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参编对外汉语教材《言语声片》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舍参编对外汉语教材《言语声片》的特点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2-6 9:37:07 点击:1

内容摘要:老舍的一生教学经历颇为丰富,而他在英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更是其域外经历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他参编的这本对外汉语教材《言语声片》,体现了他的教学理念,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奠基作用,对对外汉语的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着重分析老舍参编的对外汉语教材《言语声片》的特点和地位,探究其对当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舍对外汉语教材,《言语声片》,借鉴意义

1924-1929年,老舍(C.C.Shu)在伦敦东方学院中文部教汉语期间,和英国人布鲁斯(J.PercyBruce)教授、爱德华兹(E.DoraEdwards)讲师合作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汉语留声机唱片教材———《言语声片》(1926)。其中老舍负责中文部分的编辑工作,书中的课文、生词部分的汉字全部由老舍手写,全书的课文和生词也由老舍录音。对《言语声片》本身提出研究的作品以吴婷婷、周小兵所著的《老舍参编<言语声片>研究》为代表作,该论文针对老舍参编的此部对外汉语教材本身进行静态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该教材。

一.前期准备工作1924 年,25 岁的老舍离开国门,远赴伦敦,开始了其鲜为人知的对外汉语教学生涯,为期五年。这五年既是老舍走向文学创作之路成为文学大家的关键性契机,也使得他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天地。

这套针对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教材,采用灌制唱片的办法教发音,教会话,唱片共16盘,其中15盘录了30课课文,每张胶木唱片录两课,正反面各录一课,第16盘作为序篇,是发音练习,并录了两段作品的朗诵,一段是伊索寓言《酸葡萄》,另一段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片断。

编教材与写小说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不少差异。第一步都必须先阅读前人和时贤的有关著作,这样才能充分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从前人的失误中吸取教训。为了更好地编写教材,老舍通过读英国小说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英国幽默文学传统历史悠久,有许多名家名作,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就是狄更斯,他的小说给老舍的教材编写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本教材的内容完全靠自己编写是很难的,在博采众家的同时,架通中英文语言的桥梁,是老舍的初衷。老舍除了对英国小说的大量阅读,还有计划地搜集语料,到各种实际场景中去搜集、整理,进行中英文化比对,并且进行大量的教材阅读,进行语言材料的整理与储备。在老舍和其他编辑人员的努力下,不断进行情景模拟和文化融合,《言语声片》教材终于成功完成。

二.教材编写方案(一)教材适用对象和教材设计原则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前面我们提到过,老舍的教学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有大有小。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汉语基本知识,“尽力用简单明白、发音准确的中国话交谈”,老舍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就需要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在教学上呈现出一种综合教学法的倾向。为此,他将听说法、翻译法和例证法等一并用在教材上,并且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而在教材设计上,课文编排主要以简短的句子和日常会话为主,突出听、说、读、写、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教材体系这套针对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教材,用灌制唱片的办法教发音,教会话,由两本教科书和十六盘唱片组成。两本装帧精良的教科书,第一卷是英文卷课本,第二卷是中文卷课本即《灵格风汉语教材》;教材以课的形式编写,每课有单字、单词、句子、对话等几个部分,单字均配以读音和音调。第二卷的课文全部是手写的中文,毛笔字体,字体为楷书并略带点魏碑的风格,保存了老舍先生的珍贵墨迹。唱片共16盘,其中15盘录了30课课文,每张胶木唱片录两课,正反面各录一课,第16盘作为序篇,是发音练习,并录了两段作品的朗诵,一段是伊索寓言《酸葡萄》,另一段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片断。每张唱片都装有灵格风的套封,张张上面注明发音灌录者的全名是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Chicn ChunShu,即舒庆春。

(三)教材内容教材《言语声片》包括录音唱片和汉语教材。由出版说明中可以看出,从分工上看,其中主要的作者是C.C.Shu,他负责第十六课下到第二十七下的对话课文撰写,及第二十八课上、下到第

