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1)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1)

肝内血管
肝静脉
肝分为LHV、MHV、RHV三支。 通过肝右V单独汇入FV,肝左V和肝 中V分别汇入下腔V,亦可在汇入前 先汇合成 ,然后汇入下腔V位于 隔肌下方约1cm处,称“第二肝门”。
门静脉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 成,汇合处在胰颈背侧,由此形成主门脉。 门脉在十二指肠第二段的上部后方斜向右上,走 行于十二指肠韧带中,居胆总管和肝动脉之后, 至第一肝门处分成左右两支进行肝脏。门静脉 右支较短,约1.5cm左右,也分成两支,即前叶 支及后叶支。前叶支分右前上段支及右前下段 支。后叶支分为右后上段支和右后下段支。
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
坐位或半卧位:显示肝左、右膈顶部小病灶。 探头部位:
可分为(1)右肋下、(2)剑突下、(3)左肋下、 (4)右肋间四处。
右肋下位主要显示左内叶、尾状叶、右前叶、右后叶 及第一、二肝门。
剑突下位主要显示左内叶、尾状叶、左外叶的内侧部 及第二肝门。
左肋下位主要左外上段、左外下段及左叶的外侧角及 左下角。 右肋间位主要显示肝脏右前、右后叶各段及膈顶区。
肋缘下探头位向横膈方向(头端)倾斜,显示 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即“第二肝门”
一般不容易同时显示肝静脉左、中、右三支肝 V(LHV、MHV、RHV),但易显示LHV、MHV。 肝中静脉位于肝中裂内,为左肝和右肝的分界。
附加:
肝脏超声切面显像的大致分叶
肝叶名称声像标志和血管关系: 左叶和右叶肝中V分肝为右半肝和左半肝,
退、腹泻、便血、消瘦、乏力、发热、 低血糖症等。2、体征:小肝癌无任何 体征或仅表现肝硬化体征。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声像图的五大特征: 膨胀性生长:癌组织受压变性,产生声晕。 多形性:可出现不同强度、不同形态的图形。 多变性:癌肿生长快,形态增大,内部回声 也可改变,呈低、等、强回声改变。 迅速生长:原发性肝癌生长迅速,在3厘米以 下生长级,其直径超过3厘米后程倍增。 常具肝硬化基础:80%病人有肝硬化,表现 为肝实质的现状、网状回声增强,肝静脉变 细、扭曲,及肝外静脉增宽以及脾大、腹水 等。

3 腹部超声检查

3 腹部超声检查

脐静脉开放
选择题
肝硬化声像图特点: A、肝脏增大或缩小 B、肝表面凹凸不平 C、门脉系统增粗 D、肝内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 E、以上全是
三、 肝囊肿
肝囊肿常见超声表现: 1、 肝脏形态改变。 2、 肝内出现无回声暗区,其特点: ①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轮廓光滑整齐。 ②内部回声-无回声区 ③囊肿侧壁出现“回声失落”现象-侧壁声影 ④囊肿后方增强效应 ⑤较大囊肿可使邻近管道受压、移位 ⑥囊肿合併感染时,囊腔内见细光点漂浮征 3、 CDFI:囊壁处可见短线状静脉血流
第三节 腹部疾病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胃肠疾病超声诊断 泌尿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肾上腺疾病超声诊断 腹腔及腹膜后间隙疾病超声诊断 腹膜后血管疾病超声诊断
肝脏超声诊断的主要内容
正常肝脏 脂肪肝 肝硬化 肝血管瘤 肝癌
经阴道检查:无需充盈膀胱。
正常子宫、附件声像图
子宫壁肌层回声均匀,呈中等强度的密集细小点状回声。 宫颈部回声略高。 内膜呈位于宫体中央的线样高回声带,于宫颈管内口处与
宫颈管高回声带连续,随月经周期而改变。
经腹部
经阴道卵巢断面呈椭圆形,表 Nhomakorabea欠光滑,中央回声略高, 成年女性卵巢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脾肿大
正常脾脏
脾肿大
正常脾脏:厚度:男:≤4cm,女≤ 3.8cm;最大长经:<11cm;
门静脉高压声像图:
①门静脉扩张,内径≥1.3㎝ ②门静脉内血栓,内见片状或团块状低或中等回声团 ③肝动脉(代偿性)扩大 ④肝静脉内径变细、僵直、迂曲,闭塞而消失 ⑤脐静脉重新开放 ⑥腹壁静脉曲张 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⑧门静脉血栓海绵样变性 ⑨脾肿大,脾静脉增宽 ⑩腹水

