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计划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计划

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的工作计划(2008.07-2011.09)一、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努力培养“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学生。

怎样“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

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研究怎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课堂与实习地点相融合,积极研究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视职业教育、岗位能力和就业导向的紧密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实际技术应用人才,以工学结合的形式促进“教、学、做”的融合,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在高等职业教育诸多的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

在教学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适应,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加强调查研究,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和“双证书”制为切入点,根据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加大改革力度,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为重点,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2-1-2课程改革方案和进度规划-已修改

2-1-2课程改革方案和进度规划-已修改

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方案和项目进度规划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加强技能培养为目标,创新课程设置,将核心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过程管理及考核,制定了学生综合评价“四级考核标准”。

学校创新教学体制,让技能证书培训走进课堂,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及企业直接接轨。

学校制定了“创新教学方案”,具体明确专业技能要求和学习方向。

各专业定期组织开展技能汇报,检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行业的技能证书培训并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走出“将车间搬进校园,将课堂移至企业车间”的培养模式,校企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体现在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狠抓学生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赢得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赞誉和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改革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和措施职业类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强调“教、学、做”的统一。

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的风雨历炼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改革的模式,并且行且改,日趋完善。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牢牢抓住职业岗位需求这个导向,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岗位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着设备转,把实践搬进课堂,把工程师请进学校,把老板请上讲台,把我们的办学理念彻底及企业岗位需求接轨,真正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步骤:(1)建立完善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构造我们学校长期以来注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配有多个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所有老师均配备电脑,所有办公室均实现互联网连接,所有办公信息、教学管理、教学科研、信息公告等均实现了无纸化交流。

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重要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个信息平台使广大教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使在短时间内提高所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可能,同时还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为深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积极适应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实行领导小组,工作进程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贯彻。

广大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掌握并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技能,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实行,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打破以知识传授为重要特性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毕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毕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足考虑中档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定,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等形式,充足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学科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学,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课→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割裂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

这种课程结构方便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教学成本低。

我校教学上数年来一直延续学科式教学模式,前一年半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一年半是实习。

由于高中的扩招和就业用人制度的改变,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理论课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很努力,常规的填鸭式文化理论课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觉得与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厌学现象严重,上课睡觉、发言时有发生,甚至旷课逃学。

1.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安装、焊接、组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针对建筑工程行业开展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课程体系《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根据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现实需求制定的。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理论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施工组织原理、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资源管理等内容。

实践操作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 建筑施工组织原理:通过学习建筑施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组织方式。

2. 施工计划编制:学习如何利用先进的施工组织软件,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任务分解、项目时间表等内容。

3. 施工进度控制:学习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度情况,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防止延误。

4. 施工资源管理:学习如何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 施工组织方案优化:学习如何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要求,制定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培养目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施工中的问题。

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施工任务。

通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掌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筑_实践教学改革课题(3篇)

建筑_实践教学改革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建筑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课题拟对建筑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1)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建筑环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BIM技术:通过BIM技术,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管理、分析和共享,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效率。

(3)3D打印技术:利用3D打印技术,将建筑模型实体化,使学生能够亲手制作建筑模型,加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1)课程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实践教学改革:通过项目制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创新创业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3. 实践教学环节优化(1)项目制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参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等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建筑项目,分析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总结经验。

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与时俱进。

工程类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对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面对工程实际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2. 拓宽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跨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工程类课程的相关知识。

3. 推动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内容1. 教学内容的调整传统的工程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内容较少。

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尽可能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工程领域的魅力和实际应用。

具体措施包括:(1)整合跨学科知识,使工程类课程不仅包含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能够涉及到数理化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工程类课程的相关知识。

(2)引入国际先进工程理论和技术,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之与国际接轨。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能够亲身实践,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加强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措施包括:(1)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对工程类课程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工程实践项目、实验实训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引入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案例,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之一。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对于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工程类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师生获取。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系部电建系总负责王建锋编写边步义二〇一二年十月《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实施方案目录前言: (1)一、指导思想 (1)二、课程定位 (1)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1)四、精品课程的建设措施和保障激励措施 (2)五、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3)六、课程体系与特色 (5)七、课程资源 (6)八、精品课程的任务安排表. (7)九、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8)十、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9)十一、精品课程的课程考核. (9)十二、精品课程的管理 (10)前言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建筑工程施工作为建筑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

