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学科.本章我们将学习几何的一些基本知识.本章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图形.点、线、面、体要在本章中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归纳出来,直线、线段、射线、角及有关的概念将在本章中得到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被广泛应用于后续的教学中.本章的教学属于初中几何图形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影响深远.本章研究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既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本身又是基本的几何图形,而直线、射线、线段是研究数轴、函数图象的基础.本章中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几何变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开始学习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为学习相关的内容打好基础.【本章重点】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2.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一些性质.3.掌握角的比较、度量,能判断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并能正确地加以运用.【本章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2.角的有关计算.3.图形的表示和作图,对几何语言的学习、运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类比思想.在研究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类比的方法.例如,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中点研究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等.类比的方法即引导我们发现问题,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2.体会转化思想.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陌生向熟悉转化,由复杂向简单转化,转化思想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由平面图折叠成立体图形,都是转化思想的应用.3.体会方程思想.在求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度数问题时,通常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的线段或角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用方程来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4.1几何图形3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4.3角3课时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1课时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2.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空间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爱生活、爱数学的热情.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教学难点】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4~P11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2.几何图形:如长方体、圆柱、球、正方形、圆等.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图形统称几何图形.3.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4.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线段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6.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①②⑤⑦⑧,是锥体的序号为④⑥,是球体的序号为③.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题】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A.5个B.4个C.3个D.2个【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D)A.球B.圆柱C.圆锥D.圆2.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是(C)3.给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为(B)(1)圆柱的上、下两个圆一样大;(2)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3)圆柱是由两个面围成的;(4)长方体的表面不可能有正方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与如图相对应的几何图形的名称为( D )A .四棱锥B .三棱锥C .四棱柱D .三棱柱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 柱体⎩⎪⎨⎪⎧ 圆柱棱柱球体锥体⎩⎪⎨⎪⎧ 圆锥棱锥平面图形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折叠与展开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些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组合体,并画出平面图形.2.了解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3.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过程与方法】认识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难点】根据展开图想象几何体.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7~P11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2.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从上面看到的是(C)3.在下列立体图形中,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是(B)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选项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选项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下列选项中的(D)2.指出下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上面这个物体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3.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1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B)A.5B.4C.3D.2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为()【互动探索】选项A、C、D折叠后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折叠后两个剪去的三角形与另一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与正方体三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符合.【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判断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2)根据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几何体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1)几何体的展开图(2)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1.2点、线、面、体(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等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联系.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9~P12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几何体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3.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其中点是基本元素.4.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点动成线;车轮旋转时,车轮上的辐条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线动成面;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面动成体.5.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l旋转360°,各自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解:圆柱,圆锥,球.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观察下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图形可以看出,左边的长方形的竖直的两个边与已知的直线平行,因而这两条边旋转形成两个柱形表面,因而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一个管状的物体.【答案】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线、面、体,重在体现面动成体,需要发挥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下列选项中四个平面图形绕着直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该图的是(A)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A)3.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 cm ,以边AB 所在直线为轴,将正方形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18 cm 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已知柱体的体积V =S ·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πr 2hB .2πr 2hC .3πr 2hD .4πr 2h【互动探索】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 )2-πr 2=3πr 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 2h .【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先判断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然后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点的形成:线与线相交成点,点无大小.线的形成⎩⎪⎨⎪⎧⎭⎪⎬⎪⎫点动成线面和面相交成线线无粗细面的形成:线动成面⎩⎪⎨⎪⎧平面曲面体的形成⎩⎪⎨⎪⎧面动成体由面转成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过程与方法】1.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2.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勤于思考的品质.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言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25~P12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如图,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他们的交点.3.射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一方延伸形成的,直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两方延伸形成的.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直线比射线长.()(2)直线AB 大于直线CD .()(3)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是一条直线.( )(4)延长直线AB ()(5)直线AB 与直线BA 不是同一条直线( )(6)直线AB 上有A 点()(7)直线AB 与直线l 不可能是同一条直线(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所示,A 、B 、C 、D 四个选项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线段是不延伸的,而射线只向一个方向延伸. 【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射线的延伸性,特别要注意射线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我们作图时只是作出了其中的一部分.【例2】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可以根据线段的定义写出所有的线段即可得解;也可以先找出端点的个数,然后利用公式n ×(n -1)2进行计算.【解答】(方法一)图中线段有: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共4+3+2+1=10(条).(方法二)共有A 、B 、C 、D 、E 五个端点,则线段的条数为5×(5-1)2=10(条).【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找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不漏,如果记住公式会更加简便准确.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若射线AB 上有一点C ,下列与射线AB 是同一条射线的是( B )A .射线BAB .射线ACC .射线BCD .射线CB2.如图,下列语句表述错误的是( C )A .点A 在直线m 上B .直线l 经过点AC .点B 在直线l 上D .直线m 不经过B 点3.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 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三个交点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六个交点 猜想:(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0个交点; (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5个交点; (3)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 ×()n -12个交点.