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评分标准
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a3110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d.png)
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引言:危险源辨识是在工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等级评定,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以增加对该主题的深度理解。
一、什么是危险源辨识等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或损害人员健康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危险源辨识等级是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引发的事故风险、对人身安全、环境等的影响等因素,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二、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依据1. 危险源的性质根据危险源所属的领域和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生产设备安全、化学品管理、人员行为、工艺流程等不同的类别或子类别。
每个类别或子类别再根据其本身独特的属性进行细分,形成具体的危险源类型。
2. 可能引发的事故风险评估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包括事故的频率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3. 对人身安全、环境等的影响考虑危险源对人员健康、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如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生态破坏等情况。
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等级。
三、危险源辨识等级的评定方法1. 利用评估矩阵法评估矩阵法是常用的评估危险源等级的方法之一。
列出不同等级的评分标准,包括危险源性质、事故风险等级、影响程度等方面的要素。
对于每个危险源,根据这些要素进行评估,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该危险源的总评分,确定其所属的等级。
2. 参考类似领域的经验借鉴类似领域中已有的危险源辨识等级评定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与已有情况相似的危险源,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评定。
3. 专家咨询与讨论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讨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危险源进行划分和评定。
专家的参与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d2bd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7.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证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可能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等造成损害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条件、方式、设备和环境。
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危险源进行归类的过程。
一般可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如高温、高良、高压、电磁辐射等。
2、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液体、物品、化学污染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微生物和昆虫等。
4、人为因素:如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当等。
5、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火山喷发、台风等。
6、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危险源,通过对其危害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以及防范风险发生。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形式。
四、危险源分级危险源分级是指根据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常将危险源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用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危险源评定标准
![危险源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2a455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3.png)
危险源评定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危险源评定标准流程:①识别危险源:通过现场勘查、历史数据分析及员工反馈等方法,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来源。
②风险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
常用方法包括作业安全分析(JSA)、故障树分析(FTA)等。
③危害分级: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
一般依据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如一级至四级,一级代表最高等级的危险源。
④确定控制措施:针对已评定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等。
⑤实施与监督:执行控制措施,确保措施有效性,并设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及危险源状态变化。
⑥复查与更新: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复查,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危险源等级及管控措施,保持评定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⑦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危险源认知及控制措施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⑧记录与档案:建立危险源管理档案,记录识别、评估、控制及复查的全过程信息,以供审查与追溯。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b557e4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2.png)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用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风险。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详细阐述其五个关键部分。
一、危险源辨识1.1 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物理环境、化学品、设备和工具等,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1.2 作业过程分析: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步骤和操作,包括人员行为和工作条件等。
1.3 事故案例研究: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以帮助识别类似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识别: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潜在风险。
2.2 风险分析:分析危险源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2.3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风险评估结果,提供详细的风险描述和建议措施,以便组织决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风险控制3.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消除危险源、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风险后果等。
3.2 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3 监督和改进:定期监督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风险沟通4.1 内部沟通:向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传达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2 外部沟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共享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
4.3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疏散程序等,以应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五、持续改进5.1 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和审核机制,定期审查和评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2 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各部门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各部门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9c29cb580216fc710afd0a.png)
0。2
6
15
18
按照JGJ130—2002标准及《落地式双排竹脚手架》标准,增设顶撑,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连墙点的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
0。5
6
15
45
按照JGJ130—2002标准及《落地式双排竹脚手架》标准,增设顶撑,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外架的防护栏杆绑扎不牢固
3
1
15
45
按照《落地式双排竹脚手架》标准,增设顶撑,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扣件的螺栓无垫片或垫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0。5
6
15
45
按照国家规定,项目部将不符合要求的扣件及时更换,进场的扣件应具备产品合格证。
扣件有沙眼现象
0.5
6
15
45
按照国家规定,项目部将不符合要求的扣件及时更换,进场的扣件应具备产品合格证。
立杆基础没有夯实
0。5
6
30
90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01标准的要求,将立杆基础夯实,如现场存在实际情况无法夯实,应增加扫地杆加固并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危险性分值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表一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人体暴露在该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
6
3
18
按有关标准配发防护用品,并加强安全教育
粉尘与气溶胶
焊接过程产生的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ef3e9dc2b160b4e777fcf3b.png)
·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同一种作业方 式下,由于采用的物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人 体的危害差别颇大。一方面要识别危害因素的类 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另一 方面要识别各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分布特性、 扩散特点、成份、浓度或强度等。此外,还应分 析危害因素产生及变化的原因,以便制定防护对 策。
