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分析原因
问题三:职能部门未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等问题。
管理要求:制度建设、宣教培训、评价管理路径、结果应用并持续改进。
思考: 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度是否完善?制度中的管理要素是否—齐—全来?自于《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是否对临床医技科室有教育培训,大家需遵守的要素是什么? 职能部门分工是否明确,由哪个部门监管?是否有专人负责? 是否制定有评估标准(表)? 是否对职能检查人员有同质化的培训,检查人员需检查的要点是什么?
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目录
C O N TA N T S
01 发现问题 Identify problems
03 分析原因 Analyze the cause
02 梳理流程 Sort out the process
04 解决方案
Solution
01 发现问题 Identify problems
发现问题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 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危急值管理没有形成闭环
02 梳理流程 Sort out the process
梳理流程
定义: 《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
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危急值,是指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临床医护

——《当获快师记来危临危或录的自急床险值报速值时科值班告度于接间室时医信报《获。是,师息告医登护应,和经记士以并报治疗本接最在告医质》量安全床若值时必核科临与,要检心室床患医时查制共科者技可、同室病科以度检查发情室重验要找现不应新。点原危相与进因急符临行释,义》
核实
通知
记录

危急值PDCA案例

危急值PDCA案例

危急值PDCA案例在医疗行业中,危急值PDCA案例是非常常见的。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例,具体介绍危急值PDCA案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案例背景:在医疗机构进行的一次研究中,发现患者的其中一种罕见病在该机构的诊断率呈下降趋势。

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负责该病种诊断和治疗的医生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导致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比较多。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医疗机构决定采取危急值PDCA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PDCA实施过程:1. 计划阶段(Plan):在该阶段,医疗机构首先召集了相关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会议,明确了改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针对该病种,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执行阶段(Do):在该阶段,医疗机构根据制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还对该病种的相关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确保能够更好地支持诊断和治疗工作。

3. 检查阶段(Check):在该阶段,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行,对改进后的流程和设备进行了检查和评估。

通过回顾病例和患者反馈,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显著下降,病例正确率大幅提高。

4. 行动阶段(Action):在该阶段,医疗机构对已经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

经过讨论,决定将相关培训纳入医院的继续教育计划,以确保医生和护士能够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PDCA实施效果:通过危急值PDCA的实施,医疗机构显著提高了该罕见病的诊断率和治疗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和治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总结:危急值PDCA案例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质量改进方法之一、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培训改进和监控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然而,要实施成功的危急值PDCA案例,还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支持和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医学检验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策略。

而在医学检验中,有一类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即危急值(Critical Values)。

危急值是指与患者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迅速影响临床意义的检验结果。

正确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危急值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至关重要。

1. 危急值的定义和意义危急值是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检验结果,具有临床重要性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的结果。

危急值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脏、肝脏、肾脏等)的异常指标或严重感染标志物的异常升高。

正确、及时地报告危急值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后果。

2. 危急值报告的评估分析为了确保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流程和质控措施。

首先,需要定义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根据相关的疾病指南和专家共识,明确何种检验结果被归为危急值。

其次,建立起报告危急值的机制和流程,明确报告人员、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间等细节。

同时,要保证报告人员具备专业的背景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危急值情况。

最后,建立反馈机制和监督体系,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3. 持续改进的措施为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持续改进的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其次,建立危急值的电子化报告系统,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设立危急值的质控小组,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的审核和评估。

最后,开展危急值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和统计,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报告流程。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危急值的管理和评估分析,并不断持续改进报告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对于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分析本项目的监测目标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情况,时间跨度为XXXX年X月至XXXX年XX 月。

预期结果是该制度的质量能够持续改进。

然而,项目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对制度内容掌握不全面、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危急值漏登记、危急值报告时间未精确到分钟以及抢救记录过于简单等。

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包括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知识不重视、医师责任心不强、书写者责任心不强、上级医师未及时检查抢救记录、科主任不重视,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降低危急值漏登记率、规范抢救记录的书写、完善核心制度管理奖惩办法、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个人绩效考核、加强科内病历质控力度等。

