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域地层
四川省达竹矿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四川省达竹矿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4a5b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e.png)
2021年6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研究视界四川省达竹矿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何曼如,闵思斯*,孟昱璋,徐仁波(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地质测量队,四川成都610072)1前言达竹矿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达州市所属万源市、宣汉县、开江县、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和渠县所辖。
北起万源市石人~宣汉县的五宝一线,南至广安市北界,西起万源市的河口镇~渠县的李渡一线,面积约8824km 2。
地理坐标:东经107°01′03″~108°07′19″、北纬30°20′47″~31°47′36″。
达竹矿区是四川省主要烟煤产地之一,2020年以后仅有12对年设计生产能力279万t 的中、小型及小煤矿继续生产[1]。
对矿区进行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对研究该区聚煤规律,科学预测矿区煤炭资源潜力,为达州市和四川省煤炭工业乃至能源工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提供动态的资源数据和科学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2层序地层分析2.1建立层序地层格架2.1.1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1)层序边界的识别a.不整合面:在茅口组灰岩风化壳上广泛发育铝土矿或铁铝质泥岩,分布范围极广,是重要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b.下切谷及古土壤:古土壤C 23、C 7-10煤层的底板即“下砂锅土”“砂锅土”在川南很发育。
这些层序界面在海相区达竹矿区都不发育,本文采取追踪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判定[2-3]。
c.石灰岩发育的旋回性与延伸范围:在含煤岩系地层剖面中,石灰岩的周期性发育,代表了海侵-海退的周期性发生,每层石灰岩的发育都代表了一次海泛事件。
因此,可用石灰岩的分布来判断最大海泛面和最大海退面,而后者与层序界面共生[4]。
(2)三级最大海泛面的识别与追踪经过分析发现,在层序Ⅰ时期,温水-良村海侵达到最大,良村灰岩向陆延伸最远,代表了最大海泛期沉积,即以良村灰岩底界面作为该层序的最大海泛面,达竹矿区则为同期沉积的大铁板灰岩底界面作为该层序的最大海泛面;同理在层序Ⅱ时期,以石宝灰岩底界面作为该时期的最大海泛面。
四川盆地位置
![四川盆地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a19240ccc175527072208ea.png)
四川盆地位置、范围一、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
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南面:是大娄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东面:是巫山。
二、四川盆地: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四周拥有多个山脉,每个山脉都拥有独特的地质风貌,那四川周围到底有哪些山脉,又有造就了哪些自然景观呢?盆地南缘山脉这一山脉是指宜宾到奉节(长江以南)的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
区域内有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西缘包括了龙门山和邛崃山。
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
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 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
盆地北缘山脉这一段主要包括了米仓山和大巴山,它们总称为大巴山脉。
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
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
航拍中国第2季-第2集四川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2季-第2集四川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e07ffab9d528ea80c7792f.png)
航拍中国第2季第2集四川地理位置:四川,位于中国内陆的西南部,西边是山脉与高原,中部和东部则盆地,其中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被誉为“天府之国”。
松潘高原:位于四川西北部,又被称为若尔盖大草原。
清晨,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来到这里与寒冷的地表空气遭遇时,相对温暖的河面上就会升腾起大量白雾。
它们依着河道,紧贴在地面上,形成难得一见的云水奇观。
九曲黄河第一湾在唐克镇。
横断山脉:是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猛烈碰撞,在青藏高原的东部,挤压出的一组大约700公里宽的密集的山脉群。
海拔5588米的雪宝顶是中国现代冰川的最东点。
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是世界级的钙华景观,钙华,是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流出蒸发或温度升高,其中的二氧化碳大量溢出,导致炭酸钙过饱和沉积而成。
九寨沟:因坐落在沟内的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九寨沟最小的池子,五彩池,因为水中生长的水绵,轮藻和小蕨所含的叶绿素,颜色深浅不同。
随着季节,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与水韵。
碳酸钙,还会附着,包裹在树木上,形成白色的钙化壳,让树木多年不腐。
横断山:近乎于南北的走向,不仅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还把东边的太平洋水汽,截留于此,为山谷中100多个高山湖泊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支流是岷江。
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于岷江的出山口处,在都江堰建成之前,冲出山口的江水,被玉垒山阻挡在了成都平原的西侧,导致平原东西两侧,旱涝两重天。
为了凿穿玉垒山,他们用火烧水泼的方法,让岩石一点点爆裂。
分水鱼嘴使由人工反复疏浚变深的内江,穿过宝瓶口,成为灌溉的主力,原来的河道则承担起汛期排洪的功能。
