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的计算
酸碱平衡判断血气分析六步法
评估手术风险
对于手术患者,通过血气 分析六步法可以评估手术 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
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预测生存期
血气分析六步法的结果可 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如 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与血气 分析结果密切相关。
评估复发风险
对于某些肿瘤患者,通过 血气分析六步法可以评估 其复发风险。
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康复期的患者,通过 血气分析六步法可以评估 其康复程度及制定相应的 康复计划。
酸碱平衡对机体的影响
酸碱平衡失调会对机体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如影响细胞代谢、神经肌肉兴奋性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04
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患者多有过度通气,呼气时pCO₂降低,pH升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 缺氧、CO₂潴留,pH降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由于长期通气不足,CO₂潴留,pH降低;合并感染后,由于过度通气,pH可能 升高。
2023
酸碱平衡判断血气分析六 步法
目 录
• 引言 • 血气分析六步法 • 酸碱平衡与血气分析 • 临床应用 • 血气分析六步法的实际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血气分析是用于判断机体酸碱平衡状态、呼吸功能和血液中 氢离子浓度的方法,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手术和药物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血气分析的六步法是一种常用的判断方法,其通过六个步骤 的连续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判断病人的酸碱平衡状 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7.45。
PH值计算公式
PH=(-lg[H+])+24。
PH值解读
PH正常表示酸碱平衡,PH降低 表示酸中毒,PH升高表示碱中
毒。
血气分析
氧解离曲线和P50
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
PaO2和FIO2的关系:正常时PaO2随FIO2的增加而升高, 肺功能正常时FIO2每增加0.1,氧分压上升约 50mmHg,PaO2=FIO2×500,如FIO20.4时,PaO2> 200mmHg, FIO20.6时,PaO2>300mmHg。若PaO2不能 达到上述预计值,提示有肺功能受损。 PaO2/FIO2为氧合指数,正常>300mmHg,<300mmHg PaO2/FIO2 300mmHg 提示急性肺损伤,<200mmHg应给予呼吸机治疗。 A-aDO2 /PaO2为呼吸指数,正常值为0·1-0·37,若大于1表 明弥散障碍,V/Q失调,当呼吸指数<2时,存活率达95% , 当呼吸指数>6时死亡率达95%。
Lac酸中毒分型
A型乳酸酸中毒:严重组织缺氧时发生,常见 原因有休克、严重哮喘、一氧化碳中毒、心 衰、局域性血流灌注不足 B型乳酸酸中毒:可伴有组织缺氧但组织缺氧 不明显,常见原因有药物(酒精中毒、阿司 匹林、氰化物、双呱类)或疾病(糖尿病、 恶性肿瘤、肝脏疾病、遗传性代谢疾病)引
Lac临床意义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由于CO2弥散能力很强,正常值动脉血与肺 泡中的CO2几乎完全平衡,即 PaCO2=PACO2。PaCO2是反映呼吸酸碱平 衡的重要指标,PaCO2<35mmHg,为低碳 酸血症,>45mmHg为高碳酸血症。术中 PaCO2 保持30~35mmHg为宜,不宜< 25mmHg,否则氧解离曲线左称,影响氧的 释放和利用。静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 (PvCO2),正常值为45~48mmHg。
认识血气
认识现在血气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揭示了血气与酸碱及 电解质密不可分,现在的血气分析仪检测内 容就包括了以上三方面检测参数,所以现在 的血气分析是对这三方面检测数据综合分析, 从而对机体内环境和疾病分类严重程度病人 预后等做出综合分析及评估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酸碱失衡诊断步骤图解 血气分析参数