三十课上、下的全部课文撰写,大体占全部第二卷汉语课文页数的43%,从发音内容量上则占60%以上,而且是较为复杂的课文部分。十五课以前的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是字和词的发音,以及一些简短的句子,不构成专题的内容。从舒庆__春负责的第十六课起,会话部分都有题目,是一个一个专题,共15个专题,诸如“火车站”、“游戏”、“商业谈话”、“新闻”、“洋服庄”、“银行”等等,其中有一些专题不光语言生动,内容也很新颖,传递了作者的一些思想和主张。

本教材具体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汉字知识、中国文化常识等,应该说在编排上全面、详细、完整,具有包罗万象的功能。

(四)教材《言语声片》的特点1. 按中国生活化场景设计的实用交际话语在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有时候会听到学生抱怨课本中所学的内容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语言内容很不一致,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更加实用的东西。这里就涉及到了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这既是作为学习者渴望习得的诉求,也是传授者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找到出口的必由之路。《言语声片》就是能够发挥这种效用的教材。

它的“导言”就表明:“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尽力用简单明白、发音准确的中国语交谈。”“第二部分,16一27课,28一30课全部会话由东方学院中文讲师舒先生撰定,它们引导学生学习现代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为达成这个目标,老舍十分注意所编纂内容的实用性。第16课以后的会话部分都是在中国生活中常用到的对话话题与话语句型。这些标题是:16、打电话;17、卖水果;18、遇友;

19、火车站;20、游戏;21、看小说;22、贺友人结婚;23、邮政局;24、银行;25、洋服庄;26、烟铺和卖糖的;27、旅馆;28、江上、商业谈话;29、阿刺(拉)伯人和他的骆驼;30、新闻。

这种教材的编写方式尽量体现了中国生活化的场景。在这些对话里,外国人到中国生活所需的交际用语差不多都有了。可以当成是外国人来到中国的生活指南。

2. 教材中的语言文化充满京味儿老舍笔下的地域习俗、风土人情渗透着北京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特征,每每用自己高层次的文化眼光和个性气质对北京口语进行自觉的观察。这部《言语声片》作为对外汉语教材,也体现了老舍对北京口语得心应手的运用。而把北京口语用作编写教材使该教材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就更加生动有趣,简练上口,能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言语声片》的地位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比来华西方人编写的教材在数量上少很多,老舍在英国期间,为灵格风语言中心编写汉语教材《言语声片》是我国对外进行汉语教学的最早的一套系统教材,体系非常完整,因为教材的中文文字全部由老舍亲自用毛笔书写,录制的声片是老舍亲自朗读的,所以它具有作家教材的人文特点。该书既是一套教材,也是一部字典,更是老舍年轻时笔迹和声音的混合体,检索、索引等全都具备,完全可以当作一本工具书来用。该书国内很少见,老舍故居现存一本,绿色硬牛皮书皮,页边烫金,装订非常精美。印刷清晰,可以看到老舍早期书写的字体特征。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凭借自己一人之力就能完成如此复杂的编辑工作,非常难得。老舍先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世界著名的灵格风协会的出版社出版教材并灌制唱片的华人。

四.《言语声片》的影响1994年,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主任吴荣子女士将一套完全的《言语声片》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根据这一套资料,《言语声片》教科书第一卷和第二卷才得以完整地复印到了《老舍全集》第19 卷中,这样可以领略老舍早期文学作品的端倪。而他的声音作品也根据唱片录成CD光盘,听众可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厅中听到,影响更为深远。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交叉学科,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学,都是这个学科的基础。老舍的这部对外汉语教材《言语声片》,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发挥了作家写教科书和语言拿捏推敲的独特优势,虽然在语法规则上没有特别强调,也存在不够标准等着些许不足,但还是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及发展起着文化建设性的巨大作用。

国内外汉语教学界就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性原则进行过系统研究,各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基本达成共识。《言语声片》实用性、趣味性兼具,让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舍在《言语声片》中渗透的“京味儿”对英国汉语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甚至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来说都有裨益。以那个时代的语词语境作为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对于今天已经不可能。如今的北京话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言语声片》中有一些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