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线性化预失真技术研究

线性化预失真技术研究

本人签名:鳓:.
新签名:墓蜂
日期:璺幺!:至
El期:——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首先通过介绍无线通信的发展史,论述了通信的发展趋势一一无线移动 通信,并简要探讨了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新进展。以此为序言,阐述了线性 化技术提出的背景,论述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的必要性和重大的实际意义, 接着介绍了线性化技术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主要的线性化方法,自 适应预失真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并给j_11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第一章绪论
(3)各式各样的用户设备:用户将使各式各样的移动设备接入到4系统中来。 设备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听、说、看,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与用户进 行交流。这将大大方便人们的使用,特别是某些残疾用户的使用。 (4)自治的网络结构:4G系统的网络将是一个完全自治的、自适应的网络,它 可以自动管理、动态改变自己的结构以满足系统变化和发展的要求I"1。 综上所述,近年来移动通信蜂窝网快速发展和不断进化,其主要特点和要求 是:蜂窝网必须是数字网,移动通信业务不仅仅保证移动手机语音通信继续发展, 还必须大力数据通信业务,使移动用户在短期停歇期间,能方便使用Internet接入, 以索取必要的各种信息,这要求蜂窝网的数据传输容量和数字速率不断提高,未 来改进的移动终端要从2G的9.6Kb/s升至2.5G的144Kb/s,又将升至3G的2Mb/s 几年后再升至4G,达到155MKb/s[56-571。总而言之,通信技术总的大发展趋势就 是更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无线移动通信,要求无线移动通信有着更高的通信速率, 更灵活、更安全可靠的、无所不在的接入,更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服务。
next
resolved in the
step
are

数字预失真算法

数字预失真算法

数字预失真 (DPD)
数字预失真是一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用于线性化功率放大器 (PA)。

PA 在高功率
等级下工作时会产生非线性失真,导致信号失真和频谱效率降低。

DPD 的原理
DPD 的基本原理是预失真输入信号,以补偿 PA 的非线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建模PA 非线性:测量PA 的幅度和相位响应,以创建其非线性特性的模型。

2.反演非线性:使用模型的逆函数预失真输入信号。

这将抵消 PA 的非线性,
产生线性化后的输出。

3.自适应调整:随着温度、功率水平和其他因素的变化,PA 的非线性特性会
发生变化。

DPD 算法必须不断调整,以确保持续的线性化。

DPD 算法类型
有各种不同的 DPD 算法,包括:
•模型参考 DPD:使用 PA 的详细物理模型。

•行为模型 DPD:使用更简单的数学模型,捕获 PA 的主要非线性。

•波形记忆 DPD:存储 PA 的过去输出,以预测和补偿非线性。

•神经网络 DPD:使用神经网络来近似 PA 的非线性。

优点
DPD 提供以下优点:
•降低信号失真
•提高频谱效率
•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
•延长 PA 的使用寿命
应用
DPD 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移动电话
•基站
•雷达
•卫星通信
结论
数字预失真是一种强大的技术,用于线性化功率放大器。

它通过预失真输入信号来补偿 PA 的非线性,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并延长 PA 的使用寿命。

各种 DPD 算法可提供不同的复杂度和性能权衡,使其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应用。

基于Wiener模型的非直接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基于Wiener模型的非直接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z (t − m)
(3)
图5 基于Wiener模型的非直接预失真线性化系统 在整个过程中, Wiener 模型参数正确有效的识别对 于线性化结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一种优 化分离算法识别Wiener模型的参数。如图4可知Wiener模 型由线性时不变系统(LTI)与一个无记忆非线性系统(NL)构 成。输入z(t)与输出y(t)都可知,可假设Wiener模型中NL 部分为线性的,从而先求得s(t)。当求出s(t)后,将Wiener 模型的LTI与NL两个模块分离后分别识别其记忆效应参数 与非线性参数。 假设模型是线性的,那么待处理的信号必须处于功
基于Wiener模型的非直接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林碧怡 Yide WANG Bruno FEUVRIE]
摘要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于信道传输中的非线性失真十分敏感,功率放大器是 产生非线性失真的主要器件。为了降低传输信号的失真程度,减小对相邻频段的 用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显得尤其重要。预失真技术以其线性度 好、自适应能力强、效率高等优点成为消除非线性失真的首选。在此阐述功率放 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和记忆效应,介绍预失真技术,利用基于Wiener模型的估计器 来构成非直接预失真线性化系统,并对Wiener模型的参数识别算法进行优化。仿 真实验表明此方法能有效补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和记忆效应,提高系统性 能,降低开发成本。
动态线性滤波器串行一个非线性模块 ) ,输入信号变为获 得非线性与记忆效应的信号 za (t ) 。
za (t ) = ∑ bm ∑ h2 p −1 z (t − m)
m=0 p =1
M
P
2( p −1)
z (t − m)
(5)
然后将该信号除以增益即 za / g 输入到Wiener模型的 训练模型中与源输入信号通过一个训练机制获得Wiener模

利用RF预失真实现功放线性化

利用RF预失真实现功放线性化

利用RF预失真实现功放线性化
线性是多模多载波无线网络的一个关键性能,这些网络包括宽带第三
代(3G)和第四代(4G)蜂窝系统,包括减小了覆盖区域并且采用低发射功率架
构的小型蜂窝基站。

