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欧洲古代室内陈设风格特点特点
欧洲古代室内陈设风格- 古典风格1)希腊。
希腊遵循的美学法则是黄金分割。
公元5世纪,希腊的住宅就有了客厅、卧室等的划分。
室内流行的装饰,除了山花、檐板和柱头等建筑细部以外,以涡卷、莨苕叶、古瓶、桂冠和花环等古典装饰为主,充分表现出优雅而华贵的感觉(见图1~图3)。
图1 希腊雅典阿塔洛斯二世拱廊图2 陶碗装饰一对镜图3 陶瓶边饰图案希腊建筑的山花筑于长方形建筑的二端,呈扁平三角形,墙面多采用神话雕刻装饰。
希腊的柱式有希腊多立克式(Drdine Dorico)、希腊爱奥尼式(Drdine Zorico)、科林斯式(Drdine Corintio)。
希腊家具采用长方形结构,有狮子爪或牛蹄的椅腿,平直的椅背、椅座等。
公元5世纪出现镟木技术,座椅形式自由活泼,椅背由自由曲线构成,椅腿变成带有曲线的镟木风格,并有了坐垫。
织物陈设有挂帘、垫子及罩套等,色彩鲜艳。
在王公贵族的建筑室内则绘有装饰性的绘画(见图4)。
图4 希腊木雕桌希腊室内装饰中的图案:①掌状叶的各种变形,其装饰部位有神庙的顶棚板、边饰等,也可用来装饰陶器;②忍冬花(金银花),可作为装饰主题,并与掌状叶配合组成各种花饰;③卍字形;④英雄故事、神话、荷马诗篇(见图5~图7)。
图5 掌状叶的各种变形图案图6 希腊雕刻图7 希腊底尔菲神庙奈克西安斯人面狮身像2)古罗马。
古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花盆、帷幔、雕像等,以及用半圆柱和半方柱为墙面的装饰。
古罗马的剧场常在化妆室的墙面采用壁龛、雕像等作装饰。
古罗马的木质家具上有人物、动物、植物图案。
常见的有狮爪、人面狮身、莨苕叶等图案(见图8~图11)。
图8 罗马帝国风格室内雕饰图9 罗马帝国风格门饰图10 罗马拜尔神庙顶棚浮塑图11 屋大维复制像o中古时期(中世纪)..拜占廷风格(Byzantine)中古时期罗马风格( Romanesgue)哥特式风格( Gothic)1)拜占廷风格(公元5~11世纪)。
外美史名词解释(3)
外美史名词解释(3)外美史名词解释6、金字塔建筑艺术特色:1)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
2)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3)金字塔外观匀称、稳定。
它象征了法老的威严和地位,说明了埃及人顽强的意志力。
7、古埃及雕刻程式有: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军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这种刻画头部,其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6、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9、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俭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
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2)古风时期瓶画:3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古风的微笑"古风时期的雕刻受埃及影响,人物处于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
无论男女像,在表情上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微笑,通称为"古风的微笑"。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
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
这时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
古典时期雅典卫城建筑群。
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菲狄亚斯巴底农神庙。
他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
10、万神殿的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
纪念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
拱券建筑: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11、绘画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
庞贝城有名的壁画《密祭》。
中外美术史考点考研重点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拜占庭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总体特征是威严庄重又豪华富丽,形式上高度提炼和简化,具有程式化手法,赋予形象以稳固、永恒的精神;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玻璃转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代表:圣菲索亚大教堂;2、罗马式“罗马式”一词,原为建筑术语,后扩展为指称11世纪和12世纪欧洲美术的术语;罗马式美术主要是基督教美术,以教堂建设为中心,建筑、绘画、雕塑相互协同;罗马式美术,把早已出现的非再现性美术原则推上了高峰,以一种与古希腊罗马绘画和雕塑截然相反的象征性表现性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的绘画和雕塑,在使基督教美术与古希腊罗马美术形成双峰对峙的欧洲美术胜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哥特式去年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及其雕塑装饰方面,哥特式教堂才采用拉丁十字式形制,以巨大的彩色玻璃华创取代墙壁,并普遍采用肋拱框架结构体系,使教堂的内部空间、外部造型、门窗拱券都具有高、尖、直的特点,正门两侧多配置高耸的尖塔,总体感觉高耸挺拔,从满强烈的向上动感;反应出中世纪末期艺术趋向世俗化和现实化的特点;代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4、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世界观,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改变人们对自身、上帝、社会、自然界的看法;文艺复兴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它赞美人生、赞美人体、赞美自然,即使在宗教题材的作品中也贯穿现实的世俗精神;5、佛罗伦萨画派文艺复兴早起在佛罗伦萨地区形成的着名画派,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影响最大的美术流派之一;佛罗伦萨画派的特点是以人文主义为主导,该派继承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探索在平面上真实地在线立体造型,讲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运用在艺术领域,发展了透视画法、明暗画法和艺术解剖学;将中世纪抽象的神的形象表现为世俗的人,创立了新的艺术风格;佛罗伦萨画派注重素描,注重理性,追求严谨、崇高的风格;代表人物有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6、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画派之一;该派是以威尼斯为中心的意大利北部地区形成的着名画派,威尼斯画派的特点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注重视觉效果,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重在用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充满抒情的诗意;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使得湿壁画的创作被扼制,而画于画布上的油画则得到发展;代表: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7、样式主义样式主义是16世纪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艺术风格;该主义上承文艺复兴、下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样式主义”一词,源于意大利语“样式”,兼指艺术风格及生活风度,并含高雅优美之意;一批仰慕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典雅风格而务求新奇的艺术家,以追求风格自居,遂被后人视为样式主义流派;它是艺术家有意识地追求某种较为极端的形式,热衷于用复杂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骚动不安和压抑的情感;8、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尼德兰文艺复兴通常指15世纪至16世纪时期,欧洲西北部地区的美术;尼德兰美术不仅具有文艺复兴为一般特点,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都风格沉静肃穆,严谨写实,注重细节,并注重画面的叙事性和寓意性,虽多表现宗教题材,但明显地流露着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它的代表人物是杨·凡·艾克和老彼得·勃鲁盖尔;杨凡艾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油画之父”,代表作是根特祭坛画;老彼得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是最早描绘农民生活的画家之一;9、枫丹白露画派16世纪活跃在法国宫廷的美术流派;1530年前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把许多意大利画家请到法国,为他在枫丹白露的宫殿别墅创作壁画与雕刻;此间,一大批法国画家与这些意大利艺术家经常来往,形成了枫丹白露画派,其风格体现了样式主义倾向,并创作了灰泥高浮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样式;10、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是首先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此外,巴洛克艺术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包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而且巴洛克艺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最后,巴洛克艺术强调一书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结合;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贝尼尼和弗兰德斯的鲁本斯;11、佛兰德斯画派弗兰德斯画派虽然以巴洛克风格为主,但弗兰德斯的艺术家并不是对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因袭模仿,而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使宏伟华丽的巴洛克风格与尼德兰传统绘画的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画风;笔法自由流畅、色彩鲜亮华美、构图富于变化、形象生动自然;17世纪,巴洛克艺术在弗兰德斯影响很大,却不是唯一的艺术风格,同时与之共存的还有古典主义艺术、写实主义艺术等等,因此弗兰德斯画派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12、荷兰小画派17世纪的荷兰画派是现实主义美术的典型代表;荷兰画派绘画作品反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以真实、广泛地表现和赞美