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心开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从心开始

内容提要: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事实证明: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应关注学生健康的身心。学校和家庭应该配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关注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关键词:

教育心理健康

“以质量求生存”这句话在社会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学校教育亦如此。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孩子的一生,大到影响祖国的兴衰,小则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存亡。我们关注教学质量,就应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转变教师与家长的工作上下工夫,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一、教师的转变

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容易。教学生写字,教师就要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教师就要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教师就要能写出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

1、简单扎实的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之风已经吹了四年多,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文性凸显了,语言感悟强调了,合作学习强调了,探究过程重视了------表面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权利。同时也不难看出有些课堂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正正经经的语文课忽然之间变成了活动课、音乐课等,而且还冠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全国著名语文教师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的确!我也有同感。

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教师的唠叨:“累死我了,讲得我口干舌燥。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看到这些现象,我不禁感叹,这让我想起了李希贵先生的一件事:李希贵先生出任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的校长。当时该校语文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于是,他制定一份计划,要求教师只上每周六节语文课中的两节,另外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很多教师对此很不以为然,仍旧关起门来,各讲各的。李校长知道后,于是他让高一教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结果,他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2分)李校长幽默地说:“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教师们愕然。这件事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从根本上抓起,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仓库。

自从“电”闯入语文课堂以来,语文课就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不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以多媒体取代读书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再好的手段、方法,如果没有把握好合适的“度”,用得过了头,也会造成语文课堂的异化,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语文课堂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应讲求“扎实”,应抓住课堂有限的时间,把字、词、句训练到位,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倾听他们的话语,了解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真正称得上“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出来的学生,才有扎实的语文基础,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多读精讲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怎样才能教好语文?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源头,就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上;而阅读,是精神成长和情感发育的必需,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因为分数赢得的是一时,读书赢得的是一世。一个孩子走进了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不妨先范读。教师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融于一体,直接传达给孩子,孩子受到情感熏陶。当教师和孩子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的那份美好的情感中,那种美妙不是我们苦口婆心的进行说教所能传递的,因为这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们的感情共鸣。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会在无

形中传染给孩子,他们会不由自主的读起来。这样,孩子读的愿望萌发了,读的热情活跃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日积月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形成了。

作为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不仅要读好课本,也要多读课外书,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对于精讲,我认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少。只有少,才能抓的实在,使学生学必有得。因为时间固定,目标越多,每个目标分配的时间就越少,造成水过地皮湿,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这就是哲人老子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教师在备课时,要求自己尽力减少课堂提问,并尽力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可能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覆盖面宽、空间大的好问题。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只问学生: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结果怎样?《壮烈的一幕》只问学生:你认为这一幕算不算壮烈?为什么?------教师精简了课堂提问,提高问题质量,是使课堂教学更加简洁明快的最重要措施。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以问促读,阅读教学才真正成为学生潜心读书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切实地提高。

二、家长的配合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其实不然。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家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更多时候,孩子的读书热情不需要家长刻意去培养。负责任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决不仅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漂亮的玩具,而是能留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曾经读过《傅雷家书》,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写给儿子的180多封家信,洋洋洒洒数万字,每一个读过的人,无不为傅雷先生爱子、教子情之深切所感动。傅雷的儿子傅聪在70岁的时候说,他不敢看家书,因为每一次看都很激动,太动感情,整天都没办法工作。有一样我们和傅雷是相通的,那就是一颗爱子之心。老师和家长也是一样的,他们的共同目的,是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这是一粒种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旦破土而出,必定以蓬蓬勃勃的力量生长。

因此,家长配合教师,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共同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