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概论教案01绪论(一)
综合运输概论
![综合运输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742d41e5a8102d276a22f54.png)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的需求进入了从数量向质量发展的时期,致使综合运 输的理念应运而生。
2、综合运输理论发展历程 综合运输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1980)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综合运输系统研究与实践 实践条件:运网不发达、运能相对短缺,重视数量。 模式特点:以计划作为配置运输资源的机制,具有鲜 明的技术经济比较和数量经济特征,用合理运距确定方 式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忽视对运输需求的多样化、个 性化特点的研究。
综合运输概论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第二节 多式联运
2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一、基本定义 二、发展综合运输的意义 三、综合运输体系 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
3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一、基本概念
1、综合交通体系
指由水路、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五种交 通运输方式网络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组成的综合 交通运输基础平台
欧盟的定义: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能 够整合到门到门的运输链中;并显示出各自合理 的内在经济特性和运营特性,以提高系统整体的 效率。
7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二、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 1、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过程(产生的背景) 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存在着三个 阶段。 发展阶段:工业革命后,生产和经济的大发 展,导致运输需求的激增,同时新技术在交通运 输上的应用,使得交通运输设施及行业进入到空 前发展时期。 调整阶段: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投资及恶 性竞争,导致运输效益下降,使交通运输发展步 入结构调整阶段。 提高阶段:二战后,世界经济的空前大发展 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交通
串联结构
运输生产组织系统
串并联结构
的结合部组 成。
交通运输概论-绪论
![交通运输概论-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6b780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f.png)
交通运输概论 - 绪论引言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它不仅扮演着连接城市、地区和国家的纽带作用,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的概念、分类、重要性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分类定义交通运输是指人、货物以及信息在空间上由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
分类交通运输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运输方式分类:–道路运输:包括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
–铁路运输:包括铁路和地铁等。
–水路运输:包括船舶和船只等。
–空运:包括航空公司和航空器等。
–管道运输:包括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等。
2.按运输性质分类:–人运输:以运送人员为主要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
–货物运输:以运送货物为主要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
3.按运输规模分类:–城市交通:以城市内部的交通为主要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
–区域交通:以地区内部的交通为主要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
–国际交通:以国家之间的交通为主要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通过连接不同地区和国家,交通运输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加快了经济增长。
社会交流交通运输极大地促进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它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可以迅速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它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选择,比如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经济影响交通运输对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
它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推动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同时,交通运输业本身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影响交通运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交通运输概论 绪论01-1 交通运输概念 图文
![交通运输概论 绪论01-1 交通运输概念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10630a011ca300a6c39081.png)
送人员或物资的数量。空车行驶 不产生运输量,即使都是重载, 如果运输对象在每一车辆上的数 量不同,所产生的总运输量也会 不同。
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指载运工具在交通网络上的流动和载运工具上载运 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是一种以持有、租赁载运工具(含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载
交通与运输的关系
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3
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 交通与运输既相互区别, 又密切相关,统一在一 个整体之中。
4
交通量:如公路交通量是指
单位时间内(如1昼夜或1h)通 过某路段道路的车辆数,它与运 输对象无关。若说某路段的昼夜 交通量是5000辆车,都是空车 或重车、或空重都有,不改变交 通量。
交通运输概论
目录
CONTENTS
01 现代化交通运输概述 02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03 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04 铁路发展概况
01 现代化交通运输概述
现
代
交通运输的概念
化
交
通
运
输
交通运输业发展
概
述
现代化交通运输 设备分类
交通运输业 性质与特点
交通的概念
文献
辞海: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即人和物的转运和输送, 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传递和播送。 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卷: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
专业概念
交通与运输的关系1Fra bibliotek运输以交通为前提,
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
输;没有运输的交通,
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
的必要。
2
交通:强调的是载运工具在
交通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载 运工具上所载运人员、货物的有 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交通运输组织学教案
![交通运输组织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59270952ea551810a6874b.png)
第一章绪论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明确交通与运输的关系;理解交通运输的意义;熟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1.交通运输的意义2.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3. 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沿革20’二、现代交通运输系统 40’三、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25’小结、布置作业 5’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2、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3、交通运输的作用?《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一章校内讲义2005.91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掌握运输需求的概念;明确运输需求包含的六项要素;明确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熟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理解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1.运输需求包含的六项要素2.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3. 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 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运输需求包含的六项要素20’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 20’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0’四、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15’小结、布置作业 5’思考题:1、企业管理的概念及其二重性?2、试述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二章校内讲义2005.92二三 3、4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了解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明确运输需求预测的内容;熟悉运输需求常用方法。
