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种植历史整理总结

合集下载

盘锦大米

盘锦大米
1948年,盘锦解放后,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修灌溉,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国营农场为单位进行农 田开发建设,为盘锦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盘锦的历史上,独特的“移民文化”也促进了稻作文化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数以万计的“五七大军” 和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盘锦,开发“南大荒”。他们参与农村生产建设,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动了 盘锦水稻耕种技术的进步。在他们与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满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盘锦大米 好吃”,随着70年代末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家乡,这句话传遍了全国。
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经评估该品牌价值500亿元以上。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 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20年,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
历史渊源
盘锦水稻种植的历史已达百余年。据史料记载,1907年盘锦开始水稻种植,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8年, 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河。
进入第四纪以后,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下辽河平原的海陆轮廓变化异常频繁。中更新世以后,下辽 河平原共发生三次海浸。因此,今大辽河河口及辽河河口堆积3个海相沉积地层及海陆交互相地层。后期由于平原 不断下降,东西两侧低山丘陵相对不断上升剥蚀,陆相碎屑物质不断向海岸河口堆积,海岸线不断南移,沿海滩 涂相继成陆。
水,是水稻种植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水的品质,科学用水,对水稻的生长和水稻的品质有重大影响。盘锦是 九河下梢之地,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之多。面对盘锦的水情、水况和盘锦水盐运动的规律,盘锦建设了科学完备 的水利设施系统,存蓄良水,调控用水,针对水稻生长,做到能灌能排,压盐治碱得心应手。同时,掌握流域水 情、水况,取良避污。

稻米发展史

稻米发展史

稻米发展史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稻米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改良,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精神支持。

稻米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长江流域地区。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南方的古人类已经开始种植稻米了。

他们通过选育和改良,培育出了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稻种,为稻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稻米的种植和农业技术在中国古代逐渐发展起来。

在古代农民的努力下,稻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逐渐增加。

同时,人们还发现了种植稻米的一些技术,如水稻田的灌溉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稻米的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

根据历史记载,稻米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东南亚地区,如印度、越南和泰国等地。

在这些地区,稻米成为了当地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稻米的种类和品种也不断增加。

人们通过选育和改良,培育出了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稻种。

例如,在中国南方,人们通过选育早稻、中稻和晚稻等不同类型的稻米,以适应不同季节的种植需求。

在其他地区,人们也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稻种。

稻米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和技术的支持。

在现代农业中,人们通过使用化肥、农药和高效的农业机械,进一步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也为稻米的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学家们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病虫害、耐旱和耐盐碱的稻种,进一步提高了稻米的生产力和抗逆性。

稻米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稻米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水平和发展。

稻米的发展历史也反映了人类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不断的改良和创新,人们将稻米的种植和农业技术不断推向前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营养。

水稻文化知识点总结

水稻文化知识点总结

水稻文化知识点总结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生计。

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水稻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并且对当地文化和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水稻的文化知识点进行总结。

水稻的历史与起源水稻的栽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明。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约在8000年前,中国的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就开始出现了水稻的栽培。

此后,水稻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东南亚、日本和朝鲜等,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的起源与历史息息相关,其栽培不仅滋养了千百年来亚洲人民,也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水稻的栽培与农业习俗由于水稻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当地形成了许多与水稻栽培相关的农业习俗。

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会举行水稻收割节,以庆祝丰收,同时也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互相拜访,合家欢聚,共同品尝新米,体验丰收的喜悦。

在日本,水稻栽培也影响着当地的文化传统,比如丰收节和农民祭等。

水稻的文学与艺术水稻在亚洲地区影响深远,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也对文学与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水稻经常作为题材出现,描绘了许多关于水稻栽培的诗歌和歌谣,这些作品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向往和对农业生活的感悟。

在日本,水稻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题材,比如《枕草子》中就有关于水稻栽培和收获的描写。

在艺术上,水稻也成为了许多绘画作品的主题,如中国的水墨画和日本的浮世绘。

水稻的栽培和稻田的景象被艺术家们表现出来,反映了水稻在亚洲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水稻的宗教信仰水稻在亚洲地区不仅是一种食物作物,也被赋予了宗教信仰的意义。

在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神是受人们崇拜的对象,人们会选择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丰收。

