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33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aa27e72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b.png)
[尝试答题] (1)基本现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主要 取 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国家:英国、 法 国。矛盾: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之 间 的矛盾。 (3)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 矛 盾日益尖锐,英德矛盾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形成 了 分别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 (1)历史因素: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 族关系复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____奥__斯__曼_____帝国的 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②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与塞尔 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交战,保 加利亚战败。
考查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 卫 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 志 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 俄 政策……给予帮助。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共37张PPT)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32f32dbb68a98271fefaf3.png)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观察表中各国家在不同时期工业产量位次的变化, 再比较所占殖民地的位次,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项目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英 1 法 2 美 3 德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2、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行 为?此行为值得提倡吗?
说明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会对人类和平带来威胁。 启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3、一战爆发标志:1914年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
4、交战双方
德国
(核心)
同盟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见风使舵的 是?
英国 (核心)
尸横遍野的战场一角
因毒气失明的英国士兵,排队等待就医
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3000多万
1800多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历时4年多,波及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 优势地位。美国和俄国开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 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的民族觉醒。
拓展阅读
奥斯曼帝国终结,失去了4/5的领土,只剩下核心部分土 耳其。德意志帝国终结,德国失去了1/8领土,海外殖民 地被列强瓜分。俄国发生了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列强地位发生变化。欧洲大国地位总体下降,即使 是取胜的协约国英国和法国,国力也大为削弱。美国实 力大增,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世界金融重 心开始向美国转移;美国成为军事强国,海军实力打破 了英国的“双强标准”。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观察表中各国家在不同时期工业产量位次的变化, 再比较所占殖民地的位次,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项目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英 1 法 2 美 3 德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2、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行 为?此行为值得提倡吗?
说明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会对人类和平带来威胁。 启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3、一战爆发标志:1914年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
4、交战双方
德国
(核心)
同盟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见风使舵的 是?
英国 (核心)
尸横遍野的战场一角
因毒气失明的英国士兵,排队等待就医
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3000多万
1800多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历时4年多,波及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 优势地位。美国和俄国开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 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的民族觉醒。
拓展阅读
奥斯曼帝国终结,失去了4/5的领土,只剩下核心部分土 耳其。德意志帝国终结,德国失去了1/8领土,海外殖民 地被列强瓜分。俄国发生了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列强地位发生变化。欧洲大国地位总体下降,即使 是取胜的协约国英国和法国,国力也大为削弱。美国实 力大增,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世界金融重 心开始向美国转移;美国成为军事强国,海军实力打破 了英国的“双强标准”。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ppt(33张PPT)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ppt(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b5bf6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f.png)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 ••••••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 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 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 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 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B.国会纵火事件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萨拉热窝事件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
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C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情景导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 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
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 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一战概况:
⑴、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⑵、开始时间:1914年7月28日 ⑶、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⑷、规模: 主要在欧洲战场,后来逐渐扩 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⑸ 、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
帝国主义国家关系以国家利益为转移
德奥
同盟国
美中
英法俄意
协约国
战争的天平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精品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d4bdac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f.png)
重点聚焦
3.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一年半,国际局势仍然错综复杂。某班学习 小组受此启发,对“一战”进行合作探究,整理了以下内容,他 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D)
1.四年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削弱了欧洲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4.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5.对战败国的宰割,滋生了德国人民的复仇情绪。
分层训练
13.(2022·北京)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 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 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 料说明一战( ) C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分层训练
