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合集下载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7月刊43水 土 工 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2.20.024矿、乐东县抱伦金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以及其他各类矿区、矿产地189个。

完成了5个1:25万图幅和51个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海南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三沙市遥感地质综合调查、海南省第一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海南岛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等多个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海南地区环境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积温8200℃。

充裕的阳光和热量,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为海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了“天然的大温室”。

2、作物资源优势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4000多种植物中可入药的多达2000余种,占全国的40%。

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具有作物种类多、生长繁殖快、具有较强稀缺性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海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所在。

3、土地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现有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岛屿,全省土地总面积3.4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

海南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约5.32亩,远高于全国1.5亩的平均水平,而且地处热带,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4、水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有154条,其中38条集水面积超过100 km 2。

地表水水质优良,71.2%的河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11.9%河段达Ⅲ类标准,16.9%为Ⅳ类标准,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未发现。

三、海南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土壤破坏严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失,需使用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或不按照规定方式方法施用,则会造成土壤和作物污染,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地贫瘠、与水土流失。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
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是我国重要的热带岛屿之一。

岛上的黄壤分布广泛,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黄壤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矿质元素丰富的土壤类型。

它在海南岛的分布反应着一定的规律。

海南岛黄壤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质条件对黄壤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南岛地处岩浆活动带,地壳运动频繁,这导致了地质构造的复杂性。

岛上的黄壤主要分布在火山岩、花岗岩等酸性地质环境下,这些岩石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和矿质元素的富集。

气候条件也是海南岛黄壤分布的重要因素。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雨量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矿质元素的释放,进而促进黄壤的形成。

此外,热带气候还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黄壤的发育。

植被也对海南岛黄壤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海南岛拥有丰富的热带植被资源,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热带雨林植被的茂密枯落物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机质,进而促进黄壤的形成。

而热带草原植被的根系发达,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黄壤的发育。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受到地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
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海南岛土壤的特点。

黄壤的广泛分布为海南岛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也为岛上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黄壤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海南岛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农业调查报告[1]

海南农业调查报告[1]

海南农业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分化的深化,农业成了弱势产业,农民成了弱势群体,农村成了弱势地区。

"当前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到了该采取战略性决策去解决的时候了"①。

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其6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80%的土地在农村,近40%的GDP来源于农业,"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海南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到海南跨越式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

一、海南农产品的市场特点以及营销状况分析(一)海南农业概况和农产品的市场特点1.海南农业概况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绿,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的三大河,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

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作用潜力高。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热带农业基地。

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蔬菜有120多个品种。

海南三亚育种的优势自然条件

海南三亚育种的优势自然条件

海南三亚育种的优势自然条件海南三亚,位于中国的热带岛屿,享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合进行育种工作。

下面我们将从气候、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方面详细阐述海南三亚育种的优势。

海南三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作物的生长和育种。

三亚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5℃左右,四季温暖湿润,没有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这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三亚的日照充足,阳光强烈,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养分的积累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海南三亚的土壤质地适宜育种工作的开展。

三亚的土壤主要以红壤和黄壤为主,这两种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这为作物的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根系的发达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海南三亚的丰富植被资源也是育种的优势之一。

三亚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植物种类,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参考,促进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海南三亚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类昆虫、鸟类、海洋生物等。

这些生物资源不仅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宝贵的遗传材料,还可以为育种工作带来许多创新和突破。

比如,某种昆虫的抗病性可能对某种作物的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某种鸟类的传粉作用可能对某种植物的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等等。

海南三亚的气候、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为育种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优势不仅为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为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进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参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南三亚将成为育种研究的热点地区,为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一、引言海南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西瓜、香蕉和芒果是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农产品的分布情况。

二、西瓜产地分布1.东方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北部,是海南省的重要农业区。

- 气候条件: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

- 西瓜品种:富硒西瓜、香脆西瓜等。

- 优势: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西瓜的生长。

2.儋州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南部,是海南省农业产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度适宜。

- 西瓜品种:红心西瓜、黄金瓜等。

- 优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

3.东沙群岛-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南部,是中国南海的岛屿之一。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盛产优质西瓜。

- 西瓜品种:玉露西瓜、黄金西瓜等。

- 优势:海岛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西瓜品质优良。

三、香蕉产地分布1.乐东黎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南部,是海南省的重要香蕉产区。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香蕉品种:香蕉主要品种为芭蕉、甜蕉等。

- 优势:丰富的降雨和水源,适宜香蕉的生长。

2.万宁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部沿海,是海南省的农业发展区。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

- 香蕉品种:万宁香蕉、黄香蕉等。

- 优势: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香蕉的生长。

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西南部,是中国最南端的县。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香蕉品种:红蕉、数蕉等。