在日本的神道教中,水稻神是被奉为重要的神祇之一,人们会建立神社来祭祀水稻神,表达对丰收的敬仰和感恩。

五常大米简介

五常大米简介
• 煮饭时香气四溢,令人食欲大增
03
黏性
• 五常大米的黏性适中,不易粘锅
• 煮熟后,米饭光泽度好,口感更佳
五常大米的选购指南及建议
品牌
• 选择知名品牌的五常大米,保证品质
• 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实体店、电商平台等途径购买
包装
• 选择包装完好的五常大米,避免变质
• 包装上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 五常大米在民国时期开始注册商标
• 五常大米品牌逐渐在全国范围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发展
• 五常大米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 五常大米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
五常大米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部
• 五常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营养成分
• 五常大米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
• 其他大米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
⌛️
安全性
• 五常大米采用有机种植方式,无农药残留
• 其他大米可能存在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
03
五常大米的种植技术与生产过程
五常大米的种植技术要点
01
选种
• 选择优质品种,保证五常大米的品质
• 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传播
育苗
• 采用大棚育苗,保证水稻的成活率
02
• 严格控制育苗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
照等条件
03
插秧
• 采用人工插秧或机械插秧,保证插秧质

施肥
• 采用有机施肥方式,保证水稻的养分供
• 插秧时要保持行距、株距适宜,有利于
04
水稻生长

延边大米综合素材

延边大米综合素材

延边大米综合素材一、“延边大米”之历史篇延边种植加工水稻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新唐书·渤海传》,如“俗所贵者,曰大白山之菟,……栅城之鼓,抚余之鹿,……卢城之稻”。

据考证,唐王朝的藩属国渤海国大部分国土在今延边一带,卢城乃是现在的延边州安图县石门镇一带。

卢城稻米在渤海时期就享誉全国,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被誉为米中极品,曾多次沿朝贡之路向唐王朝纳贡,专供皇室享用。

海东盛国——渤海国兴盛200余年,历经十五代王,后被辽国所灭。

几经沧桑,世事变幻,到清乾隆时东北大部尤其是长白山区遭到了200多年的封禁。

清朝末年,随着清政府对长白山封禁政策的“开禁”,1868年后,部分朝鲜垦民北越图们江开始在延边地区种植水稻,为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和北方寒稻栽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开发东北粳稻的鼻祖。

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今延边州龙井市智新镇)大教洞开掘1308米渠道,灌溉33公顷水稻田,获较高产量。

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曾在延吉县光昭村(今延边州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开辟“御粮田”,试验种稻,已开始在早春用油纸糊窗,在室内育苗,以便提早大田插秧,延长水稻生长期,专为皇宫贡米。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延边水稻种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延边大米成了一米难求的米中极品。

目前,延边大米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延边大米美誉早已香飘万家。

二、“延边大米”之生态篇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美丽的长白山区,是中、俄、朝三国交界的东北亚金三角,位于北纬41°59'-44°30',东经127°27'-131°18'之间,地处国际公认的“黄金水稻带”。

东临日本海与俄罗斯滨海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西邻吉林市、白山市,北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珲春大米综合素材

珲春大米综合素材

珲春大米综合素材一、珲春水稻的历史珲春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上溯到唐代,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唐代渤海国时期,这里就出现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

那时珲春号称“亚洲第二大国际商埠—海东盛国”,所产的“栅城之豉”、“卢城之稻”,就已经作为著名粮食品牌声播中原和日本了,它们不仅是敬奉帝王的贡品,礼赠友邦的珍品,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名品。

清末,随着清朝政府对长白山区封禁政策的“开禁”,1868年开始有大批垦民在长白山脚下开沟挖渠,引水灌溉,种植水稻,朝廷就势封赏延边为水稻专垦区,指定延边大米为宫廷御米。

二、珲春水稻的价值从那时起,延边大米的耕种从未间断。

人们非常耳熟的“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的歌曲,就是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水稻产区的喜人景象。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各种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珲春水稻业快速发展,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公顷,年产量达10万多吨。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珲春大米具备了绿色生态大米的特质,而人们对珲春大米的了解却与其它东北水稻没什么区别,相反,很多地方的水稻比这里的水稻还有名气。

珲春大米就像一位超凡脱俗的绝世佳人,一直藏在闺中人未识。

三、珲春大米的地理位置珲春大米好,取决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

珲春位于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东麓,素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美誉。

与中、俄、朝三国陆路相连,与中、俄、朝、日、韩五国水路相通,是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是世界级野生东北虎保护区。

境内湍流着珲春河、海兰江等大小江河水系,湖泊湿地星罗棋布,无论巨流细溪,水质均清澄甘冽。

江河两岸分布着河谷盆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加之处在北半球中纬度中温带,属近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2366小时,无霜期126—156天,昼夜温差在10℃以上。

故所产水稻干物质积累多,营养丰富,品质天然上乘。

令人感叹的是,当时能将水稻特别是粳稻成功地引种到北纬43度一带及其以北地区(北纬40度—45度地带是科学家公认的“黄金水稻带”),使这片沉睡的处女地得到了有质量、有价值的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业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正宗东北大米 -- 黑鹤赫

正宗东北大米 -- 黑鹤赫

正宗东北大米 -- 黑鹤赫正宗东北大米--黒鹤赫,坐落于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三江平原北部的黑龙江省鹤岗市。