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

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

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一.肝硬化(1)二维形态: 失常,肝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包膜: 凹凸不平,锯齿状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质,肝内密布短小粗线状高回声,可见低回声和高回声结节肝静脉:变细,走行迂曲、僵直门静脉:增宽,可有血栓形成肝动脉:可代偿性增宽继发性征象:脾大、脾静脉增宽;胆囊壁增厚,呈“双环征”;脐静脉等侧枝循环开放;腹水 2. 多普勒门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可呈双向甚至反向的血流肝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血流频谱类似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颜色明亮,流速增高侧枝循环:脐静脉内呈现扭曲的血流二.脂肪肝形态:肝脏轻中度肿大,包膜光滑,下角圆钝实质:回声弥漫性云雾状增多、细密,圆场回声明显衰减肝静脉:变细,显示模糊不清晰多普勒超声表现:血流彩色信号衰减较二维明显三.原发性肝癌1.二维? 肝脏内实质性回声肿块? 边界清或不清,部分病变周围出现“晕征” ( halo sign) ? 内部回声:低、等、高及混合型? 弥漫型肝癌表现为肝内满布细小高回声结节,分布不均匀,难以分辨出肿块的边界? 巨块型肝癌病变内部可出现“结中结征”,中心可有坏死液化区 2. 多普勒? CDFI: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高,RI>0.70? CEUS:(1)呈现“快进快出”(2)动脉相迅速增强(由中心向周围);门脉相快速消退(轮廓清);实质相肿瘤回声低于周围已增强的正常肝组织。

3. 周围组织的继发表现? 卫星结节:肝内转移征象 ? 病变周围血管受挤压移位? 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 ? 位于肝门部肿瘤压迫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 淋巴结转移可引起PV、AO或IVC旁等处腹腔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特征性表现牛眼征环靶征四.含液性病变? 单纯性非寄生虫囊肿 ? 先天性多囊肝 ? 肝包虫? 肝脓肿 ? 外伤后肝血肿? 淋巴管囊肿、皮样囊肿、囊腺瘤等(一)肝囊肿 1. 临床与病理单发或多发,后者多见发生机制不明确(HBD?)生长缓慢,病程长,症状多不明显 2. 超声表现(1)肝脏形态:肝脏可无改变或相应增大;囊肿靠近浅表部位者,肝包膜可局限性隆起;巨大囊肿可致肝形态失常(2)囊肿:?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0.3-20cm不等,? 囊壁:菲薄、光滑整齐,两侧壁出现“回声失落”,“侧壁声影” ? 内部回声:呈无回声,可有分隔? 后方组织出现回声增强效应(增强内收)及侧后方声影 ? 合并出血感染时,囊腔内见细小点状弱回声(3)CDFI:? 囊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分布? 较大囊肿有时可见肝内正常动静脉血流靠近囊壁,或被囊肿挤压而移位(二)多囊肝 1. 临床与病理先天性疾病,伴遗传倾向,可同时伴有肾、胰、附睾、卵巢、脾等多处囊性病变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病程长,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出现 2. 超声表现肝脏不规则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光滑肝内弥漫性分布许多大小不一、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囊壁薄、囊肿间隔较薄后壁增强、侧壁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囊腔内无血流信号(三)肝包虫病1. 临床与病理包虫囊肿 hydatid cyst: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单房型棘球蚴病泡形包虫alveola hydatid disease:多房型棘球绦虫或多房泡球绦虫虫卵感染所致多房型棘球蚴病中间宿主――人、家畜肠道――――肝脏? 内囊:厚1-3mm,内层为生发层,外层为角质层,可含子囊、孙囊,囊液含毒蛋白,具有抗原性,致过敏反应 ? 外囊:厚2-6cm2. 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 肝脏形态:失常,囊性占位病变的肝叶包膜隆起,邻近器官受挤压,病灶附近管道受压、走形失常,局部胆道梗阻? 包虫囊肿:圆形或类圆形囊性占位,轮廓清晰;囊壁厚、回声较强,边缘整齐,壁回声呈双层,囊壁可部分或全部钙化;囊腔内可见子囊,囊沙; ? CDFI:囊内无彩色血流信号3. 并发症囊孢破裂、感染过敏反应腹腔种植胆道梗阻(四)肝脓肿 1. 临床与病理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 症状体征:常以恶寒或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肝肿大与压痛 ?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阿米巴肝脓肿:多在阿米巴痢疾后1-3月发生,也可数年后? 单发多见,多位于肝右叶? 脓腔内充满褐色坏死组织及未完全坏死的肝组织、血管、胆管等,脓液稠厚 2. 超声声像图:两类肝脓肿在图像上不易区分(1)二维早期肝炎期:病变区回声增高,内部较均匀,境界欠清晰脓肿形成期:分布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模糊不清晰,边缘回声仍高,或见小区域弱回声或无回声。

