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椎疾病的中医护理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常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ae03a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6.png)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常规腰痛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的腰腿部疼痛。
腰痛病的好发部位为L4、L5、S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史、诱因、各项检查结果。
(2)评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情况。
(3)评估患者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及二便情况。
(4)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血瘀证。
证候:腰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
轻症俯仰不利,重症痛剧不能转侧,或有外伤、用力史。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②寒湿证。
证候:腰部冷痛重着,得热则减,转侧不利。
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或沉紧。
③湿热证。
证候:腰部弛痛,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疼痛加重。
小便短赤,甚或大便结。
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④肝肾亏虚证。
证候:腰部酸软或绵绵作痛,喜揉按,遇劳则甚,卧则痛减。
腰膝软弱无力,或少腹拘急,手足不温,或五心烦热,失眠少寐,口燥咽干。
舌苔少,脉虚细弱。
偏阳虚者舌淡,脉沉弱;偏阴虚者舌红,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急性发作期患者,观察其疼痛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②患者疼痛剧烈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③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疼痛剧烈者可使用蠲痹方行穴位贴敷,慎用止痛剂。
(4)患者卧硬板软垫床,离床时用腰围保护,以巩固疗效。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姿势,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利于减轻腰痛,避免弯腰,养成屈膝蹲下的习惯。
(5)患者每次按摩、推拿前后,应卧床休息。
(6)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用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
(7)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多食动物内脏和温肾补气之药膳,忌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腰椎病的中医护理心得
![腰椎病的中医护理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0dbd30e102de2bd970588d4.png)
腰椎病的中医护理心得目前在临床上虽然保守治疗方法较多,但往往收效不尽人意,我们根据中药活血化瘀、疏风活络、消肿止痛效能,制成热奄包,作为保守治疗的一种手段,因疗效独特,方法简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标签:腰椎病;中药热奄包;中药外治;护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负荷也随之增加,不良的工作姿势和生活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腰椎病,骨质增生腰椎病为骨科常见多发而又是顽固之症,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肩腰腿痛二科)从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采用热奄包熏蒸治疗颈椎、腰椎病例112例观察疗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2例腰椎病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44例,年龄35~40岁18例,41~50岁34例,51—60岁36例,6l岁以上24例,患病时间最长14年,最短8个月。
1.2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永效标准》[1]。
进行诊断,l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腰椎病:①主诉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显示腰椎病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表现。
②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③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頸项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临床上出现颈髓受压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增生,椎管狭窄。
⑤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有退行性变。
⑥诊疗效果:患者主要症状缓解,如头颈疼痛、头晕、麻木明显减轻或消失,旋颈试验阴性。
腰椎病:①一侧或双下肢疼痛、麻木,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可有间歇性跛行或马尾神经症状,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
②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腰抬高试验阳性或加强实验阴性,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膝跟腱反射异常,趾背伸肌力或跖屈力减弱。
③x线片、CT、MRI检查腰椎部的生理前突消失,病变部位的椎间隙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④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原因所致的腰椎疾病引起的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2b6f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提高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疗法: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艾灸疗法:选用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温经散寒,补益肾阳。
2.整体观念: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实施全面护理。
3.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4.治病求本: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三、中医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4.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如“飞燕式”、“拱桥式”等。
(2)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3)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腰部损伤。
四、护理评估与监测
1.定期评估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2.观察患者腰部活动度、肌力、感觉等体征的变化。
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3)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骨骼强度。
(4)适当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增强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按摩:采用推拿、揉捏等方法,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穴,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项痹(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d5eae4177232f60ddcca142.png)
项痹病在中医理论中分为4类
1、 风寒痹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疼痛感,颈 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血亏虚型:颈肩空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 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3、 痰湿阻络型:头重如裹,头晕目眩,颈、肩、臂痛如锥刺,四肢麻 木不仁,纳呆,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耳 鸣,耳聋等,甚至发生猝倒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颈臂隐痛、肢体 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津、脉弱
(四)情志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 痛苦,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护理常规