广阔无垠的黑土地,日益增长的水稻种植面积为黑鹤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初期,黑鹤赫筹划了万亩试验田基地,全部引用无污染的黑龙江水灌溉,水稻从育苗、施肥、插秧、栽培、加工、存储到销售全程监控,从源头上有效的保证了稻米的质量。

除此外,我们还坚持以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与技术推广为目标,着重有机肥料、生物除草、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经多方探讨不断改进,现已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黑鹤赫的第一大优势,便是这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

无霜期126天的极端气候,养育出的是生长周期175天的优质稻米。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稻米有充足的时间汲取来自黑土地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这样种出来的稻米,才是真正的营养米,健康米。

黑鹤赫的第二大优势,就是利用大豆发酵制成豆肥,替代传统化肥来养护土壤。

优选上等大豆浸泡3-5天后煮熟高温发酵,制成无害无菌无污染的生物菌肥料,其中富含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可以在肥沃土壤的前提下,间接促进水稻生长,改善米饭品相,提升米饭的口感。

这第三大优势,也是黑鹤赫的核心优势——罐装充氮锁鲜技术。

从新米收割到冷藏、从脱壳到装罐、从充氮到封箱,我们拥有一套成熟完整的生产体系,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全自动设备。

罐装锁鲜后,不仅可以防潮防虫,还能够长久的保持大米原有的新鲜和营养。

天然的地理优势,独特的气候环境,是影响大米品质的关键因素。

山好水好土壤肥沃,成就了黑鹤赫豆肥罐装米良好的口碑。

不忘初心,不弃本源,只为培育出生态安全无添加的上等水稻,让每个家庭都吃上一碗高品质的放心粮。

黑鹤赫豆肥罐装米,您给我一分信任,我还您一碗生活!。

盘锦大米:百年一稻,唇齿留香

盘锦大米:百年一稻,唇齿留香

盘锦大米:百年一稻,唇齿留香作者:奈文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15年第04期“在东北老家吃大米不觉得哪里与众不同,等到哪天去外地了,就知道家里的大米是真的好吃。

”这句话道出了东北人的心声。

在东北,名声最为响亮的当属盘锦大米。

盘锦种植水稻已有百年历史。

1928年,张学良将军建立“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大面积种植生产水稻,并且成为其宴请高官显贵的“帅府专供”品。

当时,盘锦大米就已经成为享有盛名的米中珍品,声誉传遍大江南北。

“9·18”事变后,盘锦大米作为伪满洲国的御用食品,平常百姓谁要是吃了的话会被定为“经济犯”,同时盘锦大米还被运往日本本土,所以盘锦大米在日本久负盛名。

解放以后盘锦的水稻种植得到大规模全面开发,兴修灌溉,改良土壤,盘锦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盘锦大米已然成为生长在黑土地上的地标性品牌,闻名遐迩。

2003年,盘锦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8年盘锦大米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2011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在“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中脱颖而出,将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吐鲁番葡萄、威海刺参等一批声名远扬的农产品甩在身后;2013年在农业部召开的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大会上,盘锦大米荣获”中国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如今,盘锦大米畅销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16个国家地区。

盘锦大米到底好在哪儿?“盘锦稻米如珠似玉,晶莹饱满,粒形完整,胶稠度高、糊化度低,米饭色泽油润、清香浓郁、筋道滑腻,口感极佳。

”这是中国质量检验中心组织检测和品尝之后给出的结论。

用咱老百姓的话说,盘锦大米蒸出来满屋子的香味,吃起来肉透(筋道的意思)。

倘若下点功夫熬出一锅粥,那粘稠且富有光泽的粥油必是浓郁滑腻,唇齿留香。

盘锦大米米质半透明、有光泽、色泽青白、垩白度低,具有本区域大米固有的自然清香味。

大米的历史故事

大米的历史故事

大米的历史故事康熙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位中国历史史上在位最长的封建皇帝,不仅是一位少有的贤明君主,还是一位“农业专家”。

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农业的科学实践与研究,许多名贵的粮食品种或多或少与他有关,一些则因他而名扬天下。

御稻米御稻米“生自苑田”,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色、香、味俱佳,且有养身、补血、健身功效。

据《授时通考》卷二记载:“圣祖御制,丰泽园中,有水田数道,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

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

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康熙在得到此稻种之后,非常欢喜,精心收藏,作种培育,扩大种植。

由于这一优质稻米品种具有早熟的特性,品质好,适宜北方地区扩大种植,也可使寒霜来得较早的东北地区栽培,对发展稻米生产,让北方人吃上大米具有一定意义。

“当夏秋之交,麦禾不接,得此早稻,利民非小。

”康熙六十岁时,曾以欢悦心情,挥笔写道:“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身苑田,故名‘御稻米’。