正是有了这座年代最久,并一直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才被开发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龙泉山脉: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来自都江堰的岷江之水,不只为成都平原,提供了灌溉水源,还奠定了成都市区河道纵横的优越格局。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9 四川盆地(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9 四川盆地(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6eae35c1c708a1284a44ee.png)
专题09 四川盆地基础知识1、概况: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省内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西南部、囊括四川省中东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蓥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
2、地形: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
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
3、气候:受该地形影响(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的特点。
四川盆地虽日照不足(小于1400小时),但气候温和(年均温16—18℃),热量充裕(全年活动积温可达5000℃),降水丰沛(1000毫米左右)。
4、水文:四川盆地境内有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岷江、嘉陵江和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又称“黔江”)等主要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富集(水量丰富,河床纵比降大),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建设水电基地和发展旅游、养殖渔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资源:该地区矿产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中药)等居中国之冠,井(矿)盐分布广泛(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盐都”)。
盆地中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利于建设大型矿山和工业基地。
其中,攀枝花城就是一座因矿产资源(钢铁、钒钛)而兴起的年轻城市。
四川盆地,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这里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桫椤——蕨类植物之王)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盆地的西缘山地是中国动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区。
大熊猫(实际上陕甘等地的秦岭山区也有大熊猫,只是没有四川的名气大)、金丝猴、雪豹在这里。
四川盆地地震概述
![四川盆地地震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8a2359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a.png)
四川盆地地震概述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四川盆地的地质特点。
然后具体分析四川盆地的地震原因和盆地基本构造格局,最后,汇总四川盆地历史上七级以上的地震记载。
关键词:四川盆地地震原因1前言四川盆地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喜马拉雅运动使之发生褶皱变形。
野外观察和深部探测资料表明,褶皱及与之相伴的断裂通常在3~5千米的深度上消失,为典型的浅层构造。
上下层位构造形态的不协调现象是沿软弱层位发生滑脱作用的结果。
盆地内的地震活动性比四川西部活动构造区明显减弱,仅有的几个中强地震震例表明,它们具有震源浅,震级低,烈度高且震中位置与背斜构造关系密切的特点。
2地震原因2.1四川盆地的基本构造格局四川盆地是西以龙门山为界,东临方斗山—七曜山一线,北近川陕边境,南至雅安—宜宾一线以西的巨大北东向菱形盆地。
该盆地以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特征,最大厚度超过一千米。
由于盆地内部的构造分异,中、新生代沉积物的岩相和厚度有明显的差异。
从而,可分出川西台凹,川北台凹,川中台凸和川东凹褶束。
川西台凹为龙门山的山前凹陷,堆积来自龙门山的磨拉石建造及红色建造,川北台凹为米苍山的山前凹陷,川中台凸为四川盆地的主体部分,由于远离周围的蚀源区沉积物较细,且岩相和厚度也较为稳定,中新生代地层的总厚度为4~5千米,相对周围的凹陷地区呈隆起状态。
四川盆地的结晶基底大致以华山深断裂为界分东西两类,以西为花岗岩类基底,具刚性特征,埋深3~6千米;以东为浅变质岩系,呈相对塑性,埋深6~9千米。
华山基底断裂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深断裂,北起大巴山,向南西延伸直达宜宾以西。
该断裂不仅控制了四川盘地的基底物性和埋深差异,而且对断裂两侧的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断裂两侧盖层构造形态的差异更为突出,成为川中和川东褶皱形态的明显分野。
断裂东侧主要是紧密狭窄的褶皱构造,单条背斜可长达上百千米,宽仅几千米;断裂西侧以短轴穹窿及员状构造为特征,构造明显平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底断裂两侧结晶基底的强度差异,东侧浅变质岩系强度较低,容易变形,从而带动上部盖层的强烈变形。
松潘-甘孜成矿省
![松潘-甘孜成矿省](https://img.taocdn.com/s3/m/b6fdf2c989eb172ded63b7e0.png)
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1.成矿省范围成矿省在四川省西部至藏北,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夹持在昆仑、上扬子、三江和西藏成矿省之间,呈倒三角形。
区域上,北以玛沁-略阳深断裂、东和东南以龙门山-锦屏山深断裂系(推覆带)、西以甘孜-理塘深断裂带分别与秦岭造山带、扬子准地台、三江造山带相接。
2.区域地质构造概要(1)区域地层地层:区内广泛分布的是三叠系地层。
而在本区东缘局部地区出露有前震旦系通木梁群、盐井群,是一套海相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建造;上震旦统-下二叠统分布于平武、丹巴一带,以泥页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为主,偶见火山岩,各系地层间均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上二叠统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理县以西各大背斜轴部均见出露。
构造:本成矿区为三大断裂带围限,北为玛沁-玛曲-略阳断裂带,东为龙门山-锦屏山断裂带,西为甘孜-理塘断裂带。