其亮点在于射频/微波功率放大器(PA)能以低成本和低系
统功耗提供所需的性能。

遗憾的是,功放的操作通常不是线性的,可工作在
平均输出功率0.5W至60W的线性化功放的高性价比方案还没有实现。

但有种解决方案已经浮出水面,即Scintera公司的射频功放线性器(RFPAL)系统级芯片(SoC)解决方案。

该方案采用预失真技术来改善输出功率
电平在60W以下的功放线性度。

特别是在10W以下时(这种情况下,大多数
功放都是基于A类或AB类偏置电路),RFPAL电路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回
退替代方案。

为更好地理解这些RFPAL解决方案的用途和射频预失真(RFPD)技术的使用,本文将该方法与数字预失真(DPD)和回退等用于改善功放线性度
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

没有功放是完美的。

当馈入多频输入信号时,功放将提升有用信号,
但也会产生无用的互调(IM)项(图1a)。

当功放接近饱和时,这种非线性行为
会愈加明显。

为了在没有采取预失真技术的条件下获得可接受的线性度,功
放通常要从饱和点(图2a中的PSAT(3dB))回退。

遗憾的是,当放大器的工作
点回退时,放大器的直流效率将下降(图1b)。

对于已经进入回退模式以适应。

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02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的技术 分类
前馈线性化技术
前馈线性化技术通过引入一个额外的反馈环路,将功率放 大器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与原始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和调整,以消除非线性失真。
前馈线性化技术具有较高的线性化效果,但需要精确的信 号匹配和调整,因此实现难度较大。
反馈线性化技术
01
反馈线性化技术通过将功率放大 器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并 利用负反馈原理对输入信号进行 修正,以减小非线性失真。
多项式预失真技术通过使用多项式函数来描述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预失真器通过 调整多项式的系数来产生补偿信号,以抵消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
度高、计算复杂度低,但需要实时计算多项式函数,可能影响实时性能。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和较低 的成本,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功率放大器。此 外,由于预失真器位于功率放大器之前,因 此可以避免功率放大器内部的热损耗和可靠 性问题。

模拟预失真
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 统,能够快速响应信号的变化 ,但线性化效果可能略逊于数 字预失真。
前馈线性化
通过引入额外的反馈环路,降 低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适用于对噪声和失真性能要求 高的系统。
基带扩展
通过在基带信号上添加适当的 调制,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线性 范围,适用于宽带信号传输系
多载波技术
通过将信号分割成多个子载波,降 低单个载波的幅度,减小非线性失 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复合反馈技术则是结合前馈和反馈技术的优点, 通过引入前馈和反馈两个环节来进一步改善功率 放大器的线性度。
反馈线性化技术的优缺点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会使其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如对于二阶失真会产生二次谐波和双音拍频,对于三阶失真会产生三次谐波和多音拍频。

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如落在通带内,将会对发射的信号造成直接干扰,如果落在通带外将会干扰其他频道的信号。

为此要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进行线性化处理,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信号的频谱再生问题。

射频功放基本线性化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不外乎是以输入RF信号包络的振幅和相位作为参考,与输出信号比较,进而产生适当的校正。

实现射频功放线性化的常用技术有三种:功率回退、预失真、前馈。

1、功率回退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选用功率较大的管子作小功率管使用,实际上是以牺牲直流功耗来提高功放的线性度。

功率回退法就是把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功率从1dB压缩点(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

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渐渐进入饱和区,功率增益开始下降,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压缩点,用P1dB表示。

)向后回退6-10个分贝,工作在远小于1dB压缩点的电平上,使功率放大器远离饱和区,进入线性工作区,从而改善功率放大器的三阶交调系数。

一般情况,当基波功率降低1dB时,三阶交调失真改善2dB。

功率回退法简单且易实现,不需要增加任何附加设备,是改善放大器线性度行之有效的方法,缺点是效率大为降低。

另外,当功率回退到一定程度,当三阶交调制达到-50dBc以下时,继续回退将不再改善放大器的线性度。

因此,在线性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完全靠功率回退是不够的。

2、预失真预失真就是在功率放大器前增加一个非线性电路用以补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它的优点在于不存在稳定性问题,有更宽的信号频带,能够处理含多载波的信号。

预失真技术成本较低,由几个仔细选取的元件封装成单一模块,连在信号源与功放之间,就构成预失真线性功放。

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技术_陈贵强

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技术_陈贵强

X 收稿日期: 2003- 05- 13
# 30 #
电讯 技术
2003 年第 4 期
研究与开发
RESEARCH & DEVELOPMENT
出具有线性特性, 能补偿由于温度、电源变化、晶体 管老化等产生的功放特性变化。由于预失真器接在 末级功放之前, 对高功放输出功率影响小。自适应 预失真法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线性化法, 本文讨论自 适应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及其仿真 结果。
LUT 中的内容。在查表法中, 有复数矢量保角变换 ( Complex Vector Mapping ) 、极 坐 标 查表 ( Polar Look Up) 和直角坐标查表( Rectangular Look Up) 。复数矢
量保角变换法中, 误差矢量储存在表格中, 采用内插 法连续计算三维功率表面的梯度。这些功率表面是
射频预失真的调整相应的在射频上完成, 其实 现的原理框图如图 1 所示。预失真器的 2 个复数增 益调整器分别按工作函数的输出调整幅度和相位。 输入信号的包络作为工作函数的输入量, 反馈通路 用边带带通滤波器对需要抑制的频谱( 邻道频率) 取 样, 并借助 DSP 调整工作函数的输出参数使不需要 的信号最小。
函数。由于要求太多的参量使计算量太大, 随后做 了改进[ 9] 。借助功放的近似非线性特性将复函数变
为两个实函数, 从而减少了计算量。当放大器的失
真特性未知时, 利用神经网络算法, 直接从放大器的 输出数据估计要求的预失真函数。
四、仿真过程及结果
本文采用射频预失真并利用工作函数的方法得 到失真系数。工作函数由多项式产生, 为简化运算
图 1 射频预失真原理框图
三、自适应预失真工作函数
自适应线性化技术中, 核心问题是如何得到和 自动调整工作函数的参数。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一种模拟预失真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方案