1.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2.运输需求预测的的内容3.运输需求的主要方法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20’二、运输需求预测的内容15’三、运输需求的主要方法50’小结、布置作业 5’1、运输需求预测的类别的内容?2、试述德尔菲预测法的概念及其优点?《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二章校内讲义2005.9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掌握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明确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理解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1.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2. 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3. 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课堂讲授、电子教案一、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20’二、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20’三、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45’小结、布置作业 5’1、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2、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第二章校内讲义2005.94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原理掌握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明确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掌握运输组织在运输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交通运输概论 第一章 概论
![交通运输概论 第一章 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3b5f07770bf78a6429541e.png)
1、发展(fāzhǎn)的四阶段
(3)各种(ɡè zhǒnɡ)运输方式激烈竞争阶段: 二十世纪初至五十年代 (4)综合发展与科学管理阶段(现代化运 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精品资料
2、交通运输业的性质(xìngzhì)、特点 和作用
交通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是 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 创造。运输生产的产品(chǎnpǐn)不是改变劳动 对象的性质和形态,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 置——位移,也就是以运送旅客所产生的人公 里和运送货物所产生的吨公里计量的。
精品资料
3、道路(dàolù)运输
道路(dàolù)运输—汽车运输,近100年来发展起来 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
投资少 速度高 机动灵活,方便、快捷 全世界高速公路全长 20多万公里 适宜于:中短途客货运输,及远离路网的偏远地区 门对门运输
精品资料
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20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运输方式。 速度高
(二)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精品资料
(一)现代化交通运输的装备及发展 (fāzhǎn)方向
1.高科技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现代化运输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保证运行安全、
提高运载能力、实现(shíxiàn)运行自动化、 运营管理自动化等为目标,同时对环保、防止 污染及采用新燃料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由于现代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加快了 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步伐。综合起来,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精品资料
(一)现代化交通运输的装备及发展(fāzhǎn) 方向
4.节能型环保型水运系统 水运发展方向是以提高运载能力,向大型化、自
动化方向发展;为了节省能源和防止海洋污染, 同时又向节能型和环保型发展。由于现代 (xiàndài)空间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加快了 水运现代(xiàndài)化的步伐。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教案01绪论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教案0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d49e4407c1cfad6185fa75d.png)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第1讲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掌握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
2、学会应用自己所见到的交通运输环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能分析问题。
3、上课参与的方式方法训练、课堂发言规范。
新课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1、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涵义
2、交通运输的涵义、特点
【解决措施】:
视频、讲解、看书
教具、挂图及参考书
参考书: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1)思考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通过查阅资料就一种自己熟悉的运输方式(客运或者货运均可)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期待改善目标
2)运输和交通的概念以及五种运输方式
3)运输业的生产特点和构成要素
组长审阅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雪松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2016年9 月1 日
本课小结与改进措施
本门课程虽然讲过,但第二次针对高职学生讲授,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讲授方法和内容。
学生总体表现比上一级积极,对于问题思考的多,相对知识懂得也较多, 为以后我讲授方法的探索提供很多依据。
第01讲交通运输概论
![第01讲交通运输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dadab9f121dd36a22d8201.png)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大运河流经地区示意图
大运河终点标志——杭州拱宸桥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货物的船舶,直达红海之 滨,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12世纪初,我国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 15世纪,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7次下西 洋,历经亚洲、非洲30个国家和地区。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1807年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1.交通运输的发展史
(2) 铁路运输阶段
世界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公共服务铁路在英国建成通 车,长达19.3Km,用蒸气机车牵引34节车厢行驶,为世界铁 路运输史的开端。
中国第一条铁路——1876.7,英国,15km,0.762m 吴淞铁路(上海~吴淞)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促进土地开发
交通与房地产业发展
--北京:京通快速公路促进了北京CBD商圈和京
通快速路沿线泛CBD圈、通州房地产发展,地
价升值,刺激了北京当地经济的发展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投资自身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至今,交通资本存量对GDP的产出弹性为0.05左 右,表明交通资本存量增长1%将拉动GDP增长0.05% 2004年,交通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4%,那么交通资本对 GDP的贡献,即由交通资本存量增长拉动的GDP增长率达
1.1 交通运输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
交通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是 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 创造。
特点:
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和形 态,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位移(计 量单位:人公里或吨公里)。
第1章交通运输概论-文档资料
![第1章交通运输概论-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da9ed431ed9ad51f01df2c0.png)
2、公路运输
• • • • •
技术经营性能指标好; 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
送达快;
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 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
3、水路运输
•运输能力大; •运输成本低; •投资省; •劳动效率高; •航速低;
4、航空运输
•高科技性; •高速性; •高度的机动灵活性; •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 •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 •运输成本高;
