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大沥中学的彭燕飞,我说课的课题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评价四大部分向大家汇报。

【第一部分:说教材】对于说教材,我谈三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从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这三大方面介绍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而对于两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用“活动”的形式来展示,作为分析“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的知识铺垫。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寒冷”上。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两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8%;两极地区的矿产也十分丰富,特别是南极洲,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对于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教材用了较大的篇幅,图文并茂地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于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教材中重点介绍了人类南极探险的历程,充分表现了探险家和科学家为探索大自然而不惜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用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在介绍世界各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时候,用“阅读”方式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极地考察平台“四站一船”,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在介绍两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时,许多地方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这样既能清楚地表现两极地区的相似性,又能区分两极地区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了解两极地区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①能够在两极地图中判别方向;

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三)在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后,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两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确定依据:两极概况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

地球不可少的知识,也是国家利益对学生关注点的期待。

2、学习难点: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在两极的地图上判别方向。确定依据:前者复

杂,后者抽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与学法】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很重要。我进行了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技能储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储备了关于两极的有关知识。本学期已学习四个大洲和四个地区的地理,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经验,这些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会成为学习本节的基石。

2、认知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3---14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实施赏识教育,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设置生动的学习情境,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围绕两极的核心知识,整合相关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现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活动。

2、“设问”教学法。课前我编制了以问题为主导的自学提示,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保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3、“对比”教学法。整节课的内容都是围绕两极地区来开展的,我运用了大量的表格,把相应的知识“表格化”,两极地区的知识通过了对比,使学生更清楚明了。

(二)学法

我采取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美国教育学家托利亚说过:“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来源和规律,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第三点,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播放图片,情景导学

第二环节:模拟考察,任务引领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

第四环节:展示成果

第五环节:反思拓展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第七环节:课堂练习

第一环节:播放图片,情景导学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有关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模拟考察,任务引领

设问:如果让我们全班同学组成两个队伍分别去南、北两极进行科学考察,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哪些知识准备?(开展核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北极考察队和南极考察队,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认识两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特点。

(2)学会在极地投影中判别方向。

(3)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4)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5)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两队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关注自学进度,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感悟,在自主探究中取得自信。我把整个过程分成五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南、北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比较(结合地图P60、P62)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为了解决在两极地区上判别方向这个难点,我在学生了解了两地地区的位置特点后,设置了“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让学生拨动地球仪,完成两道题目: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时针(顺、逆),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四面八方

都是方向。

2、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时针(顺、逆),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他的四面八方

都是方向。

探究二:极地气候的特征(这是教材的活动题,目的是通过分析材料,了解两极的气候特征,特别是南极地区)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探究三:冰雪世界的居民(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两极地区的居民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