- 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保亭香蕉品质卓越。

四、芒果产地分布1.三亚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是海南省芒果产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芒果品种:皇后芒、芒果等。

海南岛的气候

海南岛的气候

海南岛的气候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温充足,雨量充沛,东湿西干,南热北冷,光合潜力高,稻可三熟,菜满四季。

海南岛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中部山区较少,西部沿海最大,辐射日总量变化不大,满足一般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全岛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6小时,西部沿海最多达2650小时,中部山区最少为1750小时,在季节分布上以夏季(6~8月)最多,春季(3月)次之,秋季(9~11月)再次,冬季最少。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2~26℃,在地区分布中呈中部低周围高的特征,除中部琼中山区为22~23℃外,均大于23℃。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17℃以上,南部沿海地区高达20℃,比台湾和西双版纳都高得多。

海南日均气温均在10℃上。

除琼中县积温全年为8150℃外,其余地区都在8300℃以上,乐东县莺歌海至三亚沿海一带高达9300℃,西沙永兴岛更达9000℃,热量资源丰富。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3~5月份各地气温逐月上升3℃左右,大部分地区日温差大于9℃,利于作物的早生快发和淀粉的积存,是海南早稻优势的资源之一。

海南夏热时间长,夏季(气候平均气温>22℃)起自3月中旬至11月上旬,长达7—8个月,利于甘蔗、南药、热带水果等作物的生长。

年极端高温37℃~40℃(澄迈县1983年5月),多出现在7月上旬及5月下旬,各地气温>35℃的日数一般为10~20天。

冬季温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越冬。

海南岛各地最冷平均气温皆高于15℃,没有冬季,只有冬日。

年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除中部山区和北部地区在16℃~18℃之间外,东部、南部和西部地区均>18℃,三亚20.9℃。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全岛大部分地区都>18℃;东南、西部沿海各地20℃左右,特别是三亚、乐东、陵水等3市县沿海平原一带条件最为优越,三亚最高为21.6℃。

在日照方面,全日长变化小,年降雨量也较丰富,均在1100毫米以上,冬繁期间(11~4月)降雨量却相对少,阳光充足,关于农作物扬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特别有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繁殖,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岛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南岛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南岛地理知识点总结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南海的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的一省级行政区域,也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

海南岛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有关海南岛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东经108°37′18″至117°30′45″,北纬3°51′14″至20°5′5″之间。

东濒南海,南界琼州海峡与台湾相对,西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北界广东潮汕地区。

地理位置使得海南岛成为南国明珠,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二、地貌特点海南岛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山脉、丘陵、平原、河谷和海岸地貌等多种类型。

其中的最高峰是海南岛的皮影山,横亘于岛屿中部。

海南岛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和沙滩,如三亚湾、亚龙湾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三、气候条件海南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无严寒、无酷暑,四季如春。

海南岛平均温度2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00-2500毫米。

此外,海南还常年受到台风的影响,每年从五月到十月是台风较为频繁的时期,这也是人们不宜前往的季节。

四、植被资源海南岛的植被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由热带雨林、森林草原、季雨林、滨海湿地等组成。

这些植被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也为岛上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海南是珍稀濒危物种如华南虎、海南猕猴等的栖息地,也是国内重要的保护区之一。

五、矿产资源海南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锡矿、铜矿、锆矿、钨矿等。

其中,锦州龙头铁矿、委拉斯特铁矿等是岛上的重要矿产资源。

海南岛的矿产资源为岛上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国内的冶金和建材工业做出了贡献。

六、旅游资源海南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

岛上有许多享有盛名的旅游景点,如三亚、海口、大东海、天涯海角等。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海湾和沙滩,还有热带植物园、海洋公园、温泉等多种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

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

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是在海南岛上专门种植各种蔬菜的农业基地。

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海南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尤其在蔬菜种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通常位于海南岛的农村地区,由专业的农户、合作社或农业公司负责管理。

这些基地利用岛上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种植各种优质的蔬菜。

首先,海南的气候条件是种植蔬菜的优势之一。

海南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降雨充沛,阳光充足,这为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蔬菜生长速度快,品质好,口感鲜美。

其次,海南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

海南岛的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富含有机质和丰富的养分,且排水良好。

这样的土壤条件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海南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非常先进。

在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员运用种植技术,如种植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以确保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他们使用灌溉设备,控制温度和湿度,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温室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蔬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他们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供健康、安全的蔬菜给消费者。