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职业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建筑行业发展对施工技术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又是横跨工程技术、结构技术的骨干课程,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构造、建筑结构联系密切。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掌握从地基、基础到主体工程中砌筑、钢筋混凝土工程,最后到防水、装饰装修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要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实习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建筑工程技术和技能。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预决算、咨询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丰富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理论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中包含了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等公共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监理、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预决算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4. 选修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程体系中还设置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等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

二、实践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课程: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建筑设备实验、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

这些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实习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

实习课程使学生能够将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训课程:包括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建筑施工监理实训、建筑预算实训等课程。

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4. 创新与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特点1. 实践性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紧密联系行业需求: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一、课程背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涉及建筑设计、结构、材料、施工和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它涵盖了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理论素养,能够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本学科教学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其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核心课程1.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介绍:本课程通过对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其能够根据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规范进行理性的设计创作。

2.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和构造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理论、方法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建筑设备与安装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包括电气、水暖、供暖等各类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备管理和维护能力。

5.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测量理论、方法和实践,包括建筑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测量操作能力和测量数据处理能力。

6.建筑工程经济与法规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工程经济与法规,包括建筑工程的成本估算和费用控制、建筑工程的法规及相关政策,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法规遵守能力。

7.建筑工程技术实践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是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建筑设计实践、施工实践、测量实践、设备安装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实践环节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式为主,将实际项目和案例引入到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

2.开设实验课程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实验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建筑施工实验、建筑设备实验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方案
二、现状分析
1.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2.教育现状:当前,我国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3.师资队伍: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
1.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3.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5.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育现状:目前,我国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实战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3.师资队伍: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培养。
三、建设方案
1.专业设置:结合市场调研,优化专业设置,新增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专业。
2.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专业建设提供一种可行路径,助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方案,确保专业建设取得实效。
第2篇
专业建设方案
一、前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本方案旨在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教育规律的专业建设之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3.经费保障: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中专_建筑工程施工(3篇)

中专_建筑工程施工(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作为培养建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建筑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方面对中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进行简要介绍。

一、专业设置中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建筑工程施工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该专业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 建筑识图与构造:学习建筑图纸的识读、绘制和构造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 建筑材料: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选用和施工要求。

3. 建筑施工技术:学习建筑施工的基本技术,如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

4. 施工组织与管理: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 建筑设备安装: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原理、安装方法和调试技巧。

6. 建筑法规与标准:学习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二、课程体系中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2. 专业课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课程: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 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前景中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就业岗位包括:1.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

2. 技术员:协助工程师进行施工设计、施工组织等工作。

3. 材料员:负责施工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等工作。

4. 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5. 质量员: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总之,中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建筑工程施工开设什么课程

建筑工程施工开设什么课程

建筑工程施工开设什么课程建筑工程施工的课程设置应该尽可能全面和系统,涵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法规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建筑工程施工开设的一些课程: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教授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知识。

学生将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工程项目的规划、执行、监控和总结等环节。

此外,还将介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2.建筑工程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设计理论课程将教授学生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风格、构造原理、材料选用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建筑设计的规划和设计,熟悉建筑图纸的绘制和交流。

3.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课程: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这门课程将教授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内容,这门课程将教授学生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砌体施工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建筑材料与设备课程:建筑材料与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设施,这门课程将介绍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以及建筑设备的选用和使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6.建筑法规法律课程: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诸多法律法规,学生需要熟悉相关法律知识,避免施工中的纠纷和风险。

这门课程将介绍建筑施工的法规、合同和保险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7.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课程: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习和实践来加深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理解和掌握。

实习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实际的施工项目,锻炼他们的施工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课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课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改革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本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案例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引入新技术:引入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5.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三、组织与实施
1. 成立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和组织实施。

2.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革意识。

3. 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评估教学改革效果,及时调整改革方案。

四、预期效果
通过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进阶原理,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并形成课程路线,见图3所示。

具体做法是:根据能力体系,分析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教学领域,确定对应开设的课程名称、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方式等。

同时,针对职业岗位要求,整合专业课程,确定课程包含的核心能力。

最后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写教学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评价考核标准。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与课程路线按照上述课程路线和职业能力分析结论,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大类组成。