16.(2022·贵州黔东南)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至 今仍未结束。有些国家唯恐天下不乱,希望战争持续;有些国家 和人民努力斡旋,争取和平。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 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 成废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唱圣诞歌曲甚至举行足球赛,并成为“短暂的朋友”。这一“圣
诞停火事件”说明了( D)
A.战争残酷无情
B.人格尊严的沦亡
C.两军化敌为友
D.人性的光辉闪耀
分层训练
9.(2023·湖北鄂州)阅读历史著作,要关注历史解释,关注历史 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现摘引《世界史·现代卷》关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一段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 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 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 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 到了根本的动摇。”引文中的论证结论是( ) D A.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 C.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 D.战争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26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318eb7b9d528ea81c779a8.png)
2008,我们走向世界;2008,我们走向和平。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这场战争“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 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 全德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的民用工 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一战爆发后的90周年举办了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
“来自全球二百零二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告诉我们,运动超越 了 国家、政治、宗教和语言的界线,将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需要 和平,我们需要容忍,我们需要友爱。”
双方转入阵地战。
1916年2月-12月法德展 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 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 为“凡尔登绞肉机”或 “屠宰场”和“地狱”。
4、1917年美国参战
5、1917年中国参战
相关链接1: 中新社巴黎(2002年)三月二十九日电(记者蔚中):
正当法国华侨华人准备在清明节前举行盛大公祭仪式, 凭吊客死异乡的一战华工先烈时,法国拉罗舍尔市传来 消息:法国最后一位“一战华工”朱桂生,仙逝于拉罗 舍尔市的家中,享年一百零六岁。
他们承担了大量困苦之劳役,例如清除道路、修筑工 事营房、装卸船只、制造枪弹、在野战医院救护伤员、甚 至掩埋阵亡士兵和扫雷等。为英法在一战中取胜,立下汗 马功劳。
1917年8月14日,段琪瑞政府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正式对德奥宣战后,在法华工的一部分便持枪上阵, 作为士兵直接在前线参加战斗。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6张PPT)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3794d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8.png)
(2)概 况: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 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3)影响: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2、大战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
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7月28日 奥、德对塞宣战; 8月1日 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3日 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 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6日 奥匈对俄国宣战; 8月13日 英法对奥匈宣战……
(1)背 欧洲列强争夺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并不断插手
景:
该地区事务,加剧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矛盾。
相关史事:欧洲列强争夺的焦 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 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 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 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 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 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 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 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42厘米巨型口 径榴弹炮
美军通过铁路转移的14英寸口径大炮
战争中投入的武器
用于作战物质运输的飞艇
用于作战物质运输的飞艇起飞
飞行员手抛炸弹实施轰炸 重型机枪成为战机上的主要武器
战争中投入的武器
战争中的装甲车
战争中投入的武器
德国MG08"马克沁"重机枪
德军正在加注毒气 戴着的防毒面具士兵们
响:
②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其优势地位;
③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
知识拓展 坦克的出现
坦克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 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 投入战场。1915年,英国福斯特工厂制造出 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英国海军针对其外 形,幽默地称它为“水柜”(tank),中文 发音就是“坦克”。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 中,英国出动了数十辆新制成的坦克。当 时,坦克还很不完善,时速只有6千米。尽 管如此,这种钢铁“乌龟壳”还是令德军大 为惊恐,为英军的进攻起到了壮大声势的作 用。从此,坦克成为战争中的重要装甲车 辆,被誉为“陆战之王”。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51af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7.png)
8.请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 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2.凡尔登战役:
(1)凡尔登战役发生在何时? 1916年
(2)参战的是哪两个国家的军队?历时多长时间? 德、法两国军队 历时10个月
2.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战争有哪些认识?
战争是残酷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会影响经济发展。当国际争端和矛盾出现时, 最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人类需要和平。
5.三国同盟的成员有哪几个国家?三国同盟是怎样形成 的?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 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1882年,由德国、奥 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奥匈帝国是指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的帝国,范 围包括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克 罗地亚等。
意
7.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有什么危害?
他们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 战一触即发。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 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 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1912年和 1913年,该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分别得到两 大军事集团的支持。
(2)参战的国家:
德国、
奥匈帝国 等国
俄、英、 法、意、 塞等国
目标导学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后来战场扩大到哪里?
战争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 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完整版)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完整版)第一次世界大战.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2898180b1c59eef8c7b484.png)
英德两国的矛盾
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 实质而言,说明了帝国主义重新
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组成国
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核心国)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光下的地盘。”
结合课本思考: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 哪些利益要求?
