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否一致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1.经济及道德关系(1)经济决定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反映。
随着经济发展,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提升。
(2)道德对经济反作用。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要条件;良好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市场经济逐利性、使得某些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而有关执法、监管部门缺失,则使得市场缺陷和弱点进一步暴露。
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特别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
(一)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提问:市场经济哪些方面是需要用法律来规范?我们又有哪些相关法律呢?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问: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主体是谁?是企业。
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为。
我国通过哪些立法来管理市场主体经济行为?《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
当然,除了企业行为以外,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制约,其利益也有法律保护。
相关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省会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价格行为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问题。
提问:如果你是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了带有价格欺诈产品,你会怎么处理?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我国目前通过了哪些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3.用法律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我国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事实上和政府监管力度、执法力度不够有关。
因此,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和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必须要置于法律规范之下。
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作什么,可以通过何种经济手段来进行经济管理等,都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
发展经济不忘扬道德之光
发展经济不忘扬道德之光当谈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经济的快速增长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然而,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一种重要的力量,那就是道德。
我们不能只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并扬光道德之光。
一、道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道德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一方面,道德的根本是秉持善良的行为准则,我们需要依靠道德意识来规范个体的行为。
道德的根本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只有构建起良好的道德体系,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
然而,经济的发展又为道德提供了条件。
经济的繁荣为人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了实现道德行为的基础。
二、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互动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进而开始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提升。
这时,道德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引导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保持道德操守,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同时,道德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约束和规范。
一个拥有高度道德意识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度高,交易活动能够更加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反,道德沦丧,则会导致欺诈、腐败等现象的滋生,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因此,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
没有了道德的引领,经济的发展就难以为继;没有了经济的支持,道德的建设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如何在发展经济中扬光道德之光1. 培养良好的道德教育体系。
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让他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2. 倡导公平正义和诚信守法。
政府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动公平正义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建立诚信守法的原则,引导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3. 培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基础,父母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不协调性
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不协调性第一篇: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不协调性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不协调性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由公有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面临这一巨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道德与之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滞后现象。
关键词:经济进步社会道德滞后改革开放现今我国总GDP越居世界第二,伴随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的时代,社会道德的建设却显得逊色许多,出现了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脱轨的现象。
回望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由计划型转向市场型;由公有制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中,完全不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按劳分配,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因此人人都无私心,只是一种集体主义观念。
而现在,主要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干的多就多得,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人们的欲望,私己的追求。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趋动型的经济,人们对利益的极度追求,对物质的奢华享受,促使了一个时代的浮躁。
许多人开始拜金,开始攀比铺张浪费,社会风气被带离正轨,不良风气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以及追求的目标。
目前,经济发展的太快,人们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一天不再谋求生计。
生不起、养不起、死不起……种种不平衡的现象让更多人对金钱充满了极度的欲望。
