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合集下载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及验收标准主要内容简介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及验收标准主要内容简介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体系构成
——按内容分,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工 艺、施工质量验收、施工安全、试验检验方法等 标准。
施工工艺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体系构成
——按内容分,主要包括:勘察设计、 施工工艺、施工质量验收、施工安全、试 验检验方法等标准。
4. 与施工规范的关系
施工规范(技术指南)是为达到验收标 准的质量要求而推荐的工艺、方法和控 制措施。一般不应该具有强制性。
施工规范服从和服务于验收标准。
5. 与施工安全标准的关系
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是规范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作 业行为,保障施工中的人身、设备、设 施及行车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的专门标 准。其重要的安全内容,在验收标准中 有原则性要求,但不具体。
施工规范(技术指南)
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 验收标பைடு நூலகம்的作用
控制工程施工阶段的过程质量和实体质 量。
确认工程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体系构成
——按专业分,主要包括:地质、测 量、混凝土、线路、路基、桥涵、隧 道、轨道、站场、通信、信号、信息、 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机务车辆、动 车组、房建、给排水、环保等标准。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体系构成
——按专业分 地质专业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成 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内容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

一般项目4.7.5 隧道内紧急呼叫电话的设置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4.7.6 隧道内紧急呼叫电话及紧急出口处应急照明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5 隧道5.1 铺轨前铺碴主控项目5.1.1 道碴材质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一级道碴标准。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同一级别的道碴,每50000m3为一批,不足500O0m3时亦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测。

检验方法: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5.1.2 道碴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外观等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一级道碴标准。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5.1.3 无缝道岔预铺道碴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分层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7g/cm3。

碴面平整度用3m直尺检查得大于lOmm。

预留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

道岔前后各30m应做好顺坡并碾压。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组道岔抽检3个点位;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每单位工程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算碾压机械压强,用灌水法检测压实密度,用3m直尺检查碴面平整度;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检算及检测资料,并见证检测。

一般项目5.1.4 正线铺轨前摊铺道碴厚度应为150~200mm。

碴面应平整压实,碴面中间不应凸起,碴面平整度用3m直尺检查不得大于2Omm。

压实密度不得低于1.6g/cm3。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碴面平整度每5km抽检10处,压实密度每5km抽检3处,每处侧3个点位。

检验方法:检算碾压机械压强、观察检查、用3m直尺测量平整度。

5.2 无碴道床一般项目5.2.1 板式轨道凸型挡台中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点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点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点1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点铁道部铁建设[2003]127号文批准发布的《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11项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铁建设函[2004]8号文发布的《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是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而编制的一套强制性标准,参与铁路工程建设活动各方都必须遵照执行.新验标明确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质量职责和义务,强调了过程控制,调整了质量指标,完善了检测手段和方法,量化了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检测数量,突出了质量验收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了标准在施工控制和质量保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套全新的质量验收体系。

新验标充分体现了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技术进行的需要、强化质量和管理的需要,与国家和铁道部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的法律法规紧密配套。

一、新验标的系列组成新验标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11本验标:《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铁路站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这11本验标中,凡是与行车速度等条件有密切关系的质量指标,是按时速160km客货共线铁路确定的。

第二部分是《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它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制定的,其内容是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所特有的。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1 总则1.0.1 为统一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补充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时速等于或小于2OOkm 的新建客货共线标准轨距铁路工程施工,改建铁路可参照执行。

1.0.3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标准,施工质量应达到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确保铁路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或符合有关规定。

1.0.4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1.0.5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中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后施工的专业(工种)不得影响己完成专业的施工质量。

1.0.6 工程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加强现场管理,并做到文明施工。

1.0.7 工程施工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1.0.8 本规定是对现行施工规的补充,两者应配套使用。

现行施工规与本规定不一致处,应按本规定执行。

2 路基2.1 一般规定2.1.1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应按土工结构物精心施工,保证质量。

同时应防止因施工而诱发地质灾害。

2.1.2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地区应加强对地质资料核查工作,当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2.1.3 时速200km 铁路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基桩、沉降观测桩,施工时应保护观测设施完好无2.1.4 岩溶及人工洞穴灌浆工程、软土及松软土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各类桩基等隐蔽工程,应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4) 进行质量检测,处理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应在允许围。

2.1.5 路基填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其质量检验应符合有关规定。

改良土进行填筑前,应对配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1.6 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应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与质量检测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2.1.7 路基施工应及时作好防、排水工程,并应与桥涵、车站等排水及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衔接,形成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说明(与测量有关)备课讲稿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说明(与测量有关)备课讲稿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说明一、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适用标准是《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和铁道部“铁建设[2007]159号”.“铁建设[2009]62修订了有关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表。

