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破坏性行为ppt课件

学前儿童破坏性行为ppt课件

破坏性行为。
喜欢叫嚷的幼儿,可让他们朗
读、表演等。等等。
最新版整理ppt
20
学前儿童有意破坏性行为的对策
07
08
09
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有些
榜样法。模仿在个体社会化过 惩罚法。惩罚有正惩罚和坏惩
儿童的破坏性行为仅仅是想引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往往通 罚之分。正惩罚是指对出现的行为
起他人的关注。此时对它给予 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 施加一个坏的刺激,例如破坏公物,
3、家长过分放任幼儿。 这类家长只是把孩子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希望,使其自由发展,不加任何限制和要求,对孩子
不关心、不重视。对孩子的任何行为不分时间、场所、性质,都不加控制,而是让孩子为所欲
为。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表现的很松散、不服管教、不遵守常规、随意的攻击别人,与老师
顶撞等。
最新版整理ppt
18
学前儿童有意破坏性行为的对策
最新版整理ppt
3

2

有两种情境会加剧孩子的破坏性行 为。其一,孩子只是在进行操纵,
阶 段
只是希望这一较高水平的破坏性会 让你相信必须让步。在这里,你必 须坚定而冷静。另一种是情境要求
太高,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调整。
最新版整理ppt
4
3
第三阶段:
在孩子极度躁动不安时,通 常有必要十分坚定而有结构 。发出的指令要尽可能具体 ,语调要坚定,都应该由行 为发生时对孩子进行训练的 人执行。最后,决不要用你 实际上不准备执行的事或不 恰当的事来进行威胁。
最新版整理ppt
13
(二)有意破坏行为原因:
由情绪引发的破 01 坏性行为
由好奇引发的破 04 坏性行为
02 报复性心理破坏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 ppt课件 专家讲座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 ppt课件 专家讲座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家从人种、文化和社会学、心理学角 度对人的攻击性成因进行过许多探索,发现了很多影响的因素,其 主要的有家庭氛围因素,媒体因素及心理环境因素。
(一)家庭氛围 1.家长的抚养与教育方式对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学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 会行为。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抚养与教育方 式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如今,家庭氛围对幼儿 园儿童的抚养与教育方式主要有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及民主型。
(二)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及网络媒体成为人们尤 其是儿童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影视、游戏、网络 等媒体中的争斗与暴力内容对幼儿园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 注,国内外有关媒体暴力对幼儿园儿童不良影响的理论探讨、实证研 究和新闻报道逐年递增。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学习理论认为,在整个儿童期,观察学习和 模仿是获取运动与社会技能的主要方式。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专门用于模仿的神经结构,些神经结构有助于幼儿 通过观察模仿,快速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 教师、兄弟姐妹和同伴,儿童还可以从媒体,如影视、网络、电子游 戏和视听CD中获得丰富的榜样资源,再加上儿童缺乏完善的认知能力 和道德判断,就很容易造成不加选择的模仿和尝试。
(三)儿童自身的心理的环境 1.挫折的行为反应
挫折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由于挫折威胁一 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剥夺某某活动动机的需求,因 而当儿童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当然,挫折引起的 反应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存在着个性差异的。一般讲,独立性强的 儿童,挫折后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依赖性大的儿童,挫折后则 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心理学家韦斯特曾进行了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 发现,70% 的暴力少年犯在13岁时就被定为有攻击性行 为,有48% 的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认为有攻击性行为。 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 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
4
.
5
.
6
.
7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敌意性攻击行为和非敌意性攻击行为 主动性攻击行为和反应性攻击行为
.
23
第三节 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
一、教给儿童正确的情感宣泄途径 应教会儿童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到的攻击性情
绪; 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
心无法排遣的挫折、愤怒与烦恼
.
24
教会他们迁怒那些毫无生命价值的“替罪羊”, 如用手拍打墙壁,
让儿童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等置换活动,转移儿 童的攻击性情绪。
.
25
.
26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
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空间、营养丰富的食品、各种 娱乐器材、有趣的书籍等。
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机会,观察、学习人际互助, 鼓励他们去与别人合作,通过强化而形成稳固的 亲社会行为模式。
.
27
教育者本人应该起到榜样作用,言行一致,以身 作则,做儿童的表率。
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在同学间形成团结向上、 互助友爱、和睦融洽的氛围。
否是攻击性行为的最关键的因素
.
2
攻击性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侵犯,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攻 击他人等;
二是言语攻击,指通过取笑、讽刺、诽谤、漫骂 方式对他人人格进行欺侮;
三是关系欺侮,是指通过恶意造谣和社会拒斥等 方式使他人在同伴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生理因素:幼儿处于发展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幼儿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疼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或是因为遭遇不公平待遇而愤怒。

