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显示屏、DLP拼接、无缝液晶三大技术优缺点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D显示屏/DLP拼接/无缝液晶三大技术优缺点比较

2015年9月,LG、创维群欣等安防显示企业纷纷推出1.8毫米缝隙液晶拼接产品,引领液晶拼接技术进入真正无缝时代,成为比肩传统小间距LED显示屏,DLP 拼接单元的新选择。那么对于广大渠道商、集成商、最终用户,必然会面临一个“该选谁”的疑问。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和大家谈谈三大技术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

从显示效果看,三大拼接技术的优劣

对于用户而言,显示设备的最终效果是最核心的选购标准,而不同的显示技术在效果上肯定有一些优劣的差异,具体请见下面的表格:

亮度方面看,三种拼接技术都不用担心不够用。虽然亮度是DLP拼接单元的弱项,尤其是在用LED和激光等长寿固态光源的产品,亮度瓶颈还很明显,且亮度提升与成本提升成正比,但是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中,DLP拼接亮度依然满足基本需求。反倒是亮度高著称的小间距LED面临过亮问题——小间距LED的一个主打营销技术既是“低亮度”。相比而言液晶在亮度水平上显得更为适当,适合超大显示画面应用。

对比度指标上,小间距LED是最高的,DLP拼接单元和液晶相比差距不是很大。而从需求端看,三大技术的对比度都超过实际显示的需要和人眼的分辨极限。这就使得对比度效果上,三种技术画面优劣更多取决于软件的优化,而非硬件上的极限值。

分辨率(ppi)指标上,虽然小间距LED一直在突破,但是依然不能和DLP 拼接、液晶拼接抗衡。目前在55英寸单元上能够实现2K普及的只有液晶,未来有希望能普及4K的更只有液晶。对于小间距LED而言,更高的像素密度意味着稳定性设计的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像素间距下降50%,背板密度提升4倍。这是为何小间距LED已经突破1.0、0.8和0.6的瓶颈,而真正大量应用依然只有2.0、1.6、1.2这样的产品的原因所在。此外,值得提醒的是液晶具有的像素密度优势的“实际价值也不是很明确”,因为用户很少需求那么高的像素密度。

反应速度这个指标主要针对动态画面的拖尾问题。这是液晶最显著的弱项之一。而对于其他两项技术基本没有视觉上可见的反应速度不足。液晶的拖尾本质不是因为液晶的反应速度低于肉眼的极限,而是因为画面中的运动元素在距离推

移上导致的延迟叠加。这一原理决定了反应速度上的劣势,也并不显著影响该产品在多数客户需求中的应用——大屏视频墙大部分市场需求都不以运动效果为核心。

色彩范围这个指标一般不是拼接墙产品最关注的方向。除了广电等应用场所比较重视外,对于色彩还原范围的需求,拼接墙市场从未严苛过。从比较角度看,小间距LED是天然的广色域产品。DLP拼接和液晶则取决于采用何种的光源。

色彩分辨率指标是色彩范围在对比度指标上的实际观看体验,代表了显示器最终还原色彩的能力。这个指标的测定没有量化的方法。但是,整体上,小间距LED凭借色彩和对比度的双重优势,必然是最优的技术,DLP拼接和液晶拼接比较,液晶更好一些。

刷新频率是有效抑制屏幕画面闪烁感的关键指标。LED屏的刷新频率一般都很高,DLP也可以达到60-240HZ的水平,液晶多数是60-120HZ的水平——都超过人眼分辨极限。

点缺陷是指显示设备出现坏点、亮点、暗点和色道的概率,这方面DLP拼接几乎难以见到点缺陷,液晶产品也可以控制到极好的水平。相比而言,有效控制点缺陷是LED屏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尤其是随着像素间距的缩小,控制难度成几何级数增长。

耗材和显示核心寿命指标,主要是指LED屏的灯珠与背板、DLP的光阀与光源、液晶的屏体和光源——这方面液晶的寿命优势最为明确,整体可达10万小时;DLP拼接光阀可达10万小时的寿命,但是汞灯、LED或者激光光源的寿命则分别只有几千小时、几万小时和两三万小时;LED屏的灯珠个体差异性和背板的稳定性问题决定了这类产品单个拼接体之间的寿命差异比较显著,个别单元可能很快需要更换,但是在较为理想的指标小LED屏也可达到数万小时的寿命。

单元厚度方面,液晶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一直在进步;DLP拼接的背投技术则是天然的弱势,且进步空间不足;小间距LED目前虽然已经超薄化,但未来的进步空间亦不是很大。

光学污染与视觉舒适性方面,液晶主要是指炫光和高频蓝光;小间距LED

则是过亮和高频蓝光问题;DLP拼接的背投影则最为舒适,更适合长期观看。

环境光反射镜面化程度方面,液晶的屏幕表面镜面化最为厉害,可拥有明确的灯光或者窗户反射影像;DLP单元虽然也是平面屏幕,但是却因为采用树脂材料,镜面化要弱一些;小间距LED的表贴工艺使得其表面,并非简单的单一结构,进而最大程度破坏了镜面化趋势,小间距LED是天然的没有镜面环境反射的显示技术。

从拼接工程实践看,三大技术的优缺点

拼接显示是一门独特的工程技术,影响不同显示门类在这个工程中应用效果的因素不仅来自于“显示”自身,还与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特点有关。这也是本节要介绍的部分。

缝隙的视觉干扰强度这个指标上,小间距LED的领先并不能被简单的认为是技术优势。事实上,更多的是由于小间距像素LED颗粒的无死角发光和其间距本身依然比较大的事实导致,小间距LED屏无明确可视缝隙。而DLP拼接的缝隙控制水平已经达到0.5毫米的物理极限,不过由于背投屏幕自身的天然厚度和边框结构,反而使其可视的光学缝隙难以下降到1毫米或者以下的更低水平。液晶拼接目前最小缝隙是1.8毫米,这样的物理缝隙显然大于屏幕侧后度引起的光学缝隙,即物理缝隙实际决定了视觉效果差异。对比而言,虽然1.8毫米也达到了传统拼接行业的无缝级别,但依然是“缝隙”最明显的技术。

拼接单元边框脆弱性指标主要由边框部分的“组成”与精密度决定。DLP拼接的边框只是起到精确固定背投屏幕的作用,功用简单,结构更为简单。相比而言,小间距LED和液晶的边框都有数据行线的分布,尤其是液晶产品的数据和驱动线密度高、精度大,再加上液晶边框还要承受更多的支撑性作用,实际导致同等边框厚度下,液晶最为脆弱。

拼接边框应力损伤修复性指标主要是指,工程拼接中单元安装精度和稳度没达到设计要求,或者工程运行数年之后由于建筑等结构性原因导致应力累积和拼接墙体变形,造成意外损伤后的损失可控性。对于液晶而言边框的损伤基本意味着失去了一块单元屏幕,而屏幕是液晶显示最昂贵的部件;相比较DLP拼接则损伤的是壳体和屏幕的边沿部分,对其核心的光机没有造成损失,损伤可修复、损失较小;小间距LED屏往往单位单元较小,这有利于控制不可修复损伤下的损失总量,同时小间距LED屏边框的一些损伤可修复性更强于液晶。

工程空间成本对于一些用户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这些用户的房间比较而言并不大、没有为DLP拼接等这类厚重的显示工程留有足够空间。这时候,小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