”康熙不把“御稻米”视为皇家专用,提出“愿尝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积极在各地推广种植。

后经过劳动人民长期培育、推广,“御稻米”在我国的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已均有种植。

(信息来源:诚邻粮食Neighborly food)胭脂米河北省丰南县玉兰庄一带,靠近陡河岸边有片粉红色的胭脂地,产有一种“胭脂米”,粒呈椭圆柱形,内外均暗红色,顺文有紫红色线,煮熟之后,异香扑鼻,味道极佳,且回锅三次,色香犹存。

由于每回锅一次,米粒伸长一次,色泽愈艳,余香无穷,故称之“三伸腰”米。

相传,清康熙九年,当地一地主在稻田巡游,忽见一株稻穗与众不同,形似旱粳子,株高早熟,穗红有芒,便掐下几粒,搓去皮儿,顿觉一股奇香扑鼻而来,色红粒长,遂收藏稻穗,来年播种。

这个奇闻被官府禀报朝廷。

浅析东北三省水稻产业发展概况

浅析东北三省水稻产业发展概况

浅析东北三省水稻产业发展概况蔡卓; 朱崴; 王旭红; 王慧莹; 亓娜【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优质米; 知识产权; 精深加工; 品牌建设【作者】蔡卓; 朱崴; 王旭红; 王慧莹; 亓娜【作者单位】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我国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第1大的粮食作物,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粳稻100%作为口粮。

据统计,2018—201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96亿t,我国大米产量居世界第1,占比高达29.9%[1]。

东北稻区粳稻种植面积约526.3亿hm2,占我国粳稻面积50%以上,产量近4000万t,占当年我国水稻总产量的18.5%,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粳稻生产基地[2]。

东北稻区也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代表产区,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富含有机质的黑色沃土和丰富的水资源,在五优稻4号等优质米品种和五常大米、盘锦大米等知名大米品牌加持下,其成为我国优质米的重要输出地。

1 东北三省稻米产业发展现状1.1 水稻种植情况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分析,2017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共3074.7万hm2,东北三省水稻种植面积526.24万hm2,占全国的17.11%;全国水稻总产21267.6万t,东北三省3925.7万t,占全国的18.46%。

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94.89万、82.08万和49.27万hm2,水稻总产量分别为2819.3万、684.4万和422万t,其中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2和第1位。

1.2 水稻科研力量雄厚东北稻区拥有育种研发机构近40家,拥有国家和省级科研与服务平台20个,国家和省级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平台6个,国家和省级良种繁育基地9个;保存种质资源90000余份,其中黑龙江省保存种质资源2000余份,吉林省拥有育种材料80000余份,辽宁省收集保存了栽培稻品种资源9000余份;审定品种1200余个,黑龙江省历年审定品种共371个,其中三系杂交稻2个,吉林省历年审定品种共510个,其中三系杂交稻3个,辽宁省历年审定品种共360个,其中三系杂交稻28个。

全面解读东北大米营养特点形成原因

全面解读东北大米营养特点形成原因

前言国人素爱吃米饭,若问哪里的米饭最好吃,答案纷繁不一,但很多人都偏爱东北大米。

东北大米主要种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广大平原地区,种植在极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够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阳光雨露充足,又有纯净无污染的灌溉用水,生长周期一般五个月左右。

独特地域优势,保证了东北大米独有的高品质。

那么东北大米具体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以东北大米中的吉林大米为例,给大家进行具体的分析。

营养好吃更安全是吉林大米最显著的特点。

这主要是由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良的品种和长期积累的栽培方法共同决定的。

一、优越的水稻生产条件吉林省位于北纬41°-46°,是世界的优质水稻生产带。

1、适宜的气候条件。

吉林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积累;全年降水量400-900毫米,无霜期110-150天,非常适合一年一季的优质粳稻生长。

2、肥沃的土壤。

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带,由于植被茂盛,开发较晚,大量枯枝落叶经过千百年来的腐化、分解,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黑土层深达40厘米至80厘米,富含氮、磷、钾和各种有机物,土壤肥力较高;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也有利于提增进水稻的养分与口感。

3、充足的水资源。

吉林省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辽河以及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且均为上游,还有1600多条河流,800多个湖泊泡沼,水量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不仅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养分,也保证了水稻优良的口感。

4、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和农药使用,增进了吉林大米的安全。

5、吉林山清水秀,森林和草原面积大,自然环境好,稻区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各种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保证了吉林大米的安全。

二、优良的水稻品种优良的品种也是我省大米营养好吃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目前我省水稻种植比较多的品种有40个多个,面积占了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形成了圆粒、中长粒和长粒三大系列。

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

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

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农作物资源。

在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方面,主要有耕种轮作和水稻种植两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耕作制度。