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维护欧陆霸主地位
A德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B 法: 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C 英: 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D 俄: 争夺巴尔干地区 E 奥匈: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F 巴尔干国家: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
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导火
线是什么?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
斐迪南大公
奥匈帝国皇帝 佛兰茨•约瑟夫
刺杀斐迪南大公的爱国青年普林西比
普林西比在萨拉热窝刺杀斐迪南 大公后被捕。
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 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 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 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 开始了。
一、大战的爆发
说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 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 的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了英法老牌国 家。这种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 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与实力对比变化相 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 占有状况未变,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 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那么: 欧洲的哪里是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为什么? 巴尔干半岛
是什么事件起了这种“火星”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26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4fbd17ff00bed5b9f31da4.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背景: 根本原因: 导火线: 爆发: 交战双方: 规模: 战役:
结束:
性质: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 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美、德、俄、日、英、法等,相继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交 同盟国: 德国 、 奥匈帝国 等。 俄 ,塞尔维亚等 战 协约国: 英 、 法 、 (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 意大利 双 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方 美国 、中国加入(1917年)
(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1.“一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的目的是: 等待瓜分世界的时机。 2.“一战”后期美国参战的原因是: 争夺世界霸权。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 年 背景: 根本原因: 导火线: 。(
月—— . 年
年 月)
月)
爆发(开始标志) :
年
月,
向
宣战。
规模:1)战场主要集中在 .后扩大到 、 和 。 交战双方: —— 。 2)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 。 3)先后有 个国家卷入战争。 (形容战争 战役(转折): 年的 战役,被称为“ ”。 的残酷性)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结束: 年 月, 投降,以 的失败而告终。 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 (依据是: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导入框)(人物: 帝国王位继承人 夫妇)
背景: 根本原因: 导火线: 爆发: 交战双方: 规模: 战役:
结束:
性质: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 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美、德、俄、日、英、法等,相继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交 同盟国: 德国 、 奥匈帝国 等。 俄 ,塞尔维亚等 战 协约国: 英 、 法 、 (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 意大利 双 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方 美国 、中国加入(1917年)
(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1.“一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的目的是: 等待瓜分世界的时机。 2.“一战”后期美国参战的原因是: 争夺世界霸权。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 年 背景: 根本原因: 导火线: 。(
月—— . 年
年 月)
月)
爆发(开始标志) :
年
月,
向
宣战。
规模:1)战场主要集中在 .后扩大到 、 和 。 交战双方: —— 。 2)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 。 3)先后有 个国家卷入战争。 (形容战争 战役(转折): 年的 战役,被称为“ ”。 的残酷性)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结束: 年 月, 投降,以 的失败而告终。 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 (依据是: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导入框)(人物: 帝国王位继承人 夫妇)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18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97846cf78a6529647d53d1.png)
马恩河之战 1914年9月初,德军同英法联军在巴黎北部 马恩河附近进行第一次大会战。双方沿着马恩河200公里的 战线上摆开阵势,进行了无数次短兵相接的战斗。参加这 一战役的双方军队超过150万人。经过5天的散兵战、白刃 战,伤亡各有25万人。德军防线被英法联军切断,两个集 团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被迫后撤。双方开始构筑防御 工事,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皇在大战开始时,曾得 意洋洋地对士兵说:“叶落之前,你们就会返回故乡了。 ”可是马恩河战役后,德军参谋总长毛奇向他报告说:“ 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马恩河之战,使德军想一举攻占 法国的计划成了泡影。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帝国 主义经济封锁和包围下,苏联积极在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探索,虽然有过许多 不足和挫折,但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起 来,亚非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蓬勃发展。各 国共产党纷纷建立,并成立了共产国际, 各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十月革命
苏联十月革命 节阅兵式
让我们共同呼吁和平,共同反对 战争,共同放飞美丽的和平鸽吧!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7f84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2.png)
1918年10月奥匈帝国土崩瓦解。1918年11月11日法 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 联军总司令)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
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历
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德国在福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
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 德国在福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
主义国英德家矛盾要进行求说重明。新瓜分世界
一战参战国的目的: 答:说明: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
生产水平超过英国,但它占有的殖民地却很少。为了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需要从海外获
得大量原争材夺料和殖市场民,这地严和重损世害了界英国霸的权利益,英德矛盾日益激化。
德皇 威廉二世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12小时内取 消总动员。 8月1日: 德国对俄国宣战;法国总动员。 8月3日: 德国对法国宣战,按照“施里芬计划”,德军侵 入比利时。 8月4日: 英国对德国宣战。
——(美国)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直接应用于战争。人类用聪明智慧在杀死同类……
(叶文洁) “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文明会一直进化,但
人性却始终不变。”
(叶文洁给三体人发送的信息)“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
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
德军首次使用烈焰喷火器
德国科学家在试验各种毒气
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 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第 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 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 展前景。... ..…当时的人们也把人 类最善良的愿望都寄托给了新的 世纪。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 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优秀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6180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1.png)
英国第一:3000多万平方公里 法国第二:1200多万平方公里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德国第三:259万平方公里 意大利第四、美国第五
材料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占据殖民地形势图
英国第一:3000多万平方公里 法国第二:1200多万平方公里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德国第三:259万平方公里 意大利第四、美国第五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