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以及生活环境和自然景色等为己任,具有生动写实、朴实亲切、具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特点从而彻底摆脱了宗教和宫廷对绘画的束缚;使艺术在反应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获得了大发展,伦勃朗是该画派的代表作家,夜巡;13、洛可可艺术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居统治地位的艺术样式,也称“蓬巴杜风格”;它以上流社会贵族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追求轻盈纤巧,精致细腻的风格,趣味甜俗,充满脂粉气;虽不免浮华做作,缺乏神圣的力量和深刻思想,但在摆脱宗教束缚、使艺术转向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并在美术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有重要贡献;洛可可艺术表现在造型艺术的所有方面,绘画上以华托朝拜基西拉岛为代表;14、新古典美术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兴起于18世纪后半期,流行于19世纪前半期;在法国表现得尤为典型,他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相结合,成为具有时代革命意义的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仍保留有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特点,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代表作有达维德马拉之死和安格尔大宫女15、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前期,它是在与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美术突破了古典主义美术的束缚,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独创性,重视表现美术家的个性、情感和想象,并追求色彩的表现力和流畅奔放的笔触;题材上多选取悲剧题材、文学题材、异国情调题材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是籍里科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人民;16、19世纪现实主义去年现实主义艺术家既反对古典主义因袭保守和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虚构和脱离生活,而是以忠实地描绘当代生活和自然风貌的主张,以及“艺术为民众”的进步思想;现实主义美术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批判性和民主性等特征,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代表有库尔贝、米勒和杜米埃;17、巴比松画派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重要画派;19世纪30--70年代,以卢梭未收的一批画家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被成为巴比松画派,他们注重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在技法上加强了绘画表现自然光线和空气的效果;18、拉斐尔前派19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一批学生,为了反对当时美术学院的陈腐画风,提出要以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忠实于自然,发挥艺术的社会道德作用,为此他们组织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拉斐尔前派具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内涵,代表画家有罗塞蒂、米莱斯和亨特;19、法国印象主义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美各地的美术流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其特点:追究瞬间的视觉印象,以自然景象和当代日常生活的片段入画,注重偶然和率真的效果;主张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来表现明亮、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中特别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提倡户外写生;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会和色调,使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 20、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和艺术运动,象征主义美术是强调主观化倾向的美术,但其“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使主观事物客观化”,强调的是一种超现实的主观主义倾向,并用写实的象征的手法表达这种个性化理念,一般具有主观的、想象的、神秘主义的面貌的综合性、象征性手法;象征主义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沙凡那、莫罗等21、后印象主义广义的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的指塞尚、高更、凡高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印象主义用色方法又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塞尚玩牌者高更黄色基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和凡·高向日葵星夜夜间咖啡馆22、新印象主义继印象主义之后,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和美术思潮;新印象主义认为印象派作画过于感性和直觉,主张以光学科学的原理和理性分析来知道艺术实践,“制造有秩序的合理的美”,并给转瞬即逝的光和色以永恒的形式;该派作画多采用色彩分割理论和点菜的笔触形式,因此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分色主义”或“分割主义”;代表: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西涅克早餐;23、野兽主义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上,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年轻艺术家站出来自己的油画作品,因这类作品表现的物体形体与色彩被变形、被夸张,并显示出一种与传统美术相歧的表现力,被人们称为“野兽”,“野兽主义”由此得名;他们抛弃西方传统艺术中体积、明暗等造型手法,用纯色和自由的轮廓线造型,保持画面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马蒂斯舞蹈、德兰、埃斯塔克风景、弗拉芒克红树24、表现主义主要是指德国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涉及文艺各个领域,作为艺术思潮在欧洲各国均有所反应,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有“桥社”和“青骑士”两个组织;表现主义画家反对机械模仿客观现实,主张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象,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常以夸张的形体和色彩发泄作者内心的激烈情感;德国表现主义既延续了北欧传统,又激发了20世纪的各种类型的表现主义因素;25、立体主义1908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画家在法国推出的美术流派;立体主义否定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试探以懂点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一个对象分界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然后再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组合,从而彻底摒弃了无题的自然现象,亚威农少女是开山之作;26、未来主义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广泛的文艺运动,包括文学、音乐、美术、喜剧等各个领域;他们讴歌现代工业所展现的速度与力量之美,叫嚷“摒弃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以绝对彻底的方式否定过去;在形式技巧上,未来主义画家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运动的场面和感觉,热衷于描绘一系列重叠、连续的形体;27、至上主义至上主义是指20世纪15至20年代出现于俄国画坛的纯几何抽象主义;它的创始人马列维奇解释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纯粹的感觉和感情至高无上的意思;至上主义摒弃描绘具体客观物象,使用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或单纯的黑、白作为新象征符号,传达心中超越自然事物的纯粹感觉;28、构成主义构成主义是俄国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构成最初仅用拼贴形式;俄国艺术家塔特林在莫斯科运用不同材料作为悬挂的浮雕构成物,形式是抽象的;塔特林设计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29、风格派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该派拒绝使用任何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蒙德里安是该派的创始人和中心人物,其典型风格是以黑色直线分割色块构成方格状画面,他将这种风格称为新造型主义;代表作是红黄蓝的构图;风格派和蒙德里安的独特创造对西方抽象主义和建筑设计艺术均有很大影响;30、达达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瑞士,随后流行于整个欧美的艺术运动;他贬低传统价值,嘲弄一切陈规教条;提倡无理想的生活和无理想的文艺,否定理性,吹捧虚无主义,扬言艺术奖摒弃一切传统的审美观与法则,要创造出一种用无意义的符号代替形象语言的新艺术;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广泛运用现成品和拼贴的手法,作品新奇大胆,极富叛逆性;杜尚是达达主义最具影响力人物;代表作有泉、下楼梯裸女2号;31、超现实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为传播的文艺活动;以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为指导思想,,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汲取灵感,常将一些毫不相干的食物硬凑在一起,组合成各种奇怪的意象,造成荒诞的心理幻境;代表:西班牙的达利、米罗,比利时的马格利特等;32、抽象表现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纽约的艺术思潮,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他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多反对以往绘画的完整性和技巧性,反对“形象”和“形式”,推崇即兴式的创作与技巧的自由发挥;以波洛克为代表;33、后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