其间发育有岷江-虎牙大断裂、玛曲-荷叶大断裂、阿坝断裂、金木达-南木达断裂、鲜水河深断裂等。
(2)岩浆岩区内较为发育,包括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两套玄武岩,晚二叠世超基性、基性岩,侏罗纪的安山岩,以及印支期和燕山早期的中酸性岩等,部分喜山期岩浆岩。
(3)区域变质作用印支运动使特提斯地槽封闭,使川西地区的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褶皱变形、区域变质并伴有大规模同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
变质作用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板岩、千枚岩;并使早已形成的华力西变质岩发生程度不同的叠加变质。
印支期的变质作用是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同构造期的花岗质岩石以二长花岗岩、普通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为主,属钾质系列,为地壳重熔的岩浆侵入型和部分岩浆混染型。
华力西期区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与印支期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构成了川西变质地区的变质旋回。
在后来的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中四川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
在本成矿省的东缘,龙门山变质地带局部有混合岩化变质作用;成矿省的西缘,甘孜-理塘断裂带赋存有蛇绿混杂岩堆积及蓝闪石产出。
(4)成矿区地质构造演化本成矿区处于扬子准陆块西北缘,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巴颜喀拉推覆造山带及其与南秦岭推覆造山带的复合部位。
四川盆地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对其影响的研究
![四川盆地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对其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7f6a0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7.png)
四川盆地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对其影响的研究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芮苏明四川盆地地处中国大陆西南部,位于东经103°~108°、北纬28°~32°附近之间,面积大约45万平方公里。
自东北至西南方向呈不规则椭圆状。
传统理论认为,四川盆地为中新生代内陆盆地和断陷盆地型沉积,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为含煤砂页岩建造,中侏罗统€€€€白垩系多磨拉石和红色碎屑岩建造,第三系主要为断陷盆地型含膏岩的红色岩系。
那么,形成这一断陷型盆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燕山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隆起,并且其构造受基底构造的影响极大,经过多次剧烈变动,才造成现代地貌的基本特征。
但是,本人经过对该地区之地形、地貌及相关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后发现,在距今约6千5百万年€€€€1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从东北方向以极小的角度斜着撞向地球,也就是说其运行轨迹与地球以近乎相切的形式相撞,并且其陨落方向还正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对。
它撞地后形成的巨大陨坑才是四川盆地形成的原因,而且由于巨大的冲击力所造成的那个核当量比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还大数万倍乃至更大的大爆炸,更是给中国西南部地质构造的变化、矿产资源的生成、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环境、生物种群演变和地球自身的发展等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极其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将在以下诸方面加以论述:一、地形中国大陆的地形走势是西高东低,从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向东至东经112°附近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其高度基本上都是均匀地逐渐降低的,但只有四川盆地这一小部分却在东经103°附近将高原突兀地剪切了下去(见图1€€€€中国地势图)。
同时盆地还呈现出从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由浅到深的变化,这一现象可以从我国的遥感卫星影像上清晰地反映出来(见图2€€€€中国卫星影像图)。
可是,盆地所属的构造区域正处在形成于晋宁运动时期的扬子地台之上,在这一相对稳定类型的沉积盖层之上出现如此大面积的断陷型盆地,就象是把一颗钢珠扔向一个刚做好的蛋糕上一样,这种现象只有一种解释€€€€非外力而所不能。
四川蒲江地区遂宁组地层特征及沉积特征
![四川蒲江地区遂宁组地层特征及沉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97901c250e2524de5187e85.png)
基金项目:1:5万名山幅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610212)作者简介:李杨,女,1987年7月,汉,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
Email :liyang.0711@ 四川蒲江地区遂宁组地层特征及沉积特征李杨,何显川(核工业西藏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蒲江县光明乡川主庙遂宁组实测地层剖面,讨论了蒲江地区遂宁组的岩石地层及岩相组合特征,分析了该组岩性-岩相的横向变化规律。
通过对研究区遂宁组的岩性对比,发现由北西往南东岩石粒度由粗到细,沉积相为河流相-湖泊相的变化。
根据遂宁组地层古生物组合及地层分布特征建立了一个轮藻Aclistochara urniformis-Aclistochara lufengensis 组合带,将遂宁组归属于上侏罗统。
关键词:遂宁组,地层划分,沉积相1概论蒲江地区地处扬子地块西缘,二级单元为川西前陆盆地,地层区划属上扬子地层分区中的成都地层小区(图1)。
本文结合1:5万名山幅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多条剖面测制及地质填图,对遂宁组进行地层划分对比,讨论岩性、沉积相的变化规律,为区域构造及沉积地层研究提供新资料。
2剖面描述研究区遂宁组地层在岩石组合、地质年代及沉积相等方面沿北西-南东向存在明显差异。
野外选择蒲江县光明乡川主庙遂宁组实测地层剖面A 、火井镇盐井溪遂宁组实测地层剖面B 及雾山乡桂花坪遂宁组实测地层剖面C共3条剖面进行测制,其中光明乡川主庙剖面起点坐标:E103°31′04″,N30°07′34″,露头良好,该剖面遂宁组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岩夹砂岩,与下伏沙溪庙组、上覆蓬莱镇组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图2)。