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B.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
D 3.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B.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2)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 洲的优势地位,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两个 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削弱欧洲,美俄崛起)
(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殖民地民族觉醒) (4)战后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启示和教训
德国、俄国、英国、法国参战
意大利参战
(加入协约国)
三、一战的过程(1914—1918年)
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1916年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坦克参战) 第三阶段:1917年 美国参战,俄国退战
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
四、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1.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2.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 国际争端。
3.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恐怖主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6113396c175f0e7dd13711.png)
巴
尔
干 问 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背景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意 德 奥
突尼斯问题
法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背景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
英
德
俄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英 英 德
法 意
奥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1917年战局变化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 爆发了十月革命, 俄罗斯苏维埃共和 国成立。 1918年3月3日, 列宁与德国签署 《布列斯特条约》,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 界大战。
俄 国
退
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布列斯特条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凡尔登战役
2016年05月30日德、法两国共同纪念凡尔登战役100周年
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并肩而立、共同缅怀当年在凡尔登阵 亡的三十万将士。法德两国领导人在仪式上呼吁欧洲团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1917年战局变化
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 帝国皇储斐迪南 大公为了向塞尔 维亚炫耀武力, 到波斯尼亚检阅 军队。6月28日, 斐迪南大公夫妇 在萨拉热窝被塞 尔维亚族青年普 林西普刺杀。
第2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21张PPT)
![第2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125f0b051e79b8968022679.png)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25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
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法国、德国 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25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4.[2016•黄冈]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 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
量,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 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战争也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战争的残 酷,和平观念深入人心。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25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7.启示和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必须坚决反 对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决反 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第2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 间 轴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25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 点 梳 理
角度一 一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改变现状, 重新瓜分世界、获得更多的殖民地,这样就危及了老牌资本主 义国家(英、法)的利益,造成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为了在这场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相继结成
干材料描述的就是这一战役的惨景。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25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3.[2016•娄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 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 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e3ea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7.png)
国内政治的影响,如德国的军国主义、俄国的专制主义和英国的自由主义等。
经济背景
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
欧洲列强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经济掠夺,如英国在印度的经济控制和法国在非洲的经济垄断等。
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如英国的海关税和法国的关税壁垒等。
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英国的黑格
德国的兴登堡
领导人物介绍
法国的一位著名将领,在战争中指挥法国军队取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被视为法国的民族英雄。
法国的福煦
德国的一位著名将领,在战争中指挥德国军队对协约国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但后来因与威廉二世的矛盾而离开了军队。
德国的鲁登道夫
参战将领介绍
0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法国凡尔登
0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程
03
参战国家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
战争的爆发
01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
02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遇刺,导致各国对战争的爆发担忧加剧。
战争的发展
德国进攻比利时,英法联军渡过英吉利海峡,攻入德国境内。
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如英德之间的海军竞争和俄奥之间的巴尔干半岛争夺等。
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如意大利统一、德国统一和希腊独立等。
1
政治背景
2
3
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盟和对抗关系复杂多变,如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法俄同盟等。
大国之间的外交角逐和地缘政治的考虑,如英国的“光荣孤立”、法国的“积极外交”和德国的“世界政策”等。
经济背景
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
欧洲列强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经济掠夺,如英国在印度的经济控制和法国在非洲的经济垄断等。
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如英国的海关税和法国的关税壁垒等。
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英国的黑格
德国的兴登堡
领导人物介绍
法国的一位著名将领,在战争中指挥法国军队取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被视为法国的民族英雄。
法国的福煦
德国的一位著名将领,在战争中指挥德国军队对协约国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但后来因与威廉二世的矛盾而离开了军队。
德国的鲁登道夫
参战将领介绍
0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法国凡尔登
0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程
03
参战国家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
战争的爆发
01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
02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遇刺,导致各国对战争的爆发担忧加剧。
战争的发展
德国进攻比利时,英法联军渡过英吉利海峡,攻入德国境内。
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如英德之间的海军竞争和俄奥之间的巴尔干半岛争夺等。
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如意大利统一、德国统一和希腊独立等。
1
政治背景
2
3
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盟和对抗关系复杂多变,如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法俄同盟等。
大国之间的外交角逐和地缘政治的考虑,如英国的“光荣孤立”、法国的“积极外交”和德国的“世界政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把你变成了 一只多么好的 鸽子呀!”——美国的“中立”
想一想: 美国为什么在 大战接近尾声 时对德宣战? 美国参战有何 影响?
