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染织图案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染织绣类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染织绣类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
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
/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
/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
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
染织绣类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绛丝等几大类别。
O传统刺绣中国传统刺绣历史悠久,随着丝绸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
早在四五千年前,刺绣就已经成为(章服制度)中重要的装饰手段。
汉末、六朝时期,剌绣题材中出现了人物形象,为后来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
唐、宋时期,文人们开始参与刺绣画稿的设计,文人画所表现的诗词境界、书法和绘画的雅致,影响到民间刺绣的创作,刺绣开始向精致依口文人化的方向发展。
宋代,刺绣几乎成为妇女的女红手艺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不少有文化的富家女子的刺绣创作,更使刺绣工艺臻于精细绝妙。
B月、清时期,全国城乡出现了众多的刺绣商业作坊。
清代开始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刺绣艺术流派,如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后人称誉的四大名绣:湘绣、苏绣、蜀绣.粤绣。
©民间印染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有扎染、蜡染、蓝印花布和彩印花布。
前三者都是以印和染的方法着色、显花的工艺,以植物蓼兰中分解提炼出的靛青为染料,民间也称为蓝染和蓝印。
印花发展史

印花发展史印花的定义印花是采用特殊手段在纺织材料上按事先设定的布局部分上色,以美化织物外观。
印花的发展历程商周时期,帝王贵族的花色服饰,是通过绘画方式增加文采,并以不同的花纹代表其社会地位的尊卑。
《周礼。
天官》中内司服所掌管的袆衣,就是画绘并用的花色制品。
秦汉时期,型版印花技术继续发展,由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印花纱可以看出,用颜料的直接印花制品已有相当水平。
缬类花色制品也开始发展,根据新疆民丰县汉墓出土的蜡染花布、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绞缬绸以及于田屋于来克出土的蓝白花布等文物,说明在东汉时,经蜡绘防染的蜡缬已较为成熟。
到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大批量生产。
北朝时,蓝白花布已经运用镂空版防染。
因此在南北朝时期,各种蓝地白花的花色织物,已成为民间无分贵贱的常用服饰。
隋唐是缬类服饰的最盛时期,制版工艺和印制技术逐步革新,制品花形复杂,套色繁多。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褐地绿白双色印花绢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制品。
唐代“开元礼”制度规定用特定的夹缬,“置为行军之号,又为卫士之衣”。
宋初仍沿唐制,后即禁止民间服用缬帛和贩卖缬版,阻碍了缬类技术的发展,到南宋时才解禁。
蜡缬在西南兄弟民族地区也颇为流行,但绞缬几乎失传,只有夹缬中的型版印花一脉相承,并且还继续发展了印金、描金、贴金等工艺。
在福州南宋墓出土的纺织品中,在衣袍上普遍镶有绚丽多彩、金光闪烁的印花花边制品。
明清的型版制作更为精巧,维吾尔族还创制了印花木戳和木滚。
《木棉谱》记载,清代型版印花工艺,已分为刷印花和刮印花两种。
二十世纪初,手工印花已逐渐改用纸质或胶皮镂空型版,灰印坊用灰浆防染法生产蓝白印花产品,彩印坊应用水印法生产多彩色制品。
1919年,中国机器印花厂在上海创办,开始用机械设备印花;1920年,上海印染公司成立,此后,大部分棉布印花制品,已经由连续转印的滚筒印花机大量生产。
纺织品印花技术的发展进程古老绵长。
在人类纪元的第一个千年中,我们的祖先在织物印花技艺的发展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今常见的各种印花工艺如直接印花、防染印花以及轧染、蜡染工艺的发源地都在中国。
秦汉时期的纺织、染织工艺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纺织品,反映了 当时纺织技术的高水平。经鉴定,马王堆出上丝 织品的丝的质量很好,丝缕均匀,丝面光洁,单 丝的投影宽度和裁面积同现代的家蚕丝极为相近, 表明养蚕方法和缫、练蚕丝的工艺已相当进步。 “薄如蝉翼”的素纱织物,最能反映缫丝技术的 先进水平。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 衣,长160厘米,两袖通长191厘米,领口、袖头 都有绢缘,而总重量只有48克,纱的细韧是可想 而知的。这样的丝,如在缫丝工艺、设备、操作 各方面没有一定水平,是根本生产不出来的。
踏板织机
秦汉时期的染织工艺
• 在汉代,设有专管染色的机构。据《三黄》 所记:“未央宫有暴室,主掖庭织作染之署。” 又《后汉书· 百官志》记有“平准令”,其任务是 主染,作颜色。 • 汉代的丝织染色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关 于丝织色彩,在文献上记得较为具体的要算《急 就篇》。在这个篇章里,前面作了丝绣花纹描写 之后,接着便是色彩的记述:春草鸣翘凫翁濯, (意思是说嫩绿像春草初生,深青如凫鸭头部油 亮的绿毛,说明了当时的色彩自然。)青绮绫谷 靡润鲜,绨络缣练素帛蝉。
•