一些基地还建立了生态循环系统,通过有机肥料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还注重品质控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他们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并通过流通渠道,将优质的海南农产蔬菜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这些蔬菜以其新鲜、健康和高品质而闻名。

最后,海南农产蔬菜种植基地在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经验和措施

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经验和措施

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经验和措施1. 引言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如何提高热带农业的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经验和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探讨其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经验2.1. 土地资源的优势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包括良好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降雨等,这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土地利用方面,海南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土地流转和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2. 技术支持的积极探索海南在热带高效农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注重技术创新和引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

在种植业方面,海南不断推广新型种植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有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生态环境的保护海南注重绿色农业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农业生产,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在热带高效农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行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效保护了热带生态环境。

3. 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措施3.1. 推动科技创新海南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2. 加强品牌建设海南应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热带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势,推动热带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热带高效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方面。

为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生产和经营支持,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热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气候与气候资源利用

海南气候与气候资源利用

全年积温多
5、太阳总辐 射量
海南岛地 处低纬,太阳 高度角大,太 阳总辐射量大, 年平均约110140千卡/厘米 2,其中西部的 东方、莺歌海 一带最大,达 140千卡/厘米 2 ,中部山地 较小,约110 千卡/厘米2 。
6、日照时数
有 27 00 17 00 小 00 多 时 海 小小以南 时时上大 以:,部 上中其分 。部中地
℃ ),多数在8 ℃ -10 ℃之间,南部较小,三亚为7.3 ℃。根据 大陆度(焦金斯基公式 K=1.7A/sinφ-20.4,A-气温年较差,φ纬度)计算 (见下表) ,全岛均小于50,北部约35-40,南部 约为25-30,可见海南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降水
海南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降雨量最多、水资源较 丰富的地区之一。强光、高温与多雨相结合,构成海 南自然的优势。海南降水的特征可概括为:
1、降水类型多,以台风雨为主 2、年降水量多、但地区与年际差异大 3、雨季旱季分明,雨季旱季雨量悬殊
4、降水集中,暴雨强度大
5、蒸发量大,西部水分失调
1、降水类型多,以台风雨为主
4、活动积温
日平均气温大于10 ℃的全年总积温:中部 山区为8400 ℃ ,最小 为琼中8200 ℃ ,大部 分地区为8500 ℃ -9000 ℃ ,南部大于北部, 西部大于东部,三亚 9300 ℃为全岛最大, 从右图可看出,在山地 边缘相邻地区积温相差 甚大,如白沙比昌江少 550 ℃,通什比乐东、 保亭少550 ℃ -600 ℃ , 由于山区回暖较迟、较 慢,日平均气温大于10 ℃以上的时期比其它地 区要短1-2个月,最短 为白沙308天、琼中309 天。
2、年降水量多、但地区与年际差异大

能在海南种植蔬菜吗

能在海南种植蔬菜吗

能在海南种植蔬菜吗海南岛作为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各类蔬菜。

因此,在海南种植蔬菜是完全可行的。

下面将从气候、土壤条件、水源、品种选择等方面详细介绍海南种植蔬菜的可行性。

首先,海南的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蔬菜生长。

海南全年气温较高,无严寒的冬季,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蔬菜一般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海南的气候适宜度较高,对大部分蔬菜品种的生长都有利。

而且,海南的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也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促进了光合色素的合成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其次,海南拥有丰富的土壤资源,适合种植蔬菜。

海南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砂壤土、红壤、黄壤等。

这些土壤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容重低,并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等养分,非常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此外,海南的土壤pH值一般偏酸性,而且含有较多的阳离子交换量,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因此,种植蔬菜时,只需适当施加有机肥和化肥,就可以保证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第三,海南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海南岛周围环绕大海,岛内蓄水丰富,降水充沛。

海南常年处于一个高湿润度的气候环境,蔬菜种植时不用担心缺水问题。

此外,由于大部分蔬菜都是高水含量作物,对水分要求较高,海南的水资源也能满足蔬菜的灌溉需求。

最后,蔬菜的品种选择也是海南种植蔬菜的重要因素。

由于海南的气候独特,而且海南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各类蔬菜的种植品种非常丰富。

无论是热带水果类的菠萝、荔枝等还是蔬菜类的油菜、茄子、西红柿等,品种齐全。

种植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从而获得良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海南的气候、土壤条件、水源和丰富的蔬菜品种选择等因素使海南成为一个适合种植各类蔬菜的地区。

当然,种植蔬菜也需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措施、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

但总体而言,海南具备种植蔬菜的条件,并且可以实现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随着海南岛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未来海南的蔬菜种植业将更加繁荣。