Ph<7.35 酸中毒 PaCO2> 45 HCO3-<22 主为呼酸 主为代酸
单呼呼 纯酸酸 性合合 呼并并 酸代代
酸碱
单代 代
纯酸 代合
酸 合
酸并 并
呼呼
酸碱
Ph>7.45 碱中毒
PaCO2< 35 HCO3->27
临床意义: PaCO2 <35 mmHg,表示通气过度; PaCO2 <25mmHg,可产生严重的低碳酸血症,呼吸性碱
中毒; PaCO2>45mmHg,表示通气不足,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
中毒; PaCO2>50mmHg,为诊断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指标; PaCO2>60mmHg,呼吸中枢转为抑制。
剩余碱(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 PaCO240mmHg、 SpO2100%情况下,将血浆或 全血用酸或碱滴定到pH为7.40时所需的酸或 碱的量(分别用“+”和“-”表示)
临床应用价值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 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 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 其程度的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 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二大规律
HCO3- 、PaCO2 同向代偿性 原发失衡变化>代偿变化
三大推论
HCO3-/PaCO2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 超出代偿极限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或HCO3-
/PaCO2明显异常而PH正常,提示混合酸碱失衡 PH由原发改变决定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1、细胞外液稀释
2、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呈阴离子
3、高K+ 高Ca2+ 高Mg2+ 4、锂中毒
5、多出骨髓瘤,IgG呈阳离子型
6、实验误差
阴离子隙(AG)与代谢性酸中毒四
(四)判定AG代酸 AG>16mmol/L为代酸 表示有机酸或无机酸阴离子增 多代替了HCO3-。
酸碱平衡的判断
酸碱失调代偿预计值及所需时间和限度
原发
代酸
继发
PCO2 ↓
代偿预计值
ΔPCO2 =ΔHCO3-×(0.15+0.02 ) ΔPCO2 =ΔHCO3-×(0.07+0.02) ΔHCO3=ΔPCO2×(1.1+0.4) ΔHCO3=ΔPCO2×(2.6+0.2) ΔHCO3=ΔPCO2×1.5 ΔHCO3-
代酸 呼碱 呼酸 代碱 呼酸并代碱 呼碱并代碱 呼酸并代碱 呼碱并代酸
PH
↓ ↑ ↓ ↑ ↓ ↑ ↑N↓ ↓N↓
HCO3↓↓ ↓ ↑ ↑↑ ↓N ↑ ↓N ↑ ↑ ↓
PaCO2
↓ ↓↓ ↑↑ ↑ ↓N↑ ↓N ↑ ↑ ↓
酸碱平衡的判断
注意事项:
(1)同时测血气和电解质 (2)计算AG (3)比较血浆Na+与Cl-浓度、AG与HCO3-浓度和Cl-和 HCO3-浓度 (4)计算酸碱紊乱的代偿预计值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内有四种主要的缓冲系统:血红蛋白,HCO3-盐、磷酸 盐和血浆蛋白
HCO3-/H2CO3-酸碱气盐系统:主要在血液与细胞外液缓冲
人作用最重。 磷酸盐系统:Na2HPO4/NaH2PO4主要作用在细胞内,而 血液内作用少 血浆蛋白系统:B-蛋白质/H-蛋白质 本系统缓冲作用不大 血红蛋白系统
酸碱平衡与血气分析
患者男性,既往有哮喘病史。突然发生气急1 天。pH 7.50,PCO2 29 mmHg,HCO3-23 mmol/L 血气诊断? HCO3-=24+0.2×△PCO2±2.5 =24+0.2(40-29)±2.5 =21.8±2.5 =19.3~24.3 mmol/L 实测HCO3- 23 mmol/L落在此范围内
(例如,血浆白蛋白 2.0 g/dL 患者约为 7 mmol/L)
例:患者朱某,男,80岁,COPD病史10年, 糖尿病史2年。血气分析(吸氧2L/分): PH 7.4,PO2 85mmHg,PaCO2 40 mmHg,HCO3- 23.1 mmol/L,CL98mmol/L ,Na+ 141.9 mmol/L,K 3.3mmol/L。
结论:代碱
呼吸性酸中毒
(1)PaCO2原发性升高45 mmHg (2)HCO3-代偿性升高,
急性呼酸必须符合预计 HCO3-=24+0.07×ΔPaCO2±1.5 的范围, 慢性呼酸必须符合预计 HCO3-=24+0.4×ΔPaCO2±3 的范围