3、水路运输
•便于利用; •不受海洋阻隔; •创办较容易; •国际竞争激烈; •差异性大;
4、航空运输
•飞行距离远; •飞机和机场分离; •使用范围广泛; •具有环球性和国际性;
5、管道运输
•生产与运输一体化; •上门服务; •生产高度专业化; •作业自动化;
四、联合运输系统
概念:联合运输系统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 输工具组成,在两地之间对托运人所托运的货 物,采用单一费率或联合计费,并且共同承担 运送责任的运输服务系统。
3、公路运输 汽油发动机使用于道路车 辆首先由德国人戴姆勒于
1887年尝试成功,大约8年
之后,美国开始发展汽车。 4、航空运输
1903年,第一次实现了用螺
旋桨作动力的飞行,这就是
飞机的雏形。 1914年,美国首次开辟了从 坦帕到圣彼得斯堡的定期航班。
5、管道运输 1865年,人们开始使用管道运
输石油。但其后50内,发功。 20世纪后,蒸汽涡轮取代了蒸汽机。
2、铁路运输 1776年,英国的累诺兹
首次制成凹形铁轨。
1804年,英国的特里维 西克制成了牵引货车在铁轨 上行驶的机车。 1825年,英国铺设了世
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的公共
交通运输概论—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8baae1c650e52ea551898f9.png)
• 4.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学 • 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 位移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 交通运输学是通过探讨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 上的流动,如何将人和物迅速、安全、经济、 便利、准时地从甲地运到乙地,以创造空间 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科学。
二、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交通运输概论
(Conspectu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交通运输系
李 杰
• 适用专业:城市交通运输、物流管理专业
• 学时数:30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城市交通运输、物流专业专科生, 属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 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掌握铁路、轨道交通、公路、 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的基础概念,优缺点、掌握各 种交通运输方式、运输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内外 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或 从事交通运输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交通运输的发展史
(3)各种运输方式激烈竞争阶段:二十世
纪初至五十年代
(4)综合运输阶段(现代化运输):二十
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2.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 三。其中国家铁路6.34万公里,合资铁路0.89万 公里,地方铁路0.47万公里。 • 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 4.54万公里。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学期课程主要讲授运输需求及预测、
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内容。
成绩考核评定
1、平时考评占30%(包含作业、上课考勤、提问源自)2、期末考试占70%(考查)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11 综合交通运输的形成与发展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11 综合交通运输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f986953804d2b160b4ec0b8.png)
目 录 绪论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1.1综合交通运输的形成与发展1.1.1综合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1.1.2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1.1.3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1.2综合交通运输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2.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概述1.2.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1.2.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与合理配置 1.2.4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1.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3.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含义1.3.2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1.3.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要素1.3.4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基础2.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总体思路2.1.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构成2.1.2国外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经验2.1.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总体目标2.1.4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指导原则2.1.5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内容2.1.6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依据2.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与方法体系2.2.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2.2.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 2.2.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体系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第3章交通运输需求3.1交通运输需求概述3.1.1交通运输需求的概念3.1.2交通运输需求的本质特征3.1.3交通运输需求的构成要素3.1.4交通运输需求的数量特征3.1.5交通运输需求的品质3.1.6交通运输需求的曲线3.2交通运输需求的分类3.2.1交通运输需求分类的意义3.2.2按交通运输需求的品质偏好分类3.2.3按交通运输对象进行分类3.3影响交通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3.3.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 3.3.2旅客运输需求分布不均衡性分析3.3.3旅客运输需求增长的基本规律3.3.4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3.3.5货物运输需求分布不均衡性分析3.3.6货物运输需求增长规律3.4交通运输需求弹性3.4.1交通运输需求弹性概述3.4.2交通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3.4.3交通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3.4.4交通运输需求的关联弹性及其计算 3.4.5现有交通运输需求弹性理论的局限性 3.5交通运输需求预测3.5.1交通运输需求预测的常用方法3.5.2交通运输需求的函数分析3.5.3交通需求预测3.5.4改进交通运输预测的思路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综合交通运输总体规划4.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4.1.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与特性4.1.2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规划4.2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规划4.2.1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特征、作用和分类4.2.2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规划4.3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4.3.1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特征、功能和分类4.3.2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条件4.3.3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的原则和场站布局规划 4.4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规划4.4.1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合理配置问题概述4.4.2影响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合理配置因素分析 4.4.3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合理配置模型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5章城市综合交通总体规划5.1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5.1.1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5.1.2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类型及规划方法5.1.3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规模和容量5.2城市综合交通线路规划5.2.1城市综合交通线路规划的内容与技术路线5.2.2城市交通道路规划5.2.3城市公交线路规划5.2.4城市轨道交通规划5.2.5城市多式联运规划5.3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5.3.1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分类5.3.2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5.3.3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5.3.4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5.3.5基于无缝运输理念的综合交通枢纽——新北京南站 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6章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6.1概述6.1.1基本概念6.1.2信息系统规划概念6.2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基础6.2.1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原则6.2.2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内容6.3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方法6.3.1业务系统规划法6.3.2关键成功因素法6.3.3信息系统框架法6.3.4分类集成规划法6.4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管理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7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7.