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由郑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郑州——开封——商丘——菏泽——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 )A .6种B .12种C .21种D .42种【互动探索】从郑州出发要经过6个车站,所以要制作6种车票,从开封出发要经过5个车站,所以要制作5种车票,从商丘出发要经过4个车站,所以要制作4种车票,从菏泽出发要经过3个车站,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从聊城出发要经过2个车站,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从任丘出发要经过1个车站,所以要制作1种车票,再考虑是往返列车,起点与终点不同,则车票不同,乘以2即可.即共需制作的车票数为:2×(6+5+4+3+2+1)=2×21=42种.【答案】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可以结合线段条数的确定方法,也可以用公式n (n -1),将n =7代入即可.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1)线段:两端点,有长度.(2)射线:一端点,无长度.(3)直线:无端点,无长度.2.直线的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段中点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长短.2.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情境的引入及圆规作图,理解线段有长短,且能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丰富的活动情境,体验线段的比较方法,并能初步应用.2.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应用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26~P12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度量法和叠合法.2.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8 cm,则BC=8 cm,AB=16 cm.5.线段AB=6 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3 cm,则AC是BC的3倍.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如果MC比NC长2 cm,AC比BC长多少?【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已知条件,找到线段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解答】因为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 所以AC =2MC ,BC =2NC ,所以AC -BC =(MC -NC )×2=4 cm , 即AC 比BC 长4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线段的中点表示出线段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未知线段的长度.【例2】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3∶4的三部分,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EC =2,求:(1)AD 的长; (2)AB ∶BE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根据线段的比及中点的性质,可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可得AD 的长度;(2)要求比值,先求两条线段的长.【解答】(1)设AB =2x ,则BC =3x ,CD =4x ,AD =AB +BC +CD =9x . 由E 为AD 的中点,得ED =12AD =92x ,所以CE =DE -CD =92x -4x =x2=2.解得x =4, 所以AD =9x =36.(2)由AB =2x =8,BC =3x =12, 则BE =BC -CE =12-2=10. 所以AB ∶BE =8∶10=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遇到线段之间比的问题时,往往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所示,从A 地到B 地有多条道路,一般地,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的曲折的路线,这是因为( A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垂线段最短2.如图,点C 为AB 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CD =AC -BDB .CD =12AB -BDC .CD =23BCD .AD =BC +CD3.如图,B ,C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若AD =18 cm ,BC =5 cm ,且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求AB +CD 的长度.解:因为AB +CD =AD -BC ,AD =18 cm ,BC =5 cm ,所以AB +CD =18 cm -5 cm =13 cm.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果线段AB =6,点C 在直线AB 上,BC =4,D 是AC 的中点,那么A 、D 两点间的距离是( )A .5B .2.5C .5或2.5D .5或1【互动探索】本题有两种情形:(1)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C =AB -BC .又AB =6,BC =4,所以AC =6-4=2.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AD =1.(2)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C =AB +BC .又AB =6,BC =4,所以AC =6+4=10.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AD =5.【答案】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画图,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线段的比较与性质(1)比较线段:度量法和叠合法.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线段长度的计算(1)中点:把线段AB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2)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线段的长度.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3 角4.3.1角(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和四种表示方法.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角的度、分、秒之间的换算.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32~P13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角的概念:(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2.角的表示:如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字表示的角,改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1=∠ADE,∠2=∠EDB,∠3=∠CED,∠4=∠ABC,∠5=∠AED.可用一个大字写字母表示的角是∠A,∠B,∠C.3.角的度量:(1)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有度、分、秒;1°=60′,1′=60″.(2)1周角=2平角=4直角=360°.(3)把下列各题结果化成度.①72°36′=72.6°;②37°14′24″=37.24°.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A、C、D错误.【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解题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角”的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例2】(1)用度、分、秒表示48.26°;(2)用度表示37°24′36″.【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度、分、秒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1)48.26°=48°+0.26×60′=48°15′+0.6×60″=48°15′36″.(2)根据1°=60′,1′=60″得36″÷60=0.6′,24.6′÷60=0.41°,所以37°24′36″用度来表示为37.4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B)①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③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④把一个角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看,角的度数也扩大10倍.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1与∠OAB表示同一个角B.∠AOC也可以用∠O表示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和∠BOCD.∠β表示的是∠COA3.计算:(1)57.18°=57度10分48秒;(2)360″=0.1°或6′;(3)12′=0.2°或720″.4.写出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角.(图中所有的角均指小于平角的角)(1)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2)以点A为顶点的角;(3)图中所有的角(用简便方法表示).解:(1)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B,∠C.(2)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CAD,∠BAD,∠BAC.(3)∠C,∠B,∠1,∠2,∠3,∠4,∠CAB.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有1个角;(2)在图2中有3个角;(3)在图3中有6个角.(4)以此类推,如图4所示,若一个角内有n 条射线,此时共有多少个角?图1图 2图3图4【互动探索】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规律:当图中有n 条射线时,每条射线都与(n -1)条射线构成了(n -1)个角,则共有n (n -1)个角,由于两条射线构成一个角,因此角的总数为n (n -1)2,可根据这个规律,直接求出(1)(2)(3)的结论;在解答(4)题时,首先要弄清图中共有多少条射线,已知角内共n 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n +2)条射线,代入上面的规律,即可得到所求的结论.【解答】(1)1 (2)3 (3)6 (4)角内有n 条射线时,图中共有(n +2)条射线,则角的个数为(n +1)(n +2)2个.【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此类规律型问题,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律,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入手进行总结,然后得到一般化结论再进行求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角⎩⎪⎪⎨⎪⎪⎧定义⎩⎪⎨⎪⎧静态描述: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动态描述: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表示方法⎩⎪⎨⎪⎧三个大写字母一个大写字母一个希腊字母一个阿拉伯数字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1°=60′,1′=60″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2.认识角的平分线.【过程与方法】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研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类比线段中点的研究,类比角的平分线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在交流中获益.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教学难点】角的和差与画法.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34~P13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角的大小比较1.角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度量法和叠合法.2.如图,比较图中四个角的大小,并用“<”连接∠A<∠B<∠D<∠C.(二)角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在角的内部,从角的顶点引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授课目的(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见解 .(2)能从详尽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近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3)过程:在研究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详尽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授课重点、难点 :授课重点:常有几何体的鉴别授课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三、授课过程1.创立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显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直观感知,鉴别图形( 1)关于各样各样的物体 , 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显现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 . 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相同的侧面,获取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极点等局部,获取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见解.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样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比方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 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实践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帐篷 ,, 金字塔的图片 , 从面抽象出棱柱 , 棱锥 .(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 , 圆锥与棱锥的差异吗 ?(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 )以下列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课本第 121 页习题 4.1 第 1、2 题;第二课时几何图形授课目的1.能鉴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在从不相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变,进而建立空间见解,发展几何直觉 .重点与难点重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领悟从不相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相同的结果 .2.