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是对检验批进行检验签证的记录。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验标》规定的检验批规模进行检验,根据工程实际需调整检验批规模时,规模不得大于规定规模。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是施工过程质量检验最基本的单元。

1、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2、单位工程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定:(1)长度小于10km的一段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正线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

(2)一个施工单位担负的路基施工长度为一个单位工程。

(3)特别大型的支挡结构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3、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

4、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5、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或部位等划分。

6、路基施工中有关钻孔桩、混凝土分项工程的施工记录表见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记录表。

其他要求见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程序和记录表填写标准》。

(路基单位工程编号0201)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测量放样记录表桥涵工程(306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说明一、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施工标准(桥涵部分)参照赣龙复线铁路公司筹备组文件(赣龙司筹工程【2010】67号)执行。

适用标准主要有: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函【2004】8号);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及《关于〈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9】152号);7、《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9】62号)等。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第一篇: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共有14条。

0.1 制订本标准的意义:统一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建设一流客运专线的目标(1.0.1)。

0.2 本标准适用范围: 1.本暂行标准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时速200~350km/h的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2.无碴轨道铁路的路基工程尚应执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定(1.0.2)。

3.对本暂行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1.0.2)。

0.3 质量要求: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主体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满足设计寿命期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1.0.3);同时还应符合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14)。

0.4 总则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分工负责(1.0.4)。

0.5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保证工程质量(1.0.6)。

0.6 对检测手段和检测人人员的要求: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应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验检测手段,质量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状况,所用方法和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具有规定的资格。

(1.0.8)0.7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的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查验收记录和其它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必须按规定及时填写,并且严格履行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

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应符合有关规定。

其中,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应长期保存;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建设单位应永久保存,施工单位应长期保存;其他资料按相关规定保存(1.0.9)。

验标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验标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注:本标准未列标准按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标准执行。

接触网部分6.1一般规定6.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1 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 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6.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6.1.3基础浇制前,应复核基坑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外形尺寸、基坑深度、模型板位置等。

6.1.4接触网基础在路基上施工时,应保证路基的完整和稳定。

6.1.5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合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型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型。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装设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和夹土。

6.1.6杯型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型。

关于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关于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关于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12〕3号)时间:2012.01.18现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等3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施行。

铁道部原发上述3项标准(含局部修订)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一)增加第5.1.2条第6款:6 桥上应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规定设置护轮轨。

【说明】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3.3.8条规定客货共线铁路桥上应铺设护轨,《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作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桥涵设计的补充规定,未对桥上铺设护轨再作规定。

为避免标准执行过程中对条文理解等方面产生歧义,本次修订中明确了桥上护轨的设置要求。

(二)第5.2.3条第5款修改为:5 列车竖向脱轨荷载可不计动力系数。

对于多线桥,只考虑一线脱轨荷载,且其他线路上不作用列车荷载。

按下列两种情况,计算列车脱轨荷载的影响:1)列车脱轨后一侧车轮仍停留在桥面轨道范围内。

脱轨荷载按图5.2.3-1所示计算,两条线荷载平行于线路中线,相距为1.4 m,作用于线路中线两侧2.0 m范围以内的最不利位置上。

该线荷载在长度为6.4 m的一段上为50kN/m,前后各接以25kN/m。

图5.2.3-1 列车竖向脱轨荷载12)列车脱轨后已离开轨道范围,但仍停留在桥面上。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信号部分)宣贯要点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信号部分)宣贯要点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信号部分)宣贯要点徐国斌【摘要】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信号系统的安全保障性能、可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该更严格.具体介绍<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信号部分条款的内容.【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4(000)007【总页数】1页(P71-71)【关键词】铁路信号;验收标准;宣贯要点【作者】徐国斌【作者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天津工程分公司,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8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信号系统的安全保障性能、可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该更严格。

具体介绍《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信号部分条款的内容。

文章按验标原条文顺序来写。

7.1 一般规定7.1.1 不能侵限是基本原则,本条中的限界是指铁建设函[2003]439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第1.0.9条中规定的铁路建筑限界。

7.1.2 运行时速达到200 km时,大型养路机械养路是养路的最主要方式,因此信号设备的安装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7.1.3 运行时速达到200 km时,对线路的要求很高,信号光、电缆的敷设工程既要考虑到新建线,也要考虑到新建线变成营业线后的大修工程。