公共课程主要是学校必修课程,其中包含政治、语文、外语、体育、德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由专业平台课和集中实践课组成,培养学生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形成专业特长铺垫基础,专业基础也是保障学生就业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拓展课程由限选课程组成,是为学生形成特定职业岗位专长技能所设置。

教学计划各类课程参考学时及安排见表。

表课程与培养目标矩阵表
注:请在表格培养目标空白处填写“百会比”或“空白”中的一项(关联程度高,至少覆盖80%;关联程度中,至少覆盖50%;关联程度低,至少覆盖30%;无关联填“空白”)。

表2专业学习成果—核心能力课程权重统计分析表
通过对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分析,形成课程体系。

最终形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通过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课程保障分解表、课程设置及教学时数分配表(可附表)来体现。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内容概述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已不能满足当前行业需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优化课程内容,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知识体系更新:结合最新的建筑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进展,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扩充,包括先进的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环节强化: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通过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资源库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跨学科融合: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 背景介绍:当前《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对于建筑施工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现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亟待改革与提升。

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

一些高校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融入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但一些高校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仍然固守传统,未能及时引入最新的技术成果。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施工组织设计》课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开展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融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方案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现在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新的起点上,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未有。

20W年国家组织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九2010年末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2012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010年末我省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制定了《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规划纲要,我省将启动建设二十二个重点建设项目。

2010年国家又提出了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的政策,现在已经逐步得到落实,这些都为像我校这样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根据22世纪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继续学习的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全而深化,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二、开展了建筑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大好机遇,城乡面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建筑业己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支柱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居者有其屋”这一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目前我国己经迎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必将带动工程建设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从单纯的工程施工转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运作O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己达4000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但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与技能型人才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总数却相当低,农民工的比例占到80%以上。

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建筑市场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建筑类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建筑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我校积极开展了广泛的建筑市场调研工作,基本掌握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积累了大星原始素材,为进行课程体系整体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而,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木为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加强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一起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研讨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及相关职业能力,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开发《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7门与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标准,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全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编写校本教材5木。

四、开展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适应社会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我校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多项综合和专业能力,建立了知识一一能力培养体系,并将这一体系分解落实到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去。

随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变化,我校开展了“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研究,明确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所应具有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突破点,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将全面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见下表:五.基于能力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二)课程体系构(二)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职业习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而提高。

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三大模块。

(见图2)图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组成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建筑构造实训、建筑电工实训);专项能力训练环节(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CAD实训等);综合能力训练环节(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

课程内容结合“3222”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以核心能力为目标,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着重讲授土建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以取舍,而且突出针对性,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实际和市场的需求,在《建筑材料》、《房屋识图与改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中,及时将当今建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适度的前瞻性。

在实践教学方而,在传统的实训项目基础上,突出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绘图,工程算量软件等,适应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进一步增强制图与识图能力训练,特别是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建筑材料》、《房屋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加大现场教学的比重,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感性认识。

(三)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对毕业生进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毕业生应当具有的专业技能,从而确定“核心能力”,并确立与之有关的“核心课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视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木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建设7门优质核心课程,具体如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制定相应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准确把握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经过两年建设将《建筑测量》、《建筑识图与构造》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课堂与实习或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或实训基地,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实现“教、学、做” 一体化,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依托,以建筑工程施工产品为载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培养建筑施工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

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专业课程;开放各实训室,使学生的实训随时可以进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积极探索评价模式改革。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和完善考试形式、方法、内容,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除笔试外,在部分课程中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实现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 促进学生素质全而发展。

[.加强实作考核:如在《工程测量》、《建筑识图与构造》考试中,实行“卷面考试+实做”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卷面占50%,操作占50% , 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应用技能:如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考试中将传统闭卷改为开卷,以实际工程为例,综合考察学生对土石方、基础、主体、屋面等各分部分项进行工程量计算和取费的技能。

3.考核过程成绩:如在《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实行全过程封闭模拟训练,把学生在实训中的实训态度、操作技能、实训报告纳入考核范围,并按一定比例打分,强调学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培养。

4.推广综合性考试:教师根据实践要求,积极探讨综合性考试方法,如在建筑设备考试中,教师采用设备识图、系统原理、实物认知的方法,内容涵盖而广、接近工程实际、考查范围广,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考查了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