首先,东北平原的耕种轮作制度是一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耕作方式。

按照轮作顺序,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在相同土地上的不同地块,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壤养分、有效防止病虫害的目的。

常见的轮作顺序如小麦-大豆-玉米或大豆-玉米-稻谷。

这样的耕种轮作制度可以充分利用粮田的产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确保农民能够获得丰收。

此外,轮作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其次,东北平原的另一种重要耕作制度是水稻种植。

水稻是东北平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东北平原的水稻种植通常采用秧田写作的方式,栽种的主要是早稻和中晚稻。

水稻的种植过程包括选种、育秧、移栽、施肥和浇水等环节。

同时,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东北平原引入了灌溉系统,通过沟渠和水闸,将来自河流和雨水等水源引入稻田,供给稻田所需的水分。

水稻的种植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主要包括耕种轮作和水稻种植两个方面。

耕种轮作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而水稻种植则是东北平原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之一,水稻的种植过程包含多个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

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在不断演化和改进中,不仅为保障粮食供应、丰富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保护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了积极努力。

《响水大米[优秀范文5篇]》

《响水大米[优秀范文5篇]》

《响水大米[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响水大米东北响水大米——地球唯一石板田米一、响水大米的由来名闻中外的响水大米出产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镇位于国家级名胜旅游区——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风情园的旅游金三角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

唐代渤海国时期,渤海镇地区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据(新唐上书·渤海传)记载,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的描述,其中的“卢城之稻”指的就是响水大米,可见历史上响水大米名声之盛。

二、生长环境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火山岩浆流淌凝固而形成的大面积岩“石板地”。

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是经过亿万年的岩石风化和腐殖沉积而形成的土壤,其中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

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的生长期长达148-150天,有利于水稻充分吸收营养,成熟度极高。

三、灌溉水源灌溉水源来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水质纯净、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

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再加上镜泊湖水浇灌,使响水大米具备了举世无双的品质。

响水大米米粒青白如玉、颗颗晶莹透亮,煮粥浆汁如乳,蒸饭油亮溢香,馥郁无比,饭味清香可口,凉饭加热口感如新,一经品尝,终生难忘。

四、千年贡米国宴用米由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响水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

新中国诞生后,响水大米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赢得了“颜如玉、浆似乳、营养皆天然、品质甲天下”的美誉。

1、xx~xx年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xx年荣获中国食品节“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成为中国食品协会的推荐产品,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论证,3、荣获xx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2024年东北大米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东北大米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东北大米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大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主食之一。

东北地区地处寒冷高纬度地带,气候条件适宜稻米生长,因此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大米生产区之一。

本文将对东北大米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东北大米生产概况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东北地区大米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东北地区的大米主要产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

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水利条件良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因此东北地区的大米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

2. 东北大米市场规模东北大米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量大。

由于东北地区的人口众多,并且大米是东北主要的主食之一,因此东北大米市场的规模一直较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东北大米市场的年销售额在数千亿元人民币以上。

3. 东北大米品牌和种类东北大米的品牌和种类繁多。

在东北地区,有许多知名的大米品牌,如东北大米、三北大米、松花江大米等。

这些品牌在东北大米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

而在大米的种类上,东北地区的大米涵盖了糯米、小粒米、长粒米等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东北大米市场竞争情况东北大米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东北地区大米生产条件良好,许多大米企业进入了这个市场。

各大米品牌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宣传、加强渠道建设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东北大米市场的竞争促使各大米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也促进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5. 东北大米市场发展趋势东北大米市场的发展趋势仍然向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大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东北大米在品质、口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有望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并向高端市场发展。

同时,科技进步对东北大米生产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新的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东北大米的品质和产量。

结论东北大米市场目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大米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推动着东北大米产业向着更好的发展方向努力。

一碗好大米,从粮源优势到经济优势——黑龙江虎林市稻米产业发展纪实

一碗好大米,从粮源优势到经济优势——黑龙江虎林市稻米产业发展纪实

一碗好大米,从粮源优势到经济优势——黑龙江虎林市稻米产业发展纪实作者:李锦华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6期李锦华悠悠乌苏里,巍巍神顶峰,著名珍宝岛,极美大湿地。

在黑龙江东北部完达山南麓,有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虎林市。

这里犹如铸造在乌苏里江畔的一个精美大碗,满满地盛装着销往全国各地晶莹剔透的大米。

据虎林市副书记韩冬云介绍,水稻是虎林市的优势主导产业,域内水稻总面积达480 万亩,总产56亿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75%,而全市水稻年加工能力和烘干能力达到300 万吨,商品率达96%。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虎林市的“三农”事业硕果已化成丰年稻花香,从农田飘进粮仓,从工厂飘到市场,最终又飘进农民的钱袋子。

