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与组织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与组织建设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民自治和组织建设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村民自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通过自愿、平等、协商、民主程序,管理和决定管理资源和公共事务的一种制度,而组织建设则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机制,推动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与组织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其良性发展。
一、理念与概念新农村建设强调人民至上、发展共享。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实践,强调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决策。
组织建设则是运用组织形式和机制,促进村民自治的有序发展。
二、法律保障村民自治和组织建设都依赖于法律保障。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土地、财产、资源管理等方面明确了村民的权力和义务,保障了村民自治和组织建设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三、村民自治的优势村民自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村民自治,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潜力。
四、村民自治的挑战村民自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村庄发展不平衡、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的机制和方法。
五、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组织建设是促进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可以增加村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推动农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六、组织建设的创新组织建设需要创新。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村民议事平台,方便村民参与农村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效果。
七、政府的角色政府在村民自治和组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同时推动组织建设的改革和创新。
八、社会的参与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村民自治和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
可以借助第三方组织和专业人士的力量,提供咨询、培训等支持,促进村民自治和组织建设的能力提升。
九、村民自治与乡村振兴村民自治和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
只有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崛起,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十个小节展开回答写作,探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的相关问题。
一、农村基层自治的意义农村基层自治是指农村居民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依法管理和自主决策的一种行为。
它具有发挥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村治理效率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自治的制度设计为保证农村自治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这包括农村选举制度、村规民约的制定、村民议事决策的机制等。
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才能真正保障村民自治的落地实施。
三、政府与农村自治的关系政府在农村自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积极为农村自治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实施村民自治。
政府与农村自治之间的关系应是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和干预的关系。
四、农村治理的目标与原则农村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治理过程中应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
同时,还应注重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五、农村治理的方式和方法农村治理的方式和方法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的特点和需求。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组织、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等方式来提升农村治理水平。
六、村民自治的优势与挑战村民自治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然而,村民自治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村民素质不高、决策过程不民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七、农村治理的案例分析以某地新农村建设为例,探讨村民自治和农村治理的实际操作。
该地通过建立村民代表大会、设立村级监督机构等方式,推进了农村社会的民主建设和农村治理的改善。
八、农村治理的评价指标评价农村治理工作的指标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如农民参与度、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社会稳定状态等。
新农村建设的居民自治手段
新农村建设的居民自治手段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居民自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居民自治手段。
一、农村居民自治的意义农村居民自治是指农村居民依法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事务决策的权力与义务,是民主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实现决策的公平与民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建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一种重要的居民自治机构,负责村级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能够有效地传达宣传政策,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困难。
通过定期选举,居民能够选择代表自己利益的人来管理村务,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三、建立村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是居民自治的另一种形式,由村民自行组织,讨论重大问题并制定决议。
议事会可分为常设性和临时性两种,可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它能够平等地听取各方的声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四、确保居民参与为了保证居民的合理利益得到充分保护,我们应该鼓励和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议事会、座谈会和大会等,以及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定期选举机制,确保每个村民都能有机会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来,实现居民的自治权利。
五、推动民主决策农村居民自治的核心是推动民主决策。
在重大事务上,可以采取先征求村民的意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最终作出决策。
这不仅能够使决策更加科学、公正,也能够增强居民对决策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六、完善农村居民参政议政机制为了促进农村居民更广泛地参与到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我们应该完善农村居民参政议政机制。
可以建立居民代表参与乡村建设规划、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决策等方面的机制,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七、加强居民自治教育居民自治要做好,关键在于培养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社区自治教育,向农村居民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困境与思考
稳定 的大局 , 保障和促进农村物 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 构建和谐社会 , 实施依法治 国方略 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更为重要 的是 , 村民 自治要求村民自我管理 、 自我教育 、 自我服 务 , 明 确规 定了村民参与 自治 的权利 、 义务 、 制度 和程 序 , 不仅把农民从传统 的政治生活 的非 制度化 的参与 者逐步转变为制度化 的参与 者 , 而且还把农 民从传 统的政治客体地位推 向政治主体地位 。但 应该清 醒地看 到 , 村 民自治在我 国农村仍 处于初 期的示范 、 推广阶段 , 距离其制度 目标还有很大 的差距 , 农村 政治文明建设还存在许 多问题和 不足。如 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 , 农村 的民主政 治建设 完全可 能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 甚至可能名存实 亡。
1 . 村 民 自治的经济基础发 生变化
村民 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 的一种主要形式 , 尽管政府 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 , 但 经济基础始
终是一项重要 的制约因素。因此 , 村民 自治要高质量运行 , 必须要有一定 的经济基础作支撑 。村 民自