分层描述如下:蓬莱镇组(J 3p )(未见顶 ) >14.48m31.紫红色中-厚层粉砂岩与黄灰色厚层钙质粉砂岩、砖红色中-厚层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中见斜层理 14.48m整 合遂宁组(J 3s ) 507.71m30.砖红色块泥岩,偶见灰绿色斑块 24.59m29.砖红色厚层泥岩夹同色薄层粉砂岩,二者比约为9:1,粉砂岩中见平行层理、砂纹层理。
四川省区域地层
![四川省区域地层](https://img.taocdn.com/s3/m/a4803c63c1c708a1294a449f.png)
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
年代地层
金沙江地层分区
玉树-中甸地层分区
玛多-马尔康地层区
摩天岭地层分区
奔子栏江达小区
查马贡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咱小区 稻城小区 木里小区 水晶组 蜈蚣口组
木座组
下咯沙组
雅江小 金川
区
小区
九寨沟 小区
降扎小区
水晶组 蜈蚣口组
震 Z旦
系
木座组 碧口群
白衣沟群
南
Nh
华 系
新元古代
•中-新元古代基底地 层
玛多-马尔康地层区
摩天岭地层分区
奔子栏江达小区
中咱小区 稻城小区 木里小区
顶坡组
邛依组
雅江小区
金川 小区
西沟 组
雪宝 顶组
九寨沟 小区
降扎小区
岷河组
石 C炭
系
然西组
塔利坡组 苍纳组
穹错组 崖子沟组
格绒组
蚕多组 依吉组
危关组
益哇沟组 下吾那组 当多组
石坊组
益哇沟组 下吾那组
当多组
尕拉组 普通沟组
D3
泥 D2 盆
•新元古代岩石地层
• 南华系在攀西地区及若尔盖~平武地区堆积了数千米的 杂色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以苏雄组及开建桥组具有 代表性,与四川盆地东缘冰水沉积物(列古六组)形成强烈的 对比,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元古代褶皱基底之上。 • 震旦系以大套碳酸岩为主,白云岩占有优势,以灯影组 具有代表性,厚度一般<500米,其沉积时限可延续至早寒武 世早期。下古生界在四川省东部层序较为完整。其中,寒武一 奥陶系由海相碎屑岩及碳酸岩组成,总厚达2000余米。区内 由西向东碳酸盐岩含量增大,局部夹有厚度较大的古杯灰岩礁 体,含有丰富的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志留系以富含笔石的 页岩为主,川南及盐源地区夹有较厚的生物礁灰岩,造礁生物 以珊瑚及腕足类为主,厚度约500~1300米不等。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e9dfaefdba1aa8114431d9f9.png)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位于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
储量近百亿吨,是我国最大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矿床。
渡口市是我国西南地域最大的钢铁冶金联合企业所在地(图1-1)。
一区域地质概况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
分两层,下部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岩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
上三叠纪地层在本区最发育,散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绿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
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图1-2)。
含矿岩体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中,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次一级NE向断裂操纵。
岩体呈NE30°方向延展,长35km,宽2km,与震旦纪地层整合接触。
向北西倾斜,呈单斜状(实为务本一攀枝花岩盆状岩体的东南部份)。
岩体内部层状构造明显,不同成份矿物组成的浅色岩与暗色岩彼此更叠交替;层之间为过渡关系。
原生层状构造与围岩产状一致,硅酸盐矿物均作线状平行排列。
岩体自上而下分为五个相带:顶部浅色层状辉长岩带:厚500—1000m。
浅色矿物含量一样>50%。
含稀疏的暗色矿物条带,偶然为铁、钛氧化物矿条。
该岩带顶部与三叠系或正长岩呈断层接触。
上部含矿带:厚10—120m。
以含铁辉长岩为主,夹有稀疏浸染状矿石。
含磷灰石丰硕,达5%—20%,并有较多的辉石集中,可作标志层。
在底部有时可见厚约3m的斜长岩层。
下部暗色层状辉长岩带。
暗色矿物含量一样>50%,组成密集条带,并夹有含铁辉长岩薄层及钒钛磁铁矿条。
总厚度166—800m。
与底部含矿层呈过渡关系。
底部含矿层:厚60—500m,为要紧含矿层。
由各类类型钒钛磁铁矿矿石组成,夹有层状暗色辉长岩。
边缘带:以暗色细粒辉长岩为主。
厚度转变大,10—300m。
顶部往往有数米厚的橄榄岩及橄辉岩层。
底部与大理岩接触带常变质为角闪片岩。
(图1-3)岩体内各岩相带、矿带、铁矿层产状均与原生层状构造产状一致,大体走向N60°E,偏向NW,倾角较陡。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8eb6d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8.png)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摘要】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勘探取得一些突破,显示该区中二叠统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中二叠统沉积相和储层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制约了有利储集体分布预测研究.文章结合近期一些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等相标志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开阔台地相和台洼相,其中中二叠统栖霞组早期以碳酸盐岩台地模式为主,栖霞组中晚期和茅口组演变为镶边台地和孤立台凹模式.该区主要发育有台缘滩和台内滩两类主要的储集体,且主要集中在层序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期雅安-绵竹和剑阁-广元等区带,以及Sq2-HST 时期雅安-绵竹-广元区带;台内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和Sq2-HST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以及Sq2-HST时期的威远-自贡区带,Sq2-HST时期高石梯-磨溪区块台内滩储集体受古岩溶和构造热液叠加影响呈条带状展布.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台缘滩和台内滩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11页(P369-379)【关键词】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台内滩;沉积相模式;中二叠统;四川盆地【作者】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1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气层,经过60多年的勘探研究,迄今已发现多个气藏,奠定了西南地区天然气勘探建设的基础[1-3]。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7f7f792543323968011c929b.png)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1.区域地质简介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