3.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爱程度等;托幼机构因素包括师生关系、人员配备等。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托幼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并加强沟通,形成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教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可以通过情感故事、角色扮演和冲突解决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培养幼儿社交技能: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技巧。

同时,要教导幼儿正确区分争执与冲突,并提供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引导幼儿表达情感: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他们说“我生气了,我需要帮助”等,避免使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情绪。

5.关注幼儿的养育环境:了解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帮助家长改善养育方式,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托幼机构也需要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高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度。

在尝试以上对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应尽量避免将其简单归结为“问题幼儿”,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注意自身言行:幼儿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来应对。

在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儿童问题行为ppt课件

儿童问题行为ppt课件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一、攻击性行为及表现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 进攻(打、咬、踢)、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 嚷、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的行 为。
精选ppt课件
12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 1.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看
• 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 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 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重点)
精选ppt课件
5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问题行为
表现:(重点) 1.不良行为习惯 2.社会适应不良 3.反社会性
精选ppt课件
6
第一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三)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
• (五)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重点)
• 1.父母的惩罚 • 2.强化 • 3.挫折 • 4.认知的偏差
精选ppt课件
18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案例2-1:
• 午睡后老师在给女孩子梳头发,听见云云哭叫起来: “老师,诺诺扯我头上的发夹。”老师赶忙跑过去 阻止,可来不及了,诺诺嘴里边说难看死了,边无 情地扯断了云云发夹上得蝴蝶花。云云见状伤心地 哭了。诺诺反而显示出一副发泄后的满足的表情。 后来老师问到原因时,得知早上云云入园时,老师 夸奖云云的发夹漂亮,被旁边的诺诺听到了。
精选ppt课件
23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 (三)儿童嫉妒行为的特点(重点)
外露性
攻击性 破坏性
嫉妒行为 的特点
精选ppt课件
24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四)儿童嫉妒性行为的危害

早期教育中攻击性行为PPT

早期教育中攻击性行为PPT
早期教育中的攻击性 行为
—Ally
早期教育中的攻击性行为简介
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 足,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采 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打人 骂人 推人 踢人 咬人 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 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 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幼儿攻击性的成因
(一)幼儿受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 行为的重要原因 1.家长过分溺爱幼儿。 2.家长过分要求幼儿。 3.家长过分放任幼儿。 (三)社会环境是造成幼儿攻击性 行为的成因之一
突出表现之三:破坏性 行为
两岁以前:好奇心 两岁以后:挫折感
八大方法帮助宝宝改正其破坏性 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策
一、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并注重成人 的榜样作用 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各种 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的学习 模仿,因此作为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 的言行,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 则,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
冷处理
移情换位,培养 其同感心
七招缓解宝宝的攻击 性行为
⑴ 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击性行为。 ⑵ 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⑶ 平时要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友好,不 要打人骂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 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特别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⑸ 教孩子讲出愤怒的情绪,家长加以适当的疏导。
突出表现之二:打人, 吐口水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 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 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 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03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征
攻击性行为概述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这种行为对攻击者或被攻击者双方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它。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语言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攻击行为最早出现于婴儿期(0—3岁)。
正确对待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第一,家长和教育者要使孩子明白攻击性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第二,让孩子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后果,通过移情来教育。第三,婴幼儿有时出现攻击性行为是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这时候家长和教育者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引导婴幼儿使用情感宣泄法成人应教会婴幼儿用各种合理的方式来宣泄体验到的侵犯性情感,做到“疏”而不“堵”,这样既减少了其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又使他们的不满情绪得到了释放。
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教育
Chapter 4
目 录
CONTENTS
亲社会行为与道德概述
0—3岁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0—3岁儿童道德发展与教育
亲社会行为与道德概述
01
亲社会行为概述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所有婴幼儿社会行为中的重要行为,它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对婴幼儿的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婴幼儿亲社会行为可以在其情绪表达、依恋行为和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婴幼儿亲社会行为表现较早,并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培养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例如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婴幼儿能够分别扮演求助者和助人者的角色。
培养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幼儿社会行为ppt课件