·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 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 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
·透水:是指矿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 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放炮:是指爆炸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其他伤害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 备等;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 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 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 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 误操作,静电、雷击;
·作业人员接触有害因素的频率或时间:在生产方式 类似,环境因素(物质)相同的条件下,职业危 害因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工人接触的时间。
·劳动组织:有些危害是由于劳动组织不合理引起的, 如作业时间过长。通过劳动组织还可以了解职业 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情况,如接触尘毒的人群 数量、性别特征、年龄结构、行为特征等。
量分为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内能等,亦简称能
危险源分类介绍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生 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GB/T13681—199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标准》(GB6411-1986)】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c5b7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c.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6cd02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9.png)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产生伤害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识和识别,确定所有可能带来危险的区域、材料、设备、工艺等。
风险评价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定其可能引发的伤害程度和发生频率。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范本。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1. 审查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件、数据、专家咨询等方式,了解工作场所的相关信息和危险源情况。
例如查阅工艺流程图、设备操作手册、安全生产标准等,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2. 实地勘察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调查等方式,对工作场所进行详细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环境、设备状况、作业流程等,与从业人员进行交流,获取实际情况。
3. 工作过程分析法: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流程图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4. 病事故案例法:通过分析病例和事故案例,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此识别危险源。
例如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找出其共同点和规律。
5. 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家评估,根据其经验和知识,识别危险源。
例如邀请安全工程师、工艺专家等进行评估。
二、风险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可能产生的伤害类型,将其风险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如高、中、低等。
例如根据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等类型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概率、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具体的风险值或评分。
例如使用概率统计方法、风险矩阵等进行评价。
3. 复杂系统评价:对于复杂的系统,可以采用系统分析和风险模型等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
4. 经验法:根据工作实践和相关经验,对危险源进行评价。
例如参考类似工作场所或行业的经验数据,评估风险程度。
5.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获取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数据,进行风险评价。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范本以下是一个示例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本,供参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二)工作场所:XX工厂危险源:XX设备危险源辨识:1. 审查资料:查阅XX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相关信息和潜在风险。
危险源评分办法
![危险源评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fba72758fb770bf78a55bd.png)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丁斌一、目的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335d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b.png)
一般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1 工作活动分类要求1.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1.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1.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1.4 如作业点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或运输的,应汇编危化品清单,并依据其MSDS,在区域平面图上注明其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危害范围及相互影响。
1.5 涉及变化较为频繁的一些场所,(如出差或运输途中等),可简化平面图。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2.1头脑风暴2.1.1由区域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设备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及安全技术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团队;2.1.2针对划定的区域、工序,针对每个操作步骤,团队成员充分开拓思路,畅所欲言,从头到尾提出假定推测性问题,如:“假如……,会发生什么情况”,在这期间对提出的问题只作记录,不作置疑;2.1.3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并评估其影响及现有控制措施,团队达成一致,并结合专业安全检查表进一步补充识别。
2.2现场观察制定危险源专业检查表(可参考附件一“危险源辨识提示表”),组织相关人员针对现场情况查找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时要关注三个问题:潜在伤害的根源与不安全状态、谁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2.3询问和交流可采用问询调查、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各专业人员开展专业性的危险源辨识交流。
2.4查阅有关记录包括相关的违章、隐患、事件、事故记录,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类似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记录等;2.5获取外部信息包括与危险源评价与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级部门的整改通知、相关方关于安全卫生的抱怨、其他单位告知的外来危险源的负面影响等;2.6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工作活动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风险的分析。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f24a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8.png)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风险评估方法。
在工业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机械运行故障等,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和威胁。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鉴定和识别的过程。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巡查、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存在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
危险源的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危险源:如高温、高压、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因素。
2. 化学危险源:如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或火灾爆炸的因素。
3. 生物危险源:如有害微生物、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因素。
4. 人为因素:如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等员工行为的因素。
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对危险源进行定量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LEC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可能性(L)和严重程度(E)进行评估,并考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C),综合评估出风险等级(Risk Level)。
风险等级可以用来指导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
LEC评价法的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对危险源进行鉴定和识别,确定可能导致的伤害和损害。
2. 评估可能性:评估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参考历史数据、统计数据和相关经验。
3.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危险源导致的伤害和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考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等因素。
4. 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的控制效果,可以考虑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因素。
