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学设计
儿歌发声技巧教案中班
儿歌发声技巧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发出儿歌中的音调和节奏。
2. 能够用清晰的发音唱出儿歌中的歌词。
3. 能够配合动作,更生动地表现儿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
1. 儿歌发声技巧的训练。
2. 歌词的清晰发音。
3. 动作配合歌曲的表演。
三、教学难点。
1. 节奏感的培养。
2. 歌词的准确发音。
3. 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
1. 儿歌音频。
2. 教学课件。
3. 简单的道具和动作指导。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老师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用简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重点训练发声技巧。
老师向学生介绍儿歌的发声技巧,包括正确的音调和节奏。
然后,老师示范唱出儿歌的一段,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指出他们的发声错误,并纠正他们的唱法。
3. 歌词的清晰发音。
老师播放儿歌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唱出歌词。
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音,指导他们清晰地发出每个音节,确保歌词的准确传达。
4. 动作配合歌曲的表演。
老师向学生介绍儿歌的内容和意境,然后指导学生配合儿歌的节奏和歌词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通过动作的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且增加儿歌表演的趣味性。
5. 综合练习。
老师播放多首儿歌音频,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掌握儿歌的发声技巧和表演技巧。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儿歌的唱法和表演之后,可以进行小组或者个人的表演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
儿歌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还可以通过歌词的内容,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儿歌发声技巧时,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声训练,确保他们唱歌的音准和节奏感。
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动作配合歌曲,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儿歌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幼儿歌唱教案
幼儿歌唱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唱出指定的幼儿歌曲;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3. 通过歌唱活动,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歌曲,如《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等;2. 准备音乐播放器;3. 准备手势和动作配合歌曲。
教学过程:1. 通过展示图片或做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入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首先播放一遍歌曲,让幼儿先听一遍,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慢慢引导幼儿跟着歌曲的旋律唱歌,可以利用手势和动作来辅助教学,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
4. 可以用分段的方式教唱歌曲,先教唱前几句,然后逐步增加,直到幼儿能够完整地唱出整首歌曲。
5. 在幼儿掌握歌曲后,可以进行合唱练习,让幼儿在教室或活动中心等场所表演,增加互动和集体合作的乐趣。
6. 在教唱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延伸:1. 学会唱歌后,可以进行创编和表演,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加入自己的动作和表情,增加趣味性和创造力。
2. 可以进行歌曲串烧,将学过的多首歌曲连在一起,进行快速的切换演唱,增加幼儿的记忆力和对音乐的感受。
3. 创造不同的音乐环境,如更换不同的音乐节奏或音乐类型来唱歌,增加幼儿对音乐的接触面,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听觉接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跟上教学进度。
2. 在进行歌曲表演时,要注重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和互助,共同完成一次成功的表演。
3. 通过教唱歌曲,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和喜爱,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进一步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儿歌发声技巧教案小班
儿歌发声技巧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激发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表演欲望。
2.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潜力。
二、教学内容。
1. 儿歌发声技巧的基本训练。
2. 儿歌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表情。
3. 儿歌的合唱和合作表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儿歌发声技巧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掌握儿歌发声技巧和表演动作,培养幼儿的表演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儿歌音乐、展示儿歌图片或玩具等方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可以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或者和老师一起唱一段简单的儿歌,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发声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单的儿歌,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发声技巧,比如深呼吸、正确发音、控制音量等。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发声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3. 学习表演动作和表情。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儿歌,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和表情,比如手指动作、头部摇晃、眼神交流等。
可以通过模仿游戏,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幼儿对表演的热爱。
4. 合唱和合作表演。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唱的儿歌,让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和合作表演。
可以通过分组比赛、合唱比赛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发声技巧和表演能力。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儿歌发声技巧和表演动作。
3. 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演表现,对幼儿的发声技巧和表演动作进行评估。
幼儿园儿歌教案分享:如何让孩子轻松学唱儿歌