同时,还进行了在架病历质控检查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科室。

最终,数据追踪和效果分析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持续改进效果。

在XXXX年X月至XXXX年XX月期间,我们对医务人员对两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了统计。

2.调查范围及方法本次调查的范围为XXX的全体医务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3.调查结果经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医务人员对两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

4.问题分析造成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掌握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如缺乏相关培训机会、忙于工作等。

5.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的掌握程度,我们建议加强培训和教育,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提供方便快捷的研究途径。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政策宣传和解读。

危急值管理与持续改进

危急值管理与持续改进

危急值记录、处置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教科(2018年7月)危急值记录、处置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因此,危急值的规范管理对医院的医疗安全至关重要。

一、项目背景。

我院至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危急值管理一直处于较为单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检验、检查科室发现有危急值情况后,及时通知相应科室,相应科室登记后,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医教科通过2017年10月到2017年12月对危急值管理的检查过程中,发现危急值记录不规范,漏登,错登,缺项情况严重,危急值处置不及时,绝大部分病程记录中无危急值处置记录,危急值管理存在较大的盲区和漏洞,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为切实加强我院危急值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医教科经过充分的调查和不断落实整改,逐步实现了我院危急值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通过HIS系统实时提醒、监控和统计,配合每月医疗质量的监管工作,在提高我院危急值处置质量的同时,也规范了危急值的记录,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PDCA过程。

(一)现状分析。

1、危急值报告范围情况。

医教科通过到临床科室现场调研发现,我院医院危急值报告范围和临床科室及检验、检查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范围均不统一,存在多个危急值报告范围的版本,导致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不知道是否符合危急值处置范围,导致我院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率一直较低,此项结果因无准确数据来源,无法进行统计。

2、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从2017年10月到2017年12月的医疗质量检查危急值管理检查中抽查发现,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知晓率为55.5%,对危急值处置后要有危急值处置记录知晓率仅为20%,因此可以看出我院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报告范围知晓率非常低。

3、危急值统计分析工作情况。

经过医教科对检验、检查科室危急值登记的检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我院危急值统计分析工作滞后,原因是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如全靠手工统计工作量相当巨大,且还会出现统计误差情况,统计准确率不高,不利于对危急值分类统计工作的分析。

危急值管理的PDCA持续改进PBL课堂讨论课件

危急值管理的PDCA持续改进PBL课堂讨论课件

PBL教学法在危急值管理中的案例分析
01
02
03
选择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危急值 管理案例,如患者突然出 现严重病情变化等。
分析案例
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 探讨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和解决方案。
总结与反思
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 提炼经验教训,提高危急 值管理水平。
04
危急值管理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必要性
医疗质量提升
医护人员成长
通过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危急值管理 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持续改进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 素养和应对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患者安全保障
及时、准确的危急值处理能够保障患 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持续改进的方法与步骤
数据分析与反馈
制定改进措施
实施改进措施
效果评估与反馈
总结词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危急值管理意识
详细描述
定期组织危急值管理培训,确保医务 人员熟悉危急值标准、报告流程和处 理措施。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 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管理的 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
制度建设与流程优化
总结词
完善相关制度,优化管理流程
详细描述
制定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优化危急值报告、处理和反馈流程, 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响应速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危急值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危急值管理的pdca持续改进 pbl课堂讨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危急值管理概述 • PDCA循环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 PBL教学法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 危急值
危急值管理概述
危急值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规范书写持续改进案例分析问题聚焦患者男,56岁。

2011年11月12日2PM因突发头晕恶心面色苍白视物旋转无法站立2小时急症入某医院急诊内科病房。

病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200/160,自服降糖药维持在140/100左右,近一周未服用降糖药;糖尿病史2年,自行注射胰岛素,餐前血糖5.4,近3天未测”。