5. 综合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可能性、严重程度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综合评估出风险等级,可以采用矩阵图、分类判据等方式表示。
LEC评价法的优点在于结果定量化,能够通过数字化的风险等级指导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措施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控制措施。
然而,LEC评价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评估因素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
危险源辨识评估分级
![危险源辨识评估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be98ce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e.png)
03
危险源分布:分析危险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04
危险源控制措施: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隔离、防护、监测等
危险源评估
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根据经验、知识和判断进行评估
01
半定量评估:结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和定量方法进行评估
03
故障树分析法:分析导致危险源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05
定量评估: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评估
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危险源分级
分级标准
危险源的严重程度:根据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危险源的暴露频率:根据危险源暴露频率进行分级
危险源的可控性:根据危险源的可控性进行分级
危险源的预防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预防措施进行分级
危险等级划分
危险源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危险的措施,如工程控制、管理控制等
危险源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各种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整体评估
3
6
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危险源的等级、风险程度、影响范围等
风险等级: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如高、中、低等
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辨识方法
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故障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导致事故的各个因素,找出危险源
安全检查表法:通过制定检查表,对生产现场进行系统检查
专家评议法:邀请专家对生产现场进行评估,找出危险源
辨识结果分析
01
危险源类型: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等
02
危险源等级: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如低、中、高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112fd90975f46527d3e1bf.png)
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③LEC法。
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 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
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5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注:D=LEC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这样的危险性比骑自行车通过拥挤的马路去上班之类的日常生活的危险性还要低。
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要加以注意。
同样,根据经验,当危险性分值为70~160的情况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0693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b.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坏或影响的因素。
危险源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
自然危险源包括地震、洪水、气象灾害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因素。
人为危险源包括不安全的作业行为、设备故障、化学物质泄漏等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因素。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工作环境、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平面图、作业流程图、设备设施的操作手册等。
2. 分析工作环境:观察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是否存在崩塌、滑坡、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3. 分析作业过程: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高处作业、机械操作、化学品接触等。
4. 分析设备设施:分析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是否存在故障、老化、缺乏维护等问题。
5. 识别危险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坏或影响的因素。
二、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危险源: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高压等对人体产生直接伤害的因素。
2. 化学危险源: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爆炸性物质、易燃物等可能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3. 生物危险源:包括病原体、毒素、有害生物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生物因素。
4. 人为危险源:包括违章作业、不当操作、安全管理不善等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危险。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对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设备或环境的可能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风险矩阵法是根据风险程度和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等级的方法。
将风险程度和发生概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危险源的评分确定其对应的风险等级。
一般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等四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是将不同的因素按照层次结构进行排序,并进行权重分配。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培训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e210bf5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5.png)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划分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要突出一个“效”字。
即:针对评价出的具有重大风险的危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将重 大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隐患降至最小。
◆企业评价出具有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后,要采取有效的控制途径和技术 措施,确保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降至最小。
上述几种 方法的结合
按作业 任务划分
按装置 划分
划分作业 活动
按地理 区域划分
按生产 流程的阶段
划分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划分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划分作业活动是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基础,必须要覆盖本单位的全部生产、经营管 理活动。
应 考 虑 三 个 所 有
所有人员
作业员工 访问者
承包商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险事故经常给一个原本 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总之,风险因素的增加会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而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损失的出现。这就是风险要素之间 的辨证关系。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为什么进行危险源辨识呢?
充分辨识系统的危险源,通过风险评价,评价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根据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充分的处理所存在的危险,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将重大危险可能引发的事故隐患降至最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划分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 1974年开发的,该方法主要是针对化工设备、装置的危险性安全评价方 法。该方法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寻找系统中工艺过程或 状态的变化(偏差),然后再进一步分析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的后 果和预防对策措施。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可以查 处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能以危险、有害可能导致的事故后 果确定设备、装置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完整版)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完整版)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93601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5.png)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性D=LXEXC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三个注意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
表一: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
二、危险源评价标准:
表二:评价结果分类及控制要求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
3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4钢筋工程