《非诚勿扰》中的那位“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面笑”年轻女孩,或许是社会的一种无奈,也是经济发展过于迅速,压迫着许许多多低收入者人群放弃自己美好的到的夙愿,背离崇高,走向歧途。
当“我爸是李刚”这样的幼稚而又傲慢的语气传入我们的耳朵的时候;当郭美美事件引发我们对慈善行业纷纷热议的时候;当药家鑫疯狂砍人八刀致其命的时候,我们在想,是财富造就了一些富二代的无知与狂妄,这是物质条件与精神充实的巨大反差。
经济的发展迷失了道德建设的方向。
因此,道德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经济的过热发展的制约与驱动。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不一致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不一致性
以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分析: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 同步,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 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权钱交易这种古老而落后的方式至今还在影响中国 的吏治,因而滋生了大量腐败行为,官员正是遵循 这种“传统”,打着“人民公仆”的旗号,以权谋 私,中饱私囊。 综上,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不一致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 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 成平等友爱的关系。但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 ”,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 义等,干扰市场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 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违反经济道德的 现象,如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现象。 综上,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不一致。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不一致
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 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 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 德建设的发展。
经济明: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 是道德素质并没有相应提高,在某些富人圈 里,吃诸如鱼翅之类的珍稀动物成为身份的 象征,很多动物因而惨遭猎杀,这对于保护 物种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很不利。这体 现了他们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不一致。
举例说明:
2.当今中国是法制社会,某些利欲熏心 的商人忽视了道德乃至法律的约束,片面 地追求利益,短期来看积累了大量财富, 长期以来却破坏了市场秩序,阻碍了产业 有序健康地发展。
论经济水平与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论经济水平与道德水平,文明程度之间的关系--魏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摘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道德文明的关注也日益增加,我所要讨论的就是经济水平与道德水平,文明程度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所说的,是相对的关系而非是绝对的。
引用一句广告词,世事无绝对。
道德文明与经济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关键字:道德经济文明犯罪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1我认为,一个地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该地区的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世博会刚刚结束,在世博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个不文明的现象——插队。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有这种行为的人大多是中国人,并且是以外地来沪参观的人为主。
反观上海本地,或者是一些外国友人,他们则更加有秩序。
我在参观世博是就遇到了许多这样的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操外地口音的女人,在排队进入沙特馆的过程的她数次爬上围栏,大声叫喊,并且她一个人招来了5个人插队,当有一个老人和她理论时,她竟还理直气壮的说老人多管闲事云云。
同样在轨道交通线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在1号线人民广场站,人们能自觉的排队上车,但是在3号线长江南路站,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上车,有时车上的人竟会被堵在车上无法下车,而在经济更为发达的香港,排队坐车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
同样是公共交通,在上海的公交中,人们基本都能自觉地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但是在北京,通过我自己在北京的经历和与北京同学的交流,在北京的公交车上因为一些小事儿大大出手的事屡见不鲜。
通过这些事例,我想说明的就是,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这个地区的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也会相对的更高一些,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不能可能说每个人的水平都会更高一些,只能说是总体水平。
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受教育的机会与受教育的程度相对的也会高一些,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一个人对社会认知也会更加深刻,他的道德水准就会有比接受教育较少的人高的机会,这里我们说的只是机会,因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不仅仅受教育影响,与环境等其他客观因素也有关系。
公民道德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公民道德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公民道德是一个社会的基石,它体现了社会中个体的道德水平和行为标准。
而经济增长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
然而,公民道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往往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公民道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析其相互作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公民道德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善良、诚实、守信的社会,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秩序。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商业交易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然而,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公民的道德自律,市场上就会出现许多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这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反,如果公民道德水平高,人们更加注重诚信和道义观念,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这将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其次,经济增长也会对公民道德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
在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相对薄弱的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可能会受到冲击。
然而,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将积极引导公民回归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此外,公民道德和经济增长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公民道德的提升能够积极影响和推动经济增长。