幼儿社会行为ppt课件

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个体发展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行为有助于幼儿建立 自信心、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 活。
社会适应性
幼儿社会行为反映了其社会适应性,良好的 社会行为有助于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健康
良好的社会行为有助于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过度依赖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解决方案
过度依赖是指幼儿在生活、学习和情 感等方面过度依赖家长或教师,无法 独立地处理问题或应对挑战。
过度依赖可能是由于幼儿缺乏自信、 安全感不足或受到过度保护所导致。 这可能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适 应新的环境和挑战,影响其自我发展 和独立生活能力。
家长和教师需要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 性,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独立完成任务。同时,家长和教师还 可以通过鼓励、支持、引导等方式来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帮 助他们建立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生活 能力。
05
幼儿社会行为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社交焦虑问题
总结词
社交焦虑是幼儿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害怕或恐惧的心理状态。
详细描述
幼儿可能因为不熟悉环境、缺乏自信或害怕被评价而表现出社交焦虑。这可能导致他们不 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结交新朋友或与家人以外的人互动。
解决方案
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幼儿克服社交焦虑,包括提供安全的环境、鼓励和 赞扬、角色扮演和模拟游戏等。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幼儿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 求,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02
03
规则意识阶段
在2-3岁期间,幼儿开始逐渐理 解并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和 行为规范,如排队、不随地大小 便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培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培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指导
• 学会正确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成人、父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 坚持正面教育慎用惩罚手段 • 培养被攻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重点问题
• 1、名词解释:攻击性行为 • 2、攻击性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 3、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有哪些? • 4、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 5、如何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指导?
(静态的呈现)
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化)
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 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儿童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 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 的。(动态的过程)
第三单元 内容回顾
❖ 第一课


❖ ❖
❖ 第二课
❖ ❖
社会性发展 埃里克森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 幼儿社会化与社会性学习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 幼儿社会性行为 自我发展 自我 自尊
(2)攻击性行为理论
3.洛伦兹的习性学观点 侵犯是一种本能,但侵犯不
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 意义的生存的本能的体现。动 物通过侵犯来保护一定的求食、 生存的领地和繁衍后代。同类 的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 而是以失败者让步为目的。
(2)攻击性行为理论——挫折-侵犯理论
基本观点:挫折会引发侵犯行为 1.攻击性行为总是挫折造成 的——挫折引起的侵犯的情 绪——愤怒导致侵犯行为的产 生。(踢猫效应)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 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 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 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 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 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 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 1、攻击性儿童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识不全面。 • 2、攻击性儿童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 3、攻击性儿童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 4、攻击性儿童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睡眠过深、排尿习惯不良、有心理障碍。 (1)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 防治: (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 白天避免过累、晚间适当控制饮水、夜间定时唤醒排尿)。 (3)加强自觉排尿的训练。 (4)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
9
遗尿症
当孩子4岁之后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昼夜经 常不自主地排尿,造成尿裤子或尿床,这就属于遗尿 症,是一种排便习惯的障碍。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遗 尿症是指儿童膀胱括约肌的发展迟缓,或从未形成控 制膀胱收缩的能力。 遗尿症的原因有生理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神 经系统缺陷和躯体疾病、睡眠障碍;还有社会心理因 素:受到惊吓、突然改变环境、失去母爱、过度疲劳、 父母过度保护和溺爱、父母讨厌孩子尿床、家庭关系 不和、管教不一致,学校恐怖症等等,这些紧张刺激 都可能引起和加重遗尿现象。
10
如何解决孩子的遗尿问题呢? 首先,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正常的遗尿现象时,要到医 院请泌尿科医生检查,如果是生理因素、躯体疾病造成的, 要考虑用药物治疗。还可以用让孩子多喝水的方法,增加 他们的膀胱容量,并训练他们适当地憋尿,以训练他们的 控制力。当小孩尿尿时,可训练他们时断时续,以体验对 括约肌的收缩。 其次,对孩子的遗尿千万不要嘲笑,这样会加重他的 自卑感,打击他的自信心,而是应该对孩子不尿床的记录 进行表扬和奖励。 第三,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的焦虑、紧张压力,教孩子 学会放松训练,尤其是睡前,听轻松的音乐,缓解内心的 紧张状态。 第四,对于任性逆反的孩子,可以采用惩罚的方法, 例如,让他自己洗尿湿的床单。但是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11 更不要羞辱孩子。
(3)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4)呕吐严重者及早送医院诊治。
8
排泄障碍