黑色——主要是用栎实、橡实、五倍子、 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 乌柏叶等。这些植物含有单宁酸,和铁相 作用使之在织物上生成黑色沉淀。这种颜 色性质稳定,能够经历日晒和水洗,均不 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对植物 染料的需要量也不断增加,因而出现了以 种植染草为业的人《史记· 货殖列传》里有 记载:“千亩栀茜,千亩姜韭,此其人皆 以千户侯等”,说明当时种植栀茜的盛况。 红花传入中原后,也出现了以种红花为业 的人。
素 纱 禅 衣
•
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中,还有一部分是麻织 物。其中有灰色细麻布、白色细麻布和粗麻布, 俱质地细密柔软,白色细麻洁白如练,灰色细麻 布灰浆涂布均匀,布面经过辗轧,平而有光泽。 麻织物的原料经鉴定是大麻和苎麻,细麻布的单 纤维比较长,强度和韧性也比较好。最细的一块 苎麻布,单幅总经数达 1734—1836根,相当于 21—23升布,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如此精细的麻织 物。这些麻布的色泽和牢度,均和新细麻布一样, 由此可见,当时从育种、栽培、沤麻、渍麻、脱 胶、漂白、浆碾、防腐以及纺、织等技术,都已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民间艺术——染织艺术

一、染织图案的概念
1、染织图案的种类
染织图案设计
染织图案,通过印染与织造工艺实现于纺织品上的图案形态。主要包括 两大类:一、服饰面料(衣、裙、裤、鞋、袜、帽、包等)二、环境纺织品
(也称室内纺织品图案,如窗帘、地毯、墙布、床品、巾类等)。
两种面料特点:服装面料一般花型偏小;室内纺织品面料花型偏大。
服装图案设计
扎染的各种效果
扎染制作
扎染的 各种效 果
4、扎染的现代应用 扎染图案的随意性迎合了现代人追求随意自 然的心理需求,给服装带来新的视觉样式,成为 一种新的时尚。 从服装到纺织品、手工艺制品都随处可见扎 染的身影。
重复染色
1、手绘面料图案制作 2、手工扎染工艺制作
3、染织图案设计的应用
各时期染织图案
汉代冕服刺绣
春秋战国织物图案
唐代“宝相花纹”
宝相花纹是由盛开的花朵、花苞、花瓣和叶子等素材按放射 对称的方式组合而成的,雍容华美,久负盛名。
清代旗袍刺绣
凤穿牡丹
牡丹刺绣
文官补子
一品仙鹤
二品锦鸡
三品孔雀
四品云雁
五品白鹇(大型鸡类,银鸡)
六品鹭鸶(大型鸟类)
文官补子
九品练雀 七品鸳鸯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二、扎染 1、扎染的特点 是一种古老 的纺织品染色工 艺。是用线、绳、 对织物进行紧固 的结、系捆、绑、 缝扎,然后放在 染液中进行煮染 的染色方法。其 纹饰自然活泼、 随意洒脱、形色 无定、别具特色。
染织工艺的发展史

染织工艺的发展史
染织工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利用天然植物、矿物提取色素进行简单染色,制作原始的织物。
随着社会进步,商周时期丝绸业兴起,染色技艺得到提升,出现了多种色彩丰富的丝织品。
唐宋时期,染织工艺达到鼎盛,印染技术如夹缬、蜡染等逐渐成熟,并从单色发展到多色套印。
明清两代,手工染织技艺更加精细,各种地方特色纺织品如云锦、蜀锦、苏绣等名扬天下。
近代以来,化学合成染料的应用推动了染织工艺现代化进程,同时传统手工艺也在保护与传承中持续发展。
西方印染发展史

西方印染发展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印度已经开始种植棉花并使用棉纺织品。
约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木模版印花的技术。
因此,印度是最早利用印染方法美化织物的国家之一。
蜡染和扎经纬染色织物是其古代主要的著名染织品,纹样都是抽象的几何图案及碎花图案。
到后来由于开发出镂花模板的印花方法,大约公元七世纪,印度的印花布图案已显得相当精美了。
印度花布最早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等地,对那些国家所生产的印染花布纹样、色彩、风格都有很大的影响。
20世纪罗马风格时期,欧洲的纺织生产中心在位于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到了14世纪逐步转移至意大利,威尼斯成为当时的印花布设计中心。
17世纪开始纺织品生产中心又转移到法国、英国、荷兰等地。
法国的某些城市,在17世纪后期出现了印花布工场,并应用了印制金属版画的方法来改进印花技术,题材方面大都采用花卉、纹章、几何纹,主题画及一些"假东方图案".英国与法国同样受印度萨拉萨印花布的很大影响,纹样设计具有印度风格和中国风格。
直到18世经中叶、法国、德国、瑞士等地生产的印花纺织品的图案纹样题材有了明显的变化,"玫瑰花"纹样被广泛地以各种形式应用到印花布及其他丝绸,锦锻产品中,在里昂工作的杰出纺织图案设计大师菲力浦·德·拉萨尔为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作品受罗可可纤细风格影响。
18世纪“花卉纹样”样式“罗可可”作家拉萨尔的“路易⼗六样式”另⼗⼗⼗,印染技术也有了很⼗的进步:1780年苏格兰⼗詹姆⼗·贝尔发明了滚筒印花机;1830年⼗开发出⼗纹雕刻技术,同时,新的印染图案也被不断发明使⼗;1810年前的植物染料;1835年的矿物染料;1856年的合成染料相继诞⼗,为⼗产出优异的印染产品提供了技术与物质保证;19世纪的拔染印花及靛蓝印花,达到前所未有的⼗平,由于具有新奇、精美的效果,⼗今仍被⼗们津津乐道所赞崇。
图案纹样设计⼗⼗则逐渐转向本⼗的蔷薇,紫丁⼗、绣球、棕闾等写实花卉及野禽等其他题材。
中国古代染织品

一是: 一是:人们崇尚自然美的反映。 二是: 二是:以此来表达某种感情。 三是: 三是:作为服饰与人体和谐、协调的重要手段。
2.1 文献材料中所见的原始染织品的色彩特征
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的纺织品在色彩、纹样、图案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内涵。 据宋人罗泌《路史》和明代《三才图会》记载,在黄帝时代。“黄帝法乾坤, 以正衣裳”,制定了冕服制度。在冕服制度中,以12种纹饰为鲜明标记。 这十二章图案各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日、月、星辰”,是属于闪光有亮度的物质,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 耀,取其“普照天下”的含义; 山,取其能云雨或说取其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 龙,体魄巨大无比,有稳重之感,表示不会变;能变化而取其神之意,象征人 君的随机应变; 华虫,是一种雉鸟。其毛美丽,取其有文章,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宗彝,是宗庙的一种祭祀礼器,绘一虎一螭,取虎之勇猛,取螭的忠孝,以示 王者有深浅之知; 水藻,深水中的水草,取其洁净,象征冰清玉洁之意; 火,取其光明,火焰向上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 黼,绣黑白为斧形,取其能决断之意,黻,即两弓相背,以青、黑二色处理图 案,取其明辩之意。
