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种植历史整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米历史文化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卢城之稻就已享誉华夏。据《新唐书卷二一九列传第一四四·北狄》记载,“俗所贵者,曰大白山之菟,……栅城之鼓,抚余之鹿,……卢城之稻”。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被誉为米中极品,每年向唐王朝进献。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时的藩属国渤海国就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内,《东北通史》199页(李治亭著,中州古籍出版社)记载,渤海国的王都中京显德府和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均在吉林省境内。当时的卢城之稻就是今天的吉林大米。
到了清朝,吉林大米的优良品质就更为全国所认识,从努尔哈赤到咸丰等历代皇帝都指定吉林大米为贡米。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至吉林市,食用吉林大米,觉其香糯润滑,口感甚佳,欣喜不已,遂题诗称赞吉林大米:“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乾隆皇帝二次东巡吉林,也即兴赋诗称赞吉林大米:“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对吉林大米给予了高度赞誉。
19世纪中叶,随着清政府对长白山封禁政策的“开禁”,部分朝鲜垦民由于饥荒和战争等因素,越过图们江开始在延边地区种植水稻,开启了近代东北水稻百年多的栽培历史,并使当时延边地区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水稻之乡,而这部分人又很擅长在寒冷的地区种水稻,获得好收成后水稻栽培迅速向吉林省和东北全境扩展。在今天的吉林主要水稻产区,到处都有朝鲜族人在种植水稻。
20世纪30年代,日本组织开拓团在吉林种植水稻,修建水利系统,引入良
种和水稻种植技术,较大地提高了吉林大米的生产能力。上世纪80年代,日本水稻专家又来吉林指导水稻种植,传授水稻大盘育苗、机械插秧等高产栽培技术,还引入了日本的水稻品种,初步建立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生产模式,大幅度的提高了吉林水稻产量和品质。日本和朝鲜是世界上最善于种植水稻的民族,非常注重大米的品质和口感,日本和朝鲜的水稻栽培技术和吉林当地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溶合,形成了今天吉林大米的特有人文因素和栽培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大米更为国家所看重,多次调进北京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许多重要活动使用的大米。1991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通化期间,在晚餐吃到当地的吉林大米时说“很好吃、请大家多吃点”;2013年12月26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吉林有好大米,可以和日本的大米相比。2015年3月9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说,“农业是吉林优势,吉林大米口感和品质都特别好,大米是吉林品牌”。
从2013年起,为了进一步提高吉林大米品质和档次,使吉林大米由“好米”变为“名米”,吉林省政府开始实施大米品牌建设和“健康米”工程,对吉林大米实行由耕地改良检测、种子选育、肥料等投入品管控到市场管理、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全产业链管控,以确保和提升吉林大米“安全、营养、好吃”的优良品质和有益健康的特。随着“健康米”工程的推进,吉林大米“安全、营养、好吃”的优良品质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持和发扬,也将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