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开发利用海岛,有利
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
地理区位优势
热带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优势
一、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
边陲,四面环海,背
靠祖国大陆,与广东
雷州半岛之间仅隔宽
约30千米的琼州海峡,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一、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
1.海陆位置: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是环
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二、丰富的热带资源优势:
3.生物资源
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
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
种基因库。在原始的热带 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 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 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
三、前景广阔的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但 又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又是海
南海5号平台
米天然气和几百亿吨的石油
远景储量,成为我国未来的 油气基地。
三、前景广阔的海洋资源优势:
4.空间资源
拥有大小岛礁600多个,其中大于500平方
米的有225个,可开发成为海上渔业补给、 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
返回
四、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沿ຫໍສະໝຸດ 浴场和海滨、海下热带景观珊瑚
礁、热带鱼)、椰
原因
国防前线,难以进行大 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规模的经济建设,基础 依托区位、资源、政策优势, 设施滞后,缺乏建设资 海南岛经济快速发展。 金
再 见
sigma试剂 /
jds324uip
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我国岛屿概况及开发意义 一、概况:
我国岛屿面积约8.6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
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从分布上看,近岸海 岛多,远海海岛少;南海诸岛虽远离大陆,但 分布零散。从面积上看,大岛少,小岛多。 二、开发意义:

海南耕地种植情况汇报

海南耕地种植情况汇报

海南耕地种植情况汇报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近年来,海南耕地种植情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种植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和调整。

首先,我们来看海南的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海南主要种植热带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

其中,热带水果是海南的特色产业之一,如火龙果、菠萝、椰子等深受市场欢迎。

此外,蔬菜种植也占据了一定比重,如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而在经济作物方面,橡胶、油茶、咖啡等种植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其次,海南的耕地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和调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海南的种植业也在不断调整结构,提高种植业的效益和质量。

近年来,海南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高效、高产、高品质的农作物。

在土地利用方面,海南也加大了对土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农地的扩张,保护好每一寸耕地资源。

再者,海南的耕地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海南的农业部门不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的应用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的效率。

总的来说,海南的耕地种植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仅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的效益和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的进步,相信海南的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海南的农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气候1-2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气候1-2
海南的气候
• •
主讲人:王军广 2012年12月19日
第三章
第一节
海南的气候
海南气候特征
一、海南岛气候特点 二、南海气候 三、西沙群岛气候 四、南沙群岛气候
第二节
海南气候的形成
一、太阳辐射 二、地理因素 三、大气环流与主要天气系统
第三节
海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一、台风 二、干旱 三、低温冷害
第四节
参考文献
1、降水类型多,以台风雨为主
按海南省气象局的划分,海南的降水类型可分为:台风型、锋面 型、低槽型及热带辐合带等。
1、台风降水最重要,可占各地年降雨量的36 % -50%,台风影响 期长达7个月以上,约自5月至11月,登陆台风盛行期为8、9月(同时 为南海低压槽盛行期),台风登陆时带来狂风暴雨,形成海南降水的 主高峰。 2、锋面雨主要在冬春季,影响范围以五指山以北地区为主。
海南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一、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开发 二、气象能源及其利用
第一节
海南气候特征
无 冬 ,海 雨南 量岛 充总 足的 ,气 干候 湿特 分点 明: ,终 台年 风暖 频热 繁, 。长 夏
一 、 海 南 岛 气 候 特 点
(一)气温与地温
1、气温分布特征 海南大部分地 区年平均温度在 230C -250C之间,中 部山区(琼中、通 什、白沙等地)低 于230C ,南部、西 部 略 高 于 250C 。 由 于地形影响,等温 线向南弯曲呈弧线, 气温由中部山区向 沿海递增,且南部 高于北部。在南半 部是西部高于东部, 而在北半部却是西 部低于东部 。
图1-6 海南岛年水热系数分布图
二、南海气候
南海纬度低,具有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光热充足, 雨量丰沛,季风明显、受热带气旋影响。 1、盛行季风。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冬季风强于 夏季风。年平均风速约5米/秒,北部风速比南部大。大风日数较多,主要为冷空 气和热带气旋影响所致,少部分为暖流北上造成的西南大风和中小尺度强对流 天气引起局部大风。 2、气温较高。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烈,热量大,年平均气温在260 ℃ 以上,冬半年气温南高北低,温差达100 ℃以上,夏半年南北温差为2.70 ℃左右, 差异不大。气温年较差大,北部可达100 ℃ ,南部仅为10 ℃ ~20 ℃ ,长夏无冬。 3、湿度大。南海海气交换显著,全年高湿,相对湿度大都在80%以上, 区域和季节差异不大。 4、云量较多。对流发展旺盛,终年云量较多,除冬半年北部海区以层云、 层积云为主外,基本上为积状云。夏半年多雷暴,有过飑线和龙卷风活动。南海 北部每年12月至翌年4月常有海雾,其他海区5~11月则极少有海雾出现。 5、雨水充沛。各海区年降水量为1500-3000毫米,年雨日一般超过130天, 南部较北部多,夏半年较冬半年多,多为积状云降水热带低压)。全年各月基本都有热 带气旋活动,6~11月最频繁,2月极少。热带气旋造成的狂风、暴雨、巨浪、暴 潮是南海最大的海洋灾害。