主要在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及流派,统称“后现代主义美术”;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现代主义中心在巴黎,后现代主义美术中心转移到纽约;特点:从现代主义美术极端的自我性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品从现代主义的个体制作转向大量生产,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认为少数人所理解的精英艺术转向主张艺术的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34、波普艺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英美的艺术活动,代表了对抽象表现主义一类非具象艺术的反叛,以干净、硬边的精确画法为特征;波普艺术家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加以普及;他说一种消费文明的艺术,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中国美术史一、史前美术仰韶文化:河南、陕西、-青海、甘肃马家窑文化:半山甘肃、马厂青海黑陶:龙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二、先秦美术青铜器铸造工艺:陶范翻铸蜡模法代表器物:司母茂鼎、四羊方尊、西周大鼎、后母茂鼎三、秦汉美术汉代雕塑:霍去病墓石雕马踏飞燕西汉绘画:龙凤仕女图“T”形帛画画像石:“郭巨祠”、“武梁祠”、“武开明祠”、“武荣祠”四、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位画家曹不兴第一位雕塑家戴逵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陆得其骨、张得其肉、顾得其神: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宗炳: 山水画序王微叙画北朝画家:杨子华、曹仲达曹衣出水王羲之:兰亭序顾恺之: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谢赫:古画品录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着作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佛教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敦煌莫高窟麦积石窟甘肃天水五隋唐五代书法:颜真卿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张旭古诗四帖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王维:袁安卧雪图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展子虔:游春图大小李将军: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青山绿水派:展子虔大小李将军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鞍马画:曹霸韩干花鸟画边鸾薛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西蜀江南艺术周文矩重屏会棋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董源:夏山图卷、潇湘图卷巨然:层岩丛树图、秋山问道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写生珍禽图徐熙六、宋辽金美术翰林图画院:无名氏群鱼戏藻图、出水芙蓉图崔白双喜图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腊梅双禽图马远马麟花鸟画马远梅石溪鸟图马麟层叠冰绡图张泽瑞:清明上河图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采薇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罗汉图山水画:唐到元风格变化唐二李一变五代荆、关、董、巨一变北宋李成范宽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元末黄公望王蒙李成:茂林远岫图范宽:溪山行旅图燕文贵:溪山楼观图徐道宁:渔父图郭熙: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林泉高致“高深平”三远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云山得益图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马远:十二水图踏歌图夏圭:溪山清远图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七、元代美术钱选:浮玉山居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水村图高克恭:云横秀岭图王渊:竹桃锦鸡图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渔父图嘉禾八景图王蒙:夏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倪瓒:渔庄球霏图六君子图八、明代美术浙派:戴进雪景山水图吴伟江山渔乐图院体:吕纪梅茶雏雀图林良灌木集禽图江夏派:张路蒋嵩秋溪放艇图郭诩人物草虫杂册蓝瑛红树青山图吴门画派:王履华山图册周臣春泉小隐图沧浪濯足图吴门四家:沈周吴江图林隐山图卷文征明江南春图唐寅秋风纨扇图仇英仙山楼阁图青藤白阳:白阳陈淳荷石图瓶莲图青藤徐渭榴实图明末四大家:米万钟邢侗张瑞图董其昌波臣派:曾鲸南陈北崔:崔子忠长白仙踪图伏生授经图陈洪绶九、清代美术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正统派清六家:“四王吴恽”吴历恽格常州派锦石秋花图清初四僧:弘仁黄海松石图髡残苍茅凌天图朱耸八大山人荷石水禽图石涛墨荷图黄山画派:梅清石涛梅庚戴本孝新安派:汪之瑞孙逸查士标弘仁扬州八怪:金农李方膺潇湘风竹图高凤翰雪鸿亭长黄慎渔翁渔妇图李鱓高翔郑燮兰竹石图罗聘鬼趣图海上画派赵之谦张熊仁熊三任任熊任颐任薰虚谷梅花金鱼图吴昌硕名词解释1、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去年指两种风格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举,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视觉效果;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这一风格特征吸取了印度造像的特点,同事融入中原画风,是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的体现;后人因称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不仅存在绘画艺术中,也同样存在雕塑艺术中;2、古画品录古画品录是南齐谢赫的着作;它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着作;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成教化,助人伦,明劝戒,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其中最着名的是“六法论”,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3、“六法论”“六法论”是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关于绘画的观点,“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指绘画要表现出所画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骨法用笔和书法关系极为密切,表明中国画的基本特征离不开笔法的变化;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关于造型中形、色、构图问题的理论;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理论的方法; 4、历代名画记去年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着作;作者张彦远为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全书分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着录以及鉴识、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书中阐明了绘画的公用;对谢赫六法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在绘画品评方面,他列出自然、神、妙、精、谨细的等级;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朝画家张璪提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外师造化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要与中得心源相结合,才可创造出好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通过摹写客观物象来传达人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主客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6、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徐黄异体形容五代时期花鸟画画家黄筌、徐熙的不同风格;他们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
艺术史学要略读书心得
艺术史学要略读书心得一、古代艺术史的发展与演变在《艺术史学要略》作者详细阐述了古代艺术史的发展与演变。
从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再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新,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古代艺术史的起点,原始人们通过绘画来记录生活、传递信仰和展示社会地位,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
非洲部落的图腾崇拜壁画,展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古埃及的墓室壁画则体现了法老的显赫地位和对永恒的追求。
古埃及时期的艺术以其宏伟和神秘著称,金字塔、神庙和法老陵墓等建筑充满了象征意义,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死后世界的信仰和统治者的权力。
壁画、雕像和木乃伊等艺术品也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技巧。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则以其对人体美和理性精神的追求而著称。
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理想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满力量和优雅。
古罗马雕塑则更注重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也非常发达,如帕台农神庙等建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的典范,而罗马斗兽场等建筑则展示了古罗马建筑的宏伟气势。
中世纪时期的艺术则以宗教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
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玫瑰窗和雕塑等都充满了宗教气息。