幼儿园儿歌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唱儿歌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们开发语言能力,还可帮助他们发展音乐感知能力,记忆力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但是,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唱儿歌是一件挺有挑战的事情,因为幼儿的好动心理等特点会在许多时候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干扰。
为了让幼儿能够轻松地学唱儿歌,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分享。
一、选歌合适选歌合适是开始教唱儿歌时非常重要的环节。
选择旋律朗朗上口,简单好记的歌曲是比较好的选择。
例如:“小毛驴”、“两只老虎”、“拔萝卜”,这些歌曲的旋律非常简单,以及歌词容易记忆,孩子们很快就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常用的基础词汇以及短语。
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儿歌来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鹅鹅鹅”等等。
不过,要避免选择一些旋律节奏复杂、难记难唱的歌曲,这些歌曲会给孩子增加难度,难以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二、点对点教唱点对点教唱是在教幼儿唱儿歌时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需要一个个字音板书,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每个字的发音,并且找到与之对应的旋律。
教师可以手拿手带领幼儿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孩子掌握了整首歌曲。
当教授幼儿唱歌时,我们需要抓住重点,注意韵律和节奏。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学唱,例如上节课中出现的诗句,或者是与课程主题密切相关的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整合儿歌资源,让幼儿感受到儿歌的情趣和美。
三、鼓励互动在教授儿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互动。
例如,分成小组逐句练唱,或者是分成两队进行歌曲比赛等等。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仅能够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增进互动,也能够更好的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互动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推动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儿歌。
四、以趣味教唱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记住儿歌,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例如,将歌词编成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歌曲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或者是用卡片配对游戏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记忆儿歌。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4课演唱《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4课演唱《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母鸡叫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富有儿童特色。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2.能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出歌曲的生动形象;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4.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2.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模仿;2.互动法:学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歌曲的魅力;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5.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2.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3.教学道具:如母鸡头饰、鸡蛋道具等;4.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母鸡叫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今天的课题《母鸡叫咯咯》。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变歌词、添加动作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母鸡叫咯咯》的音乐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创作。
少儿表演唱课程设计
少儿表演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音值、节奏和音色;2. 学生能够识别并演唱课程中所学的歌曲,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学生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舞台方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进行演唱,展示出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2. 学生通过集体表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表演唱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2.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3. 学生通过表演唱,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结合音乐课本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表演唱。
学生特点: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选择以下教学要点:1. 音乐基础知识:音名、音高、音值、节奏、音色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音乐的基础知识》2. 歌曲学习:挑选适合少儿年龄特点的歌曲,如《童年》、《小星星》等;- 教材章节:第二单元《儿童歌曲演唱》3. 发声技巧与呼吸训练: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单元《歌唱技巧与呼吸训练》4. 表演技巧:学习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舞台方位等表演要素;- 教材章节:第四单元《舞台表演技巧》5. 团队协作: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教材章节:第五单元《集体表演》6. 表演唱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表演唱作品;- 教材章节:第六单元《创作与展示》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音乐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歌曲学习与演唱;第三周:发声技巧与呼吸训练;第四周:表演技巧训练;第五周:团队协作练习;第六周:表演唱创作与展示。
儿童学歌方法教案
儿童学歌方法教案学唱歌曲是培养儿童音乐能力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学唱歌曲,我们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案。
下面将介绍一份。
第一步:选择适合的歌曲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歌曲。
对于幼儿,可以选择简单易懂、节奏明快的儿歌,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可以选择一些主题明确、歌词含义丰富的歌曲,如《我的祖国》、《朋友》等。