能鉴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1. 在面和体的变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能鉴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三、授课过程1.创立情况,引入新课( 1)思虑:为请欣赏漫画并什么会出现争执?(2)“横看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出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作岭侧成峰”中包括的数学道理吗?2.新课学习(1)不相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侧,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 , 圆锥,由浅入深,领悟从不相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获取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领悟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 . (能够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2)猜一猜,看一看Ⅰ .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 猜一物体 )Ⅱ . 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 各猜一物体 )Ⅲ. 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分别从不相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 ( 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 ,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 7( 画出表示图即可 )(4)(从不相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由少许组合渐渐加多)以以下列图,画出以下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获取的平面图形 .(学生独立思虑、合作交流,最后从模型上获取考据)3.实践与研究( 1)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获取什么图形?(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 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以下列图 .则一共有几种不相同形状的搭法( 你能够用实物模型着手试一试)?4. 参照练习(⒈)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⒉)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以下列图,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获取的平面图形是()(3)一个由8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图形时,获取的平面图形以下列图,那么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时,获取的平面图形可能是()( 4)如图分别是某立体图形三视图,请依照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⑴ 正视俯视左视图图图⑵正视图俯视图右视图5.作业设计课本第 118页练习 1 ,课本第 121页习题 4.1 第3、4题第三课时几何图形授课目的⒈认识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张开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进行简单推理和证明的能力,如通过观察和论证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美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题:针对本章所学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阶段,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在技能方面,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几何图形的推理和证明能力尚需培养,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来逐步提升。
3.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较浓,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难度较大的几何问题产生恐惧感,需要教师关注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b.与同学合作,探讨几何图形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机器人设计、航空航天等,以小组形式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4.思考题:
a.比较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b.思考如何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作业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3.引导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课型:新课学时:1学时主备人:审阅人:一.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二预习热身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三.活动探究活动1.(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1)长方体(2)长方形(3)正方形(4)线段点我们见过的长方形、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活动2.思考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思考:课本115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活动3.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思考:课本116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几何图形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几何图形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几何图形《多姿多彩——几何图形》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几何图形,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单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教学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简单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纸片;牙签、胶泥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4课题学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4课题学习》教案设计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包装纸盒.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2.通过包装纸盒的制作,掌握制作长方体纸盒的一般方法,能够独立制作出相关的包装盒.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合作意识的认识,培养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制作包装纸盒.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课前准备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厚纸板、直尺、剪刀、裁纸刀、胶水、彩笔、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出粉笔、玻璃杯、牙膏、营养品等产品包装盒,问:这些包装盒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你会制作一个精美的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吗?导入二:小明的爸爸是一个茶叶经销商,他想设计一个形为长方体的茶叶盒,你能帮他设计一个吗?想一想,这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展开活动1.观察、讨论问题(1):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组成的呢?问题(2):长方体的6个面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互相平行)这两个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相同)它们的面积呢?(相等)长方体中相邻的两个面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呢?(互相垂直)问题(3):长方体的棱共有12条,同一方向的棱的长度和位置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同一方向的棱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不同方向的棱呢?(不同方向的棱互相垂直或异面,长度不一定相等)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时有可能答不全,教师要根据情况分位置关系和大小两方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思考;另外,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定义,找出平行、垂直、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棱,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棱与面、面与面.2.设计与制作(剪开长方体纸盒,得到平面展开图,应剪开七条棱)图1问题(1):如图1所示,将其沿棱剪开,所得的平面展开图是什么样的?由各小组组长到讲台前分别展示所得的图形.(现有如图2~4所示的3种图形供参考)图2图3图4师生活动由于每组学生剪开的棱不同,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不能全部展示出六种情况也没关系,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探索,直到展示出六种情况为止,同时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展开图的不同形式.问题(2):你能试着从三个平面展开图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它是由长方体的表面所组成的.六个表面在同一平面内;边与边之间互相平行或垂直;原来相对的面成为相隔的面.师生活动学生可能不会完全讨论出结果,教师可在启发之后给予完整的结论.3.交流与比较问题(1):按刚才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大小,在白纸板上制作出平面图形,并折成长方体. 问题(2):设计出与教科书中“长城”牌墨水瓶不同的图案,不仅可用彩笔在盒上画出包装盒表面的产品广告设计,而且可以用电脑进行创意.图案以朴实大方、设计合理为主.师生活动讨论本组的作品,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制成的包装盒是不是长方体?若不是,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如何改正?(2)从使用性上看,包装盒的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节省?是否需要改进?(3)包装盒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4)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哪些新认识?各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并介绍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当堂达标”)参考答案1.D2.B 解析:三角形图案所在的面应与正方形图案所在的面相邻,而选项A,C与此不符,故错误;三角形图案所在的面应与圆形图案所在的面相邻,选项D与此不符.故选B.3.A4.B5.A6.解:如图5所示.图57.解:(1)由题意,知长方体的长为y毫米,宽为x毫米,高为65毫米,则此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的体积为65xy立方毫米.(2)因为长方体的长为y毫米,宽为x毫米,高为65毫米,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2(xy+65y+65x)平方毫米.又因为内部粘贴角料的面积占长方体表面纸板面积的,所以制作这样一个长方体共需要纸板的面积=×2×(xy+65y+65x)=(xy+65y+65x)= (平方毫米).因为x=40,y=70,所以制作这样一个长方体共需要纸板×40×70+156×70+156×40=23 880(平方毫米).课堂小结收获是 .遇到的困难是 .布置作业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是一个实践操作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先通过尝试探索,了解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通过铺平的方式,观察到它和想象的长方体的展开图的不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展开图,并粘贴,通过小组展示和评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掌握了长方体包装盒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由线段和角构成的复杂图形,学生可能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形。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度换算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并能够解释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这是本章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些概念是掌握几何图形的前提。例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射线的起点和延伸方向、直线的无限延伸性质等。
-角的分类及度量:角的分类(周角、平角、直角等)和度量(度、分、秒)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图形的角度关系至关重要。
-基本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是后续几何学习的基石,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性质等。
-平面图形的识别与面积计算:学会识别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是本章的实践应用重点。
2.教学难点
-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分:学生容易混淆这三种线的概念,特别是在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特性上。
-设计不同类型的面积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
-创设情境,如制作几何模型、绘制图形等,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线段、角和各种平面图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几何图形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角的度量等。