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东北方向约80km。
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横跨康滇地轴和盐源-丽江台缘坳陷两个构造单元。
区域内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
2.矿区地质概括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虽然矿床规模小,矿体集中(图1)。
2.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会理群。
含矿岩体围岩力马河组千枚岩夹石英岩和石英岩;凤营山组硅化灰岩、泥质灰岩,条带状灰岩、石灰岩。
以湖相红色岩层为主的中生界仅在山间盆地或断陷盆地中零星分布, 它们不整合地覆于会理群之上。
2.2构造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南端。
岩带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控制。
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域内由东向西有龙帚山、安宁河、磨盘山、金河、攀枝花断裂几条深断裂带控制。
2.3岩浆岩矿区内沿南北向断裂带侵入有三个岩体,力马河岩体为中间的一个,且与其南北两个小岩体不连续。
力马河岩体南北长约800m,宽约120m-140m,最宽可达180m;平面形态呈豆荚状,剖面上呈椭圆形。
岩体一般向下延深约200m-500m,不整合地侵入于力马河组和凤营山组中。
F2断层将岩体截成两段,此段呈单斜状,向西倾;南段似盆状。
力马河岩体可划分为三个岩相带,自下而上和自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后两种岩相之间呈过渡关系。
橄榄岩有穿插辉长岩现象。
已测知辉长岩地质年龄为573Ma,橄榄岩地质年龄为320Ma。
当岩体与硅质灰岩接触时,在接触带上可形成数厘米至数米厚的矽卡岩带,并有黄铜矿、黄铁矿、镍黄铁矿矿化;在内接触带,岩石中长石及单斜辉石含量显著增加。
3.矿床地质特征3.1矿体特征以矿体产出部位,可将其划为三种类型:(1)橄榄岩相中的似层状、凸镜状矿体。
多位于橄榄岩相带西侧近围岩处。
产状和规模均受橄榄岩相控制。
具海绵陨铁结构的矿石多分布在矿体膨大部位,且靠近底盘。
四川地区地层层序表
![四川地区地层层序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d681c94028915f804dc2f2.png)
T3x6 T3x5 T3x4 T3x
3
黑色、灰黑色泥(页)岩与厚层砂岩、 砾状砂岩和砾岩间互层,夹薄层煤层
250-3000 油气
T3x2 T3x1 T2l5 T2l4 T2l3 T2l2 T2l1 T1j5 T1j4 T1j3 T1j2 T1j1 T1f4 T1f3 T1f2 T1f1 P2ch P2l
P1m4 P1m3 P1m2 P1m1 P1q2 P1q P1l C1h D S3h S2h S1x S1l O3w O3l O2b O2m O2g O1m O1h O1f O1n
第 3 页,共 4 页
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底部常有紫红色页岩 绿灰色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夹生物灰岩薄层 下部黑色页岩,富含笔石,上部深灰至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 黑色页岩,含灰质及硅质,顶部常见泥灰岩 瘤状泥质灰岩,间夹钙质页岩 灰色时带紫红色龟裂纹灰岩,上部常为瘤状泥质灰岩 黑色页岩,时夹石灰岩 深灰至灰白色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硅质结核, 下部石灰岩含泥质,时夹页岩,呈眼球状构造
灯四 灯三
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常见鲕状结构 灰绿色上部夹紫红色泥岩及粉砂岩 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粉砂岩为主,有时夹泥质灰岩
220-420
寒武系
中统
茅坪组 高台组 龙王庙组
70-200 65-300 90-400
下统
沧浪铺组 筇竹寺组
上统 元 古 界 震旦系
灯影组
Z2dn4 Z2dn3 Z2dn
2
0-330 250-450 280-450 60-105 85-115 130-160 140-210 130-170 90-160 80-260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400-600 气 气 气 50-200 50-200 气 气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有热矿区地层划分对比及意义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有热矿区地层划分对比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472cdd89eb172ded63b78d.png)
矿床地质四川省白玉县呷村-有热矿区地层划分对比及意义薛志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四川省白玉县呷村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是著名的VHMS矿床之一,有热银铅锌多金属矿区紧接于其南部,具有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1 地质背景呷村-有热银多金属矿区位于中国西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西部的玉树-义敦优地槽褶皱带中段。
玉树-义敦优地槽褶皱带又称为义敦岛弧带,是“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色及贵金属矿产集中分布区。
义敦岛弧带出露的地层比较复杂,尤其是主弧带北段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岩相多变,给矿区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一定的难度。
前人对呷村含矿火山沉积岩系是否向南延至有热矿区存在2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呷村含矿火山沉积岩系向南延至有热矿区;另一观点则认为有热含矿层位与呷村矿区含矿层位不属同一层位,是呷村矿区东侧第Ⅶ含矿沉积韵律单元的南延。
地质认识的不同,严重影响了找矿工作的部署和对找矿前景的评价。
2 地层划分呷村-有热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沉积碎屑岩类、火山岩类和少量碳酸盐岩类。
矿区地层为一向西陡倾倒转的单斜地层,西部老,东部新。
