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俞伟伟05022028
一本不朽的巨著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投资家,对于凯恩斯我想稍微有点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都不应该陌生,他可以称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创始人。

而正是《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在1936年的出版,开创了这个新的经济学领域。

就是在这本书里,凯恩斯推翻了以萨伊定理为基础的充分就业均衡的古典教条,提出了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新理论,以阐明现代经济中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关于作者的介绍,我下面要说的就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虽然我把它读完了,但是对于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不甚理解,因为很多内容都太概括了,还有很多术语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学常识和基础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别谈去深究它其中的内涵。

总之,通读一遍之后,觉得很受打击,因为以前学过宏观经济学,可是还大部分都看不明白。

后来我又找了高鸿业的《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它是一本解读《通论》的书),才知道“在整个经济学的历史中,该书仍然是最难懂的著作之一……难于理解的文句,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以及一次又一次脱离正题的论述。

”(引自英国经济学说史的权威人士劳布教授的话),萨缪尔森也说“它是一本撰写不良的书,结构松散;任何外界人士,如果仅凭该书的过去声誉而购买该书的话。

他的购书款可以说上当受骗了。

”由此可见对于该书的深度毋庸置疑了。

以上是很多读过的人对于该书的感觉,一个字——难。

但同时我们可以估计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不去读这本书,因为它在经济史上的意义太重大了。

就经济理论上的独创性以及影响人类历史之深远而言,该书可以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相媲美。

《国富论》推翻了风靡整个欧洲达数世纪之久的“重商主义”,进而带领资本主义走向新纪元。

接下来的《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弊端展开猛烈抨击,揭露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至于《通论》,它否定了古典的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只要国家进行积极的干涉就能消除这些弊病,从而挽救资本主义于危机之中。

因此经济学家普遍把《通论》的出版称为“凯恩斯革命”。

同时它不仅是在思想上对于古典经济学思想的改革,通论的很多内容也被西方各国的政府逐渐接受,并体现在法案之中,由此可见《通论》影响之大。

下面是关于这本书内容的具体介绍和阐述。

由于读得不够深入所以只能写出我理解了的部分和我认为很重要的部分。

首先要介绍这本书的结构,就我自己的理解来说,《通论》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第
一部分是第一到第七章,这一部分主要是阐述作者对古典经济学概念和观点的质疑以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定义和观点,为下面展开论述提供了基础;第二部分是第八章到第二十一章,这是本书的主体,是作者分别从消费,投资和就业等方面来说明利息率和工资的确定问题;第三部分是从第二十二章到第二十四章是关于经济周期等的一些短论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哲学的总结。

读完这本书,首先我觉得最核心的概念是有效需求(第三章),论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充分就业,书中的所有的论述都是在有效需求的基础上的,而且目的都是在研究就业水平。

以下是关于有效需求的具体阐述。

在短期中,资本存量,劳动力和就业水平不变,但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决定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键因素不是生产能力的变化,而是有效需求水平的高低。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有效需求水平是由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共同决定的。

就供给方面而言,站在雇主的角度,他雇佣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就以为这必需有两种开支:要素成本和使用者成本,这两者加上利润就是最后雇主的总收入。

这个总收入其实是他在一定就业量下能够得到最大利润时的预期收益,即他在一定的就业量的条件下所愿意提供的商品的总供给。

我们设Z为雇佣人数,Z为在该人数下产品的总供给价格,那么Z 就可以用N的函数来表示,可以表示为Z=φ(N)。

我们可以称之为总供给函数。

同样,设D是雇主所预期的雇佣了N个人获得的收益,则D与N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f(N),这可称为需求函数。

现假定N为一个给定的值,预期收益大于总供给价格,即D大于F,雇主见有利可图,就会增加雇佣人数,必要时会购买更高价格的生产要素,直至Z=D。

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相交点,因为只有在这一点上雇主的预期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值。

D在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交点上的值,即为有效需求。

从另一个方面说,不论N取何值,即不论产量和就业量在何种水平上,f(N)和φ(N)总是相等。

而且当N增加,Z增加时,D必须和Z做同量的增加,所以有效需求不是只有一个唯一的均衡值而是有无数个均衡值,而且每个值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所以在就业量变得不确定的时候,惟有劳动力的边际负效用能给就业量确定一个最高的限度。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知道,充分就业状态就是即使有效需求的值进一步增加,产量都不会再增加了。

关于充分就业理论,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的概念,它是一种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

他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自动均衡论,认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下不存在充分就业,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非自愿失业。

我们可以简要的概括如下:假设被雇佣的每个单位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和其他要素成本均保持不变,当就业增加时,世纪总收入也会增加,而社会的心理状态是:当实际总收入增加时,消费总额也会增加,但其增幅不会像总收入那么大,因此如
果全部新增加的就业量都用于满足增加的直接消费需求,雇主将会遭受损失,所以要维持给定的就业量,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现期投资足以吸收在就业水平给定时总产出超过社会消费消费量的部分。

当社会消费倾向给定时,就业量的均衡水平取决于现期投资量,而现期投资量游取决于投资诱导,即资本边际效率与贷款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如果假定消费倾向和新投资量不变,那么只有一个就业水平和均衡相符合。

因为任何其他水平都将导致总产量的总供给价格与它的总需求价格不一致。

这个水平也不能大于充分就业水平,一般来说也不等于充分就业水平,充分就业水平是一个特殊的情况,仅当消费水平和投资诱导之间有特殊的关系时才能实现。

围绕这充分就业,凯恩斯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的存在。

这三条心理规律贯穿于《通论》的主体部分,即消费倾向(第三编),投资诱导(第四编),货币工资和价格(第五编)的讨论之中。

这里我仅从利息率的确定这一点来具体说明书中的观点。

作者认为:利息率是边际资本效率和储蓄心理倾向相互作用的结过,它仍然是有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它的存在仍然是以货币的稀缺性为根本前提的。

首先凯恩斯提出决定一个人心理上对时间的偏好的两个决策是:时间偏好决策和流动性偏好决策,而利息率就是放弃货币的流动性获得的报酬,他可以用来衡量拥有货币的人们不愿意放弃其对流动性控制的程度。

通常一个人的流动性偏好动机有四个:收入动机,业务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三个动机主要取决于收入,对利息率的反应都不太灵敏,而投机动机主要取决于利息率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所以它对于利息率的变动较为敏感,并且和利息率呈反向变动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假设前三种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为L1,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为L2,则我们可以将L1表示为国民收入Y的函数——L1=L1(Y),将L2表示为利息率r的函数——L2=L2(r),那么总的货币需求量为L=L1+L2=L1(Y)+L2(r).在假设Y不变的条件下,L和r也是反向变动的,L与r之间的关系式就是货币的需求曲线。

另一方面货币的供给是有国家控制的,是与利息率无关的,对应每一个货币供给量都存在一个利息率使得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

所以国家可以通过控制货币的供给数量来调节利息率的高低,从而调节本国投资。

以上是我读完《通论》后理解得较为清楚的几个方面,当然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乘数原理,利用乘数可以有效的说明只要刺激投资,收入会成倍增加,而且在没有其他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投资乘数等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由此就完全有可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了。

在这里我不能很好的将它说清楚,所以只能带过。

一本好书就像一杯好酒,越久越香,对《通论》的研究价值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它
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宏观经济调控之中。

虽然在凯恩斯之后还有很多新的思想涌起,但是他们还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改进,所以对经典的经济学巨著的研究对于我们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