拜占庭艺术的圣像画和马赛克装饰则展现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宗教艺术作品不仅传播了教义,还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新将古代艺术史推向了新的高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在构图、色彩和人物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强调人性和现实主义,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艺术史学要略》一书为我们揭示了古代艺术史的发展与演变。
从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到古代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再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新,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外国文学史重点内容
外国文学史重点内容(上编)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1.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2.希腊神话神话的两点突出特点:①更具系统性。
②神与人同性。
3.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想象力极强;二是故事性极强;三是哲理性极强。
4.《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①结构严谨完整,布局精巧独到。
②人物形象丰富,个性鲜明突出③诗句生动优美,比喻丰富多彩。
5.古希腊戏剧的总体特征:1.现实性2.风格特征古希腊悲剧的风格或雄伟庄严,或沉重悲壮。
古希腊喜剧的风格特征则是:轻松,滑稽,甚至有些粗俗。
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7.中希比较:a.古希腊人具有海洋般的汹涌澎湃的性格,中国古人具有深沉稳重的气质。
B.古希腊人崇尚力量和冒险,中国古人崇尚和谐、稳定、恬静。
C.古希腊人追求现实的欢愉,赞美肉体和声色之乐,中国则渴望长寿。
8.古罗马人强调国家观念和民族责任感,崇尚文治武功,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欧洲中世纪文学概况:A、教会文学:其实正统文学,用拉丁文写成主要题材源于《圣经》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B、英雄史诗:分早期史诗和晚期史诗两大类。
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成就。
早期包括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歌颂部落英雄,带有神话色彩,后期史诗是各民族高度封建后的产物;C、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
内容包括骑士的征战冒险及他们与贵妇人之间的爱情,体裁有,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D、城市文学:中世纪中期随城市的兴起而出现的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的世俗文学。
大多为民间创作。
取材日常现实生活主要揭露封建主和教会人士的罪德败行,也宣扬市民的机智具有现实性、乐观精神。
2.世俗文学是指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3.骑士文学是封建的世俗文学,虽然受基督教的影响很大,但其表现出来的主要精神和风格与基督教相悖。
中世纪美术特点
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
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教的文化艺术。
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
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一、何谓新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
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
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
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
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
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
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
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毫无疑问,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但也要看到,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据史料记载,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有蛮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实际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群。
例如关于古代日耳曼人生活状况、社会制度以及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情况,在凯撒于公元前1世纪末所写的《日耳曼尼亚志》中就有过丰富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日耳曼人文化高于其他部族的材料。
而后,从公元1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日耳曼各部落又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鲁-撒克逊、伦巴德等。
这种古代蛮族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着整体性欧洲文化的形成。
其次,这种文化融合,也体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上。
虽然蛮族南侵之后,摧毁了古代的文化,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
但是,新的文化毕竟又是在曾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成就的欧洲大陆上产生的,古代的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存在于欧洲本土的遗民身上。
这一切都决定着新产生的文化并不能完全剪断古代文化的脐带。
例如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些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士常常就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宣传其思想;利用古代天文知识编撰教会历书,利用民间音乐伴唱圣诗;有些人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典故和材料加以改造,用拉丁文将其写成宗教故事等。
甚至被中世纪奉为“伟大的神学家”的圣·奥古斯丁,早年也曾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并酷爱荷马和维吉尔史诗中一些描写爱情的部分。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1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导论环境要素:古代四大文明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都是借助于带有河流的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
地域和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古埃及的艺术反映了其封闭型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尼罗河河谷地带是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始终保持着那种静穆而冷峻的气质。
3.古希腊为爱琴海,造就了古希腊人勇敢,刚毅的气质和冒险好胜的心理。
古希腊的艺术表现出强烈奔放,富于激情的风格特征,又具有优美典雅,耐人寻味的魅力。
4.埃及金字塔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就是在于这个巨大的人造几何体矗立在浩瀚的大漠之中,现实了人的智慧和力量。
工艺美术作品的材料也是受环境制约的。
民族要素: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各民族的工艺美术文化都集中反映了民族对美的追求,他们的艺术作品无不打上民族的烙印。
民族色彩,构成艺术审美价值与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成员在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传统和心理,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沿海民族与内陆民族,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宗教要素:艺术理论家甚至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艺术。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基督教的工艺美术。
因此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如哥特式的教堂装饰和各种工艺制品,都明显反映出基督教影响下冷峻,阴郁和沉闷的气质。
伊斯兰没有偶像崇拜的特点,工艺美术大多以繁缛的植物纹样和绚丽的色彩作为主题。
中国佛教产生像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以及乐山大佛等这样一大批气势宏伟,技艺精湛的艺术创作。
时代要素:同样一种环境,同样一个民族和同样的宗教信仰,但由于艺术创作的时期不同,导致其艺术风格的不同。
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制约,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
同一地区,同一宗教,时代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的变化,不可能超越其民族和地域的本质特征。
科技要素:任何一种应用于工艺美术的新材料的出现和制作工艺的革新,以及新的制作工具的发明,都必然依赖于相应的科技手段,科技成果。
欧洲中世纪时期史诗壁毯《巴约挂毯》的艺术特征
欧洲中世纪时期史诗壁毯《巴约挂毯》的艺术特征东北林业大学/田园摘要:巴约挂毯是欧洲中世纪极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刺绣壁毯,在工艺和艺术形式等方面体现出与当时其他壁毯不同的审美特征,在中世纪长河众多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
巴约挂毯以其独特的长卷式构图、精湛的刺绣工艺和协调的色彩搭配表现出近似古埃及壁画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通过对巴约挂毯艺术特征的深入研究给现代装饰艺术和纤维艺术创作以一定启迪。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巴约挂毯艺术特征壁毯在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中是极受重视的,因为壁毯有防潮、御寒的功能,用于装饰冰冷的石头房间。
同时,壁毯还具有审美价值以及宣扬宗教精神的作用,当时教堂、邸宅大都用其作为装饰,受到教会、贵族和商人的格外推崇。
此外,壁毯还是一项世代相传的投资,象征权力和荣耀,甚至是巩固外交关系的一种媒介。