首先,良好的公民道德水平有利于建立社会信任和互助的网络,使经济合作更加高效。
人们愿意合作共赢,并且有更高的合作意愿,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其次,公民道德的提升可以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知识经济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在一个具备高度社会道德的环境中,人们对创意和创新的追求将更加积极,这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反过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能促进公民道德的提升。
首先,经济增长提供了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的道德素养有望得到全面提高。
其次,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稳定社会,减少社会不安因素,从而为公民道德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八角初中向晓梅市场经济是求利经济,这势必与中国传统道德中许多道德规范发生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这又必然要求人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
因此,如何重新看待我国的传统道德,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仅是一场新型的经济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碎了旧的传统道德的枷锁,确立了与时代同步的道德观念,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由此可见,合理、有序、科学的市场经济不是道德的堕落而是道德的进步。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道德规范的力度,从而提高了社会主义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强制作用,充分体现出道德本身的价值。
社会上曾经盛行“道德能值几文钱”、“要不要道德无所谓”的论调,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使得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
正是由于道德作用力的疲软,才使得道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践踏,道德的自身价值大大降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道德行事的人,会依靠自己的诚实合法经营或对顾客和消费者的责任心赢得信誉,其他的人也乐意同他往来,有钱赚的让他赚,有什么信息尽快给他提供,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相反,没有道德的人,由于对别人欺诈,毫无真诚可言,其他人不愿与之往来,从而陷入孤立状态。
他在道德上受到的最大的处罚就是无人相信他,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没有经济上的伙伴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将会一败涂地。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通过不道德手段可以谋得一份利益,如投机倒把、以次充好等行为,但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完全是一种侥幸,或迟或早,他总会由于自己的不道德而断送自己的一切。
经济发展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道德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经济繁荣让人们追逐个人利益的渴求远超过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
这种现象无疑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随之而来的是贪欲和功利心的日益膨胀。
人们开始将个人利益置于道德准则之上,追逐利润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中心。
在商业领域,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不正当竞争现象频频发生,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牺牲了职工的权益,甚至违反法律法规。
这种现象无疑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道德危机和信任危机。
其次,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盛行。
在以前的社会,崇尚集体荣誉和家族责任,个人的利益往往要服从大家的利益。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个人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追求自由、独立和个人权益的价值观念逐渐加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种情况下,一些社会道德观念应运而生,例如自私自利、追求虚荣等。
然而,经济发展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并非一味地消极。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这种情况下,一些人更加关注个人幸福感的提升,也更加重视自己的道德素养。
他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一些新的社会道德观念逐渐兴起,例如互相尊重、关爱他人、追求精神满足等。
而在个人发展方面,经济的繁荣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促进了知识和智慧的积累。
通过不断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从而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这种向上的学习和培训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对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迅速发展刺激了贪欲和功利心的膨胀,个人主义也盛行于社会,这无疑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了不良影响。
然而,经济繁荣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促使人们关注个人幸福感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并在繁荣的背后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
经济进步是否等同于道德进步
经济的进步是否等同于道德的进步摘要: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日益突显,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也在飞速地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并不代表道德水准的提高。
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人与人在生活中产生的行为准则,不靠任何的法律维护,关键看个人的行为与修养。
在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道德经济人性之前在网络上,观看到一个长达17秒的视频,一个妙龄女郎,在等公交车,在等车的同时,她不停地刨着手里的鸡蛋,鸡蛋壳丢了一地。
妙龄女郎的一旁是一位身着黄色环卫衣的环卫工人,环卫工人一边扫着掉了一地的鸡蛋壳,一边和妙龄女子说,请不要乱扔垃圾。
妙龄女郎没有停止自己的行为,而是丢得更厉害了,在一旁等车的人,都指责妙龄女郎的行为,让她捡起地上的垃圾。
妙龄女郎急了,反而转过身破口大骂。
这段视频里所上演的,是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的情境。
每天都有行人乱扔垃圾,而在我们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繁荣的国家,这样的事情却是屡见不鲜。
什么是人的基本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社会集体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要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便产生了调节行为的准则。
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准则来评论一个人的行为,而且根据这些准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当人们按照一个社会集体的行动准则去行动时,我们就说他的行动是合乎道德的;一个人不按这个集体的行动准则或是直接违反这个集体的行动准则去行动时,我们就说他的行动是不道德的。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并没有赞扬道德也在高速地发展,反而是在批评一些人的行为,说他们不道德。
而我们自己又是否达到道德的基本水平了呢?这还得打个问号。