治的经 济基础 是指村民 自治运行所必需 的物 质资源 。村 民 自治作 为公共组织 , 要在全村范 围内开展 公共 治理 , 提供 公共服务 , 必须要有一定 的经济能 力 , 即村 民 自治要有相应的物质资源相配套 , 否则, 村 民 自治就 无法真正展开 。由于政策 因素的影响 , 农村 实行税费改革以后 , 村集体失去 了经济 来源 , 导致村民 自治运作困难 。许 多村庄都 出现 了农村公共事务停滞 、 公 共产 品供给不足 的问题 。显然 , 村
方
新农村建设
村民 自治
基础性危机
2 1 0 0 1 3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的作用与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的作用与机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民自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的作用与机制。
一、重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重视村民自治。
只有村民真正参与进来,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因此,政府需要落实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让农民能够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强化村委会的作用村民自治离不开村委会的组织和领导。
村委会是联系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桥梁,需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委会要及时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意见,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
三、完善自治机制为了保障村民自治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完善的自治机制。
村民自治机制应该包括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法人代表制度和负责人选举制度等,以便村民能够行使自治权力,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四、加强农民培训要想实现村民自治,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训,农民能够获得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管理经验,提高其参与农村事务的能力。
五、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例如,对于积极参与农村建设的村民,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表彰,以此鼓励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六、依法保障村民权益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依法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在土地征收和拆迁过程中,要加强农民权益的保护,确保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就业安置,避免农民因此受到不公平待遇。
七、注重民主决策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决策需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政府要组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村民的意见,充分尊重民意。
八、加强监督机制村民自治不能没有监督机制。
政府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监督制度,加强对村级财政和工程项目的审计和监督,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九、鼓励农民合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鼓励农民之间的合作。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以白杨坪镇康家坝村为例
没有严重威胁 到 自身的眼前利益 ,村民 忽视村民 自治法规 ,不懂得 如何带领村
简单粗暴 、办事不公或者 以权谋私 ,广 便也将其 放任不管了 ,村委会不主动过 民进行村治建设。加之村 民对村 干部 的
大 村 民可 以通 过 民主测 评 对其 进 行警 问 ,以至于问题 根本得不到有效解决。 普遍消极印象 ,影 响着他们对村治制度
村 民委员会通过村 民 自主选举 ,使 干部换届选举 ,每户派一位 代表去参 加 决定权归属不 明确 ,处理事务效率低 下。
村 民委员会干部整体素质有 了较大 的提 选举 ,村 民民主选举在形式上得 以体现 。 康家坝村的村 于部 队伍整体政治素质并
高。村 民自行选 出的村委会干部责任感
不努力实干 ,不走群众路线 ,就会在下 代 表会议 。通常的情况是村民遇到无法 念落后 ,权利义务 意识 不足 ,缺乏 团结
次落选 。同时 ,群众也有 了监督干部 的
凭 自己或 几家几户解决 的问题 ,只要 还 协作 精神。村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
权利 。如果少数村干部 当选后工作方法
3.3 整体 运行 机制 不协 调 ,缺乏
之间 的关系 向着平等 、互助 、友好 、合 忽 略 了 。
有效的监督。康家坝村村 民 自治 的整体
作的 良性互动方 向转化 ,社会 自身化解
2.1.3 民主管 理 :村民 自治的核心 运行机制长期处于松散状 态 ,缺乏 自主
矛盾 、调适 冲突 的机能大大增强 ,社会
实践 中 ,还是将村当作一级行政单位来 村 民并 没 有 将 选举 放在 心上 。 民 主选 举
村 民 自治极大地调动 了广大村 民参
看待的 ,村级权力中心是作为管理机构 中授意投票 、拉票的现象经常存在 。拉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与农民权益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与农民权益保护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和农民权益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和农民权益保护。
一、村民自治的意义与特点村民自治是指村民通过民主的方式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新农村建设要求村民自治成为基础,通过村民自治,可以更好地体现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推动农村发展。
二、推动村民自治的路径选择促进村民自治需要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建立健全村级决策机制和管理体制。
同时,要加强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决策和管理,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产业发展中,村民自治可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农村产业。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村民自治可以帮助村民共同决策和管理,确保建设合理和效果持久。
此外,在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村民自治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农民权益保护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农民的权益包括土地权益、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等多个方面。
只有保护好农民的权益,才能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确保农民能够稳定使用土地并享受相应的权益。
其次,要加强对农民劳动权益的保护,确保农民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
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制,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六、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的机制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
需要建立农民维权机构和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咨询、调解和救助等服务。
同时,要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七、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已经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
新农村建设的农民自治与社会组织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民自治与社会组织建设一、农民自治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上,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主要以“村”为单位,由村民依法选举村委会进行管理。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应该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够自主参与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支持各种类型的组织,如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组织等。
这些组织能够在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农民更好地参与乡村发展。
三、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农民合作社是农村社会组织中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农民合作社也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价值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专门为满足农民特定需求而设立的组织。
它可以帮助农民在特定领域进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五、农民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经济组织是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中的另一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农民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可以推动全村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六、建立农村社会组织支持机制要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支持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政策、法律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