辅助检查:血压150/110,血糖9.4,余正常。

初步诊断:头晕待查,Ⅱ型糖尿病,高血压Ⅰ级诊疗计划:监测血压血糖Bid,完善颅脑MRI等。

次日1pm,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肌力4级,下肢2级,左侧正常,巴氏征(+),左侧鼻唇沟变浅,血压170/120。

诊断“脑梗死”,急转神经内科。

转入后颅脑MRI 显示为脑干梗死,给予降压脱水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措施,但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入ICU抢救一月后因经济困难自行出院。

医疗事故鉴定意见:违反危急值报告处置制度,延误对超急性脑梗的溶栓处理:入院次日上午9am颅脑MRI发现脑干延髓急性脑梗塞,至1pm患者出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病程记录中未记录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病人管理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未尽应尽的谨慎注意观察义务。

口服降压药无法控制仍维持高血压状态下,未积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致新的桥脑梗塞灶形成。

由此看来,临床工作中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及时记录至关重要,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中规范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迫在眉睫。

现状与原因“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我院自2011年12月7日制定并开始实施《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不断评估、修改及完善信息网络系统,逐渐强化危急值项目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置、有效沟通及高效服务为管理目标,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及持续改进

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及持续改进
Abs t r a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s e a r c h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p r o b l e ms f o r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a n i c V a l u e R e p o t r S y s t e m a n d p r o mo t e t h e c o n t i n u a l
d e p a r t me n t s a n d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Pa n i c Va l u e Re p o t r S y s t e m d u in r g J a n u a r y, 2 01 0 一De c e mb e r , 20 1 2 wa s c o n d u c t e d .Re s u l t s F o r mo s t
Me c a 1 Ma n a g e me n t
检验危 急值  ̄ g i l S 床应用 管理及持续 改进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Co n t i n u a l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Cl i n i c a l Ap p l i c a t i o n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t h e s y s t e m. Me t ho ds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r e p o te r d p a n i c v a l u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e x a mi n a t i o n i t e m, s p e c i me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mo n g t h e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PDCA一、检查问题:“危急值”(Critical Values)就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从其定义即可瞧出危急值的重要性。

我院 2016年9月20日制定《云安区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并从10月份开始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及处置管理,逐渐严格要求,已取得初步成效,由开始零星登记,到有较多的漏登记、未处理,再到仅部分的遗漏。

2016年11月与12月医务科进行二次督查时仍有部分科室有漏报告、漏登记、未处理、无记录、登记不规范等情况。

二、成立专项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医务科决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对进行调查分析,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急值漏登、未处理的现象存在,促使危急值的登记、处理质量持续改进。

三、PDCA过程(一)、制定时间表 2017年1月5日召开专项小组会议,并制定计划如下:时间表内容时间备注专项小组会议 2017年1月5日(下午)现场调查2017年1月6、9、10日制定新的调查表2017年1月10日自查自检2017年1月10日至2月10日效果检查2017年2月13日总结会议2017年2月16日(下午)(二)、现场调查通过1月6、9、10日多个临床科室现场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在少数临床科室发现仍有少部分的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与及时处理;而医技科室的医生对危急值不重视,存在漏报告、迟报告。

上述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医患纠纷。

现场检查结果如下:类型分布情况科室分布情况(三)、原因分析通过与相关的医师沟通并汇总分析原因如下:1、医务科层面的问题:医务科虽然以现场督查过2次,但每次查过后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也未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仅口头要求科室整改。

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报告

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报告

“危急值”执行情况持续改进案列一、问题聚焦1、在月质控检查2018年3月医疗质量的活动中发现临床及医技科室在“危急值”该项核心条款中执行情况较差,出现问题有医技科室登记时间未精确到分,临床科室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相关处置记录不详等多种问题;故于4月9日专项抽查一医技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抽查中发现:2018.01.05-3.28期间登记时间未精确,患者男女性别字母替代,不规范;危急值登记本中有涂改现象,较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楚;危急值登记本中漏项,无住院号(2018.27 2018.3.4杜莎莎患者)等;遂立即要求该科室整改。