海南岛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

海南岛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

海南岛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海南岛是中国的一个热带岛屿,位于南海,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这个宝岛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海南岛的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进行研究。

一、地质特征1. 地理位置海南岛位于南海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绕着璀璨的海洋资源。

它向往来的东南季风暖流开放,海岸线长达1563.2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

2. 地质构造海南岛位于板块构造交汇带,是南海陆架结构的一部分。

其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壳上有多个断层与裂谷,这为岛上的地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储量。

3. 岛屿类型海南岛属于石灰岛屿,拥有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

岛上有众多的岩溶洞穴、地下河流和地下湖泊,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珍稀的生态系统。

二、自然资源开发1. 农业资源海南岛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岛上有大片的良田和果园,如三亚红心火龙果、万宁椰子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此外,海南岛还拥有丰富的水稻、热带水果和海产品资源。

2. 矿产资源海南岛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矿、铁矿石、稀土、锆石等。

其中,海南铁矿石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四,稀土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矿产资源为岛上的工业和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生态旅游资源海南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岛上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东方巴黎、亚特兰蒂斯等景点,还有蓝天、白沙、碧海等迷人的海滩风光。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为岛上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岛是热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之一,保护和利用海南岛的生物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政府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 绿色发展海南岛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加大对农业、旅游业和矿业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气 候 资源 是 指能 为 人类 合 理 利 用 的气 候 条 件 , 通 常 包 括 太 阳辐 射 、 它 热量 、 水 等气 候 因子 的数 量 及 降 其 特定 的组 合 , 乃是 一 种无 污 染 的可再 生 资源 . 年来 , 近 随着 人类 生 态 意识 的增 强 , 分 合 理地 利 用气 候 资 充
温一 湿指 数 , 适 指 数 等 , 有 这样 , 能 科学 合理 地 利用 这 些 气候 资 源. 舒 只 才
1 海 南 岛气 候 资 源 的特 征 分 析
11 主要气 候 要素 的地 区差 异 明显 .
海 南 省处 于北 纬 3 2 2 o8 , o0~ 0 1 和东 经 1 7 5 l9 1 之 间 , 由海南 岛 、 沙 群 岛 、 0 。0~ 1 。0 , 是 西 南沙 群 岛 、 中沙
收 稿 日期 : 0 — 5 2 2 8 0— 2 0
基 金项 目: 南省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0 2 ;0 1 3 ; 南 省 十 一 五 规 划 项 目( Hl5 7 海 8 5 6 88 5 ) 海 QJ 15 )
海南 师 范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0 0 8钲
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唐 少 霞 , 志 忠 ,毕 华 , 跟 踪 赵 谢
( 海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 与旅游学院 , 海南 海 口5 15 ) 7 18
摘 要 : 南 岛是 我 国最 大的 热 带海 岛 , 特 的地 理 位 置 和 气候 特 点 决定 了其 具 有优 越 的 海 独
光 热条 件 , 章运 用近 3 年 的 气候 资料 对 海 南岛 的 气候 资 源特征 进 行 了分 析 , 文 0 并提 出海 南 气候

海南乐东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分析

海南乐东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分析

2022年8月 热带农业科学第42卷第8期Aug. 2022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2, No.8收稿日期 2022-04-19;修回日期 2022-05-07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21MS101);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No.SCSF202107);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No.CXFZ2021J070)。

第一作者 梁丽(1979—),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E-mail :138***************。

通讯作者 李伟光(198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及气象灾害评估,E-mail :****************。

海南乐东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分析梁丽1 丰婷婷1 李伟光2,3(1. 海南省乐东县气象局 海南乐东 572500;2. 海南省气候中心 海南海口 570203;3. 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0203)摘 要 为掌握乐东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及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利用乐东县1962—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MOD16遥感蒸散量产品,分析了该地区气温、降水分阶段的变化趋势以及低温、暴雨和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

结果表明:经历了1962—1978年气温偏低的阶段后,气温上升,低温日数也减少;降水、暴雨次数和强度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和趋势;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冬春少夏秋多的周期且年际变率大,冬春季节降水不能满足植被蒸腾需要,易发生干旱。