肝脏超声诊断课件

肝脏超声诊断课件
(3)囊肿两侧可见侧壁声影,囊 肿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精品
3.肝脏外形: 囊肿较小且位于肝中央部位时,
肝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 大的囊肿或近肝边缘处的囊肿可
使肝脏形态不规则,局部膨隆, 体积增大;
精品
4.深而大的囊肿可使周围血管及 胆管呈弧形受压移位,相邻器官 可见推压征象。
精品
--------cyst
及强回声。
精品
(4)弥漫型肝癌 ①肝实质可见弥漫分布的粗大斑
片状强回声,分布不均,难以分 辨出明确的肿块; ②肝脏增大,形态失常,边缘凹 凸不平;
精品
③肝深部组织回声明显衰减,肝 内血管回声减少,肝静脉变细、 扭曲;
④肝门静脉内可见癌栓的实性回 声光团及肝门静脉周围的海绵样 变。
精品
2.间接征象: (l)肝脏大小及形态的改变 较小的肿瘤肝脏形态大小无明显改
精品
当脓液粘稠并含有脱落坏死组织 时,常呈不规则的低回声及片状、 条索状强回声,类似实质性肿块。
肿脓壁较厚,回声强,内壁常不 规则。
精品
(3)病程后期(脓肿吸收期): 脓肿体积缩小,液性暗区内出现
斑片状或条索样强回声,脓肿壁 进一步增厚。
精品
4.脓肿后方回声增强,由于脓肿 内的变性、液化、坏死,其后方 回声增强;
3.肝脓肿图像的演变及分期: (l)病程初期(炎症期) 病变区因水肿呈不均匀的低至中等
回声光团,与周围正常肝组织之间 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带,界限模糊;
精品
(2)病程中期(脓肿形成期): 随着病程的进展,病变区开始坏
死、液化,声像图可见病变区呈 蜂窝结构,其内可见无回声暗区, 暗区内有稀疏光点。
性受累,肝脏的正常均匀回声受 到破坏,呈现为广泛的边界不清 的异常回声区。

肝占位≠肝癌,超声检查可分辨

肝占位≠肝癌,超声检查可分辨

健康域影像超声检查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近些年随着影像学诊断持续发展和应用,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增加。

肝占位通俗来讲就是肝脏上长了一个东西,占据了一部分正常肝脏。

一些人认为肝占位就是肝癌,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出现消极情绪。

其实从临床检查来说,肝占位并不是肝癌的代名词,肝癌会有肝占位表现,但并不代表检查结果出现肝占位就是得了肝癌。

若是超声检查中提示肝占位不需要过于紧张,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或增强CT,以及抽血化验肝功能、乙肝丙肝病毒、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等项目检查,用以确定具体疾病性质。

