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幸福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姓名:刘梦玉洁
学号:2009440065
年级专业:2009级药学一班
指导教师:李新艳
2011年 08 月 23 日
幸福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当代百姓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大成中学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两会前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70%的民众觉得幸福。但这个数字,随即遭遇不少的质疑。当“幸福”成为2011年两会的流行
语,“幸福指数”也正在步GDP后尘,被地方政府当作宣传政
绩和领导能力的一项新指标。可是,幸福究竟在哪里?从某种
程度上说,幸福其实是一种边际效益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最大化
满足。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幸福观。而民众是否
幸福,说了算的不只是那些枯燥干瘪的“幸福指数”,而是每
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我们需要真正调查一下,
分析一下百姓的幸福观。那么,先从高三学生的幸福观开始吧!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人们幸福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我镇大成中学近日就当前社会幸福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在高中的前两年还可以拿出很多时间放在喜欢的自由活动,但是进入高三以后,最近的一次课外活动就是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了,现在就连打篮球,看电视的时间都很少,每周两次四十分钟一节的体育课便成了最大的放松,有时体育课也会被别的老师占去。对于他们来说,周一到周六的生活几乎天天如此:七点四十早读开始,二十分钟后正式上课,十二点半午休。下午的课从一点半到六点。为了节省每天来
回一个半小时的路上时间,许多人选择了住校,因为这样可以留出更充裕的时间来学习。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后九点半回到宿舍,快速洗刷完后还要学习到夜里十二点到十二点半。走读生有时候更辛苦,早上要起得很早准备去上学,有时中午都没有午休,吃完饭就准备上课去了。
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并不觉着这是件很痛苦的事,在追逐一个明确目标的过程中,这种经历本身就很充实,很幸福。进入高三以来,幸福感除了来自于知识上的满足,他们还发现和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比原来更融洽,冲突减少了很多。比如说,以前想玩,父母就会不停地给我讲学习的重要性。高三之前,这种和父母意见的不同可能还会让他们有一些喘不上来气的感觉。但是现在,他们的意见已经能很好地统一在一起了。高三了嘛,就是要来学习的,其他的一切都还是可以放在一边等等的。和父母之间更加有效的沟通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是如此。原来,有时同学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但是现在基本上不会了。因为在共同的目标前,他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高考上,这毕竟是他们面临的一次人生中的重大抉择。他们还感觉老师也更加体谅同学了,给他们更多的鼓励。犯错误时,老师也不会像原来那样发脾气了,而是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考虑。当周围所有人的目标都一致的时候,幸福就是一种很充实、很踏实的感觉。
二、基本问题
我曾问过一个同学这样的问题:
问题:你幸福吗?
回答:我一直都觉得挺幸福的。
问题:幸福是什么?
回答: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最近能让我感到幸福的事就是能考上一所理想中的大学,远期的幸福就是学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找个好工作吧。
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回答:要想考上好大学,现在就应该心无旁骛地学习吧。
由上可知,虽然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很辛苦,没有体会到幸福,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已有成熟的幸福观。在他们的心中,虽然也会感觉到很累,但是他们体会到了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社的爱,认为这就是简单的小幸福。
由此而反映出全社会还是有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理想的丧失和失范
幸福观是对某种整体生活目标及其精神根据的态度,进一步表现为我应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和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幸福观两个基本的幸福问题。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幸福观危机首先表现为对某种生活目标及其根据的怀疑、动摇甚至否定。
2.幸福情感困惑、麻木
从构成幸福观的基本要素看,幸福情感是对幸福目标和精神依据的敬重、忠诚、向往等强烈的情感。而在幸福危机的发生过程中,人们的这些情感逐渐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反面。人们对原来幸福价值系统的崇敬感、神圣感没有了,感到困惑、迷茫、彷徨甚至幻灭。大学生不再满腔热情地称赞高尚的幸福理想,不再以崇尚的人生追求为自己的幸福依归。社会中享乐至上等庸俗的幸福观不再被大学生所鄙视、避而远之,相反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幸福观核心。
3.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分裂、扭曲
人格是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是道德精神世界的整合。幸福人格的分裂意味着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空虚感以及如履薄冰般的苦涩、烦恼和无奈。这表现在一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丧失,整个道德生活没有一个支撑点,对现实生活的价值失去了判断能力,总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在生活方式上,他们由于意志薄弱,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经不起钱、权、色、利的考验。他们反叛原有的道德规范,蔑视原有的道德楷模,亵渎原来视为神圣的道德理想,又因为没有新的幸福理想的召唤和约束,所以感到空虚、无聊,甚至感到人生的荒谬。在他们看来,宁愿过没有道德却很快乐的日子,不愿过有道德却穷困潦倒的生活,道德价值在人生幸福观中自然被边缘化。
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努力提高全民幸福感,培养良好的幸福观。
三、幸福观危机的原因分析
引发幸福观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
1.从社会生活来看,德行与幸福存在严重背离
德行统一是社会秩序、社会道德生活是否公正稳定的基础。美国思想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就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惩罚,却仍然要求人要无条件地讲道德,把道德的本性看做自我牺牲,就会造成个体道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