2.1春秋战国纺织物的纹样与图案设计 2.1春秋战国纺织物的纹样与图案设计
1. 转变:装饰艺术风格由传统的封 转变: 闭转向开放;造型由变形走向写 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 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走 向活泼生动。 2. 纹样图案:象征意义越来越明显。 纹样图案: 龙凤纹样和图饰最具代表性。战 国纹样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 生动、写实和大型化。纹样穿插、 盘叠;色彩丰富、风格细腻,构 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3. 色彩:观念发生了变化。 色彩:
周以前,帝王服饰即绘绣有上 述十二章花纹,到了周代,因 旌旗上有日、月、星的图案, 服饰上也就不再重复,变十二 章为九章。纹饰次序,以龙为 首,龙、山、华、虫、火、宗 彝是手绘的;藻、粉米、黼、 黻是锈上去的。其后的各个朝 代,基本延续了十二章纹的传 统图案,十二章逐渐成为中国 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 国古代王权的标志。十二章中 的龙和凤,也逐渐为帝王专用, 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凤则是至 尊女性的代表。
对印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对印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在服装设计中,印花元素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印花是一种传统的装饰技术,通过在面料表面印上各种花纹、图案或图案,来增加服装的艺术美感和独特性。
近年来,印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成为了设计师们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对印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与服装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展趋势,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印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历史与发展印花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的刺绣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将图案用印花技术印在布料上的方法也开始出现。
随后,这一技术逐渐传入印度,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印度的木版印花和苏丹灯,以及中国的裹头、披巾等服饰中,都可以看到印花元素的应用,这些传统的印花工艺在20世纪中叶被引入到了西方国家。
20世纪60年代,印花元素开始在时尚界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时尚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之一。
比如当时的英国设计师玛丽·昆特,她在设计中大胆地运用了各种印花元素,成为了当时的时尚风向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不仅在休闲装、运动装中得到了应用,甚至在高级定制服装中也能看到印花的身影。
印花元素也不断与新的材料、技术相结合,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服装设计中,印花元素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风格和需求进行灵活运用。
一般来说,印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整体印花:整件服装的面料上印满了花纹、图案或图案,给人一种整体统一的印象。
这种形式的印花元素常常被运用在休闲装、运动装等舒适性较强的服装上。
2. 局部印花:将印花元素只局限在服装的某些部位,比如领口、袖口、裙摆等,与其他面料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和设计感。
3. 组合印花:将不同的印花元素进行组合搭配,形成新的图案或图案,以此来丰富服装的设计元素,增加服装的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
4. 数字印花: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印花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印花元素应用形式。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和文化积淀。
这些技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纹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运用棉、麻、丝等各种纤维素材料,将图案或文字印在布上,使其成为一种包装、标识和艺术品的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从单一的印染技艺发展出了绣、刺、染、漆、绘等多种手工艺术。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印染技艺达到了顶峰。