我们常常说别人不道德,危害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当我们侵犯了别人的利益时,我们还会认为自己是不道德的吗?道德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或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是否道德。
只能靠个人自身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不能完全依靠别人的监督。
在我国,一些小视频,小电影,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共鸣。
这些宣传片,是在宣传道德的重要性,无疑是告诉我们,做人要道德。
浅谈富与德的关系
我们组的报告的主题是“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否可以兼得”,此次报告我没有上台,这里,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在传统的观念里,富与德二者的关系在原则上是对立的,认为“贫则德高,富则腐化。
在中国的成语中也多有“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等极具贬义的词语。
在现当代的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腐化和道德沦丧现象使人们对德与富关系的争论重新升温。
这个被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早在18世纪苏格兰并入英格兰后,苏格兰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得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聚焦在德与富的问题上。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财富的增长导致欲望的扩张,私欲蒙蔽了理智,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发生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的忧虑,纷纷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攻击。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德与富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立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富裕是人的物质欲求得到满足,从而有更多的精力追求精神的满足。
然而人性情感是难以捉摸的,人的自私本能使人从利己心为出发点追求自身的利益。
人与人之间的对比使人们心里产生不平衡的情绪,刺激个人私欲,产生拜金主义。
欲壑难填,在公利与私利的对比中,许多人往往会选择后者。
但这不意味着富裕就会导致道德情操的堕落。
在富裕与道德关系中,使道德堕落的是人的本性。
外因起影响作用,但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内因。
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中人们虽然主观上是利己,但客观上造成了利他的结果。
人虽然本质上是利己的,但人也在追求着美德。
儒家认为财富的目的在于致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我国古时有许多富豪在富裕之后致力于慈善事业,如修学堂,修路造桥等,造福后代,流芳百世。
马克思认为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人的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良心1。
斯密则把它比喻为心中的居住者,心中的居住者“它是理性、道义、良心,心中的那个居民,内心的那个人判断我们行为的伟大的法官和仲裁者”2。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历史统一
一
方发达国家经过漫长 的实践探索, 先经历 了市场经济 的自 然成熟过程 ,后来逐渐发展 出对市场经济结果的干预功 能, 在市场发展 的必要和可能 的基础上 , 逐步发展出对市 场经济具有矫正作用 的道德规范 , 从而形成 了比较成熟和 完善的习俗化和大众化的商业道德。
那么 , 市场经济本身道德性的立足点在哪里呢?市场经济 的特征表 明, 市场经济 内在的具有道德的意义 , 它合乎道 德性 , 但 同时我们也应 当看到 , 合乎道德一般来说是指 向 结果的合理 , 而并不表明动机合理 , 而具有道德价值 , 按照 康德 的说法 , 恰恰需要 的是出 自责任的动机的合理。 所以, 市场经济 的道德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它具有价值导向 , 也就 是说 , 他有合理 的方面, 但其合理性是有限度 的, 市场机制 同时也内涵着一定的社会风险与道德风险, 这一点从市场 经济的几个特点都可 以比较 明显地表现出来 。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约束和规范 , 但这种市场道德和 般我们所说 的社会道德是有差异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道德 , 他的起点将是一种“ 底线道德” , 或者“ 道德基准线” , 肯定所有 的人在不损害他人 的条件下有权利追求 自己生 活意愿 的满足 ; 而且 , 道德理想 的追求和完善是一种全然 个人的事情 , 无法获得一致 的意见 , 更不能用国家的力量 去推行一种什么理想 的东西 。市场道德是 一种功利 的道 德, 它是基于公平的原则而产生的 , 凡是符合 “ 公平 ” 的利 益所得 , 都是道德 的。 事实上 , 任何一种经济都不是纯粹意 义上的经济 , 总是浸染着时代 的、 民族 的、 政治 的以及伦理
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是否相协调
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是否相协调“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是否相协调”、社会实践论文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协调性问题2014年7月,我校组织的“三下乡”第一小分队来到了定州市的一个小村庄。
通过发放关于“经济发展”和“道德标准”的调查问卷,我们整理并得出以下结论: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发展的一大口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成为新中国的主要目标,然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发展经济的思想却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有的人认为,“经济发展好了,就什么都好”,“把经济搞上去,所有的就顺利而来了”或者是“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确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上,是否考虑过我们的精神如何照管,关心我们的道德建设如何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突出了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十八大特别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关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报告中强调了社会氛围和社会风尚对公民道德品质的塑造。
可见道德建设是建设美丽新中国的重中之重。
道德建设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维护者,而不能只当享受者;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行动者,而不是只当“批评家”。
正如有人所说:“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了;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是否相协调(2)”、社会实践论文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然而,经济发展的背后我们却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
诸如社会诚信问题、社会冷漠度问题等。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严重滑坡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严重滑坡两者之间的矛盾应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观的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观的关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观也在不断演变。
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观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发展对社会道德观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道德观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社会的心理压力相对减轻。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更容易关注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对于社会正义和公平等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互助和团结。