呷村小区岩石出露较完整,上三叠统图姆沟组根据火山-沉积旋回、岩相建造、岩性组合等特征从下到上可划分为第二段下亚段(T3t21)、第二段上亚段第一层至第三层(T3t22-1、T3t22-2、T3t22-3)和第三段(T3t3),各段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其中图姆沟组第二段上亚段(T3t22)为矿区主要地层,以出现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特征(底部玄武岩,中上部英安岩和流纹岩)。
矿体主要赋存于本亚段的中、上部条纹条带状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中。
有热小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仍然可以从下到上划分为第二段下亚段(T3t21)、第二段上亚段第一层至第三层(T3t22-1、T3t22-2、T3t22-3)和第三段(T3t3),各段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凉山州区域地质
![凉山州区域地质](https://img.taocdn.com/s3/m/a36f07ab700abb68a982fbc0.png)
四川省凉山州地质概况区域工程地质凉山州幅员范围内南北向断裂发育,并与北东和北西构造交汇,同时存在东西向古老,经地震和地质调查证实,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具有持续活动性。
地貌以高山、高中山为主,河系发育,山高坡陡,沟谷深切。
除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展布松散土石外,斜坡地域为其碎屑岩、变质岩、碳酸盐岩和岩浆岩所展露。
构造复杂,断裂纵横交错,断隙发育,岩石。
此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发育,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安宁河、则木河、水江等活动断裂分布区工程地质条件差,每逢雨季,河谷两侧常有崩塌、泥石流、滑生,给铁路、公路交通造成极大困难。
岩浆岩和变质岩及活动性断裂非常展布区,地基良好,边破稳定,地质条件较好。
(一)区域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稳定性(1)活动性断裂,在东西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各种活动性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山脉、、盆地的形成,使州内的地质灾害十分频繁。
境内共有活动性断裂26条,均为压性和压扭性断裂。
其北向10条,安宁河东、西两支活动强烈外,余此如磨盘山、甘洛——美姑断裂活动程度较强至弱;北8条,除卧罗河、金河——箐河等3条活动程度强烈外,南河、里庄等断裂均属强烈至弱;北西向断裂,活动程度除石棉、辣子乡等3条强烈外,其余5条均属较强。
(2)地震,有安宁河地震断裂带、盐源地震断裂带、理塘地震带南端(木里地区)及马边地震带,构造地动强烈。
区内自公元前111年至公元1981年共记载了大于或等于7级的强震2次,最大震级7.7级。
2.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境内出露地层齐全,岩浆活动明显,岩组众多,据其岩石类型、岩体结构及其工质特征将区内划分四个工程地质岩类。
(1)松散软弱土石类主要为第四系不同成因的粘性土、砂类土和卵漂(碎石)石层和第三系弱胶结的粘土砂岩和砂岩等组成。
呈散体和软塑结构。
岩层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性、成层组合条件和饱水情况。
特含水砂层对岩层的稳定性影响极大,工程建设的地下边坡部分需采取专门的加固和维护措施。
四川地区地层层序表
![四川地区地层层序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d681c94028915f804dc2f2.png)
P1m4 P1m3 P1m2 P1m1 P1q2 P1q P1l C1h D S3h S2h S1x S1l O3w O3l O2b O2m O2g O1m O1h O1f O1n
第 3 页,共 4 页
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底部常有紫红色页岩 绿灰色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夹生物灰岩薄层 下部黑色页岩,富含笔石,上部深灰至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 黑色页岩,含灰质及硅质,顶部常见泥灰岩 瘤状泥质灰岩,间夹钙质页岩 灰色时带紫红色龟裂纹灰岩,上部常为瘤状泥质灰岩 黑色页岩,时夹石灰岩 深灰至灰白色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硅质结核, 下部石灰岩含泥质,时夹页岩,呈眼球状构造
深灰色生物灰岩夹泥质灰岩及硅质层 深灰、灰色页岩、砂岩夹煤层,盆地北部和东部石灰岩逐渐发育 乳白色至浅灰色石灰岩,含藻,局部具鲕粒和角砾 浅灰色白云岩夹薄层石膏 深灰色石灰岩与膏盐层夹石膏,横向上侧变为白云岩,针孔发育 灰色泥质白云岩与石膏互层 深灰色泥质、石膏质白云岩夹页岩、石膏,底部有一层“硅钙硼石”,俗称“绿豆岩” 深灰带褐灰色石膏质白云岩、鲕状灰岩夹石膏层 厚层石膏夹岩盐、灰褐色白云岩及石灰岩 深灰色石灰岩,顶部褐上部为白云岩 石膏与白云岩互层夹石灰岩,局部有蓝灰色泥岩 灰至深灰色泥晶灰岩,顶部含鲕、生物碎屑丰富 暗紫红色页岩夹紫灰、灰绿色泥灰岩、与灰至深灰色灰岩、鲕状灰岩间互层
白垩系
不整合
黄灰色砂岩与棕紫色泥岩互层 棕红色泥岩与石英粉砂岩互层,底部维一层砖红色砂岩 紫红、暗紫色砂泥岩、粉砂岩与紫灰色砂岩略等厚 互层,底部为灰黑色页岩,富含叶肢介化石 紫红色砂泥岩夹粉砂岩与砂岩 深灰、灰黑色页岩与灰色石英砂岩及灰绿色、紫红色泥岩
中统
油 油 油 油
侏罗系
灰色介壳灰色与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中下部及顶部为紫红色泥岩夹泥灰岩 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 黑色、灰绿色页岩夹生物灰岩 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石英砂岩
地理探究:四川盆地与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地理探究:四川盆地与吐鲁番盆地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15d8dbcf121dd36a32d8279.png)