肝脏超声检查之“肝占位”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肝占位的方法,方便快捷,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寻找有无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超声检查过程中,肝占位通常表现为肝内清晰可见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等不同形状的结构,根据其内部的回声特征、回声均匀程度、边界是否清晰以及病变内血供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出占位的性质。

但是,极少数情况下肝脏超声难以确定病变的良恶性,这时就需要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或MRI等检查方式来判断,经皮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是判断的金标准,可以确定占位的性质。

肝癌的超声影像表现人们常说的肝癌通常指原发性肝癌,即来源于肝脏细胞的癌症,大部分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的病史。

肝癌在肝脏超声检查中一般有以下几种:1.巨块型肝癌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外周常有声晕存在,因体积较大,内部回声通常表现为混合回声。

若该型肝癌是由多结节融合状而来的,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该类型肝癌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2.结节型肝癌该类型肝癌的超声影像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质地坚硬,表现为高回声或不均匀低回声的结节,少数内部有出血、坏死或液化。

此时表现为混合回声型,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

3.弥漫型肝癌此类型肝癌癌肿数目众多,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肝脏体积增大,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可以表现为高回声,边缘不清晰,无声晕或包膜样回声。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胆囊壁厚:2~3mm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肝硬化,肝包膜下迂曲管状回声,范围约63X31mm,较宽处约8.1mm,管状暗区旁似可见片状高回声。

B超于肝右后叶中上段探及大小约2.8cmx2.5cm圆形低弱回声包块,囊壁清晰,厚约0.3cm,呈强回声,周边无晕环,内透声差,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可见侧方声影,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

其余未发现异常。

考虑肝囊肿继发感染,囊壁钙化,CT.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

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

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

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

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

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

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超声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淤血肝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肝脏超声图像的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淤血肝的超声诊断标准。

1. 肝脏大小和形态,淤血肝的肝脏一般呈现肿大,形态不规则,表面呈现不规
则凹凸不平。

超声检查可测量肝脏横断面最大径,一般超过15cm为肝肿大。

2. 肝内回声,淤血肝的肝内回声多呈现不均匀性增强,可见散在的低回声区,
同时伴有血流信号增强。

在淤血肝患者肝内可见明显的网状结构。

3. 血流信号,淤血肝肝内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增强,常表现为肝内血管网状扩张,血流速度减慢。

4. 肝脏血管,淤血肝的肝脏血管多呈现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可见肝内血管网
状扩张,血流信号增强。

5. 肝脏组织结构,淤血肝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可见明显的网状结构,肝实质
内可见散在的低回声区。

综上所述,淤血肝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肝脏大小和形态、肝内回声、血流信号、肝脏血管、肝脏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准确判断淤血肝的病变程度和肝脏病变的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对淤血肝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肝脏超声诊断

肝脏超声诊断
齐,边缘圆钝.2.肝内回声增强,后方衰减。3.肝 内管道分布走向显示不清,各级分支多不易显示。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均匀性脂肪肝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3.脓汁稠厚时,脓腔中可见密集细小的光点,改变体 位或挤压时,光点有流动感或称惯性移动。
4.伴随征象:(1)肝脏局部肿大,畸形。(2)膈肌 活动受限。(3)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肝脏超声诊断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Courseware template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肝脏的解剖(膈面)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肝脏血管正常彩色多普勒表现 Courseware template (一)门静脉血流
彩色多普勒
主干、左支及其分支、右支、右前支表现为红色血流图 ;右后支呈蓝色血流图。
入肝血流,流速约20cm/s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二)肝静脉血流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肝脏超声诊断(1)

肝脏超声诊断(1)