2、目前虽未造成医疗事故及严重后果、纠纷等,但存在极大的医疗风险;由上述执行情况来看,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3、加强危急值管理的原因:1)、危急值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是指该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早的干预及治疗;2)、我院自2015年制定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范围以来,并在逐渐强化危急值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理、高效服务、有效沟通为管理目标,来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二、针对上述危急值执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建立QC小组,QC小组成员如下:业务院长兼医务科科长刘耀辉担任QC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王登、李晓英、杨欧、康刚才、杨靖、王兴国、陈萍以QC小组通过PDCA进行持续改进。

三、PDCA循环:P(计划)(一)确立工作目标及整改措施:1、通过多种途径质量管理,加强危急值督查;2、针对危急值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层面的整改措施;(二)工作进度安排:1、问题查找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医务科进行月质控检查,并对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差的科室临时专项抽查;找出我院危急值问题薄弱环节。

2、汇总阶段:危急值问题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3、实施阶段:4-6月根据整改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

D(实施)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具体开展情况如下:1、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抽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3月90份,汇总问题及问题出现频率如下(见图一、图二、图三);图一图二问题份数占每月抽查总份数面积图图三2、根据以上检查数据及出现问题频率,目前我院在危急值主要存在的问题,现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见图四)。

危急值PDCA案例

危急值PDCA案例

危急值管理持续性改进
针对我院等级医院评审时,危急值管理凸显的问题,进行持续整改。

在内审员检查及预评审过程中发现问题如下:1 •院、科两级制度不一致;危急值报告项U及范用不一致;2.危急值项U及数值不能依据指南要求及时更新;3.危急值报告流程相关人员知晓不足(知晓率45%): 4.危急值处置后效果追踪不及时等。

危急值管理做为核心条款,“危急值”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可使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釆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发生意外,出现严重后果。

它在临床丄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危急值管理非常重要,我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工作如下:
一、我院立即进行整改,成立持续改进小组。

并启动持续改进小组对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阈值等进行修订。

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以医院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全院统一,并组织培训、学习。

二.现状调查:
(一)、共抽查出院病历100份。

1 •总体存在问题:
(二)、现场提问医务人员9人。

例数
人员回答正确
2
11
三、确定H标值
I.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率100%
2.护理站登记率100%;
3.医务人员知晓率100%;
4.危急值病程记录明确标识率100%;
5.危急值病程记录及时分析、追踪率100%o
四、针对问题做根因分析
鬼碰匪鯉目动识勰區护士对號僦困不能
制度生对览色虾曾
宣视
眾能揃戈査楔。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影响。

方法?医院从2015年开始在检验科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对比实施前后的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

?结果实施PDCA循环改进措施以后,我科在2016年危急值上报率、及时率、书写合格率和理解率明显提高,与2015年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改进危急值管理关键词循环;改进;管理危急值在临床检验科中专门用于指代患者生命危急情况的检验结果,这一概念是由于临床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有较大差异[1],出现异常检验结果可能意味着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PDCA循环对于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是否有更好的改进效果,尚未见明确报道,我院特开展本次研究。

1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检验科信息系统所统计的检验科危急值病例230例进行本次研究,230例患者中有115例患者属于2015年未采用PDCA循环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的收治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分布在21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45.1±3.2)岁;剩余115例属于2016年已运用PDCA循环对检验科危急值进行管理的收治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分布在23岁到82岁,平均年龄为(47.4±1.1)岁。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分析标准本次研究对危急值管理水平分别从报告率、及时率、书写合格率和理解率四大板块进行综合统计,其中报告率指检验科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患者报告记录数;及时率指检验结果在上报5分钟内得到审核;书写合格率指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所记载内容全部合格;理解率指随机抽取4名以上医护人员对其突击调查危急值管理内容,包括危急值管理流程、危急值患者治疗方案、危急值检验项目等,能够完全回答为合格。

1.3 PDCA循环管理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发现危急值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据我院调查统计,部分刚上岗的医护人员对危急值认知度较低,报告积极性较缺乏。