作为传统农业产业,粮食生产虽是日复一日的春种秋收,但一个产业的发展与成熟从来不是那么容易。

从打造特色到变成特产,从产品优质到市场优价,从本地品牌到唱响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跨越很多障碍。

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在虎林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虎林人矢志不渝,步履不停,努力要把粮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效益为王:鸭稻模式好,销路却“愁坏了”农民七月的虎林市天高地阔,稻田连片,满目青翠。

来到完达山脚下的新政村,稻田里成群戏水的鸭子叫声响亮。

稻田中央零星分布的鸭舍让这里显得与众不同。

“鸭子在稻田里穿行,吃虫吃草省了打药,鸭粪还施了肥,所以稻米没有农残属于绿色食品,口感特别好。

”新政村村支书单永兴介绍着鸭稻模式的好处。

新政村附近,没有任何工业企业,采用河水灌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单永兴生产的稻米符合绿色食品A 级标准。

由于稻米品质优、口感好,售价还不错。

“我们的鸭稻米卖到上海,一斤大约卖到16 元左右。

”但单永兴认为售价仍偏低,“这么好的品质应该能卖到20 元以上。

”目前,单永兴种了700 多亩稻,养了6000 多只鸭,鸭苗和人工除草的费用成为主要成本。

东北大米种植历史整理总结

东北大米种植历史整理总结

吉林大米历史文化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卢城之稻就已享誉华夏。

据《新唐书卷二一九列传第一四四·北狄》记载,“俗所贵者,曰大白山之菟,……栅城之鼓,抚余之鹿,……卢城之稻”。

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被誉为米中极品,每年向唐王朝进献。

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时的藩属国渤海国就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内,《东北通史》199页(李治亭著,中州古籍出版社)记载,渤海国的王都中京显德府和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均在吉林省境内。

当时的卢城之稻就是今天的吉林大米。

到了清朝,吉林大米的优良品质就更为全国所认识,从努尔哈赤到咸丰等历代皇帝都指定吉林大米为贡米。

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至吉林市,食用吉林大米,觉其香糯润滑,口感甚佳,欣喜不已,遂题诗称赞吉林大米:“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

”乾隆皇帝二次东巡吉林,也即兴赋诗称赞吉林大米:“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

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对吉林大米给予了高度赞誉。

19世纪中叶,随着清政府对长白山封禁政策的“开禁”,部分朝鲜垦民由于饥荒和战争等因素,越过图们江开始在延边地区种植水稻,开启了近代东北水稻百年多的栽培历史,并使当时延边地区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水稻之乡,而这部分人又很擅长在寒冷的地区种水稻,获得好收成后水稻栽培迅速向吉林省和东北全境扩展。

在今天的吉林主要水稻产区,到处都有朝鲜族人在种植水稻。

20世纪30年代,日本组织开拓团在吉林种植水稻,修建水利系统,引入良种和水稻种植技术,较大地提高了吉林大米的生产能力。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水稻专家又来吉林指导水稻种植,传授水稻大盘育苗、机械插秧等高产栽培技术,还引入了日本的水稻品种,初步建立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生产模式,大幅度的提高了吉林水稻产量和品质。

日本和朝鲜是世界上最善于种植水稻的民族,非常注重大米的品质和口感,日本和朝鲜的水稻栽培技术和吉林当地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溶合,形成了今天吉林大米的特有人文因素和栽培方法。

一文概述:“东北大米”是如何炼成的?

一文概述:“东北大米”是如何炼成的?

一文概述:“东北大米”是如何炼成的?提到“东北大米”,很多人会下意识地会想到一个字——香。

熟后的米饭香、甜、软、糯,再配上东北的炖菜,从色、香、味哪个方面看,“都挑不出任何毛病”!东北大米众所周知,东北的传统农业主要为旱田种植,即以小麦、高粱、大豆、玉米等种植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阵阵稻香”的景象,到底从何而来?所有的一切,都要从东北的朝鲜族先民开始说起。

1)“东北大米”与朝鲜族人民的情缘进入19世纪60年代,朝鲜北部连续发生自然灾害,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得日益困苦。

尤其是爆发于1869—1870年的旱灾(即“己巳大灾年”),逼得以一直种植水稻为生的朝鲜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选择跨过鸭绿江,逃荒到当时人烟稀少、尚待开发的东北地区(拓展阅读:朝鲜族是如何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100年前的朝鲜人当时的东北地区,不仅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也几乎没有像样儿的水利灌溉设施。