一种模拟预失真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方案

一种模拟预失真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方案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模拟预失真的功率放大器(PA)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能够在有限的电源范围内满足多种不同的应用。

然而,PA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它的输出信号的可调范围有限,这就是所
谓的“线性化”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开发出了几种不同的线性化技术,例如功率限幅(PAL)、端到端(ETE)和双调制(DM)。

其中,功率限幅技术通过从放大器电路中移除部分非线性元件,以获得所需的线性性能。

例如,一种流行的PA线性化技术可以通过
使用恒流源和恒压源来实现线性化,这也被称为双源线性化技术。

然而,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它需要在系统中添加大量元件,以提供所需的功率。

另一方面,端到端(ETE)技术可以解决双源线性化技术中所面
临的元件耗尽问题。

它是一种以微秒为最小时间单位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可以处理输入信号的非线性行为。

它的优点是它能够在每一段时间内调节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从而实现线性性能。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双调制技术可用于实现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

双调制技术使用一种电路,可以将一个较高的输入功率信号转换为两个较小的低功率信号,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线性特性。

它的优点是它不需要额外的元件,并具有较低的实现成本。

总之,模拟预失真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常用技术有功率限幅(PAL)、端到端(ETE)和双调制(DM)。

这些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处理后的信号能够实现较好的线性特性。


外,这些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进行合理的选择。

射频功放的立方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射频功放的立方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射频功放的立方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王伟旭,张玉兴(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054)摘 要 预失真技术是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中的一种,与其他线性化技术相比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等优点。

立方预失真技术是其中的一种,该技术易于设计调试,且性能优良。

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剖析了非线性失真产生的根源。

说明了预失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重点讨论了立方预失真器的原理和结构,并且给出了理论和实际系统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 线性功率放大器;立方预失真器;预失真;三阶交调中图分类号 T N722 文献标识码 ACubic Pre 2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T echnique forRF Pow er AmplifierW ANG Wei 2xu ,ZH ANG Y u 2xing(UESTC ,Chengdu Sichuan 610054,China )Abstract Pre 2distortion is one of the linearization techniques for RF power amplifier.C ompared with other linearization techniques ,it provides simple and reliable circuit design ,g ood performance and relative low cost.M oreover ,it is easy to design and test.This paper analyzes non 2linearization of RF power amplifier ,explains how the pre 2distorter w orks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cubic pre 2distorter ,and presen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K ey w ords linear power amplifier ;cubic pre 2distorter ;pre 2distortion ;I M D3收稿日期:20052122170 引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放大器的线性度改善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Ku波段模拟预失真线性化器

Ku波段模拟预失真线性化器

Ku波段模拟预失真线性化器王博;刘强【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预失真方法的线性化器设计.利用预失真技术设计行波管配用线性化器的数学模型,得出了预失真电路的功率转移特性曲线和相位特性曲线.预失真电路采用上下支路对消结构,通过二极管产生失真信号,并利用2个可调衰减器和可调移相器来调节其幅度和相位,以此补偿功率放大器的AM-AM,AM-PM失真特性,改善输出信号的线性度.此外通过改变二极管的偏压,线性化器能够提供不同种幅度和相位特性的组合方式,用于不同特性的功放.基于该模拟预失真方法设计了行波管线性化器,在给定的动态范围内幅度扩张5 dB,相位扩张40°.【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1(041)002【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Ku波段;模拟预失真;线性化;行波管TWTA【作者】王博;刘强【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1731;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3.50 引言近年来,随着无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通信信道数量的增加、使用频带宽度的扩展以及更高效调制方式的采用,对发射末端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高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成为当今通信新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行波管放大器(TWTA)[1-4]和固态功率放大器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达到更高的功率输出要求的同时设计出很好的效率,但是线性度却不能达到很好的要求,因此对功放线性化技术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

线性化的目的在于降低由于功放工作于饱和区而引起的幅度和相位失真 ,即减小交调分量。

无线系统中的线性化技术一般要求体积小、功耗低的电路特性,因此基于模拟预失真方法设计的线性化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相关报道,基于二极管的预失真线性化器适用于行波管这样的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真度很高的功放线性化电路中。

但是这些电路都相对比较复杂,并且二极管的温度敏感特性在偏置负载线的电路设计中增加了线性化器的设计难度[5]。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线性化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线性化

记忆效应与预失真的关系

在存在记忆效应的条件下,预失真线性化的效果只能做到对某一个频 率点最优; 在存在记忆效应的条件下,如果输入信号是窄带的,则记忆效应通常 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输入信号是宽带的,则记忆效应 的影响不容忽视,它往往是限制预失真的线性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如果采取某种方法消除了放大器的记忆效应,则放大器在各个频率点 的失真情况都是一样的,这时只要做到了在一个频率点的补偿最优, 也就是在整个频带上的补偿最优。