脾门分枝
5.4
24% 26% 16% 53% 79% 63%
1. 门静脉增宽
2. 门静脉扩张
3. 脾肿大、脾静脉扩张
侧枝循环
肝硬化各种征象发现率
脾肿大 肝静脉显示不良 肝表面凸凹不平 肝脏缩小 门脉扩张 脾静脉扩张 胆囊壁双边影 肝实质斑状高回声
90.3% 75%
70.4% 50.5% 42.7% 49.7% 32.7%
4. 混合型
肝血管瘤声像模式图
A
B
C
D
E
1. 高 回声 型血 管瘤
1. 高回 声型血 管瘤
(多发 性肝血 管瘤)
2. 边缘 高回声 型血管 瘤
3. 低回 声型血 管瘤
3. 低回声 型血管瘤
(肝右叶 血管瘤)
4. 高回声、混合回声型血管瘤
5. 巨大型肝海绵状血管瘤
5. 巨大型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脾脏普遍增大,腹 水、多无心脏病体征
肝脾都大,腹水 少。 有心脏病体征
体积 肝静脉
肝脏小,包膜呈 锯齿状
肝静脉显示不清
门静脉
门静脉扩张
管腔内情 况 门脉内可见血栓
腹水
腹水
肝脏大尾叶明显,肝包 膜光整
肝静脉扩张
门静脉扩张 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近肝
段内可见栓子或膜物 腹水大量
肝大、包膜完整 肝静脉稍扩张程度
8.5%

2
3



1
4
1.肝脏萎缩,肝表面不平整,肝实质回声弥漫增强、增粗、 分布不均匀 2.肝前腹水 3.胆囊壁水肿 增厚 4.增宽的门静脉

1
2


1.肝硬化患者,脾脏肿大,长径152mm 2.腹水

肝超声检查 肝脏疾病

肝超声检查 肝脏疾病

5)肝内静脉粗细不一; 6)门脉内离肝血流; 7)腹壁静脉曲张; 8)门脉周围静脉扩张与门脉血栓海绵样变性;
一:原发性肝癌 二:肝血管瘤
原发性肝癌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胆管细胞性 肝癌和其他原发性癌肿。本节主要描叙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健康查体或普查甲 胎蛋白时发现。
• 2.门脉高压的声像图表现
1)门脉:PV主干明显增粗,左、右叶支亦增粗。血流呈红色,频谱曲 线为连续性血流峰值速度一般<20cm/s。文献报告门静脉扩张(> 1.3cm)是门脉高压的特征。 2)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较正常易显示在门脉主干、右干的前面及 门脉左支后面与其平行,亦可在门静脉与胆管之间出现或环绕门脉主干 而行,肝动脉肝内分支与门脉走行一致。肝动脉管壁较高,有搏动性, 其血流呈橘红或橘黄色。 3)肝静脉血流:在肝实质内为低速与门脉频谱曲线相同。部分肝静脉 血管变细纹理紊乱壁管显示不清,仅见粗细不均,迂曲的蓝色血流。 4)脐静脉重新开放:是肝内型门脉高压的重要依据。重新开放的脐静 脉位于肝左内、外叶之间肝圆韧带内,重新开放的脐静脉血流的多少与 门脉高压的严重性呈正相关。部分脐静脉重新开放与腹水同时存在。
肝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 岁之间为多。男:女约2.6:1。
本病与乙型及丙型肝炎后(病史常在10多年后)肝硬化、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等有密切关系。
①弥漫型 ②块状型 ③结节型 ④小癌型
症状:
早期无明显症状。 中晚期以肝区疼痛、腹胀、上腹肿块及食欲减退最常见, 亦可具乏力、消瘦、发热。少数起病为急腹症、腹泻、便血、 低血糖症等。
病理
结节性肝硬变以肝细胞损害为主,包括坏死后大结节性 (直径>3mm)肝硬变、门脉性肝硬变及酒精中毒、营养不良性 小结节性(<3mm)肝硬变,或大结节与小结节混杂存在的混合 型。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肝脏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肝脏内部血液淤积,引起肝脏功能异常。

超声检查是淤血肝的常
用诊断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一、肝脏大小
淤血肝的肝脏大小通常会增大,但增大的程度因人而异。

超声检查时,应测量肝脏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计算肝脏体积。

一般来说,淤血
肝的肝脏体积增大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

二、肝脏内部结构
淤血肝的肝脏内部结构通常会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肝脏内部血管扩张、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等。