(3)pH下降
男性患者,咳嗽、喘息1天。pH7.30,PaCO2 50mmHg,HCO3- 25.5mmo1/L。 分析: HCO3-=24+0.07×(50-40)±1.5 =24+0. 7± 1.5 =23.2~26.2 实测HCO3- 25.5mmol/L,落在范围内 结论:急性呼酸
答案:代酸合并代碱
例:PH 7.4,PaCO2 40 mmHg,HCO3- 23.1 mmol/L, Cl- 98 mmol/L ,Na+ 141.9 mmol/L ,K 3.3mmol/L。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
[HCO3-]
=6.1+log
20
=7.4
PaCO2× 0.031
1
血浆CO2总量(T- CO2 )
血浆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量,
包括结合形式的HCO3-和物理溶解的CO2 (仅1.2mM)
正常值:28mmol/L(平均25mmol/L)
意义:基本反映了HCO3-的含量
四、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方法:四项原则
pH
原发 [H2CO3]
继发 [HCO3-]
以AG值判断二重性
[举例]某慢性肺心病患者腹泻,血气如下: pH7.12, PaCO2 84.6mmHg , [HCO3-] 26.6mmol/L, Na+137mmol/L, CL-85mmol/L, AG=137-(26.6+85)=26( ) 判断:从病史可判为R酸,因AG升高提示代酸 本例诊断为R酸合并代酸(二重酸碱平衡紊乱)
动脉血氧分压(PaO2):物理溶解于动脉血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在海平面约100mmHg (此时物理溶解于血中的O2为0.3ml%) PaO2受大气压和年龄影响 PaO2 =100-年龄× 0.3 意义:判断缺氧及其程度 PaO2 <60mmHg 为I型R衰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正常值:95%~98%
以AG值判断三重性紊乱
01
原发 [H2CO3]
继发 [HCO3-]
02
划出分数
pH是酸还是碱?
从病史判别原发改变是代谢性或R性?
从代谢调节的方向性、预算值、代偿限值 判别单纯性或混合型?
用电解质计算AG,区分二重性或三重性?
酸碱失衡判断小结
01.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2、吸氧状态: (1)仍达到未吸氧时的诊断标准:一定是呼衰。 (2)未达到未吸氧时的诊断标准: 氧合指数=PaO2/FiO2<300,提示:呼衰。 FiO2 = 0.21+0.04 * ? L/min 例3:鼻导管吸O2流量 2 L/min, PO2 80mmHg FiO2 = 0.21+0.04 * 2 = 0.29 氧合指数=PaO2/FiO2 = 80/0.29=276<300 提示:呼衰。
Hb与O2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P50降低
时,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氧离曲线左移。
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氧分
子所产生的压力
氧离曲线
衍生血氧指标
动静脉血氧差 :即动 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 氧含量所得的毫升,说 明组织对氧消耗量。
CO2滞留
代碱
Ⅲ. 代谢性碱中毒
特征
血浆[ HCO3 ] 原发性增多 呕吐、利尿剂等 -
原因与机制 启动 因素 病因 维持 因素 代碱
血 HCO3 - 肾排出
呼碱
Ⅳ. 呼碱
• 原因与机制
主要机制是肺过度通气
• 代偿调节
细胞内缓冲 肾的调节 急性呼碱的代偿方式 慢性呼碱的代偿方式
•对机体的影响
慢性呼碱:无明显症状
—
这就是传说中的血气
参考值 pH PCO2 PO2 Na+ K+ Ca2+ Glu Lac Hct HCO3- TCO2 BE SO2c THb 7.35 ~ 7.45 35 ~ 48 83 ~ 108 136 ~ 145 3.4 ~ 4.5 1.15 ~ 1.35 3.33 ~ 5.27 0.5 ~ 2.2 35 ~ 51 18.0 ~ 23.0 22.0 ~ 29.0 -2.0 ~ +3.0 95 ~ 98 11.7 ~ 17.4 单位 pH mmHg mmHg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 mmol/L mmol/L mmol/L % g/dl 20.2 ~ 30.0 130 ~ 150 3.5 ~5.5 2.25 ~ 2.75 3.4 ~6.2 生化对照
血气分析六步法
血气分析六步法:第一步:判断是否酸中毒或者碱中毒方法:看PHPH>7。