危急值持续改进

危急值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持续改进我院2013年6月份制定了危机值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流程.在执行了一年时间中,发现还存在危机值管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现召集检验科、影像科、急诊科、临床各科室主任、三级医师以及护士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

充分分析导致,并制定目标及执行计划,以严格落实危机值相关管理的规定,保障医疗安全。

讨论内容:危机值管理不到位的原因:1、医务部层面的问题:医务部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仅要求科室限期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人员紧张(3) 工作量大(2)3、个人自身的问题: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4、检验科的问题:电脑速度慢(1) 设备陈旧,处理速度慢(3)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9)导致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原因分析:危急值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危急值管理不到位原因分析:危急值管理整改的目标和计划目标:制定更加合理优化的检验科危机值管理流程,加强危机值管理的落实,减少检验科室个人问题检验医务科 科室管理 危急值记录 处置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科内转告遗漏态度不认真工作繁忙遗漏 检验科遗漏 质控组未履行职整改不到位 管理松懈未处罚监管力度培训 考核不到位科危机值管理的环节漏洞,漏报率控制在%,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计划:针对前述的三个最主要可控制因素制定:1、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解决办法:每一个月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机值管理进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2、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务部组织临床危机值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将危机值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落实,如果由于未严格按照危机值管理执行而造成医疗纠纷的,严肃处理。

3、流程存在缺陷设计更合理优化的流程,比如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引进电脑强制报告程序,如果检验科危机值发出电脑警示后,科室内电脑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只能处理完危机值后才能进行其它操作。

危急值PDCA管理持续改进神经内科

危急值PDCA管理持续改进神经内科

PD AC
认真学习天水四零七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和处理 流程,包括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医技科室 1.仍然发现危急值漏报现象; 危急值报告流程、临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 2.磁共振、CT 及放射科(特别是磁共振室)不及 ②建议医管部督促磁共振室、CT 室及放射科及时 时报告危急值,导致我科对危急值不能及时登 向我科报告危急值;③每周检查 1 次危急值登记 记; 本,防止出现已经对危急值处理而没有登记现象; 3.认真及时检查危急值登记本; ④根据危急值登记本上登记的患者住院号去病案 4.认真检查出科病历中危急值处理病程记录; 室借阅病历,查看危急值处理病程记录,防止出 现漏洞。
神经内科危急值持续改进(2018 年第二季度)
检查日期
2018 年 7 月 3 日
检查人员
检查内容
危急值
存在问题
1.根据科室入院病人人数,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应该比较多,但是危急值报告较少(二季度共报告 20 例);
2.科室对危急值管理松懈,有些医生有漏报现象较多; 3.有些医生对危急值报告范围、报告流程、处置流程不了解; 4.医技科室对危急值报告采取不同方式,例如磁共振、CT 室很少直接给临床科室打电话报告危急 值。
科主任签名:
日 期:
原因与改进:展开 PDCA 调查与改进
□偶发性异常,不需调查
发现问题:1.危急值存在漏报较多,但较上季度减 少;
2.磁共振室有时情况下不报告危急值,医生查房时 发现是危急值;
3.危急值医师签名不是本班值班医师; 4.危急值数值未填; 5.病历中无危急值处理病程记录。
1.神经内科质量管理小组督促主管医生补报遗漏 危急值; 2.质量管理小组督促磁共振室及时报告危急值; 3.通过和护理组协调,我科检验科危急值以护士 接收,然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其他危急值值班 医生接收; 4.及时查看病历危急值处理病程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规范书写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问题聚焦
患者男,56岁。

2011年11月12日2PM因突发头晕恶心面色苍白视物旋转无法站立2小时急症入某医院急诊内科病房。

病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200/160,自服降糖药维持在140/100左右,近一周未服用降糖药;糖尿病史2年,自行注射胰岛素,餐前血糖5.4,近3天未测”。