七、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运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组织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农民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八、倡导农民自治意识为了推动农民自治的实现,还需倡导农民自治的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与社区治理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与社区治理近年来,伴随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国家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民自治和社区治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与社区治理。
第一,村民自治的概念与特点。
村民自治是指在法律框架内,村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
它具有自主性、公开性、民主性的特点,使村民能够主动参与村庄事务,实现共同治理。
第二,村民自治的重要性。
村民自治可以促进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素质。
同时,村民自治也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减轻政府负担,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社区治理的概念与内容。
社区治理是指由社区居民自主组织和参与,通过共同协商、共同决策和共同管理,解决社区内部问题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四,村民自治与社区治理的关系。
村民自治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和核心,社区治理则是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
村民自治和社区治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新农村的民主管理体系。
第五,推进村民自治与社区治理的路径。
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治意识。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村民议事机制,使村民能够有效参与到决策中。
还应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村民自治提供支持。
第六,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案例。
以某省一村为例,通过有效利用集体资源,村民成立了生态养殖合作社,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发展的双赢局面。
这个案例说明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七,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治理案例。
以某市某社区为例,通过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方式,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团队,提供社区服务和管理,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这个案例表明社区治理有助于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新农村建设中的挑战与问题。
一方面,由于一些地区农民素质较低,对村民自治和社区治理的意识薄弱,导致村级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困难。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近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除了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外,更加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村民自治机制。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机制的建设。
一、加强村民自治意识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村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利,要加强农村居民对自治的认识和意识。
村民应该通过自治机制来行使自己的权力,参与决策和管理,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机制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该成为村民自治的核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村民自治事务,并设立专门的办公机构,完善组织体系。
三、促进村民参与决策村民自治机制的核心是决策的民主化。
应该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增加村民代表的参与程度,使广大村民能够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和参与决策,实现决策的公正和合理。
四、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农村村民自治机制的建设必须依法进行。
要完善农村自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权力和责任的边界,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村民自治机制的建设还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决策中,应该广泛吸纳各类农村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村庄建设和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提高农民自治水平提高农民的自治水平是村民自治机制建设的关键。
要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增强他们参与自治的能力和意愿。
同时,还要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自治共识。
七、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干部是推动农村自治机制发展的骨干力量。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加强对村民自治的监督村民自治机制建设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监督制度,加强对村民自治决策和管理的监督,确保自治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组织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一、介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社会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村民自治组织是指村民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民主决策、自治管理,共同推动农村发展的组织形式。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
二、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健全组织结构。
建立起完善的村民自治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分工,确保村民自治组织能够高效运转。
其次,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提高村民对自治组织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他们参与自治事务的能力。
此外,还需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村民之间的信息畅通,增强村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三、推动村民自治组织与政府合作村民自治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村民自治组织要与政府形成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政策,并参与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其次,政府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听取村民自治组织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更加符合农村实际需求。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村民自治组织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四、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力范围和行使规则,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行使权力。
同时,在村民自治组织的操作中要加强法治教育,使村民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遵纪守法,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法治建设可以有效地维护村民权益,推动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五、激发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力与创新要激发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力与创新,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荣誉制度、奖励机制等激励方式,激发村民自治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要鼓励村民自治组织探索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鼓励村民制定和实施具有创新性的发展规划,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型村庄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与参与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与参与近年来,中国的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过程中,村民自治与参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与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首先,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之一。