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在新建时,沿线路修建光电缆槽道,并每隔一定的距离预留光电缆过道槽道。

这样,信号工程(包括以后的更新改造工程)就不会影响线路路基,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7.2 标志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92条规定:“列车运行速度超过160 km/h的区段,应采用无地面信号机的列车超速防护系统”。

因此,本条强化标志牌的验收。

7.3 转辙装置安装装置200 km/h线路将使用大量大号道岔,大号道岔应注意各牵引点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各牵引点处的密贴值;其中第7.3.6条的“第一连接杆处”改为“第一牵引点处”更为合适,因为采用分动外锁闭的道岔无连接杆。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2批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2批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2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14.05.12•【文号】国铁科法[2014]26号•【施行日期】201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2批)国铁科法[2014]26号现公布《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2012年版)等12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上述原标准的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本局部修订条文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局部修订条文的标准目录如下: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2012年版2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3铁建设〔2004〕8号收暂行标准4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5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6 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TB 10015-201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7TB 10002.3-2005 范8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9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10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 10068-20101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12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5-2010国家铁路局2014年5月12日《铁路工程防火设计规范》等12项标准局部修订条文一、《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2012年版)第3.1.1条“……场所、仓库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

……”修改为“……场所、仓库的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知识讲解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知识讲解

1总则1.0.1为统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铁路线路、桥梁、隧道以及电力牵引供电和信号等工程的设计。

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

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客、货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正线线间距;——限制坡度;——牵引种类;——动车组(客)、机车(货)类型;——机车交路(货);——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

1.0.4行车指挥方式:宜采用调度集中;闭塞类型:应采用符合主体化机车信号要求的自动闭塞制式;列控方式:旅客列车应采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车站联锁方式:应采用计算机联锁方式。

1.0.5 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分布与规划、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以及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合理的生产布局要求等研究确定。

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应扣除设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天窗”时间不应少于240min。

1.0.6正线应具备反向行车条件。

当车站站间距离大于40km时,应根据养护维修、运输组织等需要,每隔20~30km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一处,并应与设置越行站或预留中间站等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

1.0.7根据动车组、牵引机车、货物列车及跨线列车的检修、保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以及运用需求,并结合邻线与路网中相关段、所的分布,应合理设置相应的段、所,分别承担不同的作业。

1.0.8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以及信号控制设备需要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

1.0.9 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9规定。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1总则1.0.1为统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铁路线路、桥梁、隧道以及电力牵引供电和信号等工程的设计。

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

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客、货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正线线间距;——限制坡度;——牵引种类;——动车组(客)、机车(货)类型;——机车交路(货);——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

1.0.4行车指挥方式:宜采用调度集中;闭塞类型:应采用符合主体化机车信号要求的自动闭塞制式;列控方式:旅客列车应采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车站联锁方式:应采用计算机联锁方式。

1.0.5 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分布与规划、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以及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合理的生产布局要求等研究确定。

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应扣除设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天窗”时间不应少于240min。

1.0.6正线应具备反向行车条件。

当车站站间距离大于40km时,应根据养护维修、运输组织等需要,每隔20~30km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一处,并应与设置越行站或预留中间站等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

1.0.7根据动车组、牵引机车、货物列车及跨线列车的检修、保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以及运用需求,并结合邻线与路网中相关段、所的分布,应合理设置相应的段、所,分别承担不同的作业。

1.0.8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以及信号控制设备需要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

1.0.9 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9规定。

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李博士
1.普通铁路(客货共线)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适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Ⅰ)
其中10本验标,与行车速度等条件 有密切关系的质量指标,是按时速 160 km客货共线铁路确定的。一般 情况下,时速160 km以下的客货共线 铁路也按这些标准验收。
•李博士
1.普通铁路(客货共线)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适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Ⅱ )
•李博士
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目录
•李博士
现行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数量
截止2016年12月
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目录
•李博士
无碴轨道铁路工程的支撑标准
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 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6]189号)--已经作废
2.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8项 (Ⅱ)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
(4)《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4-2010)
(5)《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5-2010)
•李博士
2.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铁建设[2005]160号)
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李博士
4. 废止——客运专线铁路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1项 (Ⅱ)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7]85号)
⑹《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7]251号)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1总则1.0.1为统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铁路线路、桥梁、隧道以及电力牵引供电和信号等工程的设计。

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

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客、货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正线线间距;——限制坡度;——牵引种类;——动车组(客)、机车(货)类型;——机车交路(货);——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