作业过程:钢筋工程涉及部门:各项目部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5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6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7防雷接地安装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18给排水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19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0混凝土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1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2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9模板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30。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fcb5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8.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1、引言在各类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准确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分级办法模板。
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分析。
它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风险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现场调查、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3、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温、高压、噪声、震动、辐射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直接的物理效应,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原体、虫害、有害微生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在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传播并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4)机械性危险源:如旋转部件、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能量,并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
(5)火灾和爆炸危险源:如易燃物质、电气设备、火药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并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造成重大的损失。
4、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2)评估危险源的暴露程度,即人员接触危险源的频次和时间,以及与危险源接触的距离和方式。
(3)评估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即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程度。
危险源辨识竞赛评分标准 2
![危险源辨识竞赛评分标准 2](https://img.taocdn.com/s3/m/a836e32cdd36a32d73758193.png)
郑煤集团危险源辨识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根据6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能力,增强企业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的预警、防范和管控水平。
经研究决定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竞赛活动,按照活动要求,特制定本次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一、竞赛内容本次竞赛主要以采煤机司机、挖装机司机、架棚工、矿井主提升司机、瓦斯检查工和瓦斯抽采工为主。
竞赛内容以本矿各工种的危险源辨识内容为主,包括任务、工序、危险源和管理标准。
二、竞赛评委根据竞赛的6个不同工种,评委安排如下:1、采煤机司机组:2、挖装机司机组:3、架棚工组:4、矿井主提升机司机组:5、瓦斯检查工组:6、瓦斯抽采工组:三、竞赛规则1、竞赛实行百分制考核:能全面辨识出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源得50分;答出作业场所存在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得30分;风险预控试题考核占20分。
2、各工种由各组评委现场打分,根据评委打出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剩余评委打分的平均分为该选手的本项得分。
3、选手一、二、三项得分相加为该选手本次竞赛的最终得分。
四、评分标准(一)危险源辨识部分(占50分)1、根据比赛工种的实际工作情况,能够准确回答本岗位工作任务得2分,未回答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2、能够根据自己岗位任务完整的回答出所有任务的工序得8分,未回答或回答错误不得分,少回答一道工序扣2分。
3、按照人、机、环、管全面辨识出对应工序的危险源,得40分。
(二)管理标准部分(占30分)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危险源,回答对应的管理标准,回答全部正确得30分,每条管理标准分值为危险源条数平均值计算。
(三)风险预控试题考核部分(20分):以集团公司公布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竞赛试题》为测试范围,评委组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4道试题,对选手进行提问,每道试题5分,总共20分。
①根据提问的问题准确作答,每道试题回答正确得5分;②回答错误或不全面或不作答不得分。
五、竞赛要求(一)各矿要注重现场岗位危险辨识,本着公开、公正、全面原则,做好参赛队员的选拔。
(完整版)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完整版)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615df3a26925c52dc5bf68.png)
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一、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性D=L×E×C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三个注意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
表一: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
D≥170为重大危险源
1
二、危险源评价标准:
表二:评价结果分类及控制要求
D≥170为重大危险源
2
钢筋工程作业过程:钢筋工程涉及部门:各项目部
D≥170为重大危险源
3
D≥170为重大危险源
4
D≥170为重大危险源
5
防雷接地安装工程
D≥170为重大危险源
6
给排水工程
D≥170为重大危险源
18
D≥170为重大危险源
19
混凝土工程
D≥170为重大危险源
20
D≥170为重大危险源 21
D≥170为重大危险源
22
模板工程
D≥170为重大危险源
29
D≥170为重大危险源
30。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8adf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8.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识别的过程。
通过准确地辨识和识别危险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降低工作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和整理与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使用情况、工作流程、员工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等。
2. 识别危险源:结合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和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人为危险源等。
3. 危险源的归类:对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分类。
可以按照危害因素、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危害因素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机械危险源、电气危险源、火灾危险源等。
4. 评估风险:对每个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专家经验判断确定风险等级,定量方法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风险值。
5. 统计和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危险源。
同时也可以找出存在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管理的不足,为制定后续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的分类和风险评价是针对已经辨识和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并评估其风险等级的过程。
通过分类和风险评价,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分类和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分类:根据危害因素、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等维度,对辨识和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分类。
分类可以根据危害因素进行,比如将危险源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或者根据工作环境进行,比如分为户外、室内工作环境;或者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比如分为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
2. 风险评价: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风险评价标准,对每个分类中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可以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分为不同等级,比如高、中、低风险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分项分值 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数(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完全可能,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基本不可能 极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得而分数值(E) 分值值 10 6 3 2 1 0.5 0.1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整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暴露在危险环境 实际不可能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序号 岗位 作业地点 危险源 预知的结果 L E C 总分数 评价结 (D) 果 控制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注:危险源评估因素包含:发生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E)、后果严重度(C)。其危险等级(D)【注:D=L×E×C】 根据D的取值判断其危险等级:D>320为极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D=160~320为高度风险,应立即整改;D=70~160为显著风险,需要整改;D=20~70为一般 风险,需要注意;D<20为稍有风险,可以接受。
后果严重度(C) 可能结果 许多人死亡 数人死亡 重残或死亡,严重职业病或死亡 暂时性重伤或轻残,或造成一般职业病 轻微的可恢复伤害,或轻微疾病症状 不利基本的卫生健康
灾难 非常严重