这种社会道德观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经济发展也会对社会道德观产生一定的冲击。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抛弃原本的道德底线,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
他们可能对他人不闻不问,只顾自己的利益。
这种崇尚利益至上的社会观念,往往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渐渐失去了社会道德规范,忽视了互助和公平的重要性。
这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
同时,社会道德观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人们会更加注重合作与创新,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而如果道德观念落后或者不健康,容易出现腐败、偷税漏税等现象,从而阻碍经济的进步。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会带来道德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多样化。
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职业选择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多元化的道德观念也会带来不同的经济需求。
比如,一些人会更加注重环保,购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一些人注重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这种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可以促进经济的创新与发展,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更加包容和有活力的社会。
总之,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的繁荣可以促进社会道德观的进步,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而社会道德观的演变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观之间的平衡,加强道德教育,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共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稳定的社会。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否一致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否一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这确实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是很有道理的见识。
问题在于∶我们在以主要精力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时候,是否还考虑过要如何照管我们的精神,关心我们的道德水准?而精神与道德生活的内容和水准对于人的生命及其幸福的意义是决不可低估的。
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并且非常推崇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学者曾经这样写道∶"我常想,只有宇宙冥冥之中或有其公正,才能解释为什么许多美国人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会那样地不快乐。
他们有那么好的法治,那样多的自然资源,那样有活力的经济,但许多人居然过着那样差劲的、没有人味儿的生活。
"从西方回来的人,都经常讲到那边令这边人难以想象的豪富,但富裕并不是一切。
富裕并不等于幸福,更不等于人生。
如果我们不照管我们生活的其它方面--那常常是人之为人更重要的方面,即使我们有一天也这样豪富,甚至更富又怎么样呢?且不说我们离这个目标仍然有不少路。
所以,那些虽然同样赞成优先发展经济,但在心里也滋生起一种忧虑和警惕的人们,提出下面的问题也是很自然和有道理的∶"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道德进步?是否能带来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丰富,甚至是否至少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快乐?"我们不能不想这类问题,它是一个我们决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过,我们在此首先要澄清一下这个问题的含义。
当我们问到"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道德进步"时,我们并不是说经济发展要以道德进步为唯一目的,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只有促使道德进步才是可赞许的,或者说道德进步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正当合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所说的"进步"也不是在进化论的意义上说的,这种历史进化在笔者看来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社会的道德水平有时较高,有时较低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也就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对社会的道德水平有一种有益的、促进的、使它提高的作用,在这两者之间是否能建立一种良性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等等。
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个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然而,经济发展不能仅仅看重经济数据的增长,而是应该关注经济发展背后的社会道德价值。
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这种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首先,个人道德的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个人道德的核心是对正义、诚信、公平和道德原则的遵守。
当个人具备这些美德时,他们会更加注重诚信与道德原则来进行商业交易和经济活动。
这就促进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健康的经济发展。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个人道德普遍低下,贪污腐败、不诚信和道德缺失将成为常态,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种缺乏道德约束和诚信的现象会导致市场崩溃,影响人们对经济的信心,甚至导致社会的分化和不稳定。
因此,个人道德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建立在诚信和道德原则之上的经济活动才能够蓬勃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对个人道德也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往往伴随着诱惑和挑战。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个人有可能陷入道德困境,选择牺牲道德原则以获取经济利益。
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可能会采取不道德的方式,如环境破坏、虚假宣传、剥削劳工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个人的道德底线。
因此,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进行,确保经济发展与个人道德的和谐共存。
此外,个人道德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个人道德的提升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个人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时,他们会更加注重环保、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公平的分配。
他们将更多地关注社会责任、公益事业和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个人行为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当个人们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生活保障时,他们可以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追求道德完善和人格的提升。
因此,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个人道德会因经济增长提高吗
个人道德会因经济增长提高吗?经济增长不仅能够让我们赚到更多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而且能够让我们变得更有道德。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历史,你会对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前景有一种新的认识。