反季节作物种植需保障灌溉用水,尽量通过调整播期避开暴雨、台风时段。

关键词 乐东;农业气候资源;气象灾害;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8.021Analysis of Agroclimatic Resources and Disasters inLedong Area, Hainan ProvinceLIANG Li 1 FENG Tingting 1 LI Weiguang 2,3(1.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Ledong County, Hainan Province, Ledong, Hainan 572500, China;2. Hainan Climate Center, Haikou, Hainan 570203, China;3. Hainan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ikou, Hainan 570203,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oclimatic resources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Ledong County, using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MOD16 remote sensing evapotranspiration products of Ledong County from 1962 to 2020, the phased change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the occurrence law of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f low temperature, rainstorm and drought in this are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low-temperature stage from 1962 to 1978, the temperature rised and the number of low-temperature days decreased; There was no obvious stage difference and trend between precipitation, rainstorm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The precipitation had obvious cycles of less winter and spring, more summer and autumn, and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was large. The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and spring could not meet the needs of vegetation transpiration, and drought was easy to occur. Irrigation water shall be guaranteed for off-season crop planting. Try to avoid rainstorms and typhoons by adjusting the sowing date Keywords Ledong; agroclimatic resource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climate change乐东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其西北部和东部被高山环抱,西北部与黎母岭相邻,东部与五指山山脉相依,西部面向北部湾,南面与三亚市交界共同面临南海。

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制约因素

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制约因素

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制约因素一、引言海南岛是中国的热带海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海滩、珍贵的热带雨林、丰富的水资源等等。

然而,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受到了很多制约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限制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人口压力等方面分析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制约因素。

二、政策法规1. 国家政策限制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例如,禁止在一些特定区域进行开发和建设活动。

由于海南地处热带气候,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国家对其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这使得在某些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或者开采自然资源变得非常困难。

2. 地方政府政策限制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政策。

例如,在2008年,海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调整旅游产业结构的意见》,该政策规定,海南省将不再批准新建高档酒店和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并对现有的这些项目进行了限制。

这些政策限制了海南自然资源开发的范围和速度。

三、自然环境1. 土地资源海南岛土地资源有限,其中大部分是山地或者热带雨林。

由于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因此国家对其进行了保护。

这使得在雨林区域进行开发变得非常困难。

2. 水资源海南岛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地处热带气候,水资源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

同时,过度开采和污染也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损害。

3. 生态环境海南岛拥有珍贵的热带雨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这些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威胁。

例如,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海南省森林覆盖率下降了3.9个百分点,同时珊瑚礁也面临着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威胁。

四、土地利用1. 土地使用类型海南岛土地使用类型主要包括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

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国家对其进行了保护。

这使得在雨林区域进行开发变得非常困难。

2. 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海南岛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海南岛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海南岛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海南岛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位于北纬18°10′29″至20°10′31″、东经108°36′28″至111°04′46″之间,独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长期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岛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脆弱性问题。

首先,海南岛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气候带的交汇处,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南岛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温度上升、降雨变少等影响了岛上的生态环境。

这导致了海南岛上的一些动植物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其次,海南岛作为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海南岛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的游客涌入海南岛,对其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海南岛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使其脆弱性加大。

另外,海南岛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海南岛长期依赖对外输入的生态资源,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这种依赖性使得海南岛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旦外部经济出现问题,海南岛的生态环境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海南岛的人口密度较高,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增加了海南岛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的难度。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和经济发展,海南岛上的土地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综上所述,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主要表现在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较大、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人口密度较高等方面。

为了改善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师范大学题目: 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班级: 07级地理科学学号: 200711101144姓名: 王妙书指导老师:毕华2010年6月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摘要: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雨量充足,雨热同期.本文按时间和空间两条主线叙述了海南岛光、温、水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规律,以说明海南岛热带气候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论述了海南岛热带气候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提出一些有关海南农业发展的途径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海南岛;气候;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前言农业气候的研究可以说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为“靠天吃饭”,先民们必须努力了解那个“天”。

从农业的观点看,气候是重要的资源之一,称之为“农业气候资源”或“气候肥力”。

这些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降水、风、等,通常概括为热量、光照、水分三大资源。

[1]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不仅决定于光、热、水资源的数量,而且还决定于满足需要的可靠程度。

海南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大岛,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长无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优越的光热条件。

只有合理地分析海南岛的气候资源特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海南资源优势,才能为海南农业的未来寻求更好地发展方向。