1.0.4行车指挥方式:宜采用调度集中;闭塞类型:应采用符合主体化机车信号要求的自动闭塞制式;列控方式:旅客列车应采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车站联锁方式:应采用计算机联锁方式。

1.0.5 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分布与规划、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以及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合理的生产布局要求等研究确定。

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应扣除设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天窗”时间不应少于240min。

1.0.6正线应具备反向行车条件。

当车站站间距离大于40km时,应根据养护维修、运输组织等需要,每隔20~30km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一处,并应与设置越行站或预留中间站等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

1.0.7根据动车组、牵引机车、货物列车及跨线列车的检修、保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以及运用需求,并结合邻线与路网中相关段、所的分布,应合理设置相应的段、所,分别承担不同的作业。

1.0.8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以及信号控制设备需要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

1.0.9 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9规定。

高速铁路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地基处理新老标准对比)

高速铁路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地基处理新老标准对比)

1 2 3 4 5 6 7 8 9
电 焊 接 桩 焊 缝
上下 外径≥700mm 节 端部 外径<700mm 错口 焊缝咬边深度 焊缝加强层高度 焊缝加强层宽度 焊缝电焊质量外观 焊缝探伤检验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l /1000
混凝土灌注桩法
新标准
施工前成桩工艺性 试验的根数 对钻孔、冲孔和挖 孔灌注桩要求 对桩身混凝土匀质 性、完整性的无损 检测 单桩承载力检测 不少于3根,要求监理、设计单 位均要确认
BACK
老标准
新标准
强夯(重锤强夯) 强夯(重锤强夯)
增加了对总夯沉量的要求
总夯沉量或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满足设 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 检验数量: 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每夯一击用水准仪测量夯击点 的夯沉量。
新标准
BACK
真空(堆载) 真空(堆载)预压法
老标准
不少于2根只要求 监理确认


无 无
BACK
CFG桩法 桩法
表4.14.13 CFG桩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桩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材料名称 水泥、粉煤灰等干 燥状态的掺合料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允许偏差 ±2% ±3% ±2%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每 工班各抽样 检验不少于 一次 检验方法
老标准: 老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 标准 √ √ √ √ √ √ √ √ √ √
新标准: 新标准: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 √ √ √ √ √ √ √ √ √ √ √ √
新老验收标 准区别 区别 区别 区别 区别 新增 区别 区别 区别 区别 区别 区别 新增 新增 区别 BACK

(修改)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doc

(修改)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说明:本文中红色粗体字“样”和蓝色粗体字“样”分别是按铁建设【2007】159号文和铁建设【2006】141号文修改部分十九项验收标准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铁建设[2006]141号.doc2004-01-30 发布2004 -01-3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主编单位: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04年1月30日2004年²北京关于发布《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通知铁建设[2004]8号现发布《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 (暂行)》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时反馈部建设管理司。

以上标准由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主编单位另行印发单行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00四年一月三十日前言本补充规定系根据铁道部建设管理司的要求,确保铁路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76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439号)的要求,针对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特点,按照现行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编制而成。

本暂行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路基、桥涵、隧道、轨道、接触网及信号等7章。

本暂行标准应与现行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配套使用,未涉及的专业和未包含的内容应按现行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执行。

在执行本暂行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并抄送铁道部建设管理司 (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铁路工程质量标准

铁路工程质量标准

铁路工程质量标准本线全部工程应符合《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

主控项目的工程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一般项目的工程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当采用计数检验时,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1)路堤高度小于2.5米的低路堤,基床范围内的地基土比贯入阻力PS应大于1.5MPa 或允许承载力应大于0.18MPa.(2)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3)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条规定。

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时其压实质量系数用双指标控制,地基系数大于等于150 MP a /m ,孔隙率小于28%。

⑹路堑边坡面应平整且稳定无隐患,局部凹凸差不大于15㎝。

⑺路基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观测频次和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⑻桥涵的抗冻性、抗渗性、护筋性、抗裂性、耐腐蚀性、抗碱骨料的反应性、耐风蚀性、耐久性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⑼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⑽桩基础、明挖基础施工符合验标相关要求。

⑾道碴材质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一级道碴标准。

⑿无缝线路有碴轨道整理作业后,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有碴轨道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机械、电气性能满足标准;牵引变电各种保护动作可靠,不拒动、误动,电动设备之间相互闭锁关系正确。

接触网在进行动态检测时有关参数符合下表要求: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

⒂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