第六章 2.第3节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

第六章 2.第3节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

Page 9
案例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他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 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 们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 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 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
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 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伊拉克儿童 模仿执行死刑
儿童知识经验的影响
(1)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 有关
道德水平越高,儿童也就越容易从他人利益的立场 感受和思考问题,行为也就越趋近于正好与攻击相 反的亲社会方向。
自我控制也是直接与攻击行为相联系的个人品质因 素,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下降时,攻击性行 为就会明显增加。
Page 19
具体措施: 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当幼儿刚刚表现出攻击行为时, 不一定非惩罚 他们不可, 劝开就行, 或者对这种行为“视而 不见”; 然后创造机会让幼儿相互合作, 对他 们的良好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 则大加赞赏, 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不断受到强化。 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让幼儿去学会谦让、互助、 分享和合作等社会行为。
Page 20
具体措施:
采用代币法
这种方法对幼儿也很有吸引力。简单的例子是, 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好,不骂人的话发给一个三 角形,不打人的话发给一个圆形,几个三角形 或几个圆形可以换一个五角星,累积多少个五 角星就能换一个小奖品……孩子会慢慢改掉坏 习惯。
Page 21
案例扮演
1.一天两个孩子发生了小摩擦(争抢玩具车、弄坏积 木、拔掉刚种好的向日葵等等……),两人都觉得自 己是对的!都来跟老师说对方的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女生更多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侮,而男生则更好 地使用身体欺侮。
男孩最为普遍地使用直接身体攻击,而女孩使用 间接攻击最普遍,但在言语攻击上无明显性别差 异。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从直接身体攻击逐渐变为更 多地采用其他攻击方式。
.
11
.
12
.
13
第二节 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一、生物因素
雄性荷尔蒙因素 遗传:在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
.
28
.
25
.
26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
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空间、营养丰富的食品、各种 娱乐器材、有趣的书籍等。
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机会,观察、学习人际互助, 鼓励他们去与别人合作,通过强化而形成稳固的 亲社会行为模式。
.
27
教育者本人应该起到榜样作用,言行一致,以身 作则,做儿童的表率。
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在同学间形成团结向上、 互助友爱、和睦融洽的氛围。
心理学家韦斯特曾进行了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 发现,70% 的暴力少年犯在13岁时就被定为有攻击性行 为,有48% 的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认为有攻击性行为。 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 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4.5. Nhomakorabea6
.
7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敌意性攻击行为和非敌意性攻击行为 主动性攻击行为和反应性攻击行为
女相比,在冲突多的家庭生长的孩子表现出更大 的攻击性
.
15
.
16
3. 父 母 离 异 : 父 母 离 婚比父母一方死亡的 单亲家庭对子女的伤 害 更 严 重 (Butter , 1979),这些孩子变得 更压抑, 攻击性更强。
.
17
4. 母 子 关 系 : 积 极 的 亲子关系的儿童具有 更低的攻击性和破坏 性,消极、冷漠和对 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 进儿童的攻击性和破 坏性行为
50% 我国有些调查结果也表明, 攻击型幼儿父母的性
格特征有73.7% 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其中 双亲都性急的占36.67% 。 气质因素
.
14
二、饮食因素
糖的摄入量过多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相关??
三、家庭因素 1.教养方式:父母采用暴力方式惩罚孩子;父母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放纵。 2.父母的榜样作用:研究发现,与离异家庭的子
.
23
第三节 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
一、教给儿童正确的情感宣泄途径 应教会儿童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到的攻击性情
绪; 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
心无法排遣的挫折、愤怒与烦恼
.
24
教会他们迁怒那些毫无生命价值的“替罪羊”, 如用手拍打墙壁,
让儿童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等置换活动,转移儿 童的攻击性情绪。
第七讲 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第二节 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第三节 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
.
1
第一节 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第一:攻击性行为指外显行为 第二:强调攻击者的行为是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
行为 第三:攻击性行为给对方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
害 研究者始终把攻击者的意向和动机,作为判断是
.
8
三、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 1.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变化而减少
随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社会化”,他们比以 前更清楚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而且更能体会到 被别人欺侮的“感情”
.
9
2.攻击性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特征 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在欺侮发生的男生成为欺侮者的可能性大约是女生的两倍
.
通过调查发现,侵犯 性儿童的母子对立程 度是其他组的3倍
.
18
四、学校因素 ➢ 学校校风、行为准则 ➢ 教师的监督 ➢ 同伴群体 (1)社会感染机制,即儿童的欺侮行为是社会习得
的结果 (2)责任分散制 (3)追随欺侮者的儿童对受伤害者的感知发生变化
.
19
五、社会因素 ➢ 1.挫折: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证实: 人受到挫折时
否是攻击性行为的最关键的因素
.
2
攻击性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侵犯,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攻 击他人等;
二是言语攻击,指通过取笑、讽刺、诽谤、漫骂 方式对他人人格进行欺侮;
三是关系欺侮,是指通过恶意造谣和社会拒斥等 方式使他人在同伴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
3
攻击行为常见于男孩, 一般男孩多以动手动脚的攻击行 为为多, 而女孩偏重于言语的攻击方式。
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儿童也不例外。 ➢ 2. 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欠缺 ➢ 3.大众传媒
.
20
.
21
.
22
六、认知因素
➢ 当儿童把自己所面临的消极后果知觉为同伴有意造成的时 候,他一般倾向于对同伴做出报复性攻击;反之,如果他 认为同伴是由于意外或出于善意的动机而给他造成了消极 后果时,他一般倾向于化释其报复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