此时,人们开始将印染作为一种绘画的形式,将各种生动的动物、植物、山水等图案印在布上,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
在这个时期,印染技艺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流传,还传播到周边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后来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印染技艺逐渐式微,但是在现代,随着人们对原始文化和手工制品的重视,印染技艺重新得到了关注,成为了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手作品。
二、技艺特点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印染技艺包括了千变万化的织物种类、染色方式和图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纹样。
例如,印花、刺绣、手绘等等。
2、独特性:印染手工技艺是独特的文化符号,其特点在于其所表现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如民间手工艺术的技巧传承、饱含文化内涵的花纹、色彩的对比和搭配,等等。
3、高度工艺性:印染手工技艺是精良的工艺品。
手工制造的印染制品具有更高的文化和工艺价值,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手工制品的精致和独特性。
4、环保性:印染手工技艺是一种绿色产品,其中所采用的染料成分均是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成的有机染劑,极少产生污染。
三、应用领域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家居饰品领域,手制的印染椅垫、桌布、床品、靠垫等都是很受欢迎的。
在服装领域,诸如印花长裙、刺绣汉服、手绘围巾等,不仅体现了传统的美学审美,同时含有文化寓意;在装饰领域,华丽的印染工艺被运用到墙饰、摆件、屏风等装饰品上,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印花知识

印花知识一.印花的概念以及发展过程概念:使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的过程为织物印花。
印花是局部染色,要求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发展过程: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采用凸版印制陶纹,至周代始用于印章、封泥,以至春秋战国,凸版印花已用于织物,到西汉时期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就是用三块凸版套印再彩绘结合的产物。
隋唐时期已有大量的印花织物通过“丝绸之路”传输到西域,五、六世纪又传至日本。
在凸版印花开始发展的先后或同时,另一种印花方法——雕纹镂空版相继出现,与凸版印花并驾齐驱。
这种印花技术,据史料记载秦汉已有,当时称作“夹缬”。
到南北朝的北魏时,这种工艺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隋唐时期,技术更趋完善,已能生产“五色夹缬罗裙”等高级产品,并发明了在镂空版上加筛网,解决了印封闭圆圈花纹的困难。
宋代,夹缬印花生产已专门化,印花织物非常流行。
夹缬在隋唐时已传入日本;宋代以后,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逐步被带到西欧各国。
解放前夕采用滚筒印花和“浆印”。
解放后,印花工艺技术及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先后发展了平版筛网印花、圆网印花等机械化生产,印花工艺不断改进,对织物的外观及内在质量获得很大提高,如今印花已成为一种时尚元素。
二.丝绸印花工艺流程。
图案设计—→描黑白稿—→感光制版—→配色打样—→印花大货生产准备—→印花—→半成品检验—→蒸化—→水洗—→固色—→烘干定型整理1.图案设计这部分工作一般由服装设计师完成,设计师会提供电子稿或者相应的样布。
一.电子稿可以是照片,电子图稿,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
但是最好是经过分色的花型文件,同时数码印花对原稿有一定要求,特别是对那些需要对原稿进行放大使用的产品。
一般而言,印制1:1的图案需要原稿的分辨率在300dpi左右,对于要求放大的,原稿需要更高的分辨率。
二.如果客人提供的是布样,要首先看下布样上是否可以找到完整的花型循环。
花样单元的完整性。
花样单元是否完整是花样的最基本要求,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衔接,二方连续的纹样,要审理构成二方连续基本单元的完整性,看其能否上下纵向或左右横向连续。
古代印染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印染技术的发展历程
1.古代手工印染:最早的印染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和古中国,人们使用手工工具和植物染料将图案印在纺织品上。
这些图案通常是通过木刻、皮革、海绵等材料制作的印章来实现。
2.手工织物印花: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印花技术逐渐得到改进。
公元前4世
纪,印度的印花技术开始出现。
印度人使用特制的木板和天然染料,将复杂的图案直接印在织物上。
这种技术在16世纪传入欧洲,并在那里得到了发展和改进。
3.雕版印花:在中国,自公元5世纪以来,雕版印花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雕版印花是一种将图案刻在木头、竹子或金属板上,然后将染料涂抹在刻痕上,再将印版按压在织物上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中国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传入了日本,对后来的木版画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4.壁画和壁纸: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印花技术装饰墙壁。