(五)临症护理 1、疼痛:颈肩疼痛较重者可遵医嘱行拔罐、中药外敷等。 2、眩晕:指导患者转头时动作不可过快过猛,眩晕频繁发作时下床或 行走时最好用颈围固定颈部。预防外伤,防止患者摔倒受伤,保持房 间地面干燥。 3、教育患者保护颈部的方法: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避免猛烈转 头,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侧卧时枕头不宜过低,枕高应与一肩宽相 等,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大头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肌如“米”字操、 耸肩、扩胸运动等。
7、 梳摩头顶:提神醒目,清脑镇痛
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风寒湿证、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护理常规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 注意事项:注意温度调节,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烫伤
针灸治疗:
• 颈型、神经根型用泻法,其余用补法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https://img.taocdn.com/s3/m/9fd0e6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1.png)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汤剂进行疗程治疗,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2.咳嗽:建议采用中药合剂进行治疗,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3.高血压:推荐采用中药调理血压,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糖尿病:建议采用中药降糖,配合推拿、足浴等中医疗法。
5.冠心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心血管功能,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6.高血脂: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血脂,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7.便秘:推荐采用中药通便,配合腹部按摩、中药灌肠等中医疗法。
8.痛经: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月经,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9.颈椎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颈椎,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0.腰椎病: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腰椎,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1.风湿性关节炎: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关节,配合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2.鼻炎:建议采用中药滋阴清热,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3.风热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4.肺炎:建议采用中药清肺化痰,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5.高原反应:推荐采用中药调理气血,配合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
16.慢性支气管炎: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气道,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7.肾结石:推荐采用中药利水通淋,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8.肠炎:建议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9.失眠:推荐采用中药安神补脑,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以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19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这些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试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中医护理服务,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316d1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e.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
中医护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通过中药治疗、康复训练、中医按摩等综合手段,促进病变部位的恢复和康复。
二、中医病理学分析⒈阻络病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物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血管和神经,致使气血流通受阻,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疼痛和运动障碍。
⒉痰湿病理:湿邪阻滞腰腿,易引发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使脊髓神经功能失调。
三、中医护理计划⒈中药治疗(1)舒筋活络方:选用温经活血、祛风理气的药物,如川芎、丹参、桃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2)温肾壮腰方:选用滋养肾阳、温通腰周的药物,如菟丝子、杜仲、熟地黄等,以改善肾虚导致的腰痛症状。
⒉康复训练(1)腰腹肌锻炼:通过腰腹肌的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
(2)腰椎牵引:通过腰椎牵引放松椎间盘,减轻神经压迫,缓解疼痛症状。
(3)理疗治疗:采用中医按摩手法,如拔罐、刮痧、推拿等,通过刺激穴位、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⒊饮食调理(1)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适量摄入鱼、瘦肉、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有助于修复椎间盘组织。
(2)补充维生素: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摄入,有利于抑制椎间盘退行性变。
(3)禁忌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和高盐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中医护理治疗方案表格、康复训练指导书、中医按摩手法操作视频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药:中医学中用于治疗疾病的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⒉椎间盘:位于脊椎之间的软骨组织,主要作用为缓冲、支撑和保护脊椎。
⒊脊髓:脊柱内的神经组织,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控制运动、感觉等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5dbf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e.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1.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肌力减退等。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2. 中医诊断和治疗原则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据病史、脉诊、舌诊等。
治疗原则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等。
3. 中医护理方案3.1 调理全身气血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因此,调理全身气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来促进气血的运行,缓解疼痛和炎症。
3.2 调整腰椎间盘中医通过推拿、拨打、拍打等手法来调整腰椎间盘,减轻压迫,缓解疼痛。
这些手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3.3 疏通经络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脏腑经络间的气血不通有关。
因此,通过艾灸、刮痧、贴敷等手法来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3.4 调整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劳累过度。
3.5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可以帮助缓解炎症和疼痛。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生姜、黄豆等。