本章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判断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模型、实物等。

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操作题,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画法。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和后续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可能感到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课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课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种类和性质,能够正确地用名称和符号表示图形,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应用几何图形。

二、教学内容1.平面图形及其名称、符号的学习。

2.五种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直线、点)的性质。

3.常见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的名称、符号、判定方法及应用。

4.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五种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直线、点)的性质。

2.常见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的名称、符号、判定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1.完全理解五种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2.在讲解各种几何图形名称、符号及判定方法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板书和PPT等形式,讲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符号、性质及应用。

并通过多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演示法在讲解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时,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绘图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各种图形。

3.实践操作法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点。

五、教具和课件1.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彩色绘图纸、彩笔、橡皮等。

2.课件:PPT。

六、教学流程时间(分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5 上课打卡、布置课程目标讲授法10 五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符号及性质讲授法15 常见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的名称、符号、判定方法及应用讲授法20 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演示演示法时间(分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20 学生自己绘制各种图形实践操作法10 课堂小结、布置练习题讲授法七、教学评价1.练习题考试:通过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

2.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和点名,发现学生课堂是否能积极参与、认真听讲、配合教师操作等,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

八、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ppt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pptx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认识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3.通过多彩的图形世界,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重点认识简单的几何体.▲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活动1新课导入现实世界中有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下面是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图形,请写出名称:◆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114内容.提出问题:(1)观察图4.1-2,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你能给这些图形命名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15内容.提出问题:(1)图4.1-3中的帐篷、茶叶盒和金字塔的形状是什么?(2)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命名吗?(3)你还能找出一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吗?(4)你能完成P115的思考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3.教材P116思考.提出问题:(1)完成思考中提出的问题;(2)请谈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1.对于各种各样的图形,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__形状__、__大小__和__位置__关系.2.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__几何图形__.如:常见的三阶魔方可以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是__正方体__.3.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__同一平面内__,它们是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__同一平面内__,它们是平面图形.◆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如图,在下列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h,i,n是长方体;物体b,p是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是棱锥;物体f,k是球体.练习1.教材P116练习第1,2题.2.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有(C)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电镀螺杆呈现出了两个几何体的组合,则这两个几何体分别是__圆柱__、__六棱柱__.4.观察图中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中有哪些图形?(2)你可以发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3)图中有一处遗漏的图形,请你补充.解:(1)圆、菱形、正方形、扇形、三角形、长方形;(2)从上到下,依次上下左右对折得到;(3)如图所示.◆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课堂小结1.知道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1.作业布置(1)教材P121习题4.1第1,2,3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图形,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重点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体得到平面图形.▲难点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活动1新课导入1.请写出下图中立体图形的名称.,(1)),(2)),(3)),(4))解:(1)圆柱;(2)三棱柱;(3)三棱锥;(4)圆锥.2.请任意写出四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3.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117探究.提出问题:(1)一般从哪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2)从不同的方向看图4.1-7,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3)你能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17探究以下内容.提出问题:(1)你知道墨水瓶包装盒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吗?(2)什么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3)图中的墨水瓶包装盒的展开图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4)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展开图是否一样?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3.教材P118探究.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1.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__平面图形__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将会得到它们的平面图形.通常我们是从__正面__、__左面__、__上面__三个方向看,从而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2.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__平面__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__展开__图.◆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下列几何体中,从正面看是圆的是(B),A),B),C),D)例2如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解:例3如图是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的一个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根据图中所标尺寸(单位:mm),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解: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可得,上面的长方体长4 mm、高4 mm、宽2 mm,下面的长方体长8 mm、宽6 mm、高2 mm,∴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4×4×2+4×2×2+4×2+6×2×2+8×2×2+6×8×2-4×2=200(mm2).练习1.教材P118~119练习第1,2,3题.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C),A),B),C),D)◆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课堂小结1.知道常见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能画出相应的图形.2.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3.根据展开图识别立体图形.1.作业布置(1)教材P121~123习题4.1第4,6,7,10,11,13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2点、线、面、体1.通过丰富的实例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通过对点、线、面、体几何特征的认识,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活动1新课导入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__6__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_12__条棱,棱和棱相交成__8__个顶点.◆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119思考以下内容.提出问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2)长方体的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几条棱?棱和棱相交形成几个顶点?(3)由此可以得出几何图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4)点、线、面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1.几何体也可简称为__体__.