他们通过在湿润的灰泥墙面上直接应用颜料和染料,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壁画。
此外,古代埃及和中世纪欧洲也有使用印花技术制作壁纸的记录。
5.南亚蜡染:南亚地区的蜡染技术在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出现,被认为是古
代印染技术的一项重要进步。
这种技术中,人们用蜡在织物上绘制图案,然后将织物浸入染料中,蜡会阻止染料渗透进被蜡覆盖的区域,形成清晰的图案。
这种技术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流行,并被称为“巴蜡染”。
染织工艺的发展是汉代

染织工艺的发展是汉代染织工艺的发展在汉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染织技术对中国传统纺织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染织工艺得以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在纺织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基础。
首先,汉代的染织技术在原料的采集和加工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采集更多种类的植物和动物来作为染料,使得染织工艺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人们对染料的加工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使得染料更容易使用和保存。
这些进步使得汉代的纺织品在色彩上更加绚丽多彩,质感更加丰富。
其次,汉代的染织工艺在织布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细的纺织工具,如梭子、纺车等,使得织布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人们还研发出了更加精密的染织图案,使得汉代的织物在纹样上更加细腻多样。
这些进步使得汉代的织物在质地和造型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汉代的染织工艺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寺庙的装饰,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在汉代的壁画和文物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绚丽的染织品,这些作品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珍贵遗产。
最后,汉代的染织工艺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时期,纺织业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量的棉布、丝绸等织品被生产出来,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世界各地。
这使得中国的染织工艺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纺织工艺之一。
总之,汉代的染织工艺在中国传统纺织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染织工艺在原料的采集和加工、织布技术、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汉代的纺织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同时,这一时期的染织工艺也对中国传统纺织业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纺织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服装印染图案说明

古代服装印染图案说明传说公元前三千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育蚕治丝”的方法,把蚕丝作为纺织的原料。
这说明蚕丝的应用在我国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
全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明养蚕治丝,欧洲称我国为“丝国”。
染织手工艺,在周时代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周出土文物。
有方格纹和菱形织纹的残绢出现。
这证明了殷代的织物有平纹也有斜纹。
从长沙木梆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则证明了周代末年已美丽的锦绣织物。
春秋战国时代,襄邑的美锦,齐都、临淄的薄绸和绣花,已!全国闻名。
当时丝织图案有这样一种纹样[展了二千多年,其来源与铜器时期的纹样是分不开的。
我国刺绣手绣历史悠久,《左传》上便有“衣必文绣”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代,染织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王廷设[东织室和西织室,并有“纺织场”专供帝室服用。
这时,染织工艺最有名的是襄邑、蜀群、陈留等地,而成都有“锦城”之织物的花纹图案多种多样,有车马纹锦、宜字双禽锦、韩仁乙无极锦、云纹绣花锦、龙纹锦、山形鸟纹锦、神灵云纹锦、:芝纹锦、双鱼纹绮、豹纹锦、朱雀纹刺绣等等,非常优美:秦汉时代织物上已逐步采用了山云狩猎等来组织图案,有很生I的狩猎生活,有云中的鸟的图案,也有龙的图案,但后者只是·种四条脚的走虫,多是用线条来表现的。
中国的“莲花”图案出现于汉代。
当时是用水仙花图案,后用两朵水仙花重叠起来而变成了莲花的造型,其色彩多用白地:花。
还有“葡萄”图案,是张骞由西域带回来的,汉代开始有葡萄纹样,其组织多用对称的方法。
此外,汉代的民间染织品也很有发展,如西南夷出产的班、蓝干布、白越布、黎单等都较有名。
至隋唐时代,。
在艺术创作上可称为最兴盛、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当然,染织工艺也不例外。
初唐武则天时代,朝廷没有绫锦坊,其中巧儿(织工)就有三百六十多人。