第二步:引起兴趣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应该先引起儿童的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音乐,让儿童先听一遍,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在播放时,可以鼓励儿童跟随节奏拍手或跳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步:理解歌词含义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对于学唱歌曲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歌词,让儿童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或情感。
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儿童理解歌曲的意思。
第四步:分解歌曲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歌曲,我们可以将歌曲分解成小节或小段进行学习。
可以先教唱歌曲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让儿童逐句逐段地跟唱。
在学唱每句歌词时,可以用手势或动作配合,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练习和巩固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
可以通过反复唱歌曲的整首或部分来巩固儿童的学习成果。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的活动,如分角色唱歌、合唱等,让儿童更加投入和积极。
第六步:表演和分享当儿童学会了一首歌曲后,我们可以邀请他们进行表演和分享。
可以组织小型的歌唱比赛或演出,让儿童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在表演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儿童互相欣赏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学唱歌曲。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让我们为儿童的音乐之路添上一抹美好的色彩!。
小学儿童歌曲音乐教案范文
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儿童歌曲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小学儿童歌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音乐兴趣,开发他们的音乐才能。
编写一份好的小学儿童歌曲音乐教案,是促进小学生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小学儿童歌曲音乐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小学儿童歌曲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根据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教育的需求,小学儿童歌曲音乐教学的内容应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歌曲欣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新歌或经典歌曲进行欣赏,让小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歌曲,并对这些歌曲的歌词、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歌曲学唱小学生的音乐教育离不开歌唱,教师应该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歌曲,并进行适当的编排和安排。
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唱法指导、节奏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教师还可以加强和声训练,提高学生的和声配合技能,丰富歌曲演唱效果。
3、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安排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游戏、赛跑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小学儿童歌曲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教学法,模拟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情感和情境,从而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并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元素,如乐器、音调、节奏、速度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音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
儿童歌曲教案
儿童歌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学唱并理解儿歌中的内容。
教学重点:唱歌的语音和语调,理解歌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的意思并能正确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儿歌音乐、歌词等教学材料。
- PPT或黑板。
- 教师事先准备好歌声,并准备好合适的唱歌动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熟悉的儿歌。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氛围。
二、呈现新歌(10分钟)1. 教师播放需要学习的新歌,同时显摆歌曲的歌词和图像,让学生先自己看歌词。
2. 教师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并借此加深对歌的印象。
三、学唱歌曲(20分钟)1. 教师将歌曲的歌词和音乐以字幕形式展示在黑板或PPT上。
2.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语音和语调。
3.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跟着唱,教师可以分段教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歌曲。
四、理解歌词(15分钟)1. 教师以逐句的形式解释歌词的意思,并示范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 学生跟读教师的示范,注意语音语调。
3.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难点,并提供适当的提示。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段复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跟唱歌曲。
2. 学生分组进行对唱或合唱演唱,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歌曲,巩固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例如提出关于歌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编排动作,并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创作歌曲的小节目,并进行展示。
语言儿歌发音教案设计
语言儿歌发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发音并模仿儿歌中的语音。
2. 学生能够通过儿歌学习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如音节、韵母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儿歌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数字、颜色、动物等。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正确地发音并模仿儿歌中的语音。
2. 学生能够通过儿歌学习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如音节、韵母等。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通过儿歌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数字、颜色、动物等。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适合幼儿的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 准备一些与儿歌内容相关的教具,如星星、老虎的图片等。