协约国取胜:
美日成为最大的赢家,英法意遭到 削弱,俄国十月革命。
同盟国战败:
奥匈帝国垮台分裂为奥、匈两国; 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垮台。战 败国面临被宰割的命运。
福煦车厢
课堂小结 1、交战时间: 1914.7——1918.11 2、交战双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3、原因: 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4、导 火 线: 萨拉热窝事件 5、爆 发:1914年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6、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1916年】 7、结 束: 德国战败投降(同盟国的失败) 8、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9、影响: 空前的灾难 10、启示: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4)战争引起革命:战争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各民族的觉醒,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十月革命的推动下,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 运动掀起新高潮。 (5)对人类社会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战争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 战 争 造 成 巨 大 损 害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给人类造成 深重的灾难和破坏。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 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 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 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 国变成了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 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 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条件和原因 1、条件:
视角二
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 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 战?
2、原因:
莱特兄弟与飞机
贝尔与电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卡尔本茨与汽车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 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本质特征——即垄断(独占)的资本主义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塞尔维亚爱国青年.1914年6月行 我们要消 刺斐迪南大公,事后被捕入狱判 灭祖国的 20年徒刑.1918年在狱中病死。 敌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 在他当年埋伏站立的地方用混泥 土嵌下一双脚印. 普林西普(1894-1918)
1
2
4
5
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
出现这种情况 又会产生什么?
帝国主义 国家出现 矛盾会激烈 争夺殖民地
德国想要 什么?
德国要求重新分 割世界,要求获 得更多的殖民地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 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 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 光下的地盘。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 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 “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 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 但我们也不容忍任何人妨碍我 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 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看法:事件的偶然,战争的必然
小结:一战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 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根本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和 斗争 (具体原因)
三国同盟:德、意、奥 三国协约:英、法、俄
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原因)
交战双方:
同盟国: 协约国:
请思考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 A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 B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福煦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期 的协约国联军 总司令。 1918 年11月11日, 福煦代表协约 国与德国代表 在法国东北部 在福煦车厢里 签订了《贡比 涅森林停战协 定》,宣告第 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
阶段
战线 战役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5--1916 1914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 1917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第一次 世界大战
英 德 法 意 俄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
奥
英国工厂内炮弹的海洋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 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 火星将它引爆。(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巴尔干半岛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 桶”? 萨拉热窝事件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大战的火药桶呢?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 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1、地理位置重要: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 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 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 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 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 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 重重。 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 军事集团的争夺,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小规模 战争不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 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所有十字要 道都像雨淋过似的,所有道路都像翻耕过似的„„到处都 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 几个月都是如此„„
日德兰海战(1916.5.31--6.1)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 战舰14艘,15.5万吨,死亡609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 6.1万吨,死亡255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 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
塞尔维亚 奥匈
德、奥匈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 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2)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 关键是1916年出现的三次大型陆上 战役和一次海战,使大战的战略主 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3)第三阶段:1917年-1918年, 1917年,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 力量,中国也参战,俄国爆发“二 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 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评价:对塞而言,斐迪南大公访问具有挑衅性,普的刺杀行动 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结果非 但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成为奥匈对塞发动战争的借口,点燃了 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可见其行为并不 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行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人暗 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原因: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项 目 英 1 1.3 3 法 2 德 4 美 3 8.1 1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9 4.6 4 2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上述材料说 明了什么?
——《世界经济史》
战争给欧洲带来了经济政治危机; 改变了国际格局;引发了革命。
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氯气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英 军 坦 克
20年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带来的灾难更加深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1916年6月--11月英法 日德兰海战 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会 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 武器----坦克. 索姆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英法联军同德 军展开一场大会战,双方 投入兵力达150万----德 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 方转入阵地战 1916年2月--12月法德展开 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 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 “凡尔登绞肉机”。是一 战的转折点 1916年5月英德两国 海军在日德兰海面 上展开一场海战.结 果德国没有打破英 国的封锁
2、大战的影响
(1)对世界: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2)对欧洲: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表现:经济上,西欧(英法德)实力相对衰落,对世界经济的控 制力减弱;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的建立(是这次战争另一个最大的战果),激励了欧洲各国 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对国际格局:改变了国际格局。 俄德奥匈帝国垮台、奥斯曼帝国解体;英法等战胜国也受到重创; 美日崛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对内控制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 图片资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科技成果?这次变 ——对外积极发动侵略扩张战争。 革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条件和原因 1、条件:
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 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局面。 现实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完成第二次工革以后, 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同盟国和 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扩军备战,剑拔弩张, 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可能条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