计入记忆效应方法(1)
PMC 7815
计入记忆效应方法(1)(cont’d)
PMC 7815
PMC-7815 原理分析

这是 PMC-7815 采取的方案;
通过功率积分(过去)与功率微分(变化率)的地址指标寻址来计入记忆效应的 影响(这可理解为时变的非线性); 引入平方、三次方、四次方……非线性 FIR 滤波器来计入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存储体中每一个单元储存有一组完整的 FIR 参数; FIR 中的参数是实时更新的; 每隔一段时间,用一组己知的训练序列来校正放大器,更新存储体中所有的 FIR 参数 但是这样整个系统会变得十分复杂,为补偿非线性,计算开销与存储开销会非常大; 自适应校正的时间也会非常长,有时会因此导致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 DCSP (数字补偿信号处理单元) 需要专门设计(ASIC),以保证计算速度,因为 补偿信号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3-5倍,所以对 DCSP 的计算能力的要求非常 高(时钟频率:80-100 MHz);
High Power (40W) 3-Sector Multi-carrier (4 W-CDMA) BTS PALADIN Cost Advantage: $12,393 per BTS

模拟预失真电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模拟预失真电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模拟预失真电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模拟预失真电路是一种用于提高功放器件线性度的电路设计技术。

传统的功放器件在工作时存在非线性失真问题,导致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存在失真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模拟预失真电路的概念,通过在信号输入端引入一定的非线性特性来补偿功放器件的非线性失真,从而实现更加准确的信号放大。

模拟预失真电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适当的加工,将原始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使其与功放器件产生的失真信号进行互补,实现整体线性度的提高。

具体来说,模拟预失真电路可以根据功放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对输入信号进行逆失真变换,将原始信号的失真部分与功放器件的失真部分相互抵消,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输出信号。

模拟预失真电路在通信、无线电频率调制、音频放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模拟预失真电路常用于功放器件的前端,通过减小功放器件的非线性失真,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性能稳定性。

在音频放大领域,模拟预失真电路可以有效降低放大器的失真程度,提高音频系统的音质表现。

此外,模拟预失真电路还可以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视频处理等领域,以提高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模拟预失真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路设计技术,通过引入适当的非线性特性来补偿功放器件的非线性失真,实现更准确的信号放大。

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模拟预失真电路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航,让他们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模拟预失真电路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模拟预失真电路的研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讲解模拟预失真电路的概念和原理。

WCDMA直放站功率放大器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研究

WCDMA直放站功率放大器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研究

lp dua in.Co a e t t rln a iai n tc n q e o e mo l t o mp r d wih ohe i e rz t e h i u s,p e so t n tc n q e prv d s smp e c r ut o r ditri e h i u o i e i l ic i o
频信号 。本文设 计 了一种 可以较 大程 度抵 消预 失真 器残存 基 频分 量 的预 失真 结 构 , 明显 可 改善功放 交调 失真 , 并使 得基频 信 号得到较 为 完整的保 留 。仿 真结 果显示 , 该结构 有效 改善 了功放 产生的 交调失真 , 将三 阶交调 改善 到 4 B以上 。 5d 关键词: 率放 大器 , 功 线性化 , 失真 , 预 三阶 交调
第2 期
21年 0 01 6月 电光 系 Nhomakorabea统
No. 2
El cr n c a d Elcr —pt a y tms e to i n e to o i lS se c
Jn 0 1 u .2 1
WC MA直 放 站 功 率 放 大 器 预 失 真 线 性 化 技 术 研 究 D
张 翼
重庆邮 电大 学通信与信 息 工程 学院 , 重庆 4 0 6 005 摘 要: WC MA直放站 中, 在 D 由于 WC MA 系统使 用 了非恒 定 包络调 制 方 式 , 以对 于其 D 所 所使 用的功 率放 大器线性 度要 求较 高。在 众 多线性化 手段 中, 失真技 术 由于其结构 简单 、 预 性能优 良、 成本 低等特 点成 为较 受欢迎 的一种 改善 功放 非线性 的方 法。但 是 传统 的模 拟预 失真 电路 结构 对预 失真器所在 支路 产生 的基 频 分 量抑 制 并不彻 底 , 一 定程度 上 削 弱 了基 在

用于Ka波段接收机末级的预失真线性化器

用于Ka波段接收机末级的预失真线性化器
[1]
intermodulation (IMD3) amplitude and phase can be controlled.By applying this linearizer to ADS soft ,
大器非线性有一定程度的补偿作用。目前大部分预
[2- 5] 失真线性化器多用于高功率放大器 (HPA) , HPA
W *2 = W 2 - C W *1 = W1 - C W1 - C - W 2 + C = B A=B 要求线性化器产生的三阶互调值的幅度
1 预失真线性化原理
1.1 基本原理
预失真线性化器以往的设计多采用以放大器增 益的幅度与相位失真量即 AM-AM 、 AM-PM 失真量 为设计参考值, 但当放大器从 Pout , 1dB 工作点功率回退 小, 很难再以它们为参考进行设计 [8-10]。
作者简介: 何戎根 (1992—) , 男, 陕西西安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有源电年第 18 期
调节, 补偿效果好。文章先介绍预失真技术的基本 原理, 再给出其电路结构和从理论上分析其主要特 性, 最后利用专用的微波电路仿真工具进一步验证。 则
Design of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 for Ka⁃band final amplifier of receiver
(Institute of Space Radio Technology , Xi’ an 710100, China) HE Rong⁃gen , CHEN Jian⁃rong , FANG Yan
文中在传统的双路合成预失真器 [6-8] 的基础上, 以放大器工作点处的互调失真量对消为设计标准, 设计出一种改善放大器功率回退后弱非线性失真的 预失真线性化器。改变肖特基二极管电压及线性支 路衰减相移, 可对线性化器产生的三阶互调量幅度 及相位进行调节, 能够有效的抑制后级放大器的互 调失真。这种线性化器结构简单, 调节点多且易于