辅助检查:血压150/110,血糖9.4,余正常。

初步诊断:头晕待查,Ⅱ型糖尿病,高血压Ⅰ级诊疗计划:监测血压血糖Bid,完善颅脑MRI等。

次日1pm,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肌力4级,下肢2级,左侧正常,巴氏征(+),左侧鼻唇沟变浅,血压170/120。

诊断“脑梗死”,急转神经内科。

转入后颅脑MRI 显示为脑干梗死,给予降压脱水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措施,但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入ICU抢救一月后因经济困难自行出院。

医疗事故鉴定意见:违反危急值报告处置制度,延误对超急性脑梗的溶栓处理:入院次日上午9am颅脑MRI发现脑干延髓急性脑梗塞,至1pm患者出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病程记录中未记录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病人管理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未尽应尽的谨慎注意观察义务。

口服降压药无法控制仍维持高血压状态下,未积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致新的桥脑梗塞灶形成。

由此看来,临床工作中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及时记录至关重要,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中规范危
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迫在眉睫。

现状与原因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我院自2011年12月7日制定并开始实施《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不断评估、修改及完善信息网络系统,逐渐强化危急值项目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置、有效沟通及高效服务为管理目标,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汇总自2015年1月份-2016年1月份26份危急值管理检查表,将存在问题出现频率通过柏拉图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图1 2015年度危急值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分析
目前在我院危急值及时发现、报告、处置流程工作方面已基本完
善,但在规范处置及相关病程记录规范书写方面仍存在缺陷。

根据危急值检查及运行情况,采用鱼骨图进行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不规范原因分析(见图2)。

图2 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不规范原因
针对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不规范的原因,通过PDCA进行持续改进。

PDCA循环
P(计划)
一、确立工作目标及整改措施。

通过多途径管理,不断规范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加强医患沟通,持续提高我院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水平。

针对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不规范的不同层面各种原因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见表-1)。

二、工作进度:
1.问题查找阶段(2015年01月-2016年1月):制作检查表通过“科室自查、医务科医管组定期医疗质量管理督导医务科、通过Excel 服务器检索数据远程查询系统监管”等方式查找出我院危急值管理重
点薄弱环节。

2.汇总分析阶段(2016年02月-2016年03月):查找危急值管理中相关病程记录书写不规范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3.实施提高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根据整改方案确定进行实施、管理,不断持续改进、提高。

D(实施)
按照工作进度计划安排,逐步实施针对各项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不规范原因的整改措施,具体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数据收集、资料汇总分析,查找危急值频发的重点科室、重点项目及危急值相关制度、流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流畅方面。

1. 通过Excel服务器检索我院2015年所有住院患者危急值数据,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危急值项目共1662,危急值高发科室为:血液内科、ICU、肿瘤一区、肾内科、新生儿科及NICU、消化内科、心内一区、肿瘤三区(具体情况见图-3);危急值高发项目为:白细胞计数<1.0×109/L、PLT计数﹤20×109/L、血清钾﹤
2.6mmol/L、血红蛋白﹤50g/L、血清肌酐﹥530μmol/L、成人血糖﹤2.2mmol/L(具体情况见图-4)。

图-3 2015年各科室病房危急值分布情况
图-4 2015年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分部情况
2.向危急值高发临床科室发放10份危急值调查表,了解制度、流程中不流畅情况。

相关科室反应的危急值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①血液内科的PLT 计数﹤5 × 109/L 危急值项目、肾内科的血清肌酐﹥1400μmol/L 危急值项目存在同一患者首次检查发现危急值后,短时间难以迅速恢复正常范围,再次复查仍为危急值项目,所以血液内科要求取消血液内科病房PLT 计数﹤5 × 109/L 危急值项目;肾内科建议取消肾内科病房的血清肌酐﹥1400μmol/L 危急值项目。

针对血液内科和肾内科提出问题,医务科进行调查、统计。

2015年血液内科共42人出现131次血小板低值危急值,平均每位患者出现3次,其中2次有可能为无特殊需要的处置的同一患者第二次复查时出现的危急值项目;2015年肾内科共32人出现40次血小板低值危急值,无特殊需要的处置的同一患者第二次复查时出现的危急值项目比较少。