45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aCO2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有PH正常,应考虑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
第二步:判断是酸碱平衡紊乱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方法:看PH和PaCO2的改变方向。
二者同向升高或下降为代谢性,而异向升高或下降为呼吸性。
第三步:判断代偿情况1。
方法一:公式计算: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代酸公式:PaCO2(mmHg)=1。
5×HCO3-+8±2代碱公式:△PaCO2=0.9×△HCO3—±0。
5呼酸公式:△HCO3—=0。
35×△PaCO2±5.58公式很重要,必须记住!将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HCO3—或PCO2相比较作出判断,凡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如在范围外,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2。
方法二:看BE如果是呼吸性的,判断是单纯呼吸性或还有代谢成分方法:看剩余碱BE,BE>3表示存在代谢性碱中毒,BE《—3表示存在代酸。
第四步:看阴离子间隙AG有些血气报告单,直接显示AG值.如果没有AG值的,可以计算。
AG=Na+—(CL-+HCO3-)AG正常值:10—14mmol/l(大约12mmol/l)AG低于12mmol/l,一般为低蛋白血症患者.如果,AG高于12mmol/l,则计算△AG/预计HCO3—第五步:方法一:计算△AG /预计HCO3-,正常比值为1——2 1。
先计算△AG△AG=AG—122。
预计HCO3—=△AG+实测HCO3—3. 计算△AG /预计HCO3-《1.0,可能并存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2。
0,可能并存代谢性碱中毒方法二:根据AB和SB的关系,得到结论。
AB=SB=正常,提示正常AB=SB〈正常,提示代酸AB=SB〉正常,提示代碱AB〉SB,提示呼酸AB<SB,提示呼碱第六步:根据临床情况判断例如:血气分析正常值:1. PaO2 80—100mmHg,〈60mmHg,呼衰2. PaCO2 35-45mmHg(呼吸性的核心指标,酸派为主)高了呼酸,低了呼碱。
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测定
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测定计算公式。
[参考值]A-aD02:儿童为0.66kPa(5mmHg);正常年轻人平均为1.06kPa(8mmHg);60~80岁可达3.2kPa(24mmHg),一般不超过4.0kPa(30mmHg)。
年龄计算公式:A-aD02=2.5+(0.21×年龄)mmHg。
正常情况下,A-aD02:吸空气<2.66kPa(20mmHg);吸纯氧<6.65kPa(50mmHg)。
[临床意义]①肺泡气氧分压与动脉氧分压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A-aD02,是判断肺换气功能正常与否的指标;在心肺复苏中,A-aD02是反映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②A-aD02在病理状态时增加,主要有解剖分流、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及“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弥散障碍三个因素。
③A-aD02显著增大表示肺的氧合功能障碍,同时动脉氧分压(Pa02)明显降低,这种低氧血症吸纯氧不能纠正。
PaO2常低于7.98kPa(60mmHg),一般由肺内短路所致,如肺不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④A-aD02中度增加的低氧血症,一般吸入纯氧可望获得纠正,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⑤由通气不足(表现为PaCO2增加)造成的低氧血症,若A-aD02正常,则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⑥PaCO2降低,而PaCO2与A-aD02正常时,提示吸入氧浓度降低,如高原性低氧血症。
二氧化碳总量测定[检测方法]公式计算;电极法;酶法;气压法。
[参考值]电极法:24~32mmol/L,均值为28mmol/L。
[临床意义]TCO2是指血浆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大部分(95%)是HCO3-结合形式,少量是物理溶解的CO2(5%),还有极少量以碳酸、蛋白质氨基甲醋酸及CO32-等形式存在。