盛唐时代,仅杨贵妃一人就用了织绣工人七百名。
在织锦上的花纹图案也很多,常见的雁卸绶带”、“鹊唧瑞草”、“鹤唧方胜”、“盘龙”、“对凤”、“孔雀”、“仙鹤”、“芝草”、“万字”以及其它折枝散花等。
古代纺织印染

古代纺织印染古代纺织印染是人类在过去的技术和文化遗产中庞大而璀璨的一部分。
在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中,纺织品的制造和印染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古代的社会和经济,而且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纺织印染技术中,最重要的是纺织技术。
早在公元前4000-3000年的时候,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等地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纺纱和纺织技术。
在古代埃及,人们使用手工织布机制作棉布、麻布和丝绸等各类纺织品,这些纺织品不仅用作服装,还用于家居装饰和商业贸易。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缜纺轮进行纺纱制作,而在西方,手工织布机的发明对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纺织技术,古代的印染技术也是极其重要的。
最早的印染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埃及,然而,最有名的古代印染技术或许是在印度和中国发展起来的。
印度和中国在印花、染色和烫金技术方面非常出色,加上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商品交换贸易,这些技术也逐渐传到了其他地方。
在古代印染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印花技术方面,印度是最有名的,印花纺织品也是印度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印度的印花技术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经出现了。
在古代印度,人们使用各种自然材料和颜料对棉布、绸缎和丝绸等纺织品进行印染。
印花织物的图案多样,其中最有名的是“印度靛蓝”染法。
由于印花技术的发展,印度所制造的印花织物被认为是古代最美丽的织物之一。
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染料进行纺织。
在古代,中国是最擅长在丝绸上进行印花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的宋朝时期,人们使用木刻印染技术制作出了许多现代人们依然称其为“经典”的丝绸印花纺织品。
除此之外,中国在烫金和刺绣技术方面也都十分出色。
总的来说,古代纺织印染技术是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这些技术给了我们巨大的文化遗产,也对现代的纺织工业和时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纺织品印花》课件

• 引言 • 纺织品印花的历史与背景 • 纺织品印花技术 • 纺织品印花材料 • 纺织品印花的设计与制作 • 纺织品印花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纺织品印花》
适用对象
纺织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相关从业人员
主要内容
介绍纺织品印花的基本原理、技术、工艺和设备 等
03
纺织品印花技术
印花技术的种类和特点
丝网印花
丝网印花是一种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将图案印制在 纺织品表面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实现高清晰度 的印刷效果,色彩鲜艳,耐水洗,耐摩擦,适用 于各种纺织品。
喷墨印花
喷墨印花是一种通过喷墨打印机将图案直接打印 在纺织品表面的技术。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分辨 率高,可实现个性化定制,适用于小批量生产。
喷墨印花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分辨率 高,可实现个性化定制,缺点是印刷 速度较慢,印刷材料成本较高。
转移印花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印刷效 果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缺点是印 刷材料成本较高。
数码印花的优点是图案清晰度高,色 彩鲜艳,可实现个性化定制,缺点是 印刷速度较慢,印刷材料成本较高。
04
纺织品印花材料
课程目标
掌握纺织品印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熟悉印花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了解不同印花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提高对印花图案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02
纺织品印花的历史与背景
纺织品印花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手工印花阶段
使用天然染料,手工印制 简单的图案。
机械印花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 械印花逐渐取代手工印花 ,提高了生产效率。
低生产成本。
THANKS
春节的传统染织

春节的传统染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庆祝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参与各种活动,其中染织技艺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染织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它既包含了美丽的图案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
