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源头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县漳河源头风景名胜区简介

漳河源头地处太行山系,太岳山的东侧,长治市沁县北端位于东经112°28,北纬36°29,东西长2KM,南北宽2KM,距离沁县城30KM。浊漳河是海河的源头,被誉为上党地区的母亲河,漳河神庙南北各有一个泉眼,水流丰富,自北向南流县境38.9公里注入襄垣县境内。是华夏儿女寻根问源的必到之处,景区西部山峦起伏,山上植被茂密,春季绿树成荫,夏季花果飘香,置身其中,景色美不胜收。这里有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自农耕文明产生以来,就与土地、水资源结下了不解之缘,沁县是中华民族8000年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后汉书•律历志》载:“羊头山产禾巨黍,可以累律,历代多取以定乐”。结合沁县是谷子的原产地,说沁县是典籍所载的炎帝制耒未耜,兴稼穑的农耕活动的始发地也不足为过,该区位于浊漳河河谷地带,宋太平年间开始在这一代兴城立州,是沁县主要的农耕区,留下了好多有纪念意义的遗迹遗址,位于景区内的漳河村,至今保存有漳河古道原型及部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街巷,石碾、石磨、犁、耧、耙、杖散落各处,置身此间,尚可触摸到古老农耕文明的脉搏。漳河源头自古是上党著名胜迹,漳河神庙也称通元先生庙,规模宏大,庙貌辉煌。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仰灵山,觅秀水,曾于漳水源头涵体澄性,利物泽人。后人于水源之上建张仙翁行馆,庙而貌之,漳河神庙始建于唐,历五化、迨宋金,直至明清,历1500多年,数十次重建重修,

不断寝广其宇,气象遂成。

河神庙依势而建,面南背北。牛山殿其后,漳水源于前,林荫蔽日,古墅幽深。该庙建筑分三部分,以泉水出口南北中轴,泉之北,建台阶30层,拾阶而上,为左中右三个院落,中院建殊应王大殿三间,东西配廊各三间,左右配院,社房三间,山门五间。为元代风格,肖通玄先生像,廓前立碑五通。庙下建水池,龙头水榭,地上设三孔桥,镂石雕栏,鱼塘水沼,如入仙境。池沼南十多步建乐楼一座,道场规制彰然。

县人奉张果老为漳河之神,老百姓凡甘霖瑞雪,有祷辄应。不知哪朝哪代,皇家敕封这位河神为殊应王。不仅当地七社之众于农历三月七月十三日,要举行大的祭祀活动,而且朝廷也要以二八上戊,即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戊日开展祀典,届时皇家封敕,州县拜竭,举会易物,上戏演礼,热闹非常。想不到千里海河源头是从这小小的龙嘴里流出来的漳河源头地势奇秀,左则万峰西揖,翠插青天,右则崔巍东朝,苍映碧落。中有灵祠,林木蔽翳,庙堂之下,泉水沽沽。清大学士陈廷敬在《漳水源》一诗中写道:“水石漳源镇,清漳自此流,金风吹素濑,玉镜写灵湫,科斗收形小,蛟龙托势幽,土人思德泽,鼓笛赛春秋”,对漳河源头大加赞美。漳河水象一条蜿蜒曲折的蛟龙,河分冀豫,远界齐鲁,于碣石北入海河而归注渤海。传说漳河源头水能治百病相传村中一壮汉腿有痼疾,跑遍数家医院都说无药可治,无望之际便回家去了,终日灌以漳河水所煮汤药,不久便能下地行走,痼疾全无。曾许下病去则放影一场,遂在漳河神庙前兑现承诺