3. 准备一些与儿歌内容相关的游戏,如数星星、找老虎等。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儿歌。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或故事引入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发音。
老师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儿歌,让学生模仿发音,并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
3. 教学语言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儿歌中的内容,教授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如音节、韵母等。
4. 教学生活常识。
老师可以通过儿歌中的内容,教授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数字、颜色、动物等。
5. 游戏互动。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与儿歌内容相关的游戏,加强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儿歌内容。
2. 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通过一些与儿歌内容相关的游戏,加强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通过一些与儿歌内容相关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演唱《钟声叮叮当》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演唱《钟声叮叮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歌曲《钟声叮叮当》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
拍,大调式。
歌词“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
全曲只有两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方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
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5”作为衬托,丰满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认识4(fa)、7(si)、1(do1),能着柯用尔文手势准确的演唱上下行音阶,能唱准歌曲《钟声叮叮当》中的4(fa)、7(si)、1(do1)。
(二)学唱歌曲《钟声叮叮当》,能体验出歌曲优美而又宁静的意境,在老师的引导下两个声部配合协调,较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意境。
(三)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和同伴合作用合适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重点:认识4(fa)、7(si)、1(do),能较协调的演唱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中两个声部表现的音乐形象,通过声音、图形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聆听导入:走进熟悉而美妙的钟声世界过渡语:上课之前,请大家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好,那么这节课先请大家走进熟悉而美妙的钟声世界。
1.出示“边听边想”:你听到的钟声有什么不同?学生聆听两种“钟声”:(1)杭州灵隐寺钟声(2)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教堂里的音乐钟声过渡语:生活中许多声音都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而所有的音乐都是由几个音组合变化而来,老师今天带来音阶家族中的几位成员,认识一下这几位“老朋友”,我们一起来“边做边唱”。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儿歌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儿歌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儿歌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唱儿歌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将以学习唱儿歌为主题,介绍一种适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演唱选择的几首儿歌;2. 培养学生的听力、节奏感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录音、教学PPT、音乐器材等;2. 学生准备:纸笔、简谱、音乐乐器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兴趣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可以事先播放一段儿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猜是哪首儿歌。
第二步:了解儿歌的特点通过教学PPT或简谱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几首经典的儿歌,并让学生观察歌词、旋律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儿歌的特点,如简单易学、音调高低的变化、词意生动等。
第三步:学习唱儿歌1.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较简单的儿歌,如《两只老虎》,向学生教读歌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一起跟着唱。
2. 在学生较为熟悉歌词和旋律后,教师可以边弹奏钢琴或其他乐器,边与学生一起演唱。
3.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呼吸,并提醒他们注意歌词和音符的准确发音。
4. 在完成一首儿歌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合唱比赛,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第四步:创编舞蹈动作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创编儿歌舞蹈动作。
可以根据儿歌的节奏和内容,利用身体的动作和表情来诠释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第五步:分享表演学生完成舞蹈动作的创编后,可以进行小型的表演。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的舞蹈动作和儿歌演唱。
四、教学评价在学生的演唱和舞蹈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以从准确发音、明确的节奏感、动作协调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认可和鼓励。
小学音乐唱歌指导教案
小学音乐唱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基本的音程和节奏知识;2.掌握唱歌的基本发声技巧,包括呼吸、喉咙等方面的掌握;3.能够唱出熟悉的儿歌、童谣等,课堂上能够参与合唱、独唱等各种形式;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美感的感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常见音程的练习在小学音乐唱歌的教学中,音程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通过音程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音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音程。
教师可以采用唱名、喊名、打拍子、弹跳等方式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音程的声音特点。
2.基本的发声技巧在小学音乐唱歌的教学中,发声技巧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声音的特点,进行练习。
例如,让学生练习正确的呼吸方式,让学生练习正确的喉咙张开程度,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发声技巧。