正是由于壁毯非常适合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所以在中世纪迅速发展起来。
一、史诗般的巴约挂毯在壁毯众多的中世纪,巴约挂毯(Bayeux Tapestry,也译为贝叶挂毯)的意义非常特殊,它是一部史诗般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是描述“诺曼征服”的巨型连环画。
由征服者威廉的妻子玛蒂尔达带领织工用针线再现了“诺曼征服”,因此也有人称巴约挂毯为“王后玛蒂尔达挂毯”。
巴约挂毯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挂毯,长224.34英尺,宽19.68英寸(约长70米、宽0.5米),挂毯实际由九块宽度为19.86英寸、长度从45.60到7.9英寸不等的背布拼接而成。
挂毯选用彩色羊毛线在亚麻布上绣制而成,记录着黑斯廷斯战役,描绘了诺曼底威廉公爵征服英国的情景。
背布因年代久远现已变成浅黄色,上面刺绣的拉丁文补充性的描述了事件的过程。
巴约挂毯不仅是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挂毯,也是记录了当时战事、服饰、建筑等情况的珍贵历史画卷(图2)。
这条挂毯大约制于1092年,15世纪末开始在巴约教堂的中殿展出,其原作现收藏于法国巴约小镇博物馆里。
①巴约挂毯表现出与当时中世纪其他壁毯不同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在中世纪众多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 艺则以制作圣母像为优 势。圣母的造型生动, 做工精细,显示了很高 的工艺水平。现藏卢浮 宫的《圣母子》(图 12-5)即为典型例作
第四节 象牙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仅品种丰富多彩,而 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中世纪的象牙工艺以拜占庭和 哥特时期为代表。在拜占庭时期象牙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 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因 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是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 书函或二连、三连圣像板的雕刻装饰。装饰题材最初受东 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 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圣像破坏运动 a 期间也有象征 性的动植物形象的表现。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是古 罗马传统牙雕技法的继续,线刻朝,铅釉陶器得到发展。人们逐渐 从使用赤陶3转向喜爱白地陶器。 ·白地多彩陶器在拜占庭马其顿时代很发达,并流行于广阔的帝国境 内。中世纪拜占庭帝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空前广大,其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辉煌的成果。拜占庭陶器得到很大发展,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从装饰技法上分析,陶制器皿的彩绘装饰首先以黑或褐色勾出纹样 轮廓,再添入茶、黄、绿、红、青等色,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 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色,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 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黑装饰器物的内侧,而外侧则采用刻线纹样 并施挂绿釉。 ·用于建筑上作装饰的白地多彩陶板,现存最早的实物是拜占庭皇帝 西蒙一世(893—927年在位)为重建首都制作的。 ·大约在11世纪,拜占庭出现了一种新型陶工艺,其制作方法是:先 用赤褐色黏土制成坯体,然后施挂白色化妆土,再进行剔刻装饰,使 纹样产生红白对比,最后浸罩透明铅釉烧制。这种剔刻技法来自中东 地区,在拜占庭时期得到普及。
第13课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13课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及产生的原因。
探究发现一、虔诚的抄本问题情境:阅读教材113页的“相关链接”并观察图像,问题引领探究与发现:《林道福音书》《凯尔斯书》提出问题1.欧洲中世纪精美的手抄本记录了什么信息?2.为什么“封面装饰”使用贵重材料?3.手抄本的“内页装饰”有什么象征意义?阅读教材,了解手抄本的制作观察与思考,分小组发表见解,其他小组做意见的补指导图像观察、判断欧洲中世纪手抄本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用语言表归纳:从精美的手抄本使用的装饰材质与图案,分析并理解中世纪艺术家对宗教虔诚的创作动机。
二、宗教的殿堂,城市的荣光问题情境: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里修建大教堂蔚然成风,了解欧洲中世纪教堂的主要形式和建筑特点,探讨光线下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的象征意义。
圣塞尔南教堂法国图卢兹圣塞尔南教堂内景圣塞尔南教堂平面图充。
图像观察,思考宗教思想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
述探究发现所得。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手抄本的材质与装饰图案,引导探究创作动机与宗教的关系。
确定巴黎圣母院法国巴黎提出问题1.巴黎圣母院彩色玻璃花窗有何作用?与建筑结构有何关系? 学生观察并思考,运用课堂知识,不参照中世纪美术特征的题方向,引领课堂探究,培养文化理解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点与社会宗教信巴黎圣母院彩色玻璃花窗2.欧洲中世纪教堂的有哪几种主要形式?3.观察分析教堂的建筑材料、高度、扶壁等有何特点。
4.罗马式教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5.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6.光线对于中世纪大教堂有何意义?7.两种类型的教堂建筑体现了欧洲中世纪怎样的社会思想?归纳:欧洲中世纪教堂的主要形式和建筑特点。
三、象征的形象问题情境赏析与比较《勒特根哀悼基督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哀悼基督》两件作品。
提出问题:1.谈一谈这两件作品在形式表现上有何不同。
2.谈一谈中世纪雕塑艺术为何注重象征而不注重写实。
外国工艺美术总结
1埃及1陶工艺:代表,黑陶陶器——在整个土红色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的陶制品。
特点:造型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
2化妆石板——装饰纹样以动物纹和人物居多,特点:美观实用,易长期保存。
功能新变为奉献用品或纪念品。
3玻璃工艺“沙芯法”先有混粘土及多量沙质粗糙物资做成容器内部形态,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再渗入装有底色用的玻璃溶液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在其尚未冷却之际,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拉长的各色长调形玻璃层,用尖形工具在表面刻画,形成波状纹样,待冷却后,再把沙土从内部掏出。
4古埃及的造型艺术法则:古代埃及艺术中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则,通常人物的身体呈正面头部呈侧面。
多见于壁画浮雕和器物的装饰中。
5黄金工艺代表作—黄金王棺 是图坦卡蒙王木乃伊的一层棺材。
6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1概貌:古埃及工艺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有洋溢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2目的:它的实用性并非根本目的,而是为死者能在来世“享用”而存在,强调精神作用。
3特点:例如几何形体和恒定的理论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
4材质使用广泛6地位:古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掀起了人类工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造型: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方法。
2泥板文书:古代西亚地区一种文字记录,以契形文字刻写在粘土板上,晒干或烘干而成。
亦称“亚述版”3金属(青铜)工艺代表“翼狮与牡鹿”(左右对称状)4《汉谟拉比法典碑》5双翅神牛6伊什塔尔门4基本特征:1地域额的工艺作品受其多神教的宗教影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是为生者而作,内容带有世俗。
2形式丰富多彩,品种繁多,风格古朴典雅,善于利用多种材料互相搭配反映了工匠们综合把握材料的能力3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造型和装饰纹样始终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代表了个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风格特征。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上编(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1 )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上编(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 )第一节概述【考点】一: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融合性特点。
(常常在东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类题目中涉及,要了解基本思路和知识点。
)要点:1.欧洲文化自身的融合。
包括蛮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蛮族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互之间的融合。
2.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
主要是欧洲本土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之间的融合。
理解犹太教到基督教与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学之间的关系。
3.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融合。
基督教一方面大肆排斥毁灭古希腊文化和世俗文化,另一方面也改造吸收了其中的素材,将其纳入基督教文化体系。
世俗文学也包含了宗教内容。
二: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艺术特征。
思想特点: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骑士阶层、市民阶层及其文学出现。
艺术特征:第一、题材广泛,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世纪欧洲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其中有史诗、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谣曲等。