血气分析中,TCO2由计算得出。
计算公为:TCO2=[HCO3-] +PCO2×0.03mmol/L。
其临床意义同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实际碳酸氢根基本相似。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SB↑:代谢性碱中毒、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
SB↓:代谢性酸中毒、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是指隔
绝空气的动脉血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
和血氧饱和度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的含量,
正常范围22~27mmol/L,平均24mmol/L。受呼吸
高AG代谢性酸中毒:磷酸、硫酸、乳酸、酮体、水杨酸及甲醇中毒等。
△AG=实测AG-16=△HCO3
正AG代谢性酸中毒:Cl-↑或HCO3-丢失。
△HCO3=△Cl-
AG
HCO3- Na+
正AG代谢性酸中毒常见原因:
⑴消化道丢失HCO3-;
⑵轻中度肾功能衰竭,泌H+↓; ⑶肾小管酸中毒HCO3-重吸收↓或泌H+↓;
几分钟
30mmol/L
呼吸性酸中毒
PaCO2↑
[HCO3-]↑
3~ 5天
45mmol/L
几分钟
18mmol/L
呼吸性碱中毒
PaCO2↓
[HCO3-]↓
3 ~ 5天
12mmol/L
注:⑴有△者为变化值,无△表示绝对值; ⑵代偿极限:单纯酸碱失衡代偿所能达到的最小或最大值; ⑶代偿时限:体内达到最大代偿反应所需的时间; ⑷急性:<3d;慢性:>3d。
PaO2:低于正常大于60mmHg→低氧血症; PaO2:<60 mmHg →呼吸衰竭; PaO2:<40 mmHg →重度缺氧; PaO2:<20 mmHg →不同组织器官间氧阶梯消失,脑细
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取氧,生命难以维持。
PvO2:正常值35~45mmHg
血气与酸碱分析
反映血氧合状态的指标
• • • • • 1、动脉血氧分压(PaO2 )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3、动脉血氧含量(CaO2 ) 4、氧解离曲线和P50 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 )
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 力,是确定SaO2的重要因素。 参考值:80 ~ 100mmHg,随年龄增大而 降低。 极值:低于20mmHg。 意义:判断有无缺氧及其程度 轻度低氧血 症80-60mmHg,中度60-40mmHg,重度 <40mmHg。
参考值: 8 ~ 16mmol/L。 意义:AG增高: AG>16mmol/L,提示代酸(高AG型)。 见于有机酸(如乳酸、酮体等)或(和)无机酸(如磷酸、 硫酸等)阴离子增多,如肾功能障碍、休克及低氧血症、糖 尿病酮症;大量应用Na+盐或含Na+抗菌素;低Mg2+血症可引 起低K+、低Ca2+,继Cl-也相应降低;脱水。 正常AG性代酸(高Cl-性代酸):乙酰醋胺、氯化铵、或盐 酸精氨酸等,体内Cl-增多;严重腹泻致HCO3-丢失(也称 失碱性酸), Na+和 HCO3-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NaCl↑, 使体内Cl-增多;肾小管酸中毒(排氢或HCO3-重吸收障碍)。 AG减低:未测定的阳离子增加(高 K+、高Ca2+、高 Mg2+血 症);未测定的阴离子减少(细胞外液稀释、低蛋白血症)。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反映机体酸碱状态的主要指标
• • • • • • 1、酸碱度(pH) 2、二氧化碳分压(PCO2 ) 3、碳酸氢根(HCO3-) 4、碱剩余(BE) 5、二氧化碳总量(TCO2 ) 6、阴离子间隙(AG)
酸碱度(pH)
血气分析
二、酸碱平衡及其判定
表1 常见单纯性酸碱紊乱的判断
代谢性 代谢性 呼吸性 呼吸性 酸中毒 碱中毒 酸中毒 碱中毒 PH ↓ ↑ ↓ ↑ ↓* ↑* HCO3-(AB) ↗ ↘ PaCO2 ↑* ↓* ↘ ↗
• 治疗: • 1、注意补充氯化钾,可用高浓度 10‰~30‰KCl由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输入。 • 2、补充钙剂,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 推注,成人每次可用0.5g。 • 3、酸性药物目前常用盐酸精氨酸。
* 原发化学变化
PH 例 1. 例2. 7.30 7.29
HCO3-(mmol/L) PaCO2(mmHg) 判断 18 28 34 59
例3.
例4.