超声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肝脏
内部结构的变化,如肝脏内部血管扩张、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
性等。

三、肝脏血流
淤血肝的肝脏血流通常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肝脏内部血流缓慢、
血管扩张等。

超声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肝脏内部血流的变化,如肝脏
内部血流缓慢、血管扩张等。

四、肝脏弹性
淤血肝的肝脏弹性通常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肝脏硬度增加。

超声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肝脏弹性的变化,如肝脏硬度增加等。

总之,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肝脏大小、肝脏内部结构、肝脏血流和肝脏弹性等方面。

超声检查是淤血肝的常用诊断方法之一,对于淤血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超声检查的常见疾病表现及鉴别诊断

腹部超声检查的常见疾病表现及鉴别诊断

腹部超声检查的常见疾病表现及鉴别诊断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非放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传递和反射来观察人体内腹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许多腹部疾病,并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介绍腹部超声检查中常见的疾病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一级段落标题: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发现肝脏相关问题。

1. 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良性液体充满、包裹在囊壁内的异常增殖,通常无明显症状。

在超声图像中,肝囊肿呈无回声区,边缘清晰锐利。

2. 肝癌:肝癌是严重威胁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超声图像中,肝癌通常呈现为回声不均匀的肿块,边缘模糊或呈分叶状。

3. 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超声图像中,脂肪肝会显示为回声增强且弥散性增加。

二级段落标题:胰腺疾病胰腺是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异常功能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以下胰腺相关问题。

1. 胰腺炎:胰腺炎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

在超声图像中,胰腺常呈现为增大和边缘模糊,并可能出现钙化灶或囊变。

2. 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很难被发现。

在超声图像中,胰腺癌常呈现为回声不均匀的结节,在血管内侵及转移时可能见到血管内息肉样生长。

三级段落标题:肾脏疾病肾脏是排泄体内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许多疾病会影响其功能。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鉴别以下肾脏相关问题。

1. 肾囊肿:肾囊肿是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通常情况下为良性。

在超声图像中,肾囊肿呈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晰锐利。

2. 肾结石: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溶质过饱和而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

在超声图像中,肾结石呈强回声,并伴有增加的血流信号。

3. 肾癌:肾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之一。

在超声图像中,早期的小型肾癌往往难以发现,但大型的或晚期的肾癌可显示为异常增大、有不规则轮廓等特点。

常见疾病超声描述

常见疾病超声描述

常见疾病超声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超声描述:
1. 肝脏疾病: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为肝形态正常,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血管走向自然,显示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如果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如肝囊肿或肝血管瘤,超声会显示为肝内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而肝癌则可能表现为肝内实质性肿块,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血管走向紊乱。

2. 胆囊疾病:胆囊炎的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回声增强,胆汁透声差,有时可见结石或肿块。

胆囊结石则显示为胆囊内的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胆囊癌则可能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回声不均,胆囊内充满实质性回声,有时可见胆囊腔内积液或结石。

3. 胰腺疾病:胰腺炎的超声表现为胰腺肿大,回声减低,边界模糊,有时可见胰周积液或脓肿。

胰腺囊肿则显示为胰腺内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胰腺癌则可能表现为胰腺内的实质性肿块,回声不均,边界不清晰,有时可见胰管扩张或侵犯周围血管。

4. 眼部疾病:眼球壁的三层结构在超声中清晰可见,如果出现异常,如视网膜脱离,超声会显示为眼球后方的液性暗区,与玻璃体分界清晰。

葡萄胎则可能表现为子宫内的多个囊性回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内部透声差。

以上只是常见疾病的一些超声表现,实际上每种疾病的超声表现都可能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具体的疾病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综合分析。

同时,超声诊断也有其局限性,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特殊类型的病变,可能无法准确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进一步确认。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