以谢。

这里有古老的漳河神庙。漳河源头自古是上党著名胜迹,漳河神庙也称通玄先生庙,规模宏大,庙貌辉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仰灵山,觅秀水,曾于漳水源头涵体澄性,利物泽人。相传张果老在此觅得一长生不老草,漳河源头便有天然养生佳处的美誉。后人于水源之上建张仙翁行馆,庙而貌之,漳河神庙始建于唐,历五化、迨宋金,直至明清,历1500多年,数十次重建重修,不断寝广其宇,气象遂成。神庙依势而建,面南背北。牛山殿其后,漳水源于前,林荫蔽日,古墅幽深。该庙建筑分三部分,以泉水出口南北中轴,泉之北,建台阶30层,拾阶而上,为左中右三个院落,中院建殊应王大殿三间,东西配廊各三间,左右配院,社房三间,山门五间。为元代风格,肖通玄先生像,廓前立碑五通。庙下建水池,龙头水榭,地上设三孔桥,镂石雕栏,鱼塘水沼,如入仙境。池沼南十多步建乐楼一座,道场规制彰然。县人奉张果老为漳河之神,老百姓凡甘霖瑞雪,有祷辄应。不知哪朝哪代,皇家敕封这位河神为殊应王。不仅当地七社之众于农历三月七月十三日,要举行大的祭祀活动,而且朝廷也要以二八上戊,即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戊日开展祀典,届时皇家封敕,州县拜谒,举会易物。

漳河庙的历史

“漳河庙,又称张仙庙、通玄先生庙。据《沁州志》载:此地为八仙之一张果老栖隐处。‘先生隐中条山,往来汾沁间,时止漳源’。

沁人在漳源隐处立张仙庙,有祷辄应。明初图八仙像于门,改祀漳河庙。”

漳河庙始建于唐,现存建筑为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重建遗构,明清历有修葺。庙内碑碣甚多,最早者为元至元二十一年“重修通玄先生庙记”,其余为明清重修碑记,尤以清碑居多。其实,此漳源仅是浊漳河三大源头之一的西源,另外两源分别为发自榆社的北源和襄垣的南源。如果在别处,像漳源庙正殿这样大字高悬唯我独尊的做法,可能会引发一番究竟谁是主流正源的不休纷争,但在浊漳河流域,却从未听说有如此这般的狗撕猫咬,晋人心态的平和可见一斑。

漳源庙东侧与之比肩的是东岳庙。东岳庙为清代建筑,山门保存完好,现存正殿、东配殿以及与之相连的碑廊各三间,另有东垛殿一间,西垛殿已不存。两庙如今贯通,从平面布局上看,在其西配殿位置上坐落着漳河庙的东配殿,据此分析,东岳庙不大可能建有西配殿及连廊,或为非对称性布局。

漳水源头何处寻,古碑残墅碧云深。

一溪瀑翠清如醴,万里飞声势若。

客路无尘朝帝国,乡山有径到灵岑。

携来共羡登临事,谁识当年老子心。

这是清代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吴王典写的一首《漳水源头》。古沁州是吴王典的家乡,吴王典考中进士后,曾有八年在家闲赋,这首

诗就是他在闲赋于家的八年中到漳河西源赏游时所作。据说漳河西源处那“漳水源头”四个大字也为吴王典所题。

浊漳西源位于沁县漳源镇漳河村,皆是因为居于漳河源头而得名。村中建有漳河庙,又称张仙庙、通玄先生庙。据《沁州志》载:此地为八仙之一张果老栖隐处。“先生隐中条山,往来汾沁间,时止漳源”。沁人在漳源隐处立张仙庙,有祷辄应。明初图八仙像于门,改祀漳河庙。庙门有一联:

灵泉施澍□

古洞起祥云

由于年代久远,联中有一字已无法辨认,然而,这里昔日却是香火鼎盛,钟磬和鸣,古人为“神”选下的这块“风水宝地”,也算美得别致:山色屏围,林木装点,水碧沙明,跳珠溅玑。而今虽然仅见一片坍塌的庙宇,几幢断碑残碣,但那股喷涌而出的清泉,却仍然饱含着旺盛的生命,使人振奋而激动。

浊漳西源古称“漳源泻玉”,古来题咏很多,有一首诗说得好:石罅涌灵泉,清漳纪别派。

奔流初出山,昼夜声滂湃。

雷雨起灵湫,良田资灌溉。

坐视清人心,飒飒闻天籁。

之所以称为源头,不是因为其大,而是因其远,最早而发。然后又沿途团结了众多的同志,才形成浩荡之势的。古《沁州志》如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