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和特点7.1.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7.1.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特点7.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7.2.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内容和原则7.2.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7.2.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7.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技术评价7.3.1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的建立7.3.2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 7.4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经济效益评价7.4.1国民经济效益分析7.4.2国民经济费用分析7.4.3转移支付7.4.4影子价格的选取与计算7.4.5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7.4.6经济评价案例7.5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的社会评价7.5.1社会评价的作用与范围7.5.2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7.5.3社会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附录A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A.1全国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A.2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泛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作专项规划纲要 A.3省份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A.4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天津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1章交通运输概论教学教案
![第1章交通运输概论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4bed5b6294dd88d1d26b4d.png)
三、我国的现代交通运输发展
1、旧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 a.线路少、质量差、不成网。 b.运量规模小、运输效率低、经济效益差。 c.交通运输业大多被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所有制。 d.地理分布不均蘅。
2、新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发展变化
主要教学内容:
❖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 ❖ 五种运输方式的特征 ❖ 联合运输和交通运输业的概念
第1部分 交通运输概论
主要介绍与交通运输学有关的基本概念,交 通运输的构成要素、发展史及其意义。
了 解:交通运输的发展简史 深刻理解:运输、交通、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学
的概念、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及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
❖ 交通、运输的概念 ❖ 交通与运输的区别和联系 ❖ 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学
一、运输概念
主要教学内容:
❖ 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 交通运输构成要素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1、运载工具 2、通路 3、场站 4、动力 5、通信 6、经营管理人员和经营机构
硬件要素
主要教学内容:
❖ 五种运输方式的产生过程 ❖ 中国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一、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史 自有人类以来,即有运输。 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早期
的人类是以自身作为运输工具, 其后通过驯养动物驮运或拉重物 以减轻人类本身的负担。
轮轴的发明,车辆的出现则 揭开了现代陆路发展的序幕。
二、五种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
1、海路运输 19世纪初,瓦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的蒸
汽机应用与水路运输,开始了 机械化时代,摆脱了靠风、靠 人力为动力的状况。
1883年,“皇家威廉”号 加拿大汽船首次横渡了大西洋。 取得了巨大成功。
《辞海》: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 概 念: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运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教案01绪论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教案0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23e26a4e87101f69f31951a.png)
第1讲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播放 一、交通、运输的概念
通过播放关于 思考回答
视频
谈到交通,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在日常工作学 交通运输的视
新课 引入
新课 教学
习或购物中,都要与各种交通工具打交道。
频,并结合简
交通的概念:交通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得流 动,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交 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的三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
3、上课参与的方式方法训练、课堂发言规范。
新课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 1、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涵义
2、交通运输的涵义、特点
【解决措施】:
视频、讲解、看书
教具、挂图及参考书
参考书:Leabharlann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引出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运载工具
通路
场站
动力
通信
经营管理人员与机构
学生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第1讲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1)思考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通过查阅资料就一种自己熟悉的运输方式(客 运或者货运均可)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期待改善目标
2)运输和交通的概念以及五种运输方式 3)运输业的生产特点和构成要素
组长审阅
任课教师
黄雪松
年月日
2016 年 9 月 1 日
本课小结与改进措施 本门课程虽然讲过,但第二次针对高职学生讲授,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案)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da6b393b3567ec102d8af3.png)
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3.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第一节交通运输(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自由发言)农民收粮食用拖拉机游长江三峡坐轮船商店进货用卡车到外地出差坐火车外国与中国间运包裹用飞机等(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
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承转过渡)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必要。交 归纳总结
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 交通运输是指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
载工具上运载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 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业不能生产出任何新的物质产品要过程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交通运输业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其所有权不属于
.