在过去的农村发展中,决策往往是由上级政府一言堂决定的,村民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然而,新农村建设强调村民自治,要求村民积极参与决策和管理。
只有村民自治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村民自治可以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其次,村民自治需要有良好的组织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和管理各项工作。
例如,可以成立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选举产生,负责制定和执行村民自治的规章制度。
这样的组织机制可以有效地保障村民的权益,提高村民自治的效果。
此外,村民自治还需要有良好的法律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需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保护。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让村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确保村民自治的顺利实施。
除了村民自治,村民的参与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村民的参与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首先,村民的参与可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往往会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
如果村民能够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的决策和管理,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项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利于农村的长期发展。
其次,村民的参与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过去的农村发展中,由于村民的参与度较低,很多决策和管理工作都是由上级政府来完成的,村民往往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忽视。
然而,新农村建设强调村民的参与,要求村民积极参与决策和管理。
只有村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为了促进村民自治与参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及矛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及矛盾王超200943070226 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影响着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
这里我将就村民自治走向及存在的矛盾问题做浅谈。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一)地位界定:村民自治已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并将成为农村社区新型治理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由此可见,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也是村民自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及作用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实现了由解决实际问题层面的工具理性向作为目标追求层面的价值理性的升华。
(二)发展机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利益共同体的解体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发展机遇。
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打破了乡村利益共同体,因为,新农村建设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指导下,解除了村级组织的难以承受之重,意味着乡镇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主要从农村汲取资源,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任务,逐步转变为履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重新划分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为村民自治构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平台。
(三)完善重点:实现由单纯重视“选举性民主”向重点推进“经常性民主”的方向转变。
2009年1月,我们曾对河北省68个县的206个村庄的村民自治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对“你们村是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回答中,选择定期召开的村43个,占20.8%;选择不定期召开的村117个,占56.7%;选择从来也没有召开的村46个,占22.3%。
在对“村委会对村务决策执行情况是否定期向村民公开”的回答中,选择公开的村91个,占44%;选择不公开的村59个,占28.6%;选择只公开小事不公开大事的村16个,占7.7%;选择公开情况不真实的村40个,占19.4%。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群众自治与村级组织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群众自治与村级组织建设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通过自治组织参与农村发展,推动着中国农村的改革与进步。
同时,村级组织作为农民群众自治的重要形式,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自治与村级组织建设。
一、发展农民群众自治的必要性农民群众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新农村建设旨在提升农村综合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发展农民群众自治,可以让农民在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进而有效推动农村发展进程。
二、农民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农民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村级组织是农民群众自治的重要载体。
通过这些组织,农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参与村庄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维护自身权益。
三、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村级组织是农民群众完成自治的基础。
建立健全的村级组织可以保障农民群众权益、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通过村级组织,农民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自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路与措施为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明确村级组织的职能和权责;二是推动村级组织 democrat 的选举和换届工作,确保村委会成员代表真实意愿和利益;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村委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四是鼓励农民参与村级组织,提高他们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参与度。
五、农民群众自治与精准扶贫的关系精准扶贫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农民群众自治有着密切联系。
农民群众自治可以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发展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同时,精准扶贫政策也可以为农民群众的自治提供保障和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迅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农村发展可持续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其效果。
一、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的重要性村民自治决策机制是指在农村发展中,将权力下放给村民,让他们通过集体讨论和投票等方式,积极参与决策并管理村级事务的机制。
这一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村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的实践经验中国有许多成功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的实践经验。
例如,安徽省某村通过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确保村民有权参与重大决策,提高了民主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江苏省另一村则通过建立村民自治合作社,充分发挥了村内资源,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三、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的挑战然而,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不同地区的村庄形势和资源环境不同,需要针对性地制定自治机制。
另一方面,一些村民可能缺乏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民主教育和培训。