一、染织的起源与历史染织作为一门手工艺技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中国最早的染织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仰韶文化和石家庄文化时期。
在古代,染织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染织技艺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二、染织的技艺与方法染织技术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有织锦、刺绣和扎染等。
织锦是把丝绸线或者其他材料编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带有图案的织物。
刺绣是将丝线或金银线绣在织物上,形成各种花纹和图案。
扎染是利用染料在织物上进行涂染,形成各种独特的颜色和效果。
三、染织的意义与象征染织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染织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它不仅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寓意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染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图案和颜色都承载着吉祥、幸运和富贵的寓意,人们在春节期间穿戴染织的服饰,以期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四、春节期间的染织传统春节期间,染织技艺在中国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传统。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进行织锦比赛,展示和竞演他们的织锦技艺;在另一些地方,人们会利用刺绣技术制作各种精美的年画,用于装饰家庭祭祀场所。
此外,人们还会利用扎染技术制作各种带有吉祥图案的衣物,作为春节期间的着装。
五、染织的现代发展和保护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染织技艺也开始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的染织工艺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染织作品更加精美和独特。
同时,人们也开始重视染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各地举办各种染织工艺展览和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染织技艺。
六、结语春节期间的传统染织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印花文化调研报告

蓝印花文化调研报告染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调研背景:蓝印花是中国传统的染织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为了解蓝印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特进行了调研。
一、蓝印花的历史与特点蓝印花起源于中国古代,历经千年的沉淀,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特点是采用天然植物染料,以蓝色为主色调,具有浓郁的自然风格和艺术感。
二、蓝印花的传承与保护1. 传承者:调研发现,传统蓝印花技艺主要由老一辈工艺人传承,但目前传承者逐渐减少,亟需加强培养新的传承人才。
2. 保护与研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蓝印花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定,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并加大资金投入。
3. 教育推广: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班,提高蓝印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培育更多的蓝印花爱好者。
三、蓝印花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 就业机会:蓝印花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有很大吸引力。
2. 旅游经济:以蓝印花为特色的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3. 文化传承:蓝印花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四、面临的挑战与展望1. 市场竞争:蓝印花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寻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2. 设计创新:蓝印花的设计创新仍然相对滞后,需要加强设计师培养和合作,引入新的元素和风格。
3. 市场推广:蓝印花的宣传和推广需要加大力度,通过网络、展会等多种途径扩大影响力。
总结:蓝印花作为中国传统染织艺术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保护、传承和创新,可以将蓝印花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在保护蓝印花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平衡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关系,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中国染织纹样史先秦时期