3.儿歌、童谣的唱法训练儿歌、童谣是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常见的曲目。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曲目,让学生练习不同的唱法。
例如,在唱儿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让学生根据歌词情境变化调整唱法,使唱出的歌曲更富有情感。
4.合唱、独唱的训练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唱,让学生练习一起合唱的技巧,同样地,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独唱,让学生练习如何在独唱中掌握正确的唱法。
5.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除了技巧练习之外,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感的感知和理解同样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曲目,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表现手法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方法1.渐进式教学小学音乐唱歌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
2.演示法教学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演示法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演唱,让学生了解唱法、发声技巧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平。
《数鸭子》教学设计演唱
《数鸭子》教学设计(演唱)教材分析《数鸭子》是一首节奏欢快,曲调活泼甜嫩,念唱结合,易学易唱,受到儿童们喜爱的儿童歌曲。
歌曲为五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C大调,歌曲第一乐句旋律主要在主和弦的三个音上进行,显得明亮而热烈。
第二乐句节奏显得密集且旋律向下进行,赋予歌曲以活泼的情绪。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强化了音乐主题。
第四、五乐句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
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变化重复且歌词完全重复,突出了歌词内容,曲首的念白和第三乐句中的休止符的加入及衬词“咕嘎”的运用,使歌曲显得生动活泼而有风趣。
歌曲以“数鸭子”的形式教育少年儿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教学目标1. 兴致高涨地表现说唱结合的歌曲,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2. 在聆听、识读歌谱等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模仿、练习等各种方法达成准确演唱歌曲的目标。
3. 准确演唱歌曲,均衡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鸭子》的演唱。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速度均衡。
教学过程一、聆听导入创设情境,初听歌曲感受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导语:屏幕上的小同学在数鸭子,他是怎么数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第一遍聆听歌曲范唱,学生说出听到的歌曲中有说,有唱。
二、唱会歌曲1. 教师出示念白部分节奏,师生一起看节奏谱读节奏。
2.教师出示歌曲第一乐句的歌谱,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乐句与念白的节奏完全一样,只是加上了音高。
师生一起识读歌谱,演唱歌词。
3. 教师出示歌曲歌谱前半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念白之后括号中的歌谱是间奏。
师生一起练习演唱歌曲前半部分。
4. 出示完整歌谱,播放慢速伴奏,学生演唱。
5. 出示完整歌谱,播放原速伴奏,学生演唱。
三、拍手演唱歌曲1. 讲解歌谱中每个小方块都表示一拍。
2. 学生双手拍击小方块,教师演唱。
3. 教师伴奏,学生边拍击小方块变演唱。
四、课堂小结演唱歌曲时,从头至尾均衡速度很重要,希望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节拍器帮助我们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年级: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唱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唱时呼吸的控制。
2. 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歌曲教材或歌曲光盘。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2. 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二、基本唱歌技巧教学(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站立、坐姿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教师讲解咬字清晰的技巧,让学生练习发音。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呼吸的控制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教授的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复习咬字清晰的技巧。
二、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2. 教师选取一首歌曲,让学生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稍复杂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乐节奏感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演唱中做到咬字清晰、音准准确。
3. 学生能够感知音乐节奏,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7课演唱《粉刷匠》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7课演唱《粉刷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粉刷匠》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的第7课,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阶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粉刷匠》的词曲,学会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通过学习《粉刷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粉刷匠》的音准和节奏。
2.学会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的美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粉刷匠》的曲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道具:如粉刷匠的帽子、刷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粉刷匠》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粉刷匠》的曲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检验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粉刷匠的其他歌曲或舞蹈。
声乐演唱小学教案模板
声乐演唱小学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简单的旋律,并能够表达音乐的情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声乐演唱,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声乐演唱基本技巧:呼吸控制、声音位置、共鸣等。
2. 简单旋律的演唱练习。
3. 音乐情感的表达和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转圈、跳跃等,以放松身体和呼吸。