面向5G_光载通信系统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

面向5G_光载通信系统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

第6期2024年3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6March,2024作者简介:宋莉(1979 ),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数字预失真技术,移动互联网络㊂面向5G 光载通信系统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宋㊀莉(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随着5G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光载无线(Radio -over -Fiber ,RoF )通信系统在实现高数据传输率和低延迟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㊂然而,该系统在处理高频宽带5G 信号时,常受到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光电组件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导致信号产生失真问题㊂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 ,DPD )技术在5G RoF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㊂关键词:5G 通信;光载无线;数字预失真中图分类号:TP18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5G 网络必须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大的连接密度,同时需要保持较低的延迟和高可靠性[1-2]㊂RoF 通信是5G 通信系统中一种高效的前传技术,其通过光纤传输无线信号,有效结合了光纤通信的高带宽和无线通信的灵活性优势㊂但RoF 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非线性失真的影响㊂DPD 技术是一种减少该非线性失真影响的有效解决方案,其可以抵消传输链路中的非线性效应,从而保证信号质量的稳定性㊂1㊀5G RoF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失真1.1㊀5G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失真㊀㊀在5G 通信系统中,非线性失真问题尤为突出,其主要来源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光电组件㊂在高频㊁高功率运作条件下,这些组件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信号失真,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3]㊂受非线性失真影响的输出信号可以简化表示为:y (t )=ðNn =1a n x n (t )(1)其中,y (t )代表放大器的输出,x (t )为输入信号,a n 是非线性系数,n 是多项式的阶数㊂由于5G 信号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等较为复杂的调制方案,而OFDM 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特性使其在经过非线性组件时更易受到失真的影响㊂因此,5G 通信系统需要更为高效的非线性问题处理策略㊂1.2㊀光载无线系统的非线性特性㊀㊀RoF 技术作为一种将无线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的方法,为5G 网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㊂然而,RoF 通信系统在处理高频宽带5G 信号时,会面临由于光电转换组件(如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的非线性特性而引起的失真问题㊂这些非线性特性具体表现为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失真,它们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整体性能㊂RoF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可通过一个多项式模型来描述,公式如下:Y (f )=ðMm =1b m X m (f )(2)其中,Y (f )和X (f )分别代表频域中的输出和输入信号,b m 是频域非线性系数,M 是最高阶数㊂1.3㊀数字预失真技术原理及应用㊀㊀DPD 技术通过在发射端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此来抵消传输链路中的非线性效应㊂该技术要求对RoF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深入分析,需要能够准确地对非线性效应进行建模㊂预失真处理过程可通过逆多项式来实现,公式如下:x dpd (t )=ðPp =1c p x p (t )(3)其中,x dpd (t )是预失真处理后的信号,c p 是预失真系数,P 是DPD 多项式的阶数㊂DPD 技术的核心在于开发有效的预失真算法,在不增加过多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抵消由非线性组件引起的失真㊂这些算法基于对系统非线性行为进行精确建模,包括对幅度和相位失真的识别和量化㊂理想情况下,预失真算法会生成一个与系统非线性特性相反的信号,使得该预失真信号在通过非线性系统时被准确校正,从而在系统的输出端得到一个线性的㊁不失真的信号㊂1.4㊀建模方法㊀㊀在DPD技术中,非线性建模是一个关键步骤㊂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无线通信系统中各种非线性效应的理解,还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数学描述㊂常见的非线性建模方法包括存储多项式MP(Memory Polynomial,MP)模型㊁广义存储多项式(General Memory Polynomial,GMP)模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自适应算法模型,它们根据系统的特定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行调整,以实现信号处理后呈现的最佳线性化效果㊂1.4.1㊀MP模型㊀㊀MP模型是DPD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模型,通过多项式来表达信号的非线性特性,包括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成分,其优势在于实现简单㊁计算效率较高,可适用于多种通信系统㊂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 mp(t)= Q q=0d q x q(t-τq)(4)其中,y mp(t)表示MP模型的输出,d q是MP模型的系数,τq表示延迟,Q是MP模型的阶数㊂1.4.2㊀GMP模型㊀㊀GMP模型是MP模型的一个扩展,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信号的记忆效应,它通过引入额外的参数来描述信号的时间依赖性,从而更准确地模拟实际通信系统中遇到的复杂非线性效应㊂可以表示为:y gmp(t)=ðR r=0ðS s=0e rs x r(t-τr)x s(t-τs)(5)其中,y gmp(t)是GMP模型的输出,e