四、完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的途径为了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村民参与决策的制度和程序,确保每个村民都能平等参与,有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加强村民的民主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鼓励村民组织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村级事务。
五、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为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保障。
政府还可以组织咨询和培训活动,帮助村民了解和掌握决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加强与农民组织的合作农民组织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村委会、农民合作社等农民组织可以与村民自治决策机制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农村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参与与自治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参与与自治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农民的参与和自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参与与自治。
(一)农民参与的必要性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他们对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公共设施等问题具有直接利益。
因此,农民的参与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农民的参与可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使其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农民的参与可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农民参与的途径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民意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农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其次,政府可以组织农民代表参与相关决策,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农民组织,鼓励农民自行协商解决问题,提高农民的自主参与度。
(三)农民自治的重要性农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民自治是指农民在自己的事务中行使自己的权力,并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
农民自治不仅能够提高农村管理效率,还能够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民自治的实践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农民自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自主管理村庄事务的平台。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自主经营农田和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农民自治的挑战然而,在推动农民自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一些地区对于农民自治的理解还不到位,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农民参与自治的平台不够健全。
(六)农民参与与自治的关系农民的参与和自治是相辅相成的。
农民通过参与农村事务,增强了自治的基础,为农村自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方式探索与创新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方式探索与创新研究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方式的展望和探索。
2. 文化传承与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方式必须注重文化传承。
村民应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承乡村文化,增强村民自治的凝聚力。
3. 法律法规与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方式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
相关部门应加强村民自治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规定村民自治的权益和义务,为村民自治提供法律保障。
4. 资金管理与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村民自治方式必须注重资金管理。
建立村民自治资金管理机制,村民代表参与资金决策,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理。
5. 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社区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通过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推动社区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社区凝聚力,激发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6. 教育与村民自治教育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基础,应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培养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为村民自治提供人才支持。
7. 环境保护与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村民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等环保行动,促进村民自治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8. 乡村治理与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方式需要与乡村治理相结合。
村民代表应参与乡村规划、决策等重要事项,推动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衔接。
9. 信息化与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村民自治创新。
村民应利用信息化平台获取相关政策信息,参与网络决策,促进村民自治方式的创新。
10. 总结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方式的探索和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从文化传承、法律法规、资金管理、社区建设、教育、环境保护、乡村治理、信息化等多个角度着手,加强各方面的改革,促进村民自治方式的发展与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与农民参与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与农民参与一、引言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村民自治与农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村民自治的意义村民自治是指村民群众通过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形式。
村民自治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更在于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能力,实现村级事务的高效运作。
三、村民自治的内容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经济自治、社会自治和文化自治。
经济自治是指村民自主决定经济发展方向、项目投资和收益分配等事务;社会自治是指村民自主组织社区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等;文化自治是指村民自主开展文化活动、传承乡土文化等。
四、村民自治的实践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行村民自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江苏省某村通过设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实现了村级事务的民主化决策和高效运作;山东省某村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社,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双赢。
五、农民参与的重要性农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只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分享,才能让他们以更高的积极性投身到农村建设中。
六、农民参与的方式农民参与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代表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进行。
这些形式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监听他们的心声,实现农村事务的民主化、法治化。
七、农民参与的难题尽管农民参与的意义被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例如,部分地区农民素质较低,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一些地方政府仍存有对农民参与的不理解和阻碍。
八、农民参与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例如,建立农民参与决策的评议制度,对于积极参与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犯错误的给予教育和警示。
九、村民自治与农民参与的互动村民自治和农民参与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通过实行村级自治,让村民充分参与决策和管理,才能推动农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良性循环。
十、总结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和农民参与是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引导和支持,同时注重激发农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的农民群众参与与自治