2. 呼吸控制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并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控制呼吸,如吹气球、吹纸条等。
3. 声音位置练习:通过口型和舌位的调整,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并发出清晰的声音。
4. 共鸣练习:通过共鸣的位置调整,引导学生发出丰满的声音,如共鸣的位置在喉咙、口腔等。
5. 简单旋律的演唱练习: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按照旋律进行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6. 音乐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并通过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7. 演唱技巧的提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指导,引导学生提高声乐演唱技巧,如音域的扩展、音色的变化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简单的旋律,并能够表达音乐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声乐演唱,展示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声乐演唱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或歌曲谱例。
2. 音响设备或钢琴等乐器。
3. 教学挂图或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活动,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 教学中可以结合其他音乐元素,如节奏、和声等,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4. 定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成果,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二年级音乐教案二——轻松学唱儿歌
二年级音乐教案二——轻松学唱儿歌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唱儿歌,因为孩子的童心未泯,心中依然有一颗天真纯洁的心。
通过唱儿歌,孩子们会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他们爱上音乐,从而认真学习音乐知识。
因此,这节课我们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学习唱儿歌。
1、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儿歌的故事情节,引入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叫做《一闪一闪亮晶晶》。
这首儿歌描绘的是夜空中的一颗颗亮星。
夜空中有很多美丽的景象,有一颗又一颗的亮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2、学生参与在导入环节后,可以请学生一起来唱这首儿歌,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唱几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唱儿歌的过程中。
3、体验音乐接下来是体验音乐部分。
刚才我们唱的这首儿歌是有旋律的,那么我们现在来听听旋律应该怎么样表现呢?教师可以先抽取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让他们模仿旋律,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旋律,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4、欣赏视频现代科技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来欣赏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在欣赏视频前,教师可以先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欣赏一段视频,随后再来进行表演,可以在欣赏视频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5、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我们通过情境导入、学生参与、体验音乐、欣赏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唱儿歌,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希望学生们可以在这样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成长,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才。
二年级音乐教案二——轻松学唱儿歌,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音乐,培养起他们兴趣,使他们更爱音乐,从而愿意在课余时间里去创作、去欣赏、去感知音乐。
也希望教师们能够从这节课中学到更多的教育心得和教学方法,让教育变得更加科学和有效。
小学音乐课程《学习唱歌》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程《学习唱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演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歌曲选择-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经典儿童歌曲,如《小星星》、《茉莉花》等。
-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表达能力的歌曲,如《友谊地久天长》、《童年》等。
2.2 声乐训练- 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 练习基本的音阶和音程。
- 进行喉部放松和嗓音保护的训练。
2.3 歌曲演唱-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 练习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 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歌曲演唱训练。
2.4 音乐欣赏- 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教学步骤3.1 热身活动- 进行声音放松和身体热身操。
- 进行简单的声音游戏和节奏练习。
3.2 歌曲学习- 分段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 教授歌曲的发音技巧和情感表达。
- 练习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3 歌曲演唱- 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歌曲演唱练习。
-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个人风格。
-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歌曲演唱展示。
3.4 音乐欣赏- 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儿童歌曲和经典音乐。
- 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 进行音乐欣赏的小组讨论和个人感悟。
4.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歌唱表现评价其声乐技巧和音准。
- 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评价其合作能力。
- 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表达评价其音乐鉴赏能力。
5. 教学资源- 儿童歌曲录音或音乐播放器。
- 音乐教材和教具。
- 音乐欣赏材料和音乐作品。
6.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表演和比赛。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音乐作品。
- 增加音乐欣赏和音乐历史知识的学习。
以上是小学音乐课程《学习唱歌》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声乐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幼师儿歌演唱技巧教案
幼师儿歌演唱技巧教案一、引言。