2、常用切面
• 1)、右肋缘下斜断面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沿肋缘向左上方滑动扫查, 直至胸骨下端。此切面显示第一肝门及第二肝门 结构。
• 2)、右肋间切面
探头从右侧第四或第五肋间开始,从上而下逐 肋间进行探查,可观察到门脉主干及右叶分支, 肝静脉短轴。
• 3)、肝脏的纵段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纵切能获得肝-腹 主动脉的纵段图,可以显示腹主动脉 的长轴,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 分支,以及肝、胃、胰等结构。
显变化。
(二) 多囊肝
为一种先天性肝脏多囊疾病,有家族史, 一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肾,胰,脾等其它 脏器多囊性病变,大多长期无症状。症状 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加重。
声像图特点:
1、肝体积增大(普遍增大),形态失常,不 规则。 2、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正常 肝结构不清。 3、合并其他多囊脏器(脾、肾、胰等)。
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
由于肝脏内血管丰富,用彩色多 普勒可获得肝脏切面血流的走向,流 速、流量及RI、PI的测定,以及病变区 血流与周围血流的关系,供诊断及鉴 别诊断分析。
(二)、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
一般不需作特殊准备,最好检查 前先作肝功测定,以便对传染性肝炎 起到隔离作用,已免交叉感染。
2)、 间接征象 a. 肝肿大,以局部肿大为明显 b. 膈活动受限(肝周炎与膈的粘连,疼痛) c. 反应性右胸腔积液(部分可见)
【临床意义】
a. 对肝占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治 疗方案。
b. 清晰显示脓肿部位、大小、数目,指导 临床穿剌手术定位。
c. 判断脓肿与周邻脏器的关系。 d. 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消涨变化。
肝区见一个或多个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暗区 内见中等回声光斑、光点(未溶解肝胆管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6
编辑ppt
7
肝脏超声测量正常值
纵切或横切左肝,显示正常肝左叶厚度为5-7cm, 纵切左肝显示正常左肝长度为7-9cm。
肝胆或肝肾切面显示正常右肝厚度为10-12cm, 右肋缘下斜切右肝显示其最大斜径为10-14cm。
编辑ppt
8
肝左叶上下径及前 后径标准测量方法
将探头扫描长轴置于剑突下略偏左, 声束指向腹后壁。当声像图显示肝上 方的膈肌以及下方左肝下角和后方的 腹主动脉长轴,则为标准肝左叶上下 径及前后径测量断面。
编辑ppt
18
肝囊肿一般声像图特点:
(1)囊壁与周围肝境界清楚。 (2)囊壁薄而光滑,内部呈无回声暗区,
较大的囊肿可有分隔或呈多房现象,若 囊肿伴有出血,内部可有少量点状回声。 (3)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4)常有两侧壁失落征象。 (5)囊肿周围的组织及血管等,可能出 现受压推移现象。
编辑ppt
5
正常肝脏的表面结构特点
肝脏膈面的前上方有镰状韧带与膈肌相连,前 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与前腹壁相连,镰 状韧带向上方延伸并向左右贴附横行而成冠状 韧带,均有腹膜包裹,肝脏的脏面有两条纵沟 和一条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由胆囊窝和 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 脉处,即第二肝门所在。左纵沟则由脐静脉窝 和静脉韧带组成,横沟连接于两纵沟之间,为第 一肝门所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由此出入 于肝实质内。门静脉、肝动脉、肝管三者被包 裹在一结缔组织鞘内(Glisson),此者不论 在肝内或肝门附近,都在一起行走,称之为 Glisson系统。
编辑ppt
22
临床表现:无任何症状,偶然发现 。少数 肝区或右上腹痛 , 体积较大压迫胃肠道发 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极少数破裂出血 发生急腹症 。
体征:小型无任何体征 。中型或较大的血 管瘤可以出现肝脏肿大。
编辑ppt
23
肝血管瘤在声像图上一般表现
肝内出现边界十分清晰的占位病变 外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常具有边9
单纯性肝囊肿
肝内可见无回 声暗区
囊壁菲薄、光 滑
后壁及后方回 声增强
编辑ppt
20
编辑ppt
21
实性:肝血管瘤