rs是GMP模型的系数,τr和τs是延迟项,R和S表示GMP模型在不同延迟项上的阶数㊂2㊀数字预失真技术解决方案和应用分析2.1㊀解决方案㊀㊀尽管DPD技术在理论方面的验证非常有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算法复杂性㊁计算资源需求以及实时处理能力的限制等㊂对于算法复杂性问题,高级DPD模型虽然能提供更精确的非线性补偿,但也引入了更高的计算复杂度,因此要求在算法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可以通过使用简化模型㊁近似方法或者高效的算法设计来解决㊂对于计算资源需求问题,随着5G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DPD算法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数据,这对计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因此,开发低功耗㊁高效能的硬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㊂对于实时处理能力的限制问题,由于5G通信系统对实时性有着严格要求,所以DPD算法不仅需要计算准确,还必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处理㊂这就要求算法不仅在设计上高效,还需要在硬件上得到适当支持,以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㊂在上述解决方案中,关于DPD算法的优化,关键挑战之一是确定预失真多项式的系数c p,通常由自适应算法来实现,其目标是最小化系统输出与理想线性响应之间的差异㊂可以通过最小化以下代价函数来实现:J=ðt|y(t)-y ideal(t)|2(6)其中,y ideal是理想的线性响应,y(t)是实际系统输出㊂2.2㊀数字预失真应用效果分析㊀㊀在5G光载无线通信前传系统中应用DPD技术后,通常通过分析预失真信号输出和非线性系统响应,来评估实验过程和应用效果㊂设原始信号x(t)经DPD处理后变为x dpd(t),由前文提到的DPD逆多项式可以给出:x dpd(t)=ðP p=1c p x p(t)(7)使用简化的非线性系统模型表示非线性系统的响应,系统输出y(t)可以表示为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函数:y(t)=ðN n=1a n x n dpd(t)(8)理想情况下,DPD处理后的系统输出y(t)应接近于一个线性系统响应㊂当应用DPD技术处理后,通过比较DPD处理前后系统输出的相邻通道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ACPR),来评估线性失真的补偿效果,其是衡量非线性失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通过分析系统输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计算,如式(9)所示㊂ACPR=10lg(P adjacentP carrier)(9)其中,P adjacent是相邻频道的功率,P carrier是载波频道的功率㊂DPD处理后,如果预期的ACPR值降低,则表示非线性失真相应减少㊂3㊀实验设计与测试㊀㊀为验证不同DPD模型在5G RoF前传系统中应用后的效果,建立以下实验环境,主要目标是评估MP 和GMP模型降低非线性失真的能力㊂实验设置如下㊂(1)5G信号发生器:生成高PAPR的5G新无线(New Radio,NR)信号㊂(2)RoF前传系统:包括光纤链路㊁激光器㊁光调制器和光电探测器㊂(3)DPD处理单元:实现MP和GMP模型的数字预失真处理㊂(4)性能分析仪器:用于测量系统的线性化效果,重点是测量非线性失真指标,如相邻通道功率比㊂4㊀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4.1㊀实验数据㊀㊀为评估不同DPD模型的应用效果,实验收集了以下数据㊂(1)基线性能:在未应用DPD模型的情况下,测量RoF通信系统的ACPR㊂(2)MP模型应用:应用MP模型后,重新测量RoF通信系统的ACPR㊂(3)GMP模型应用:应用GMP模型后,重新测量RoF通信系统的ACPR㊂实验数据收集遵循严格的测试流程,确保DPD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㊂4.2㊀结果分析㊀㊀实验通过比较不同DPD模型应用前后的ACPR 值,对非线性失真的减少程度进行评估,对比MP模型和GMP模型的性能,从而确定其在线性化5G RoF 通信系统方面的有效性㊂实验还分析了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实时处理能力,评估了其在实际5G RoF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㊂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应用DPD技术后,特别是采用GMP模型后,ACPR值获得了显著改善㊂对比MP模型和GMP模型,结果显示从基线性能到MP 模型的ACPR的性能改善为10dB,采用GMP模型的ACPR改善为15dB,这表明GMP模型在改善ACPR 方面比MP模型更有效㊂5㊀结语㊀㊀本文探讨了数字预失真技术在5G光载无线前传系统中的应用,评估了存储多项式模型和广义存储多项式模型在改善RoF通信系统非线性失真方面的效果㊂实验结果显示,2种模型均能显著改善系统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尤其是GMP模型,在处理更复杂的非线性失真方面表现更佳㊂考虑到5G通信系统对实时处理性能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DPD模型,以实现系统性能和复杂度之间的良好平衡㊂未来DPD技术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算法优化设计更高效的DPD算法,使用深度学习来优化DPD模型的参数,提高算法的效率和适应性;二是通过探索DPD技术在长距离RoF系统中的应用,提升长距离传输时的系统性能;三是考虑DPD技术在复杂多用户环境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频谱共享和多径传播条件下的应用,以提升系统应用效能;四是研究将DPD技术与其他5G网络优化技术结合,实现随着通信环境的不断变化,自适应DPD算法能够实时调整参数,以适应不同的传输条件和非线性特性,从而获得更高效的网络性能㊂参考文献[1]FEDERICO B,ROBERT W H,ANGEL L.Five disruptive technology directions for5G[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4(2):74-80. [2]CHEN H D,TSAI Y C,KUO C.Broadband eight-antenna array design for sub-6GHz5G NR bands metal-frame smartphone applications[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20(7): 1078-1082.[3]李草禹.宽带通信系统中的线性化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1.(编辑㊀王永超)Application of digital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technology for5G radio-over-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Song Li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730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apidly radio-over-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chieving high data transmission rate and low latency.However it is often affected in this system by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s and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when processing high-frequency broadband5G signals leading to signal distortion problems.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predistortion technology is deeply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5G communication radio-over-fiber digital predistortion。