儿歌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而幼师在教学中的儿歌演唱技巧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从幼师儿歌演唱技巧的角度出发,为幼师们提供一份全面的教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教授儿歌。
二、儿歌演唱技巧教案。
1. 选择适合幼儿的儿歌。
在教学中,幼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儿歌。
这些儿歌既要有简单易学的旋律,又要有生动有趣的歌词。
比如《小星星》、《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等都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儿歌。
在选择儿歌时,幼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尽量选择他们喜欢的儿歌,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重视节奏感。
在演唱儿歌时,幼师要重视节奏感。
节奏感是儿歌演唱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因此,幼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比如拍手、跳舞、敲打节奏器等。
在教学中,幼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节奏练习,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
3. 注重发音准确。
在演唱儿歌时,幼师要注重发音准确。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幼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正确发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在教学中,幼师可以通过模仿、操练等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儿歌的发音要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发音准确度。
4. 注重动作配合。
在演唱儿歌时,幼师要注重动作配合。
动作是儿歌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因此,幼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幼儿在演唱儿歌时进行配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儿歌的趣味性,还能够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5.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幼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儿歌演唱中来。
因此,幼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儿歌。
6.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学设计学校:大连女子职业中专专业年级:幼师专业二年级授课教师:刘畅授课时间:2007年10月4、练习演唱连音乐句:5、分组配合演唱连音乐句与跳音乐句(四)完整演唱歌曲《嘀哩嘀哩》1、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儿童歌曲演唱方法》的教学片段与反思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较全面的音乐技能,如幼儿歌曲的演唱能力、键盘弹奏能力、舞蹈创编能力以及美术创作能力等。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和各种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我校幼师专业教师一直在探索、在实践。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
学生上我的课更是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有趣。
其实歌曲就是经过音乐加工了的艺术语言,它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本身就具有诗意和感染力,与学生学习的其它科目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我在教学中牢牢地抓住这一优势,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演活动的热情,使课程步步推进,力争每个环节都有亮点,是我这节音乐课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我来反思一下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片段一第一次教学:导入:师:欣赏由“童声合唱团”演唱的《嘀哩嘀哩》(播放歌曲的CD),并思考:“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歌曲表现出孩子们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反思]我在试讲时,让学生们欣赏的是歌曲的CD,由于没有画面,学生的回答非常生硬、简单,而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春天各种美好的景色,而且连续几位同学的回答都缺乏新意,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第二次教学:导入:师:欣赏由“童声合唱团”演唱的《嘀哩嘀哩》(播放歌曲的flash),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生:歌曲描绘出了美丽的春天景色,小花开放了,小鸟在森林里自在地飞翔,小朋友在草地上愉快地玩耍。
生:歌曲描绘出了太阳公公露出笑脸,小草和小花争相开放,小朋友们来到草地上欢快玩耍的场景。
……[反思]运用这首歌曲的flash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动画的演示使歌曲变得生动、具体,并富有童趣。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画面给学生提供了想像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天真快乐的童年时代,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出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与意境。
片段二第一次教学:师:跳音唱法就是气息短促有力,声音轻巧有弹性1.演唱效果:欢快、活泼2.呼吸训练:预备——吸气——hu—hu……3.发声训练:4.跳音乐句的演唱: A.B.师:现在我们来学习A乐句的演唱(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师:现在我们来学习B乐句的演唱(教师指导,学生演唱) ……[反思]跳音唱法是本课的难点。
上课时,所有的跳音乐句在教唱中全部由老师讲授、指导来解决,虽然也达到解决教学难点的目的,但却缺少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也不能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跳音唱法的技巧,更减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第二次教学:师:我们一起来唱A 乐句,先用跳音的感觉念歌词,……再用跳音唱法来练唱。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B这一乐句。
我们同样用跳音的感觉念一遍,下面同学们自己运用老师讲的跳音演唱方法把这一乐句练唱一下。
……[反思]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们都很投入用心用情体会跳音唱法,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和谐,改变了由教师从头到尾教学的枯燥、被动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俗话说:“按字行腔”,这句话说明歌词与乐曲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吐字清楚是唱歌中传情达意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吐字、咬字是获得自然、动听的歌声的重要条件。
所以我选用了A乐句由老师教授,而B乐句由学生自己运用跳音唱法的技巧来练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片段三师:我们来学习连音唱法,连音唱法要求气息平稳,声音连贯而圆滑。
师:大家思考一下:“用连音唱法演唱歌曲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演唱效果呢?”生:抒情的生:很优美的师:大家说的都对。
