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现状与趋势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我国经济发展和方向研究综述

专业 2013级金融学2班

姓名周睿

学号 *********

指导教师

二Ο一三年十月十日

摘要:本篇综述从我国建国以来几个阶段的区域经济政策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区域经济格局及其变化,通过引用相关文献的实证结论解释了区域经济变化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关系,剖析了我国区域差距的来源和差距扩大及缩减的原因。结合所得结论对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对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好期望。

关键词:区域经济格局区域差距区域整合区域协调发展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及区域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在研究现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决不能回避的便是区域差距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市场机制、技术水平、文化习俗、意识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迥然,客观上存在着地区差距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问题。”1我们首先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沿革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的效应评价:

1.1:中国区域发展的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导向的过程。2

1.1.1:1952-1978年:以公平为基础的均衡发展阶段

建国后,中央政府从国防安全和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出发,决定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想内地倾斜,着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在不到20年的时间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到1978年,内地的一些工业指标都超过了东部沿海区域。但是由于中西部

1 [1]薛泽海.中国区域增长极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 [2]朱建成、公静.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效应评价[J].理论学刊.2008.58~60.

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较差,投资回报率明显低于沿海,所以当时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侧重于公平而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采取了以效率为中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即由东向西的梯度推移区域经济政策:

1.1.2:19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

极大地促进了东区地区基础设施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推进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可是同时,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明显减慢,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迅速拉大,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平衡。

1.1.3:1991-1998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

90年代以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经济增长成本迅速上升。非均衡发展带来的区域差异扩大,致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又面临着新的调整:1991年3月:首次提出“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1995年9月:进一步明确“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

1.1.4: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

1)1999年9月: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西部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十一五”及以后相当长时期里, 作为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长期机遇;从全球的视角看, 西部民族地区的具有重要的全球区位优势, 这种全球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边境的功能上。陆地边境自古有两重功能, 一重是政治、军事功能; 另一重是经济和文化交流功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

3 [3] 刘世庆.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与西部大开发[J].西南金融.2010.(04).

2)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落后于中西部地区,所以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2003年10月: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东北三省在建国以来的粮食总产量上占全国的11.5%;作为国家的资源宝库,东北三省的原煤、天然气和木材年最高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原油年最高产量近全国的80%;作为国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生铁、钢、成品钢材、平板玻璃、硫酸年最高产量占全国比重达70%以上,纯碱达60%以上;作为我国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的窗口,东北三省对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0%左右。1952--2000年,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的11.1%。“东北地区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基地、资源开采基地、对东北亚开放的窗口。”4

3)2004年1月:中中央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崛起”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促进中西部崛起,大力支持区域产业协作,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推动中东部经济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5

1.2:相关数据和图表

1.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态势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近30年

来,区域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辅相成的关

系,其中,90年代初是一个从低谷到飞速发展的转

折期,这是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政策共同作用的结

果,之后,区域增长速度普遍高于GDP增速,可以体

现出我国区域经济中存在地区间经济差异加大的趋

势。

4[7]李刚.东北地区沿海沿边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思考[J]经济纵横.2010.(8).

[8]李天舒、赵玉红.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分析[J].中国经贸导

刊.2009.(13).

5 [12]郑仁泉、刘莉.我国中东部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及其协作对策[J].理论建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