殷墟玉人线图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该玉人身穿龙袍, 领圈饰云雷纹,后背饰黻纹,前胸饰龙 头纹,两臂饰降龙纹,两腿饰升龙纹。 似目前可见最早的“黼衣绣裳”。
殷墟玉人二
西周的刺绣,是先用黄
色丝线在染过色的丝绸上
绣了纹样的轮廓线条,再
以毛笔在花纹部位图绘大
块颜色。色有红、黄、褐、
主 讲 : 李 娟
先秦时期
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1年
1926 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 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丝质茧壳 关于这个当时发现最古老的蚕茧的孤证,引起了中外考古学界长时期的争论。
尽管这半个蚕茧有许多难解之谜,但作为中国远古丝绸的见证,它一直被珍藏 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水陆攻占纹铜壶展开图
➢漆器图案:战国时期漆器逐渐代替了青铜器, 成为日用器具,漆器质地薄于青铜器,纹样上 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发展,题材上多了人物故事, 少了几何纹饰。漆器重规矩分割,重骨架构图, 反映出的是儒家思想礼教制度。自然表现的云 纹、凤纹等则反映出道家思想的清逸飘渺。漆 器用色多为红、黑、绿、朱、黄、白,另外还 有金银错处理手法。
棕四种,有一定牢度,色
相也非常鲜明。其他颜色
是植物染料所染。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
周刺绣痕迹
西周红地刺绣,为红色平 纹毛织物,以相同的经纬 度织成,密度为每厘米十 五根,Z向加捻。在红色 褐地上用白、黄、蓝、粉 绿四色合股的毛线,分别 以缉针绣出小三角堆砌的 几何图案,这可能是中国 最早的毛织品。出土时色 泽鲜丽,是目前发现最早 的刺绣。
刺绣起步
商周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其所用 针法可能是平绣。针法以锁绣类为主,加上 少数平绣类针法。 商周刺绣式样具有固定的规格,图案丝织品 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 蚕”。考古曾发现殷商铜制品上黏附的菱形 纹刺绣残片,绣线细而柔软,并有深浅不一 的晕色,表现出明显的次序感,是对等级社 会的一种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花、染织图案的历史与发展
传说公元前三千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育蚕治丝”的方法,把蚕丝作为纺织的原料。
这说明蚕丝的应用在我国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
全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明养蚕治丝,欧洲称我国为“丝国”。
染织手工艺,在周时代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周出土文物。
有方格纹和菱形织纹的残绢出现。
这证明了殷代的织物有平纹也有斜纹。
从长沙木梆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则证明了周代末年已美丽的锦绣织物。
春秋战国时代,襄邑的美锦,齐都、临淄的薄绸和绣花,已!全国闻名。
当时丝织图案有这样一种纹样[展了二千多年,其来源与铜器时期的纹样是分不开的。
我国刺绣手绣历史悠久,《左传》上便有“衣必文绣”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代,染织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王廷设[东织室和西织室,并有“纺织场”专供帝室服用。
这时,染织工艺最有名的是襄邑、蜀群、陈留等地,而成都有“锦城”之织物的花纹图案多种多样,有车马纹锦、宜字双禽锦、韩仁乙无极锦、云纹绣花锦、龙纹锦、山形鸟纹锦、神灵云纹锦、:芝纹锦、双鱼纹绮、豹纹锦、朱雀纹刺绣等等,非常优美:秦汉时代织物上已逐步采用了山云狩猎等来组织图案,有很生I的狩猎生活,有云中的鸟的图案,也有龙的图案,但后者只是·种四条脚的走虫,多是用线条来表现的。
中国的“莲花”图案出现于汉代。
当时是用水仙花图案,后用两朵水仙花重叠起来而变成了莲花的造型,其色彩多用白地:花。
还有“葡萄”图案,是张骞由西域带回来的,汉代开始有葡萄纹样,其组织多用对称的方法。
此外,汉代的民间染织品也很有发展,如西南夷出产的班、蓝干布、白越布、黎单等都较有名。
至隋唐时代,。
在艺术创作上可称为最兴盛、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当然,染织工艺也不例外。
初唐武则天时代,朝廷没有绫锦坊,其中巧儿(织工)就有三百六十多人。
盛唐时代,仅杨贵妃一人就用了织绣工人七百名。
在织锦上的花纹图案也很多,常见的雁卸绶带”、“鹊唧瑞草”、“鹤唧方胜”、“盘龙”、“对凤”、“孔雀”、“仙鹤”、“芝草”、“万字”以及其它折枝散花等。
当时,织物图案不仅有织绣,而且发展采用夹染,蜡染、绞染、广金等四种方法。
夹染,当时所谓“夹缬”,就是夹板染印,采用两块雕刻空花的版,两块版雕同样的花纹,中间夹住帛浸染。
蜡染,当时已经有了我国最早的一种防染印花,是根据所需要描绘的花纹,用蜡涂在白布上,染上颜色,然后把蜡洗去,而显出美丽的花纹图案。
绞染,当时所谓“绞缬”,则是札束布帛成绺,染后放开,使自然成花纹。
可见印染工艺技术在我国一千多年前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
到了宋代,政府设有许多官局,北宋时汴京有绫锦院,苏州有绣局,成都有锦院;南宋时有茶马司锦院等。
其花纹和色彩富丽而繁多。
以牡月为图案资料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当时被采用的牡丹就有两百多种。
其组织方法也打破了过去对称的结构形式,在织锦上则多采用穿枝牡丹和西藩莲。
染织图案到了元、明、清时代发展虽不很大,但仍有一些织名锦“纳石失”金锦和驰名的顾绣。
从历代染织图案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染织工艺的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并且在艺术创造和制作技术上都有高度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