用连音唱法演唱歌曲应该是柔和,优美的。
要想达到这样的演唱效果就需要靠呼吸的控制来完成。
今天老师就用一条急吸缓呼的呼吸训练让大家体会一下:(出课件)师:急吸就是快速地吸气,如同背后有人吓你“呵”的……师:缓呼就是缓缓地把气息呼出去,此时的身体就象一个大气球一样,被扎了一个小眼儿,“si”把气息一点点释放出去,最后“cei”……师:接下来我们学习跳音唱法。
跳音唱法就是运用腹肌来控制一字一音,轻巧而富有弹性。
师:同样大家思考:“用跳音唱法演唱歌曲会达到什么样的演唱效果呢?”生:欢快的、活泼的师:非常棒!今天老师也用一条呼吸练习让大家体会一下:急吸急呼(出课件)师:同学们都吹过蜡烛吧?急呼就如同吹蜡烛一样,运用腹肌来控制气息,非常轻巧有弹性。
下面随着老师拍打的节奏由慢到快地练习…………[反思]这一片段是本课成功的地方。
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原动力,要想达到连音与跳音的演唱效果,必须靠呼吸控制来完成。
如果单纯用理论讲呼吸方法,就会使抽象的知识更加枯燥乏味。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用了准确、恰当的比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呼吸方法。
例如:在讲“缓呼”时,我就把身体比喻成一个大气球,如同一个大气球被扎了一个小孔,一点点泄气的感觉,并让学生发出长音“Si”,最后“Cei”把全部气体呼出去;在讲“急呼”时我让学生体会吹蜡烛的感觉,运用腹肌来控制气息,并伴随教师打出的节奏把气息快速呼出去。
这样用一些生活中可以碰到的现象来做练习,化解了难点,很容易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片段四师:现在幼儿园的音乐课普遍采用了“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声势活动教学法”,今天老师把这首歌曲也配上了声势动作,动作要领(教师示范,其中包含跺脚、拍腿、拍手、捻指等动作)生:学生练习后,完整地做出来。
(教师用钢琴伴奏)[反思]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
其中动作练习活动是指运用人身体的动作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而声势活动是指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其又称为身体乐器)。
这样能使儿童自然地进入、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并获得共同交流、分享和共同创造积极而又愉快的音乐审美体验。
我给学生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并让她们亲身感受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魅力,学生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把这样的练习有机地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为今后能胜任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样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二者是相互的。
身为年轻教师,我会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使他们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同样,我更要把握机会,发掘课堂上的精髓,使我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工作岗位真正的实现“近距离”接轨!《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的教学评析音乐教育在影响人的素质上有着极有成效又无可代替的功能。
21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师音乐教学必须对陈旧的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幼儿教师。
刘畅老师的这堂课,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了音乐课的改革创新。
本节课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岗位的需求1.教学目标在传统音乐教学中,音乐课主要是传授“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但它们的技能是最难掌握的,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练习。
幼师的学生在校不过二年,用来学习“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时间也不够。
况且,幼儿园的幼儿学习“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可能性极小。
因此,幼儿教师的角色不是演唱家而是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所教的必须是学生在幼儿园里用得上的内容。
本节课刘畅老师侧重点朝学生“会教”的方向发展,选用了儿童歌曲《嘀哩嘀哩》为例,在教唱的同时重点让学生掌握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即连音唱法和跳音唱法。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和训练,尤其是本节课的作业是用连音唱法和跳音唱法演唱另外一首儿童歌曲《牧童之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2.板块栏目本节课一开始,刘畅老师设立了板块栏目《幼儿天地》,由学生来做栏目的主持人,在模拟的幼儿园环境中以幼儿教师的角色主持音乐学科的内容。
之后由其它学生和教师分别对所主持的栏目作出点评。
这种板块教学,从“学”的角度来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和平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堂教学等能力,实现了与岗位的近距离对接,为将来的就业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从“教”的角度来讲,它使课堂教学形式更活泼,使课堂的组织结构更丰富;从一个专业的发展来讲,它体现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即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3.奥尔夫音乐教法的渗透在本节课中,刘畅老师还引入了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普遍运用的奥尔夫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把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跺脚、做游戏等人体乐器,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这种教学法适合幼儿的需要,能使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
刘畅老师在学生们学会用连音与跳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嘀哩嘀哩》这首歌曲后,把这首歌曲配上奥尔夫的声势练习,即拍手、拍腿等不同动作,边唱边做,学生表现充分,体会到位,使音乐的节奏美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把这样的练习有机地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
机械的音乐教学莫过于师唱生仿,其结果总是缺少感情与亲和力,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刘畅老师这节课改变了以往生硬的教歌方法,把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小组配合等多种学习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会学,直到学会。
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嘀哩嘀哩》,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一说歌曲所表现的画面、歌曲的演唱情绪等,然后教师引出“用什么样的演唱方法能达到这样的演唱效果呢?”这样的导入,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又如:教师在教授连音唱法与跳音唱法后,通过范唱让学生小组讨论哪些地方用了连音唱法,哪些地方用了跳音唱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答案,这样就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