一言概之,这里的自然条件,似乎并不适合种植水稻。

不过,对于勤劳坚毅的朝鲜族人民而言,这些根本就“不算事儿”。

他们刨地拓荒、开渠挖沟、拦河筑坝,克服种种困难,开垦水田,试种水稻,终获成功。

正应了那句百年前的民谣:“满洲(东北)旷野拓良田,长呀长水稻。

稻花伴我走天涯,处处稻香飘。

曾经我们赤手空拳,只有锄头和水瓢。

不要冷嘲热讽,锄挖瓢舀付勤劳,荒地变成米粮仓,构筑我们新生活”。

昔日北大荒2)“东北大米”在东北东北地区种稻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鸭绿江上游对岸的浑江流域。

1845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朝鲜农民越江到今天吉林浑江流域伐木时,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落脚私垦,进行水稻种植。

延吉的街道,拍摄于1936年黑龙江垦荒种稻的时间,略晚于吉林地区。

1883年,从朝鲜半岛移居图们江流域延吉、汪清、和龙等地的朝鲜农民,大量迁移到牡丹江、穆棱河流域开垦水田,试种水稻。

辽宁地区种植水稻的记录,介于吉林和黑龙江之间。

1861年,在安东(丹东的旧称)三道浪头地区,最早有朝鲜族先民种植水稻的记录。

为了能吃上东北大米,唐朝跟渤海国打了七年仗,结果如何?

为了能吃上东北大米,唐朝跟渤海国打了七年仗,结果如何?

为了能吃上东北大米,唐朝跟渤海国打了七年仗,结果如何?
大家伙儿都知道东北大米好吃,但是你们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东北就产大米了吗?据北宋欧阳修主持编撰的《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早在唐代,东北地区就已经引进了中原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开始产大米了。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当时的东北种植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米——响水大米,据说此米不仅营养丰富,吃后可以快速恢复体力,因为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女子养颜美容还有一定的功效之效,所以深受当地王公贵族喜爱。

渤海国和唐朝交好以后,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的描述,其中的“卢城之稻”指的就是响水大米,据说武则天就很喜欢吃这种大米,响水大米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叛周,杀营州都督赵文翙。

事发后,武周女皇武则天派曹仁师统率大军前去镇压,被击败,其后周军联合后突厥汗国的默啜可汗,才把营州之乱平定了。

营州之乱是平定了,但是响水大米却吃不上了。

原来营州之乱后,靺鞨的大祚荣趁机在(今吉林敦化县敖东城)建立政权,自称“震国王”,并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合高丽、靺鞨之众”,大败唐军,两国成了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大祚荣为了巩固震国政权,不但在建国之后便立即遣使与突厥结盟,而且又通好南面的新罗,巧妙地在强权林立的四邻之间斡旋,成为东北的一大新兴势力。

为了能重新吃上响水大米,唐朝跟渤海国打了7年仗,未能占到什么便宜。

705年,唐中宗复位后,才重新招抚大祚荣,但因为“会契丹与突厥连岁寇边,使命不达”。

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713年,渤海国的响水大米才再次出现的唐朝宫廷的餐桌上。

东北水稻种植史

东北水稻种植史

东北水稻种植史水稻传统上是南方的产物。

北方人历来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

东北的黑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不种水稻的,正如东北沦陷后的那首悲愤的歌曲《松花江上》所唱到的那样:“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而今天,举国皆知东北盛产稻米,举国推崇东北大米。

那么水稻是什么时候引种到东北的呢?它在东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里不妨介绍一下。

水稻引入东北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

此后东北水稻的种植历史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一是19世纪中叶至东北沦陷之前。

关于这一时期,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有翔实的考证。

他认为, 19世纪中叶以来,鸦片战争敲开国门,清政府逐渐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及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

早期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试验着开发出了一片片水田,从而揭开了东北近代水田开发史的序幕。

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入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

在博主上小学时开垦的那块湿地旁边,就有当初朝鲜人留下的遗迹。

在他们的房屋遗址周围,有掘泉而成的水井,有舂稻米做打糕的石臼。

有一年社员在附近修水渠,还挖出窖藏铜钱。

他指出,朝鲜移民到东北种稻的路径有三条。

最早的是中线即沿今鸭绿江上游对岸的浑江流域。

1845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越江进入浑江流域伐木的朝鲜农民,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进入该地私垦。

后来在宽甸县下漏河太平哨一带发现了当时开发水田用的铁锹,表明当时这一带曾经种植过水稻。

尽管该地的水田没有延续下来,但朝鲜移民沿浑江向北发展,进入桓仁、通化一带开发水田。

1875年,有金姓朝鲜移民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下甸子地方试种水稻,获得成功。

1883年,金华友等数名朝鲜移民,从通化小湾沟移居柳河三源浦地方,试种水稻亦获成功,不久之后,三源浦一带成为著名的朝鲜移民聚居区和产稻区。

寒地黑土---大米

寒地黑土---大米

寒地黑土(黑龙江)大米古今含义:《黄帝内经》中第一次记述了稻米对人的健康作用:“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周礼》中说:“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提出了五谷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具有“为养”“养其病”的调理和养身健体的作用。

