尾的闲谈属于同一档次。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都是这种东西。教师修养不高,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如此。这叫发泄,与批评无关。

我们把问题再说深一点。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根本就不应该“出台”,也就是说,学生根本没有错误,甚至错在老师,结果他却反把学生批一顿。譬如:下课铃响了半天了,老师还在讲课,某学生等得不耐烦,在下面嘟囔几句,老师于是被激怒,偏不下课,也不讲了,改为训这学生:“瞧你这学习态度!”“上课不积极,下课你可来劲了。”“不爱上学,明儿让你爸爸把你领走!”如此等等,把这孩子的缺点全勾起来了,尽情地数落一顿才算解气,全班同学几乎“陪训”到下一节上课。据我看,在这件事上,这学生没有错误,倒是老师错了:首先老师不该压堂,其次也不该对学生发脾气,更不该为了自己的心理平衡耽误那么多同学的时间。至于这个学生平日学习态度不好,成绩不好,那是另一回事。他并不因为有缺点就失去了给老师提意见的权利,老师也不该抓人家小辫子堵人家嘴。

再举一个例子。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点名说她的同桌,个子小又瘦瘦的,不会跳绳。于是“我”就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耐心帮助这个小个子同学学会了跳绳,使她非常快乐。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大受老师青睐,被选为范文。老师正在课上津津有味地宣读此文时,作者同桌——这个瘦弱的小女孩儿忽然举手说:“老师,我早就会跳绳,同桌从来没教过我。您说过写作文应该真实,这篇作文是编的。”老师勃然大怒,道:“你有什么了不起!同学写作文还不许写你啦?那好,以后全班同学写作文谁也别提她!”请看,本该做自我批评的事,这位老师竟反过来批评学生!这样批评人,孩子一辈子都不会服气的。

可见,一些班主任之所以对学生批评过多,一是不明白批评的根本意义,二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对影响学生的其他方式不熟悉,也不去主动学习,只会批评这一招儿。有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就会把一切都变成钉子。”确实如此,真有这种老师,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你若不许他用批评法,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建议这些老师也试试搞个“无批评日”“无批评周”,强迫自己改变一下习惯。

许多班主任都是“批评爱好者”,他们手里似乎真的只有一把锤子,你不让他用锤子敲打学生,就必须同时给他几件别的武器。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有些时候批评可以改用提醒,或者可以改用分析,甚至可以改用理解或表扬。实际真正需要批评的时候并不多。

有相当多的批评可以变为提醒。比如学生课上不守纪律,看他一眼,用手指他一下,甚至只要语气中断,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些偶发事件,看来是大事,其实不是,提醒一下,就可以了。想当年,有一次我正讲着课,有个女同学突然涨红了脸离开座位,冲到前面两行,照一个男同学踢了一脚,然后返回座位,坐在那儿生气。那个男生则毫不反抗。这女生的大胆举动把全班同学都惊呆了,几十双眼睛一齐看着我,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我知道这女生从未在课上犯过纪律,而那男生则是无事生非的调皮鬼。我估计他准是往后传小条给这女生起外号什么的

把人激怒了。于是我没事儿一样,照常讲课。下了课,我对那男生说:“你以后别瞎招惹人了,行不?”他笑着点点头。我又对那女同学说:“你可真够勇敢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她也笑了。以后这种事就再没有发生过。像这样的事我以为不需要大费唇舌去批评,尤其不必上纲上线去讲大道理。对学生中的各种偶发事件都非要挖出个思想根源来,其实是一种神经质。不信你回忆一下自己的少年时代就明白了。

有些事,确实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毛病,那也宁可用分析法而不用批评法。有个初一的小姑娘因为爱说谎,同学都不理她。她很痛苦,我找她来谈,她边说边哭。我劝她想想同学为什么不理她。她回家不好好思考自己的缺点,却花钱买了好多吃的分送给同学,结果同学吃了她的东西,还是不跟她好。她无法忍受,又找我来哭。我没有批评她花钱收买人心,而是对她说:“你呀,不愿用艰苦的努力来改变自己,而想用省事的办法快速博得别人的好感,这条路走不通。同学不喜欢你,是因为你爱说瞎话,这毛病不改,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说是不是?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你若能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打开新局面,就很不错了。”后来她照我说的去做,一年以后,同学关系好多了。我对她的教育,就是把批评变成了分析和建议。

请注意,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他完全知道这是错的,批评的时候就不要告诉他“你错了”,那是在做无用功。如果他明明知道这样做后果严重,你就不要用什么“受处分,进监狱”来吓唬他,那也没有用。这时需要做的事情是帮他分析,是哪些因素促使他非犯这个错误不可,有没有办法在以后避免这个错误。也就是说,批评必须能给学生提供新信息,必须让学生明白一些原来不明白的东西。不提供新信息的批评是缺乏教育因素的“单纯管理型”的批评。

还可以把批评变为理解。有一年冬季,下第一场大雪那天,全校沸腾。我是第二节课,走进教室一看,可热闹了。地上、桌子上、窗台上,全有雪团或水痕。不少同学头上冒着热气,有用嘴哈手的,有往别人脖子里塞雪团的,还有的手执雪球做投掷状,对方当然是躲避姿势。桌子也歪了,椅子也倒了,简直没有上课这么一回事了。起立以后,仍得不到安静,这样下去,课是不好上了。我站在讲台上静观,一声不响。等同学稍微安静了一点,我突然说:“昨天天气预报错了!”大家都安静下来,想听怎么错了。我说:“应该这样报:明天,阴有小雪,人心浮动,教室大乱。”同学们都笑了,注意力也都吸引过来了。我接着说:“今天的雪不错。我小时候,一下雪也像你们这样兴奋,不过咱们不能因为下雪耽误正事呀!下面咱们上课,好不好?”同学齐答:“好!”结果这堂课上得很安静,没什么问题。遇到这件事,我发一顿脾气也不能算错,我把它转化成了幽默和理解,就避免了批评和训斥。

批评甚至可以变为表扬。我也举个例子。有一次,在班级篮球比赛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班的女篮队长气呼呼地来找我,声称不当队长了。问她原因,她说是有队员反对她当队长。这我当然有权批评她了。我可以批评她不顾大局、害怕困难、回避矛盾、个人主义,等等。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要批评学生,词儿有的是,一口气训她半个钟头没问题。可是我没这么做,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想出了另一种办法。我问她:“你们篮球队有多少人?”她说有十几个人。我又问:“有几个人反对你当队长?”她一下子愣住了,若有所悟。我笑着问:“明白了吗?”她也笑了:“老师我明白了。”我追问:“你明白什么了?”她说:“我应该看多数,不应该因为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