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Leabharlann Baidu资料
返回首页
3、灵感与直觉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 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 悟。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 难以再现。这就是说,它的发生虽然偶然,却一定是长期思考的结 果。 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 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 可能性的结果。 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 了解和揭示。 直觉虽然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直奔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 方式, 但实际上它却内隐着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严谨的推理训练。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2、想象与联想 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 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主要有三种:其一,所想的这 个“象”可能是主体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复现,这叫做再现想象。 其二,它也可能是对某种抽象的东西进行形象化,这叫比拟想象。 其三,它还可能是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 物想成异物,这叫虚构想象。 所谓艺术思维,其核心就是借助于再现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 象所从事的思维。他必须把它们转化为可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或 听觉形象。 与想象强调将过去的经验记忆和先前形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新 结构不同,联想更强调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在习惯上和功能上的联系, 强调“由此及彼”的过程。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一、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 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材料(信息) 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内在的东西 作为基础和内容,并通过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文 学材料虽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储存在作家内心,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 即客观的社会生活,而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作家的记忆 机制。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 获取四种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无意获取和实践获取大多是通过记忆机制将外在刺激、住处 转化为可储存的兴奋符号摄入大脑之中的,而有意获取不仅表现为 每天有意地接受特殊情境中的强刺激,将之硬化地转化为有意义的 符号存入大脑,还要把其中的一些自认为重要的东西用笔(或其它 工具)写下来。 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 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 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 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 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 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 独特的领悟。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二)构思方式 1、综合 综合绝对不是拼凑单词碎片,而是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智的 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 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首先,综合有定向性。 其次,综合有选择性。 最后,综合有刷新性。 2、突出和简化 突出,指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 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 从不同的构思方式。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材料(信息)储备的 主体性特征
真正的材料是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 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和凝 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 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不改变原来的事物,把透过独特 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在 知觉中创造一个新的创造物。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5、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 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 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进入意识 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无意识不是一种异在力量,它和意识共存于同一文学创造过程 之中。 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 又是相互补充的。所谓“主从之分”,是指意识与无意识起着某种 控制、压抑或引导、解禁作用。所谓“相互补充”,是指意识所提 出的某些任务、目标等,往往要靠禁作用。所谓“相互补充”是指 意识所提出的某些任务、目标等,往往要靠主体调动无意识的功能, 并促使其积极活动、碰撞、组合来完成。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二、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上承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下接文学创 造的物化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回忆与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回忆常常是 由外在的刺激或内部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激活了某一意念而发生的。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 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使之成 为富有诗意的东西。沉思是艰苦的思维过程,也是独特体验获得之 时。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3、变形与陌生化 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 创造形象的方式。变形的方法: (1)扩大和缩小 (2)粘合 (3)漫画 (4)夸张 (5)幻想 变形方式之多,不可历数,但都是通过变态思维取得的。它 本来是人在特殊情境中产生的异常知觉,但在艺术构思中,则常被 作家借用来创造新形象。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三)创造动机 简单地说,创造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 内在动力。 创造动机是怎么来的?总的说来,是由现实生活所暗示给作 家的,它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的产生和运动其实是 作家极为复杂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 在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发生阶段,创作动机的触发与外在机 缘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文学创造过程都存在着不同样式和不同程度的动机冲 突,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在程度不同的动机冲突中完成的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陌生化与变形联系。它们都是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 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如果说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形的话,陌生化则倾向于 不用习见的“称谓”,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 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板反应”,进而使读 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三、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形之于心” 形之于手” 这一过程,重点在“转化”和“操作”。所谓“转化”,就是 把构思中那虚幻的观念性形象,转化为可言说,并被他人理解、意 会的语言文学。所谓“操作”,就是搭配(或摆弄)字词,调整语 序,使之稳妥地达意,收到音韵铿锵、色彩和谐、感情丰富而又收 敛、描写精确而又含蓄、叙述明白而又简练的效果。
文 学 概 论 第三编 第七章
多 媒 体 自 学 课件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 的精神生产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发生阶段
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过程
构思阶段 物化阶段 艺术真实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 值追求
情感评价 形式创造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意识对无意识的制约作用: 其一、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 其二,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 首先,无意识的活动程序来源于意识。无意识是一种习惯性 的和自动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主体无数次有意识、有理性 行为的迭加、积累而形成的。 其次,无意识中材料的安排和组合方向也靠意识指引。在构思 时,无意识总是主动与意识配合来完成某一任务的。 由上可见,意识在艺术构思中虽起主要作用,但无意识在艺术 构思中却承担着大量工作。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艺术发现的“精灵”虽然还隐匿于原来的事物之中,但被 “发现”所穿透、映照之后,那事物重新在发现者(或读者)眼前 出现时,却是一个换了模样的新形式。 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 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个把 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 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 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
文学创造的 发生阶段
艺术发现
心理特征
创作动机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 一股内在动力。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艺术构思 的定义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 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 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 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 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回忆与沉思 想象与联想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4、理智与感情 理智是指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 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 评价及其体验。 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规范这些 动力的嚼勒。 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象力的负作用;失去理 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有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的可能。 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促进,往往被作家当下心理 状态所决定。 其它心理材料的复现,也是羼杂着主体的是非判断和感情判 断。
艺术构思及 其心理机制
文学创造的 构思阶段
构思方式
心理机制
灵感与直觉 理智与感情 意识与无意识
第一章

返回首页
构思方式
综合 特 点
变形与陌生化
突出和简化 实 现 途 径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扩大与缩小
粘合
漫 画
变形与 陌生化
幻事
夸张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 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 形之于心” 形之于心 手”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 转换 语词提炼
文学创造的 物化阶段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技巧运用 即兴与推敲
要为物化主要形 象的内在物理服 务 要为作家通过形 象所要表达的中 心意念服务
第一章
内容简说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直觉的两大作用: 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 由直觉得来的。 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社会现象)时,能发觉背 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 为他所见而别人豪无察觉的。 •直觉与灵感的区别: 第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 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第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却发生在第一次碰 头之时。 第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推测性的洞察。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途径。 其一,浓涂重抹。 其二,淡化背景。 淡化背景暗含着人类的内视觉思维规律。 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信主干,形神 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事实上,简化的目的仍是突出。 简化与突出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使形象或意念更传神、更富于 特点。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三 种。 接近联想是指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由于在时间、空间上的 接近而被联想主体结合起来。 类似联想是经由某一类似点而把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 系起来。 对比联想则是把两种以上可以比照而又有相关的事物或现象 联系起来。 联想并非作家艺术家的专利,普通人也有,只不过在艺术构 思中最为常见而已。 意义联想和关系联想等较为复杂的联想形式也常常出现在艺 术构思过程中。联想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的暂时联系”(巴甫洛 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