记忆功放的预失真线性化方案

记忆功放的预失真线性化方案
k= 1
( 6)
预失真 器输 出为
Q K
际 的记忆 功放 一般 都 是 高 阶非 线 性 系 统 , 辨识 其 逆 模 型很 困难 , 算很 复 杂 。( ) 失真器 参数 的 自适 计 2预 应 调整 困难 。 当放 大 器 特 性 发 生变 化 时 , 系统 性 能
会 迅速 下降 。 因此 本文 采用 间接 学 习结 构 。 图 6为基 带 预失真 系统框 图 。该 系统需 要设 置
第 3 5卷 第 5期
21 0 1年 l O月
南 昌大 学 学报 ( 科 版 ) 理
J u n lo n h n i e st ( t r lS i n e o r a fNa c a g Un v r i Na u a ce c ) y
Vo | 5 NO 5 l3 .
0c .2 1 t O1
文 章 编 号 : 0 60 6 ( 0 1 0 — 4 00 1 0 -4 4 2 1 ) 5 0 9 — 5
记 忆 功 放 的预 失真 线性 化 方 案
赵庆敏 , 万 亮
( 昌大 学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3 ) 南 江 30 1
摘 要 : 多 载 波 宽 带 发 射 机 中 , 频 功 放 存 在 固有 的非 线 性 特 性 与 记 忆 效 应 在 功 放 输 出产 生 了 AM/ 在 射 AM 与 AM/ P 失 真 , 而 带 来 了 频谱 扩 展 与 带 内 失 真 问 题 , 重 影 响 了通 信 质 量 。为 了能 同时 补 偿 功 放 的非 线 性 失 真 与 记 忆 M 进 严 效 应 , 建 了基 于 间 接 学 习 结 构 的 预 失 真 系 统 , 结 合 L 构 并 S算 法 辨识 预失 真器 的参 数 。仿 真 结 果 表 明 该 预 失 真 系 统 能很 好地 补偿 功放 的 非 线性 失 真 及记 忆效 应 失 真 , 高 了功 放 的线 性 度 与 效 率 。 提 关键 词 : 率放大器 ; 忆效应 ; 失真 ; 功 记 预 间接 学 习结 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9930(2001)01-0068-03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原理分析邬书跃1, 周少武1, 黄 丹1, 张尔杨2(1.湘潭工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湖南湘潭411201;2.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对两种基本型式的预失真线性化技术数字基带预失真和射频预失真的组成原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技术具有线性度高、收敛速度快和便于实现等特点,因此可用于对移动发射机中的功率放大器进行线性化.图4,参8.关 键 词:预失真;线性化;自适应;功率放大器中图分类号:TP391.9;TN929.5 文献标识码:A数字网络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已经引起人们对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广泛关注.数字化系统丰富了从普通话音传输业务到数据传输业务的各种业务.在大多数数字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最新研究中,人们认为像QPSK 和QAM 线性调制方法的引入理论上可以获得高的频谱效率,但它们容易给发射台的功率放大器带来非线性失真,而且由于存在RF 互调失真(通常可由放大器的AM-AM 和AM-PM 转换特性来描述)使得功放的频谱有扩展的趋势.因此线性调制方法需要有线性功率放大技术,否则移动台功率放大器会消除由于线性调制方法的应用而得到的频谱效率的任何优点.在现有移动通信系统中,对邻信道干扰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通常要求已调信号在邻信道的辐射功率(带外发射功率)与所需功率之比应低于-60dB,即与带内信号功率相比,带外发射功率应小于-60dB~-70dB.线性放大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功率效率低的缺点,这使得它们不能满足上面所提到的邻信道干扰的严格要求.人们曾尝试对于较小邻信道干扰放宽这一严格要求,并尝试在不牺牲放大器功率效率的情况下保持高的频谱效率.然而即使在非常窄的频带系统(像30kHz 或10kHz 信道间隔系统)中,这一严格要求依然存在.在这种窄信道间隔系统中,发射机功率放大器为了实现高功率效率和低的带外发射则会遇到这一要求.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对用于基站和移动台的高功效非线性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迄今,已研究出了多种对移动发射机中功率放大器进行线性化的技术,其中主要的技术[1]有正向前馈(feed -forward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和预失真(predistortion)技术.正向前馈法已广泛使用,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工作环境变化时(温度、时间、工作频率及电源电压值发生改变),电路的参数变化不可能严格地保持一致,从而造成放大线性的恶化,因此其稳定性不好.同时在末级大功率合成器处构成自适应环路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一般在功率合成级不便采用自适应技术.此外,该方法效率低而且设备很复杂.负反馈技术需要特别处理时延和所需的带宽,这种技术使得放大器带宽很窄,不适合宽频带放大.因此预失真技术成为对功率放大器进行线性化的理想技术.通常这种技术可使放大器得到宽的频带和宽的动态范围.这种技术的实质就是预先使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在幅度和相位方面产生预定的反失真去抵消放大器内的非线性失真.产生反失真的器件称做线性化器件.图1给出了预失真线性化电路框图.本文对两种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收稿日期:2000-07-22作者简介:邬书跃(1963-),男,湖南常德人,湘潭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数字移动通信和自适应功放等方面的研究.第16卷第1期2001年 3月湘潭矿业学院学报J.XIANGTAN MIN.INST.Vol.16No.1Mar. 20011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移动发射机中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目前该技术主要分为基带预失真和射频预失真两种基本类型.1.1 基带预失真技术[2]图2给出了基带预失真线性化电路模型.图中已调射频信号均以其基带复包络的形式表示,虚线框内的信号变换过程全部在数字域内由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完成.输入端的信号经过A/D 变换后得到数字域中的等价信号,记为V m (t),对其进行预失真DSP 信号处理之后,得到数字域中的预失真信号,记为V d (t),在经过D/A 变换后输出预失真信号,此预失真信号通过线性调制器(正交调制器)调制到载频上并进行功率放大,功放的输出信号记为V a (t).V a (t)送往天线输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输出功率通过耦合器送往线性解调器,解调器经过A/D 变换后得到的反馈信号记为V f (t),此信号用于提供给误差比较模块和自适应算法模块作为参考信号,从而决定正确的预失真特性.预失真特性由预失真表(LUT)决定.基带预失真线性化技术不涉及难度大的射频信号处理,只在低频部分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因此该方法便于采用现代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1.2 射频预失真技术[3]射频预失真线性化系统框图见图3所示.图3中所有信号均以其基带信号或者基带信号的复包络表示.根据功率放大器的输出V a (t ),线性化电路产生一个理想调制信号V m (t)的预失真量V d (t).预失真器单元则由一个复正交调制器组成,见图4.用非线性多项式对同相和正交端口进行调整,该多项式为输入信号包络的函数.反馈通道则将实带通功率放大器输出的一部分馈送至正交解调器(QDM)的RF 端口,QDM 的LO 端口为预失真器的输入信号端口.对复基带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可以获得由功率放大器所产生的带外功率,将该QD 带外功率进行均衡和功率检测便得到用来对预失真器进行调整的大小幅值.自适应射频预失真技术利用调制信号的包络产生两个非线性函数,后者插入与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相反的幅值和相位.两个非线性函数被加入到由一个复相位调制器组成的预失真器单元电路,复相量调制器则控制输入参考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两个非线性函数的系数则由一个微处理器控制.