新农村建设的农民群众参与与自治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更好生活的追求,提高农村的综合发展水平,我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倡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自治的理念。
二、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农民可以参与规划和设计新农村的建设方案。
根据农民家庭的实际需求和村庄的特点,他们可以以“人民主导、规划先行”为原则,共同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
三、农民群众自治的意义农民群众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治不仅体现了农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保护,更是培养和发展农民的自治能力,提高整个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平。
通过自治,农民自觉地管理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
四、农民群众自治的方式农民群众的自治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自治组织的建设,也包括自治文化的培育。
农民自治组织可以建立农民合作社、农民联合会等形式,通过集中力量和资源,实现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治理。
同时,农民自治文化的培育也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农民的自治意识、法治观念和文化素养,提升农民群众的自治能力。
五、政府的扶持与指导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扶持与指导,而政府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倾听农民的真实需求,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村建设专门机构,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帮助农民群众更好地开展自治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六、培养农民自治意识培养农民群众的自治意识是农村自治的关键。
要通过教育宣传和文化建设,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同时,注重培养农民的法治观念,将法律法规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农民逐渐形成自觉守法、勤劳致富的良好习惯。
七、加强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农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是农村自治的基础。
要加强村民委员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农民自治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的
首要问题。为了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党中
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按照“生产
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
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
• 在2004年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庄严宣布中国五年内取消农业 税,要彻底终结延续两千余年来向农民征 收的“皇粮国税”( “三提留”是指由村 一级组织收取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集体管 理费; “五统筹”是指由乡一级政府收取 的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 建设和民办教育方面的费用)。
•
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
民自治被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决定于1988
年6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 1988年6月,民政部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乡村选举,村民自治开
始进入制度化运作阶段。实践中,各地涌现出
许多有益的制度创新,重要的有:吉林省梨树
县创造的确定正式候选人的“海选”模式、山
•
1998年,是中国村民自治走向成熟化的转
折年。已经试行了十年的“试行法”宣布废止,
经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于同年11月4日正式颁布实
施。村民自治由此进入到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
的阶段。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
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 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2010年1 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了村组法。
• (二)村级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
• 根据《村组法》和中办发[2004]17号文 件的精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 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 1、村民会议 •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
成。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 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 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 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案例导入
• 2011年3月,浙江青年刘杰到苏北某镇租房加工被 套,后与房主之女王爱平建立恋爱关系。2012年春节, 刘与王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由于王爱平的 两位哥嫂已从家中分离出去,刘杰就在王爱平家举行 了结婚仪式,成为王家的倒插门女婿。后来为了生活 方便,刘多次向当地村委会提出将其户口迁入本村的 要求。而村委会不但不同意刘杰迁入,反而根据该村 “村规民约”第九条“男方到女方家落户的对象必须 是独女户或纯女户。否则,不予迁入,姑娘结婚后所 种责任田一律由村集体收回”之规定,要求其妻王爱 平应将其责任田立即交出。
• 村民代表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 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 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
四、民主管理
• 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点,在各项村务工作 中,最经常、最大量的是管理工作。村务管理 在村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村 民自治的始终。中办发[2004]17号文件(《中 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 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 与权。
态旅游重铸辉煌的山西大寨村; • 产业兴村的京郊第一村北京韩村河村; • 走工业化集团道路的红色亿元村河南南街村;
• 以市场兴村的上海亿元第一村九星河村; • 实施高科技兴村的浙江花园村; • 因地制宜开发产业的云南福保村; • 着力打造浙江第一村的浙江滕头村; • 将旅游文化做大做强的江西进顺村。
互动,村级治理成效大打折扣。
•
在取消农业税之前,处在压力型行政体制
最底层的乡镇政府,权微责重,即所谓的“上
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国家方针政策的贯
彻落实,上级政府层层下压的各种达标评比任
务指标,最后都要由乡镇一级政府来完成。
•
面临着“一票否决”风险的乡镇政府,在
手中拥有的为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都
权、管理权、监督权。
村民自治的涵义: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 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 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和民主监督。
•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成为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据《乡镇论坛》主编米有录先生的寻访,
最早的村委会产生于宜山县(今为宜州市)屏南
乡的合寨村。 1980年2月,在合寨大队所属的
果作自然村,为了治安防盗和自我管理,生产
队队长韦焕能提出建立村民委员会。果作村民
委员会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诞
生了,村民自治由此发端。
• (二)发展创新和完备阶段(1987年—1997年)
• 2、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 事项。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 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妇女村民代表 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 一以上。
• 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 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 人。
•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 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五分之一 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代 表会议。
• 民主选举只是完成了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
的授权,接下来村民自治组织的具体运作情况 及效果显然是村民自治实施目的能否实现的关 键。
• 三是自治主体从封闭走向开放。 • 四是动力机制从政府推进走向群众主导。 • 村民已经从最初的“要我自治”变成现在的
“我要自治”。
• (四)新农村建设中无税费时代背景 下的村民自治 (2005年至今)
• 请问,你对此事如何分析?