我给你推荐的精读书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教授的《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
1、管仲效应在经济学家的眼里,经济增长意味着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但是,我要告诉你,经济增长能够带来的收益远比这些物质生活的改善要多。
我们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穷人的道德水平更高,还是富人的道德水平更高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道德水平。
有一些富人非常贪婪,为富不仁,讲的就是他们。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假如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有道德,那么,穷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还是富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呢?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按照管仲的说法,富人更容易变得有道德。
那么,我们该怎样解释这种“管仲效应”呢?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在《稀缺》这本书里讲到,如果你“拥有”的比“需要”的少,就会感到稀缺。
稀缺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观念。
穷人拥有的资源更为稀缺,所以他们会专注于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他们的行为更符合经济学里所说的“理性人”,也就是说,他们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关心,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占用他们的“带宽”,也就是说,会让他们更难分心去做其它的事情,会让他们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下降,并减弱他们的控制力。
换言之,穷人并非不想变得更加慷慨大方,谦让宽容,但他们更难做到。
反之,当一个人拥有的资源更为充裕的时候,他的视野会变得更广阔,也会更加平和、放松。
所以,即使我们假设穷人和富人都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仅仅由于富人的资源更多,他们就会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道德水平的提高--例子
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道德水平的提高—例子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充裕的物质生活中,开始渐渐感觉到自身精神世界的缺乏。
于是,也慢慢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更高一点的追求,即道德修养上。
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何条件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2、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的核心问题。
目前世界上 " 两种制度、三种类型 " 的国家,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本国经济问题。
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清楚,发展经济是核心问题,南北矛盾的根子也在于经济问题,解决世界各种矛盾最终也要靠发展经济。
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有利于解决世界各种矛盾。
所以,世界各国都强调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决定世界的发展,其他相关资料:1、哈佛经济学家论述经济增长与道德提升的关系/w/2005-11-30/10517580945s.shtml新华网消息:有关经济增长,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是,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是件好事,但对此无休止的追求往往会有损道德。
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并不认同物质利益与道德代价之间永远是誓不两立的观点。
他认为,一个社会如果经历了经济增长就很可能比没有经历经济增长的社会更快乐和更成功。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最近刊发一篇题为《为什么富人必须更富》的文章,解读了弗里德曼的上述观点:反全球化主义者以及其他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最赞成这种观点,即经济的增长和人们对生活水平无休止的追求往往会有损道德。
但支持增长的人认为,增长是值得拥有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也会随之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也会随之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在给我国社会的的各个方面带来生机与活力,它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但是谈到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或者是负效应时,就比较集中于对人的道德的影响,似乎道德的“滑坡”是经济的必然产物,经济的发展与道德的进步是对立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白评判道德进步还是堕落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何在,我们既不能从道德本身去找,也不能从经济本身去找。
根据唯物历史主义的观点,道德是否进步就看它是否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凡是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道德就是进步的道德,否则就是落后的。
也就是说判断道德是否进步的标准,只能是生产力的标准。
而生产力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的进步,也就是说道德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步。
生活中以及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就可以简单的说明这一观点,如果我们的经济较为落后,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不能生产出来,温饱都不能解决,那还谈什么道德,人最重要的就是活下去,温饱都不能解决,那么他只能去抢,最终导致的就是社会的混乱,道德的沦丧。
现在的非洲国家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比较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话,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较好,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国古代的司马迁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一些人的眼睛被自己的贪欲所蒙蔽,比如以前出现的三鹿事件,猪肉精事件”,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会滑坡。
我承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改革开放30 年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当代中国不仅进入了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而且也进入了道德混乱期、伦理失序期。
各种各样的道德事件不断触痛社会的神经,经济发展是否一定会付出道德代价等类似的道德难题盘旋在人们的头脑中,亟需得到有说服力的理性回答。
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的道德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整个社会文明风尚不断改善。
建设精神文明,培育文明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从社会主体来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个公民都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理应成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题。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
一是道德部分出现了“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