包围着体的是__面__,面有__平面__和__曲面__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__线__,线有__直线__和__曲线__两种.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__点__.2.几何图形都是由__点__、__线__、__面__、__体__组成的,__点__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用运动观点看,点动成__线__,线动成__面__,面动成__体__.◆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面和1个曲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例2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例3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请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练习1.教材P120练习第1题.2.在球、圆锥、圆柱、棱柱中,由曲面和平面围成的是(C)A.球和圆锥 B.球和圆柱 C.圆锥和圆柱 D.圆柱和棱柱3.下雨时,司机会打开雨刷器,雨刷器在运动时会形成一个扇面,这是因为(B)A.点动成线 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 D.面面相交形成线4.如果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那么这个多面体叫做棱锥.如图是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六棱锥,它们都有12条棱.下列棱柱中和九棱锥的棱数相等的是(B)A.五棱柱 B.六棱柱 C.七棱柱 D.八棱柱5.如图所示的五棱柱,它的底面边长都是6 cm,侧棱长是8 cm,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五棱柱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图中的五棱柱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3)求这个五棱柱的侧面积.解:(1)五棱柱共有15条棱,侧面和上、下底面相交的棱长为6 cm,共10条;侧棱长均为8 cm,共5条;(2)五棱柱共有7个面,底面都是五边形,侧面都是长方形;上、下底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各个侧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3)这个五棱柱的侧面积为6×8×5=240(cm2).◆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课堂小结1.多姿多彩的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面有平面和曲面.3.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4.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1.作业布置(1)教材P122~123习题4.1第5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与性质1.掌握一个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了解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符号表示,理解点到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含义.▲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难点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活动1新课导入1.我们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你还记得它们的定义吗?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代表三种图形的事物?2.填空.(1)体是由__面__围成的,面和面相交形成__线__,线和线相交形成__点__;(2)点动成__线__,线动成__面__,面动成__体__.◆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125内容.提出问题:(1)经过一个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呢?(2)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植树时,为什么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知道这两棵树在同一条直线上?(4)点和直线有哪些关系?(5)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这个公共点叫做什么?(6)如何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1.经过__两__点有一条直线,并且__只有__一条直线,即__两__点确定一条直线.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__一__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__公共点__叫做它们的交点.3.射线和线段都是__直线__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表:名称图形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直线直线AB或__直线BA__或直线l无__2__个射线射线AB或__射线l__ __1__个__1__个线段线段AB或__线段BA__或__线段l__ __2__个无◆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1)下列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C),A),B),C),D)(2)如图,图中共有线段(C)A.8条 B.9条 C.10条 D.12条例2 读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直线l 经过A ,B ,C 三点,且点C 在A ,B 两点之间,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画直线BP ,射线PC ,连接AP ;(2)在(1)的图形中,能用已知字母表示的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几条?写出这些直线、射线、线段.解:(1)如图;(2)直线有2条:直线AB ,直线BP ;射线有7条:射线CA ,射线CB ,射线AB ,射线BA ,射线BP ,射线PC ,射线PB ;线段有6条:线段P A ,线段PC ,线段PB ,线段AC ,线段AB ,线段BC .例3 如图,已知数轴的原点O ,若点A 表示3,点B 表示-52,请问:(1)数轴上在原点O 右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射线OB 上的点表示什么数?端点表示什么数?(3)数轴上表示不小于-52,且不大于3的点组成的是什么图形?用字母怎样表示?解:(1)射线,射线OA ;(2)非正数,0;(3)线段,线段AB . 练习1.教材P 126 练习第1,2,3题. 2.下列关于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C)A )B )C )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B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三个交点 C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D .直线上任意两点都可以表示这条直线 4.下列写法中,正确的是(B)A .直线a ,b 相交于点nB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MC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MD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m ◆活动5 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 ◆活动6 课堂小结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2.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3.知道直线的性质.4.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作业布置(1)教材P129习题4.2第2,3,4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线段长度的比较与运算1.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3.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重点线段的长短比较、有关计算与线段的基本事实.▲难点线段的有关计算.◆活动1新课导入1.下列线段表示正确的是(B)A.线段M B.线段m C.线段Mn D.线段mn2.如图,已知平面上三点A,B,C,画出线段AB和BC.解:如图.◆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126~127部分内容.提出问题:(1)什么叫做尺规作图?(2)你能列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3)任意画两条线段AB,CD,如何比较AB,CD的大小,其结果有几种?(4)如何表示线段的和与差?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27图4.2-10以下内容.提出问题:(1)什么叫做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2)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有什么性质?(3)怎样找一条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3.教材P128思考.提出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ppt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pptx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 1几何图形4. 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认识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3.通过多彩的图形世界,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重点认识简单的几何体.▲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4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一同一平而I 勺,它们是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一同一平而 内一,它们是平面图形. ♦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 如图,在下列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⑵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 h, i, n 是长方体;物体b, p 是正方体;⑵物体g, m 类似于圆柱;物体1类似于圆锥:(3)物体e 是棱锥:物体f, k 是球体.练习1 .教材P“6练习第1, 2题.2 .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而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有(C)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3 .如图,电镀螺杆呈现出了两个几何体的组合,则这两个几何体分别是一皿.六棱柱 oppC ▽口4 .观察图中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中有哪些图形?⑵你可以发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3)图中有一处遗漏的图形,请你补充.解:(1)圆、菱形、正方形、扇形、三角形、长方形:(2)从上到下,依次上下左右对折得到;(3)如图所示.♦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urn 第2题图))□♦活动6课堂小结1.知道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1.作业布置(1)教材尸⑵ 习题4.1第1, 2, 3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第2课时折登、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图形,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重点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体得到平而图形. ▲难点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活动1新课导入1.请写出下图中立体图形的名称.O,(n)EL)解:⑴圆柱;(2)三棱柱;(3)三棱锥;(4)圆锥.2.请任意写出四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VV ,(4))、圆形、三角形3.分别从正而、左而、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而图形?解: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I♦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7探究.