第三、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于一时。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
三: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四个名词和各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1.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2.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中世纪文学
三、瑶曲
一种故事性诗歌,民间文学口头基础上发展而来。15世 纪在英国出现,19世纪也广为采用,挪威、瑞士都有类 似形象。瑶曲在欧洲广为流传。 特点:题材广泛,故事性强,往往出现一些意外情节, 对话多,适合改成剧本。
四、骑士文学
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样式,骑士制度特有的产物,体 现了世俗封建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的含义 *“骑士”的七德、七艺 各种文化的交融与影响在骑士文学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 爱情,表现骑士精神。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雇佣军的 出现,骑士阶层没有了生活空间,因此没落。 1、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后又传入 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2、骑士传奇 (1)古代系列:利用希腊传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一种叙事 诗的形成。 (2)不列颠系列:在西欧十分盛行,亚瑟的传说。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过渡
1、中世纪城市市民文在同学贵族的斗争中渲染市民 的聪明,市民对自己的胜利,抱有乐观态度。 2、世俗文学表现市民对世俗生活的强烈兴趣,使城 市文学在后期发展中具有大量的现实主义色彩。 3、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注重现实生活,肯定人的 地位而非神的地位,带有近代的民主意识,艺术 手法上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特色。
二、英雄史诗
日耳曼人侵略和迁移过程中出现的史诗。克尔特人在侵 略中也有自己的史诗,后又出现历史上著名的亚瑟王的故 事,斯拉夫人也口口相传流下了史诗。10世纪之后才有一 部分用文字记载下来,多记载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史 诗。 1、一类是早期中世纪的英雄史诗,这是属于民族迁徙时各民 族、部落的创作,是不自觉的作品。 (1)流传至今欧洲最早、最完整的作品:〈贝奥武夫〉 (2)〈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叙述民族大迁徙的作品。 (3)冰岛文学〈埃达〉 <埃达>分三类:神话、教诲诗、英雄史诗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着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着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11、根特祭坛画: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由胡伯特·凡·爱克和杨·凡·爱克兄弟共同制作完成.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其中羔羊的颂赞是整幅祭坛画最精彩的画面之一.虽经历数百年,根特祭坛画仍然鲜艳明亮,显示了凡·爱克兄弟对油彩画技法的突出改进.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结合.13、伦勃朗: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在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等多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他把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画法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其肖像画深刻揭示了各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代表作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夜巡及大量的自画像等.14、维米尔:17世纪荷兰着名的风俗画家、“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喜欢用蓝、黄两种色调描绘市民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着重刻画自然光线的微妙变化,造型简洁洗脸,画面充满宁静、安适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仆花边女工等.15、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于法国的艺术思潮,目的是歌颂王权、服务宫廷.①重理性.强调纯客观的描写,排斥情感与想象.②重典型.强调普遍的典型的表现,排斥特殊的个性的表现.③重古代. 推崇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以历史、宗教和神话为题材.④重素描.注重以线和轮廓为主的素描造型,强调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16、罗可可: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居统治地位的艺术样式,也称“蓬巴杜风格”.它以上流社会贵族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追求轻盈纤巧,精致细腻的风格,趣味甜俗,充满脂粉气.罗可可艺术表现在造型艺术的所有方面,绘画上以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为代表.17、华托:18世纪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他创造了一种绘画新样式,即描绘盛装的青年男女在大自然中聚会、游玩、谈情说爱等享乐场面的雅宴画.他在这种极富想象力的景象中营造出梦境般的优雅气氛,但总是带有淡淡的哀愁.代表作舟发西苔岛热而桑画店小丑.18、戈雅:戈雅是18世纪西班牙画家,浪漫主义美术的伟大先驱,他与大卫同时代,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战斗激情,包含讽刺、幻想、夸张等因素.对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作:铜版组画奇想曲战争的灾难,油画裸体的马哈着衣的马哈查理四世的一家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等.19、新古典主义: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兴起于法国而风靡西欧的艺术思潮.新古典主义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它遵循古典法则,选择严肃主题,追求塑造的完美,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是大卫和安格尔.20、印象主义: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美各地的美术流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其特点:追求瞬间的视觉印象,以自然景象和当代日常生活的片段入画,注重偶然和率真的效果.主张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来表现明亮、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中特别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提倡户外写生.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是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21、新印象主义:继印象主义之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这派画家根据光学科学的色彩分割理论进行创作,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而是将各种纯色的小点块并置在画布上,以取得印象主义所追求的光感和色感.因此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分色主义或分割主义,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22、后印象主义:广义的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的指塞尚、高更、梵·高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印象主义的用色方法又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23、立体主义:1908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画家在法国推出的美术流派.立体主义否定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试探以动点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一个对象分解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然后再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组合,从而彻底摒弃了物体的自然形象.亚威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24、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长期在法国活动.1908年与勃拉克创立了“立体主义”的画风,后来又出现过“新古典主义阶段”,并一度深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他是画家、雕塑家、陶艺师、书籍装帧和插图艺术家,曾多次以自己艺术作品声援世界人民正义的斗争,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和平鸽等.他那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语言,毫不疲倦的探索精神,对于西方及世界20世纪艺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5、巴黎画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活跃在巴黎的画家虽然没有参加任何流派,但与现代艺术运动联系密切,对20世纪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巴黎画派”.巴黎画派的画家来自世界各地,各具独特的风格与个性,其作品大多有着浓厚的抒情性,力图表现无根、思乡、贫困和忧愁等内心感受.代表画家有意大利的莫迪里阿尼、法国的卢梭、俄国的夏加尔等.26、抽象表现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纽约的艺术思潮,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多反对以往绘画的完整性与技巧性,反对“形象”和“形式”,推崇即兴式的创作与技巧的自由发挥.以波洛克为代表.27、亨利·摩尔:着名英国雕塑家,他用有机形体创造了抽象化的生命形态,多以人体为母题,或躺卧或坐立,有的放在室内,更多的置于室外环境中.