射频预失真技术具有电源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较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仍然需要使用射频非线性有源器件,它们的控制和调整是一个不易处理的过程.1.3 预失真器组成原理预失真器的基本功能就是产生与功率放大器相反的互调制(I MD)分量.因此,预失真函数为功率放大器特性的一个近似表达式,而把功率放大器的特性模拟成一个无记忆的非线性元件[2].于是,预失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由下面的方程给出:V d (t)=V m (t) F (|V m (t)2|),(1)V m (t)为输入,F 为预失真函数(或预失真器增益).图4为自适应预失真器原理电路,据图定义:F 1(x m (t))=Re{F(x m (t))},F 2(x m (t))=I m {F(x m (t))}.(2)第16卷第1期邬书跃等: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原理分析692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实现方法目前已有两种方法被用来实现基于复增益的预失真器[4].在一种方法中[5]采用了一种把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功率作为指针,功率放大器的复增益作为指针对应纪录的预失真表(LUT).根据每一个预失真器输出的幅度,可从LUT得到相应的功率放大器的复增益,然后将功率放大器的复增益与其相应的预失真器的输出相乘便得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这种表格查找的方法可用来逼近任何增益波形图,并且可通过增加或减少预失真表的量值来调整性能.第二种方法[1-2]则利用两个多项式方程来拟合理想的复增益曲线.这种方法更容易实现,但任意的增益波形图也许较难与多项式函数相一致.由于变量较少,这种多项式方法比起表格查找方法更容易初始化和实时修正.3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近年来,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并已进入实用化阶段.Hilborn、Stapleton和Cavers[6]将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于一种自适应直接变频发射机并利用表面拟合(Surface fit)算法获得了该系统的仿真和实验结果.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1)带外功率是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和正交调制器不完整性(非理想性)的二次函数;(2)预失真器和正交调制器补偿电路收敛时间约为3s;(3)可以将邻信道功率减小约20dB.作者认为,移动发射机中自适应功率放大器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算法选择用于提高系统收敛速率的各种不同的自适应算法;(2)性能研究用来提高系统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的途径以及;(3)硬件实现减小系统复杂度和几何尺寸.今后的工作将集中在用于提高收敛速率的各种不同的自适应算法.作者相信,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电路技术的发展,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在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方面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1] STAPLETON S P,COSTESCU F C.An adaptive predistorter for a poweramplifier based on adjacent channel emis sion[J].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1992,41(1):49-56.[2] SUNDSTR OM L,FA ULK NER M,J OHANSSON M.Quantization anal ysisand desi gn of a di gi tal predi stortion linearizer for RF power amplifiers[J].IEEE Trans Vehicular T echnology,1996,45(4):707-719.[3] STAPLETON S P,KANDOLA G S,CAVER S J K.Simulation and anal ysisof an adaptive predistorter utiliz ing a complex spectral convoluti on[J].IEE E Trans Veh icular T echnology,1992,41(4),387-394.[4] HILBORN D S,STAPLETO N S P,CAVERS J K.An adaptive di rectconversion trans mitter[J].I EEE Trans Veh T echnol,1994,43(2):223-233.[5] CAVERS J K.A li nearizing predis torter with fas t adaptation[J].IEEET 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1990,39(4):374-382.[6] HILBORN D S,STAPLETO N S P,CAVERS J K.An adaptive di rectconversion trans mitter[J].I EEE Trans Veh T echnol,1994,43(2):223-233.[7] NA M IKI J.An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predi storter for mul tilevelquadrature a mpli tude modulation[J].IEE E T rans Commun,1983,CO M-31,707-712.[8] NOJI MA T,KONN O T.Cuber predis tortion lineariz er for relay equipmentin the800MHz band land mobile telephone s ys te m[J].IEE E Trans Veh Technol,1985,VT-34,169-177.The analysis of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WU Shu-yue1, ZHOU Shao-wu1, HUANG Dan1, Z HANG Er-yang2(1.Dept.of Information&Electronic Eng.of Xiangtan Polytechnic Universi ty,Xiangtan411201,China;2.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ational Universi ty of Defence 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Abstract:The composing principle of two kind of the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technologies-digital base-band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 and RF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analyt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two technologie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fast convergence,high linearity and ease to implement.So,they can be used in linearizing of power a mplifiers of mobile transmitter.4figs.,8refs.Key words:predistortion;linearization;auto adaptation;power amplifiersBiography:W U Shu-yue,male,born in1963,Dr.,associate professor,mobile c ommunica tion and adaptive powe r a mplifier.70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1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