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河流两岸田园苍翠,风景秀丽,盛产瓜果,最著名的水果品种是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处的葡萄沟久负盛名。该沟长7千米,宽约2千米,横穿火陷山,东西两侧山峰对峙,沟内泉水欢流,果树丛生,清爽宜人。一行行参天白杨郁郁葱葱,满沟满坡的葡萄架层层叠叠,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嫩绿,晶莹夺目,被誉为“中国的绿珍珠”。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我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吐鲁番盆地——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89度11分。北纬42度56分。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山地东端。“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全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一段,高度都在3500~4000米之间。其中博格达峰海拔54米。南部的觉罗塔格山,一般在1500米以下。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的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却低于海面1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如果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千米,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千米,盆底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处,盆地边缘群山环抱,最高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
自贡地区地层简表
![自贡地区地层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190a11e7910ef12d2af9e7a7.png)
根据四川省地貌区划图,自贡地区属四川东部盆地之构造剥蚀盆中方山丘陵亚区,根据1997年四川省岩石地层划分,自贡市地层区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之上扬子地层分区重庆小区。其岩石地层单元划分如下:
地层单位
地层
代号
地质描述
厚度
(m)
界
系
统
组
新
生
界
白
垩
系
上
统
夹关组
K2j
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岩。主要为砖红色块状、巨块状不等粒泥质岩屑长石砂岩,大型斜层理及平行层理发育。上部石英含量稍高,夹少许凸镜状泥岩,下部含钙,且含岩屑较多,并夹少许棕红色泥岩及微晶白云岩,普遍夹3~4层以石英砾石为主的砾岩凸镜体。底砂岩一般较稳定,底面凹凸不平,与下伏蓬莱镇组呈假整合接触。
下段(J13SN):测区内广泛分布。下部为紫灰、灰紫色中层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组成2~3个不等厚韵律;中上部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岩与同色泥岩互层,夹凸镜状长石石英砂岩和灰绿色砂质条带。底部普遍为一套灰白、紫灰色厚层至块状长石石英砂岩,昔称“蓬莱镇砂岩”,偶含凸镜状砂砾岩,多见灰岩砾石,含泥砾、植物碎片、炭屑等。平行层理、大型斜层理发育。层位稳定,但沿走向有厚薄变化或分叉现象。
按其岩性特征可分为八层(T3xj1~T3xj8),其中1、3、5、7层为含煤段,以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页岩夹煤层等软岩为主;2、4、6、8层以砂岩等硬岩为主。且1至3段属下亚组,4至8段属上亚组。
上亚组(T13xj),包含4~8段。一般由砂岩段-含煤段-砂岩段-含煤段-砂岩段五个岩性段组成。4、6、8砂岩段,主要为黄灰、灰、灰白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或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组成,局部夹泥页岩、煤线间粉砂岩构成含煤层凸镜体。砂岩之斜层理、交错层面普遍较发育,且常见菱铁矿结核或少许石英岩、燧石、石英等砾岩,尤其以4段砂岩之底,普遍含稀疏的砾石,或为含砾砂岩。6、8段砂岩中常夹高岭土化砂岩,第4段砂岩是自贡地区重要的产卤(黄卤)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龙组 总长沟组 马角坝组 茅坝组
石 炭 系
干沟组 沙窝子组 河心组
D3
泥 盆 纪
烂泥塘组
曲靖组 坡脚组 缩头山组
观雾山组
D2
养马坝组 甘溪组 平驿脯组 捧达组
D1
泥 盆 系
坡松冲组
四川省西部泥盆-石炭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华南地层大区
地 层 区 分 区 小 区
昌都-思茅 地层区 金沙江地层分区 奔子栏江达小区
灯影组 观音崖组 列古六组 澄江组
灯影组 观音崖组 列古六组
灯影组 陡山沱组
震 旦 系
新 元 古 代
苏雄组
盐边群/会理群/登相营群/峨边群/火地垭 群
莲沱组
板溪群
河口岩群
下村岩群
中 元 古 代
康定群
康定群
四川省西部新元古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华南地层大区
地 层 区 分 区 小 区
昌都-思茅 地层区
巴颜喀拉地层区
四川省东部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地 质 时 代
华南地层大区 扬子地层区 丽江分区 康定分区 峨眉小区 成都小区 上扬子分区 重庆小区 叙永小区 二桥组 巫溪小区 九顶山 小区
年 代 地 层
白土田组 松桂组
白果湾组 大荞地组 丙南组 垮洪洞组
须家河组 马鞍塘组 天井山组 雷口坡组 嘉陵江组 铜街子组 飞仙关组 大冶组 夜郎组
中上元古界岩石 基底地层 地层出露范围
前震旦纪基底,主要出露在康定至攀 枝花地区,龙门山、米苍山地区也有 断续出露,属中条期;上部变质地层 以会理群、盐边群、峨边群等地层 为代表,分布于泸定至攀枝花广泛 地区,属中浅变质岩系,为晋宁期变 质作用变质作用产物,构成扬子克拉 通的褶皱基底。盖层:部分的变质 岩由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三叠 系变质地层组成,主要分布于四川 的西部和西北部,具有多期变质作用 的特点,以浅变质岩系为主,部分地 区可达中深变质。
四川的基底分别由块状无序的结晶基底及成层的褶皱基底 两个构造层组成,分布于盆周山区及攀西地区。结晶基底以康定 杂岩、彭灌杂岩等为代表,多由中、深变质的杂岩及少量超镁铁 岩组成,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形成于太古一元古代;近年研究表 明,结晶基底可分为变质表壳岩和深成侵入体二部分,前者以康 定群为代表,后者为8~10亿年左右侵入的各类岩浆岩。褶皱基 底由浅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变质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组成,厚度一般在3000米以上,褶皱等形变剧烈, 形成于中一晚元古代,包括了会理群、盐边群、黄水河群、火地 坝群。通木梁群等地层单位。
下古生界岩石 地层出露范围
缺失 沉积
缺失 O-S
下古生界岩石 地层分布范围
四川省东部早古生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华南地层大区 扬子地层区
地 质 时 代
丽江分区
康定分区
上扬子分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峨眉小区
成都小区
重庆小区
叙永小区
巫溪小区
九 顶 山 小 区
年 代 地 层 S4 S3
车家坝组 回星哨组
小溪峪组 回星哨组 韩家店组 秀山组 溶溪组 马脚冲组 石牛栏组 松坎组 龙马溪组 小河坝组 罗惹坪组 新滩组 纱帽组 茂 县 群
年 代 地 层
中咱小区
稻城小区
木里小区 英珠娘阿 组
雅江小区
雅江组
金川 小区
拉纳山组 勉戈组 三 叠 纪 巴塘群
喇嘛垭组 勉戈组 根隆组 列衣组 图姆沟组 曲嘎寺组 马索山组 甘 孜 理 塘 蛇 绿 岩 群
两河口组 新都桥组 侏倭组 杂谷脑组 塔藏组 扎尕山组 菠茨沟组 大石包组 三道桥组 漳腊群 叠山组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其地层、岩 石类型、地质构造、地貌十分复杂!