他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绳索、洞孔来表现新的空间,并探索雕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这些都对现代雕塑艺术给予重大启示.代表作国王和王后.28、波普艺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英美的艺术运动,代表了对抽象表现主义一类非具象艺术的反叛,以干净、硬边的精确画法为特征.波普艺术家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和其他印刷品加以普及.它是一种消费文明的艺术,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名词解释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着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着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11、根特祭坛画: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由胡伯特·凡·爱克和杨·凡·爱克兄弟共同制作完成.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其中羔羊的颂赞是整幅祭坛画最精彩的画面之一.虽经历数百年,根特祭坛画仍然鲜艳明亮,显示了凡·爱克兄弟对油彩画技法的突出改进.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结合.13、伦勃朗: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在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等多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他把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画法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其肖像画深刻揭示了各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代表作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夜巡及大量的自画像等.14、维米尔:17世纪荷兰着名的风俗画家、“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喜欢用蓝、黄两种色调描绘市民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着重刻画自然光线的微妙变化,造型简洁洗脸,画面充满宁静、安适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仆花边女工等.15、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于法国的艺术思潮,目的是歌颂王权、服务宫廷.①重理性.强调纯客观的描写,排斥情感与想象.②重典型.强调普遍的典型的表现,排斥特殊的个性的表现.③重古代. 推崇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以历史、宗教和神话为题材.④重素描.注重以线和轮廓为主的素描造型,强调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16、罗可可: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居统治地位的艺术样式,也称“蓬巴杜风格”.它以上流社会贵族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追求轻盈纤巧,精致细腻的风格,趣味甜俗,充满脂粉气.罗可可艺术表现在造型艺术的所有方面,绘画上以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为代表.17、华托:18世纪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他创造了一种绘画新样式,即描绘盛装的青年男女在大自然中聚会、游玩、谈情说爱等享乐场面的雅宴画.他在这种极富想象力的景象中营造出梦境般的优雅气氛,但总是带有淡淡的哀愁.代表作舟发西苔岛热而桑画店小丑.18、戈雅:戈雅是18世纪西班牙画家,浪漫主义美术的伟大先驱,他与大卫同时代,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战斗激情,包含讽刺、幻想、夸张等因素.对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作:铜版组画奇想曲战争的灾难,油画裸体的马哈着衣的马哈查理四世的一家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等.19、新古典主义: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兴起于法国而风靡西欧的艺术思潮.新古典主义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它遵循古典法则,选择严肃主题,追求塑造的完美,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是大卫和安格尔.20、印象主义: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美各地的美术流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其特点:追求瞬间的视觉印象,以自然景象和当代日常生活的片段入画,注重偶然和率真的效果.主张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来表现明亮、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中特别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提倡户外写生.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是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21、新印象主义:继印象主义之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这派画家根据光学科学的色彩分割理论进行创作,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而是将各种纯色的小点块并置在画布上,以取得印象主义所追求的光感和色感.因此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分色主义或分割主义,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22、后印象主义:广义的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的指塞尚、高更、梵·高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印象主义的用色方法又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23、立体主义:1908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画家在法国推出的美术流派.立体主义否定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试探以动点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一个对象分解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然后再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组合,从而彻底摒弃了物体的自然形象.亚威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24、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长期在法国活动.1908年与勃拉克创立了“立体主义”的画风,后来又出现过“新古典主义阶段”,并一度深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他是画家、雕塑家、陶艺师、书籍装帧和插图艺术家,曾多次以自己艺术作品声援世界人民正义的斗争,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和平鸽等.他那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语言,毫不疲倦的探索精神,对于西方及世界20世纪艺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5、巴黎画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活跃在巴黎的画家虽然没有参加任何流派,但与现代艺术运动联系密切,对20世纪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巴黎画派”.巴黎画派的画家来自世界各地,各具独特的风格与个性,其作品大多有着浓厚的抒情性,力图表现无根、思乡、贫困和忧愁等内心感受.代表画家有意大利的莫迪里阿尼、法国的卢梭、俄国的夏加尔等.26、抽象表现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纽约的艺术思潮,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多反对以往绘画的完整性与技巧性,反对“形象”和“形式”,推崇即兴式的创作与技巧的自由发挥.以波洛克为代表.27、亨利·摩尔:着名英国雕塑家,他用有机形体创造了抽象化的生命形态,多以人体为母题,或躺卧或坐立,有的放在室内,更多的置于室外环境中.他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绳索、洞孔来表现新的空间,并探索雕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这些都对现代雕塑艺术给予重大启示.代表作国王和王后.28、波普艺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英美的艺术运动,代表了对抽象表现主义一类非具象艺术的反叛,以干净、硬边的精确画法为特征.波普艺术家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和其他印刷品加以普及.它是一种消费文明的艺术,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名词解释1、洞窟壁画: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2、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3、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4、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2、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3、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4、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2、罗可可艺术: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3、巡回画派: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3、新印象派: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3、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教堂建筑风格.流行于4-5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其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古典柱式和罗。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并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一、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