• 分析:
•
“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村民自治,村治与
乡政还存在合流与冲突的现象,并在相当一部
分农村已衰变为“乡政”的统治。
•
村民自治对村级事务自主管理的要求和乡
镇政府对村级事务行政管理的惯性的矛盾造成
村民自治被严重扭曲,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与
村级事务的村民自治没有实现相互衔接和良性
•
自此,村民自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
税费时代。
•
进入无税费时代,村民自治面临着全新的
发展机遇,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原
有的村民自治机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村民自治的正常运行遭受重创,各种矛盾、问
题凸现。
• “十大名村”:
• 凤阳县改革先行者不断寻求新突破小岗村; • 推出村庄兼并新模式的中华第一村江苏华西村; • 高举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两面旗帜,以产业与生
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依靠村“两委”。
• 乡镇政府利用其政治、经济和组织 资源的优势,或明或暗地给村干部各种 形式的回报,并把相应的费用负担转嫁 给农民,乡村利益共同体形成,在存在 乡村利益共同体的背景下,村民自治制 度必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 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打破了乡村利益 共同体,因为,新农村建设在“多予、少取、 放活”的方针指导下,解除了村级组织的难以 承受之重,意味着乡镇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主 要从农村汲取资源,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任务, 逐步转变为履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 农村干部崛起新生代 “大学生村官”带来 新气象
• 国家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 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 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 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 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了新农 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 今后应重点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 流动机制,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 “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 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五条出路有序 流动,为新农村建设及其他各个行业输 送优秀人才。
三、民主决策
• (一)民主决策的含义 • 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它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
规,设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村中重 大事项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并按多数人的意见作 出决定。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由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大事务的决策(村民公 决);
• 二是村委会在广泛吸纳村民群众意见基础上,根据民 主自治原则处理日常村级事务。
• 一是工作重心从组织重建、建章立制走向权利 保障。
• 二是自治形式从选举式民主“单兵突进”发展 为选举式民主和经常性民主“齐头并进”。
•
从过去的村民自治实践来看,在民主选举
方面,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还是自下而上
的创新都可以称得上是轰轰烈烈、成绩斐然,
而民主选举任务完成之后,对村级组织的运行
情况则较少关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 监督根本没有或流于形式。
• 请问,对此案例该如何分析?
• 材料二:某村的村委会历来工作不太出色,成 为该乡的老大难村。去年换届选举后,新当选 的村委会主任又令乡政府不满意。不久,正值 计划生育全面铺开,乡政府领导以该村工作不 得力,没有完成任务指标为理由,撤换了村委 会主任。事后,该村一些村民和村委会主任向 县民政局上告。
(二)民主选举的程序
1、建立县、乡、村三级专门的选举工作机构 2、进行选民教育和选举发动 3、选民登记 4、提名确定候选人 5、投票选举 • 原则:双过半(另行选举1/3)、不记名、差
额
(三)民主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
• 1、选举程序不合法 • 2、贿选 • 3、宗族、宗派势力干扰选举的正常进行 • 4、不经选举就任命、撤换村委会成员 • 5、新旧村委会班子交接工作问题
•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乡镇政府职 能的转变,重新划分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关 系,为村民自治构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 平台。
(一)民主选举的涵义
•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首要标志, 也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 指在村委会选举中,依据直接选举、普 遍选举、平等选举、差额选举、无记名 投票、秘密投票等原则,按照选举的法 定程序,选出政治素质好、能力强、作 风正、愿意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担任村委 会成员的一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