唐代《千金要方》记载稻米有“消渴病治疗”的效果。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乌饭“味苦、平、无毒、止泻、除唾、强筋、益乏力、久服轻身长年”;粳米“补中、益血、生津”;“籼米粥,甘温、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说明古人在把稻米作为食物的同时,又把其看作是天然的药物,创造了“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理论。

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食物疗法”,为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大米相关历史到水稻觉得很平常,但古代人的心目中稻不仅仅是食物,它还是吉祥的象征。

这是因为它来自大地母亲。

而大地又是我们人类安身立命之本。

从物种分布来看,大约在5万年前,在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故推测亚洲最早种植稻谷的地区应该是云南地区。

虽然在长江下游发掘的某遗址中存在稻作证据,但这不能表明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是最早的种稻人.故以下说法不能采信。

大米的历史最早的种稻人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米的故事古时候,人们吃的米,比现在的这种米大几百倍,比现在最大的桃子还大,人吃饭时,就象啃馒头。

饭量最大的人一餐顶多吃上三、四粒就饱了。

那时,人们称做“大米”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稻苗。

象现在的桃树一样高大,一棵稻上能结五、六百斤谷子。

收谷子时,当然不会拿着镰刀去割,而是象摘熟透的桃子一样,一粒一粒摘下来,十多年才栽一次,还可以当年栽当年结谷子,所以人们的劳动很轻松愉快,家家吃不完,户户有余粮。

人们闲暇的时间太多,就成群集伙上山围猎。

山上树林深,凶猛的野兽会时常伤人。

打猎的人们要敲着芒锣,吹着牛角,把凶猛的野兽吓跑,专门猎取乖驯野物,捉到活的飞禽走兽就养起来,打死的就吃,吃不完的就腌干巴,珍贵的兽皮就缝衣服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米历史文化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卢城之稻就已享誉华夏。

据《新唐书卷二一九列传第一四四·北狄》记载,“俗所贵者,曰大白山之菟,……栅城之鼓,抚余之鹿,……卢城之稻”。

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被誉为米中极品,每年向唐王朝进献。

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时的藩属国渤海国就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内,《东北通史》199页(李治亭著,中州古籍出版社)记载,渤海国的王都中京显德府和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均在吉林省境内。

当时的卢城之稻就是今天的吉林大米。

到了清朝,吉林大米的优良品质就更为全国所认识,从努尔哈赤到咸丰等历代皇帝都指定吉林大米为贡米。

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至吉林市,食用吉林大米,觉其香糯润滑,口感甚佳,欣喜不已,遂题诗称赞吉林大米:“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

”乾隆皇帝二次东巡吉林,也即兴赋诗称赞吉林大米:“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

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对吉林大米给予了高度赞誉。

19世纪中叶,随着清政府对长白山封禁政策的“开禁”,部分朝鲜垦民由于饥荒和战争等因素,越过图们江开始在延边地区种植水稻,开启了近代东北水稻百年多的栽培历史,并使当时延边地区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水稻之乡,而这部分人又很擅长在寒冷的地区种水稻,获得好收成后水稻栽培迅速向吉林省和东北全境扩展。

在今天的吉林主要水稻产区,到处都有朝鲜族人在种植水稻。

20世纪30年代,日本组织开拓团在吉林种植水稻,修建水利系统,引入良
种和水稻种植技术,较大地提高了吉林大米的生产能力。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水稻专家又来吉林指导水稻种植,传授水稻大盘育苗、机械插秧等高产栽培技术,还引入了日本的水稻品种,初步建立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生产模式,大幅度的提高了吉林水稻产量和品质。

日本和朝鲜是世界上最善于种植水稻的民族,非常注重大米的品质和口感,日本和朝鲜的水稻栽培技术和吉林当地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溶合,形成了今天吉林大米的特有人文因素和栽培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大米更为国家所看重,多次调进北京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许多重要活动使用的大米。

1991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通化期间,在晚餐吃到当地的吉林大米时说“很好吃、请大家多吃点”;2013年12月26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吉林有好大米,可以和日本的大米相比。

2015年3月9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说,“农业是吉林优势,吉林大米口感和品质都特别好,大米是吉林品牌”。

从2013年起,为了进一步提高吉林大米品质和档次,使吉林大米由“好米”变为“名米”,吉林省政府开始实施大米品牌建设和“健康米”工程,对吉林大米实行由耕地改良检测、种子选育、肥料等投入品管控到市场管理、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全产业链管控,以确保和提升吉林大米“安全、营养、好吃”的优良品质和有益健康的特。

随着“健康米”工程的推进,吉林大米“安全、营养、好吃”的优良品质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持和发扬,也将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