(见图-5、图-6)。

20406080100
120140危急值项目
危急值人数
131
42
32.1%
图-5 2015年血液内科血小板低值危急值项目数与人数对比
5
10152025
303540危急值项目
危急值人数
40
32
80.0%
图-6 2015年肾内科肌酐高值危急值项目数与人数对比
②电脑上显示的危急值时间与电话通知时间不相符,病程记录书写接获危急值时间不明确。

3. 针对相关科室提出问题于2016年3月25日召开危急值协调会(见图-7),通过危急值协调会讨论及与相关上级医院专家沟通后确定问题解决方案,于2016年4月11日向相关科室发布并正式执行。

①鉴于在患者安全角度考虑,及与外院相关专家沟通,建议血液内科病房血常规相关的危急值项目及肾内科病房肌酐危急值项目仍应保留,但是可简化处理流程,如同一患者第二次复查时出现与第一相同情况下的危急值项目,且无特殊需要的处置时可不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仅在危急值登记本中登记、正常病程记录中分析即可,如同一患者因病情变化出现的新的危急值项目应严格按照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处置。

②电脑上显示的危急值时间与电话通知时间不相符,病程记录书
写接获危急值时间不明确的问题,由检验科统一电脑显示危急值时间与电话联系时间,并报告时统一约定。

图-7 组织相关科室召开危急值协调会
二、通过全员医师培训、访谈、考核及医疗管理组现场提问等方式加强相关相关制度、流程知晓情况。

1.考虑我院低钾等电解质相关危急值较多,2016年3月11日,组织全院医师进行水电解质紊乱相关知识培训。

2.2016年3月14日,组织全院医师大会,将新修改、更新的核心制度及流程进行培训,见图-8。

图-8 2016年3月14日进行全院医师培训
3.2016年3月24日进行全院各级医师核心制度访谈,见图-9。

图-9 2016年3月24日进行各级医师核心制度访谈。

4.2016年5月12日,组织各级医师进行三基、核心制度等相关知识笔试考核,见图-10.
图-10 2016年5月12日进行上半年培训内容笔试考核。

三、制作各种检查表,确定检查标准,通过医管组、医疗质管管理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科室的危急值病程记录规范书写问题进行督导检查(检查表见图-11)。

图-11 危急值管理专项检查表。

四、根据查找出的危急值高发科室,确定高发科室的高发危急值
项目,要求各科室梳理出本科室相关的、高发的危急值项目及与此危急值相关的近期病历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总结,结合本科室的诊疗指南、三基三严培训、病例讨论等活动对危急值患者容易并存疾病、常见风险、应急预案、处置规范及预后、转归等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总结,提高各级医师对本科室常见危急值的重视程度、处置规范及病程记录书写质量。

各科室危急值相关工作情况见表-2。

C(检查)
一、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共访谈我院各级医师共261人次,危急值制度、流程知晓率不断提高,2016年1月至5月危急值知识访谈知晓情况见图-12.
图-12 2016年危急值相关知识访谈知晓情况对比
二、危急值结果的准确性、危急值处理医嘱的规范性、危急值处置过程的规范记录不断提高。

根据《医疗质量检查表-危急值管理》调查表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共检查124次,表单中共20项问题,发现问题占总检查
表-13 2016年危急值检查发现问题情况对比
A(持续改进情况)
自2016年1月份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医技科室的危急值的报告流程,优化了临床科室的危急值处置、记录、管理流程,采用多角度、多途径强化了临床医师对危急值制度、流程的知晓程度、重视程度、处置规范、风险评估等工作,更在不同程度提高了我院危急值相
关病程记录书写质量。

通过针对规范书写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的管理,提高了我院各科室对危急值患者的及时处置、促进了各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我院的高效服务水平,下一步继续以强化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我院急危重症患者处置水平。

医务科
2016年5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