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
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
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
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
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
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
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
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
外国文学史文学分期
欧洲中世纪文学:欧洲中世纪历史与文学史的分期不同。
历史分期初期(5—11世纪);中期(12——14世纪);后期(15—17世纪中叶)。
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后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是: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二、在各种文化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如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等。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一、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相互交融,丰富了文学作品的题材,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在各种文化的影响下,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四、对文学情感特征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更趋于自觉和强化。
中世纪文学主要有四种样式:宗教文学、英雄史诗与民谣、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这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文化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史上一般把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为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成为人文主义文学家对神学体系否定的主要方式;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人文主义文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描绘巨人形象,展示巨人的思想和行动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趋势;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晚期,对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陋现象的谈到成为此时文学的基本任务。
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新质文化特质和独特的文学品格,表现在:一、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上,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二、着力描写现世生活,以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为基本的艺术追求,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和主题;三、文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框架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十四行诗等新体裁;四、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打破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大胆采用本国方言和民间口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并
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
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
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
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
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
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
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
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
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
在拉文纳的圣维塔里教堂保存着《皇帝查士丁尼与他的亭沉闷》和《皇后狄奥多拉与她的侍从们》。
拜占庭美术的独特个性于此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表达。
高度提纯的色彩与明暗关系强调了人物作为物质的精神性存在其形式上的抽象性,程式化的人物造型则向我们展示了欧洲艺术中一种新的人向美的理想:瘦高的身材纤巧的双足,尤其是杏仁形的小脸和凝神谛视着的大眼睛,小嘴、弯眉以及窄长的鼻子——这种理想的相貌将在此后的拜占庭美术中反复出现。
扁平的人像“悬浮”在金色的背景前,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时间与深度空间的维度在这里都不存在了,于是尘世中流逝的现象(生命及权力)就被升华成了天国永恒的存在。
拜占庭建筑中最富创造性的杰作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综合了集中式空间与把雪利卡式建筑造型,后世的拜占庭建筑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就美学上的创造性而言,均未超出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取得的成就。
这座大教堂以旷古未有的气魄,将过去与未来、东方
与西方统一在了它自身之中。
三、“黑暗时期”的美术
公元5世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规模迁徙到西罗马帝国境内,最终灭了西罗马帝国。
北方民族有自己古老的艺术传统和本土接触的手工艺匠,他们对鸟兽等动物形象特别感兴趣,早在铜器时代他们就开始仿造鸟兽形态制作手工艺品,风格独特,我们称之为“动物风格艺术”。
公元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在文化上竭力恢复罗马的传统,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历史上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这是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相结合的文化运动,使欧洲近代文明史的转折点。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建筑和书籍插图方面。
亚琛王宫是查理曼帝国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工程。
其参照拉文纳圣维塔尔教堂,平面布局和结构基本上保持了圣维塔尔教堂的特色,装饰并不活泼华丽,而是趋于整体统一和庄严肃穆的风格。
爱尔兰僧侣的抄书热在加洛林王朝得到了发扬光大,手抄本插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艾伯总主教福音书》中的圣马太,马太穿着布满衣纹的长袍,手拿圣书坐在椅子上睁大眼睛侧望着身后的宗教动物象征一一带翼的狮子。
人物的头部有效地运用阴影与强光而塑造的立体感,人物表情是出神的狂喜之状。
这说明中世纪的画家已经开始表现个人的情感,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
查理曼去世后,加罗林王朝也宣告结束。
四、罗马式美术
“罗马式”的艺术,虽然在各种造型艺术领域内都有成就,但仍旧是以教堂建筑为主。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
他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和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公元1096年,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们全力为自己的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式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
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和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是指公元10世纪至公元12世纪的教堂建筑结构采用罗马时代的拱圆和梁柱结构体系,教堂个部分大量采用雕刻装饰,这些雕刻重新恢复了希腊和罗马时代的风格,并和蛮族时代的夸张变形相结合,着重渲染宗教精神的崇高与神秘。
五、哥特式美术
越过中世纪的黑暗时期,是宗教文化的繁荣期。
这一繁荣期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罗马式美术”,第二阶段是“哥特式美术”。
经济上的富裕,城市的繁荣,宗教理论的发展,促成了新的艺术风格的出现。
各个城市竞相建教堂,唯恐在规模和装饰上落后于他人,把教堂作为城市繁荣和富足的象征,于是新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产生了。
哥特式艺术是以建筑为主体的艺术,也包括雕刻和装饰绘画。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变罗马式的半圆形拱为矢状券,将所有的内部空间已骨架券连接为整体,尖顶便的比较轻巧从而使墙变薄。
内部空间增大,墙上设计了许多高大的窗户。
中厅顶部加高后,外墙采用了飞券,以承担高屋顶的侧推力。
这样,哥特式建筑内部变得宽敞明亮,窗上饰以彩色玻璃窗画,当信徒步入教堂,置身于高大肃穆的空间,沐浴在透过窗户射入教堂的彩色光线中时,就会产生一种恍如天堂的感觉,对上帝的崇拜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哥特式建筑的外表饰有各种精美的雕刻,每床顶部变为矢状形。
哥特式建筑有其高大的钟楼,直冲云霄的尖塔,众多的垂直线条,即给人一种轻盈升腾的感觉,又能引发一种虚无飘渺的天国之情。
哥特式建筑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宗教意识,即通过他独特的空间结构形式,象征性的表现了中世纪人们对上帝崇拜,对天国的向往,对人生的轻视,同时,这种建筑充分显示了中世纪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造精神。
《弗拉基米尔圣母像》
弗拉基米尔圣母像表现的是:它的母亲抱着她的左手在他的右臂和分儿童,而儿童在她的脖子,并把它对她的脸颊压他的左手臂。
手势表示的母亲和儿子的亲密关系。
它是俄罗斯最有名的图标之一。
根据教会的传统,这个图标是画的圣使徒和传播者,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