提出问题:(1)一般从哪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2)从不同的方向看图4.1 -7,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3)你能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探究以下内容.提出问题:(1)你知道墨水瓶包装盒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吗?(2)什么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⑶图中的墨水瓶包装盒的展开图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4)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展开图是否一样?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3.教材Pus探究.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2.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一展开一图.♦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下列几何体中,从正而看是圆的是(B)例2如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而、左而而图形?』匕二解: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可以展开成.平而一图形.这样的平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例3如图是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的一个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根据图中所标尺寸(单1.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而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得到它们的平面图形.通常我们是从一左面一、一上面.三个方向看,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将会从而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解: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可得,上面的长方体长4 mm 、高4 mm 、宽2 mm,下面的长方体长8 mm 、宽 6n 】m 、高 2 mm,,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4X4X2+4X2X2+4X2+6X2X2+8X2><2+6X8X2一 4X2=200(mm 2).练习1 .教材P118--119练习第1, 2, 3题.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从左而看到的平面图形是(C)口 口 a口♦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课堂小结1 .知道常见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能画出相应的图形.2 .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3 .根据展开图识别立体图形.1 .作业布置⑴教材 P2223 习题 4.1 第 4, 6, 7, 10, 11, 13 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 .教学反思 a : mm),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6—^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4. 1.2点、线、面、体形. 1.通过丰富的实例能正确判定用成几何体的而是平而还是曲而.2.通过对点、线、面、体几何特征的认识,能正确判定由点、线、而、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重点正确判定用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活动1新课导入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9个而,而与而相交的地方形成J2一条棱,棱和棱相交成8个顶点.♦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U9思考以下内容.提出问题:(1)长方体有几个而?(2)长方体的而与而相交的地方形成几条棱?棱和棱相交形成几个顶点?(3)由此可以得出几何图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4)点、线、而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1.几何体也可简称为—便包围着体的是—面而有—平而—和—曲面—两种.而和而相交的地方是—线_,线有一直线—和—曲线—两种.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息2.几何图形都是由一虎_、_线_、_面_、—旌一组成的,—息—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用运动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佐♦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而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而组成的,这些而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0 A图①图②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而都是平而:⑵图②是由2个而组成的,1个平面和1个曲而:(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例2如图,上面的平而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例3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请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而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而:(3)面动成体.练习1.教材尸120练习第1题.2.在球、圆锥、圆柱、棱柱中,由曲而和平而围成的是(C)A.球和圆锥B.球和圆柱C.圆锥和圆柱D.圆柱和棱柱3.下雨时,司机会打开雨刷器,雨刷器在运动时会形成一个扇而,这是因为(B)A.点动成线B.线动成而C.面动成体D.而面相交形成线4.如果一个多而体的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那么这个多而体叫做棱锥.如图是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六棱锥,它们都有12条棱.下列棱柱中和九棱锥的棱数相等的是(B)0 AA.五棱柱B.六棱柱C.七棱柱D.八棱柱5.如图所示的五棱柱,它的底面边长都是6 cm,侧棱长是8 cm,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五棱柱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图中的五棱柱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3)求这个五棱柱的侧而积.解:(1)五棱柱共有15条棱,侧面和上、下底而相交的棱长为6cm,共10条;侧棱长均为8 cm,共5条:(2)五棱柱共有7个面,底面都是五边形,侧面都是长方形;上、下底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各个侧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3)这个五棱柱的侧面积为6X8X5=24O(cm2).♦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课堂小结1.多姿多彩的图形是由点、线、而、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而有平而和曲面.3.体由而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4.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1.作业布置(1)教材/122〜123习题4.1第5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与性质1.掌握一个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了解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符号表示,理解点到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含义.▲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难点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活动1新课导入1.我们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你还记得它们的定义吗?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代表三种图形的事物?2.填空.(1)体是由用成的,面和而相交形成—线线和线相交形成点一:⑵点动成一线,线动成一面一,而动成—体♦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尸⑵内容.提出问题:(1)经过一个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呢?(2)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植树时,为什么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知道这两棵树在同一条直线上?(4)点和直线有哪些关系?(5)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这个公共点叫做什么?(6)如何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1.经过—西—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西—点确定一条直线.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_二_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_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3.射线和线段都是一直线—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表:♦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 (1)下列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C)A. 8条B. 9条C. 10条D.12条例2读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直线/经过A, B, C三点,且点C在A, 5两点之间,点P是直线/外一点,画直线8P,射线PC,连接AP;(2)在(1)的图形中,能用已知字母表示的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几条?写出这些直线、射线、线段.解:(1)如图;(2)直线有2条:直线AB,直线8P:射线有7条:射线CA,射线CB,射线A反射线84,射线8P,射线PC,射线P& 线段有6条:线段丛,线段尸C,线段P8,线段AC,线段A8,线段8C例3如图,已知数轴的原点O,若点A表示3,点8表示一提请问:B O A1.1 I . I I . 1-3 -2 -1 0I 2 3 4 5(1)数轴上在原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三、出示自学提纲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直线射线线 段
图形
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
表示法直线a
直线AB(BA)射线AB线段a
线段AB(BA)
作法叙述作直线AB;
作直线a作射线AB作线段a;
作线段AB;
连接AB
延长叙述不能延长反向延 长射线AB延长线段AB;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
明确目标,开展自主学习
(2)所有的锐角:________________
(3)与∠CDA互补的角:_______________
4、如图:AOC= + __
BOC= BOD-
= AOC-
5、如图, BC=4cm,BD=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______
6.已知点A、B、C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8,BC=5,则线段AC=_________
36°56′+18°14′=____;108°- 56°23′=________;
27°17′×5 =____;15°20′÷6 =____(精确到分)
2、60°=____平角;直角=______度;周角=______度。
3、如图,∠ACB = 90°,∠CDA = 90°,写出图中
(1)所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角的分类
∠β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范围0<∠β<90°∠β=90°90°<∠β<180°∠β=180°∠β=360°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的性质、角的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知识。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