1海南岛气候的季节规律1·1冷空气影响期(10月—3月)海南岛10月至来年3月为冷空气影响期,按冷空气影响情况不同又分为秋季小幅降温及降水、冬季冷空气活动造成大冷和春季长期低温阴雨天气等3个阶段。

秋季至初冬(即11月份前后)为第一个阶段,秋季和冬初北方冷空气势力比较弱,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变性升温,到达海南岛时势力已经大大减弱,表现为以降水为主,降温幅度较小。

冬季(1月份及其前后)为冷空气影响的第二个阶段。

该期冷空气势力最强,前部冷锋造成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尔后冷锋南压入海,海南岛转为冷高压所控制,冷高压控制的第一天凌晨,将进一步辐射降温,出现这次冷空气过程的最低温度,也常是该年的最低温度,大多数年份海南岛最低温度出现在一月份就是这个道理。

冬末和春初为冷空气影响的第个阶段,该期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热带系统加强。

冷空气在华南和海南停滞,同时新的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造成长期低温阴雨天气。

[2] 1·2春季温度快速回升期4月份前后(包括3月后期和5月前期),海南岛西南气流控制下,温度高、湿度小的干热风,气温迅速回升,出现全年最高温度或接近全年最高温度。

北部的昌江、儋州和澄迈一带受山后下沉气流焚风效应的影响,往往出现近40℃的高温天气,全岛极端最高温度也就是出现在这一地带。

春季海南岛温度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稀少,常常发生大面积干旱。

但是,在4月份仍有冷空气活动影响,故在个别年份的某一时段,也会出现低温天气,清明风即属于这种天气类型。

[2]1·3初夏前讯雨期、仲夏暂短伏旱期、夏秋季第二讯雨期6月上旬前后为前讯雨期,是全年降水的次高峰期。

7月上旬前后为高温、闷热的伏旱期。

8、9月份台风、低压天气发生频繁,形成全年降水高峰期。

[2]2光热水资源的基本情况2.1热量资源热量是农作物生育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只有当热量适宜时,农作物才能正常生育并取得较高的产量;而且,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品种的选择以及种植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都由热量条件来决定。

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3—25℃之间。

其中:中部山区最低(低于23℃),北部和东北部较低,东部和西部较高,南部和东南部最高(高于25℃)。

一月平均气温,中部、北部最低(低于17℃),东北部和西部较低,南部最高(高于21℃)。

水稻的安全齐穗期指标是22℃,南部基本上全年可以生长水稻,为我国唯一的南繁育种基地。

当温度小于15℃冬种瓜菜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海南岛北部瓜菜常发生。

一般认为小于17℃时有利于荔枝花芽分化,中部、北部和东部、西部的部分地区能够满足这一温度条件要求。

七月份海南岛平均气温分布主要受下垫面因素决定,中部地区地势高,气温最低,西部地区降水少,地面干燥,气温最高,其余地区居中。

北部最高气温为39—40℃、南部最高气温为36℃左右,基本上由北至南递减。

北部春季4、5月份受西南槽控制,盛吹干热风,另有地形焚风效应作用,极端最高气温为全岛之最。

尽管海南岛纬度偏低,但是酷热日(40℃以上)罕见,热日(高于35度)也不算多。

因此,海南岛具有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

表1海南各地年极端最高温度(℃,1985—2008)中部山区和北部近山谷地最低气温最低(白沙县1963年1月曾出现-1·4℃的罕见低温),北部沿海地区较低(1—3℃),东部和西部地区较高(5℃左右),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沿海最高(高于5℃)。

海南岛气候资源最可贵之处就是冬暖,但仍需要防御低温冷害的不利影响。

2.2水分资源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条件,降水则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

因此,降水量的多少和时空分布特点,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和作物需水的供应状况。

[3] 2.2.1降水量大、分布不均。

海南岛为同纬度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中部最多,东部、东北部和北部较多,西南部较少,西部最少,因此,也可称为东干西湿(见图1)。

图1主要市县年降水量(1985—2008平均)2.2.2干湿季分明,雨量差异悬殊,海南水涝和旱灾发生频繁海南岛的雨季为5—10月份,多数地区的降水占全年总量的百分之80—90%,旱季为11—4月份,降水量只占10—20%。

因此,海南水涝和旱灾发生频繁。

图2海口各月降水量三维饼图(1985—2008平均)海南岛大多数市、县9月份降水最多,此时正值冬种瓜菜播种季节,因此,一定要注意防御涝危害。

海南岛各地降水量1月份最少,而3、4月份蒸发量很大,1—4月份发生长期干旱的机率很大,要有防旱意识。

2.3光能资源太阳辐射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量源泉,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过程就是通过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固定下来转化为化学能,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固定太阳辐射能的数量。