7.51
7.52
37
21
47
22
表2 常见二重型酸碱紊乱的判断
代酸+呼碱 代酸+呼酸 代碱+呼酸 代碱+呼碱
PH
≈↗↘ ↓↓ ↓↓ PH
↓↓ ≈↘ ≈↗
• 治疗方案: • 1、使用呼吸机时,当Pa CO2在3035mmHg者不需治疗,当Pa CO2过低时, 将每分通气量适当减小或将呼吸次数适 当减少即可。 • 2、未使用呼吸机者,给以镇静休息或面 罩治疗,以减少CO2的排出。 • 注:呼吸性碱中毒容易出现低钙血症及 低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 由于代谢性因素使血液中的HCO3-减少所 致。 • 原因主要为中和酸时NaHCO3的消耗增加, 肠道消化液丧失时NaHCO3的丢失,急性 肾衰竭时NaHCO3的重吸收和排出障碍。
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ppt
血气分析通常是指使用血气分析仪对动脉血氧分 压 (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测定,但在对酸碱 平衡代谢的调节中,血气和血中酸碱成分、电解质有 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临床所说的血气分析就包 括了血液气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三部分的综合 诊断。
血气分析检查所获各项参数不仅对呼吸系统疾病, 而且对各科急、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指导治疗 都十分重要,特别对机械通气监测,指导通气参数的 合理调节,及指导撤机更是不可 缺少的参数。
37
(二)、呼吸性碱中毒 主要因为通气过度造成。 对癔病患者应耐心解释,解除紧张,必
要时可使用肌注或口服镇静剂。 对手足抽搐者可静推10%葡萄糖酸钙
10ml,可使用面罩重复呼吸或吸入5%
CO2,减少CO2从体内排出。
38
(三)、代谢性酸中毒 多因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和长期缺氧引
起,治疗应针对原发病。 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积极纠正水和应
代偿时限
12~24 h
代偿极限
10 mmHg
28
原发失衡
代碱
原发O2↑
△PaCO2 =0.9× [ HCO3--24] ±5
代偿时限
12~24 h
代偿极限
55 mmHg
29
原发失衡
呼酸
原发改变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PaCO2↑ [ HCO3-] ↑
AG>16mmol/L,称高AG代酸,表明机体内有机酸 (如乳酸、丙酮酸)浓度升高。 AG升高对判 断代酸特别是三重酸碱失衡有十分重要价值。
17
五、酸碱平衡的生理调节
n 体内缓冲系统 包括碳酸氢盐系统、磷酸盐系统、血浆蛋白系统、和 血红蛋白,其中以碳酸氢盐系统最重要,磷酸盐系统 主要在细胞内。 2.肾脏的调节作用 – 排氢 – 泌铵 – 回吸收HCO3-,离子交换:H+—K+,H+—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
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
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
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
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
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
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实例
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0.08(±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 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病人的PH值为7.16,PCO2为70mmHg,PO2为8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增加30mmHg,PH值应降低3×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PH值恰好为7.16。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3:病人的PH值为7.50,PCO2为50mmHg,PO2为10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代谢性。
第三步,不用,因该病人不是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结论:此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10.6~13.3KPa(80~100mmHg)
<10.6 KPa(80mmHg);缺氧
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
<60 mmHg(8KPa):呼吸衰竭
<40 mmHg:重度缺氧
<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4.67~6.0KPa (35~45mmHg)
1.结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PaO2<60 mmHg,PaCO2<35 mmHg:Ⅰ型呼吸衰竭PaO2<60 mmHg,PaCO2>50 mmHg:Ⅱ型呼吸衰竭2. 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PaCO2>6.67 KPa(50 mmHg):呼吸性酸中毒PaCO2<4.67 KPa(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
3. 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PaCO2↓,可减至10 mmHg
代谢性碱中毒:PaCO2↑,可升至55mmHg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
PaCO2↑肺泡通气不足
PaCO2↓肺泡通气过度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5℅~98℅
血液酸碱度
pH
7.35~7.45
<7.35: 失代谢酸中毒(酸血症)
>7.45:失代谢碱中毒(碱血症)
碳酸氢根
(HCO3-)
实际碳酸氢根
AB
22~27 mmol∕L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
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
标准碳酸氢根
SB
是动脉血在38℃、PaCO25.33KPa
SaO2100℅条件下,所测的HCO3-含量。
AB=SB 全血缓冲碱
BB
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45~55mmol∕L
代谢性酸中毒:BB ↓,
代谢性碱中毒:BB ↑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22~31 mmol∕L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剩余碱
BE
±2.3mmol∕L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