4. 注意事项在中医护理方案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对于急性期的患者,需要休息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姿势变换;•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中医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医护理,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不良后果;•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包括调理全身气血、调整腰椎间盘、疏通经络、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非常重要,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通过中医护理,患者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促进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791e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0.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患者的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行动不便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对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在望方面,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神、肌肉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面色苍白,舌苔薄白,眼神疲乏,肌肉松弛,则可能为气血不足,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注重补气养血。
在闻方面,中医通过听患者呼吸、语声、咳嗽等情况,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呼吸急促、语声低微、咳嗽无力,则可能为肺气不足,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注重补肺益气。
在问方面,中医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生活习惯等情况,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则可能为气血不畅,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加强运动锻炼。
在切方面,中医通过切脉了解患者的脉象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脉象细弱、节奏不规律,则可能为气血不畅,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加强运动锻炼。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中医还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法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推拿可以舒筋活血,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疲劳。
在饮食方面,中医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吃一些具有舒筋活血、养血益气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当归、茯苓、山楂等。
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气血畅通。
在锻炼方面,中医建议腰椎手术后至少4周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腰背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腰背部组织的恢复。
锻炼时应避免过度用力或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疼痛。
在预防方面,中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提高腰部的支撑力;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腰部受到寒冷刺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腰椎疾病。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5416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a.png)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
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来调理人体,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疲劳,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常见的推拿按摩包括经络推拿、穴位推拿等。
例如,采用太冲穴按摩可以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2.刮痧拔罐:刮痧和拔罐是中医常用的排毒技术,可以通过刮痧板在皮肤上刮出红色瘀斑,或者通过用火加热罐子,使罐子吸附皮肤形成负压,以排除体内湿热、寒湿等毒素,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和拔罐适用于感冒、肌肉酸痛、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
3.精油推拿:精油推拿是将具有特定功效的精油与推拿按摩技法相结合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
常见的精油包括薰衣草、迷迭香等。
精油推拿可以通过精油的香气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达到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的效果。
4.热敷:热敷是一种利用热量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的中医护理技术。
常用的热敷方法包括热水袋、热毛巾等。
热敷适用于肌肉酸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6.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调理身体的方法,通过刺激穴位,以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和保健。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采用针刺、艾灸等。
针灸适用于疼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的治疗。
7.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炖煮中药,将中药的药性气味传递到人体,达到调理人体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熏蒸方法包括中药熏蒸盆、中药熏蒸袋等。
中药熏蒸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的治疗。
总之,中医护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康复和养生方法,其操作应用广泛。
以上介绍的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涵盖了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精油推拿、热敷、足底按摩、针灸和中药熏蒸等多种方法,以帮助人们解决健康问题,提升全身的健康水平。
中医科常规护理
![中医科常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8bea4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a.png)
中医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二、颈椎病护理常规三、肩周炎护理常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六、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滑膜炎护理常规一、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中药热奄包治疗颈、腰椎病的护理体会
![中药热奄包治疗颈、腰椎病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c8b6625eefdc8d376ee32bb.png)
[ 3 ] 国 家 中 医 药 管理 局 . 中 医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M] . 南京 : 南 京 大 学
出版社 , 1 9 9 4 : 2 7 .
水, 通 利 膀胱 。 本研 究 中艾灸 时所 用 的材 料 主 要 是艾 绒 , 艾 叶 为
恢 复 。根据 中医经 络学 说 原 理 , 艾 盒灸 主要 利 用 艾
2 . 1 两 组 患 者 干 预 的 基 线 情 况 两 组 患 者 年 龄 、 性
别、 病 情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条燃 烧 的热力 刺激 相 关 穴 位 , 灸性传感 , 气至病所, 以 循 经通 络 , 调 理三 焦 , 达到祛 散瘀 结 、 调和 阴 阳 、 通 畅腑
1 . 1 一 般 资料
1 1 2例 颈椎 病 患 者 , 其 中男 性 6 8例 ;
研究 结果 显示 , 观察 组 患者术 后排 尿优 于对 照组 , 故及 时给 予术后 尿 潴 留患 者 热 敏 化 艾 盒灸 , 能 减少 尿 潴 留的发 生 。术 后 尿潴 留会 加 重 患 者 的 紧 张 、 焦虑 等
注 :Z =2 . 8 6 8, P =0. 0 0 4, ( P <0 . 0 5) 。
气、 利气 机 而通水 道 的功效 。所 灸关 元 、 中极两 穴均 位 于小 腹 内 , 中极为 膀 胱募 穴 , 关 元 为小 肠 募 穴 , 是 任 脉
2 . 2 干预 后 临床 疗 效 比 较 结 果 显 示 观 察 组 4 5例 , 总有 效 率 9 1 . 1 %, 对照组 4 5例 , 总有效率 7 5 . 6 %, 两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9f2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2.png)
1.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3.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坐、站、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注意保暖,避免腰部受凉。
(4)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4)推拿按摩:由日3-5次,每次保持30秒。
(2)飞燕式:每日3-5次,每次保持30秒。
(3)倒走:每周5-7次,每次20-30分钟。
(4)其他适宜的运动,如游泳、太极等。
4.心理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3.巩固期:发病后3-6个月,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复发。