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
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当然经济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就比如说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杨月辉:经济发展等于道德良好?
杨月辉:经济发展等于道德良好?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有关情况,并围绕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时称,经济发展说明道德良好。
并列举了三个事实来佐证,其中有一系列重大活动,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素养。
而在一些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国人总是万众一心。
(9月28日《京华时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辞。
王世明所列举的这些,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国家强制性,并且群体较为单一。
所以,笔者并不觉得这就是所谓的“主流”。
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吧,参与志愿服务的皆为大学生,他们本身就有着较高的觉悟。
像2009年国庆大阅兵,参与游行的群众也有一些是“被强制”的。
真正的“主流”在哪里?应该说,经济发展与道德良好并不能划等号。
相反,有的时候,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道德滑坡也就越严重。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王世明副主任发表这番观点之后,媒体报道了甘肃平凉市文明办一位曹姓副主任23日夜间在家中遇害身亡,身中50余刀。
犯罪嫌疑人是曹某的情妇,认为对其用情不专,欲断绝关系,但曹某不肯,赵某担心事情暴露,遂起杀念。
这说明官员道德滑坡的一个鲜活例子。
其次,在现实中,“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企业不诚信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也经常强调“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最后,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危机,隔阂越来越大。
像最近的“搀扶困境”屡见报端,搀扶老人这么简单的举动却被赋予那么多复杂的因素。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道德模范,宣传这些榜样当然很有必要。
但对于现实中的道德困境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以“主流”的论调来掩饰业已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
我们不能老躺着“我们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的宣传口号中,自我陶醉。
须知“和谐社会”并不仅仅是物质丰盛,而更在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
而在现实生活中,笔者看的最多的是浮躁、急功近利。
道德风气好转,政府先行,那何不从重建政府公信力做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否一致
"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这确实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是很有道理的见识。
问题在于∶我们在以主要精力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时候,是否还考虑过要如何照管我们的精神,关心我们的道德水准?而精神与道德生活的内容和水准对于人的生命及其幸福的意义是决不可低估的。
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并且非常推崇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学者曾经这样写道∶"我常想,只有宇宙冥冥之中或有其公正,才能解释为什么许多美国人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会那样地不快乐。
他们有那么好的法治,那样多的自然资源,那样有活力的经济,但许多人居然过着那样差劲的、没有人味儿的生活。
"从西方回来的人,都经常讲到那边令这边人难以想象的豪富,但富裕并不是一切。
富裕并不等于幸福,更不等于人生。
如果我们不照管我们生活的其它方面--那常常是人之为人更重要的方面,即使我们有一天也这样豪富,甚至更富又怎么样呢?且不说我们离这个目标仍然有不少路。
所以,那些虽然同样赞成优先发展经济,但在心里也滋生起一种忧虑和警惕的人们,提出下面的问题也是很自然和有道理的∶"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道德进步?是否能带来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丰富,甚至是否至少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快乐?"我们不能不想这类问题,它是一个我们决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过,我们在此首先要澄清一下这个问题的含义。
当我们问到"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道德进步"时,我们并不是说经济发展要以道德进步为唯一目的,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只有促使道德进步才是可
赞许的,或者说道德进步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正当合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所说的"进步"也不是在进化论的意义上说的,这种历史进化在笔者看来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社会的道德水平有时较高,有时较低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也就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对社会的道德水平有一种有益的、促进的、使它提高的作用,在这两者之间是否能建立一种良性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等等。
我们至少在亚洲可以看到,工业起飞、经济飞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并不是道德的,或者宗教性质的,而是道德上中性的。
所以,到这种起飞的原因中去寻找纯洁的源泉,崇高的动力,总让人怀疑是找错了地方。
这种变化的主要动因可能只是过去民间的小传统翻转成了现代平等社会的大传统而已。
另外,我们也曾指出过这种求利欲望的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无穷扩大,难以满足的性质,一是它的互相冲突、难以兼顾的倾向。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对道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认为还是可以有一些积极的影响,这里需要分析∶首先是积极影响的一定的方面,即必然发生的方面∶经济的繁荣将促进公共生活中某些直接与物质生活水平有关的规范得到改善,比方说∶由于交通工具的充分提供和享有,人们将不必再去挤车,夹塞或倒腾车票。
据说日本的黑社会中人甚至不去从事贩毒,因为他们有其它的大量牟利手段"高薪养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道理的。
中国古人常说要使人们"不忍"、"不敢"、"不能"犯罪,在现代新加坡的经验中,还加上了一条,即提供优裕的生活条件而使人"不必"去犯某些罪恶。
这也就是《管子·牧
民篇》所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人们长期为这两句话争论不休,在我看来,我们不能否认"礼节"、"荣辱"也是道德,不能否认"仓廪实"、"衣食足"也有助于道德,但这"礼节"、"荣辱"并不是道德的主体,更不是道德的全部。
我们必须指出,那些直接得到经济发展促进的规范还是只占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较小的一部分,也是较表面的属于公共礼仪的一部分。
而正因为它们是较表面的,所以容易使人看到这方面的进步,从而也夸大这方面的进步。
津津乐道于"有了很多辆公共汽车或出租车,私家车,人们就不会再去挤车了"的人们很容易忘记这一道理∶确实,人们不会再去挤车了,甚至养成偶尔车少也不再挤车的习惯,但是,如果他们在道德水准上没有真正的提高,公共汽车虽然够了,却还有其它很多更重要的不够的东西,而在那些不够的东西上,人们是否也能不互相排挤,不互相践踏呢?
我们一致认为∶道德就其主要部分而言,肯定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然而然地提高的,但是,道德还是有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提高的--如果我们加进这一因素∶如果人们对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对道德规范与精神价值有足够的尊重以及在生活实践中有相应的持之不懈的努力。
宿舍成员:任鑫 152100924
田培 152100929
焦宁 152100940
赵云飞 152100937
李新宇 152100919
张雷152****3315软工(移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