2.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如教室的黑板、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整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整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知道什么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阅读教材P114~116,思考下列问题.1.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可以分成哪几类?知识探究1.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自学反馈完成教材P115~116的两个思考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例2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小组讨论归纳.活动2跟踪训练1.教材P121习题4.1第1、2、3题.2.教材P122习题4.1第8题.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活动3课堂小结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第2课时展开、折叠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能够正确的画出它们.2.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阅读教材P117~118,思考下列问题.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包括哪三种?2.什么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探究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自学反馈教材P118练习第1、2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教材P117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动手,画一画,并进行展示.例2教材P118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2跟踪训练教材P121~122习题4.1第4、6、7题.活动3课堂小结1.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2.学会了简单几何体(如棱柱、正方体等)的平面展开图,知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3.学会了动手实践,与同学合作.4.不是所有立体图形都有平面展开图.4.1.2点、线、面、体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阅读教材P119~120,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知识探究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体是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3.点没有大小之分,线没有粗细之分.自学反馈1.教材P120练习第1、2题.2.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有8个顶点,经过每一个顶点有3条棱.活动1小组讨论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面;(2)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3)球只由1个面围成,这1个面是平面;(4)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解:(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活动2跟踪训练1.一个七棱柱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由此你可以猜想出n棱柱有多少个面?那么七棱柱共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解:9个;其中7个是四边形,2个是七边形;(n+2)个;21条;14个.2.通过对棱柱的观察,你能说出n棱柱的顶点数与n的关系及棱的条数与n的关系吗?解:2n,3n.活动3课堂小结1.多姿多彩的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面有平面和曲面.3.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4.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掌握三者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的基本画图能力.阅读教材P125~126,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认真总结下列问题,体会直线的公理.1.直线、射线、线段的端点及延长方向.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直线公理.知识探究1.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图形表示方法线段AB或线段a射线AB或射线a直线AB或直线a端点个数两个一个延伸方向不向任何一方延伸向一方无限延伸向两方无限延伸2.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时候,都要在字母前注明“线段”“射线”“直线”.(2)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或线段时,两个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不能交换位置,必须把端点字母放在前面.自学反馈根据语句画图:(1)画直线AB经过点P;(2)点C在线段AB上;(3)线段AB与CD相交于O;(4)画线段MN与PQ相交于M.解:略.活动1小组讨论例1如图,已知三点A、B、C.(1)画线段AB;(2)画射线AC;(3)画直线BC.解:略.例2三点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确定几条直线?解:1条或3条.活动2跟踪训练1.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解:略.2.教材P126练习第1、2、3题.活动3课堂小结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3.知道直线的性质.4.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OC=AC=3.5cm.第2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及线段的性质1.掌握线段比较的两种方法,会表示线段的和差.2.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理解两点的距离的意义.3.会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阅读教材P126~129,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及有关的性质.知识探究1.线段的尺规作图.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线段中点的定义.自学反馈1.M是线段AB上的一点,其中不能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的是(A)A.AM+BM=AB B.AM=BM C.AB=2BM2.教材P128练习第1、2、3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如图,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解:因为AB=4cm,BC=3cm,所以AC=AB+BC=7cm.因为点O是线段AC的中点,12所以OB=OC-BC=3.5-3=0.5(cm).例2如图,已知线段a,b,c,用直尺和圆规画图(保留画图痕迹).(1)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c;(2)用字母表示出所画线段.解:略.例3如图,这是A、B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计划时,为使A、B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设计线路?在图中画出,并说明你的理由.解:如图所示,连接AB.理由: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活动2跟踪训练1.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完成下列填空.(1)AB=2BC,BC=2AD;(2)BD=3AD,AB=4AD.线段⎨⎨ ⎩ 线段的中点2.教材 P 130 习题 4.2 第 7、8、9、10 题. 活动 3 课堂小结⎧⎪线段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叠合法⎪⎩ 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度制:1°=60′,1′=()°. 1′=60″,1″=()′.4.3角4.3.1角1.理解角的两种定义,识别角的符号.2.知道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表示.3.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及度、分、秒的进位制,能够熟练的进行转换.阅读教材P132,知道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什么是周角、平角?知识探究1.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如果一个角的终边旋转到与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继续旋转,当终边旋转到与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角的表示方法:角用“∠”表示,读做“角”.(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2)用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表示;(3)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α、β、γ、θ)表示.自学反馈1.如图,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为(D)A.∠AOBB.∠BOCC.∠αD.∠O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图中的各个角吗?阅读教材P133,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和换算.知识探究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1°的角等分成60份就是1′的角;1′的角等分成60份就是1″的角.1601601°=3__600″.度、分、秒是60进制的.自学反馈1.用度、分、秒表示:(2)( )°=16′=960″;′ (1)0.75°=45′=2__700″;4 15(3)16.24°=16°14′24″. 2.用度表示:(1)1 800″=30′=0.5°; (2)50°40′30″=50.675°.活动 1 小组讨论例 1 如图,图中的∠1 表示成∠A ,图中的∠2 表示成∠D ,图中的∠3 表示成∠C ,这样的表示方法对不对, 如果错了,应该怎样改正?解:不正确,∠1 表示成∠DAC ,∠2 表示成∠ADC ,∠3 表示成∠ECF. 例 2 38.15°与 38°15相等吗?如不相等,哪个大? 解:38°15′大.例 3 想一想:时钟在 5 点 15 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解:67.5°.活动 2 跟踪训练教材 P 134 练习第 1、2、3 题. 活动 3 课堂小结⎧⎪角的概念角⎨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与换算(1)如图 1,若 OB 是∠AOC 的平分线,则∠AOC =2∠AOB =2∠BOC ,∠AOB =∠BOC = ∠AOC ;, , , ,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1.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分. 3.记住角平分线的定义.阅读教材 P 134~136,理解角的比较方法及角的定义和性质,会进行角度的加减运算. 知识探究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 起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两种方法分别叫(度量法)和(叠合法).2.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自学反馈1.如图,用心填一填:∠AOC =∠AOB +∠BOC , ∠BOD =∠COD +∠BOC , ∠AOC =∠AOD -∠COD , ∠BOD =∠AOD -∠AOB .2.细心想一想,看谁做得最快.12图 1图 2(2)如图 2,若 OB 是∠AOC 的平分线,OC 是∠BOD 的平分线,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相等的角? 解:∠AOB =∠BOC =∠COD , ∠AOC =∠BOD.活动 1 小组讨论例 如图 OD 是∠AOB 的平分线 OE 是∠BOC 的平分线 且∠AOC =130° 求∠DOE 的度数.如果改变∠AOC的大小,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探究∠DOE 的大小变化,从中得到的启示.解:∠DOE =65°,∠DOE =12∠AOC.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 角的运算 ⎪ ⎪⎨ 活动 2 跟踪训练如图,点 A 、O 、B 在一条直线上,∠AOC =80°,∠COE =50°,OD 是∠AOC 的平分线.(1)试比较∠DOE 与∠AOE ,∠AOC 与∠BOC 的大小;(2)求∠DOE 的度数;(3)OE 是∠BOC 的平分线吗?为什么?解:(1)∠DOE <∠AOE ,∠AOC <∠BOC.(2)90°.(3)是,因为∠COE =∠BOE =50°.活动 3 课堂小结⎧角的大小比较⎧度量法 ⎪⎩叠合法角平分线4.3.3余角和补角1.了解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意义.2.掌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理解方位角的概念,会用角描述方向,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教材P137~138,知道什么是补角和余角,以及它们的性质.知识探究1.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几何语言表示为:如果∠1+∠2=90°,那么∠1与∠2互为余角.2.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几何语言表示为:如果∠1+∠2=180°,那么∠1与∠2互为补角.3.