病理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大多以海 绵状血管瘤为主,可单发或多发,无蒂或 有蒂。体积从针尖大至胡桃大,病灶约1厘 左右的多见。血管瘤较小时多无特殊症状, 而较在的血管瘤可致肝脏肿大。国内有人 报告1例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标本重1800g。
13
编辑ppt
14
正常的肝肾对比
编辑ppt
15
脂肪肝时肝肾对比
编辑ppt
16
局灶性肝病(肝占位性病变)
囊性 实性 囊实混合性
编辑ppt
17
囊性: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形成肝 囊肿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 种。前者以肝包虫病为多见,后者又可分为先天 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其中先天性 最为常见,通常名为肝囊肿,也就是指先天性肝 囊肿。先天性肝囊肿的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它 起源于肝内迷走的胆管,或因肝内胆管和淋巴管 在胚胎期的发育障碍所致。也有人认为胎儿患胆 系炎,肝内小胆管阻塞,近端小胆管逐渐呈囊性 扩大。或肝内胆管变性后,局部增生阻塞而形成。 可以单发,也可见多发,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 者直径可达20cm以上。本病发展缓慢,预后良 好。
编辑ppt
3
编辑ppt
4
与肝脏毗邻的脏器、组织
肝脏呈楔形,右侧较厚,而左侧较薄,外观可 分为左、右、前、后四个缘和两个面(膈面和 脏面),膈面特别隆起与机横膈相贴附。肝的 脏面(下面)与结肠肝曲、右肾上部、十二指 肠球浊和胃毗邻。肝的前面与膈肌、前腹壁相 邻。肝的后面贴附于第十一胸椎膈肌脚、食腹 段、腹主动脉腹段和右肾腺。因肝右叶的上面 凸出部分是在右下肺叶及胸膜的掩覆之下,当 肝右叶膈顶部发生病变时,如囊肿、脓肿和肿 瘤等,因受胸腔气体的干扰超声控测容易遗漏。
编辑ppt
9
实时显象测得右肋下肝最大斜径(cm) 男12.3+1.29 范围:10.4--14.7 女12.26+1.08 范围:10.5--14.3
编辑ppt
10
(二)病理声像图
弥漫性肝脏病变 局灶性肝脏病变
编辑ppt
11
脂肪肝
正常肝细胞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3~ 5%。如果脂肪含量超过40%时,或全肝脏 1/3肝小叶脂肪沉积叫做脂肪肝。
脂肪在肝细胞中发生过量的浸润,没有被 消耗的脂肪形成脂肪滴,散布在肝组织中 ,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颗粒,肝细 胞肿大、肝脏增大,边缘圆钝。
肝脂肪变性如进一步发展,也可能发生肝 硬化。
脂肪肝发生的原因较多,如高脂肪的饮食、
高胆固醇饮食、低蛋白饮食、感染、中毒
、内分泌疾病、肥胖病和肥胖者等。
编辑ppt
肝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编辑ppt
1
肝脏的正常解剖
编辑ppt
2
正常肝脏声像图
正常肝脏形态,轮廓,包膜,边缘
斜切面肝脏呈楔形,右叶厚而大,向左 逐渐缩小变薄,延至左叶外侧缘形如三角 形的锐角。纵切面略呈三角形。轮廓光滑 整齐,包膜回声强而清晰。
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的细小光点。
肝脏内管道系统回声:肝静脉及门静脉的 分支呈管状无回声。
12
弥漫性脂肪肝声像图特点
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
肝区点状回声亮度增强,肝切面图前2/3~ 1/3点状 回声密集,回声明显增强,图像后的1/3~ 2/3回声 衰减、减弱。
肝脏血管回声明显减少,显示不清,门静脉分支 回声减弱。
肝、肾纵切面,同时显示肝、肾脏,肝与肾实质 回声反差增大。
编辑ppt
征)
编辑ppt
24
肝 脏 外 形 轮 廓 多 无改变。高回声 多见,回声较均 匀,边界清晰。
编辑ppt
25
编辑ppt
26
囊实混合性:肝包虫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 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 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病因犬绦虫寄 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 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 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 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 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包虫囊肿 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 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 塞等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