龙门山 5.12 Ms 8.0
四川盆地
2010年地层学培训材料
四川省区域地层简介
四川省地 层区划图
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Ⅵ3)
昌都— 思茅地 层区 (Ⅵ2)
巴颜喀拉 地层区(Ⅵ1) 扬子地层区(Ⅵ4)
进一步划分为 7个地层分区 和13个小区
巴颜喀拉地层区 玉树-中甸地层分区 中咱小区 雍忍组 散则组 格扎底组 物洛吃普 组 稻城小区 木里小区 玛多-马尔康地层区 雅江小 区 金川 小区
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 摩天岭地层分区 九寨沟 小区 降扎小区
年 代 地 层
通化组 米黑组 物洛吃普 组 瓦厂组 人公组
卓乌阔组 舟曲组 迭部组
S
志 留 系
缺失 沉积
缺失沉积
中上元古界岩石 地层分布范围
四川省东部中-新元古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地 质 时 代
华南地层大区 扬子地层区 丽江分区 康定分区 峨眉小区 成都小区 上扬子分区 重庆小区 叙永小区 巫溪小区 九顶山 小区 灯影组 观音崖 组 南沱组 大塘坡组 开建桥组 古城组 盐井群 南 Nh 华 系 黄水河 群 青 白 Qb 口 系 蓟 县 Jx 系 ? Z 年 代 地 层
香溪组 T1
三 叠 纪
中窝组 白山组 盐塘组
巴东组 嘉陵江组
T2
三 叠 系
青天堡组 黑泥哨组 宣威组
大冶组 大隆组
T1
龙潭组
吴家坪组
二 叠 纪
树河组
峨眉山玄武岩组
吴家坪组 孤峰组
玄武岩 组 P 铜陵沟 组
阳新组
茅口组 栖霞组 梁山组
二 叠 系
四川省西部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华南地层大区 地 层 区 分 区 小 区 昌都-思茅 地层区 金沙江地层分区 奔子栏江达小区 巴颜喀拉地层区 玉树-中甸地层分区 玛多-马尔康地层区 南秦岭-大别山地层 区 摩天岭地层分区 九寨沟 小区 降扎 小区
巴颜喀拉地层区
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
玉树-中甸地层分区
玛多-马尔康地层区 金川 小区 西沟 组
摩天岭地层分区 九寨沟 小区
年 代 地 层
中咱小区
稻城小区
木里小区
雅江小区
降扎小区
石 炭 纪
顶坡组
邛依组 雪宝 顶组 岷河组
石 C 炭 系
塔利坡组 苍纳组
益哇沟组 下吾那组
益哇沟组
D3
下吾那组
泥 盆 纪
穹错组
新元古代岩石地层
南华系在攀西地区及若尔盖~平武地区堆积了数千米的杂 色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以苏雄组及开建桥组具有代 表性,与四川盆地东缘冰水沉积物(列古六组)形成强烈的对 比,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元古代褶皱基底之上。 震旦系以大套碳酸岩为主,白云岩占有优势,以灯影组具 有代表性,厚度一般<500米,其沉积时限可延续至早寒武世 早期。下古生界在四川省东部层序较为完整。其中,寒武一奥 陶系由海相碎屑岩及碳酸岩组成,总厚达2000余米。区内由 西向东碳酸盐岩含量增大,局部夹有厚度较大的古杯灰岩礁体, 含有丰富的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志留系以富含笔石的页岩 为主,川南及盐源地区夹有较厚的生物礁灰岩,造礁生物以珊 瑚及腕足类为主,厚度约500~1300米不等。
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
金沙江地层分区
玉树-中甸地层分区
玛多-马尔康地层区
摩天岭地层分区
年 代 地 层
奔子栏江达小区
中咱小区
稻城小区 水晶组 蜈蚣口组
木里小区
雅江小 区
金川 小区
九寨沟 小区 水晶组
降扎小区
Z 蜈蚣口组 查马贡群
震 旦 系
新 元 古 代
木座组
木座组
白衣沟群
南 Nh 华 系
下咯沙组
碧口群
中-新元古代基底地层
O3
奥 陶 纪
大河边组
大堡群
O2
奥 陶 系
蒙措钠卡组
邦归组 颂达沟组 额顶组
O1
∈3
寒 武 纪
呷里降组 小坝冲组
渭门 组
太阳顶组
∈2
寒 武 系
∈1
四川省下古生界岩石地层
在四川西部茂汶一木里一线(扬子西缘)及巴塘 地区,范围较局限。在扬子西缘寒武系多以变质碎屑 岩(黑色千枚岩、板岩)为主,夹硅质岩及少量碳酸 盐岩,厚度不足500米;奥陶、志留系以砂板岩、千枚 岩为主,夹凝灰岩、条带状的灰岩、硅质岩及生物灰 岩等,厚度达1000~2500米。金沙江东侧的巴塘地区 寒武系为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厚度近 5000米,奥陶、志留系均以结晶灰岩—白云岩为主夹 变质碎屑岩,厚愈3000米,含有较为丰富的三叶虫、 腕足类及笔石等生物群。
四川省西部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
扬子西缘,岷江流域及金沙江东侧的巴塘地区层序较完整。在几条深大 断裂带上有二叠系岩块产出于混杂堆积物中,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基性 火山岩,火山角砾岩变质碎屑岩及硅质岩,厚500~千余米,筵类、珊瑚及 腕足类化石均较丰富。金沙江一带存在大量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 及中酸性火山熔岩,总厚可达3000米以上。三叠系全区普遍发育,厚度巨 大,甘孜-理塘断裂带以东的马尔康—雅江地区为一套厚度达数千米至愈万 米的灰、黑色变质砂、板岩系,具复理石特征,富含海相双壳类化石,以 Halobia具代表性,称为”西康群”。北部阿坝地区该套砂、板岩系以黄绿 色为主,富含火山碎屑,称为“草地群”。甘孜-理塘断裂带以西的义敦地 区,统称“义敦群”,总厚度超过5000米;下、中统以砂板岩为主,夹数 量有限的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及硅质岩;上统以灰色砂、板岩为主,夹 大量碳酸盐岩、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岩,常构成互层,含丰富的海相双壳类、 腕足类、六射珊瑚及头足类化石,上部广泛含有煤层。此外,在岷江东侧 出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三叠系,未变质,缺失上统,残厚1500米左右, 旧称”漳腊群”。金沙江东侧也有下三叠统分布,为杂色板岩夹中酸性火 山岩,厚数百米;得荣等局部地区出露少量紫红色砂、砾岩夹泥灰岩互层, 厚数百米,过去称“茨冈组”,可能为藏东三叠系的东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