海南各地的年日照时数,除中部山区因云雾较多,只有1750小时左右,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在2000小时以上,西、南部地区达2400-2600小时。

各地日照时数一般以7月最多,2月最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海南岛日照时数分布(见图3)?以中部山区最少(少于1800小时),东北部、北部和东部偏少,南部和西部最多(可达2500小时)。

有些作物的种植中,需要考虑日照情况,例如五指山野菜(又称树仔菜),确实是以五指山区种植最为适宜,应当规划基地性种植。

五指山市有这个势头,但不是最适宜,因五指山市冬半年降水少、日照足,树仔菜生长慢,木质化程度高、品质下降。

琼中县是海南岛树仔菜种植最为适宜的地区,该县几乎全年每个月均为海南岛降水最多、日照最少的一个地区,非常有利于树仔菜生长。

3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分析根据农业适宜度进行海南岛农业气候区划,即从农业气候的资源植树、效能指数和效能利用率来进行分区,其结果是万宁、陵水、保亭、乐东一带为最佳农业气候区。

从岛内相对来说,中部山区光资源不足,西、南部水资源不足,是农业气候欠适宜区。

[4]海南岛面积虽不大,但因五指山登山地耸立于中部,地形复杂,导致中小尺度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这在农业上有利于大搞多种经营,但生产上必须注意个气候区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分别采取适当的对策,做到地尽其利,建立一个完整的、有热带特色的农、林、热带作物、牧、渔、副齐全的大农业体系。

必须重视农作物或林木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5]山区的地形构成其立体气候,因而也形成了山区的立体农业模式。

按地形环状结构特点,农业地域随之出现三环立体结构,内环山地位主要林业区;中环丘陵盆地以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的农业区,胶、林(包括热带果类)、粮、牧、渔协调发展;外环低丘、台地、平原为主要种植农业区,即粮、油、糖作物主要生长基地,也是热带水果、蔬菜生产基地。

山地的大农业建设不仅对全岛的经济繁荣有重要影响,同时对维护全岛的生态平衡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海南岛光、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尤为重要。

不同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气候资源合理利用问题都是一个的基础性问题。

下面,我在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上提供几点建议.4.1以橡胶为重点,全面加速发展热带作物热带作物种类较多,对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有一定差异,可根据各地光、热、水条件的地区差异做出合理区划与部署、统筹安排。

[4]大体来说,喜温湿、能抗风的椰子、槟榔等宜多种植在东部至南部沿海;对热量要求较高的腰果、油棕、咖啡、可可等宜在至南地区(腰果耐旱耐瘠,琼西可发展);胡椒全区可种植;剑(番)麻、乡(疯)茅和一些热带水果以及南药等可安排种植在较旱瘠的地方(如东、西、北部台地)。

海南重点发展橡胶也是正确的。

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工业原料,天然橡胶不能完全被合成橡胶所取代,况且海南是最佳植胶区。

当前,本岛的国营农场采取“真独、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除重点发展橡胶,亦是适当搞多种经营。

民营橡胶需要大力扶持,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水平。

橡胶需要高温、多雨、沃土、静风的生态环境。

胶林四化(林网化、梯田化、良种化、覆盖化)是海南植胶的成功经验,橡胶稳产高产需要克服台风、寒害、干旱三大主要障碍。

北部光热资源较次,寒害相对较重;东部台风频繁,风害重。

因此应以琼南丘陵地带为橡胶重点发展地区。

4.2发展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热带种植业——农林业本岛发展农业将包括热带林业,热带特种经济林以及草木作物三大部分。

要以热带木本作物和热带林木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

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珍贵的热带土地资源为发展农林业提供了优惠的物质基础。

种植木本植物有许多好处,全年都可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壤中的养分水份;可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可大大扩展适宜发展的作物种类,提供十分广泛的产品;可提供工业用材和薪柴,缓和能源紧张的局面;可提供较高的产值,有利于积累资金,以促进粮食和其它食品的生产,也是广大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海南岛,大力恢复、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是大农业建设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发展水利与造林保林是海南岛农业气候条件改造的方向,可以扬光热丰富之长,补水份时空分布不均之短。

4.3改善农田耕作制度,增加粮食产量海南岛东暖春早,南部早稻生育期可安排在12~5月,北部适当推迟,这段时间灾害较轻较少(旱季可能缺水,可以灌溉解决需水量问题),产量形成期正处于年中最优的光热条件阶段,结实率、干粒重都高。

[6]近几十年来,高产纪录都出现在早稻,早稻总产已超过晚稻,成为海南岛水稻的黄金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