“加工”部门
交通运输业的产品不能存储,能力不能调拨
积极参与 体验反思
感悟提升
.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 二、交通运输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总结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
交通运输业不能生产出任何新的物质产品要过程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习或购物中,都要与各种交通工具打交道。 交通的概念:交通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得流 动,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交 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通过播放关于 思考回答
交通运输的视
频,并结合简
单提问,导出
第一个知识
点:
感知兴趣
自述经历
交通探索
交通的三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 提出问题
.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第1讲
高职铁运 1601 班
高职铁运 1602 班
高职铁运 1603 班
高职铁运 1604 班
课题
第一讲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绪论(一)
课堂类型
理论教学法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掌握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
2、学会应用自己所见到的交通运输环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能分析问题。
交通运输业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其所有权不属于
“加工”部门
交通运输业的产品不能存储,能力不能调拨
交通运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点线长,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工厂
以北京市公交客运为例,介绍整个运输过程,
引出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运载工具
通路
场站
动力
通信
经营管理人员与机构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输是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
和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与
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和运输的关系及交通运输的概念:
提问回答 案例引入 介绍原因
感悟说出 自己对交 通的认识
回答思考 感悟体验 弄清原因
.
.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通过讨 论
第1讲
况(流量的大小、拥挤的程度),运输关心的是流动
课堂 中运载工具上的运载情况(载人与物的有无与多少,
认知 将其输送了多远的距离)。
由交通与运输构成的一些词语中,有一部分是
可以相互替换使用的,如交通线与运输线、交通部
门与运输部门、交通系统与运输系统等。
因此,运输以交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
通过提 问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运输的四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 提醒注意 克服避免
组织管理技术、运输对象——人与物。
感知认同 引起重视
导出下 一知识 点
交通与运输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同一过程就是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的流动。
两个方面指的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载工具的流动情 组织训练 指导体验
.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
.
第1讲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1)思考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通过查阅资料就一种自己熟悉的运输方式(客 运或者货运均可)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期待改善目标?
2)运输和交通的概念以及五种运输方式? 3)运输业的生产特点和构成要素
组长审阅 年月日
3、上课参与的方式方法训练、课堂发言规范。
新课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 1、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涵义
2、交通运输的涵义、特点
【解决措施】:
视频、讲解、看书
教具、挂图及参考书
参考书:
.
.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播放 视频
新课 引入
教学内容
一、交通、运输的概念 谈到交通,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在日常工作学
新课 教学
织管理技术。 关于运输的书面解释也非常广泛,其中《辞海》
体验理解
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 《不列 颠百科全书》对运输的解释是:“将物品与人员从一 讲授提问
地运送到另一地及完成这类运送的各种手段。”《大
美百科全书》对运输的解释是:“运输即把人或物体 补充矫正
从一地方搬运到另一地方。”
任课教师
黄雪松
2016 年 9 月 1 日
本课小结与改进措施 本门课程虽然讲过,但第二次针对高职学生讲授,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
讲授方法和内容。学生总体表现比上一级积极,对于问题思考的多,相对知识懂得也较多, 为以后我讲授方法的探索提供很多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