六、注意事项
1.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护理人员需具备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确保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3.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
4.遵循医嘱,合理使用中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四、护理评估
1.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
2.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4.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五、护理周期
1.急性期:发病后1-2周,以缓解症状为主,加强生活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
2.恢复期:发病后2周-3个月,加强功能锻炼,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中医特色护理
(1)拔罐疗法:选取患侧腰部的穴位,如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采用留罐或走罐的方法,每周2-3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a41c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9.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以下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首先,在中医护理中,重视调养情志。
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因此,患者需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其次,合理饮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遵循“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原则,多吃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同时,注意补充钙、磷、镁等矿物质,以增强骨骼的支撑力。
此外,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在中医护理中,适当锻炼同样重要。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瑜伽、慢跑等。
锻炼时,注意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加重。
此外,锻炼还可增强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中医护理中,针灸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的心态,配合医师的操作。
常见的针灸穴位有肾俞、大肠俞、秩边、委中等。
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的又一重要手段。
通过手法按摩,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在按摩过程中,按摩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穴位和手法。
按摩后,患者应适当休息,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中医护理还强调“外治法”的应用。
患者可选用中医外敷、熏蒸等方法,如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贴于腰部患处。
这些外治法可缓解腰部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在中医护理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弯腰等不良姿势。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c83a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7.png)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1.按揉推拿:按揉推拿是指通过按压、揉捏、抓拉等手法,以改善气血运行,调整人体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按揉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法、揉捏法、推举法等。
它能够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功能。
2.推拿灸疗:推拿灸疗是常见的中医护理手法,通过按摩、推拿和热敷灸疗,调节经络、活络血脉的功能。
推拿灸疗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3.拔火罐:拔火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刺激经络、活络血脉、通经活络的技术。
它能够缓解疼痛、消除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拔火罐能够有效治疗因风寒湿热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感冒、肌肉疼痛等。
4.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病症,如头痛、失眠等。
5.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的方法。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寒湿,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它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疼痛、痛经等。
6.推背按摩:推背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按摩背部,促进经络和穴位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推背按摩可以缓解经络阻塞,改善背部肌肉的疲劳和僵硬,对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
7.刮痧:刮痧是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将皮肤表面的一些病理物质(如瘀血,风热等)刮下,以促进气血循环的方法。
刮痧可以治疗风寒湿痹、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病症,同时也适用于改善肌肉疼痛。
8.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是一种通过拉伸身体部位,纠正疾病或畸形的方法。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减轻一些骨骼和肌肉疼痛。
牵引疗法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是中医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促进治疗和康复。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操作。
中医护理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9e18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3.png)
中医护理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中的应用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或损伤引起。
该病症常导致明显的疼痛和肌肉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不小的困扰。
然而,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的核心理念是“治未病”,即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中,中医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察。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变化等综合判断病因,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中,中医护理师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辨别病因,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护理注重经络调理。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与脏腑经络的失调有关,因此,通过经络调理可以改善疼痛和肌肉功能障碍。
中医护理师会运用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和经络的通畅度,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肌肉功能。
另外,中医护理注重腰背肌肉的锻炼。
中医认为腰背肌肉的强弱与脊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锻炼腰背肌肉可以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专门的锻炼计划,包括运动、按摩等,以帮助患者加强腰背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最后,中医护理注重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如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维生素D等,以加强骨骼的支撑力。
同时,中医护理师还会建议患者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和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盐分等不健康的食物。
总结起来,中医护理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整体观察、经络调理、腰背肌肉锻炼和饮食调理,可以改善疼痛和肌肉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