性质: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自学反馈1.判断题:(1)90度的角叫余角,180度的角叫补角.(×)(2)若∠1+∠2+∠3=90°,则∠1,∠2,∠3互为余角.(×)(3)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4)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相等.(×)(5)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6)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两个锐角一定互余.(×)(7)如果∠A=25°,∠B=75°,那么∠A与∠B互为余角.(×)(8)如果∠A=x°,∠B=(90-x)°,那么∠A与∠B互余.(√)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解:45°.活动1小组讨论例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D平分∠COA,OE平分∠COB.(1)∠COB+∠AOC=180°,∠EOD=90°;(2)图中互余的角有4对,互补的角有5对.例2如图1,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A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画法:以点O为顶点,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为角的一边,画40°的角,使它的另一边OB落在东与北之间.射线OB的方向就是北偏东40°(图2),即客轮B所在的方向.请你在图2上画出表示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解:略.活动2跟踪训练1.如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OD平分∠AOB,∠COE=90°.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所有的直角∠AOD,∠BOD,∠EOC;(2)写出图中与∠AOE相等的角∠3;(3)写出图中∠AOE所有的余角∠2,∠4;(4)写出图中∠COD的补角∠EOB;(5)写出图中∠DOE的补角∠AOC.2.用方位角描述下列方向.解:略.活动3课堂小结1.余角、补角的概念:(1)和为90°的两个角互为余角;(2)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2.余角、补角的性质:(1)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导学案(教案)的基本格式及要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2、重点3、难点:三、【道具使用】PPt直尺三角板等,根据教材内容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设计“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作图、测量和计算中巩固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节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
-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
-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角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尺规作图的能力,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如作直线、作圆、作角等,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几何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通过几何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对于证明和推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长度、计算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回顾并巩固点、线、面的基本概念,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入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和计算技巧。
2.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讲解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目标:使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教具等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3)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和练习题。
3.强化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几何应用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几何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绘制和计算。
2.难点:
(1)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时,将几何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4.理解并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课时)第1课时认识几何体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2.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3.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难点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活动2:探究新知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 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 4.1-5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活动3: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活动4:布置作业习题 4.1第1,2,3,8题.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兴趣.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1.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些几何体,以及它们简单的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难点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几何体的方法.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要求各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个正方体小木块,教师也相应的拿出小木块,首先教师展示,用小木块摆成如图所示的图形:活动2:探究新知教师安排几名学生上讲台观察,注意安排的位置,一名同学从正面看,一名同学从上面看,一名同学从左面看,然后让这三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可以多安排几名同学从相同的位置观察,以便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学生观察比较,这三名同学所画的图形是否相同,然后进行讨论.各小组中可安排有美术基础的同学给其他同学介绍这里的知识.活动3:体验运用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教材探究内容:学生分组活动,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木块摆不同的立体图形,每个同学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以便有更深的体会.师生共同归纳出: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教师指出: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利用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活动4:练习巩固教师分批次出示以上各物体,然后让同学观察并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物体的视图各是什么平面图形.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如有疑问,可利用实物进行展示观察.练习:教材118页练习 1.活动5: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作业:习题 4.1第4,9题.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第3课时几何图形的展开图1.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2.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重点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难点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形状的纸条:提出问题,我们在小学中已经接触过正方体的展开图,猜一猜,以上几个图形中,折叠以后是不是都能构成正方体?二、探究新知学生针对以上问题思考、讨论,然后动手操作试一试,看一看哪些可以构成正方体,哪些不能.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形状的纸板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然后归纳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师可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巡视指导.三、探究圆柱、圆锥、三棱柱、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师出示问题: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三棱柱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也可以动手操作试一试,然后师生共同得出以上各图形展开图的形状.四、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练习第2,3题.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五、作业习题 4.1第6,7,10,11,13题.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4.1.2点、线、面、体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1.用粉笔一端在黑板上画一条线.2.用粉笔整支在黑板上画一个面.活动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1.粉笔的一端可以看作一个点,刚才画线是不是可以看作是这个点运动形成的.2.一支粉笔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这个线段的运动过程是不是形成了一个圆.3.思考,一本书是不是可以看作一页纸运动形成的一个几何体.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思考时间.活动3:自主学习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自主学习目标:说一说这部分内容中所展示的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体与体相交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以培养学生产生数学思维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活动4: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练习第1,2题.小结:谈谈你对点、线、面、体的认识.活动5:作业习题 4.1第5题.这节课借助课件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的生活图片中,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平面和曲面、直线与曲线的区别,再利用生动形象的动漫课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欣赏美丽图案时,又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意识.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的联系起来.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的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活动2:探究新知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1.探究直线性质.学生完成课本第125页思考题,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教师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的评价)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O在直线l上(直线l经过点O)②点O在直线l外(直线l不经过点O)4.直线的交点当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5.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阅读课本125~126页有关内容,教师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活动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并能画出图形.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进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B在点A的左边.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3.完成课本第126页练习.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