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一·1
课文解读
▪ 第二部分(2~7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 第一层(2段):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 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划分的依据是人对所做事情的觉解程度。 ▪
思考与练习一·2
课文解读
▪ 第二部分(2~7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 最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不 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自然境 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 着。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功利境界:
▪ 第二等级,觉解程度较低,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 发。他们会自觉地选择活动,选择的原因就是看这些 活动对自己是否有利。即使他们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 事,其最初的目的也是利己的。
▪ 第三层(7段):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自 然的产物。
•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是精 神的创造。
▪
放羊娃的人生
你放羊为 的是什么 ?
卖了钱干 什么?
娶了媳妇 呢
有了孩子 呢?
卖钱 娶媳妇 生孩子 放羊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
•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捡到一些钱物,交到警察局, 并按要求做了登记。
课文解读
▪ 第三部分(8~12段):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 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 第二层(12段):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 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 学发展的展望。
冯友兰
▪ 冯友兰(1895~1990 ),字芝生,河南省唐 河人。著名哲学家、教 育家。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天地境界:
▪ 人生的最高境界,觉解程度最高,也叫哲学境界。 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 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 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 的最高成就。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第二部分(2~7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 界
▪ 1915年入北京大学 文科中国哲学门, 1919年赴美留学,获 哲学博士学位 。
冯友兰
▪ 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 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 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
境界释流花开
境界释义
▪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课文解读 ▪ 第一部分(1段): ▪ 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
作答,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 第二层(3~6段):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 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觉解的程度 自然境界 最低 功利境界 较低 道德境界 较高 天地境界 最高
做事的动机
做事的意义
蒙昧的
没有或很少有意义
利己的
有功利的意义
为了社会的利益 有道德的意义
为了全宇宙的利益 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课文解读 ▪ 自然境界:
▪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 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 全国政协常委。
冯友兰
▪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 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 家的价值。
▪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 人》《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 “新理学”体系。
▪ 新中国成立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编著编 为《三松堂全集》。
冯友兰
▪ 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贞元六书》等。
▪ 《中国哲学史新编》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经典 ,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 “现代新儒家”。
周恩来
▪ “大无”: ▪ 一是死不留灰; ▪ 二是生而无后; ▪ 三是官而不显; ▪ 四是党而不私; ▪ 五是劳而不怨; ▪ 六是去不留言。 ▪ “大有”:
课文解读
▪ 第三部分(8~12段):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 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 第一层(8~11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 下,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 法,回答哲学任务的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 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 过了几天,失主登门,表示谢意后,拿出一些钱给这 个留学生。
• 留学生想,拾金不昧怎么能收钱呢?坚决不肯。 • 最后,失主告诉他,如果你不收这钱,自己就无法从
警察局里领出失物,按规定,失主必须拿出部分丢失 财物作为报酬。 ▪ 大家想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人这么 做有没有道理?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
砌墙
十年后
在砌砖
我在挣钱呢 十年后
我在建造一座 漂亮的大楼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境界释义
▪ 境界原指疆界、景象。
▪ 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赋予它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 六境”之说,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 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 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 称为境界的高低。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道德境界:
▪ 觉解程度较高。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自觉地 为社会利益做事。他们选择活动的目的不是利己的, 而是社会的需要,由于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并不总是 一致的,有时甚至会是对立的。在对立时,他们的取 向是为社会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是贤人。
• 归还财物是行义,收取报酬是谋利。
• 日本人认为义与利并不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
• 一个行义之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利,只有这样,大家才 能争着去行义。
诸葛亮
▪ 诸葛亮晚年上书后 主刘禅说,自己家有 桑树800棵,薄田15 顷,供给一家人生活 ,余再无积蓄。诸葛 亮治蜀27年,而武侯 祠香火不断1500余年 。
课文解读
▪ 第二部分(2~7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 第一层(2段):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 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划分的依据是人对所做事情的觉解程度。 ▪
思考与练习一·2
课文解读
▪ 第二部分(2~7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 最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不 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自然境 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 着。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功利境界:
▪ 第二等级,觉解程度较低,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 发。他们会自觉地选择活动,选择的原因就是看这些 活动对自己是否有利。即使他们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 事,其最初的目的也是利己的。
▪ 第三层(7段):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自 然的产物。
•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是精 神的创造。
▪
放羊娃的人生
你放羊为 的是什么 ?
卖了钱干 什么?
娶了媳妇 呢
有了孩子 呢?
卖钱 娶媳妇 生孩子 放羊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
•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捡到一些钱物,交到警察局, 并按要求做了登记。
课文解读
▪ 第三部分(8~12段):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 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 第二层(12段):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 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 学发展的展望。
冯友兰
▪ 冯友兰(1895~1990 ),字芝生,河南省唐 河人。著名哲学家、教 育家。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天地境界:
▪ 人生的最高境界,觉解程度最高,也叫哲学境界。 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 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 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 的最高成就。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第二部分(2~7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 界
▪ 1915年入北京大学 文科中国哲学门, 1919年赴美留学,获 哲学博士学位 。
冯友兰
▪ 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 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 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
境界释流花开
境界释义
▪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课文解读 ▪ 第一部分(1段): ▪ 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
作答,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 第二层(3~6段):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 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觉解的程度 自然境界 最低 功利境界 较低 道德境界 较高 天地境界 最高
做事的动机
做事的意义
蒙昧的
没有或很少有意义
利己的
有功利的意义
为了社会的利益 有道德的意义
为了全宇宙的利益 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课文解读 ▪ 自然境界:
▪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 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 全国政协常委。
冯友兰
▪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 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 家的价值。
▪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 人》《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 “新理学”体系。
▪ 新中国成立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编著编 为《三松堂全集》。
冯友兰
▪ 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贞元六书》等。
▪ 《中国哲学史新编》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经典 ,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 “现代新儒家”。
周恩来
▪ “大无”: ▪ 一是死不留灰; ▪ 二是生而无后; ▪ 三是官而不显; ▪ 四是党而不私; ▪ 五是劳而不怨; ▪ 六是去不留言。 ▪ “大有”:
课文解读
▪ 第三部分(8~12段):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 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 第一层(8~11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 下,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 法,回答哲学任务的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 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 过了几天,失主登门,表示谢意后,拿出一些钱给这 个留学生。
• 留学生想,拾金不昧怎么能收钱呢?坚决不肯。 • 最后,失主告诉他,如果你不收这钱,自己就无法从
警察局里领出失物,按规定,失主必须拿出部分丢失 财物作为报酬。 ▪ 大家想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人这么 做有没有道理?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
砌墙
十年后
在砌砖
我在挣钱呢 十年后
我在建造一座 漂亮的大楼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境界释义
▪ 境界原指疆界、景象。
▪ 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赋予它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 六境”之说,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 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 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 称为境界的高低。
思考与练习二·1(P113)
课文解读
▪ 道德境界:
▪ 觉解程度较高。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自觉地 为社会利益做事。他们选择活动的目的不是利己的, 而是社会的需要,由于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并不总是 一致的,有时甚至会是对立的。在对立时,他们的取 向是为社会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是贤人。
• 归还财物是行义,收取报酬是谋利。
• 日本人认为义与利并不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
• 一个行义之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利,只有这样,大家才 能争着去行义。
诸葛亮
▪ 诸葛亮晚年上书后 主刘禅说,自己家有 桑树800棵,薄田15 顷,供给一家人生活 ,余再无积蓄。诸葛 亮治蜀27年,而武侯 祠香火不断1500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